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忙碌了两个月,终于盼来了秋假。这可是刘鸿雁任教以来享受的第一个秋假——市里研究决定,为了推进素质教育,真正给中小学生减负,从今年开始全市中小学生一年放春夏秋冬四个假期,据说这在全国还算得上一个大新闻呢。
刘鸿雁决定和老伴利用这个难得的假期到黄山去旅游,和老伴一起享受一下只有两人世界的幸福时光。
去黄山的车票昨天就订好了,十点半的汽车。
早晨本可以睡会儿懒觉,但早起的习惯已经养成,刘鸿雁早早地起床,吃完早饭,就开始收拾旅游用的东西。
“叮铃……”电话铃声打破了清晨的寂静。谁呀,这么早就来电话!刘鸿雁心里嘀咕着,以为又是自己那个正在读研的宝贝儿子不想回家,借口多学一点东西给家里告假。平时盼儿子的电话就像盼星星盼月亮似的,但每次接到儿子的电话都让她有一种失落感。这小子也许谈了女朋友,老是找借口不回家。但儿子总是在电话里否认。按说,儿子在上海读书,抽空回趟家很方便。唉,儿子大了,不由父母约束了。
不情愿儿子告假又急于听到儿子的声音,矛盾中的刘鸿雁拿起听筒。
“喂,是钱潮中学的刘鸿雁老师吗?”
“是啊,您是哪位?”
“我是湖滨派出所的民警。想请您到我们派出所来一趟。”
“到派出所,为什么?”刘鸿雁很少与派出所打交道,心里不由一惊,该不是自己的宝贝儿子出了什么问题?她用手捂住送话器,想征询一下老伴的意见,可偏巧齐鲁此时进了卫生间。
她瞟了一眼卫生间的门,想要喊齐鲁,犹豫了一下,又把听筒贴近耳朵。对方说:
“发生了一点情况,和您的学生有关。”
“我的学生?”她意识到自己还捂着送话器,急忙松开手。
“你是庞莉莉的班主任吧,她现在我们这里,需要监护人来接,她父母不在本市,只好麻烦你了,具体情况我们见面再谈。”
刘鸿雁悬疑的心宽释了一些,她的宝贝儿子向来不会给她惹事,这一点她是有信心的,只是安全上她多少有些不放心。公路上近来发生的车祸越来越多,因此她多次告诫自己的儿子回家时只准坐火车,不许乘坐公路大巴。她的儿子还算听话,每次从上海回杭州,都只乘火车。
刘鸿雁还是有些紧张。不是因为到派出所接人,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上次就到义乌接过陆雯雯。她是怕这次黄山之行又受到影响。
她放下电话急忙喊:“老齐,你和我一起去吧!”
齐鲁从卫生间里出来:“去哪儿,东西不收拾了?”
“我们班庞莉莉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在派出所里呢,我得去一趟。要不你先收拾着,我自己去吧。”
二
刘鸿雁出门就截了一辆出租车。打的去湖滨派出所,事情如果不复杂,也许还赶得上去黄山。
车子没开出多远,就遇上了红灯。
刘鸿雁急切地盯住信号灯,直到车子又前进了,她的眼睛才眨动了一下。
车轮发出一种沙沙的声音。刘鸿雁的头脑飞快转动,设想着种种可能:打架——女孩子可能性小;迷路了——这么大人了,不会吧;遭抢劫了,还是……她不敢想下去。
刘鸿雁急急忙忙冲进派出所。
待她见到庞莉莉时,不由大跌眼镜。
眼前这个头发染成五颜六色,眼影擦得雪亮,嘴唇涂得乌紫,上穿一件开胸很低的露脐装,下着一件超短牛仔裙,脚蹬一双足有十公分厚底松糕鞋的摩登女郎,竟是自己的学生庞莉莉。
经过一番询问,初步了解了事情的原委。庞莉莉父母都在外地工作,假期她一个人呆在家里很寂寞,昨晚和初中的几个同学相约到迪厅“蹦迪”,一直玩到清晨,被几个小地痞盯上了,多亏警察看到才解了围。那几个同伴已被父母接走了,庞莉莉没人接,她的父母不能马上赶回来,就想到了自己的班主任。
“你倒是很信任我这个班主任啊,让我来接。”刘鸿雁一肚子的怨气,好好的假期也不让人安生。
简单地办了下手续,刘鸿雁就带着庞莉莉走出了派出所。
三
刘鸿雁想送庞莉莉回家,可她父母要下午三点以后才能赶到,转念一想,就决定将她接到自己家里。
齐鲁已经把准备去黄山旅游的东西收拾好了。刘鸿雁歉意地看了看齐鲁,说:“今天不行了,明天再说吧。”
齐鲁了解刘鸿雁的脾气。早在前年,刘鸿雁为了照顾一名因踢足球伤了腿的学生而取消了去舟山旅游的计划。今天他看到刘鸿雁进门时带回了那个学生,心里就有数了。
“我去把票退了,晚了怕来不及。”齐鲁看了一眼墙上的挂钟,已经九点零五分了,就急匆匆地出门了。
刘鸿雁先安排庞莉莉洗头、洗澡,又找出自己的衣服给她换上,随后到厨房下了碗鸡蛋面。
庞莉莉没推辞,端起碗就大口吃起面条来,边吃边评价:“啊,好吃,比我妈做的好吃多了!”
“这两天一个人在家,吃饭怎么解决?”刘鸿雁问。庞莉莉不知道,刘老师与她的谈话开始了。
“好解决,买一些便当,”庞莉莉漫不经心,好像她的心思都在眼前的面条上。她喝了一口面汤,“不愿吃就饿一顿。”
“不会自己做吗?”问这话时,她想起了自己那个不会做饭的儿子。
“自己做?现在的女孩哪个会做饭呐!”庞莉莉推开饭碗,一点没有要动手洗碗的意思。
“你怎么打扮成这样,你觉得美吗?”刘鸿雁不想在这种问题上多纠缠,尽量用最平和的语气切入了正题。
“当然了,这是现在最流行的。”她很坦率。
“流行并不一定代表美,像流行感冒、流行瘟疫等,人们避之惟恐不及。”
“刘老师,这你就不懂了,我这叫时尚。”她有些自鸣得意。
“你对时尚的理解有些偏颇吧,”刘鸿雁突然觉得眼前的这个学生好陌生,洗过的头发还残留着各种颜色,只是没有刚才那样张扬了。自己的衣服穿在她的身上,虽然显得格外地宽大,但总比哈日哈韩的服饰看着顺眼,“时尚不等于时髦。”
“不时髦在别人眼里就是老土。”
“越本色的东西越美丽,保持青春活力和老土可不是一回事。”作为老师,刘鸿雁对现今流行的“形象秀”始终不能认可。每每回忆曾经的学生时代,她就会产生一种怀旧的自豪感。
“别不是你想颠覆我的审美观吧?”
“别把我想得那么了不起,我可没有那个本事。”其实,刘鸿雁知道,站在成年人的角度与青少年谈审美,那会是一件十分可笑的事情。审美是与年龄、修养有关的,再愚蠢,刘鸿雁也不会去做强加于别人的事情。她只要把自己的观点告诉学生,让他们知道她是怎么看这些问题的。
“说真心话,刘老师,你比我妈可怕 。 ”
“为什么?”
“我妈对我只会骂,骂够了,她还是得给我钱,然后她人一走,还是什么都不管,也根本管不了我。你就不一样了。”
“怎么不一样?”刘鸿雁很感兴趣。
“每天在学校被你盯得死死的,想想就泄气,你比我妈还大好多呢,肯定比我妈还顽固,什么都看不惯。不光我,好多同学都这样想,因此,我们都怕被你找去谈话。”
“谈话有什么可怕的?”
“可怕在,在你从不骂人上,要是骂一顿,我倒是可以心按理得地我行我素。”
刘鸿雁听出来了,庞莉莉是在旁敲侧击,对一进门逼着她洗头换衣服有点不受用。
“要利用假期好好读点书。”刘鸿雁不想就刚才的问题让庞莉莉牵着,她可不愿意在拎不清的问题上转悠。
“我最喜欢读书了,”别看庞莉莉人长得矮小,什么问题都能够接上,“这两天我的收获可大了。我把卫惠的《上海宝贝》、棉棉的《糖》都找来读了。”
“你喜欢看这类书呀!”其实,刘鸿雁自己心里清楚,这些书都写些什么,她根本就不知道。
“当然不止这些了,我最喜欢的还是看电视,尤其喜欢韩国和日本的电视剧。我刚才的打扮就是从韩剧中学来的,够酷吧。”她越发得意。
“可惜,我对‘韩流’不感兴趣。”
“老师,你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多精彩,最近我上网聊天,大开眼界。”她抬头看到书桌上放置的笔记本电脑,问到,“你也喜欢上网?”
“我上网是查阅资料。”
“太落伍了。告诉你吧,现在网上冲浪花头多得很,聊天已全面进入数字时代。”她直言不讳地批评说。
“信息时代数控管理是非常先进的,可聊天怎么也进入数字时代了?”刘鸿雁有些不解。
“就是大家在聊天或发电子邮件时,用数字表示具体含义。”
“那不成密码了吗?”
“比密码好玩多了。像56、58、584、1587许多数字都有特定的含义。”她很健谈,而刘鸿雁则一头雾水。
“530表示我想你,770表示亲亲你,584表示我发誓,1314表示一生一世……网民都用神秘的数字传情,蛮酷的,我好崇拜他们哇!”
“你们呀,患了幸福综合症。不知道自己该崇拜哪个了。”
“知道。我最崇拜的偶像——女的是《我的野蛮女友》、《冬季恋歌》、《菊花香》中的女主角。男的嘛——”
“可惜我都不认识。”刘鸿雁不无遗憾。心想多听听她说的,会对自己了解他们这茬学生有帮助。
“都是韩国的。连老太太都喜欢看呢。”听她的意思,刘鸿雁连老太太都不如。
刘鸿雁没吭声。
“男星就举你熟悉的吧:运动偶像——在NBA抖尽威风的乔丹,衣着偶像——歌坛万人迷谢霆锋,发型偶像——前卫小生郑伊健,表情偶像——够帅够酷的施瓦辛格,语言偶像——够性格的周星驰。”她如数家珍,侃侃而谈。
“整个一个追星族!”刘鸿雁感慨道。
“追星族早过时了,现在社会上对我们这类人有个酷毙了的称呼——新新人类!”
新新人类是近年来媒体出现频率很高的一个名词,指的是那种异类的生活方式,特殊的价值取向,反传统的举止做派,一种完全自我的生活态度。向来忙于教学事务的刘鸿雁,对此关注的并不多,更没有想到自己的学生中也出现了新新人类。面对这位自称新新人类的学生,她陷入了困惑。
问题的症结出在哪里,该怎样去引导他们?刘鸿雁教了半辈子书,当了那么多年的班主任,今天真就遇到了难题。
四
刘鸿雁那天没有批评一句庞莉莉,她深知“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道理。
送走了庞莉莉和她的父母,刘鸿雁就与老伴齐鲁商量,暂时不去黄山旅游了,她要利用这个假期走访学生家庭,请教专家,查阅资料,对新新人类有个较全面的认识。
“我知道,你怕落伍。”齐鲁说。
“不仅仅是落伍的问题。”刘鸿雁对齐鲁说,“不了解学生,不能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就不能与他们沟通,就无法做他们的思想工作。连学生喜欢看的书也要找来看看,否则,真的没有发言权。”
“你这么一说,我也该去各餐馆、酒店走走,了解一下餐饮业的动向。”
“好啊,这下我们俩都有事干了。”刘鸿雁很感激老伴的理解,但她习惯了,没有说出来。
五
刘鸿雁先后咨询了学校心理站的站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的资深教育专家、浙江大学教育学院的教授等多人,终于 对“新新人类”的情况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浙大的李新教授说:“他们大多出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基本上是独生子女,成长在我国社会生活形态、价值观念取向发生变化的时代,目前正值青春期,另类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正应了这些少男少女的心态,这是青少年心理成长过程中不可逾越的阶段,热衷于同父母师长对着干,越是禁止的,越是感兴趣。标新立异以显示自己的成熟、高明、与众不同,来引起别人的注意。这一方面表明他们的自我意识和批判精神的形成,另一方面又暴露了其心理上的不够成熟。在目前这种多元化、信息化时代,各种文化思潮都在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由于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他们很容易陷入思想误区,错把丑陋当时尚,误把另类当潇洒,任其发展下去可能成为‘问题青少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嬉皮士青年的产生,给人类青少年教育的教训足以借鉴。”
省教育科学研究室的张以研究员的话让刘鸿雁觉得心里沉重的就像压了一块大石头:“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用健康的思想引导人,这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刘老师,我们,哦,特别是你肩上的担子不轻啊!”
六
刘鸿雁对新新人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觉得应该尝试着解决这个问题了。但是,庞莉莉的问题还没解决,又一个“新新人类”找上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