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与鉴别诊断】根据病史、临床表现诊断不难。急性单纯性胃炎应注意与早期急性阑尾炎、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等相鉴别;急性腐蚀性胃炎,由于各种腐蚀剂中毒的处理不同,鉴别诊断十分重要,要问清病史、检查唇与口腔黏膜痂的色泽,呕吐物的色、味及酸碱反应,收集剩下的腐蚀剂做化学分析,对鉴定其性质非常可靠,为避免食管、胃穿孔,急性期内禁忌X线钡餐及胃镜检查。急性糜烂性胃炎确诊须靠急诊内镜检查,超过48h病变可能不复存在。
【治疗】
1.去除病因、调理饮食进食清淡易消化流质,可少吃多餐,疼痛重者可暂禁食1~2d。禁食对胃有刺激的食物、药物。
2.保护胃黏膜口服硫糖铝,每次1g,餐前0.5~1h及睡前服用。急性糜烂性胃炎可服制酸剂和(或)H。受体拮抗药如西眯替丁、雷尼替丁等。急性腐蚀性胃炎是一种严重的急性中毒,必须积极抢救,吞服强酸强碱严禁洗胃,可服牛奶、蛋清或植物油,为避免产生二氧化碳导致腹胀和胃穿孔,不宜用碳酸氢钠中和强酸。有休克时首先抢救休克,剧烈腹痛时可用吗啡、哌替啶(度冷丁)止痛。
3.对症处理腹痛可局部热敷或口服解痉止痛药,10%颠茄合剂,或阿托品、山莨菪碱;吐泻可用多潘立酮(吗丁啉)或甲氧氯普胺(胃复安);轻度脱水可口服补液;中、重度脱水静脉补液,根据病情补液1500~3000ml/d,需适量补充钾盐;有酸中毒时应酌情补充5%碳酸氢钠;发热者物理降温。细菌性食物中毒一般不用抗生素,但病情严重伴高热者,可针对病原菌短期选用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部分合成青霉素等。
4.中医辨证论治可参照中医“胃痛”、“呕吐”等病证治疗,有上消化道出血者参照“血证”治疗。
【预防】合理饮食,忌吃过热、过冷、过硬及不洁食物,不暴饮暴食,戒烟戒酒。慎用对胃黏膜有刺激的药物,饭后服药可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有应激情况时,如遇脑血管意外、颅脑外伤、严重创伤、大手术、休克或严重的脏器疾病时,可预服制酸药和(或)H2受体拈抗药,以预防急性糜烂性胃炎的发生。
二、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是胃黏膜上皮受到各种致病因素的长期侵袭而发生的持续性、慢性炎症性改变。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和慢性肥厚性胃炎三类,萎缩性胃炎又可分为A型(慢性胃炎)、B型(慢性胃窦胃炎)。本病属中医“胃痛”、“呕吐”、“痞满”等病证范畴。
【病因与发病机制】
1.感染因素主要由幽门螺杆菌(Hp)感染所引起,Hp通过产氨作用分泌空泡毒素A等物质引起细胞损害等。此外,鼻咽喉、口腔等部位慢性感染病灶的细菌和毒素经常吞入胃内,刺激胃黏膜也可致病。
2.免疫因素目前认为A型胃炎与自身免疫有关,自身抗体攻击壁细胞总数减少或丧失;抗内因子抗体的存在影响机体维生素B12的吸收,可导致恶性贫血。
3.化学因素长期服用对胃有刺激性的药物,如:阿司匹林、布洛芬、铁剂、氯化钾等;长期吸烟,烟叶中的尼古丁不仅可影响胃黏膜血液循环,还可导致幽门括约肌功能紊乱,造成胆汁反流,均可破坏黏膜屏障。
4.急性胃炎的继续急性胃炎病因持续存在或反复发生,胃炎持续不愈而演变成慢性胃炎。
5.物理因素长期饮浓茶、咖啡、过热、过冷、过于粗糙的食物及长期酗酒,可导致胃黏膜损伤。
【临床表现】
1.症状病程迁延,主要表现为上腹饱胀不适或无规律性上腹部隐痛、暖气、反酸、食欲缺乏、恶心、呕吐等。慢性胃窦炎上腹胀痛等消化道症状明显,慢性胃体胃炎消化道症状不明显,可出现明显厌食、贫血、反甲及体重下降。
2.体征上腹部或中上腹可有轻压痛,少数萎缩性患者可出现舌炎、贫血、反甲等。
【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1.胃酸分泌功能测定测定基础胃酸分泌量(BAO)和最大胃酸分泌量(MAO),慢性胃窦胃炎分泌正常。促若G细胞受损,但促胃液素减少则胃酸偏低;慢性胃体胃炎,胃酸分泌减少,严重者胃酸缺乏。
2.血清促胃液素测定B型胃炎含量一般正常,A型胃炎常升高,尤其恶性贫血者上升更加明显。
3.血清壁细胞抗体测定有助于萎缩性胃炎的诊断。怀疑为A型胃炎可检测血清中抗壁细胞抗体等。
4.纤维胃镜及胃黏膜活组织检查胃镜是诊断胃炎的重要手段,配合活体组织检查可确定胃炎性质和程度。
5.Hp检查活组织病理检查时可同时检测Hp,检查方法有快速尿素酶法,胃黏膜特殊染色、切片染色、Hp培养抗体检测等。目前敏感性及特异性较高的方法是用13或14C-尿素呼气试验。
【诊断与鉴别诊断】根据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可作出慢性胃炎诊断,确诊必须依靠胃镜检查及胃黏膜活检,Hp检测有助于病因诊断。慢性胃炎须与早期胃癌,消化性溃疡、慢性胆囊炎、胆石症等疾病及胃神经官能症相鉴别。
【治疗】慢性胃炎尚无特效疗法,无症状者不需要治疗。
1.病因治疗对Hp感染引起的相关性胃炎,采取根除幽门螺菌的治疗(见消化性溃疡);彻底治疗急性胃炎,避免服用对胃有刺激的药物,少吃过酸过甜食物及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料,戒烟忌酒等。对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可服用胃动力药物及吸附胆汁的药物,如多潘立酮、甲氧氯普胺等;服用考来烯胺(消胆胺)每次2g,4/d,可吸附胆汁,氢氧化铝凝胶也有吸附胆汁、减轻胆盐对胃黏膜损害作用,10~20ml/d,3~4/d,饭后1h服。
2.对症处理高胃酸者,可服用制酸药物;缺酸消化不良者,可用10%稀盐酸0.5~2ml,3/d,餐前服;胃蛋白酶合剂20~30ml,3/d,餐前服,也可同时服用健胃消食片、山楂丸等。有胆汁反流者,可给予硫糖铝或消胆胺及胃肠动力药,防止反流;腹痛者,可服用抗胆碱能药物和抗酸药;有缺铁性贫血者补充铁剂,有恶性贫血者补充维生素B12及叶酸。
3.手术治疗萎缩性胃炎伴重度不典型增生或重度肠腺化生,尤其是不完全性大肠化生者,可手术治疗。
4.中医辨证论治可参照中医“胃脘痛”、“呕吐”治疗。
【预防】积极治疗急性胃炎;调理饮食,保持心情愉悦,避免过冷、过热、过硬、过粗、过酸辛辣的刺激性食物,规律进食,勿暴饮暴食,避免长时间紧张焦虑;戒烟酒并忌服对胃有损害的药物。
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是指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溃疡的形成有多种因素,其中酸性胃液对胃黏膜的消化作用是溃疡形成的基本因素,酸性胃液接触的任何部位,如食管下段、胃肠吻合术后吻合口、空肠等处均可发生溃疡,绝大多数的溃疡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故又称胃溃疡(GU)和十二指肠溃疡(DU)。GU多见于中老年,DU多见于青壮年,临床上DU比GU为多见,男性患病多于女性。本病属中医“胃痛”等病证范畴。
【病因与发病机制】本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研究认为引起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环节是幽门螺杆菌(Hp)感染,胃酸分泌过多和胃黏膜保护作用减弱等因索,还有药物因素、胃排空延缓和胆汁反流、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精神因素等都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有关。
【临床表现】
1.症状典型者上腹痛部疼痛呈慢性病程,节律性和周期性发作。
(1)疼痛的部位和性质:多位于上腹正中,胃溃疡可能偏左,十二指肠溃疡常偏右。疼痛多为钝痛或灼痛、饥饿痛,也可呈刺痛、钝痛或剧痛。
(2)疼痛的节律性:节律性疼痛是溃疡病活动期的特征,疼痛时间一般持续1~2h或更长。疼痛有典型的节律性,DU表现为疼痛在两餐之间发生(饥饿痛),持续不减至下餐进食或服用制酸药后缓解,呈现“进食一缓解~疼痛”节律;GU表现为餐后0.5~2h疼痛,至下一餐前疼痛消失,下次进餐后再复出现上述节律,呈现“进食~疼痛一缓解”的节律。
(3)疼痛的周期性:多每年春秋季节时发病。
(4)其他胃肠道症状:还可出现如上腹饱胀、嗳气、反酸、恶心呕吐等,食欲多正常,GU患者偶可因进食疼痛而畏食,至体重减轻,全身症状可有失眠、多汗等。
2.体征无特异性,发作期上腹部可有局限性轻压痛,缓解期无明显体征。
【并发症】
1.出血是消化性溃疡最常见的并发症,在上消化道出血的各种病因中溃疡病出血居首位,占50%左右,可参见上消化道出血。
2.穿孔临床上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类型。以急性最常见,急性穿孔应尽快作出诊断,并在穿孔后8h内及时手术。慢性穿孔,临床表现为腹痛节律性消失,出现持续性疼痛,程度也较以往加重,内科治疗往往无效。亚急性穿孔临床表现与急性穿孔相似,但程度较轻,可出现肠粘连或肠梗阻征象,并于短期内即可见好转。
3.幽门梗阻可分为暂时的功能性梗阻和永久的器质性梗阻。前者内科治疗有效,后者需手术治疗。
4.癌变慢性GU患者,45岁以上,溃疡顽固不愈应警惕癌变,须进一步检查,定期随访以发现早期胃癌。DU不引起癌变。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胃镜检查及胃黏膜活组织检查是确诊消化性溃疡的首选方法,胃镜检查可取黏膜活检,不仅可确定溃疡性质、鉴别良性恶性溃疡(胃的良恶性溃疡必须由活体组织检查来确定),还能检测Hp及有无伴随溃疡的胃炎和十二指肠炎。
消化性溃疡经胃镜检查仍有5%~10%被漏诊,而X线钡餐检查和胃镜检查配合应用,诊断准确率可达96%~99%,因此该两种方法应相互补充。
2.Hp检查现已列为常规检查,检测方法分为侵入性和非侵入性两大类,侵入性须通过胃镜检查取胃黏膜活组织进行检测,包括快速尿素酶试验、组织学检查和Hp培养,非侵入性主要有13或14C尿素呼气试验,粪便抗原检测及血清学检查。
3.X线钡餐检查X线钡餐检查是常用的诊断溃疡病方法。直接征象为龛影,可确诊溃疡存在。间接征象有十二指肠壶腹部激惹和变形、溃疡局部有压痛、黏膜集中、溃疡对侧有痉挛性切迹等,间接征象对本病的诊断有参考价值,但不能依此确诊本病。活动性消化道出血患者禁做钡餐检查。
4.大便隐血试验阳性提示溃疡有活动性,胃溃疡如果大便隐血持续阳性,提示有癌变可能。
5.胃液分析GU患者胃酸分泌正常或稍低于正常,DU则多增高。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依据根据慢性病程,周期性、节律性反复发作的慢性上腹疼痛,进食或服用碱性药物可获得缓解,可初步诊断为消化性溃疡,确诊有赖于X线钡餐检查和(或)胃镜检查。
2.鉴别诊断
(1)胃癌:早期酷似胃溃疡易造成误诊,晚期出现上腹部包块、消瘦、贫血、大便隐血持续阳性不难鉴别,胃镜检查可以帮助诊断。
(2)慢性胃炎:慢性胃炎上腹疼痛无规律性,可通过X线和胃镜检查进行鉴别。
(3)慢性胆囊炎和胆石症:疼痛无节律性,伴放射痛,反复发作多与进食脂肪类食物有关,应用碱性药物不能缓解,墨菲征阳性,B超检查可明确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主要采取内科治疗,治疗的目的是缓解症状,促进溃疡愈合,避免并发症发生、防止复发。对症治疗措施中最重要的是制止胃酸刺激溃疡面。可采取综合性措施,对不同患者应予针对性的适当处理。
1.根除幽门螺杆茵的治疗对Hp感染引起的GU、DU,根除Hp不但可促进溃疡愈合,而且可预防溃疡病复发,从而彻底治愈溃疡。目前推荐以PPI或胶体铋为基础加上两种抗生素的三联治疗方案(表6~1)。
表6-1根除幽门螺杆菌的三联治疗方案
质子泵抑制药或胶体铋〖〗抗菌药物
PPI常规剂量的倍量〖〗克拉霉素500~1000mg/d
(如奥美拉唑40mg/d)〖〗阿莫西林2000mg/d
枸橼酸铋钾(胶体次枸橼酸铋)480mg/d〖〗甲硝唑800mg/d(任选一种)〖〗(选择两种)上述剂量分2次服,疗程7d在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结束后的抗溃疡治疗,是继续给予该根除方案中所含抗溃疡药物常规剂量完成1个疗程,如DU患者总疗程为PPI2~4周,胶体铋4~6周;GU患者总疗程为PPI4~6周,胶体铋6~8周。
判断幽门螺杆菌是否根除必须在停药后3周进行,难治性溃疡或有并发症的DU,应明确幽门螺杆菌是否根除。
2.药物治疗
(1)对症治疗:如腹胀可用促动力药如多潘立酮;腹痛可以用抗胆碱能药如颠茄、山莨菪碱等药物。
(2)降低胃酸的药物:中和胃酸的药物如氢氧化铝、氧化镁、复方胃舒平、乐得胃等。抑制胃酸的药物主要有:①Hz受体拮抗药:西咪替丁800mg每晚1次;雷尼替丁150mg,3/d。②质子泵抑制药:常用奥美拉唑20mg,1/d;兰索拉唑30mg,1/d。
(3)保护胃黏膜药物:硫糖铝1g,3~4/d;枸橼酸铋钾120mg,4/d。也可选择米索前列醇。
3.手术治疗无并发症的消化性溃疡绝大多数不需要手术。手术治疗适应证为:大量出血经内科紧急处理无效者、急性穿孔、器质性幽门梗阻、胃溃疡疑有癌变、内科治疗无疗效的顽固性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