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零,是为自我设立的一个原点,无论成功与失败,都理智而冷静地站在这个原点审视自己,找到不足,然后不断完善自我。要想达到归零心态,首先要学会自省。因为归零源于内省,通过内省,人们可以谦虚客观地面对自己,达到归零。归零的心态就是空杯、谦虚的心态,就是重新开始。
归零就是抛开过往,从零开始
有这样一种现象:人们第一次成功相对比较容易,第二次却不容易了,这是为什么?
国内一位著名的集团老总曾经说过这样意味深长的话:“一个企业的失败往往是因为它曾经的成功,过去成功的理由是今天失败的原因。任何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都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周期性变化。中国有一句古话叫风水轮流转,经济学上叫资产重组。”生活就是不断地重新再来。不归零就不能进入新的“资产重组”,就不会持续发展。
你可能有过很高的地位,可能拥有很多的财富,具有渊博的知识,但是当你想要追求更大成功的时候,你一定要有归零的心态。只有心态归零,你才能快速成长,才能学到更多的成功方法。
如果你要喝一杯咖啡,就必须把杯子里的茶先倒掉,否则把咖啡加进去之后,就成了既不是茶也不是咖啡的四不像。一位伟人说过,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
一切从头再来,就像大海一样把自己放在最低点,来吸纳百川。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有句话说:谦虚是人类最大的成就。谦虚让你得到尊重,越饱满的麦穗越弯腰。
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说:“我们主张产品零库存,同样主张成功零库存。只有把成功忘掉,才能面对新的挑战。”海尔的年销售额有数百亿元,但张瑞敏从未有一丝飘飘然的感觉,他时时处处向员工灌输危机意识,要求大家面对成功始终保持一种如履薄冰的谨慎。
成功仅代表过去,如果一个人沉迷于对以往成功的回忆,那他就再也不会进步。对于有远大志向的追求者来说,成功永远在下一次。保持归零心态,才能不断发展,创造新的辉煌。人们问球王贝利他的哪一个进球是最精彩、最漂亮的,他的回答永远是“下一个”!冰心说过,冠冕,是暂时的光辉,是永久的束缚。一个人只有摆脱了过去的束缚,才能不断地向前迈进。
归零心态,其实就是一种虚怀若谷的精神,有了这种精神,才能够不断进步,不断走向新的成功。
心有空余,才能装物
古时候,一个佛学造诣很深的修行者听说某个寺庙里有位德高望重的老禅师,便去拜访。老禅师的徒弟接待他时,他态度傲慢,心想:我是佛学造诣很深的人,你算老几?后来老禅师十分恭敬地接待了他,并为他沏茶。可在倒水时,明明杯子已经满了,老禅师还不停地倒。他不解地问:“大师,为什么杯子已经满了,还要往里倒?”老禅师说:“是啊,既然已满了,干吗还倒呢?”老禅师的意思是,既然你已经很有学问了,为什么还要到我这里求教?
老禅师无疑是个智者,他看出修行者过于自满,未必能从自己这里学到真东西。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一样,若太过骄傲,就无法虚心向别人学习。
有一个故事,讲的是知了学飞。知了看见一只大雁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十分羡慕,就请大雁教它飞翔,大雁高兴地答应了。
但学习是一件很辛苦的事。大雁给它讲怎样飞,它听了几句,就不耐烦地说:“知了!知了!”大雁让它多试着飞一飞,它只飞了几次,就自满地嚷道:“知了!知了!”秋天到了,大雁要到南方去了,知了虽然很想和大雁一起远行,可是,它扑腾着翅膀,怎么也飞不高。
望着大雁在云霄之上高飞,知了十分懊悔自己当初太自满,没有努力练习。可为时已晚,它只好叹息道:“迟了!迟了!”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像知了一样自以为是,结果在最后只有感叹“迟了”。自满者总是认为自己能力很强,不能虚心弯下腰,这样的故步自封,只会让自己退步。
很多人都认为:自己学过的东西是不会消失的,只要保有它们,就不愁没饭吃。但在不断进步的社会中,不更新你的知识,你拥有的知识是很容易贬值的。古语常说“谦虚使人进步”,谦就是一种礼貌,一种礼节上的心态;虚就是一种空杯心态,把自己归零去学习。自以为是只能导致盲目自大,尔后自欺,然后欺人。
一个已经装满了水的杯子是难以再装别的东西了,人心也是如此。
人们生来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可为什么所达到的高度不同?有的功成名就,有的却一事无成?主要在于,前者总是“留一些空杯子”虚心接纳,而后者却自我满足,自以为是,最终故步自封,自己淘汰了自己。
人生的旅行,就是汲取各种养分、滋养生命的过程。如果我们带太多的自满上路,就像那个装满水的杯子,再也容不得半点水进入,这将是人生最大的悲哀。在人生的旅途中,每一个即将上路或已在路上的年轻人,一定要牢记,不论什么时候,都要给自己留一个“空杯子”,虚心求教。学无止境,心有空余,才能装物。
满招损,谦受益
一个杯子若装满了水,稍一晃动,水便溢了出来。一个人若心里装满了骄傲,就再也容纳不了新知识、新经验和别人的忠言了。长此以往,事业或者止步不前,或者受挫,故古人云:“满招损,谦受益。”
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达·芬奇在《笔记》中感叹道:“微少的知识使人骄傲,丰富的知识则使人谦逊,所以空心的禾穗高傲地举头向天,而充实的禾穗低头向着大地,向着它们的母亲。”我们不应为自己已有的知识和成绩感到骄傲,如果能够保持谦虚的心态,则心胸将扩展到无限,无疑可以掌握更多的知识,取得更大的成绩。
爱因斯坦是科学界的泰斗,有一次他的学生问他说:“老师的知识那么渊博,为何还能做到学而不厌呢?”爱因斯坦很幽默地解释道:“假如把人的已知部分比做一个圆的话,圆外便是人的未知部分,圆越大,其周长就越长,他所接触的未知部分就越多。”
关于谦虚处世,俄国的列夫·托尔斯泰也做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比方:“一个人就好像是一个分数,他的实际才能好比分子,而他对自己的估价好比分母,分母越大,则分数的值越小。”
许多人对谦虚这种品质不以为然。事实上,谦虚是一种积极崇高的品质,如果妥善运用,能够使人在精神上、文化上和物质上不断地提升与进步。
谦虚是人性中的美德,也是驯服人、驾驭人的最大要领。
如果你想获得成功,谦虚就是必要的品质。在你到达成功的顶峰之后,你会发现谦虚更重要。只有谦虚的人才能得到智慧,聪明的人最大的特征是能够坦然地说:“我错了。”
真正的谦虚是毫无成见,思想完全解放,不受任何束缚,对一切事物都能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正确对待问题;对于来自任何方面的意见,都能听得进去,并加以考虑。这样的人能做到在成绩面前不居功,不重名利;在困难面前敢于迎难而上,主动进取。他们的谦虚并不是卑己尊人,而是既自尊也尊人。一个人成功的时候,还能保持清醒的头脑,而不趾高气扬,往往会取得更大的成功。
你承受得住突然成功的喜悦么?衡量一个人是否真正有所成就,就要看他能否有这种承受能力。福特说:“那些自以为做了很多事的人,便不会再有什么奋斗的决心。有许多人之所以失败,不是因为他的能力不够,而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已经非常成功了。他们努力过,奋斗过,战胜过不知多少的艰难困苦,他们凭着自己的意志和努力,使许多看起来不可能的事情都成了现实;然后他们取得了一点小小的成功,便经受不住考验了。他们懒怠起来,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往后慢慢地下滑,最后跌倒了。在古往今来的历史上,被荣誉和奖赏冲昏了头脑而从此懈怠懒散下去、终至一无所成的人,真不知有多少。”
人生有涯,而知识无涯。不管你多有才能,你曾经有多么辉煌的成绩,如果你一味沉溺在对昔日表现的自满当中,“学习”便会受到阻碍。要是没有终生学习的归零心态,不断追寻各个领域的新知识,不断开发自己的创造力,你终将丧失生存的能力。因为,一旦拒绝学习,你就会迅速贬值,所谓“不进则退”,转眼之间你就会被抛在后面,被时代淘汰。
学习,为你增加事业成功的砝码
“人类正在步入一个以知识资源的占有、配置、分配、使用为最重要因素的经济时代。”在这个时代,每个人、每个团体乃至整个社会的竞争都上升为一场知识的争夺战。个人的发展进步取决于知识积累的速度,取决于创造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和效率。“知识就是财富”不是一句空话,而是指导人生发展的力量。
“当今的时代是知识的时代!”哥伦比亚大学前就业辅导主任罗伯·摩尔如是说。曾经有一个实力雄厚的大公司写信给摩尔,提到该校被看好可以去该公司上班的高年级学生时,这样说道:“我们是想找出有丰富学识、非凡人格及操守品行的学生,他们能够给我们带来新的养分。”
本田宗一郎原本是一个自行车修理工,他在老家静冈县开自行车修理店,目标是自给自足。三年不到,他就实现了目标,并雇用了50人。
这样过了几年,他不满足于只是单一的修理自行车,于是改修摩托车。在一次摩托车大赛中,他改装的福特摩托车竟然凭借良好的性能夺冠。此事对他触动很大,从此他下决心走进摩托车生产行业。他进汽车专科学校只学知识,却不要学位。毕业后,他成立了“东海精机”公司,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改为“本田技研株式会社”,自任社长。
一次,本田获得了一个收购便宜小型发动机的渠道,他将这些小型发动机安装在自行车上,但由于技术不到位,这种简易摩托有很大缺陷。于是本田到欧美进行考察,学习先进技术。前后不到三年时间,本田摩托车就超过欧美,取得了第一摩托车的宝座,并在世界摩托车大赛中11次蝉联冠军。
几经发展之后,本田认识到摩托车的市场空间已经很小,必须要扩大生产,便向汽车业进发。他意识到需要找一位具有经营能力的人来管理公司,自己才能把注意力都集中在学习、开发先进技术上,以便公司有更好的发展。于是他特邀藤泽武夫担任总经理,承担全部经营重任,自己则全力开发汽车技术并兼任技术开发部主任。1936年,第一部本田汽车下线。其后,本田以赶超福特为目标,向世界一流汽车生产商学习优势技术,创造了本田独具特色的少污染又省油的汽车,并占领了美国市场,一时引起世界轰动。
本田宗一郎正是由于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技术,才促进了本田公司的发展,让本田公司进入世界一流汽车公司的行列。
由此看来,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要有资本,资本在哪里?它就在你自己身上,只要肯不断学习,充实自己的知识库,就能为自己的事业成功增加砝码。
成功,并不只是战胜别人,更在于战胜自己。你唯一能够改变的就是自己,你不可能也不可以去阻止别人的进步。而改变自己的唯一途径就是努力学习,通过学习可以改造内在的品性与能力,从而改变外在的处境与地位。“欲胜人者必先自胜。”一个对知识和技能马马虎虎,不把工夫放在自己身上的人,失败是必然的。只有不断地用心学习,才能达到持续更新、持续发展的高境界。
有很多成功者,他们时时都在充实自己的学识与经验,从不浪费时间;凡是与他们事业有关的信息,他们都会积极地学习、吸收,纳为己用,这些是他们成功的秘诀所在。不断努力学习,逐步积累学识与经验,是成就事业的资本,它将使你终身受用。所谓“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抓紧时间刻苦学习,不要让你的人生充满空虚和遗憾。
厚积薄发,积储成功的要素
有一个年轻画家,由于功夫不够,生性又草率,画出来的画总是很难卖出去。他看到大画家拉斐尔的画很受欢迎,便登门求教。
他问拉斐尔:“我画一幅画往往只用不到一天的时间,可为什么卖掉它却要等上整整一年?”拉斐尔沉思了一下,对他说:“请倒过来试试。”青年不解地问:“倒过来?怎么倒过来?”拉斐尔说:“对,倒过来!要是你花一年的工夫去画一幅画,那么,只要一天就能卖掉它。”
“一年才画一幅,那多慢啊!”年轻人惊讶地叫出声来。拉斐尔严肃地说:“对!创作是艰巨的劳动,没有捷径可走,试试吧,年轻人!”
年轻人接受了拉斐尔的忠告,回去后苦练基本功,深入生活搜集素材,缜密构思,用了近一年的时间画了一幅画。果然,不到一天的工夫画就卖掉了。
很多人总是急于求成,被一时的近利所迷惑,就像那个年轻画家一样。但凡成功者,绝不是喊几句“我要成功”之类的口号就能轻易实现目标的。冰心说:“成功之花,人们只惊羡于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贾岛诗云:“十年磨一剑。”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市场经济冲击下的人们大都急功近利,总幻想着不劳而获或者少劳多获,殊不知这种心态是极其有害的,往往会阻碍成功,并为成功付出更大的代价。
每个人都想做一个成功的人、优秀的人,只不过在近利的引诱下,许多人失去了忍耐的性子。成功是要讲究储备的,人生储备越充足,成功的机会就越大,也才可能走得更远。成功的道路往往是漫长而遥远的。我们如果没有充足的储备,只会让自己的理想在途中夭折。只有积蓄了足够的储备,我们才能在路上随取随用,满足不断发展的需求。
大学毕业后,何芸被分配到一个偏远的林区小镇当教师,工资低得可怜。何芸自身有很多优点,教学基本功不错,还擅长写作。但她却一边抱怨命运不公,一边羡慕那些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拿一份优厚薪水的同窗。这样一来,她不仅对工作没了热情,而且对写作也没兴趣了。何芸整天琢磨着“跳槽”,幻想能有机会调到一个好的工作单位,也拿一份优厚的薪水。
两年时间就这样匆匆过去了,何芸的本职工作干得一塌糊涂,写作上也没有什么收获。这期间,何芸试着联系了几个自己喜欢的单位,但最终没有一个接纳她。然而,一件小事改变了何芸。那天学校开运动会,这在文化活动极其贫乏的小镇无疑是件大事,因而前来观看的人特别多,小小的操场四周很快围成了一道密不透风的环形人墙。何芸来晚了,她站在人墙后面,踮起脚也看不到里面热闹的情景。这时,身旁一个很矮的小男孩吸引了她的视线。
只见他一趟趟地从不远处搬来砖头,在那厚厚的人墙后面,耐心地垒着一个台子,一层又一层,足有半米高。何芸不知道他垒这个台子花了多长时间,不知道他因此少看了多少精彩的比赛。但他登上那个自己垒起的台子时,冲何芸粲然一笑,那成功的喜悦和自豪竟是那样的清楚。
霎时间,何芸的心被震了一下——多么简单的事情啊:要想越过密密的人墙看到精彩的比赛,只需要在脚下多垫些砖头。
从此以后,何芸满怀激情地投入到工作中去,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很快,她成了远近闻名的教学能手,编辑的各类教材接连出版,各种令人羡慕的荣誉纷纷落到她的头上。业余时间,何芸也笔耕不辍,各类文学作品频繁地见诸报刊,成了多家报刊的特约撰稿人。如今,何芸已被调至自己颇喜欢的中专学校任职。
很多时候,我们也像何芸一样,认为自己有很多优势,却总是“大材小用”,其实,只要把心态归零,就会发现自己有很多不足,需要在脚下“多垫些砖”。
大文豪苏东坡曾经说过:“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积之于厚,发之于薄。厚积薄发,从低处着眼,积蓄力量,逆风飞扬。积蓄能量,仔细思考前进的方向,选择清楚目标。只有积累了足够的成功要素,才能拥有不竭的成功储备,为自己的成功之路铺垫基石。
不做井底之蛙
《庄子·秋水篇》中讲了这样一则故事:
一日,一只浅井中的青蛙见到一只东海之鳖,便兴致勃勃地对它说:“我可快乐啦,出来就在井栏边跳来跳去;进去就在井壁砖缝中休息;跳入井中,水就泡着我的两腋和腮;游到浅处,泥汤就没了我的脚。我独占一井之水,螃蟹和蝌蚪都没法跟我相比,你何不也下来看看?”
东海之鳖来到井边,但是井口太小,东海之鳖完全进不去,被卡住了。东海之鳖慢慢退了出去,然后对这只浅井青蛙描述了大海的样子:“用千里之遥这样的字眼,不足以说明大海的广阔;用千仞之高这样的词,不足以丈量它的深度。大禹时十年九涝,海水也没显出增加了多少;商汤时八年七旱,海水也并不见减少多少。”浅井的青蛙听得目瞪口呆,茫茫然若有所失,它从没想到还有比它的一方水井更大的世界呢!
“井底之蛙”由此得来。世上做“井底之蛙”的人并不少,他们自以为是,自高自大。虽然自大的人也有一些突出的特长,但正是这些突出的特长,使他们较之别人有一种优越感。这种优越感达到一定程度,会使人目空一切,飘飘然不知天高地厚。人最可怕的不是不知道,而是不知道自己有什么不知道,以为自己什么都懂。这样的人永远不会进步,就像欣赏自己脚印的人,只会在原地绕圈子,步井底之蛙的后尘。
那些自大的“井底之蛙”,对世界的看法往往是局限而肤浅的,他们仅仅通过感觉、知觉、表象等不可靠的感性认知,对事物或形势进行表面的判断,盲目地、自以为是地相信自己,但最后的结果往往与预期相去甚远,甚至截然相反。
自负是对自我的片面认识。那些“井底之蛙”遮掩自己的短处,夸大自己的长处,只在自己的“井底”看世界。他们缺乏自知之明,把自己的长处看得十分突出,对自己的能力评价过高,对别人的能力评价过低,自然产生自负心理。自负的人往往好大喜功,取得一点小小的成绩就认为自己了不起,成功时完全归功于自己的主观努力,失败时则完全归咎于客观条件的不合作。过分地自恋和以自我为中心,让他们跳不出自己的“浅井”。
在自负心理的支配下,不少“井底之蛙”的生活观念不正确,心理定位偏高,结果高不成低不就,最后只能碌碌无为,永远蹲在自己的“井底”。
自负是一种精神与心灵上的盲目,就像失去了双眼一样。要摆脱盲目的自负,跳出“井底”,首先要有谦虚归零的心态。也许你还未真正认识自己、接纳别人,那么试着改变自己,冷静地面对世界。
接受批评是根治自负的最佳办法。自负者往往关闭他们的耳朵,拒绝别人的批评,这成为他们致命的弱点。要有所进步,就要接受别人的批评建议,接受别人的正确观点,改变过去固执己见、唯我独尊的形象。比尔·盖茨说:“如果我们有了一点成功便觉得了不得,这是很不好的。但是假如在我们为自己的成功自鸣得意时,有一个人来教训我们一番,那我们就很幸运了。”
与人交往时要平等相处。“井底之蛙”们视自己为世界主宰,无论在观念上还是行动上,都无理地要求别人服从自己。平等相处就是要求自负者怀有归零心态,降低自己的身位与人平等交往。
认清自我,这是自负者最需要了解和做到的事情。要全面地认识自我,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也要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不可一叶障目。不能孤立地认识自我,应该放到社会中去考察,每个人生活在世上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都有他人所不及的地方,同时又有不如人的地方,与人比较不能总拿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不足,把别人看得一无是处。
认清自我,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自我,既要看到自己的过去,又要看到自己的现在和将来。辉煌的过去标志着你过去是个英雄,但它并不代表着现在,更不预示着将来。
跳出“井底”的局限,不要让盲目的自大遮住自己的眼睛,用一颗归零之心面对自己,面对世界,你就可以看得更高,走得更远。
警惕成功背后的失败
千百年来,对“功成名就”的向往之心,对“功败垂成”的遗憾之情,从正面和反面激励着人们向往成功,追求成功。
不少人为了成功而不懈努力,拿破仑·希尔的《成功学》令世界上无数追求成功的人爱不释手、深思细读,以求按书中总结的规律和途径前进,达到自己人生与事业的光辉顶点。
做人,追求成功;做事,追求成功;做官,追求成功;做生意,追求成功;做学问、搞发明也追求成功。追求成功,避免失败,这是人性的基本要求,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然而,当我们赞美成功、为成功鼓掌喝彩的同时,也必须时时警惕成功背后所隐藏的危机。
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中写道:“成功是一个讨厌的教员,它诱使聪明的人认为他们不会失败,它不是一位引导我们走向未来的可靠向导。”
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认为:“最难的是成功之后再成功一次,因为第二次做的时候往往会用第一次成功的思维方式去处理,容易被第一次成功的思维方式所束缚。”
很多时候,成功者会在已有的成绩面前骄傲自满,忘记了以前奋斗时的斗志和气量。“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在信息化时代,在学习力是核心竞争力的时代,如果拒绝学习,拒绝采纳别人的意见,那么无论曾经多么成功,失败仍会紧随而来。因此,在成功时一定要注意“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
自信心过度膨胀,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以为自己无所不能、无所不会,这会使成功者犯主观主义的错误,从而低估困难和挑战的影响,低估环境、条件的制约作用,缺乏对形势、任务、现状、问题等的清醒判断,缺乏对实现新目标和完成新任务的周密思考和充分准备。因此,在成功时,一定要冷静地估计自己的力量,有自知之明;正确地判断形势和任务,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
自我欣赏、自我陶醉、自我满足、自我夸耀、故步自封,这是某些成功者在成功之后产生的消极心态。这种心态往往使他们觉得船到码头、车已进站,可以并且应该歇一歇、松口气了。这种心满意足的精神状态松懈了进取的意志,削弱了开拓的勇气,忘却了新的奋斗目标,对迫在眉睫的新矛盾、新任务、新问题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终致积重难返,无力扭转,走向成功的对立面。因此,对成功者而言,必须居安思危,才能使成功可持续、不变质。
把自己的经验绝对化、凝固化,犯经验主义的错误,这些都是成功者在成功后被胜利冲昏头脑的表现。成功是有规律的,但没有固定的模式。有些人因为取得成功不易,而把取得成功的思路、方法和途径及经验模式化了,以为凭着这些曾被实践证实过的成功经验就可以永远成功。当事易时移、时过境迁,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时,他们往往会固执地、习惯性地运用上一次成功的思维方式、行动方式甚至具体的措施和策略,以不变应万变。他们不理解或不承认“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世事如棋局局新”等辩证法的精髓,难以完成自我否定和突破。
成功,很多时候像是一株剧毒的罂粟,麻痹成功者的斗志和毅力,在成功背后蒙上一层失败的阴影。因此,在成功面前,需要把心态归零,时刻警醒自己,正确认识成功与失败。成功是什么?有人认为是金钱,有人认为是地位,有人认为是荣誉。有许多人认为他们已经实现了所有的社会价值,并认为他们是社会的重要人物。于是,“他们像心满意足的母牛——他们已停止了生长,终止了学习”。
“我认为‘成功’或者‘胜利’这个词的定义是最大限度地发挥你的能力——包括你的体力、智力以及精神和感情的力量,而不论你做的是什么事情。如果做到了这一点,你就可以感到满足,我便认为你是个成功者了。”著名律师威廉斯指出。
如果说成功就是发挥最大限度的能力达到理想目标,那么,成功是没有止境的。因为人的欲望无止境,总会有更高的目标等着你。只有不断向新的目标出发,甩开“成功”这个包袱,才能在成功之后取得更大的成功。
爱因斯坦说:“如果有谁自己标榜为真理和知识的裁判官,他就会被神的笑声所覆灭。”
真正伟大的人是绝不会停止成长的。16世纪意大利画家提香一直作画到去世为止。19世纪英国的政治家、曾历任四届英国首相的鲍尔温,70岁时还在学新的语言。俾斯麦死时83岁,但他最伟大的工作是他70岁以后才完成的。歌德在他82岁时才完成巨著《浮士德》。天文学家拉布兰在79岁去世时说:“我们知道的是有限的,我们不知道的是无限的。”人生没有永远的成功,只有永远的前进。只有归零,才能收获更多的成功喜悦。
大学毕业等于“零”
7月里的一天,一所名牌大学毕业考试的最后一天,毕业生们都雄心勃勃地展望着未来,他们的脸上充满了自信,这是他们参加毕业典礼和工作之前的最后一次测验了。
一些人在谈论他们现在已经找到的工作,另一些人则谈论他们将会得到的工作。带着经过4年大学学习所获得的自信,他们感觉自己已经准备好了,并且能够征服整个世界。
他们都认为,这只是一场很简单的测验,很快就会结束。因为教授说过,他们可以带他们想带的任何书或笔记,要求只有一个,就是他们不能在测验的时候交头接耳。
他们信心十足地冲进教室。教授把试卷分发下去。当学生们注意到只有5道评论类型的问题时,脸上现出了自信的笑容。
3个小时过去了,教授开始收试卷。学生们看起来不再自信了,他们的脸上有一种恐惧的表情。教室里一片寂静,教授手里拿着试卷,面对着所有参加考试的毕业生。他俯视着眼前那一张张焦急的面孔,然后问道:“完成5道题目的有多少人?”
没有一只手举起来。
“完成4道题的有多少?”
仍然没有人举手。
“3道题?2道题呢?”
很多学生都把头埋得深深的,他们用静默回答了教授的提问。
“那1道题呢?当然有人会完成1道题。”
但是整个教室仍然很沉默,在这种沉默无声的气氛中,弥漫着一种深深的沮丧和挫折感。
教授放下试卷,“这正是我期望得到的结果。”他说,“我只想给你们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即使你们已经完成了4年的学业任务,但关于该学科仍然有很多东西你们还不知道。这些你们不能回答的问题是与每天的普通生活实践相联系的。”然后他微笑着补充道:“你们都会通过考核,但是记住——即使你们现在已是大学毕业生了,你们的学习仍然只是刚刚开始。”
这是一次难忘的毕业考试。虽然在时间的流逝中,教授的名字已经渐渐被人们淡忘,但所有参加那次考试的毕业生都牢牢记住了教授那意味深长的话。
人只要活着,就没有终点,人生每一阶段的结束,就意味着下一阶段的开始。在人生中,总有无数的东西需要我们去学习。大学毕业只是另一段人生旅途的开始,并非进了大学就有了金饭碗的保证。
有很多大学生,自大地以为自己是天之骄子,理所应当拥有一个锦绣前程,他们以为进了大学,学习了专业知识,就能够为社会、为自己创造相应的价值。而残酷的现实环境却告诉他们,大学里所学的知识不足以让他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顺利地生存与发展。有许许多多的大学毕业生进入社会后,很难认清自我,找到自己的位置,在工作岗位上无法适应。
这些很值得我们深思。一个人在社会中的生存与发展,到底靠的是什么?难道就是大学里所学的专业知识吗?当然不是!而是必须具备五大素质结构,即心理素质、文化知识素质、能力素质、身体素质、品德素质。从这五大素质结构来看,我们在大学里所学的专业知识仅仅是文化知识素质中的一部分。所以,对大学生来讲,他们要将“大学毕业等于零”的思想铭刻脑中,用归零心态去面对社会与工作,因为,在大学里所学的专业只是在未来社会生存发展中所需的一小部分知识。
其实,不仅仅是大学毕业等于零,人生处处可为零。一份新的工作、一个新的领域,都需要我们抱着归零的心态努力学习,才能够不被时代抛弃,不断走向人生的前方。
活到老,学到老
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你有没有想过,你赖以生存的知识、技能时刻都在折旧。在风云变幻的工作环境中,脚步迟缓的人瞬间就会被甩到后面。
这绝非危言耸听,在大学课堂上美国教授曾指出,现在的职业半衰期越来越短,所有高薪者若不学习,无需5年就会变成低薪族。就业竞争加剧是知识折旧的重要原因。据统计,刚毕业的从业人员,职业更新周期是人均1年零4个月。当10个人中只有1个人拥有电脑初级证书时,他的优势是明显的,而当10个人中已有9个人拥有同一种证书时,那么原有的优势便不复存在。
所以,活到老,学到老,才是百战百胜的利器。
学习必须积极主动,要想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胜出,就必须从工作中吸取经验、探寻智慧。
现在,知识、技能的更新越来越快,不通过学习、培训进行更新的人,其适应性将越来越差。新世纪的发展已经表明,未来的社会竞争将不再只是知识与专业技能的竞争,而是学习能力的竞争,一个人如果善于学习,他的前途会一片光明。
通过在工作中不断学习,你可以避免因无知滋生的自满损及你的生活和工作。假如在工作中不能满足你的培训要求,自己可以额外出资接受再教育。这类培训更多意义上被当做一种“补品”,在将来的工作中会增加你的“分量”。
在社会上拼搏的人的学习有别于在校学生的学习,他们缺少充裕的时间和心无杂念的专注以及专职的传授人员,所以积极主动地学习尤为重要。“活到老,学到老”不是一句空口号,而是要求我们认真去执行,只有这样才能不被社会淘汰。
善读生活这本“无字书”
“事事洞明皆学问。”生活是一部百科全书,成大事者要善于读生活这本“无字书”,体悟成败之理。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丰富的阅历是成大事者不可缺少的资本。年轻人的阅历一般较少,这就要求他们不但要注重书本知识,还要注重生活、社会中的知识积累。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读书学习获取知识固然重要,但通过实践获得真知也是必不可少的。
“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即使自己觉得有趣,而那趣味其实已在逐渐硬化,逐渐死去了”。
鲁迅就非常重视“读世间这一部活书”,并且善读这部“无字之书”。鲁迅少年时代有很长一段时间在农村度过,他从农村生活中了解到很多知识,也因此增长了不少见识,他后来创作的《故乡》《社戏》等短篇小说的生活素材都是在那时积累的。
读过高尔基的《我的大学》的人都知道,这位大文豪只上过几个月的学,他把投身于“社会”认为是在“上大学”。
高尔基在“社会大学”里做过厨工,卖过苦力,饱尝了沙俄黑暗统治的残酷。不过,他在流浪漂泊中读了很多“无字”的“活书”,学到了很多知识。他的很多思想正是从生活的历练中获得的,为他日后的创作提供了无限的源泉。
众所周知,牛顿发现万有引力,是因为一个从树上落下的苹果,可是,每年从树上落下的苹果不计其数,为什么只有牛顿能注意到它,并且由此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呢?这是因为他善于在生活中思考、学习。被誉为“蒸汽机之父”的瓦特也是一个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的人。瓦特8岁时就对“烧水时壶盖为什么会被顶起来”这一现象提出疑问,也正是这个疑问促使瓦特开始研究它,并最终发明了蒸汽机,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许多伟人的成功大都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获得的知识是最难忘的。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它会教给我们所需要的一切。
第二节 务实心态:奠定成功的基石
但凡成功者,都具备务实心态,他们不是只有梦想、只做计划、只擅空谈的人,而是行动者,是把梦想和计划付诸行动的人。一旦他们下定了决心,就会马上行动。因为他们懂得,成功必须依赖行动,像技能和知识这些东西,只有当你开始行动的时候,它们才会助你一臂之力。
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
“无知与好高骛远是年轻人最容易犯的两个错误,也是导致他们常常失败的原因。”许许多多的人内心充满梦想与激情,但却不能脚踏实地地去干。
很多大学新社团刚成立时,参与者总是希望获得认可与肯定,希望英雄能有用武之地,一旦他们对社团工作厌烦时,就会抱怨社团工作的枯燥与单调,埋怨社团工作毫无前途。当他们遭受挫折与失败时,就会怀疑工作的意义,逐渐地轻视自己当初的美好设想并开始厌倦这种生活。
那些有所成就的人都具备务实的心态,都是踏踏实实地从简单的工作开始,通过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找到自我发展的平衡点和支撑点的。他们积极调整心态,通过持久的努力走出困境,并逐步迈向成功。
只有踏实肯干,才能有所成就。如果只流于空想,那就只能是“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在现实生活中,虽然许多人拥有较好的条件,包括天赋、家庭条件、社会地位等,却终生碌碌无为;与之相反,一些人生存环境恶劣,且厄运不断,然而最终却能成就大业。连接人生起点与成功彼岸的桥梁究竟是什么?追根溯源,透过纷繁复杂的表象,我们就会发现一个真理,这就是“做”!“做”是连接人生起点与成功的桥梁,而“不做”则是隔断人生起点与成功的深渊。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人生的真谛在于脚踏实地地去做。只有脚踏实地,你才能用勤劳的双手收获丰硕的果实,从而满足生活的基本需要;只有脚踏实地,你才能展现出思想的勃勃生机,从而领略社会原本的多姿多彩;只有脚踏实地,你才能感受人生的五味,从而尽情体验自然所赋予生命的固有本义。反之,你若仅是“动口不动手”,或只有想法而没有行动,那么生命中所有的色彩都会与你无缘。
只有努力去做,辛勤地付出劳动和汗水,你才能不断提高自身驰骋疆场、驾驭时空的能力;只有积极地去做,满怀激情地面对人生,你才能在生命的变化过程中寻找契机;只有坚持不懈地去做,充满信心地迎接生命中的风风雨雨,你才能从挫折和失败中汲取力量,从而在人生的道路上披荆斩棘,最终摘取成功之花。
只要从“脚踏实地”开始,我们就能体验生命的乐趣,展现生命的风采;只要以“脚踏实地”为本,勤奋的人就会变为天才,人生就会走向辉煌。
务实者才能成大事,而务实,就是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
你的舞台是自己走出来的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是人人都熟知的道理。春种秋收是自然界的发展规律,也是做大事、成就事业的一个规律。凡事要成功,必须经过艰苦的奋斗。只知享受,不知行动,想成就一番事业是不可能的。只有培养勤劳务实的习惯,才能换来不菲的收获。
生活中,有很多人努力了,为什么仍然没有成功?因为在他们的观念中有一个错误的认识,他们总认为自己的付出大于收获,付出总得不到回报。但事实又是怎样的呢?他们把收获完全等同于奖学金、荣誉称号,他们认为自己为学习和工作付出了那么多的汗水和时间,而得到的仅仅只是一声表扬,甚至只有一个赞许的目光和微笑。这些与自己的辛苦工作根本无法画等号,这使他们觉得自己的努力被抹杀了,因而心理不平衡,进而影响到他们在以后工作中的表现。这种想法使他们消极地对待工作,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结果陷入了恶性循环中,工作越做越差。
大多数学生只重视学校的待遇,计较自己的奖学金,却忽略了其他方面的回报,比如:在学习中认识了新朋友,拓宽了交际面;在学生工作中学到了新本领,开拓了新的生活领域;自身价值得到提升,工作能力提高了;才能得到最大发挥,实现了自我价值,等等,这些都是你付出的回报,加上你领取的奖学金,这才是收获的全部。只是它们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但都来自于你的付出。其实,你的付出和收获之间也是守恒的。所以,你必须坚信,只有脚踏实地去做,才能走上人生的舞台。
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只有务实地行动,才有真实的成就,这是亘古不变的法则。人在成就任何事情之前,都必须明白这个道理,任何不脚踏实地的行为只能让你获得一时的成功。但长期以这种侥幸的心理取胜,最终对你将是一种莫大的伤害。世界上没有一劳永逸的事情,要想得到,必须先付出。就像银行的存款一样,要想从银行取到钱,就必须先存钱进去。
付出就会有收获,但有时候你必须耐心地等到果实成熟的时候。付出、等待、收获是质朴的农民千百年来所奉行的准则,也是在工作中获得成绩的必经之路。很多人以为付出了立即就能有收获,因此,当他们不能马上看到结果时,内心就会焦躁,以为自己的付出是没有价值的,其实他们需要的只是静静等待。
立足实际,拒绝空想
许多人内心充满了激情和理想,但在对待平凡的生活和琐碎的工作时,却不屑一顾;他们常常聚在一起高谈阔论,然而一旦面对具体问题时却总是挑三拣四,结果什么也做不好。
立足实际是务实精神的基础,而好高骛远者恰恰不能做到这一点。可以说,脱离实际、期待幻想成真和等待奇迹就如同好高骛远者的专利一样。他们盲目地相信奇迹能够突然降临;他们不相信成功需要经过坚持不懈的长期努力、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来,而是相信自己只用一步就可以踏上阳光大道;他们的理想比其他人的目标更“远大”。
事实上,只有建立在现实基础之上的理想和自信才有助于我们获得成功。如果我们的理想远远地脱离实际,而且所谓的自信实际上已经演化为自负,那反而会阻碍我们的成功。
奇迹不会凭空降临,那些好高骛远的空想家们却一直痴痴地幻想奇迹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当别人劝告他们不要过于脱离实际时,他们不但不知反省,反而还振振有词地以“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来反驳。结果呢?当发现奇迹不会降临时,他们就一蹶不振、萎靡颓废。其实,幻想奇迹会降临到自己身上的空想家在工作和生活中有着各种各样的表现:他们经常试图逃避努力,好逸恶劳;总想体验痴心妄想时的快乐;不喜欢做分内之事,想要逃避责任。而这些表现实际上都体现了一个实质问题,那就是不能直面现实,希望不劳而获。
相信奇迹会降临的空想家实际上就是希望不劳而获,不论他们是否承认,这都是一个铁定的事实。这种浮躁的心态注定会导致他们的失败。当一直以来幻想的奇迹都没有发生却遭遇到现实的沉重打击之后,如果不能深刻地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加以反省,在巨大的心理落差面前,他们会愈加浮躁,最终只能面临彻头彻尾的失败。没有人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但是却有很多人渴望奇迹凭空降临到自己身上,这不能不说是对空想家们的一种讽刺和嘲笑。
那些空想家只是纸上谈兵,而纸上谈兵的人永远无法取得成功。为什么华盛顿、林肯这样的伟人永远只是少数,因为世界上有着成千上万个和他们一样富有理想的人,却由于眼高手低的心态而把机会扼杀了。
在成功的定律中,理想是改变命运、决定成败的先决条件,目标是方向,方法是工具。只有脚踏实地地采取行动,生命才会变得有意义。
我们也曾有过伟大的理想,但总是摇摆不定,将理想变成泡沫。仅仅有理想是不够的,如果没有行动,将永远停留在起点上。尽管行动并不一定会带来理想的结果,但是不行动一定不会带来任何结果。
不要让眼高手低的心态束缚了你的手脚,立足实际工作中的每一件事,不论大小都值得用心去做,而且对于那些小事更应该如此。无论你的职位如何,如果你能像那些伟大的艺术家一样投入全部精力去工作,所有的疲劳和懈怠都会消失殆尽。
那些在事业上取得一定成就的人,无一不是从低微的职位上一步一步走上来的。对他们来说,创造奇迹不是凭空想,而是凭脚踏实地、立足实际地实干。他们总能在一些细小的事情中找到个人成长的支点,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用恒久的努力打破困境,走向卓越与伟大。这就是他们的“奇迹”。
深陷于对未来的空想是没有前途的。你正在从事的职业和手边的工作是你成功之花的土壤,只有将这些工作做得比别人更完美、更正确、更专注,才有可能将寻常变成非凡。
认清自我,知道自己能做什么
人生重要的是要认清自我,知道自己能做什么,这样才能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位置,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这是对自己的诚实和务实。坐在自己应该坐的位置上,才最心安理得,也最能坐得长久。
美国营销学会曾经评选过有史以来对美国营销界、企业界影响最大的观念——不是大卫· 奥格威的品牌理论,不是劳斯·瑞夫斯的USP理论,而是赖兹的定位理论。由此可见,一个人能够认清自我,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是多么重要。没有准确的定位,人就不能从实际出发,正确实现自己的理想。
每个人都能够在社会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并且把它做好。但并不是每个工作都能做到最好。需要寻找一个自己最热爱、最擅长,能够做得最好的工作。
认清自我就是知道自己到底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自己的生命目的是什么,自己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什么工作对自己来说是最好的工作,什么工作自己才能做得最好。
一个人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有清晰的人生定位,就可以坚定自己的信念,明确自己的能力所在,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实现自己的最大价值。毕竟,人生有限,我们没有太多的时间浪费在飘摇不定中。
的确有很多人仍处于“雾里看花”的阶段,他们整日为自己的位置而奔波忙碌,或者从一个位置跳到另一个位置,结果不但跳得眼花缭乱,而且伤痕累累。不知道是这个社会不容自己,还是自己不适合这个社会。这样的人埋怨位置太少、伯乐太少,也埋怨竞争力太强,活着太难。其实,你的伯乐就是你自己。
在认清自己的过程中,不可能不考虑到自然、社会环境因素对一个人人生过程的影响。如果他对影响人生的各种因素认识不清,就不可能找到自己最恰当的位置,不可能找准自己的角色。快乐、财富、自我实现、朋友都没有了,人生还有什么意义?
认清自我本来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基础,也是人们不断完善自我、实现成功的基础,但是那些把事业、理想、成功,以及完善自我等词语挂在嘴边的人常常缺少对自我的足够认识。他们华而不实,没有务实的精神。正如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笔下的堂·吉诃德,他试图承担起拯救世界的重责,但是却连自己到底是谁都不知道,结果只能在虚幻的世界里与风车战斗,成为别人的笑柄。
一个能够全面认识自己的人,不仅要从内在分析自己的能力结构和素质水平,还应该借助外界环境作参照,找出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加以完善。
认清自我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随时审视自己周围的环境条件是否发生了变化,实实在在地评价自己、认识自己。能够做到这些的人才算是做到了务实,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在不断超越自我和完善自我的过程中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如果一个人对自己没有足够的认识,也不肯静下心来认真思考自己所处的环境,而是将失败的原因归咎于外界因素,那么他就只能在指责与埋怨中抱憾终生。
要认清自我,做自己能做的事,我们首先要做那些真正适合自己并有利于自身长远发展的事情。所有人都希望自己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希望自己的事业能够持续发展,但是很多人却常常背离了自己的愿望,这是因为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不能量力而行。他们或是觉得自己大材小用,或是抱怨自己生不逢时。
要想找到真正有利于自身长远发展的事情,仍旧需要从实际出发,认清自我:清楚自己的才干和潜能,即知道自己擅长什么,知道哪种工作能最大限度地激发自己的工作热情和内在潜能。知道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有多大,这将关系到你日后在学习道路上能够接受的挑战难度。了解自己对挫折的忍耐力,任何工作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如果你不能在一定范围内克服困难、抵御逆境,那你日后的事业必定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认清自我,就要立足于实际,发挥务实精神,对自己各方面的条件进行全面权衡之后,你就会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但是,在正确认清自我的过程中,最大的阻力不是来自周围的压力,而是我们自己。任何人都会认为自己才是最了解自己的人,但事实上真的如此吗?不然。自己的事情似乎自己应该完全了解,然而人们却常常发现自己其实并不了解自己。
每个人都会存在自卑与自负的心理,这会让我们过低或过高地评估自己。有的人对于自己的优点视而不见,却总是拿自己的短处去比别人的长处;有的人则是过分忽略自己的缺点,总是自以为是、唯我独尊。
任何人都有优点和缺点,能够知道自己的缺点,并加以克服和改正才是最重要的。改善之前必须了解自己的缺点,并坦率地承认自己的缺点。但最重要的是能正确地评估什么是自己的长处和优点,把这些长处和优点找出来,发展它并运用它。
有人把对自我的定位比作鞋,把人生比作脚,脚穿上鞋的目的是保暖和走路,但主要目的是为了走路。路虽然是脚走出来的,但走什么样的路、走多远的路、走路的姿态甚至走路的心情都和鞋有关。所以,我们一定要找对自己的“鞋”,要合适才行。
我们生活得好与坏,事业成功与失败,取决于我们在什么样的位置上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而什么样的角色决定什么样的价值。这可以进一步概括为位置决定角色,角色体现价值。我们只有在合理、合适的位置上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才能体现出自我的社会价值。
认真规划,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在美国,曾经有一个生活在贫民窟的10岁小男孩,他身体非常瘦弱,却在日记中立志长大后要做美国总统。但如何才能实现如此宏伟的抱负呢?经过几天几夜的思索,他拟定了这样一系列的连锁目标:
做美国总统首先要做美国州长→要竞选州长必须得到实力雄厚的财团的支持→要获得财团的支持就一定得融入财团→要融入财团最好就是娶一位豪门千金→要娶一位豪门千金必须成为名人→成为名人的快速方法就是做电影明星→做电影明星的前提需要练好身体,练出阳刚之气。
按照这样的规划,他开始一步一步实施他的计划。一日,当他看到著名的体操运动协会主席库尔后,他相信练健美是强身健体的好途径,因而萌生了练健美的想法。他开始刻苦地练习健美,他渴望成为世界上最结实的壮汉。3年后,凭借着发达的肌肉和雕塑似的体魄,他开始成为健美先生。
短短的几年时光,他包揽了欧洲、世界、奥林匹克的“健美先生”美誉。在22岁时,他踏入了美国好莱坞。在好莱坞,他花费了10年时间,利用在健美方面的成就,用心塑造坚强不屈、百折不挠的硬汉形象。终于,他在演艺界声名鹊起。当他的电影事业如日中天时,女友的家庭在他们相恋9年后,终于接纳了他。他的女友就是赫赫有名的肯尼迪总统的侄女。
恩爱的婚姻生活过去了十几个春秋。他们有了4个孩子,建立了一个典型的“五好”家庭。2003年,年逾57岁的他退出了影坛,转为从政,并成功地竞选成为美国加州州长。
他就是阿诺德·施瓦辛格。他的经历让人们想起了这样一句话: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
从穷小子到美国总统,在一般人看来,这是一个多么荒谬的想法。但施瓦辛格却没有被自己的处境吓倒,他认真规划自己的人生,知道自己要怎样做才能将这个“天方夜谭”似的梦想变成现实。
做白日梦的人有很多,有人梦想成为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斯蒂芬·霍金,有人崇拜毛泽东,还有人喜欢成龙、乔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偶像,并渴望有一天自己能够成为他们的“复制品”。但这种良好的愿望却总是难以实现,这固然有很多的客观原因,如个性、环境、智力等的影响。但这些并非主要原因,最关键的是,他们只流于空想,不能为自己认真规划,像无头苍蝇那样茫然无措。
认真规划,为自己设计一份职业生涯蓝图,必须在充分且正确地认识自身的条件与相关环境的基础上进行。对自我及环境的了解越透彻,越能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因为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不只是帮助你达到和实现个人目标,更重要的是帮助你真正了解自己。正如社会学家麦克·法兰德所说:“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根据理想的长期目标所形成的一系列工作选择,以及相关的教育和训练活动,是有计划的职业发展历程。它也是个人职业与组织、社会关系的总称。为什么要从被动中寻找主动的作用空间,也就是回答我们为什么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没有规划的职业生涯最终会失去方向,事倍功半。要得到良好的职业发展,必须事先就有规划。根据外界职业环境、个人素质条件,设计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明确自己的长期目标是什么,中期的阶梯在哪里,短期的门径是什么。这份规划清楚地告诉我们要做什么。
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在认清自我、知道自己能做什么的基础上对自己进行的认真规划,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对影响职业生涯的各种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和预测,确定一个人的人生发展目标,选择实现这一目标的职业,制订相应的工作、教育和培训等行动计划,对每一个步骤的时间、顺序和方向做出合理的安排。具体来说,个人制订成功的职业生涯规划应遵循下列原则:
1.长期性
规划一定要从长远来考虑,只有这样才能给人生设定一个大方向,使自己集中力量紧紧围绕这个方向做出努力,最终取得成功。
2.可行性
规划要有事实依据,要根据个人特点、企业发展需要和社会发展需要来制订,不能设立不着边际的梦想。
3.清晰性
规划一定要清晰、明确,能够转化为一个个可以实行的行动,人生各阶段的计划与安排一定要具体可行。
4.适时性
规划是预测未来的行动,确定将来的目标。因此各项事情何时实施、何时完成,都应有时间和时序上的妥善安排,以作为检查行动的依据。
5.适应性
规划未来的职业生涯,牵涉到多种可变因素,因此规划应有弹性,以增加其适应性。
6.挑战性
规划要在可行性的基础上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完成规划要付出一定的努力,成功之后才能有较大的成就感。
7.持续性
人生的每个发展阶段应连贯衔接,各具体规划与人生总体规划一致,不能摇摆不定,浪费各发展阶段的人力资本。
付诸行动,莫让梦想成为空谈
有人说,天下最悲哀的事情就是:我当时真应该那么做却没去做。世上的事情没有绝对完美的,如果等所有条件都完美以后才去做,那只能永远等待下去了。人生短暂,倘若不想成为生命中的过客,那么与其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躬行。
所以,有了梦想,就应该立即付诸行动。
梦想是比较模糊的、短暂的,具有强烈的不确定性。有些人今天对自己的未来充满憧憬,但也许一夜之间就忘得一干二净,然后对另一种生活开始执着起来。
行动能够帮助你将这种梦想的不确定性消除。进一步明晰梦想的目标,使你前进的道路变得有序和清晰,每一阶段的任务都一层层展现在你的面前,让你知道如何去行动。
无论是梦想还是目标,都是很容易想出来的,难的是付诸行动。梦想和目标都可以坐下来用脑子去想,但实现它们却需要切实的行动,只有行动才能化目标为现实。
许多人都为自己制订了详细的人生目标,从这一点来说,他们似乎可以称为谋略家。但是,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制订了目标之后,便把目标束之高阁,没有投入到实际行动中去,结果到头来仍然一事无成。
目标已经制订好了,就不能有一丝一毫的犹豫,要坚决地投入行动。观望、徘徊或者畏缩都会延误时机,以致计划化为泡影。
行动是打开梦想与现实之间大门的钥匙。枯坐在那儿想打开人生局面,无异于痴人说梦。只有靠自己的双手,行动起来才会有成功的可能。
中国香港大富豪杨受成被称为“钟表大王”。他的父亲在九龙窝打老道及弥敦道交界处开了个天文台表行。他在为父亲做帮手的过程中,逐渐对做生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之后,他经常钻研赚钱之道,期望自己有朝一日能成为大富豪。
杨受成的“大富豪”梦想并不只是流于空想,而是根据自己做帮工的经验摸索出一个规律——游客的消费力最强,与游客做买卖利润最大。他大胆地行动起来,与其在店里守株待兔似的做买卖,不如主动走出去寻找顾客。于是,他开始到码头带领一些澳洲游客返回天文台表行买表。首次主动出击寻找游客就获得了成功,这激起他更大的勇气。
杨受成又到机场设法和一些导游取得联系,许予优惠,再采取给介绍客人的酒店司机、裁缝师傅以报酬的方法争取让游客来表行。这些办法个个奏效,更多的游客找上门来做买卖,表行营业额直线上升。
后来,杨受成干脆跑到日本和当地的旅行社联系,让他们安排游客到表行购物,此举又获得了成功。
主动找顾客,这就是杨受成总结出的经营策略。这一决策表现出他的聪明才智与勤奋努力,也体现出他直面人生、英勇拼搏的精神。主动找顾客这一做法使小小的杨家钟表店赚到了第一个100万。杨受成固然有远大的梦想,但更为实现梦想付诸了实际行动,这些行动支持着他,让他走向成功。
正如本文前面所说的一句话:与其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躬行。面对人生、面对梦想,怀有务实的心态,付诸实践,才能让你的梦想不再是空谈,更不会是笑谈。
坚持到底,尽全力实现目标
在目标的实现过程中,我们总会遇到很多困难。正因为有了它们的存在,我们的知识和才能才有了用武之地;正因为有了无所不在的困难和挫折,我们内在的自我潜能才能得到更深层次的挖掘和利用。所以,逃避困难的行为不仅是不现实的,而且还极不利于我们自身的进步和发展。为此,我们不但不能逃避困难,而且还应该以更加积极的心态主动迎接困难,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最终克服困难、实现成功。
坚持到底是务实的必备要素,也是成功的重要条件。如果失去了这些条件,即使你才识渊博、技能熟练,也无法成功。
卡勒先生说:“许多青年人的失败,都应归咎于他们没有恒心。”的确如此,大多数青年虽然都颇有才情,也都具备成就事业的能力,但他们缺乏恒心、缺少耐力,只能做一些平庸安稳的工作,一旦遭遇些微的困难、阻力,就立刻退缩下来,裹足不前。可见,不屈不挠、百折不回的精神是获得胜利的基础。
一旦你拥有坚定执着、永不放弃的品质,不论在什么地方,你都不难找到一个适当的职位。反之,如果你自暴自弃,只知道糊里糊涂地依靠别人,迟早会被人踢到一旁。
换种思维方式考虑,困难其实就意味着机会,解决问题,你就能够实现成功。如果我们能够看清困难背后的现实意义,抱着务实的心态去面对每一项任务,一步一步地努力坚持,那我们终将克服这些困难,远大的目标也会在这一步一步的努力中最终得以实现。
如果我们害怕困难,把执行任务过程中的每一次挫折都看作灾难一般,如果因为恐惧而在挫折面前退却,那么困难永远都不会得到解决,它们永远都是我们成功道路上的绊脚石和拦路虎;如果我们不被困难所吓倒,如果我们勇敢地迎接挑战,并且尽自己的全部努力来克服困难,那么困难就会被我们打败,就会成为我们成功道路上的垫脚石。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形成的坚强意志、大无畏的勇气、坚定的信心以及汲取到的宝贵经验和教训,这些都会为我们日后取得更大的成功创造有利条件。
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我们只有充分发挥自己的天赋和才能,才能找到一条连接成功的通天大道。一个下定决心就不再动摇的人,无形之中能给人一种最可信任的保证,他做起事来一定勇于负责,一定有成功的希望。因此,我们做任何事,事先应想好一个完善的计划,一旦制订之后,就千万不能再犹豫了,要遵照已经定好的计划,循序渐进地去做,不达目的绝不罢休。
成功者的特征是:绝不因受到任何阻挠而沮丧,只知道盯住目标,勇往直前。一个遇事迟疑不决、优柔寡断的人绝对不会成功。
获得成功的前提就是坚持。人们最信任意志坚强的人,当然,意志坚强的人有时也许会碰到困苦、挫折,但他绝不会一蹶不振。只要能够坚持到底,一个平凡的人也会有成功的一天,否则即使是一个才识卓越的人,也只能遭遇失败的命运。
正是因为有了坚持到底的品质,才有了宏伟的埃及金字塔,才有了耶路撒冷巍峨的庙堂;正是因为有了坚持到底的品质,人们才登上了气候恶劣、云雾缭绕的阿尔卑斯山,才在宽阔无边的大西洋上开辟了通道。坚持到底的品质让天才在大理石上刻下了精美的作品,在画布上留下了大自然恢弘的缩影;坚持到底创造了纺锤,发明了飞梭;坚持到底使汽车变成了人类胯下的战马,在天南地北往来穿梭;坚持到底还让白帆撒满了海面,使海洋向无数民族开放,每一片水域都有了水手的身影,每一座荒岛都有了探险者的足迹。
坚持到底,这是成功的必经之路,唯有坚持,才能有丰收的果实。
发挥主动,不为拖延找借口
在务实中,我们要遵循的一个原则是:及时行动,绝不拖延。我们每天都有要做的事,所以应尽力做到“今日事,今日毕”,千万不要拖延到明天。每个人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