登陆注册
7850500000018

第18章 去回忆,去爱(9)

我站在宴贺台的顶上,少了当年张西庚道士的寂寞。戏台前如潮的人流,只能在传说中寻找,张宠是宴贺台建造者,他的坟墓也不见了,南大门东南不远处的深井被掩埋掉。我在向阳的土坡上,发现了一株长势旺盛的野枸杞,《本草纲目》记载:“补肾、润肺、生精、益气,此乃平补之药。”宋代诗人苏轼在《小圃枸杞》中写道:“神药不自闭,罗生满山泽。日有牛羊忧,岁有烧火厄。”苏轼写枸杞,唐代诗人杜甫、刘禹锡也有大作。一味中药,不但能治病救人,竟然深深藏了厚重的文化内涵。当地的人管枸杞叫“红谷娘子”,名字带有地方的色彩,寄寓美好的愿望。我在新枝上,发现了一枚去年遗留的干枯的果子,放在掌中,仔细地观察,经过风雪的吹打,果子却没腐烂,还是红红的。

树枝上的叶子发出新绿,蒲公英、车前子、苦菜拱出了地面。只有宴贺台背离阳光的侧面,投下了一片阴影,这里就有了旧时的气息。宴贺台下的土台跟前,朋友捡起一块残瓦碎片,他说:“这是当年庙顶上的瓦,从形状和色泽一看,不是现在烧制的。”我把镜头对准了宴贺台,我不知道几年后,这里会是什么样的情景。

在宴贺台上,望着大地,我们有无限的想象空间,却无法收集到更多的真实。我们来这里不是为了用想象描述曾经的繁华的盛景,勾勒出各种建筑的原貌。离宴贺台两三百米的地方,一架“磕头井”不停地工作。西南处,则有一栋栋养殖场的畜舍,圈养的鸭子和兔子销往城市,创造了可观的效益。

面对一座土台,我们从土质的纹理中,找寻历史的气息。建筑被岁月和战乱摧毁,青灯黄卷的文字丢失,但人的名字和形象被一代代人口口相传。由人变成传说,由传说变成人,人与传说融为一体。

红瓦顶教堂

1路车到了柳家就停下,不再往前走了,这里是终点站。下了公交车没走几步,我在路边等候拉客的三轮摩托,找了一位年纪大一点的师傅。这种车不可能打表,经过讨价还价,他答应往返十元钱,拉我去秦董姜镇天主教堂。我坐在司机的旁边,封闭的三轮摩托,空间窄小,摇落车窗,让清新的风流了进来,平坦的永莘公路上,车辆很少,短短的几天中,这是我第二次来这里了。

已经过了小满,正是麦子灌浆的季节,很少有人干活,路边的小商店、饭店、物流、宾馆、停车场进出的人,比田里的人还多。沿途的墙上,涂着“钱江摩托”、“阳春啤酒”的广告,商业的气息在侵蚀平静的生活。三轮摩托向右拐,驶向一条不宽的乡间公路,就看到那片耀眼的红瓦屋顶。

在五月的乡村,我来到了一座“红瓦顶的教堂”前,关于它的资料稀少,人一茬茬地走了。只是这近百年的建筑,还在发出生命的呼吸。当地的老滨县人,管教堂叫“红房子”,因为当初建教堂时,它的顶是红瓦,而周围的村庄是灰色的小片瓦。灰色的水泥方形门柱子,上端是四面坡形的尖顶,红纸金字的对联,被风雨抽打得剥落,露出去年圣诞节时教堂贴的白纸黑字的对联。大铁门顶端的铁质十字架伸向天空,我犹豫了一下,没敢敲响关闭的大铁门。

1991年的秋天,在瑟瑟的冷风中,马路上有了落叶。我住在大杂院的一排平房中,门前有一株柳树,叶子变得枯黄,垂挂的枝子在风中摆动。读书累了的时候,我常常站在窗前,看着一枚叶子在空中坠落。一条大通路,邻居们走来走去,院子中间的公共水池,时间一长水嘴关不严实,经常滴滴答答地漏水。那时迷恋于文学创作,在小说中编织故事,填满稿纸上的空格。我四处找书、读书、写作,一个忘年交的朋友在政协工作,送了我一本新出的《滨州文史资料》第三辑。我读到了王洪祥、张锡英的《天主教在滨州》一文,第一次知道滨州有这么一座教堂,至于在哪个地方,还没进入深刻的田野调查。年轻时有太多的幻想,也不懂得什么是历史,什么是文物。《滨州文史资料》被压在书堆的深处,前不久在整理书橱的时候,它被翻了出来。人到中年,抒情远去了,对真实却更感兴趣了。有一次在民间工艺家张洪庆的书房聊天,他展示了收藏的鲁北的民间剪纸、手工枕套,在浓重的历史气氛中,我无意中谈起了秦董姜镇天主教堂,他却说老家篦子张就在附近,1962年,他在教堂里上的初中,当时叫滨县第一中学。对于教堂里的一切,窗子朝哪个方向开,门是不是后改造的都了如指掌。我凭着多年前读得那点资料的记忆,询问了去教堂的路线和地理方位,略略了解教堂的历史和状况。

从那时开始,我搜集有关教堂的资料,这么偏僻的土地上,天主教这个西方的宗教为何选中这个地方传播?

据新编《滨州市志》记载,19世纪末,天主教传入黄河以北。首先在今滨北办事处的李在天村活动,后传至城北秦董姜村,逐渐扩至滨城境内数十个村庄。李在天堂口初建时,由德国籍葛神甫主持,后来由本村李玉功接管。姜家堂口建立后,取代李在天堂口,成为管理滨县天主教一切事宜的总堂。上则接受周村教区主教公署的领导。

姜家堂口第一位主持为李神甫,后来继任者有沾化籍的冯神甫、宗神甫,美国籍的顾神甫。20世纪20年代中期,美国籍神甫司道远接替顾神甫主持滨县教务。1940年,在司道远主持下,建起了今天尚存的大礼拜堂。这个时期,天主教在滨境有了很大发展,在二十余个村庄建了堂口和分堂,教徒发展到1500人左右。教会除正常的宗教活动以外,还在滨城境内创办了一些社会福利事业。1940年姜家总堂创办医院一所,内外科兼备。同时,创办高等小学一所,一个初级班,一个高级班,在校生最多时有200人左右。此外滨境各分堂也创办了多处小学。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1944年11月,两位神甫撤离滨境。从此,天主教在滨境内的活动衰落下去。

这只是一个简单的概略,并没有对李神甫,以及后来继任者沾化籍的冯神甫、宗神甫,美国籍的顾神甫的详细记载,恐怕是没有文字的档案。我们只能凭想象,为他们描绘出一个献身宗教的圣徒的形象。现在唯一可触摸的就是这座活着的教堂,它的每一砖,每一片瓦,贮藏了历史中的声音、色彩、光线和情节。我把目光投向那道灰砖墙,触碰到坚硬上的时候,岁月磨得斑斑伤痕的青砖,心灵的深处有些疼痛。两米多高的院墙,切断了远眺的目光。墙上大红体的标语,写着“自强不息,追求卓越”。这时,一只鹊雀,闹喳喳地在天空飞过,向远处的村庄疾行。

我大声地喊了两句:“有人吗?”瞬间消失在空气里。食指弯曲伸出时,指尖微微动了一下,还是敲响了大铁门,铁皮声传出很远,院子里没任何反应,隔着门上的铁栅栏,向院子里张望,我的目光变得焦急。在院门的马路对面,有一家小商店走出一个老年妇女,衣着装扮,普普通通。她热情地询问了一番,我把记者证递了过去,简单地介绍了此次来的目的。她看了一下,知道我是来看教堂的,她说她就是教堂的管理员,并从腰间解下一串钥匙。铁门旁的侧门一开,我踩着砖铺的甬路,走进了在资料上读过的秦董姜教堂。

从路往前走到头,现在是一所学校,正是上课的时间,听得到读书声。迎面的墙上一个大十字架,上面书写一行“耶稣爱你”。

教堂坐西朝东,穹隆式尖顶上有一十字架,十字架下“为人民服务”几个红字,被风雨浸漶得模糊,不仔细辨认分不出笔画,“文革”期间绘上的红五星,还是那样的清晰。革命和宗教在墙上共存了多年,当新升的太阳从东方出来,光线照在神圣的十字架上,也照在红五星上。大门两侧有上下两层尖形券窗子,有一种向上的动势,如同举向天堂的手。乡村的教堂在大地的深处,它与大地的泥土紧密相连,没有华丽的装饰,多了一份虔诚。在这里的人情感变得虔诚,耶稣的圣像激发了崇高的情感。

偶尔有一两个参观者走进教堂,对着祭台上的耶稣不断地摁动相机的快门。他们是宗教的旅游者,不是虔诚的教徒。教堂里的净手池,跪凳,精致的雕塑,让他们浮躁的心,有了震动的愉悦,这一切,对于他们就够了。当年的能工巧匠凭借一双手,使青砖料石有了生命,有了信仰。

我未来得及问清姓名,她打开了大铁门,我们进入了秦董姜镇天主教堂。红门被推开,狭长的尖形券窗上,彩色玻璃都损坏了,换上了普通的玻璃。阳光热烈地挤进,采光充分,主厅装饰简单,却充满神秘的宗教气氛。

九十多年前,李神甫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他为什么来到古老的凤凰城这块偏僻的乡村传教,修建这座教堂?他是坐车子来的,还是徒步而行?鞋子上落满灰尘,也没吓退他传教的决心。

当初设计教堂的建筑师,想到命运这两个字,深藏了太多的意义,但决不会想到今天这般老旧的、衰败的样子。教堂经历了近百年的磨损,毁灭性的战争,残酷的政治运动都没拆毁掉,它艰难地存下来了,摸墙上的老砖感受过去。我走近教堂,在败落的建筑间,找寻细节,通过微小的发现,复原历史的真实。我是闯入者,站在教堂前的思考,目光的游移,打破了凝固的往日。我选择最佳角度,切入教堂的时间里,它是一卷活着的档案,每一块砖,每一扇窗子,每一道门都是岁月的文字。

在正门的右侧,有一人多宽的木楼梯,贴墙盘绕而上,二层不大的全木的阁楼向外悬空。年代久远了,木质的楼板,变黑的木板块踩上去吱吱作响,再也承受不了超大负荷的力量。我走在上面不敢放重脚步,怕哪一只脚稍不注意,就会破坏了脆弱的地板。教堂的管理员指着二层阁楼,称它为“唱经台”,是主日乐队演奏的地方。1972年,她还是扎着辫子的小姑娘,青春的脸上,没受过人生风雨的敲打。她装满了革命的豪情,脸上化了浓妆,和同学们从红门涌进,喧哗声中,走上木质的楼梯,来到二层的木楼上。革命的激情点燃了情感的火炬。她扮演革命样板戏《红灯记》中的李奶奶。剧情中提示道:“李奶奶虔诚地擦着号志灯。铁梅凝神地注视。”李奶奶说:“铁梅,来,奶奶把红灯的事讲给你听听。”戏中李奶奶虔诚对待革命,她青春的声音里少了沧桑感,在大厅里徘徊。这里上演的是革命的节目,凳子上坐的是革命接班人,不是虔诚的教徒。主祭台上悬挂的十字架和受难的耶稣,早已被砸烂,让红色的标语替代了。

那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了,2007年,她却成了教徒,教堂的守护者。我在墙上的《秦董姜镇天主教堂堂管会》的名单上,找到了她的名字——会长赵宝恩。她是一名当地的普通妇女,三年前,她家在教堂外一百多米的马路对面,盖了一幢五间的砖瓦房,也就是从那时开始,她正式加入教会,用一双劳动者的手,拈开《圣经》的每一页。多少年后,经历了人生的磨砺,她竟然成为天主教徒,被神甫委任担当会长。

建筑评论家迪耶·萨迪奇指出:“然而,真正的意义所在,并没有从建筑师用立面和平面图构筑的密闭世界中,或他们的自我审美表述中体现出多少。使我越来越感兴趣的并不是建筑的外形、窗户的形状或屋顶的形式,真正吸引我注意的是建筑为何建成和它们如何建成,对我而言它们的含义远比它们的外形更重要。”建筑背后就是历史了,建筑和权力紧密相连。1949年,这座教堂被渤海行署改建成师范学校。1958年,改为滨县一中,后成为滨县教师进修学校。如果当初没被改建师范学校,这里会变成什么样子,谁也无法回答。1996年7月,从师专毕业的大学生,带着青春的豪情,踏着到处是坑的破烂公路,来到了绿树簇拥中的村庄,村中的教堂就是滨县一中。“早上六点起床,做一点早饭,听一听鸟儿的欢唱”,便走上七尺讲台。2010年,他在自己的博客上发布的一篇博文中写道:“到了‘文革’时,老教堂也受到了洗礼,四周的耶稣像都被红卫兵给破了四旧,取而代之的是毛主席的画像和语录,经过了这么多年风吹雨打,字迹还和刚写上去的一样,那时的人们就用这种方式表达对伟人的敬爱之心。里面墙壁上用毛笔写满了口号或者是‘打倒某某’。据老教师介绍,这墙上都能找到当时校长的名字,当然都是被打倒的对象。还有一位校长因为受不了批斗,在教堂里面悬梁自尽。”2004年,他离开了滨县一中,离开了教堂,到当地的另一家学校任教。他在后来的回忆中说:“我怀念那儿,是怀念一种生活,是一种对逝去生活方式的留念。”

修女姜万礼和信徒田德荣有一张黑白的合影,那是寒冷的季节,身后的小树上没一点绿色,地上枯黄的野草,背景就是破旧的秦董姜镇天主教堂。两个清瘦的老太太都是缠足的小脚,姜万礼一生没结婚。秦董姜教堂的教徒中,教徒们纷纷称呼修女姜万礼为“姜大姑”。她是当地所剩无几的几个修女之一,家里几代人是教徒,她也从小开始信奉天主。14岁的那一年,经一个中国神甫介绍,她去了惠民县一家教会学校上学。在校期间学过医学,毕业后,姜万礼先回到了当地教书,又去沾化县一所教会学校任教。一边教学,一边传教,后来,家中老人身体不好,她便再次返回老家秦董姜村教书,同时传教,方便照顾老人。

同类推荐
  • 消逝的钟声

    消逝的钟声

    散文集,收有《消逝的钟声》、《白沙河情愫》、《老井》等作品,其中《消逝的钟声》入编《2010中国散文经典》一书,并获2010年度最佳散文奖。
  • 一个人流浪

    一个人流浪

    20世纪90年代,那是诗歌盛行的年代,诗歌的重要性似乎和金钱差不多比肩齐高。年轻人爱诗,越朦胧越好。年轻人甚至把诗歌看成是感情丰富细腻的替身。一首好诗成就多少美好姻缘,这样的故事随处可见。
  • 瀚宣文集

    瀚宣文集

    本书是太原市委宣传部贯彻市委保持党的纯洁性、核心价值观学习精神的重要成果,是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具体体现。
  • 谁说现实不是梦境

    谁说现实不是梦境

    本书是张堃的第一本散文集,记录生命中曾打动过她,影响过她,陪伴她一路前行的那些年,那些事。诚如作者所说,当光阴远去,桃花不再笑春风,往日模糊,唯有文字鲜亮。她的散文如一阵清风拂过心田,我们收获的是勇敢、坚韧、温暖和对人生最深刻的思考。
  • 人性寓言全集

    人性寓言全集

    触摸真实的人生,解读成功的密码,改变千万人命运的人性读本,成就大事者必备的成功指南,在轻松的阅读中,洞悉人性弱点,领悟生存方略,在丰富的哲理中,提升人生境界,赢取成功智慧。本书在独特阐释人性的同时,将可读性、趣味性、思想性、哲理性等融为一炉,让我们在融会贯通之后获得成功的心法!
热门推荐
  • 田园娇宠:娘子宠不够

    田园娇宠:娘子宠不够

    一朝穿越成农妇,姜云姝心里是奔溃的,为啥别人都是王妃公主皇后,自己就偏偏是农妇?不过,上天好歹待她还是不错的,这帅的惨绝人寰的相公还真是越看越帅啊……姜云姝看着某人笑得那叫一个花痴,看本小姐如何将你收入囊中,让你对我死心塌地。某男:我怎么觉得身后凉飕飕的?高甜无虐,放心入坑
  • 善心得善果:报君恩

    善心得善果:报君恩

    古树参天,溪水潺潺,清澈见底的水,冰凉凉的。偶有微风,将这一番静止之画打乱,却更添韵味。一丛紫竹悠悠然随风而舞,纷披疏落竹影的画意,潇潇淅沥竹声的风情。忽地,一颗小小的头颅从紫竹丛中探出,淡红色的眼睛贼溜溜的四处打探巡视,终于放心而出,竟是一只通体雪白的白狐。它甩了甩毛茸茸的尾巴,坚挺着身子在竹丛间穿来穿去,速度并不快。微乎其微声响从岩石那边传过来,白狐先是一顿,双耳警戒向后退,獠牙外露发出威吓的低鸣。岩石后伸出一只血手,死命的抓紧岩石上的突起,再也不动了。白狐歪着脑袋同那只血手对视了片刻,它开始悄悄的悄悄的向那血手靠近了几步,身形微躬,后腿放松,如果那血手对它会有不轨的行为,它随时会以最快的速度溜之大吉。一只大手从身后摸过来,以白狐的灵敏狡猾居然也被一抓即中。它正要挣扎,却闻到一股熟悉的药香,遂放松了戒备。
  • 位面神将

    位面神将

    无敌武将杀入位面战场,落日落月远战无敌,神鬼乱舞近战披靡,五雷轰顶秒杀对手,狂雷天牢困杀无影,烈火旋灯单闯敌营,伏兵连阵围杀成形,鬼哭神嚎天地无用,消灭对手决不留情。简单来说,这是一个顶尖轮回者重生之后在各位面大杀四方的故事。主角技能以《三国群英传》为主,夹杂别的技能为辅。
  • 仙君凌天

    仙君凌天

    我本家世显赫,奈何父母弃我;我本多愁善感,奈何人情冷暖;我本天之骄子,奈何天要亡我!我是一个孤儿,自幼被师尊抚养长大……
  • 忠贞红颜

    忠贞红颜

    “老伴!夕阳快西下了,咱回屋吧!外面风大!”“你回吧!要的就是这样,风吹打在脸上脑门上能让我思想连篇,着手去写咱们的《至尊红颜》!”“那我回屋给你拿件外套吧!咱们能历经坎坷走到夕阳红,确实不凡!不简单!”“顺便带下笔记本,想到什么得赶快记下,一把年纪,记忆力不乍地的了!”“ok,稍等!不会忘的!风、夕阳红魅力确实大,等会你说我写,一直这样,相濡以沫!”“嗯!去吧!今天夕阳西下时就开始写!”。。。。。。。。。。。。。。。。。。。。。。。。。。。。。。。
  • 我在尽头你在哪里

    我在尽头你在哪里

    即使夜再寒冷,夜里的风却是珍贵的,它会让你更加冷,却也会让你感觉不到任何,因为它把一切都吹散了!爱情是否可以敌过仇恨?幻想的爱情遇见了你,我们擦出了不知的火花,“无尽”的黑夜里,“无尽”的伤痛里,“无尽”的思念里,“无尽”的怨恨里,“无尽”的爱情里,我如一颗墙角的豆芽在如夜一般永远漆黑的地方等待,等待那个人来将我移栽到阳光下,享受白天黑夜的循环、享受阳光的温暖、享受不一样的夜……“叶婧为何你与别人不一样……
  • EXO之俘虏

    EXO之俘虏

    鹿文吴凌萱是一个吸血鬼年少时被狼族灭族只有几人幸存,她和哥哥吴亦凡也被带到了狼族,狼王把她和哥哥的记忆封存了,她和哥哥忘了自己是吸血鬼还为狼族卖命。男主鹿晗吸血鬼体内的能量无法估计,为了报复狼族,先以人类的身份接触了吴凌萱,吴凌萱爱上了鹿晗,可鹿晗却只是在利用她,后来吴凌萱知道了这一切,可是已经被鹿晗抓回血族了,鹿晗几乎每天都要吸他的血后来吴凌萱的另一个哥哥吴世勋发现了鹿晗天天折磨自己的妹妹于是就帮她唤醒了记忆。鹿晗发现自己已经爱上吴凌萱了………………此文半虐半甜
  • 佛说目连问戒律中五百轻重事经

    佛说目连问戒律中五百轻重事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书与艺术

    书与艺术

    本书为“书文化”系列读本之一,是围绕“书与艺术”展开的读书随笔。从艺术欣赏的角度,通过诸多艺术大家对音乐、绘画、舞蹈等的亲身讲述以及作者对身边艺术的感悟,将读者带入艺术类书籍所独具的浓厚的艺术氛围,体验至美的艺术境界,领略伟大的艺术精神、艺术情操和艺术精髓。
  • 妖精的尾巴之光明战争

    妖精的尾巴之光明战争

    妖精的尾巴毁灭后一百年的魔法大战在光明与黑暗之间展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