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地球上没有一种物质像它那样普遍,用“无处不在”这个词来形容,也许并不为过。世界上的绝大多数动、植物,体内都含有或多或少的盐分。这种游离于生命体内的物质,虽然普通但却珍贵。是它,参与了生命的创造;是它,让世界变得有生气而丰富多彩。
科学告诉我们:凡是金属离子与酸根离子结合的化合物,广义上都被称做盐。然而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说的盐,却是一种叫做氯化钠的化学成分。在众多纷繁复杂的化学表达式中,盐的表现形式却十分简单:NaCl。化学实验显示,当一个叫做“金属钠离子(Na-)”的物质与一个叫做“酸根氯离子(Cl-)”的物质邂逅时,一段姻缘产生了,它们美丽结合的结晶就是我们所说的“盐”。
纯盐是无色透明的。我们通常用“洁白”、“白花花”等来形容盐,其实那是由于盐里面含有杂质的缘故。在某些情况下,我们还会看到黄的、红的、蓝的盐,这是由于杂质透过盐晶幻化出五颜六色的光彩,盐的本来面目反倒被蒙蔽。此时的盐,就像多彩的水晶。通常说来,海盐、湖盐的杂质要多一些,颜色比较丰富,而井盐最单纯,显得洁白细腻。
盐具有吸潮、防腐、可溶、易渗透、杀菌等特点,人们利用盐的这些特点,巧妙地为人类服务。例如,用它来腌渍咸菜、做腊肉,也用其化雪。据说埃及人首先用盐来腌制肉和鱼,他们通过蒸发尼罗河水来制盐。我国文献上有关腌鱼的第一批证据可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但考古学家在古埃及的某些墓穴中找到了腌制的禽类和鱼类,那些随葬品的年代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在盐的利用上,古埃及人显然走在世界的前列。其中最突出的成就表现在殡葬方面——制作木乃伊。埃及人认为,人死后灵魂离开身体,但尸体被埋葬后灵魂还会回来,因此要把有肉和骨骼的尸体保存下来。从原理上看,这个过程与腌制食物很类似。
但盐对于人来说,最大的功用还是维持生命。可以说,世界上除了空气和水之外,没有任何一种物质能像盐那样,与生命连接如此紧密,与人类的生活如此息息相关。溶于生命之盐,堪称生命的维护者、保障者。盐是一个人的终生伴侣,无时无刻不在参与我们生命的运转。人体对于盐分的依赖,主要体现在生理需要上,它是维持人体生理平衡的必需品。食盐对人体肌肉、神经、心脏等器官以及消化、血压、荷尔蒙等功能有很大的影响。盐分中的钠主要是扮演控制者的角色:帮助维持正常的血量,控制人体细胞对水的吸收和排放。此外,钠对于刺激信号在神经系统中的传导,以及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代谢作用都是至关重要的。盐分中的氯可以保持人体内的酸平衡,并使某些酶产生作用。食盐也是制造胃液和胆汁的重要原料。
食盐经过人体小肠吸收进入血液,它像一个调节水流的抽水泵。在日常生活中,家庭主妇们将盐涂抹在生菜、生肉等上面,或者将这些东西置于盐水中,里面的水分就会外溢,而盐分则乘虚而入。盐在人体组织里发挥着同样的功能,对渗透压维持一定的调节作用,可以向细胞内输送水分,并有保持液体的中性功能的作用。调节人体内的盐分维持含量不变的器官是肾脏;对于钠离子和氯离子再吸收而加以控制的是肾上腺皮质激素。在人体中约有200万个汗腺,汗腺分泌的汗液中含有0.35%~0.7%的盐分。
科学家们研究了盐对人体的影响,发现盐有两面性,既对人体有益,有时也对人体有害。他们发现,倘若人体内盐缺乏,将引起肌肉痉挛、头痛、恶心、下痢、全身懒散、心律不齐等症状,严重者还会因心脏功能衰竭而导致死亡。但是如果一个人因此而过量摄盐,那么,水肿、高血压、心脏病、脑中风等病患会造成较大危险,甚至中毒死亡。可见,盐这种不可或缺的化合物质,与人类有着多么密切的联系,对人体有着多么强烈的影响。
食盐在人体内的含量并不高,大约占人体重的0.66%左右。一个体重75公斤的人,所含盐分不过区区0.5公斤左右。通常,一个健康成年人每天要从各种饮食中摄取15~20克左右的盐分,每年摄取约5.5~7.3公斤。人体通过食物获得盐分,其来源通常有以下三种:一是食物中的自然含盐量;二是食品加工时添加的盐;三是烹调或进食时加入的盐。这些储藏于食物中的盐,通过味觉的品尝和感知,使人们激发出强烈的食欲。
渗入生命之盐,自然也融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日常生活中因了这些洁白的盐,过起来才更有味道。盐与土壤、空气、水和火一起,构成了人类生存的五大要素。自古以来,盐在人们心目中便具有近乎神圣的地位。古希腊伟大的诗人荷马,就曾在他的诗歌中歌颂过盐的种种美妙好处。而另一位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则认为:盐与水、火一样,都是生命最原始、最神圣的构成要素。在人类的文字记载中,圣经是最早对盐发出歌颂的著作之一,它常将盐和圣洁连在一起,认为其重要性堪与面包媲美。在其他宗教的崇拜仪式中,盐的象征意义也很重要,常常是奉献给诸神的供品之一。在四川地区,隋唐时期盐业生产遗址附近常有佛教和道教石刻;在更早的忠县中坝制盐遗址,就发现有卜骨的存在,显示宗教在盐业生产上有着意识形态的重要性。
沙漠里的游牧民族则把盐当做是殷勤好客的表示。盐是酸、碱反应的产物,它有许多传奇故事。在古希伯来人和现代的犹太人心中,盐是上帝和以色列人永久联盟的象征。在伊斯兰教中,人们用盐封存永远不变的契约,因为即便是盐溶化在水中,在水分蒸发后,盐仍然可以恢复到以前的晶体状态。在基督教里,盐与长寿、真诚和知识联系在一起。从前,罗马人习惯在刚刚出生的婴儿口中放一点点盐,为的是将来他们变得聪明、睿智。威尔士人习惯在棺木中放上面包和盐,以此让已故的亲人安息。
在传说中,邪恶的神对盐都有奇怪的恐惧感,也许是因为盐那神秘的来源。在日本的剧场中,每次演出前总要在舞台上撒盐,以此避邪和保护演员。而在海地,据说人们甚至用盐来使一具僵尸恢复生命。不管迷信与否,有关盐能够驱除邪恶的说法流传得相当广。例如,犹太人和穆斯林一直都认为,盐可以预防眼病。在欧洲有一种普遍做法,那就是基督教的洗礼形式:把刚刚出生的婴儿放到盐水中洗一冼,或者把一点盐放到婴儿的舌尖上。后来这种做法在法国进一步演变:婴儿接受洗礼之前要放入盐水中浸一浸。直到1408年,这种做法才在法国被明令取缔。在很早以前,原始文化中一度把盐看做精液,而罗马人就曾常用“盐”(Sal)的演变字“Salax”(好色),来形容一个人开始恋爱了。在法国某些地方,新郎的衣兜里总装着一小袋盐,以预防阳痿。埃及的神职人员为了保持其独身生活,都拒绝吃盐,因为他们认为盐会刺激性欲。
历史上因盐而起的争端也层出不穷。为了它,有多少人揭竿而起,又有多少联盟竞相建立;是它,点燃了多次革命和战争的导火线。自古以来,人类的历史与盐的历史水乳交融,为了它,不知有多少人、多少国家大动干戈,剑拔弩张。盐所带来的收入供养过军队,成就过帝国,修建过无数工程。古代中国黄帝与蚩尤的涿鹿之战,据说就是因争夺盐业资源而起。古罗马人也常常因盐而发动战争,并曾修筑一条称为“盐路”的大道供军队使用。18世纪末,每年有3000多法国人由于反对交纳盐税而被判刑。这项税收后来变成了政府所有不公正的象征,从而也成为法国革命的导火线。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一个印度人撮起一点盐意味着什么?那是严重的犯罪,同时也成为印度独立的起因。当时,英国政府禁止开采和自由买卖盐,目的是让这个殖民地国家消费的盐只能来自英国利物浦公司。1930年4月6日,圣雄甘地在成千上万名知识分子、妇女和穷人的陪同下,经过长时期、远距离跋涉之后来到了丹达海岸。他打破了英国的垄断法律,用手捧起了一把盐巴。一周之后,甘地的举动引发了一场席卷印度全国的运动,无数人效仿他的做法。17年后,印度终于摆脱英国殖民统治,获得了独立。
盐是古代国家财力的重要象征。历代为盐业生产、销售、税赋的控制而产生了各种政策。汉代的时候,一些文人士大夫对政府的盐、铁、酒专卖政策有不同的意见,由盐、铁的讨论进而对国计民生展开了十分激烈的争辩,最后甚至形成了名垂千秋的《盐铁论》著作。
中国古代经济的龙头非盐莫属,正因为盐业经济的发展变化,促进了中国古代纸币的产生。在三峡一些偏远地区,宋明时期仍然存在以盐作中间交易品,进行物物交换的情况,盐一度成为硬通货。北宋时,一些贩盐的大商人,其申报的卖盐数量往往与实际数目相差很大,导致政府税收大量流失,而商人却从中谋取巨额利润。当时与北方的辽国、西夏国战事频仍,政府国库空虚,入不敷出。于是试行“盐钞”,由盐商在官府处购买这些“有价证券”(后来又叫盐引),按照钞上的规定,持钞到指定的盐池,按指定的数量支盐,再到指定的地区出售。这些盐钞事实上促进了纸币的诞生,由此开始出现了一系列类似的“有价证券”,这就是“交子”纸币的最初来历。
盐与钱的关系,在国外也被延伸到“盐”与“薪水”这两个词的关联上。英语中的后者(Salary)就是由前者(Salt)派生出来的。英文的薪水一词源于拉丁文的Salariun,这八个字母组合的原意就是“买盐钱”,原指罗马时代发给士兵买盐的钱。盐是如此重要,以致在历史上曾被当做通货使用。盐的价值由生产和运输的难易度以及所投入劳力和资本的多少而定。古代的中东地区,盐十分珍贵,可用来兑换黄金;非洲黄金海岸曾有一段时期,一把盐便可以换一个奴隶,有些地区甚至把盐看得比奴隶还贵重;中国在抗战期间也曾有过一斤盐换100斤粮食的纪录。
威尼斯的海上贸易有一段时期也是依赖运盐才得以维持。不少矗立在大运河旁的壮丽华宅,便是靠了这种白色结晶体才盖起来的。当欧洲步出黑暗时代,财富与智慧快速起飞,随即分化成两种国家形态:盐的生产国和盐的消费国。食盐与丝绸、香料、酒和饰物等,随着骆驼商队及海路运输传送到世界各地,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相当大的贡献。
在一些干旱的盐湖中,人们用盐直接修筑公路和铁路。在青藏高原上有一个盐的巨大仓库,那就是察尔汗盐湖。说它是湖,有点名不副实,因为那里一滴水也没有。盐湖上面是一层厚约80厘米的硬邦邦的盐壳,据测量,它的承载力为每平方米43吨,足以经受数十吨大卡车的荷重。于是这里就有了一座独特的、令人惊叹的桥梁,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没有桥墩和桥梁的、架设在盐湖上的桥。这座桥全长超过30公里,折合成中国传统的长度单位“丈”,约有一万丈,因此这座桥又被叫做“万丈盐桥”。万丈盐桥所在的察尔汗盐湖,拥有巨量的钾盐和钠盐,其中的氯化钠储量达550亿吨,够世界人民食用两千年!盐湖桥的路面比世界上最好的柏油路还要平滑。汽车飞驰在这条公路上,就像奔驰在大理石上。远远看去,这条公路亮晶晶的,还有些透明,简直就像水晶。我们知道,盐遇到水就会溶化,如果下雨,这条美丽的水晶桥不就完了吗?别担心,不会的。察尔汗盐湖里之所以能用盐来筑公路,除了那里盐多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那里气候比较干燥,难得下雨。就是偶尔下场小雨,这条公路也不会有什么损坏。假如有些损坏,修补起来也很方便。只要从路边挖点盐,然后放到损坏处,再浇点水,干了后就又变得平整光滑了。
早在20世纪50年代,国际上就把食盐和煤炭、石油、石灰、硫磺合称为五大基本工业原料,故食盐有“化学工业之母”的美誉,其消耗量甚至被视为“现代工业文明的尺度”。盐的用途非常广泛,至少有1.4万多种,除了调味、防腐,更多的用在农业和化工方面。一般而言,工业先进的国家大多是盐的大消耗国,也是大生产国。目前全球产盐量约2亿吨,美国居首位,中国大陆居次,之后是德国。
在我国,食盐的生产以原盐为主,其次是粉碎盐、精制盐等。以食盐为主体,通过增加添加剂构成的产品是其直系亲属。如加碘盐、餐桌盐、低钠盐、虾味盐、饲料盐、营养盐、佐料盐、健康盐、肠衣盐等。同时,通过在饲料中加钙、磷、铁、钴等,以及添加防蝇剂、防腐剂、防腐药物等,可以构成新的食盐品种。除上述品种外,食盐的直接亲属还包括蒜味盐、葱味盐、芥菜盐、维生素盐、辣椒盐、胡椒盐、调味盐、香料盐、海味盐、肉类调味盐、加锌盐等数百种产品。还有以食盐为原料制得的化工产品及其衍生物,它们是食盐的旁系亲属,主要有纯碱、烧碱、盐酸等,其数量之多,举不胜举。同时,制盐工业的副产品硼、钾、溴、碘、锂、锶、钡、钙、镁、钕、铯、镭等盐类或其他单质,也是极为宝贵的化工原料和再加工产品。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各种特殊用途的需要,食盐的品种还会越来越多,食盐家族也会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