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获得乐观心态,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是乐观。乐观是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可以保持良好的心态,在厄运中依然能够感受快乐的心境。乐观者通常会用快乐去感染周围的环境。心理学家对快乐的定义是,一种主观上安乐的状态——平衡而满足的内在感受。当我们拥有快乐的时候,会喜爱自己、热爱生活,能够从每一天中得到乐趣。
乐观源于自我肯定
许多看似与快乐联系在一起的因素——财富、盛名和好运——其实只是假象。研究发现,在富有的美国和欧洲,财富与乐观之间的相互联系微乎其微——事实上几乎没有联系。甚至连那些巨富也比普通人快乐不了多少。
真正的乐观心态其实与外在无关,它更多源于内心,源于对自己的自我肯定。有这样一则寓言:
一天,皇帝独自在花园里散步,但他惊讶地发现,花园里所有的植物都枯萎了,一片荒凉。原来橡树由于没有松树那么高大挺拔,轻生厌世死了;松树因自己不能像葡萄那样结出许多果子,也死了;葡萄哀叹自己终日匍匐在架上不能直立,不能像桃树那样开出美丽可爱的花朵,于是也死了;牵牛花也病倒了,因为它叹息自己没有紫丁香那样的芬芳;其余的植物也都垂头丧气,没精打采,只有细小的心安草依然茂盛地生长着。
皇帝问道:“小小的心安草,别的植物全都枯萎了,为什么你这么勇敢乐观、毫不沮丧呢?”
心安草回答:“皇帝啊,我一点儿也不灰心失望,因为我知道,如果皇帝您想要一棵橡树,或者一棵松树、一丛葡萄、一株桃树、一株牵牛花或一棵紫丁香,您就会叫园丁把它们种上,而我知道您希望于我的就是要我安心做小小的心安草。”
正是由于心安草不自我贬低,而是肯定自我,才能够在花园中快乐地成长。做人就应该像心安草这样,而不是像花园里的其他植物,一味地看到别人的长处,看不到自己的优点而贬低自己。那种连自己都无法认清,从而失去自信的人,也就无法拥有乐观的心态。
乐观是如此简单,只要找到自己值得肯定的地方,用自信驱走那些悲观和遗憾,你就可以快乐地面对这个世界。
乐观是正视现实,不畏困境
生活就像一座陷入困境的围城,也许在这座围城中你会遇到种种麻烦:目前繁重的课业不是自己喜欢的,周围的同学可能不喜欢你,自己努力做好了每一件事但老师就是没有表扬你,而更为普遍的是对自己目前学习状态的抱怨,这个时候,想必你对自己的生活感到很失望。这样的情绪很多人都曾体验过,即使那些现在已经拥有一番事业的成功人士也一样,他们也曾经为了自己不得不比别人更努力而抱怨,但最后他们都能调整自己的心态,把自己转换到乐观的想法中去。不要总是抱怨老师不懂得欣赏自己,同学、朋友不重视自己,家人不理解自己,要正视现实,不要畏惧,要乐观面对现实的困境。
面对种种困境和难堪,即使你的自尊受到伤害,你也没有时间去怜悯自己的不幸,更没有时间去抱怨生活、抱怨失败、抱怨别人对你的冷漠。既然你没有办法逃避,那就只能正视。你一定要打起精神,告诉自己:“既然已经来了,我就笑着迎接吧!”
《动物世界》里一头骆驼步履蹒跚,艰难地在烈日下行走。
这是一头生病的骆驼,它要独自步行40千米,去沙漠深处的水源旁采食一种植物。据说吃下这种植物,骆驼的病很快就能好转、痊愈!
生病的骆驼居然独自走这么远的路去找药,实在可怜啊!屏幕上的骆驼默默无语地走着,好像根本没有想过需要陪伴。它的4只蹄秩序井然地抬起又沉重地落下,庞大的身躯忍受着阳光的烤灼和病痛的折磨。孤苦吗?很疼吗?想哭吗?那就痛快地大哭一场吧。可是再细瞧骆驼的眼睛,全然没有一般人想象中痛苦绝望的神情,除了倦怠,骆驼的脸上是一种平静而怡然的神态。
单调的沙漠、沉闷的天空、炙热的太阳随着镜头的推进一一浮现。生病的骆驼终于走完了寂寞的路程,找到了治病的植物。几天之后,骆驼康复了,它甩开蹄子在大沙漠上快乐地奔跑游玩,充分享受着自救带来的幸福感。
沙漠、病痛对于人来说可能是生命的绝境,而骆驼却可以坦然面对,没有绝望和无助。骆驼这种乐观顽强的精神给人很大的震撼和启发。
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如何保持乐观的心理状态是至关重要的。许多研究心理的专家一致认为,适应性强的人或心理健康的人,能以“正视现实”的心态和行为面对挑战,而不是逃避问题,怨天尤人。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能够以正确的态度和行为面对挫折与挑战其实并非易事。我们可以看到周围有不少同学,他们或因学业、生活中的挫折而苦恼抱怨,或因师生关系、朋友关系不和而心灰意冷,甚至有的因遭受重大打击而产生轻生的念头。他们的生命是那么脆弱。
其实,人的一生,或多或少都会遇到一些意外和不如意的事情,我们能否以乐观的心态来面对是至关重要的。
一个人在心理状况最糟糕的情况下,不是走向崩溃就是走向希望和光明。有些人之所以有着不如意的遭遇,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们个人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主观意识,他们选择了逃避,而事实上逃避根本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如果我们能够善待自己、接纳自己,并不断克服自身的缺陷,克服逃避心理,那么我们就能坦然乐观地面对生活,拥有更为完美的人生。
乐观是操之在“我”的“心造幸福”
昆仑山麓,水清草美。据说这一带盛产一种快乐果,凡是得到这种果实的人,一定喜形于色、笑逐颜开,不知道烦恼为何物。
曾经有一个人,为了得到无尽的快乐,不惜跋山涉水去找这种果实。他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了昆仑山麓。在险峻的山崖上,他找到了快乐果,可是他却发现自己并没有得到预想中的快乐,反而感到一种空虚和失落。
这天晚上,他在山上一位老人的屋中借宿,面对皎洁的月光,他发出了一声长长的叹息。
老人闻声而至,问他:“年轻人,什么事让你这样叹息呀?”
于是,他说出了心中的疑问:为什么已经得到快乐果的自己,却没有得到快乐呢?
老人一听就乐了,说:“其实,快乐果并非昆仑山才有,而是人人心中都有。只要你有快乐的根,无论走到天涯海角,都能够得到快乐。”
老人的话让年轻人精神一振,又问:“什么是快乐的根?”
老人说:“心就是快乐的根。”
上面的年轻人虽然找到了快乐果,却没有找到快乐的根——心。他被自己的情绪所奴役,以为找到了快乐果就可以拥有快乐,而当快乐果没有带给他快乐时,又叹息自己并不快乐。他完全被得失快乐果的心绪所主宰,而忘记了快乐由心而发的道理。
一个悲观主义者和一个乐观主义者一同在黄昏的路上散步,悲观主义者触景生情地说:太阳正在坠落;乐观主义者则说:群星正在升起。
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其实事物是客观存在的,不会改变,改变的是人的心境,所谓“境由心生”便是由此而发。
“乐观之境”是一种幸福境界。这种幸福不是财富、权力、地位所给予的,即使你贫穷、平凡,在别人看来一无所有,只要你能够主宰自己的情绪,让快乐做主,幸福便会由“心”制造。
即使遭遇不幸,你也可以主宰自己的快乐,用乐观驱走不幸。
米凯尔曾经是一个不幸的人。在一次意外事故中,他身上65%以上的皮肤都被烧坏了,为此他动了16次手术。手术后,他无法拿起叉子,无法拨电话,也无法一个人上厕所,但以前曾是海军陆战队成员的米凯尔从不认为他被打败了。他说:“我完全可以掌握自己的人生之船,我可以选择把目前的状况看成倒退或是一个起点。”6个月之后,他又能开飞机了!
米凯尔为自己在科罗拉多州买了一幢维多利亚式的房子,另外还买了一些房产、一架飞机及一家酒吧。他和两个朋友合资开了一家公司,专门生产以木材为燃料的炉子,这家公司后来成为佛蒙特州第二大私人公司。
在米凯尔开办公司后的第4年,他开的飞机在起飞时不幸摔回跑道,他的12块脊椎骨被压得粉碎,腰部以下永远瘫痪!“我不解的是为何这些事老是发生在我身上,我到底是造了什么孽,要遭到这样的报应?”
尽管这样,米凯尔仍不屈不挠,丝毫不放弃,他日夜努力使自己能达到最高限度的“独立自主”。后来他被选为科罗拉多州孤峰顶镇的镇长,职责是保护小镇的美景及环境,使之不因矿产的开采而遭受破坏。再后来他参加竞选国会议员,他用一句“不只是另一张小白脸”的口号,将自己难看的脸转化成一项有利的资本。
尽管面貌骇人、行动不便,米凯尔仍坠入爱河,并完成终身大事。他还拿到了公共管理硕士证书,并且坚持他的飞行活动、环保运动及公共演说。
米凯尔说:“我瘫痪之前可以做1万件事,现在我只能做9 000件,我可以选择把注意力放在我无法再做的1 000件事上,或是把目光放在我还能做的9 000件事上。我的人生曾遭受过两次重大的挫折,但我选择不把挫折拿来当成放弃努力的借口。或许你也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看待一些一直让自己裹足不前的难题。退一步,想开一点,然后你就有机会说:‘或许那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如果米凯尔在事故发生之初便一蹶不振,哀叹自己的不幸,那么现在的他只可能是躺在床上自怨自艾的可怜虫。人生没有假设。正是因为米凯尔选择了不被情绪所掌控,乐观面对困境,才没有被命运扼住咽喉,而是用“心”为自己制造了一个幸福的天堂。
拥有乐观,快乐前行
关于悲观和乐观,最经典的一个故事是:
有两个人,一个悲观,一个乐观。有一天,他们在一起吃葡萄。悲观者吃葡萄时,从大粒开始吃,他所吃的每一粒都比上一粒小,所以他心里充满了失望。乐观者吃葡萄时,从小的开始吃,所吃的每一粒都比上一粒大,所以他心里充满了快乐。后来,悲观者想换一种吃法,从小粒开始吃。可是在他看来,他吃到的都是最小的,他还是快乐不起来。乐观者也想换一种吃法,从大粒开始吃。在他看来,他吃到的都是最大的,他还是快乐的。
乐观的人总是能从平凡和不幸中发现美,在他们的眼中,生活里的每一处都有阳光。威廉·华兹华斯曾有一首诗道出了这份独特心境:
我曾孤独地徘徊/像一缕云/独自飘荡在峡谷小山之间/忽然一片花丛映入眼帘/一大片金黄色的水仙/我凝视着——凝视着——但从未去想/这景象给我带来了什么财富/我的心从此充满了喜悦/随那黄水仙起舞翩跹。
生活中不缺乏阳光,但阳光需要你用心去体会。伯特兰·罗素认为:“一个人感兴趣的事情越多,快乐的机会也越多,而受命运摆布的可能性便越小。”
在乐观者眼中,所有的事都可以让他们快乐,即使不幸,也只是幸福的另一种解释。
一个十分悠闲的渔者去河边钓鱼,他发现了一个在河边哭泣着要跳河的妇人。他问妇人:“你为什么要跳河?”
“我,我被丈夫抛弃了。”
“哦,你什么时候认识你丈夫的?”
“我是3年前认识他的,我们刚结婚一年他就另觅新欢不要我了。”妇人越说越伤心,真的要去跳河了。
“哦,你等等,”渔者问,“那3年前未遇见他时,你是怎么活的?没有他你就必须跳河吗?”
“3年前我没有遇见他,我生活得很好,很快乐。”
“那你完全可以从头再来啊。只不过3年时间,在你一生中只占几十分之一,干吗要为3年付出那么多呢?3年是可以用另外一个3年挽回的。而且,应该哭的是他,因为他失去了一个爱他的人;而你则应该庆幸,你失去的是一个不爱你的人。前面还有更大的幸福等着你。”
“是啊,我应该庆幸,谢谢你。”妇人谢过渔者,轻松地离开了。
同样的一件事,只是换了一个角度,我们就可以得到悲喜两种不同的结论。究竟是谁施的魔力,让被抛弃的妇人由悲转喜?是渔者的乐观劝导。在生活中,当遇到困难和不幸的时候,我们可能没有妇人幸运,她有渔者的智慧引导,但我们可以自己充当自己的渔者,怀有乐观心态,让一切不幸烟消云散。
乐观,一方面会受到客观现实的影响,但更主要的则取决于人们的认知和思维方式。如果你觉得不幸福,就会感到不幸;相反,只要心里快乐,绝大部分人都能如愿以偿。很多时候,快乐并不取决于你是谁、你在哪儿、你在干什么,而取决于你当时的想法。两个人从同一个窗口向外看,一个人见到的是泥土,一个人见到的是星星。莎士比亚说:“事情的好坏,多半是出自想法。”伊壁鸠鲁也说:“人类不是被问题本身所困扰,而是被他们对问题的看法所困扰。”如果在我们眼中,一切都可以用快乐去解释,那么人生万事万物都能够引起我们的快乐。
如果我们心怀阳光,我们就能够看到生活中光明的一面,即使在漆黑的夜晚,我们也知道星星仍在闪烁。一个心境乐观的人,在生活和工作中发现快乐,制造快乐,就能自觉而坚决地摒弃悲观的想法,不与阴霾灰暗为伍。我们可能坚持悲观态度、执迷不悟,也可能相反,这都取决于我们自己。这个世界是我们创造的,因此,它属于我们每一个人,而真正拥有这个世界的人,是那些热爱生活、拥有快乐的人。也就是说,那些真正拥有快乐的人才会真正拥有这个世界。
其实,在生命进程中,无论你多忙,都会有时间选择两件事:快乐还是不快乐。早上起床的时候,也许你自己并不晓得,不过你的确已经选择了让自己快乐还是不快乐。
人的一生中不见得有机会赢得大奖,更不要说诺贝尔奖或奥斯卡奖,大奖总是留给少数人的。虽然从理论上来说,每个刚出生的孩子都有当上总统的机会,但实际上大多数人并不具备使这个机会存在的条件。不过我们获得小奖的机会就大得多。每个人都有机会得到一个拥抱、一个亲吻,或者只是一个微笑的欢迎!
生活中到处都有小小的喜悦,也许只是一杯柠檬茶,一碗热汤,或是一轮美丽的落日。更大一些的乐趣也不是没有,生而自由的喜悦就够我们感激一生的了。这许许多多、点点滴滴都值得我们细细去品味,去咀嚼。也就是这些小小的快乐,让我们得到生命中的阳光,做一个乐观的小太阳,不仅能照亮自己,还会照亮眼前的每一个事物。
用“心”微笑,让你充满活力
乐观的人总爱用微笑来诠释自己的心灵。而微笑是一种魔力,让人充满乐观的力量,永远活力四射。
我们无法阻止岁月的流逝,却可以阻止心灵的老去。很多人在身体还没有变老之前,心却先老了。在年轻的时候,我们以为自己45岁就一定老了,到50岁就日落西山了,这些都是因为我们忘了用“心”微笑。
奥利弗·霍尔姆斯80岁的时候,人们问他永葆活力的秘诀是什么?他回答说:“要保持愉快的心情,要对自己满意。我从来没有感到愿望得不到满足的痛苦……躁动、野心、不满、忧虑,所有的这些都会使皱纹过早地爬上额头,而皱纹不会出现在微笑的脸庞上。微笑是年轻的讯息,自我满足是年轻的源泉。”
还有一位著名的女演员说:“我永远不会变老,因为我喜欢用‘心’微笑,我在微笑中永远不会感到疲倦。当一个人幸福、充实和永不疲倦的时候,当他的精神永远年轻的时候,皱纹怎么会爬上他的额头呢?当我感到疲惫的时候,那不是我精神的疲惫,而是我身体的疲惫。”
我们不知道怎样留住自己的青春,所以我们才会变老,就像我们不知道怎么样留住健康,所以才会生病一样。无知和错误的思想导致了疾病的发生,一个思想达观、爱护身体的人怎么会轻易得病呢?如果他的思想永远是年轻的,那么即使是一个老人也能够像年轻人那样充满活力。据说长寿的人都是乐观的,如果你能够摒弃失望,用乐观的心态和真诚的微笑去面对困难,皱纹怎么会爬上你的额头呢?要知道,快乐是长寿的源泉。
要留住岁月的脚步,请你每天都快乐地微笑,请给你的生活增添一些多味的调料。《一千零一夜》中智慧的化身所罗门留给我们一颗智慧的明珠:“愉快的心情能治百病,沮丧和沉闷会使人疾病加身。”现代医学研究也表明,一个情绪乐观的人往往有健康的身体。
沙伦·贝格利博士在《笑的生理学》中解释说:“一次大笑所产生的效果,相当于一次中等程度的体育锻炼,如腹部、胸部、肩部的肌肉收缩,使心率加快和血压增高。在一次爆发性的大笑以后,脉搏的频率会加倍,从每分钟60次变为120次,心脏的收缩压会从平常的16千帕升高到十分激动时的27千帕。”
泰国某公司为了保持员工们的活力和热情,安排了一个教导员工怎样开怀大笑的课程,利用大笑来提升员工的士气,让他们心情变好。
人是精神和肉体的统一体,身、心之间相互作用。一个人情绪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他的工作、生活和身体健康。
从医学上看,笑是心理和生理健康的反应,是精神愉快的表现;笑能消除神经和精神的紧张,使大脑皮质得到休息,使肌肉放松。
笑还是一种特殊的健身运动。人一笑便引起眼、口周围的表情肌和胸腹部肌肉运动。捧腹大笑时连四肢的肌肉也一起运动,从而加快了血液循环,促进全身新陈代谢,提高抗病的能力。
笑对呼吸系统有良好的作用,随着朗朗的笑声,胸脯起伏,肺叶扩张,呼吸肌也跟着活动,好比一套欢笑呼吸操。笑是一种最有效的消化剂,愉快的心情能增加消化液的分泌,欢声笑语可促进消化道的活动,使人食欲大增。
伟大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认为:“愉快可以使你感受到生命的每一次跳动和生活的每一个印象,躯体和精神上的愉快都是如此,可以使身体强健。”
微笑的作用如此巨大,它也是一把打开“心窗”的钥匙。
“心窗”没有打开的时候,我们会感到窒息;“心窗”打开了,心和情绪才能够通达,心灵的视觉才更清晰。一旦窗户打开了,情绪和心灵的空间也就豁然开朗,对于一些事情也能看得更透彻了,就能消除积存的烦恼,充满活力。
一位老妇人在晚年患了骨癌,苦不堪言。后来病情加剧,行走都很困难,从此拐杖和轮椅便和她形影不离。即使如此,她还是用乐观的态度面对周围所有的事物。
她的屋子总是充满了笑声,访客还是如旧时一般络绎不绝。有时候,她想在床上多躺一会儿,于是,她的外孙们就到她房里去——三个不到8岁的小男孩围在床边。她会讲故事给其中一个听,和一个玩游戏,同时哄另一个睡觉。
最让人感动的是,即使在最痛苦的时候,她依然微笑面对每一个人。尽管病情越来越严重,但她仍说:“这把老骨头今天总算有点起色了。”她从心底散发的微笑就好像磁铁,吸引了所有的人,让人不由自主地留在她身旁。
“心”的微笑带给我们如此多的活力,让我们变得快乐而幸福。奥格·曼狄诺在一篇名为《我要笑遍世界》的文章中这样写道:
我要笑遍世界。
只有人类才会笑。树木受伤时也会流“血”,禽兽也会因痛苦和饥饿而号啕与哀鸣,然而,只有人才具备笑的天赋,可以随时开怀大笑。从今往后,我要培养笑的习惯。
笑有助于消化,笑能减轻压力,笑是长寿的秘方。现在我终于掌握了它,我要笑遍世界。
…………
我要用笑声点缀今天,我要用笑声照亮黑夜;我不再苦苦寻觅快乐,我要在繁忙的工作中忘记悲伤;我要享受今天的快乐,它不像粮食可以贮藏,更不似美酒越陈越香。我不是为将来而活,今天播种今天收获。
只要我能笑,我永远都不会贫穷。这也是天赋,我不再浪费它。
只有在笑声和快乐中,我才能真正品尝到成功的滋味。只有在笑声和快乐中,我才品尝到劳动的果实。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我会失败,因为快乐是美酒佳酿。要想享受成功,必须先得到快乐,而笑声便是那伴娘。
…………
是的,只要你拥有乐观,用“心”微笑,就可以笑遍世界,拥有无限活力,你的人生也会因此而精彩。
乐观,让你拥有好人缘
在物理学中有一种混沌效应原理:亚马孙河的蝴蝶扇动一下翅膀,美国就有一场暴风雨。这种效应又叫作“蝴蝶效应”。在人的心理活动中,同样有这种“蝴蝶效应”。人的情感具有传染性,悲观的人散发出来的忧郁会让人退避三舍,而乐观者则会用快乐吸引更多的朋友,这个现象可以定义成“情感传染的混沌效应”。
悲观和乐观心态都是一种情感散发的方式,都是给他人一个对你印象的“写真”,并且让他人了解到你是谁,你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你在做什么,要到哪儿去。它是一种感觉、动作和思考的表现,透露出你的气质、意见和个性。人有一种“向光性”,即都喜欢与乐观的人做朋友,因为从他们那里可以受到快乐的感染。但是悲观的人则会散发出一种拒人千里的气息,让人退避三舍。
态度的两个主要成分是投射和吸收。你的自我形象是经你的态度传递或投射给其他人的。接下来,你所投射出去的讯息被别人接收,然后他们就会做出相应的反应。如果你希望别人对你友好,那么在你对他们的态度中,你就必须要持有同样乐观友好的态度,而悲观的态度所得到的响应会迥然相反。就像阳光可以使接触到它的物体产生温度,而冰块则会让物体冰冷一样,人类同样有着“热感传导”效应。
当你投射出去的态度和别人接收的态度合二为一的时候,你就会变得很有吸引力,能够吸引周围的很多人成为你的朋友。如果你总是表现出快乐的情绪,感染你周围的人,他们就会产生共鸣,与你进行快乐的交流。
乐观或悲观态度是你将自我形象的思想和感觉投射在这世上的表现,检查一下你的内在思想意识和你的内在感觉。如果它们不能互相协调,在你的态度中,悲观就会成为主角。你的悲观态度被别人接收后,他们就会“自动防御”——远离你。
态度的本身就决定了你的回报。乐观、向上的态度将迎来明媚的阳光和快乐,而悲观、阴暗的态度将迎来阴霾和苦楚。
每个人都可以用乐观的态度向周围散播快乐。无论做什么事都面带笑容,那么别人看到你就会很开心,他们也会带着笑容来工作,然后更多的人看到,就有更多的人开心,大家都会带着快乐的心情工作。带着笑容做事,工作效率也会随着提高,大家合作起来就更容易,我们生活的环境也就会越来越美好。
你可能会想:如果我对他微笑,可是他还是板着脸,不肯理我,那我岂不是很尴尬?
其实不是什么人都会随时微笑的。只有那些乐观的人,才可能随时把微笑带在身边。
在我们带给大家快乐的同时,也同样给别人向我们提供快乐的机会。肯尼迪曾说过:“如果一个人可以改变一件事,那么每个人都应该试试看。”一个人的力量虽然微薄,无法让每个人都快乐,但拥有乐观,我们就会赢得大多数人的好感,就会拥有好人缘,拥有很多好朋友。
不能够乐观面对生活的人会遇到种种问题,甚至会产生人际交往的障碍。心理学家发现,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悲观状态,缺乏与他人的积极交往,缺乏稳定、良好的人际关系,那么这个人往往有明显的性格缺陷。在心理咨询的实践中也发现,绝大多数人的心理危机,都是因为缺乏乐观的心态,不能与别人好好交往,从而引发了心理疾病。
那些生活在没有形成友好、合作、融洽的心理交往氛围中的悲观者,常常显示出压抑、敏感、自我防卫、难以合作等悲观情绪,对生活的满意程度较低。而人际关系比较融洽的乐观者,则常常表现出愉快、轻松、健康向上的乐观心态,在行为上也以注重成就、乐于与人交往和帮助别人为主。可见,人的心态和性格状况,直接受到人际交往关系的影响。乐观的人,不是被动地在生活中应付人际关系,而是把与人交往当成一种快乐,这种主动自然会让他们拥有更多的友谊。
好的人缘总是与健康乐观的心态相伴随。心理健康水平越高,与别人的交往越积极,越符合社会的期望,与别人的关系也越密切。心理学家高尔顿和奥尔波特发现,拥有乐观心态的人能够和他人建立良好的交往和融洽的关系。他们可以很体谅别人,给人以快乐、温暖、关怀和爱。这种能力成为他们拥有好人缘的制胜法宝。
乐观,让你轻松跨越难关
困难总是不期而至,让人措手不及。如何跨越困难这道坎,成为很多人的难题。
具有乐观情绪的人认为困难是可跨越的,他们往往能走出困境,转败为胜;悲观的人则把困难归于个性和能力上的不足,在困难面前裹足不前。不同的认识对人生的抉择会造成不同的影响。
所谓乐观,就是面临挫折仍坚信形势必会好转。从情商的角度来看,乐观是一种很好的情绪控制力。
乐观者与悲观者之间的差别就在于,乐观者始终心怀希望,用乐观的精神支配和控制自己的人生,而悲观者则首先被自己的情绪打倒了。
乐观者对生命永远怀有希望,他们能够创造光明,轻松跨越难关,即使面对生命的重挫也能找出应变方式,而不是坐以待毙。只有时时保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才能轻松跨越难关。
英国的一个实习水手,第一次出海航行,在航行途中,不幸突遇狂风巨浪,帆船的桅杆被打得快要断裂了。他受命爬上去修整,以免翻船。当他往上爬的时候,由于船摇动得很厉害,加上桅杆又很高,他又一直往下看,好几次差一点儿摔了下来。经验丰富的船长见了,急忙对他大叫:“孩子,不要往下看,抬头往上看。”实习水手听了船长的话,不再低头看下面,而是抬头只往上看,那种天摇地动的感觉消失了,紧张的心情也恢复了平静。
困难就像狂风巨浪,如果你一味盯着困难,悲观失望,就会在生命的船只上摇摆动荡;而当你乐观向上时,困难便会迎刃而解。
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人总会遇到各种障碍、困难,遭遇很多失败、痛苦。在挫折面前,有的人会出现暴怒、恐慌、悲哀、沮丧、退缩等悲观情绪,影响了学习和工作,损害了身心健康;而有的人却笑对困难,对环境的变化做出灵敏的反应,善于把不利条件化为有利条件,跨越生命的难关。
意大利小提琴家帕格尼尼在监狱里自得其乐,用破旧的小提琴练习演奏;波兰诗人密茨凯维支在牢房里构思诗作,在放逐途中创作出著名的《十四行诗集》。
人在遇到困难之后,把自己的情感和精力转移到有益的活动中去,从而将负面情绪升华为崇高的思想,这是最有效的办法。善于采取这种积极的方式,就能像贝多芬说的一样“通过苦难,走向欢乐”。
面对苦难,你要抬起头来,笑对它,相信这一切都会过去,今后会好起来的。希望是不幸者的第二灵魂,乐观面对未来,是困难时最好的自我安慰。在多难而漫长的人生路上,我们需要一颗健康的心,需要绚烂的笑容。
用你的微笑去面对人生的困境。如果说苦难是人生的冬天,那乐观便是通往春天的桥梁。既然冬天已经来了,那么春天还会远么?
王飞毕业后分到了陕西北部一座小城的民政局工作。
那年冬天,王飞所在的城市划出了最低生活标准线,达不到标准线的便属于贫困户,在年前可以获得一些补助。
王飞与同事们背着米面和日常用品挨户走访这些人家。他们看到了露出棉絮的被褥、补了还漏的搪瓷脸盆,那些贫困户的生活状况超出了他们的想象。可是当他们循着地址又推开了一户的门时,他们以为自己走错了。
这一家窗明几净,有冰箱、洗衣机,有漂亮的窗帘和门帘,有摆放得很整齐的书籍。
这家的男主人几年前病逝,欠下很多债;两个孩子,其中一个残疾。女主人的一份薪水养三口人,还要还债,经济状况可想而知。但女主人依然笑得很明朗,她说,冰箱、洗衣机都是领导淘汰下来送给她家的,用用也好;孩子懂事,做完功课还帮她干家务。这时王飞才发现,漂亮的门帘是他们用纸做的,那些书全是孩子们每个学期用过的教科书,灶间的调味品只有油和盐两种,但灶台擦得发亮。最让王飞惊奇且起敬的是,进门时,女主人递给他一双拖鞋,鞋底是磨秃了的旧解放鞋的底,齐齐沿圈剪下,再用旧毛线织出带图案的鞋帮,穿着既好看又暖和。
这一家确实贫困,但也不贫困。王飞深信他们不会贫困太久,因为他们即使贫困如此,却不潦倒。
贫穷却不潦倒,女主人用她的乐观驱走了贫穷带来的阴影。笑对困境,困境就会退避三舍。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女主人一家就会脱离贫穷的生活,因为他们已经在精神上摆脱了贫穷。
活在当下,别透支烦恼
威廉爵士年轻时曾对未来感到迷茫,但一句话改变了他的一生:“人的一生最重要的不是期望模糊的未来,而是重视清楚的现在。”
多年之后,成为著名医学家的威廉爵士在耶鲁大学做了一场有名的演讲。他告诉那些大学生,或许在别人眼里,功成名就的他应该拥有“特殊的头脑”,可是,他的好朋友们都知道,他其实也是个普通人。他的成功只是因为遵照了一句名言:“不要为明天的事烦恼,明天自有明天的事。只要全力以赴地过好今天就行了。”
许多人都觉得这句话难以实行,他们认为为了明天的生活有保障,为了家人,为了将来出人头地,必须做好准备。
我们当然应该为明天制订计划,可是却完全没有必要失去当下的快乐,而担心模糊的未来。
这就是乐观和悲观的区别。乐观的思考态度,让你活在当下,走向明天,而悲观的态度,则让你一直留在沮丧的昨天。
太多的人总是生活在下一个时刻。
我们总是急着等待节假日的来临,总是盼望自己赶快退休在家呆着。等我们真的老了时,又时刻担心生命会在下一分钟结束。
我们总是忙不迭地过日子,一刻也不停地忙活。
我们总是透支生活中的烦恼,不是为昨天的逝去而懊悔,就是为明天的到来而担忧,根本没有时间享受当下轻松的生活。
“生活在此刻”,就是享受你正在做的,而不是将要做的。必须摆脱对“下一刻”的迷恋和幻想,它们大多数不切实际,有的虽然最终会得到,却剥夺了我们此刻的生活。
不要一边吃饭一边想着我还有一道数学题没有解出来,不要一边算着题又一边担心放学后还有那么多作业要完成。
在当下,有很多值得我们体会的美好事情。
我们可以为每一天的日出欣喜不已。
我们可以分享与家人、朋友相处时的甜蜜。
我们可以学会与自然和谐共处,去聆听海浪之声,去仰望璀璨的星空……
人的脑子所能承载的很有限,不要让欲望和烦恼挤掉你的快乐。为什么有太多的人不能活在当下,而是不停地透支烦恼?
人总是有欲望的,如果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就会不停地去想自己所没有的,并且产生一种空虚感。即使得到自己想要的,我们还是会在新的欲望下重新产生同样的想法。因此,尽管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我们仍旧不高兴。当我们被欲望控制时,是得不到幸福的。
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最普遍的和最具破坏性的倾向之一就是集中精力于我们所想要的,而不是我们所拥有的。我们不断地扩充自己的欲望名单,这就形成了我们的不满足感。我们的心理机制说:“当这项欲望得到满足时,我就会快乐起来。”但在欲望得到满足后,一个新的欲望又会产生,这种心理作用也就不断重复。
有这样一则有趣的小故事:
一个富翁上山采货,看见一个樵夫正躺在树下乘凉。
富翁见状,忍不住问樵夫:“你怎么躺在这儿,为什么不去砍柴呢?”樵夫不解地问:“为什么非要砍柴呢?”
富翁说:“砍来的柴可以卖钱啊!”
樵夫又问:“卖了钱又有什么用呢?”
富翁满怀憧憬地说:“有了钱就可以享受生活了。”
樵夫听后笑了,说:“那你认为我此刻在做什么?”
没完没了的欲望是一个大陷阱,让人不断往下跳。
我们该如何乐观地面对生活,享受生活带给我们的快乐?
西贝尔·派曾经制订过一个名为“只为今天”的计划,能够带给我们很多启发:
只为今天,我要很快乐。假如林肯所说的“大部分的人只要下定决心都能很快乐”这句话是对的,那么快乐是来自内心,而不是存在于外在。
只为今天,我要让自己适应一切,而不去试着调整一切来适应我的欲望。我以这种态度接受我的家庭、我的学业和我的运气。
只为今天,我要爱护我的身体。我要加强运动,自我照顾,自我珍惜;不损伤它,不忽视它,使它成为我争取成功的基础与条件。
只为今天,我要学一些有用的东西,我不要做一个胡思乱想的人,我要看一些需要思考、需要集中精神才能看的书。
只为今天,我要用三件事来锻炼我的灵魂:我要为别人做一件好事,但不要让人家知道;我还要做两件我总想做的事,这就像威廉·詹姆斯所建议的,只是为了锻炼。
只为今天,我要做个外表讨人喜欢的人,外表要尽量修饰,衣着要尽量得体,说话低声,行动优雅,丝毫不在乎别人的毁誉,对任何事都不挑毛病,也不干涉或教训别人。
只为今天,我要试着只考虑怎么度过今天,而不把我一生的问题都一次解决。我能连续12个小时做一件事,但若要我一辈子都这样做下去的话,就会累坏我。
只为今天,我要制订一个计划,我要写下每个小时该做什么。也许我不会完全照着做,但还是要制订这个计划,这样至少可以免除两个缺点——过分仓促和犹豫不决。
只为今天,我要为自己留下安静的半个小时,轻松一下。在这半个钟点里,我要想到自己的理想,使我的生命中充满希望。
只为今天,我心中毫无惧怕。尤其是,我不畏惧困难,我要去欣赏美的一切,去爱、去相信我爱的那些人会爱我。
“心境转移”,找寻你的快乐
在英国有一个快乐的流浪汉,他从不祈祷上帝,这令上帝很不开心,因为上帝的权威受到了挑战。
他死后,为了惩罚他,上帝把他关在很热的房间里。7天后,上帝去看望这个乐观的流浪汉,看见他非常开心。上帝便问:“身处如此闷热的房间7天,难道你一点儿也不觉得辛苦?”流浪汉说:“呆在这间房子里,我便想起在公园里晒太阳,当然十分开心啦!”(英国一年难得有好天气,一旦晴天,人们都喜欢去公园晒太阳。)
上帝仍不开心,便把这个流浪汉关在一间寒冷的房间里。7天过去了,上帝看到这位快乐的流浪汉依然很开心,便问他:“这次你为什么开心呢?”流浪汉回答说:“呆在这寒冷的房间,让我联想起圣诞节快到了,可以收到很多圣诞礼物,能不开心吗?”
上帝又不开心,便把他关在一间又阴暗又潮湿的房间里。7天又过去了,流浪汉仍然很高兴。这时,上帝有点困惑不解,便说:“这次你能说出一个让我信服的理由,我便不再为难你。”流浪汉说:“我是一个足球迷,但我喜欢的球队很少赢球。有一次赢了,当时就是这样的天气。所以每遇到这样的天气,我都会高兴,因为这会让我想起我喜欢的球队赢球了。”
上帝无话可说,便给了这位流浪汉自由。
在不同的环境中,流浪汉总能找到快乐的事,即使他面临困境,也不会把注意力放到严苛的现实上——“闷热的房间”“寒冷的房间”“阴暗又潮湿的房间”,而是转移到与之相关的快乐方面——在公园晒太阳、过圣诞节、赢球的天气……快乐总会随之而至。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这种方法叫作“心境转移”。心境转移就是有意识地把自己的情绪转移到另一个方向上去,使情绪得以缓解。在情绪不安的情况下,可以尝试转移心理活动指向的对象,变换情境,从而得到好的心情,保持一个不错的心理状态。遇到挫折或意外打击时怒火中烧、悲愤难忍,可以暂时离开引起这种情绪的环境,找自己喜欢的事情去做,散步、看电影、看报纸杂志、下棋、打球、唱歌、听音乐,或者到街上或市场上去看看,买一点自己需要的东西,这样就可以从精神上得到安慰,情绪上得到缓和、平衡。
转移心境有很多种方法,不妨试试以下这几种:
1.参加感兴趣的社交活动
人是社会的一员,必须生活在社会群体之中。一个人融入社会,可以开阔视野,可以有许多知心朋友,可以获得他们的支持;更重要的是,可以充分感受到社会安全感、信任感和激励感,从而增强生活、学习和工作的信心和力量,最大限度地减少心理应激和心理危机感。
一个离群索居、孤芳自赏、生活在社会群体之外的人,是不可能保持心理健康的。他们需要走出自我封锁,多出去走走看看,扩大视野,扩大社会交往范围。
2.郁闷时找朋友倾诉,发泄你的不满情绪
遇到不愉快和烦闷的事情,可以向好友诉说,那么压抑的心情就能得到缓解或减轻,失去平衡的心理可以恢复正常,并且能得到来自朋友的情感支持和理解,获得新的思考,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还可以向自然环境转移,郊游、爬山、游泳或在无人处高声叫喊、痛骂等;也可以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尤其是将自己的情感以艺术的手段表达出来。
3.营造一个温馨的“小窝”,让不愉快消失于其中
每个人都需要一种“归属感”,而家是提供这种感觉的最佳场所。温暖和谐的家是家庭成员快乐的源泉、事业成功的保证,是最放松、最自我的地方。如果你有苦闷,你有忧愁,都可以向你的家人诉说,或者干脆一个人蒙着被子大睡一觉,让所有烦恼统统消失……
家,永远是最后也是最可靠的港湾,让自己的心情时时回家,感受家的温暖,驱散不愉快的乌云。
4.让自己忙起来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个住在底特律的家庭主妇发现,“消除忧虑的好办法就是让自己忙着,去做一些有用的事情”。
这个主妇的儿子在珍珠港事件后加入空军。她每时每刻都担心她的儿子,吃不下饭,睡不着觉,自己的健康大大受损。他在什么地方?他是不是安全呢?他会不会受伤、阵亡?
最初她希望能靠做家务事使自己忙起来,从而减少对儿子的思念,可是这没有多少用处。因为做起家务事来几乎是机械化的,完全不用思考,当她铺床和洗碟子的时候,还是一直为儿子担心着。她发现,自己需要一份新的工作才能使身心都忙碌起来,于是她到一家大商场里去当售货员。
然后,她马上发现自己好像掉进了一个繁忙的大旋涡里:顾客挤在她的四周,问她关于价钱、尺码、颜色等问题,没有一秒钟能让她去想除了手边工作以外的事情。到了晚上,她也只能想怎样才可以让自己那双痛脚休息一下。等她吃完晚饭之后,爬上床马上就睡着了,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再去忧虑。
因此,只要你学会“心境转移”,无论多么困难的事情,在你“转移”的瞬间,它们早已烟消云散,随风而去了。
豁达一点,生活可以很简单
浮世中的许多人为追求舒适的物质生活、社会地位和显赫的名声,把自己变得庸碌而烦乱;今日的新新人类追求时髦、新潮、时尚、流行,让自己被欲望所束缚。用心于此,人就会像被鞭子抽打的陀螺,忙碌起来——或拼命学习,或在应付复杂的人际关系,你会发现自己很难再有轻松地躺在家中床上读书的时间,也很难再有与三五朋友坐在一起“聊天”的闲暇,你会忙得忽略了好朋友的生日,你会忙得没有时间陪父母叙叙家常……
这些让我们失去了简单的快乐,在复杂的社会中失去了自我。
现在有很多人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国外有很多团体倡导过一种“简单的生活”。他们试着离开汽车、电子产品、时尚圈子,看能不能活得快乐,这被称做“草根运动”。他们强调简化自己的生活,但并非完全抛弃物欲,而是把更多的注意力转移到自身、精神、心灵情感上,过一种平衡、和谐、从容的生活。
也许今天我们所说的“简单”是带有后现代意味的,在时代的进步中,我们不需要再受清贫。由文化反思所带来的对“苦行僧”式的生活追求并非我们今天所提倡的简单生活,肉体上的磨炼和精神上的充实一定是同方向的。
简单,其实是一种全新的哲学。简单生活并非物质的匮乏,但一定是精神的自在;简单生活也不是无所事事,但却是心灵的单纯。回归内在的真实,才是真正的富足。
我们现在所追求的简单,指的是有快乐意义的生活,真诚、和谐、悠闲且幸福。一个清洁工和一个公司总裁同样可以选择过简单生活;一个隐居者和一个百万富翁同样可以简单生活,充分享受人生的乐趣;一个八岁的孩子和一位耄耋老人如果认同简单的做法,他们也同样可以充分地吸取生活的营养,快乐一生。“简单”的关键取决于你自己的选择和内心感受。
简单的人多是乐观的人,但并非乐观的人就不会产生负面情绪。实际上,他们只是利用巧妙的方式排解自己的负面情绪,从而给人一种总是乐观的感觉。悲观者在陷入情绪低潮时,把低潮看得很严重,他们很想逼自己尽快走出低潮状态,结果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使问题更加复杂。
乐观的人也会陷入情绪低潮。但与悲观者不同的是,他们不让低潮情绪左右自己,因为他们知道,过些时候,他们会再度快乐起来。对他们来说,这没什么大不了的。
当我们遇到困难无法挣脱时,不要抗拒它,试着放松自己,看看除了恐慌,我们能否保持从容与镇定。不要对抗自己的负面情绪,而应乐观一些,从容面对。
人们都在通过自己独特的途径探索最简单、最符合心灵需求的生活方式,以替代目前日渐枯燥的生活,这也正是简单生活要做的事情。
豁达一些,放开胸中的万千纠结和尘世的种种烦忧,我们就能简简单单地生活。
第二节 积极心态:走向成功的动力
拥有积极心态,不停地挑战自我,挑战极限,就可以挖掘出水面下的冰山——潜力。在发掘潜力、不断前行的过程中,人们总会遇到很多困难,但只要用积极心态去面对,困难和挫折都可以转变成潜力的驱动力。积极的心态,是人们走向成功的推动力。
积极是永不服老的“年轻”态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永远年轻,因而在祝福别人的时候,我们常常会说:青春永驻,永远年轻。但一个人从年轻到衰老,是无法改变的自然规律。为了延缓衰老,让自己多拥有一些年轻时光,人们寻求各种养生秘方。利用保健品、保健器械、化妆品、医疗美容过分关注外在的同时,人们却忽略了保持青春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保持一颗年轻的心。
一个人年轻与否,除了生理年龄和外表外,更重要的是心理年龄,即是否拥有年轻的心态。如果你只是有年轻的外表,而失去一颗年轻的心,那你的“年轻”也不会保持多久。保持年轻的心态并不意味着要放弃做一个成年人,回归孩童的幼稚,而是要求我们对待现实的心态要更积极一些、热情一些。
对于一个积极生活、热爱生命的人来说,年龄只是一个数字。你若认为自己衰老,就会变得老气横秋;你若认为自己年轻,就会变得生机勃勃。岁月只能在人的皮肤上留下皱纹,失去对生活的热情却会使人的心灵起皱。人的一生必然从青年走向老年,只要珍惜和把握,无论在哪一个年龄段,你都可以创造出人生美境。
麦克阿瑟是美国历史上一名卓有成就的五星上将,同时也是获得功勋最多的军人之一。他投身军旅52载,身经两次世界大战,时时刻刻都以“责任、荣誉、国家”为念。他的名言“老兵不死,只有悄然隐去”在人们心中留下深远的影响。
麦克阿瑟一生都十分自信、满怀希望、积极而不疑虑。他晚年时发表了一篇关于“年轻”的文章:“年龄使皮肤和灵魂起皱纹,并使你放弃兴趣、爱好。你有信仰就年轻,你若疑虑就年老;你有自信就年轻,你若恐惧就年老;你有希望就年轻,你若绝望就年老。在心底深处藏有一间记录室,如果永远收到美丽、希望、愉快和勇气的讯号,你就永远年轻;当你的心被悲观和犬儒主义所掩蔽,你就只有渐渐变老,渐渐凋零了。”
无独有偶,塞缪尔·尤尔曼,一个大器晚成、70多岁才开始写作的作家,在作品《年轻》中这样写道:“年轻,不是人生旅程中的一段时光,也不是红颜、朱唇和轻快的脚步。它是心灵中的一种状态,是头脑中的一个意念,是理性思维中的创造潜力,是情感活动中的一股勃勃生机,是使人生春意盎然的源泉。”
年轻,意味着放弃固执的温室和停止享受而去开创生活,意味着超越羞涩、怯懦的胆识和勇气。无论是70岁还是17岁,每个人的心里都会蕴含着奇迹般的力量,都会对进取和竞争怀有孩子般无穷无尽的渴望。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拥有一个类似无线电台的东西,只要能源源不断地接收美好、希望、欢乐、勇气和力量的信息,就会永远年轻。
永远年轻的状态是需要用生活的热情和挑战的勇气去保持的,否则,你的心便会被玩世不恭的冷漠和悲观绝望的严酷所覆盖,哪怕你只有20岁,你也会衰老。但如果你永远保持热情和“不服老”的精神,捕捉每一个积极进取的音符,那你就会在古稀之年依然保持年轻。
积极向上,重塑自我
有一个成语叫作“心想事成”。如果一个人总认为自己丑陋,那么他就不能变得俊美;如果一个人总认为自己愚钝,那他也就成不了聪明人。只有怀着积极向上的心态,才能将自己塑造成一个优秀且富有魅力的人,才能“心想事成”。
一个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的试验:
在一群大学生中挑出一个看上去最愚笨、最不招人喜欢的姑娘,并要求她的同学们改变以往对她的看法。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大家都争先恐后地照顾这位姑娘,向她献殷勤,送她回家,大家打心里认定她是位漂亮聪慧的姑娘。结果不到一年,这位姑娘出落得妩媚婀娜、姿容动人,连她的举止也同以前判若两人。她对人们说,她获得了新生。
其实,她还是原来的那个她,可又是什么力量使她脱胎换骨的呢?答案是自信心。
自信心的形成有外因的作用。如果一个人生活在被赞扬的环境中,他就会感到自己很优秀,拥有自信;如果总是被呵斥,那么他就会对自己产生怀疑,无法拥有自信。但这只是外因的作用,对于自信的人来说,更主要的是内心。如果一个人始终抱有积极态度,坚信自己会成功,那么,无论多么恶劣的条件都不可能阻挠他。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为人处世的标准,我们常常把自己的行为同这个标准进行对照,并据此指导自己的行动。因此,如果想让自己变得更好,就要提高自信心,修正心中做人的标准。如果我们想进行自我改造,首先就应该改变对自己的看法。不然,自我改造的全部努力便会落空。
拥有自信,积极重塑自我,往往能使平凡的人做出惊人的事来。胆怯和意志不坚定的人即便有出众的才干、优秀的天赋、高尚的品格,也终难成就伟大的事业。
你相信自己到什么地步,你的成就就会到达什么样的高度。如果拿破仑在率领军队越过阿尔卑斯山的时候只是坐着说:“这件事太困难了。”无疑,他的军队永远不会越过那座高山。所以,无论做什么事,坚定不移的自信心都是成功所必需的和最重要的因素。
不论才干大小、天资高低,成功都取决于坚定的自信力。相信能做成的事,一定能够成功。反之,不相信能做成的事,就绝不会成功。
大多数有自卑感的人总是把注意的焦点放在自我身上,也就是将目光放在自己的弱点上。对不重要的事也以自我为中心来考虑,以为每个人都在注意这些事,其实并非如此。
现实中,人们总爱拿别人的长处对比自己的短处,自认为这就是缺点,然后又费尽心机地使自己相信“因为这个弱点,所以不能成功”。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知道每个人都能成功、快乐和坚强。所以你必须决定自己要突出哪一方面。一旦你选择突出自己的长处和优点,自卑感便会消失,一种强而有力的能力便会取代你的缺陷及弱点。
要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正视自己的弱点是必要的。但你首先必须清楚什么才是你真正的弱点,找对方向才能正确到达目的地。这一方面,本杰明·富兰克林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富兰克林意识到他总是不断地与人发生争执,不断地失去朋友,总是和人相处不好。在新年前夕,大家都在制订新年计划。富兰克林也坐下来,列出一张清单,清单上有他所有让人讨厌的性格特点。他把它们一一列出来,并对这些特点进行编排,把最有害的放在清单的第一位,然后依次排下来,害处最小的排在最后。他决定要一个一个地改掉这些令人讨厌的性格特点。每当他发现自己已经成功地改掉了一个坏毛病的时候,他就把这个毛病从清单上划掉,直到清单上所有的坏毛病都划完为止。正是由于他积极地改变自我,所以他成了全美国人格最为完美的人之一,每个人都尊敬他、崇拜他。今天,几乎在所有关于性格塑造的书中,你都会发现富兰克林的名字,他重塑自我的行动给了人们很多启发。
富兰克林为了改变自我,不断地向自己的缺点挑战,将自己改造成一个优秀的人。其实只要你有心,有正确的方法、积极的态度和持之以恒的精神,你也可以达到富兰克林的高度。
改正缺点,让自己成为一个接近完美的人,这对任何人都非常重要。你需要大声地重复这句话,并把它深深地印在脑海中,这样,你便可以将最弱的地方转为最强。
马特恩设计过一套公式:
(1)孤立弱点,将它研究透彻,然后设计一个计划加以克服。
(2)详细列出你期望达到的目标。
(3)想象一个将你自己的弱势变成强势的景象。
(4)立即开始成为你所希望的强人。
(5)在你的最弱之处采取最强的步骤。
(6)请求他人的帮助,相信他们会帮助你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对你来说,你想克服的是什么?恐惧、愤怒、伤感、失望、沮丧……无论是什么,只要下定决心改掉自己的缺点,愿意接受积极的思想,你就可以将最弱的地方转为最强,塑造一个全新的自我。
走出消极空虚的心理黑洞
有这样一则寓言:
两兄弟相伴去遥远的地方寻找人生的幸福和快乐。一路上风餐露宿,在即将到达目的地的时候,他们遇到了一条风急浪高的大河,河的彼岸就是幸福和快乐的天堂。对于如何渡过这条河,两个人产生了不同的意见。哥哥建议采伐附近的树木,造一条木船渡过河去;弟弟则认为无论用哪种办法都不可能渡过这条河,与其自寻烦恼和死路,不如等这条河流干了,再轻轻松松地走过去。
于是,建议造船的哥哥每天砍伐树木,辛苦而积极地制造木船,并学会了游泳;而弟弟则每天除了休息睡觉,就是到河边观察河水流干了没有。直到有一天,已经造好船的哥哥准备扬帆的时候,弟弟还在讥笑他的愚蠢。不过,哥哥并不生气,临走前只对弟弟说了一句话:“每件事去做的话不一定都成功,但不去做一定没有机会成功!”
大河终究没有干涸,而造船的哥哥经过一番风浪最终到达了彼岸。两人后来在河的两岸定居了下来,也都有了自己的子孙后代。河的一边是幸福和快乐的沃土,生活着一群积极进取的人;河的另一边是失败和落寞的荒原,生活着一群消极空虚的人。
由此可见,积极和消极两种截然相反的心态会带给人们反差很大的生活。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有些人表情沮丧、精神萎靡,他们似乎想告诉人们,他们是多么消极。一般说来,具有消极心态的人会有各种状态的沮丧表现,轻者食欲下降,伴随失眠、嗜睡、懒动,或觉得自己比平时更敏感、更爱哭等;重者则自我意识消极,时常自怨自艾,或心境悲哀、待人冷漠。
消极是由沮丧的情绪感受或对生活的不满意,或是经常遭受挫折而引起的,它如同感冒一样,会影响生活的乐趣。对其放任不管会使情绪进一步恶化,还极有可能转化为慢性抑郁症。
有这样一种说法:人的躯体好比一辆汽车,思想态度便是这辆汽车的驾驶员。如果你整天无所事事、空虚无聊、没有理想、没有追求,那么,你根本不知道驾驶的方向,这辆车必定会出故障甚至报废。
很多心理学家都这样告诫人们:精神和内心的空虚对身心健康无益。空虚就像一只无形的手,无情地控制着你,吞噬了你所有欢乐的元素,却带给你所有的孤独和寂寞。它消磨你的意志,打击你的信心,使你失去尊严,它给了你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去咀嚼失败的滋味。
当一个人空虚到一定程度时,精神世界就会一片空白,没有信念,没有寄托,百般无聊,严重到如同行尸走肉。一个人空虚的极致莫过于此。
空虚虽然可怕,但它并非不能被打倒。大量事实表明,空虚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心理疾病,它只是一种阶段性的心理异常,只要认真调适,便能把这个阶段“填满”。
怎样填满空虚的日子?我们可以参照下面的方法:
1.树立一个积极向上的目标
空虚的原因不外乎两种:胸无大志和目标不切实际。因此,摆脱空虚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树立一个积极向上的目标,从而激发自己的潜力,充实生活内容。
不同的人生阶段有不同的目标,要排除消极和空虚,最重要的是明确自己的各个目标,然后一步步地去实现,用忙碌与充实来战胜空虚与失落。
要有目标,就应对自己有正确的认知,因为一个适当的目标具有成功的极大可能性,可以让自己感受到奋斗中的酸甜苦辣,更有目标实现后的欣慰、快乐,也增加了自信和勇气。反之,目标太低,不仅难以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亦会因太容易成功而沾沾自喜。
2.要根据实际调整目标
不是所有的目标都可以一帆风顺地实现,有时我们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阻碍,这就需要我们调整目标,甚至转移目标,找到自己新的兴趣点。当一个人有了新的兴趣之后,就会产生新的追求;有了新的追求就会逐渐完成生活内容的调整,并从空虚状态中解脱出来,迎接丰富多彩的新生活。
3.做个“没事找事”的人
很多人的空虚是太过放松、无所事事所致,这时就需要他们“没事找事”。世间有做不完的事情,没事可做的时候,不妨找点事情做。
很多人在找事情做的时候,总是害怕自己不能做或做不好,其实这不重要,找到了事情,不妨先做做看,也许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空虚就像是罩在我们头上的一团乌云,不论形状好看或难看,总有一天它会消散。与其盯着消极的方面,不如锻炼自己的身体,舒展自己的身心,积极向上地为理想而奋斗。乌云终会消散,我们的心灵也会因为积极的努力而慢慢充实起来。
不要自我设限
科学家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
他们把跳蚤放在桌上,一拍桌子,跳蚤立即跳起,跳起高度均在其身高的100倍以上,堪称世界上跳得最高的动物!然后科学家在跳蚤头上罩一个玻璃罩,再让它跳,这一次跳蚤碰到了玻璃罩。连续多次后,跳蚤改变了起跳高度以适应环境,每次跳跃总保持在罩顶以下的高度。科学家逐渐改变玻璃罩的高度,跳蚤会在碰壁后主动改变自己的高度。最后,玻璃罩接近桌面,这时跳蚤已无法再跳了,科学家于是把玻璃罩打开,再拍桌子,跳蚤仍然不会跳,变成“爬蚤”了。
跳蚤变成“爬蚤”,并非是因为它已丧失了跳跃的能力,而是由于一次次受挫学乖了,习惯了,麻木了。最可悲的就在于:当玻璃罩不再存在,它却连“再试一次”的念头都没有了。玻璃罩已经罩在了它的潜意识上,罩在了它的心灵上。行动的欲望和潜能被自己扼杀!科学家把这种现象叫作“自我设限”。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的遭遇与此极为相似。有些人在成长的过程中,特别是幼年时代,遭受外界(包括家庭)太多的批评、打击和挫折,于是奋发向上的热情、欲望被“自我设限”的观念改变了。
自我设限的观念带给人的是既对失败惶恐不安,又对失败习以为常,丧失了信心和勇气,渐渐形成懦弱、狐疑、狭隘、自卑、孤僻、害怕承担责任、不思进取、不敢拼搏的精神面貌。
人生在世,挫折和失败在所难免,可是多数人一遇到失败就会变得心灰意冷,“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就是自我设限的表现。自我设限是人生的最大障碍,如果想突破它,我们就必须不怕碰壁。这就需要我们有积极的进取心。
要拥有积极的进取心,首先要具备自信心。你必须从一定的高度看待自己,否则,你永远无法突破你为自己设定的界限。你必须认定自己能跳得更高,能达到更高的目标,以督促自己努力;否则,你永远也不能达到目标。如果你的态度是消极而狭隘的,那么,与之对应的就是平庸的人生。不要怀疑自己有实现目标的能力,否则就会削弱自己的决心。只要你憧憬着未来,就会有一种动力驱使你勇往直前。
每个人体内都蕴藏着巨大的生命潜能,所以人人都能做成不朽的事业。在人的身体和心灵里,有一种永不堕落、永不败坏、永不腐朽的东西,这便是潜伏着的巨大力量,而一切真实、友爱、公道与正义,也都存在于生命潜能中。这种力量一旦被唤醒,即便在最微弱的生命中,也能像酵素一样,对身心起发酵净化作用,增强人的力量。
所以,不要自我设限,不要将自己的潜力深深埋藏在心中,而要努力释放它们。不要因为生命中遇到一些限制,就认为这些限制会伴随自己一生。社会在改变,生活在改变,思维也应该随之改变。
全力以赴才有更多机会
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不要寻求偷懒的捷径,而是要尽全力去做你该做的事。
成功者的秘诀就在于他们愿意去做一些失败者所不愿意做的事。而失败者之所以失败,在于他们一直在做成功者所不愿意做的事。
要搞清楚到底什么该做或不该做,首要条件是拥有明确的目标,再就是需要全力以赴。这样才可以有正确的判断力,看清自己该做的事情。
真正的成功者看清自己该做的事情后,没有别的选择,他们只会立即行动,全力以赴。如果意识中有任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