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19500000003

第3章 呼吸系统卷(2)

【病因病机】喘证的成因虽多,但概括不外乎外感与内伤两端。外感为六淫侵袭,内伤可由饮食、情志,或劳欲、久病所致。外感风寒、风热之邪,或表寒里热,壅遏肺气,肺失宣降。饮食失节,过食生冷、肥甘厚昧,或嗜酒伤中,脾失健运,痰浊内生,上干于肺。七情所伤,忧思气结,或郁怒伤肝,气郁闭肺。久病则肺之气阴不足,气失所主;劳欲伤肾,气失摄纳。病位主要在肺、肾,与肝脾有关。病理性质有虚实两个方面,有邪者为实,因邪壅于肺,宣降失司;无邪者属虚,因肺不主气,肾失摄纳。主要病机为气机升降出纳失常所致。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依据

(1)以喘促气短、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鼻翼扇动,不能平卧,口唇发绀为特征。

(2)多有慢性咳嗽、哮病、肺痨、心悸等病史,每遇外感及劳累而诱发。

(3)两肺可闻及干、湿性啰音或哮鸣音。

(4)查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或X线胸片、心电图有助于诊断。

2.鉴别要点喘病须与气短的鉴别,喘证是以呼吸困难,张口抬肩,甚至不能平卧为特征;气短即少气,为呼吸微弱而浅促,或短气不足以息,似喘而无声,亦不抬肩,但卧为快。

【辨证论治】

1.辨证要点喘病辨证首应分清虚实。呼吸深长有余,呼出为快,气粗声高,伴有痰鸣咳嗽,脉数有力者为实喘,实喘病位以肺为主。呼吸短促难续,深吸为快,气怯声低,少有痰鸣咳嗽,脉象微弱或浮大中空,病势徐缓,时轻时重,遇劳则甚者为虚喘,虚喘病位多在肺、肾。

2.分证论治实喘其治主要在肺,治予祛邪利气;虚喘治在肺、肾,而尤以肾为主,治予培补摄纳。

(1)实喘

①风寒袭肺

主证:喘咳气急,胸部胀闷,痰多稀薄色白,兼有头痛,恶寒,或有发热,口不渴,无汗;苔薄白而滑,脉浮紧。

治法:宣肺散寒。

方药:麻黄汤加减。药用麻黄9g,桂枝9g,杏仁10g,甘草3g。

②表寒里热

主证:喘逆上气,胸胀或痛,息粗,鼻翼扇动,咳嗽不爽,痰吐稠黏,伴有形寒,身热,烦闷,有汗或无汗,面红,咽干,口渴;苔薄白或黄,脉浮数(滑)。

治法:宣肺泄热。

方药:麻杏石甘汤加味。药用麻黄6g,杏仁10g,石膏20~30g,甘草6g。

③痰热郁肺

主证:喘咳气涌,胸部胀痛,痰多黏稠色黄,或夹血色,伴有胸中烦热,身热,有汗,渴喜冷饮,面红,咽干,尿赤,大便干结或秘;苔黄或腻,脉滑数。

治法:清泄痰热。

方药:桑白皮汤加减。药用桑白皮12g,半夏10g,苏子10g,杏仁10g,贝母9g,黄芩10g,黄连6g,山栀子9g。

④痰浊阻肺

主证:喘而胸满闷窒,甚则胸盈仰息,咳嗽痰多黏腻色白,咳吐不利,兼有呕恶,纳呆,口黏不渴;苔白厚腻,脉滑。

治法:化痰降气。

方药: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药用半夏10g,陈皮6g,茯苓12g,甘草6g,苏子10g,白芥子10g,莱菔子10g。病情平稳后可服六君子丸以调理。

⑤肺气郁痹

主证:发作时突然呼吸短促,息粗气憋,胸闷胸痛,咽中如窒或伴失眠,心悸;舌苔薄,脉弦。

治法:开郁降肺。

方药:五磨饮子加减。药用沉香6g,木香6g,槟榔10g,乌药10g,枳实10g。

(2)虚喘

①肺虚

主证:喘促短气,气怯声低,喉有鼾声,咳声低弱,痰吐稀薄,自汗畏风,或咳呛痰少黏,烦热口干,咽喉不利,面潮红;舌质淡红或舌红苔剥,脉软弱或细数。

治法:补肺益气养阴。

方药:肺气虚者方用补肺汤合玉屏风散加减。药用人参10g,黄芪15g,熟地黄10g,五味子9g,紫菀10g,桑白皮10g,防风6g。

肺阴虚者用补肺汤合生脉散加减。药用人参10g,麦冬10g,五味子9g黄芪15g,熟地黄10g,紫菀10g。

②肾虚

主证:喘促日久,动则喘甚,呼多吸少,气不得续,形瘦神惫,跗肿,汗出肢冷,面青唇紫;舌淡苔白或黑润,脉微细或沉弱。或喘咳,面红烦躁,足冷,汗出如油;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补肾纳气。

方药:肾阳虚用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加减。药用炮附子10g,肉桂5g,熟地黄10g,山药10g,山茱萸10g,五味子9g,蛤蚧1.5g(研末),核桃仁10g,补骨脂10g。

肾阴虚取七味都气丸合生脉散加减。药用五味子9g,熟地黄10g,山茱萸10g,山药10g,麦冬12g,西洋参10g,龟甲15g。

若肾虚于下,痰浊壅盛于上(下虚上实),在本证基础上兼有标实,痰浊壅肺,证见喘咳痰多,气急胸闷;苔腻,脉细滑。治宜化痰降逆,温肾纳气。方用苏子降气汤,药用苏子10g,橘皮6g,半夏10g,当归10g,前胡6g,厚朴10g,肉桂6g,甘草6g,生姜6g。

3.针灸疗法取穴定喘、天突、膻中、肺俞、膏肓俞、中府。风寒袭肺者加列缺、外关、风池、风门穴,肺热者加尺泽、曲池、大椎穴,痰湿阻肺者加丰隆、足三里、脾俞穴,肺气郁痹者加肝俞、太冲、行间、照海穴,脾虚加脾俞、中脘穴。肾虚加肾俞、关元穴。实证用泻法,虚者用补法,每次选3~5个腧穴,留针15~20min,每日或间日1次。可酌情在胸背部灼灸,或拔罐法。

【预防】起居有时,劳逸结合,注意防寒保暖,避免受凉、淋雨及过度疲劳。

进行适宜的体育锻炼,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哮证

哮证是由于宿痰伏肺,遇诱因或感邪引触,以致痰阻气道,肺失肃降,气道痉挛所致的一种发作性和痰鸣气喘疾患。发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粗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位。西医学中的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或其他急性肺部过敏性疾患所致的哮病可按本病辨证施治。

【病因病机】哮证的发生,为宿痰内伏于肺,复加外感、饮食、情志、劳倦等因素,以致痰阻气道,肺气上逆所致。病机为宿痰内伏,诱因触发,发时痰阻气升,气因痰阻,痰气搏结,壅塞气道,通气不利,肺气失于宣降。病理因素以痰为主,外邪侵袭,风寒或风热之邪壅阻于肺,或吸入花粉异物等,雍阻肺气,气不布津,聚液生痰;饮食不当,脾胃内伤,痰浊内生;病后体虚,气阴亏虚,肺失所主,或素体不强,肾虚感邪及肺,因此病位主要在肺,涉及脾、肾,甚至可累及于心。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依据

(1)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不能平卧,或口唇指甲发绀。

(2)呈反复发作性。常因气候突变、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及劳累等因素诱发。

发作前多有鼻痒、喷嚏、咳嗽、胸闷等先兆。

(3)多有过敏性鼻炎、湿疹等变态性疾病史或家族史。

(4)肺可闻及哮鸣音,或伴有湿啰音。

(5)血嗜酸性粒细胞可增高,痰液涂片可见嗜酸性粒细胞。

(6)胸部X线检查一般无特殊改变,久病可见肺气肿体征。

2.鉴别要点哮病与喘病的鉴别,“哮以声响名”,哮为喉中有哮鸣音,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疾病;“喘指气息言”,喘为呼吸急促困难,是多种急、慢性疾病的一个症状。一般而言,哮必兼喘,而喘未必兼哮。

【辨证论治】

1.辨证要点

(1)辨虚实:病属邪实正虚,发作期以邪实为主,缓解期以正虚为主,并可从病程新久及全身症状辨别虚实。

①实证:多为新病,喘哮气粗声高,呼吸深长,呼出为快,脉象有力,体质不虚。

②虚证:多为久病,喘哮气怯声低,呼吸短促难续,吸气不利,脉沉细或细数,体质虚弱。

(2)辨寒热:在分清虚实的基础上,实证需辨寒痰、热痰以及有无表证的不同。

①寒痰证:内外皆寒,谓之冷哮。除有实证的表现外,多伴胸膈满闷,咳痰稀白,面色晦滞,或有恶寒、发热、身痛等表证;苔白滑,脉浮紧。

②热痰证:痰火雍盛,谓之热哮。除有实证的表现外,常伴有胸膈烦闷,呛咳阵作,痰黄黏稠,面红,或伴发热、心烦、口渴;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3)辨脏腑:虚证有肺虚、脾虚、肾虚之异。肺气虚者,证见自汗畏风,少气乏力;脾气虚者,证见食少便溏,痰多;肾气虚者,证见腰酸耳鸣,动则喘之。此外,还应审其阴阳气血之偏虚,详细辨别,分清主次。

2.分证论治治疗当根据“发时治标,平时治本”原则,发作期以豁痰利气祛邪为主,缓解期以扶正固本为主,正虚邪实者,当标本兼顾。

(1)发作期

①冷哮

主证:呼吸急促,喉中哮鸣有声,胸膈满闷如塞,咳不甚,痰少咳吐不爽,面色晦滞带青,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天冷或受寒易发,形寒怕冷;舌苔白滑,脉弦紧或浮紧。

治法:温肺散寒,化痰平喘。

方药:射干麻黄汤加减。药用射干10g,麻黄9g,细辛3g,紫菀10g,款冬花10g,半夏10g,五味子6g,生姜6g,大枣6g。

②热哮

主证:气粗息涌,喉中痰鸣如吼,胸高胁胀,咳呛阵作,咳痰色黄或白,黏浊稠厚,排吐不利,烦闷不安,汗出,面赤,口苦,口渴喜饮,不恶寒;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滑。

治法:清热宣肺,化痰定喘。

方药:定喘汤加减。药用白果10g,麻黄9g,桑白皮15g,款冬花10g,半夏10g,杏仁10g,苏子10g,黄芩10g,甘草6g。

(2)缓解期

①肺虚证

主证:自汗,怕风,常易感冒,每因气候变化而诱发,发前打喷嚏,鼻塞流涕,气短声低,或喉中常有轻度哮鸣音,咳痰清稀色白,面色无华;舌质淡,舌苔薄白,脉细弱或虚大。

治法:补肺固卫。

方药:玉屏风散加减。药用黄芪15g,防风6g,白术10g,党参10g,茯苓10g,甘草6g。

②脾虚证

主证:平素食少脘痞,痰多,大便不实,或食油腻易于腹泻,往往因饮食失当而诱发,肢懒倦怠,气短不足以息,语言无力;舌苔薄腻或白滑,舌质淡,脉细数。

治法:健脾化痰。

方药:六君子汤加减。药用党参10g,白术10g,茯苓15g,甘草6g,陈皮6g,半夏10g。

③肾虚证

主证:平素短气息促,动则尤甚,吸气不利,心慌,头晕耳鸣,腰酸腿软,劳累后喘哮易发。或畏寒,肢冷,自汗,面色苍白;舌苔淡白,质胖嫩,脉沉细。或颧红,烦热,汗出黏手;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补肾摄纳。

方药:偏于肾阳虚者用金匮肾气丸加减。药用桂枝6g,附子6g,熟地黄15g,山茱萸10g,山药15g,茯苓10g,牡丹皮10g,泽泻6g。

偏于肾阴虚者用七味都气丸加减。药用地黄15g,山茱萸10g,山药15g,牡丹皮10g,泽泻6g,五味子10g。

3.针灸疗法

(1)发作期:取穴定喘、天突、内关、膻中、鱼际。冷哮加列缺、风门穴,热哮加丰隆、大椎、合谷、孔最穴。咳痰多加孔最、丰隆穴。每次选2~3个腧穴,重刺激,留针30min,每隔5~10min捻针1次,每日或间日1次。

(2)缓解期:取穴大椎,肺俞、足三里。肾虚加肾俞、关元穴;脾虚加脾俞、中脘穴。每次选2~3个穴,用轻刺激,可加灸,间日治疗1次。在发作前的季节施针。

(3)耳针:发作期取定喘、内分泌、皮质下穴,缓解期可加脾、肾穴等,均用王不留行籽外贴耳压。

4.敷贴法

(1)白芥子敷贴法:白芥子21g,细辛21g,延胡索12g,甘遂12g,人工麝香10~15g,均研细末,用姜汁调和,做成小薄圆饼状外贴。夏三伏季节中,分3次敷贴肺俞、膏肓、大柱等穴,1~2h去之,每10日敷1次。

(2)三健膏:天雄、川乌、附子、桂心、官桂、桂枝、细辛、川椒、干姜各等份,麻油调熬,加黄丹收膏,摊贴肝俞,每3日1换。

【预防】加强锻炼,增强体质。避免接触诱因;预防感冒,注意气候变化,做好防寒保暖工作。

痰饮

痰饮是指体内水液输布运化失常,停积于人体某些部位的一类病证。痰,古作淡,淡与澹通,形容水的淡荡流动;饮,水也,故称为“淡饮”、“流饮”。痰饮依据其停留部位不同,分为痰饮、悬饮、溢饮、支饮。饮停胃肠为痰饮;饮流胁下为悬饮;溢于肢体为溢饮;支撑胸肺为支饮。西医学的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渗出性胸膜炎、慢性胃炎、胃下垂、胃扩张、胃肠功能紊乱、幽门梗阻、肾炎水肿等疾病可按本病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痰饮的成因为感受寒湿,饮食不当,或劳欲所伤,以致肺、脾、肾三脏的气化功能失调,水谷不得化为精微输布周身,津液停积,变生痰饮。外感寒湿:凡气候湿冷,或冒雨涉水,坐卧湿地,水湿之气侵袭卫表,肺失通调;饮食不当:

暴饮过量茶水,或夏暑及酒后,恣饮冷水,或进食生冷之物,中阳暴遏,脾失健运;劳欲所伤:劳倦、纵欲过度,或久病体虚,伤及脾肾之阳,水液失于输化,亦能停而成饮。总之,病位在肺、脾、肾三脏,病理属性为阳虚阴盛,输化失调,因虚致实,水液停积为患。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依据

(1)痰饮:以胃中有振水音,消瘦,呕吐清水痰涎,苔白滑为辨证要点。

(2)悬饮:以咳唾引痛,咳逆气喘息促不能平卧,脉弦或沉弦滑为辨证要点。

(3)溢饮:身体疼痛而沉重,甚则肢体水肿,恶寒,无汗,苔白,脉弦紧为诊断要点。

(4)支饮:以咳逆喘满不得卧,痰吐白沫量多,天冷受寒加重,甚至引起面水肿为诊断要点。

同类推荐
  • 神奇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

    神奇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

    《神奇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主要内容分为绝代医宗、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等章节。《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我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也是第一部冠以中华民族先祖“黄帝”之名的传世巨著,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被后世尊为“医家之宗”。
  • 便秘奇效良方

    便秘奇效良方

    本书是“奇效良方”系列丛书中的便秘分册,是一本较为系统地总结运用中医药方法治疗便秘的临床参考书。全书共有良方近300首,包括中药内服方、中药外用方、针灸疗法、推拿疗法、综合疗法等,反映了10余年来中医临床治疗便秘的新进展和新成果,内容翔实、易学易懂,适合中医临床工作者、研究人员和中医院校学生学习参考,也可供广大患者及其家属阅读。
  • 生命的尊严与临终护理

    生命的尊严与临终护理

    为让每一个生命晚期的人都得到关爱和帮助,舒适、无痛苦、安详、有尊严地走完人生最后的旅程,倡导全社会都来关心和支持临终关怀事业。本书通过人们对生命尊严的需求的揭示,提出具有指导性的临终关怀的具体内容和方法。从临终关怀的概念与观念、临终关怀运动与发展、临终关怀模式与机构类型、临终关怀服务特点和内容、临终病人的生存质量评价、临终关怀护理实践、症状控制、临终患者心理关怀及其家属的忧伤辅导、死亡教育等全面系统阐述了临终关怀这一新兴边缘学科的理论与实践。
  • 中西医结合治疗结缔组织疾病

    中西医结合治疗结缔组织疾病

    阐述结缔组织疾病的病因病理、免疫学基础理论及结缔组织疾病的诊断技术,使读者对结缔组织疾病的相关基础理论有一个概括的了解,为临床诊治疾病打下基础。郑虹,湖北省中医院(光谷院区)主治医师,2013年1月 辩证副型从肾论治强直性脊柱炎 CN42-1340/R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 系统解剖学实验指导

    系统解剖学实验指导

    系统解剖学是按人体器官的功能系统阐述正常人体器官形态结构的科学。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医学生理解和掌握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正常形态结构、位置及毗邻关系,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坚实的形态学基础。 学习系统解剖学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即通过实验教学,将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与标本、模型、活体观察及必要的临床应用联系起来,这样在学习活动中既有理论知识指导,又能在实践中验证理论,从而获得完整的解剖学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热门推荐
  • 鬼枭毒妃:愿我如星君如月

    鬼枭毒妃:愿我如星君如月

    “皇上!你竟对臣妾如此狠心!你怎么对得起臣妾的一番苦心!”一道圣旨,贬入冷宫,向来高傲自大的她,竟落的如此下场。“如有来生!我定要报仇雪恨!让你这狗皇帝血债血偿!”天道轮回,机缘巧合之下,她重返14岁,老天给的这次机会,她一定紧紧握在手中,不能再让那狗皇帝得逞。明明誓不再爱的她,却为他而沦陷。他深情的望向她的眼底,情深意切:“阿知,此生我定不负你。”
  • 神月之子

    神月之子

    一统天下,万世无双的神月王朝帝皇已时日不多。无子无女的他一时兴起之下,竟决定从天下挑选最有资质的十二位少年,通过不断的成长和争斗,令最完美的神月之子诞生??为了培养出最完美的接班人,他不惜抹掉千万人的生命,也不惜篡改整整一个宗门上上下下的记忆。作为神月之子候选人的主角,又是否会甘于任人摆布的命运呢?
  • 玉烛宝典

    玉烛宝典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消失的美好旧时光

    消失的美好旧时光

    这是一部关于青春的故事,爱情,友情,热血,疼痛,浪漫的所有元素将出现在曲折的情节中,每一个年轻的少男少女都能找的自己的影子。。
  • 成就杰出孩子的100堂情商课

    成就杰出孩子的100堂情商课

    本书主要介绍了成就杰出孩子的100堂情商课,多角度、全方位地提炼出一套简单有效、实用可行的沟通方法。告诉读者,如何提高对孩子的自知力和对情绪的自控力,最大限度地提升成功的概率。
  • 两世一线牵

    两世一线牵

    “前世,你为我做了那么多傻事,而我却误会了你,若有来世,换我来爱你,我定会加倍爱你”两世情缘,能否再次相爱…
  • 神龙谣

    神龙谣

    天子脚下风吹雨,乾坤殿上步步棋。万妖谷中神龙现,人生不尽唏嘘。
  • 股票细节

    股票细节

    股票的独家解析,专业解析,非文学作品,切勿YY
  • 阴阳眼的我

    阴阳眼的我

    一个拥有阴阳眼的18岁年轻学生,去了趟乱葬岗。意外地成为了阴阳先生。几乎每天都和鬼怪打交道,过着不平凡的生活。
  • 查理九世之骷髅女孩

    查理九世之骷髅女孩

    一个想复仇的女孩,从阴间回到阳间,会有什么故事发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