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精是增加菜肴鲜味的主要调味品,它不仅使菜肴美味鲜香,而且还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它是从含蛋白质、淀粉丰富的大豆、小麦等原料中提取的谷氨酸钠制成的,人体食入后可转变为L-谷氨酸,是蛋白质最后的分解物,能直接被人体吸收利用,并有促进脑细胞、神经细胞发育的作用。但正因为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所以小儿不宜多吃味精。医学专家研究发现,大量食入谷氨酸钠能使血液中的锌转变为谷氨酸锌,从尿中过多地排泄出体外。锌是人体重要的微量元素,具有维持人体正常发育生长的作用,对于婴幼儿来说更是不可缺少。一旦造成急性锌缺乏,就会导致弱智、暗适应失常、性早熟、成年侏儒症等。
一些父母见孩子厌食或胃口不好而不愿吃饭,往往会在菜中多加些味精,以使饭菜味道鲜美来刺激孩子的食欲,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一般1岁以内少用味精,出生12周内忌用味精。同时家长应给孩子多吃些富含锌的食物,含锌丰富的食物有:牡蛎、鲱鱼、瘦肉、动物肝脏、豆制品、花生、苹果、茄子、南瓜、萝卜等。
食欲不佳并不等于厌食
孩子的饮食问题是家长最为关心的,只要孩子稍微有点吃得不好,家长立即就会担心。孩子一时的食欲不佳不能认为是厌食,更谈不上患了厌食症。孩子出现饮食问题主要责任入并不是孩子,而是家长自己,家长应该重新审视一下自己在喂养孩子时是否存在问题。
医学上对孩子厌食症的诊断有一个标准:
厌食时间:6个月以上(含6个月)。
食量:蛋白质、热能的摄入量不足供给标准的70%~75%;矿物质及维生素的摄入量不足供给标准的5%;3岁以下孩子每天谷类食物摄取量不足50克。
生长发育:身高(长)、体重均低于同龄人正常平均水平(遗传因素除外);厌食期间身高(长)、体重未增加。
味觉敏锐度降低,舌菌状乳头肥大或萎缩。
宝宝为什么厌食
厌食可有多方面的原因:
1.疾病因素。由于局部或全身性疾病影响消化系统功能,如肝炎、慢性肠炎等都是食欲减退的常见原因,发热、上呼吸道感染等也有厌食症状。
2.心理因素。儿童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受内外环境各种刺激的影响,使消化功能的调节失去平衡。如当孩子犯了过错受到家长严厉的责骂时,另外,气候炎热也会妨碍消化酶的活力。
3.不良饮食习惯。这是当前幼儿、学龄前儿童乃至少数青少年厌食的主要原因。由于直接照看孩子的人教育方法不当,不考虑儿童心理和精神发育特点,采取哄骗、强制、恐吓或在进食时打骂等办法,造成对儿童有害的环境气氛和压力,使儿童的逆反心理和进食联系在一起,形成负性的条件联系,从而对进食从厌烦、恐惧发展到完全拒绝。
4.微量元素缺乏。如膳食中铁、锌不足或摄入量不足等。铁在体内参与能量代谢过程半数以上环节的生理活动,铁不足会出现全身多方面功能降低、贫血乃至智能发育方面的迟滞;在消化道则可出现黏膜萎缩、功能低下和食欲不振。锌在体内参与多种酶代谢活动,尤其和蛋白质代谢有关。锌参与味觉素的组成,缺锌时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增生并易于脱落而阻塞味蕾小孔。出现味觉下降,不仅“食而不知其味”,而且由于味觉异常会出现异食癖。
5.维生素缺乏及过量。维生素在多方面参与肌体代谢过程,维生素长期不足终会影响食欲。有的家长认为鱼肝油或维生素A、维生素D是保健补品,多食无妨,以致造成儿童慢性中毒,也是儿童厌食的原因之一。
6.有的孩子以拒食为要挟家长的手段,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或满足某种欲望。
7.也有的是家长为了给孩子增加营养,准备了大量儿童爱吃的“有营养”的食品,如巧克力、奶油点心、膨化小食品等。另外一些家长则为孩子配置了大量补品,如麦乳精、人参蜂王浆,甚至鹿血、鹿茸等,在诱导和强制孩子进食这些东西后造成孩子进食紊乱、营养失衡、热能不足或负荷过重,继而发生机能性甚至器质性疾患。
厌食的应对方法
厌食如果长期得不到纠正会引起营养不良,妨碍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但是,也不能过分机械地要求孩子定量进食。遇到他们食量有变化时,如果营养状况正常,没有病态,不应看做厌食,可观察几天再说。总的来说,健康儿童的进食行为是生理活动,只要从添加辅食开始就注意培养进食的良好习惯,特别是及时添加各种蔬菜,一般不会因进食问题引起营养障碍。有时孩子会拒绝吃饭,多数情况下这只是一时的现象,家长不必太担心。家长要做的事是为孩子选择合乎平衡膳食原则的食品,在一天时间内能吃下去就可以了,或者在几天时间内总的水平达到平衡也可以,而不必强制孩子在某个时间内必须吃多少。如果有一顿吃得少点,甚至闹情绪一顿两顿不吃,家长不必为此担心,也不要表现出来。如果此时家长哄骗、答应孩子的要求或央告孩子吃饭,就会助长孩子扭曲的心理,下一步进食就会更麻烦。在进食问题上要坚持原则,短时间内一顿甚至一天完全不吃饭不会出现健康问题,这顿不吃、下顿孩子就会自我纠正、按需吃饭。
儿童和大人一样。愿意心情愉快地进食,又由于模仿性强,大人对吃饭的态度和进食习惯直接影响儿童的心情和行为。因此,当儿童出现进食紊乱时,首先要追溯家长尤其是直接照看儿童的人的精神心理根源。通过学习基本营养知识,家长自身改变对儿童喂养的认识和掌握合理方法后,完全可能在自己家里恢复儿童正常的食欲及进食的规律,而不必求助于医生和药物。这包括调配儿童膳食,合理搭配食物成分,提高烹调技艺水平,为儿童设计所需的平衡膳食食谱。当然,对确有疾病的儿童,应由医生进行检查及调理食谱。
注意饮食安全和卫生
1.给孩子吃花生、果仁等食品时一定要捣碎,避免孩子吸入气管。
2.保持清洁:整个制作和喂养过程中都要保持双手的清洁。特别注意:如厕;给孩子换尿布、接触动物之后要洗手。
3.食物生熟分开:生肉和海产品与其他食物分开,并使用专用的刀、菜板等用品处理。避免生食和制备好的食物相接触。
4.彻底烹调:彻底烹调食物;尤其是猪肉、禽肉、蛋和海产品。煮沸带汤的食物或炖、煮的食物。
5.要在安全的温度下保存食物:喂给孩子的食物都应该是现做的,并且应该在制备好后的1小时内食用。室温下保存烹调好的食物不能超过2小时。冰箱保存的乳品应该当天饮用。
6.使用安全的水和原料:孩子饮用的水都要经过煮沸,同时烧开的水不能储存超过48小时以上。
7.保证餐具清洁、卫生,奶瓶、奶嘴等要每天严格消毒。可以煮沸消毒:将餐具浸泡在水中,表面沸腾至少10分钟;也可以蒸汽消毒:将餐具放在蒸锅里蒸15分钟。
护理重点
改穿满裆裤
孩子长到1周岁以后,自我控制能力逐渐增强,家长应有意识地培养其生活自理能力以及对大小便的控制能力。因而此时就可以给他们换下开裆裤,改穿满裆裤。满裆裤可以很好地保护宝宝的皮肤免受细菌和冷风的侵害。宝宝腿脚活动方便且又保暖。满裆裤应选方便脱换的款式,尽量避免带拉链的裤子;松紧带的裤子应注意松紧度,以不勒出红印为宜,否则易影响宝宝生长发育。
牛仔裤、低腰裤等时髦款式对一刻也闲不住的孩子来说并不适合。穿低腰裤往往影响运动,也未必舒服,宝宝在跑、眺等过程中露出腰腹,既易着凉也不雅观。而太紧的牛仔裤会影响血液循环。家长在给孩子买衣裤时不要过于追赶时尚,应以实用、舒适为宜。
从自己脱衣到自己穿衣
让宝宝学习自理,先学脱衣服,再学穿衣服。每天洗澡前和上床前都让宝宝自己学脱衣服。刚开始时妈妈先替宝宝解开扣子,脱去一个袖子,再让他自己脱去上衣;妈妈先解去裤子的扣子或背带,让他脱下裤子;套头衫和松紧带裤也可以让宝宝自己脱去。
宝宝喜欢穿妈妈的宽大衣服,因为袖子容易穿入。宝宝穿妈妈的上衣如同长袍那样把腿也盖了起来,感觉新鲜和好玩。妈妈的衣服扣子大些,或者有拉锁,都会使宝宝高兴。可以先让宝宝学穿宽大的衣服,能自己伸入袖子,以后再穿自己的衣服就容易多了。
教宝宝学穿鞋袜
先学穿袜子。将两手拇指伸进袜口,将袜口叠到袜跟。提住袜跟将脚伸进袜子至袜尖,足跟贴住袜跟,再将袜口提上来。这种穿法能使足跟与袜跟相符,穿得舒服。如果随便套上,袜跟会跑到脚背上,穿得不舒服。
再学穿鞋。大脚趾最长,在脚的里侧,把两只鞋尖的一侧对放在一起,让宝宝认出哪一只鞋应穿在左脚、哪一只鞋应穿在右脚。如果穿反了,鞋尖会压迫大脚趾,走起路来很不舒服。每天起床都让宝宝自己学穿,先穿上袜子再穿鞋,不要光脚穿鞋。
最好在两岁前后开始学习,使宝宝学会自己穿鞋袜,穿正袜跟和学会区分鞋的左右。经过练习的宝宝两岁后就能熟练地自己穿鞋袜了。
宝宝的大小便训练
1岁多的宝宝已能自己行走,这时大人要帮助他养成定时坐盆大便的习惯。宝宝有便意时常会表现出坐立不安或小脸涨红,大人掌握规律后即应在这时让他去坐盆,教他“嗯嗯”地使劲。坐盆时要让宝宝精神集中,不要给他玩具、图书,更不能吃东西。每次坐盆时间至多3~5分钟,没有大便就让他站起来,告诉他有大便时自己来坐。便盆要放在比较明显的固定位置。
1岁半以后,宝宝大多会自己表示大小便,就应该让他自己去坐盆,有条件者可以自己如厕。可在马桶上放个圈,前面放板凳,宝宝会自己脱裤子,便后提起裤子。除了冬季衣服太厚和大便后还不会用手纸擦之外,白天小便基本能自理。长期用纸尿裤的宝宝这种能力就会延迟。因为大人和孩子都不为大小便操心,惯用纸尿裤的宝宝经常站着大小便,不认识厕所和便盆。如果1岁半前还不训练,以后会越发困难。因为膀胱惯于不必充盈,而括约肌经常处在放松状态,要训练膀胱的储存功能和括约肌紧缩功能,就要用大脑的意志去控制。这就不如从小习惯下意识地控制大小便更方便。
为了避免宝宝夜晚尿床,晚上睡前1小时最好不要再给宝宝喝水。上床前先尿一次,大人睡前再把一次尿,一般夜里就不会尿床了,宝宝睡得也安稳。小便次数多一些的宝宝家长应摸索规律,夜里叫尿,但不可因怕宝宝尿床而频繁叫尿,以便延长他的憋尿时间。一旦宝宝尿了床不要过多地指责。
让宝宝学会自觉入睡
睡前必须完成的几件事要形成常规,宝宝按次序做完这几件事时就意识到该睡觉了,就不会在睡前吵闹不肯上床。睡前宝宝要先洗漱、上厕所,然后向大人和布娃娃道“晚安”,拿着睡前要朗读的书由妈妈陪同进卧室;轻轻播放摇篮曲,妈妈帮助解衣扣,宝宝自己脱去衣裤躺下,妈妈低声朗读故事书,逐渐把灯光调暗。宝宝闭上眼睛时妈妈还要继续小声朗读,直到宝宝呼吸变深、四肢完全不动时才可离去。由于刚入睡时宝宝只进入浅睡期,声音、灯光、振动等都会把宝宝惊醒,进入深睡期就不易被吵醒了。所以宝宝刚入睡时要把电视或音响都关掉,灯光也调得很暗,否则宝宝不易入睡。
让宝宝按常规程序准备入睡,养成条件反射之后入睡并不困难。如果不按常规步骤,宝宝难以形成条件反射,要等大人熄灯才肯入睡,就会缩短睡眠时间。宝宝睡眠不充分会影响身高,因为生长激素在深睡期分泌,不按时睡眠的孩子身材比同龄儿矮小。两岁之前养成顺利入睡的习惯终身受用。
教宝宝学洗漱
每天早晚宝宝同大人一起洗脸、漱口。宝宝出齐20颗乳牙就可以学习自己刷牙了。有些宝宝虽然磨牙还未出齐,也应当学习漱口或者用牙刷刷门牙和犬齿。宝宝最喜欢挤牙膏,让他练习从牙膏最底端轻轻地开始挤,挤一小点儿放到牙刷上就够了,同妈妈一起练习上下里外轻轻刷牙。妈妈拿着宝宝的小手帮助他练习,然后逐渐放手让他自己去做。自己刷牙漱口,如同做游戏一样能使宝宝感到快乐。
宝宝喜欢学着在脸上涂护肤霜,可以让他对着镜子涂。大人提醒他要把护肤霜涂在前额、下巴和脸上,把剩下的涂在手背上。
通过刷牙、漱口、涂油,自己操作才能学会自我保护并养成自觉的清洁习惯。
为宝宝选择适宜的桌椅
幼儿使用的桌椅对他的脊柱发育、眼睛和大脑都有影响。椅子一般要有靠背,椅面和地面的距离应和宝宝小腿长度相适应,桌面和椅面之差以1/3坐高稍高一点为最理想,桌椅之间要有2~4厘米的距离。
有龋齿要及时治疗
不少宝宝20颗乳牙还未长齐就已经出现龋洞,牙齿上有小黑点。许多家长对此不重视,认为将来换牙后就会再长出洁白的恒齿。殊不知龋洞会深入牙龈,影响还未萌出的恒齿。有些宝宝在三四岁就会出现牙痛,因为龋洞的侵蚀使牙神经裸露,直接受到冷热刺激。所以,一旦发现龋洞要赶快修补,使龋洞不至于扩大。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会擦鼻涕。宝宝的衣服一定要有兜,每天换一块清洁的手绢。教宝宝打开手绢擦鼻涕,将擦过的一面折到里面,把手绢放入兜内。不要把手绢用来当抹布到处擦,也不要用手绢来包石头子及小玩具。不要用别人的手绢。如果用纸巾擦鼻涕,用后一定扔入垃圾桶,不许扔到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