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26900000018

第18章 无奈的选择(1)

洪武二十五年夏季,对洪武皇帝来说,一直是凄风伴着苦雨。

在他的记忆中,从太子薨逝的那天起,天空就阴得如同铅锭。他坐在乾清宫里,茫然望着轩外的雨幕,听礼部官员禀奏关于太子丧葬之仪的全套方案。那时候他已经穿上了为太子服丧的“齐衰”。“齐衰”是五服中的第二种,仅次于“斩衰”。衣服用粗麻布做成,头上披了一条条散麻,腰间也是麻绳。它同“斩衰”惟一的区别,仅在于“斩衰”的麻服是不缉边的,而“齐衰”则可以缉边。现在朱允炆等朱标的儿子们穿的就是“斩衰”。仅从丧服上即可看出,太子之薨给人间带来的悲痛,没有能比朱允炆和朱元璋更重的了。

按说安排葬仪的事他无须“躬亲”的。谁不知道洪武皇帝一向重视礼仪?从他初定天下,他务未遑,便首开了礼、乐两局,广征耆儒研究礼、乐。由他钦定的《大明集礼》、《洪武礼制》、《礼仪定式》等书,对世间大大小小礼仪都做了详尽明晰的规定,礼部按着规定照办便是。始料未及,偏偏没有考虑到太子会先他而去,所以对“太子丧葬”也就给“疏漏”了。现在只好亡羊补牢。好在这种事情礼部并不是太难,很快便把方案拿了出来。他对这个方案也基本同意。惟有直接与他有关的一条,他与礼部发生了分歧。

分歧便是因他这身丧服引起的。

按照《礼仪·丧服》之规定,“父为长子服齐衰期年”。这就是说,在整整一年的时间里,做父亲的必须为他死去的长子,穿着这身由麻做成的丧服。这对普通的老百姓来说固无不可,但对皇帝来说,显然是行不通的。所以礼部侍郎张智等提出了一个变通办法:“今皇帝当‘以日易月’,服齐衰十二日。祭毕释之。”

但洪武皇帝反对礼部这一变通办法。他坚持要穿十二个月的齐衰,而只在上朝的时候才换上公服。那时候他的泪水如轩外的雨似的连绵着。张智等人毫无办法。他们就只好在皇帝面前跪着。跪得膝盖都疼了,总算是皇帝做了妥协。

唉!有谁能理解这位老皇帝内心的创痛呢?

他从洪武元年正月登上御座的那天起,便册封朱标为皇太子。为了培养这位“储君”,可谓不遗余力。先是以李善长、徐达、常遇春、刘基等开国元勋兼太子少师、少傅、少保或赞善大夫,负责对东宫的指导;在国子生中选优秀者如国琦、王璞等,做太子的“伴读”。与此同时又建立“大本堂”,取古今图籍充其中,征四方名儒任先生。洪武四年春他曾亲制《大本堂玉图记》赐予太子。后来他又决定“政事并启太子处分,然后奏闻。”他还专谕东宫:

自古创业之君,历涉勤劳,达人情,周物理,故处事成当。守成之君,生长富贵,若非平昔练达,少有不谬者。故吾特命尔日临群臣,听断诸司启事,以练习国政。

他特别对太子指出:“惟仁不失于疏暴,惟明不惑于邪佞,惟勤不溺于安逸,惟断不牵于文法。凡此皆心为权度。”他希望能以“仁”、“明”、“勤”、“断”为太子的座右铭。在此敕谕中,他还感慨而言道:“吾自有天下以来,未尝暇逸,于诸事务惟恐毫发失当,以负上天付托之意。戴星而朝,夜分而寝,尔所亲见。尔能体而行之,天下之福也!……”

从文中足可看出这位老皇帝对太子的殷殷之心,拳拳之意的,但是,一切都已付诸东流了。从洪武元年至现在二十五年的心血都被朱标带入黄泉了!“苍天啊!莫非我朱元璋有负天意之处,是你对我的惩罚吗?……”

在那个雨天里,洪武皇帝满身衰经,面对着乾清宫外的雨,他这样喊问过。

喊问过后,天空唿喇喇一阵闪电,接着轰隆隆的炸雷滚过殿脊。这似乎是苍天对他的回答。他猛然一阵战栗,情不自禁地缩起脖子,抱紧了肩膀。

像他这样的人,或许只有上天的力量才能使其战栗的。

而他的脑际仿佛也被这闪电击亮了。他猛地想起,就在去年的秋天,当他遣太子巡抚陕西的时候,天空亦曾滚过这样的一阵炸雷,声震殿宇。他曾为之惊骇,并请人占卜。卜有“阴谋”。那时候他尚不知这“阴谋”的涵意。现在他终于明白了,这“阴谋”便是存在于太子的身上,原来是我大明洪武皇帝的太子被上天的雷电击倒了呀!呜呼!

当然,洪武皇帝不会永远陷于悲哀里而不能自拔。在顽强地挺过了太子之薨的打击之后,他重新振作起来,开始考虑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即东宫继任人选。

他有两种选择。一是在诸位王子中挑选一位,册为新的太子。二是不再册封太子,而是将皇世孙即朱允炆册封为皇太孙。待他百年之后直接由孙辈继位。这两种方法皆通古礼。

他将所有的王子在头脑里过了一遍。秦王、晋王、燕王、周王、楚王、齐王……一直到去年夏天才封的庆、宁、岷、谷、韩、沈、安、唐、伊等王,还活着的共二十二位。他当然要按照嫡庶、长幼的顺序考虑。首先想到的是秦王。他本来对秦王是颇器重的,但这小子不识抬举,在藩屡行不端,若不是朱标为其开脱,他也许早就把他削去王号,废为庶人了。怎么可以把国家神器放于这种人的肩上呢?不行。接着晋王的面孔在脑里闪现。他看去极骄横;眼睛白多黑少,显示了心地褊狭。这种人的胸怀装不下万里河山。再说这小子也多有过失,曾被人告之“有异谋”,跟秦王的情况类似,也是因太子力救得免惩罚。接下去是燕王棣。说也真怪,同样是亲生的儿子,也同样是马皇后养育,但棣跟他的兄弟们不一样;棣不仅长相与他酷肖,而且禀赋、气质、性脾,更像是他的儿子。尤令他欣慰的是前年对北元的征讨。别人看到的只是燕王出奇制胜,打了大胜仗,俘降乃尔不花。而只有他,看得比别人更深了一层。他透过战场上的胜利,看到了朱棣的智勇有大略,能推诚任人。与将士同甘共苦,不争功,不自傲,深孚众望。与秦、晋二王相比,燕王的确胜出一筹。

随后他又想到周王。那浮肿的眼泡,那玩世不恭放荡怪诞的似笑非笑,想起来就觉恶心。若不是马皇后对柿的“临终关照”,他无须用剑,用棍子也就把他给打死了!说起来也许没人相信——马皇后临终之前曾交给周王柿一件衣服(那上面有她的一针一线),又交给他一根棍子。她说:“如果此儿有错,请让他穿上这件衣裳,然后再用这根棍子教训。”马皇后的这番交待,才使他拿周王没有办法。这便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啊!

从周王以后,那些“庶出”的王,年岁小,历练不够。有的或许能独当一面,但不能威震八方;有的则还是娃娃,需要有人看护照料。这些面孔有的甚至是极朦胧的,不等清晰起来,瞬间便消失了。

综合对所有亲王的印象,惟燕王棣最为突出。如果另立太子,非棣莫属。

当然他还可以有第二种选择。可他委实不想做这种选择。朱允炆是他的嫡长孙(嫡长孙应该是朱雄英,可雄英早已夭折了),这毫无疑义。但仅仅因为他是嫡长孙,他就必然比孙辈的其他人优秀吗?显然不是。这位头颅稍有点偏的孙子,不但貌相不太讨人喜爱,重要的是他的秉赋、气质,看上去比他的父亲还要柔弱。不像是帝王的材料!

洪武皇帝其实早就开始注意朱允炆了。

朱允炆还在呀呀学语的时候,洪武皇帝曾抱过他一回。他把他托起来,映着阳光仔细地观察。他粉红色的脸蛋上,缀着两颗黑宝石似的大眼珠儿,软软的稀稀的头发,使人联想到刚刚钻破蛋壳的鸡雏儿。

他为有自己的“龙孙”而感到欣慰。他用他的胡须亲吻着他,如所有的祖父那样,向他传递着属于天伦的“隔代亲”。

他希望他能喊他一声“祖父”,但他奉献给他的则是一泡童溺。童溺射在了龙袍上。当时倒觉得可乐,但过后却隐隐地生出不快。

当然,对鸡雏似的小孩子你是不能计较的。一泡童溺算不了什么,甚至稍偏的头颅也算不了什么。关键是这孩子有没有出息。听说这孩子天性聪颖,才五六岁便能背诵一首首的唐诗、宋词了,十一二岁就能创作出极佳的律诗或绝句了。在其同辈中,允炆简直是鹤立鸡群呢!有这样的“神童”孙子,洪武皇帝怎么能不高兴呢?他一高兴,便想找个机会让孙子展示一下诗才。须知洪武皇帝是极其喜欢诗歌的。他虽然学底儿不厚,但天生有诗人气质,时常作诗,间或也能有佳作问世。他还特别喜欢对“对子”,对“楹联”这种特殊的诗体近乎痴迷。所以民间流传着许多洪武皇帝“对对子”的佳话。如果说洪武皇帝还能有什么公余爱好的话,吟诗对对子便是他惟一的爱好了。恰好在一个挺适合吟诗对对子的夜晚,洪武皇帝找到了考试朱允炆诗艺的机会。

那夜新月如钩,风清气爽。洪武皇帝偕同他的几位皇子、皇孙,兴致勃勃地登上了文楼,欣赏楼下的马术表演。那时候尚未建端门和奉天门,也没有大内金水桥,从奉天殿、文楼、武楼到午门之间是好大的一片空场,适合搞一些比试武艺、马术之类的活动。

在马术表演之前,洪武皇帝望着一钩新月,随手抚摸着朱允炆的偏脑袋,先是笑叹了一声“怎么像半边月儿呢”?然后命朱允炆就以新月为题,咏诗一首。朱允炆虽年龄小,但诗思敏捷,随即吟出:

谁将玉指甲,掐作天上痕;

影落江湖里,蛟龙不敢吞。

吟罢,在座的诸位王爷——包括燕王、晋王、周王在内,齐声喊好。当时洪武皇帝也觉得不错,顺便还亲昵地拍了拍朱允炆的偏头颅。但是仔细推敲玩味,却又嫌“影落江湖里”一句,隐隐地透出不祥之意。后世有人认为这是一句谶语,暗示了将来朱允炆(即建文帝)会“影落江湖”。洪武皇帝虽不会有神仙般的预见,但诗的意味他是不喜欢的。他喜欢他的儿孙辈们所吟的诗,也能像那些臣僚们的“应制诗”一样,歌舞升平,一派吉祥。他想将朱允炆这首诗所带来的不祥氛围冲淡、抹去,便又令允炆的父亲也来上一首。

太子只好遵命,便也吟道:

昨夜严陵失钓钩,

何人推上碧云头?

虽然未得团圆月,

也有清光照九州。

太子的诗照例引来一片喝彩。但是洪武皇帝却默然无语。说实在的,他的欣赏标准可不单看什么“诗味”儿;至少这样的场合,以他现在的心境,他首先要看的是这诗的意思吉祥与否。现在他正率领子孙们一起团团圆圆共享天伦之乐,他希望能把这团圆的气氛通过诗歌表达出来,然而朱标却偏偏吟出了“未得团圆月”!这与他背道而驰,真是大煞风景!这的确是不祥的“诗谶”。它已经被验证了——那吟诗人辞他而去,他果然是“未得团圆月”啊!

他就不想再吟什么诗了。事实上他也察觉到了自己的失误。千不该,万不该,他不该以所谓的“新月”实际上的“残月”来命题作诗。“唉!还是等月圆的日子再吟诗吧!”他想,——已有点后悔了。

洪武皇帝急欲冲散由这两首诗所造成的不祥氛围,急欲从灰暗的心境里跳出来。他不甘心失败。他想换另外一种方式,但还是要用孩子的嘴,把吉祥寻找回来(人们通常认为,孩子的嘴带有神奇的预见性,神仙往往是通过“童言”给人以启示的)。这一回他要“对对子”。这是他最拿手的“把戏”。他出上联,让朱允炆出下联。一般来说,上联的意思好,下联便不会出漏子的。然而以什么为题呢?……

此时他恰看到楼下马术玩得正酣。夜风吹动马尾,在月光下扬起千条银线。于是便出上联曰:

“风吹马尾千条线。”

说罢,心里暗暗祈祷,“愿神灵保佑,让我的孙子对一个吉利的下联!”

然而,想不到允炆所对的下联却是:

“雨打羊毛一片膻!”

这简直不可理喻!小小年纪,他怎么会联想到羊遭雨打的狼狈?在冷雨的击打下,羊们可怜地逃跑着,发出一片膻味儿。亏他能想得出!这种意境连刚才的咏月诗都不如呢!

洪武皇帝顿然色变。他不知如何是好。他意识到这个偏头颅的孙子简直是怪物了。

好在事情并没有糟糕到极点,总有转圜的余地。正当他心情败坏,就要拂袖而去的当儿,却听得在太子旁边,有人朗声对曰:

“日照龙鳞万点金。”

“好!好对语啊!”洪武皇帝不禁击掌叫绝。扭头看时,那是他的四子——燕王朱棣。

应当说,朱允炆和朱棣的对语,在对仗上都没问题,也称得上工细。但“日照龙鳞万点金”,何其辉煌,何其宏丽,这才是皇家气象呢!那被冷雨击打着发出阵阵膻气的羊,怎能与在灿烂的阳光下金鳞闪闪的龙来相提并论呢?……

在文楼上吟诗、对对子已是如烟往事了。这固然是小事,而小事是不可以认真对待的,洪武皇帝也相信他自己不会以“吟诗对对子”这种方法来选定“储君”。但他又不能不承认,他对于朱允炆这个嫡长孙,的确没有好感,的确不太放心。

然而。立储的事总要尽快决定下来。他到底怎么办才好呢?

季节进入仲夏,连日淅淅沥沥,难有天晴的时候。洪武皇帝的心境也如天空似的,灰暗暗,沉甸甸。在某个雨天里,恰有几位大臣来乾清宫奏事,他顺便提及东官虚位,到底是该另立皇太子好呢?还是该册封皇太孙?因为是“顺便”,而非正式的会议,所以他讲得很随便。他觉得他讲了很多。但也许因态度暧昧而造成言不及义,或许因他讲得无精打采,使听的人心不在焉。大臣们皆面面相觑,一派茫然。他只好讲得再明确一些:他更倾向于立皇太子,而且属意于燕王。“卿等以为燕王如何?”没想到大家仍然面面相觑,一派茫然。依他的脾气,他早就该发火了,但这回没有。他容忍了这些装糊涂装聋子的大臣们。

同类推荐
  • 兵家鼻祖:孙武

    兵家鼻祖:孙武

    孙武[挟三万兵,纵横天下无敌],他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孙子兵法》。此书早已被广泛流传到了世界各个国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并运用到军事、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这部传奇的兵法是如何完成的,我们不妨看一看孙武的传奇人生。读《兵家鼻祖:孙武》,不但可以感受到孙武生活中的曲折、离奇,又能够被战争中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争权夺利的紧张形势所牵掣,也能够了解到孙武、伍子胥、吴王阖间、伯韵等人物的性格、脾气,以及品质的不同。
  • 大唐空华记

    大唐空华记

    本书主要介绍大唐西域记撰人辩机的传奇人生,讲述了一段曾经真实发生在中国唐代的最神秘的故事。
  • 阶下囚:宋徽宗

    阶下囚:宋徽宗

    宋徽宗赵佶是北宋第八代皇帝,其人很有文采,但在政治上无所作为。他在位二十五年,最终落个国亡被俘、折磨而死的下场。当政期间,他穷奢极欲、荒淫无度,大肆搜刮民财,大建宫观,并且信奉道教,发给道士俸禄,自称是“道君皇帝”;不仅如此,他还不断对外进行战争,在1120年,与金朝订立盟约要夹攻辽国。结果导致后来金军南下攻宋。靖康二年(1127年),宋徽宗被金兵俘虏,后死于五国城。《中国文化知识读本·阶下囚徒:宋徽宗》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宋徽宗的一生。
  • 达尔文 爱迪生(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丛书)

    达尔文 爱迪生(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丛书)

    《达尔文 爱迪生》对达尔文、爱迪生家世、家教、兴趣爱好以及对其一生有影响的人和事等着墨颇多,尤其探究了本人之所以成功的主客观因素,希望可以对成长中、探索中的青少年会有所裨益。
  • 一代天娇成吉思汗(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一代天娇成吉思汗(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蒙古开国君主,著名军事统帅。名铁木真,姓孛儿只斤,乞颜氏,蒙古人,庙号太祖。成吉思汗生于蒙古贵族世家。约在1170年,其父也速该被塔塔儿人毒死,也速该的遗孀月伦领着铁木真和他的几个弟弟度过数年艰难生活。少年时期的艰险经历,培养了铁木真坚毅勇敢的素质。蒙古部主忽都剌汗死后,蒙古部众大都在札木合控制之下,铁木真投靠札木合,随他游牧。铁木真笼络人心,招览人马,最后脱离札木合,建立自己的斡鲁朵。
热门推荐
  • 当爱成悔

    当爱成悔

    你,我,绛,终究我们谁都没留住谁?这个城市只有孤零零的我,孤零零地守着回忆,这是你对我的惩罚吗?那若是罚够了呢?
  • 死亡下一秒

    死亡下一秒

    人总是在死亡降临时才明白活着是多么美好,很多人伤害他人满足自己的利益,但是面对死亡,生命被别人掌握时,才会明白那种痛苦,那种毫无希望的绝望,那种无力感,只有死亡降临的那一秒,人才会明白自己做错了什么,死亡降临的那一刻你是悔悟还是挣扎,是活下去还是迎接死亡,由你决定。
  • 未来大赢家

    未来大赢家

    2036年的炎黄,高中未能毕业的匹夫陌小路在香江遇到了一位老人,那老人说他骨骼惊奇,是搞艺术的人才,于是邀请他拍了一部差不多过时了的3D电影。为了钱,他答应了,为此,他付出了极大的代价,而他收获的回报是——一部成本1亿,票房200亿,被称呼为3D时代最后辉煌的《降龙》,其中,他是主角。这时,路小陌发现,自己的人生才开始。这时,路小陌有第一个目标,那就是——成为那位老人那样的,永远的“喜剧之王。”
  • 耕余剩技

    耕余剩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二婚萌妻

    二婚萌妻

    结婚当天,丈夫就撇下她跑去呵护小三;结婚第二天,小三挺着有孕的肚子来她面前耀武扬威;结婚一个月,她的婚姻终于走到尽头,而她成了整个海城人嗤笑的对象。可在最狼狈的时候,另一个雷厉风行的男人,却如天神般降临:“我不介意娶你回家。”“这可是二婚,难道你不怕?”“怕?”他不禁嗤笑,眼神却有着摄人心魄的魔力,“难道你不觉得,该怕的,应该是所有欺负你的人?”她幡然醒悟,越发锋芒,可却不知,她却是他唯一的药。
  • 妃惑天下:霸宠前度弃妃

    妃惑天下:霸宠前度弃妃

    她为他独守一份姣好年华,却在年华最美时惨遭抛弃。“父皇,儿臣想娶的人是裴玉,而不是什么水倾城”大庭广众,众目睽睽,纵使倾国倾城,名门贵女又如何,三年的销声匿迹被再度重提,越辉煌也就越落魄,转眼间她成为京城水性杨花的弃妃,声名狼藉。她与他携手颠覆天下,只为人生落魄的那一次挽救,本想“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本想“溺水三千,一瓢足以”“册封水倾城为玉贵妃”她本是他的后,最终换来的只是背叛。失去的才弥足珍贵,再回头,往事重提,硝烟四起,倾国倾城,谁主沉浮!
  • 意外的爱情,请相守

    意外的爱情,请相守

    情人节她兴高采烈的去赴约,没想到在餐厅外看到了快和自己结婚的未婚夫正在和别的女人约会。她转身去了一个酒吧,喝了一晚上的酒。过了几天叶依诺和自己的好姐妹去游泳,没想到过了几天自己却怀孕了!没想到意外得来的孩子竟然是他的!(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生化农场

    生化农场

    间谍女友误以为咱发现了她的秘密,毫不留情的爆了咱的脑瓜。冤死的主角莫名其妙的来到一个神奇的空间,遇到了一个很不负责任的家伙,而在主角稀里糊涂的选择了一个条件然后,自己就像垃圾一样被丢到了一个陌生又恐怖的世界里。
  • 寿世传真

    寿世传真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曹禺剧作论

    曹禺剧作论

    《曹禺剧作论》是国内全面、系统研究曹禺剧作的第一部专著,而且观点鲜明,分析细腻深刻,颇有独到之处。是田本相先生多年研究工作的结晶。其中某些篇章在刊物上单独发表时,就获得同行的好评。《曹禺剧作论》的出版,是新时期中国现代文学、戏剧研究领域的一个可贵的收获。作者对曹禺剧作研究有年,功力较深,故而在本书中显示了自己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