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立健全国有商业银行的法人治理结构
王立强认为,建立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应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公司控制权的分配;二是激励机制的安排;三是外部市场的竞争。公司控制权的分配是指由公司所有者、董事会和高级经理人员(银行行长)三者之间组成的一定的组织结构,并形成一定的权力制衡关系。通过这一结构,公司所有者将自己的资产交给公司董事会托管;董事会成为公司最高的日常决策机构,拥有对高级经理人员的聘任、奖惩和解雇权;而公司高级经理人员则受聘于董事会,组成在董事会领导下的执行机构,在董事会的授权范围内经营企业。激励与约束机制安排是指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将经理人员的个人利益和公司的长远利益联系在一起,从而使经理人员为公司和股东价值的最大化而尽职尽责。此外,公司外部的经理人才市场也对公司的经理人员产生一定的激励和约束作用。①
侯媛媛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建立健全国有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1)要在充分保护股东利益的前提下,建立健全董事会对公司事务广泛的管理权,解决当前政企不分、控股股东干预公司经营决策的问题。(2)引入独立董事制度,设立专门委员会,完善董事会内部制衡机制,防止内部人控制。(3)加强信息披露,强化市场约束,使各方对公司的经营情况进行有效监督,并由此对管理层形成压力。②
吴衔认为,应处理好国家与国有商业银行的关系。国家与国有商业银行是单纯的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关系,一切按公司法则行事。国有商业银行作为经营者要对国家所有者负责,维护国家利益,以实现价值最大化为根本经营目标。国家应尊重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自主权,即使是必要的行政干预和宏观调控,也应按照市场经济法则行事,确保在法律规范的范围内依法行政。③
(二)进行国有商业银行的内部改革
张晗认为,国有商业银行的内部改革涵盖的内容很多,主要包括:(1)在总体发展目标上要调整发展战略,实现从粗放型外延增长为主到外延型增长与内涵式集约型增长并重的转变。(2)在管理体制上,加强过程控制,完善内控机制,防范内部风险,实现从以补救为主的控制向以预防为主的控制的转变。(3)在用人制度上,要提高人员素质,改革工效制度,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实行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相结合的工效挂钩制度。(4)在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方面,要保证信息披露真实、准确和完整,维护透明的市场环境,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5)在风险防范问题上,进一步加大对不良资产的处理力度,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增强存款人的信心,避免股份制改革对部分居民产生的恐慌心理。①
(三)尽快化解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
吴衔认为,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问题已严重阻碍着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与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加快解决这一顽症。(1)银行业监督管理部门应对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非信贷资产和表外业务风险实行全面监测和考核,督促国有商业银行加强对不良资产的管理。(2)国有商业银行应运用好国家现有的优惠政策,改善审慎经营,增强自我消化风险的能力。应注重对不良资产和不良贷款的准确分类,实施分类分户管理,并据此按照审慎会计原则提足损失准备金,做实利润账,讲求资本充足。(3)国有商业银行应切实落实风险管理制度,提高新增贷款质量。(4)要加强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合作,进一步推进不良资产的处置。(5)要加大资产保全力度,依法处置不良资产。②
杨凯生认为,应积极尝试采用市场化的手段来解决国有商业银行现有的不良贷款问题。应允许银行依照市场公允价将不良贷款组合打包转让给投资者。市场公允价应由资产管理公司及各类投资者(也包括国外投资者)竞价形成,不能采用行政手段人为确定。这样做的好处是:(1)银行可以从长期无法收回的贷款中一次性收回部分现金,实实在在地提高了银行的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2)将隐性的损失显性化,该由银行承担的,银行可以明确责任,明确消化期限;该由财政承担的,有关部门可以尽早安排(如补充注资等)。(3)由于银行只从事不良资产“一级市场”的“批发”业务,这就从机制上切断了银行信贷投放与消化不良贷款之间的直接关联,有效防范了道德风险。(4)由于基本锁定了最终损失并明确了处理损失的办法,财政减少了后顾之忧,也消除了战略投资者的担心和疑虑,可以加快国有商业银行改制上市的进程。③
范国英认为,化解不良资产单单依靠国有商业银行自身的努力(这是十分必要和必需的)恐怕还远远不够,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救助”在所难免。2003年12月国家有关部门以中央汇金公司的名义,动用外汇储备450亿美元(3 800亿元人民币)向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注资一事,就是政府“救助”的体现。政府之所以要“救助”国有商业银行,道理很简单,一是国有商业银行本来就是国家财政独资所有的;二是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虽然与各行的经营管理有很大关系,但不可否认也有很多体制因素和历史沉淀问题;三是单靠国有商业银行的“内力”,根本不可能迅速大幅度降低不良资产,改制上市不知何时才能实现;四是面对我国加入WTO后外资银行的挑战,需要增强国有商业银行的实力。①然而,也有专家认为,即使政府出面注资,再加上银行自身积累,要想完成补充资本金、消化不良资产的任务,也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第一,仅使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达到8%的水平,就需要5 000亿元的资金。第二,2002年年底,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官方的数字是25%(约3 740亿美元),有的机构估计为50%(约7 490亿美元)。第三,1999年剥离的14 000亿元人民币的不良贷款,目前仍有6 000亿元的不良贷款等待处理,其中的大部分将不得不由财政部核销。因此,仅仅依靠国家财政和银行自身的力量是无法完成补充资本金、消化不良资产任务的,需要采取“多管齐下”的手段来解决,这些途径包括发行股票、增发货币、注资、债转股、发行债券、动用外汇储备、引进海外战略投资、资产证券化等。②
何德旭认为,防止新的不良资产的产生比处置已有的不良资产更为重要、更为关键。也就是说,一定要从增量、制度、源头上减少新增不良资产。除了制度、机制的建设和完善外,经营方式的转变和经营战略的调整也很有必要。要大力开发中间业务,比如佣金与服务费收入、交易收入、保险业务收入等都应该成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重要利润源。③
(四)国有商业银行上市的步伐应当稳妥
韩志国认为,国有商业银行的改制与上市不能一步到位,更不能毕其功于一役,否则,就会给未来的发展留下隐患。第一,可能出现带病运转的状况,重蹈股份制改造中“吃夹生饭”的覆辙;第二,不正常打通了股市风险和银行风险的通道,大大增加了我国经济运行中的风险系数;第三,放大了股市既有的矛盾,阻碍股票全流通问题的解决。因此,国有商业银行的上市一定要审慎、稳妥。①
(五)进一步完善审慎的会计、财务制度和透明的信息披露制度
王立强认为,第一,要按照国际化要求,统一会计核算制度,建立各商业银行系统内的数据信息库。第二,重视和发挥内外评级在银行改制、建立现代商业银行中的作用,尽快完善评级体系。第三,规范信息披露,遵守市场规则,引入市场约束。②
(六)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和风险管理体制
过文俊认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股份制改造的同时应重点抓好以下工作:(1)设立专门的机构专司风险管理职能,定期评估全行的各类风险和总体风险水平,提出风险管理建议;(2)借鉴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创建适合国情的风险管理模型;(3)建立和完善资产分类制度、审慎的会计制度、损失准备金制度、互相监督牵制制度;(4)构建有效的内部审计监督体系,提高内部审计的效果和覆盖面;(5)树立全面风险管理的思想,建立风险识别、计量和管理控制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6)强化资产组合管理,把风险管理的视角从单个项目扩大到整个社会经济活动;(7)塑造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文化;(8)健全风险管理的组织体系、决策体系和评价体系,培养风险管理人才。③
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问题讨论综述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和其他要素市场。积极推进资本市场的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扩大融资。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完善资本市场结构,丰富资本市场产品。”2004年2月,《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提出,要“在统筹考虑资本市场合理布局和功能定位的基础上,逐步建立满足不同类型企业融资需求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为此很多专家学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现将学术界关于这一问题的各种观点做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