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18200000051

第51章 正心(5)

四世而缌,服之穷也。五世袒免①,杀同姓也②。六世,亲属竭矣。其庶姓别于上而戚单于下③昏姻可以通乎?系之以姓而弗别,缀之以食而弗殊,虽百世而昏姻不通者,周道然也。

【注释】

①免:音问。

②杀:音晒。

③单:音丹,通殚。

【译文】

高祖以下从曾祖、祖父、父亲到己身为四世。就己身而言,为父亲服斩衰三年,为亲兄弟服齐衰周年,为同祖兄弟服大功九月,为同曾祖族人服小功五月,为同高祖族人服缌麻三月。为同高祖的族亲服缌麻三月,就是五服的终限了。到五世,就不是同高祖的族亲了,已经出了五服,遇到这种族人之丧,去参加入殓、出殡等礼时,才左袒、著免来表示哀意,这反映族属关系的减轻、削弱。到了六世,那亲属关系就没有了。这同姓各支从上开始分别,而休戚相关的亲情就递减以至竭尽于后代;关系既然疏远,彼此之间可以互通婚姻吗?同用一个姓来维系且形诸族谱而没有根本性的区别,又有定期宗族会餐制度的联系而不断绝,那么,即使传到了一百世,也不能互通婚姻,周朝确定的原则就是如此。【原文】

服术有六:一曰亲亲,二曰尊尊,三曰名,四日出入,五曰长幼,六曰队服。

【译文】

服丧的对象很多,就其性质而言,大致可分为六类。第一类是依据亲亲原则对有血统关系的亲属制定的,例如为父母、丈夫、妻子、子女、兄弟、伯父、叔父等家族成员服丧。第二类是依据尊尊原则对君长制定的,例如诸侯及其卿、大夫为天子服丧,卿、大夫、士以及百姓为国君服丧。第三类是据名义角度制定的,例如为伯母、叔母服丧。伯母叔母虽然与我没有血缘关系,由于她们也是母辈,也有母的名义,所以也为之服丧。第四类是根据家族成员的出入情况而相应制定的不同服制。例如姑、姊、妹,未嫁而死,我为之服齐衰周年;已嫁而死,我就为之降服大功九月了。第五类是根据长幼即成人未成人的原则制定不同的服制。例如叔父成人而死,我为之服齐衰周年;长殇、中殇就为之服大功九月,下殇就为之服小功五月了。第六类统称为从服,死者与我没有直接的亲属关系,我随从亲属或尊者为之服丧,例如妻子随从丈夫为丈夫的亲属服丧,丈夫随从妻子为妻子的父母服丧。【原文】

从服有六:有属从,有徒从,有从有服而无服,有从无服而有服,有从重而轻,有从轻而重。

【译文】

从服当中又有六种情况。一,属从,即死者与我有间接的亲属关系,我随从与我有直接血缘关系的亲属为死者服丧。例如儿子随从母亲为外祖父母服丧。二,徒从,即死者与我并没有亲属关系,我随从尊者为之服丧。例如,臣随从国君为国君的亲属服丧。三,有从有服而无服,即所随从者有服而随从者无服。例如,按常例说,丈夫随妻子为岳父母服丧,妻子为她的父母服齐衰一年,女婿为岳父母从服缌麻三月。然而公子即国君的庶子们却对其岳父母无服。因为国君的尊贵压制着、制约着公子的服丧范围,公子的妻子可以依常例为其父母服齐衰一年,而公子无服,公子不能依常例为岳父母从服缌麻三月。四,有从无服而有服,即所随从者无服而随从者反而有服。例如,按常例说,外祖父母死了,外孙子要为之服小功五月,外孙子媳妇从服缌麻三月。而公子出于上述原因对外祖父母无服,而公子的妻子作为从服者却仍然依照常例为之服缌麻三月。五,有从重而轻,即所随从者服制重,从服者服制甚轻。例如,丈夫随从妻子为岳父母服丧,妻子为她的父母服齐衰一年,丈夫从服降三等,只为岳父母服缌麻三月的轻服。六,有从轻而重,即所随从者的服制却轻而从服者的服制反重。例如,公子的母亲死了,他的母亲本是国君的妾,不仅国君对她无服,而且国君的尊贵还压制、制约着公子,使公子不能为生自己的母亲正式服丧,只允许他在葬前头戴白练冠,身穿镶浅红边的麻衣,而公子的妻子则须依常例为婆婆服齐衰一年的重服。【原文】

自仁率亲,等而上之至于祖,名日轻;自义率祖,顺而下之至于祢,名日重。一轻一重,其义然也。

【译文】

由爱心出发遵奉父母,一级一级的上推到祖先,可以说越远亲情越轻;由道义出发遵奉祖先,顺序往下至于先父,可以说,越早地位越尊重。对于祖先,一方面是亲情转轻,一方面是地位尊重,这情理是自然而然的。【原文】

君有合族之道,族人不得以其戚戚君,位也。

【译文】

作为一国之君,自然有团结全族的道义,但是作为国君的族人却不得凭着血缘关系的亲情来对待国君,这是由国君所处的地位决定的。因为国君是全国全民之主,所以族人不得将他仅仅看成为自己的族亲。【原文】

庶子不祭,明其宗也。庶子不得为长子三年,不继祖也。

【译文】

庶子之所以不进行祭祀,是表明主持祭祀的嫡子为自己所宗,自己无权擅自行祭。庶子的长子死了,庶子只为他服齐衰周年,不得为他服斩衰三年,因为庶子本身就不是父亲的继承人,其长子自然也就不是祖父的继承人。【原文】

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百世不迁者,别子之后也。宗其继别子之所自出者①,百世不迁者也。宗其继高祖者,五世则迁者也。尊祖故敬宗,敬宗,尊祖之义也。

【注释】

①之所自出:朱熹疑此四字为衍文。

【译文】

别子指国王的庶子。别子不能继承王位,他的后代尊奉他为祖先,继承别子的嫡系子孙就成了大宗,继承别子之庶子的后辈就是小宗。有百世也不迁动的宗,是为大宗;有到第五世就必须迁动的宗,是为小宗。百世不迁的大宗,是别子的正统后裔。为世代所有族人所宗的继承别子的嫡嫡相传的宗,是百世不迁的大宗;只为同高祖族人所宗的继承高祖的嫡嫡相传的宗,是到第五世就迁动的小宗。族人尊崇祖先,所以自然也就敬重作为祖祢正体的宗子。敬重宗子,其实就包含着尊崇先祖的意义。【原文】

有小宗而无大宗者,有大宗而无小宗者,有无宗亦莫之宗者,公子是也。

【译文】

诸侯的儿子们中,除世子外,都是公子。这里的公子专指先君之子,现今国君的兄弟。诸侯嫡嫡相传,自成一正统,势须选立一公子为宗子,来统领群公子。这样就可能出现三种情况。一,有小宗而无大宗者:国君没有嫡兄弟,只得选一位庶兄弟为宗子统领群公子,礼如小宗,这样一来,群公子就只有小宗而没有大宗了。二,有大宗而无小宗者:国君有嫡兄弟,派他作宗子统领群公子,此外就不另立庶兄弟为宗子,这样一来,群公子就只有大宗而没有小宗了。三,有无宗亦莫之宗者:如果国君只有一个兄弟,这样一来,既没有另外公子可做他的宗子,同时也自然没有另外公子以他为宗了。【原文】

公子有宗道。公子之公,为其士大夫之庶者宗其士大夫之适者①,公子之宗道也。

【注释】

①适:音笛,通嫡。

【译文】

公子有为宗之道。公子的国君让那些做士大夫的庶兄弟宗奉一位做士大夫的嫡兄弟,这就是公子的宗道。【原文】

绝族无移服,亲者属也①。

【注释】

①属:音主。

【译文】

族属关系已经断绝,就没有旁及的丧服了,只有有亲属关系的,才属于服丧范围。如族兄弟(同高祖的兄弟)尚在五服之内,互相为对方服缌麻三月之丧。自此以外,族属关系已断,就没有旁及的丧服了。如族兄弟之子,已经出了五服,就不互相为对方之死服丧了。【原文】

自仁率亲,等而上之至于祖,自义率祖,顺而下之至于祢,是故人道亲亲也。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重社稷故爱百姓,爱百姓故刑罚中①,刑罚中故庶民安,庶民安故财用足,财用足故百志成,百志成故礼俗刑,礼俗刑然后乐②。《诗》云:“不显不承,无□于人斯③。”此之谓也。

【注释】

①中:音仲。

②乐:音勒。

③□:音益。

【译文】

从爱心出发奉事双亲,爱心一级一级的上推到祖先;从道义出发敬事祖先,顺序下推到先父。所以说,人们的本性是爱双亲的。因为爱双亲,亲情上推,也就尊崇祖先了。尊崇祖先,自然也就敬重作为祖先后裔的宗族了。敬重宗族,所以也就能团结聚拢族人了。能团结聚拢广大族人,那么奉事的宗庙也就格外尊严。宗庙尊严,自然国家社稷也就能够确保威重。为了确保国家社稷的威重,自然也就深知热爱百姓了。热爱百姓,自然就能够做到刑罚公正。做到刑罚公正,那么民众就能够安居乐业。民众能够安居乐业,自然就会财用充足。财用充足,那么各种愿望也就都能实现。愿望能够完满实现,从而良好的礼教风俗就能够形成。形成了良好的礼教风俗,然后人民就生活欢乐了。《诗经·清庙》中有这样的诗句:“不断地发扬光大,不断地启后承前,人民永远欢喜,从不感到厌烦。”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学记集粹【原文】

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闻①,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注释】

①謏:音小。闻:音问。

【译文】

发动思虑,招求善良,这样做可以有小小的声誉,还不足以感动群众;亲近贤能,体恤疏远,这样做可以感动群众,还不足以化育人民。君子如果打算化育人民,形成美好的风俗,一定要由教学入手哇。【原文】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①:“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注释】

①兑:音月,通悦。下同。

【译文】

玉不雕琢,就不会成为器物;人不学习,就不会明白道理。所以古代君王建立国家,治理人民,总以教学为首务。《尚书·兑命》中说:“念头要始终经常地在学习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原文】

虽有嘉肴①,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日,教学相长也②。《兑命》曰“学学半”③,其此之谓乎!

【注释】

①肴:音姚。

②长:音掌。

③学学半:上学音效。

【译文】

虽然有好菜,不吃就不知道它的美味;虽然有最善的道理,不学就不明白它的好处。所以经过学习然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通过教学然后才知道自己的贫乏。知道不足然后才能够自我反省,知道贫乏然后才能够奋发自强。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长进的。《尚书·兑命》中说:“教别人,自己也能收到一半成效。”大概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原文】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①,术有序②,国有学。比年入学③,中年考校④。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⑤,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⑥,此大学之道也⑦。《记》曰:“蛾子时术之⑧。”其此之谓乎!

【注释】

①庠:音祥。

②术:音碎,通遂。

③比:音必。

④中:音仲。

⑤夫:音扶。下同。

⑥说:音月,通悦。

⑦大:通太。下同。

⑧蛾:音以,同蚁。

【译文】

古时候的教学场所,家族中有塾,五百家为一党,党中有庠,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一遂,遂中有序,国都中有学。每年都有学生入学,隔一年就做一次考察。第一年考察学生点读经文的能力,辨别学生的志向;第三年考察学生是否重视学业,热爱集体;第五年考察学生是否学习广博,亲近老师;第七年考察学生讨论学术的水准高低,选取学友的良莠。达到目标了,叫做小成。第九年做到学识明达,触类旁通,坚强自立而不违反师教,叫做大成。教育成效如此,才可以化育人民,移风易俗,附近的人民都心悦诚服,远方的人民都怀德向往,这就是大学教育的途径、步骤。古籍上说,蚂蚁时时学习衔土,久而成垤。说的就是这种积微成著的道理吧!【原文】

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宵雅》肄三①,官其始也。入学鼓箧②,孙其业也③。夏楚二物④,收其威也。未卜禘不视学⑤,游其志也。时观而弗语⑥,存其心也。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⑦。此七者,教之大伦也。《记》曰:“凡学,官先事,士先志。”其此之谓乎!

【注释】

①宵:音晓,通小。

②箧:音窃。

③孙:通逊。下同。④夏:音甲,通槚。

⑤禘:音帝。

⑥语:音玉。

⑦躐:音列。

【译文】

大学开学时,天子诸侯派官员身着白色的皮弁礼服,用水芹水藻祭奠先圣先师,这是表示尊师重道。演习《小雅》中《鹿鸣》、《四牡》、《皇皇者华》三首反映君臣宴乐相互劳问的乐章,这是从开始就勉励学生准备做官奉上。通过击鼓召集学生进入教室,打开书箱,这样做是让学生恭顺地对待学业。用来鞭策违纪学生的两种体罚工具:槚木条、荆条,目的是要收到威严整肃的效果,防止怠惰。天子诸侯通过龟卜确定吉日举行宗庙夏祭之前,就不去学校视学考察,这样做是为了使学生们得以优游心志,从容向学,而不致于迫蹙紧张。教师时常观察学生而不要动辄讲说,要让学生用心思考,主动钻研。至于年幼学生要让他们专心听讲,而不要脱离课程地乱问,因为学习要循序渐进,不能越等进行。这七项是教学的大道理。古籍上说:“凡学习,做官的先学办事,上学的先要立志。”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吧!【原文】

同类推荐
  • 孟子全书

    孟子全书

    孟子被誉为亚圣是有一定道理的,他将孔子的思想发扬光大,构建了完整的体系,并有许多重要的思想创见。其著作《孟子》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之一,也是现代人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许多激励人心、流传千古的至理名言亦源于《孟子》。古代学问大家韩愈有言:“求观圣人之道,必自孟子始。”当代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也说:“三十岁后,我做人处世全靠孟子。”可见,不学习《孟子》将会蒙受无以弥补的损失。
  • 老子(中华国学经典)

    老子(中华国学经典)

    《老子》一书文约义丰,人誉为哲学诗,可谓博大精深。它涉及面很广,有时讲到政治经济,有时又讲到教育,还有时讲军事等,不过都体现着它的哲学思想。当然不仅包含哲学,还涉及美学、历史、文学、宇宙学、人体科学等,就总体上讲是“道家哲学思想”。本书采取“化整为零”分章简介,以便读者理解原著。
  • 每天读一点哲学常识

    每天读一点哲学常识

    本书从哲学本体、哲学流派、哲学术语、哲学名家、哲学名著、经典命题、名家名言、哲人轶事八个方面普及与哲学有关的常识。《每天读一点哲学常识》将指导读者爬上思想阶梯,从异彩纷呈的哲人流派中体会博大精深的哲学内涵,力图给读者提供一部了解中西哲学的基础常识,使大家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畅游哲学的乐园。
  • 易经智慧吉祥书

    易经智慧吉祥书

    本书解译了《易经》中启迪人生的道理,从易经来谈吉祥,帮助读者趋吉避凶。
  • 自主与和谐:莱布尼茨形而上学研究

    自主与和谐:莱布尼茨形而上学研究

    针对研究者对菜布尼茨形而上学体系的种种不同理解,本书试图以个体的整体关系问题为主线对它进行系统探讨。除引言和结语外,本书共分四章。第一章从广阔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的特殊经历的角度考察菜布尼茨研究形而上学问题的动机、出发点和目的,试图揭示菜布尼茨研究形而上学的思相实质和真实意图。第二章集中探讨菜而尼茨怎样使个体成为真正的实体并说明个体何以成为独立自方的实体。第三章着重阐述菜布尼茨怎样说明独立自主的个体之间的有序共存和协调变化的普遍和谐问题。第四章讨论菜布尼茨关于个人自由和社会正义的思想,第五章分析菜布尼茨的上帝论。第六章主要研究菜布尼茨的两大逻辑原则及其与他的两大形而上学原理的关系。
热门推荐
  • 才艺智慧(中华少年智慧故事金典)

    才艺智慧(中华少年智慧故事金典)

    青少年时期正是塑造人生兴趣,培养人生理想的重要阶段。本书选取了出口成章、妙笔生花、心灵手巧的中华少年多才多艺、艺绝天下的智慧故事。
  • 混乱的狂想曲

    混乱的狂想曲

    混乱之世,国与国之间互相争战,烽火连年,各国都豢养庞大军备,一般平民的生活穷苦难耐。在这战火连连的世界中,不单只有人类的战争,同时还有被称为“使徒”的怪物。
  • 大唐足球

    大唐足球

    闯东宫,宿青楼,泡公主,整足球……整个大唐的女人都为他尖叫!可他终究还是个处男……
  • 早恋及失恋的痛苦

    早恋及失恋的痛苦

    小学时代的暗恋,中学时代的开放式。一个别样的青春!!!
  • 淬魔

    淬魔

    荒草丛生的青春倒也过得安稳。那么,换一种活法吧。只有你好好的活着,变得强大!我才有机会。走向灭亡。
  • 老腊树下

    老腊树下

    阳光下,轮回几许,人总是在追逐着、向往着,都是那么执著,任性地背叛命运的安排、背离自然的约束。与命运抗争,回过头来思考,收获的却是太多的无奈。最终,得到了一些吗?或许是失去了一些吧。我在写这点文字时,也没能找到准确的说辞,但我还是要说:追求是美好的!向往是美好的!!在梦想与现实面前,人们有了梦,就一定要执著地追求下去!
  • 形形色色的现代武器(科普知识大博览)

    形形色色的现代武器(科普知识大博览)

    要想成为一个有科学头脑的现代人,就要对你在这个世界上所见到的事物都问个“为什么”!科学的发展往往就始于那么一点点小小的好奇心。本丛书带你进行一次穿越时空的旅行,通过这次旅行,你将了解这些伟大的发明、发现的诞生过程,以及这些辉煌成果背后科学家刻苦钻研的惊心时刻。
  • 哭泣的承诺

    哭泣的承诺

    她和他都是一名学生,他们是同桌。不同的是,他的书本是那么崭新那么整齐,但凡上课,他只有一个动作,睡觉,
  • 候门嫡女:蛊毒四小姐

    候门嫡女:蛊毒四小姐

    做了十年游魂后,她成了候府二房娇横无脑,暴虐的嫡四小姐。算计,陷害,阴谋诡计手段百出。姨娘说:四姐儿最是聪慧,学学女红就好了,女子无才便是德,学那些字作甚?又不做女状元!咱这般身份,将来只等着享福便是!你妹,我又不当绣娘,怎么不让你女儿无才便是德!庶妹亲妮的拉着她:今儿凤世子来了,那般丰神俊朗,嫡仙身姿,世间能配得上的,也就只有四姐姐了!靠,那小男人订亲了的好不好!父亲不耐地说:她是你妹妹,你的东西给她又不是给外人,你是姐姐,要懂得谦让!谦你大爷,当我雷锋么?祖母眯着眼瞧她,眼里的冷意像把刀子戳在她身上。再戳,再戳……我也戳戳戳!奶奶的,既然都不想让她好,那就……斗吧!
  • 沙漏之时光倒流

    沙漏之时光倒流

    当人生变成一只小小沙漏里的刻度,你会想要改变什么?是回到过去,还是把握未来?当她身处如今,心心念念的却尽是过去的美好与痛楚,当她跳进记忆漩涡,想要看清楚事情背后的故事,却发现,人生远远不似想象中简单。爱你的人有两面,恨你的人亦并非全然丑陋。只有自己,能在漂浮不定的人生中慢慢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