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10600000008

第8章 王霸

【原文】

国者,天下之利用也②,人主者天下之利势也③。得道以持之,则大安也,大荣也,积美之源也;不得道以持之,则大危也,大累也,有之不如无之;及其綦也,索④为匹夫不可得也,齐、宋献是也⑤。故人主天下之利势也,然而不能自安也,安之者必将道也。

故用国者,义立而王,信立而霸,权谋立而亡。三者明主之所谨择也,仁人之所务白⑥也。

挈⑦国以呼礼义而无以害之,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仁者不为也,拣然⑧扶持心国且若是其固也!之所与为之者,之人则举义士也;之所以为布陈于国家刑法者,则举义法也;主之所极然帅群臣而首乡之者,则举义志也。如是,则下仰上以义矣,是綦⑨定也。綦定而国定,国定而天下定。仲尼无置锥之地,诚义乎志意,加意乎身行,箸之言语,济之日⑩,不隐乎天下,名垂乎后世。今亦以天下之显诸侯诚义乎志意,加义乎法则度量,箸之以政事,案申重之以贵贱杀生,使袭然终始犹一也。如是,则夫名声之部发于天地之间也,岂不如日月雷霆然矣哉!故曰:以国齐义,一日而白,汤、武是也。汤以亳,武王以镐,皆百里之地也,天下为一,诸侯为臣,通达之属,莫不从服,无它故焉,以济义矣。是所谓义立而王也。

德虽未至也,义虽未济也,然而天下之理略奏矣,刑赏已诺信乎天下矣,臣下晓然皆知其可要也。政令已陈,虽睹利败,不欺其民;约结已定,虽睹利败,不欺其与。如是,则兵劲城固。敌国畏之;国一綦明,与国信之。虽在僻陋之烟,威动天下,五伯是也。非本政教也,非致隆高也,非綦文理也,非服人之心也,乡方略,审劳佚,谨畜积,修战备,[齿刍]然上下相信,而天下莫之敢当。故齐桓、晋文、楚庄、吴阖闾、越句践,是皆僻陋之国也,威动天下,强殆中国,无它故焉,略信也。是所谓信立而霸也。

挈国以呼功利,不务张其义,齐其信,唯利之求,内则不惮诈其民而求小利焉,外则不惮诈其与而求大利焉,内不修正其所以有,然常欲人之有。如是,则臣下百姓莫不以诈心待其上矣。上诈其下,下诈其上,则是上下析也。如是,则敌国轻之,与国疑之,权谋日行,而国不免危削,綦之而亡,齐闵、薛公是也。故用强齐,非以修礼义也,非以本政教也,非以一天下也,绵绵常以结引弛外为务。故强,南足以破楚,西足以诎秦,北足以败燕,中足以举宋。及以燕赵起而攻之,若振槁然,而身死国亡,为天下大戮,后世言恶,则必稽焉!是无他故焉,唯其不以礼义而由权谋也。

三者明主之所以谨择也,而仁人之所以务白也。善择者制人,不善择者人制之。

国者,天下之大器也,重任也,不可不善为择所而后错之,错险则危;不可不善为择道然后道之,涂秽则塞,危塞则亡。彼国错者,非封焉之谓也,何法之道,谁子之与也。故道王者之法,与王者之人为之,则亦王;道霸者之法,与霸者之人为之,则亦霸;道亡国之法,与亡国之人为之,则亦亡。三者,明主之所以谨择也,而仁人之所以务白也。

故国者,重任也,不以积持之则不立。故国者,世所以新者也,是惮惮,非变也,改玉改行也。故一朝之日也,一日之人也,然而厌焉有千岁之国何也?曰:援夫千岁之信法以持之也,安与夫千岁之信士为之也。人无百岁之寿,而有千岁之信士,何也?曰:以夫千岁之法自持者,是乃千岁之信士矣。故与积礼义之君子为之则王,与端诚信全之士为之则霸,与权谋倾覆之人为之则亡。三者,明主之所以谨择也,而仁人之所以务白也。善择之者制人,不善择之者人制之。

彼持国者,必不可以独也;然则强固荣辱在于取相矣!身能,相能,如是者王。身不能,知恐惧而求能者,如是者强。身不能,不知恐惧而求能者,安唯便僻左右亲比己者之用,如是者危削。綦之而亡。国者,巨用之则大,小用之则小;綦大而王,綦小而亡,小巨分流者存。巨用之者,先义而后利,安不恤亲疏,不恤贵贱,唯诚能之求,夫是之谓巨用之。小用之者,先利而后义,安不恤是非,不治曲直,唯例僻亲比己者之用。夫是之谓小用之。巨用之者若彼,小用,之者若此;小巨分流者,亦一若彼,一若此也。故曰:“駮而王,而霸,无一焉而亡。”此之谓也。

国无礼则不正。礼之所以正国也,譬之犹衡之于轻重也,犹绳墨之于曲直也,犹规矩之于方圆也,既错之而人莫之能诬也。《诗》云:“如霜雪之将将,如日月之光明;为之则存,不为则亡。”此之谓也。

国危则无乐君,国安则无忧民。乱则国危,治则国安。今君人者,急逐乐而缓治国,岂不过甚矣哉!譬之是由好声色而恬无耳目也,岂不哀哉!夫人之情,目欲綦色,耳欲綦声,口欲綦味,鼻欲綦臭,心欲綦佚。此五綦者,人情之所必不免也。养五綦者有具,无其具,则五綦者不可得而致也。万乘之国可谓广大富厚矣,加有治辨强固之道焉,若是则恬愉无患难矣,然后养五綦之具具也。故百乐者,生于治国者也;忧患者,生于乱国者也。急逐乐而缓治国者,非知乐者也。故明君者,必将先治其国,然后百乐得其中。暗君者,必将急逐乐而缓治国,故忧患不可胜校也,必至于身死国亡然后止也,岂不哀哉!将以为乐,乃得忧焉;将以为安,乃得危焉;将以为福,乃得死亡焉;岂不哀哉!於乎!君人者,亦可以察若言矣!故治国有道,人主有职。若夫贯日而治详,一日而曲列之,是所使夫百吏官人为也,不足以是伤游玩安燕之乐。若夫论一相以兼率之,使臣下百吏莫不宿道乡方而务,是夫人主之职也。若是,则一天下,名配尧、禹。之主者,守至约而详,事至佚而功,垂衣裳不下簟席之上,而海内之人莫不愿得以为帝王。夫是之谓至约,乐莫大焉。

人主者,以官人为能者也;匹夫者,以自能为能者也。人主得使人为之,匹夫则无所移之。百亩一守,事业穷,无所移之也。今以一人兼听天下,日有余而治不足者,使人为之也。大有天下,小有一国,必自为之然后可,则劳苦耗瘁莫甚焉;如是,则虽臧获不肯与天子易势业。以是县天下,一四海,何故必自为之?为之者,役夫之道也,墨子之说也。论德使能而官施之者,圣王之道也,儒之所谨守也。传曰:“农分田而耕,贾分货而贩,百工分事而劝,士大夫分职而听,建国诸侯之君分土而守,三公总方而议;则天子共已而已矣!”出若入若,天下莫不平均,莫不治辨,是百王之所同也,而礼法之大分也。

百里之地可以取天下,是不虚,其难者在人主之知之也。取天下者,非负其土地而从之之谓也,道足以壹人而已矣。彼其人苟壹,则其土地且奚去我而适它!故百里之地,其等位爵服,足以容天下之贤士矣;其官职事业,足以容天下之能士矣;循其旧法,择其善者而明用之,足以顺服好利之人矣。贤士一焉,能士官焉,好利之人服焉,三者具而天下尽,无有是其外矣。故百里之地,足以竭势矣;致忠信,著仁义,足以竭人矣。两者合而天下取,诸侯后同者先危。《诗》曰:“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一人之谓也。

羿、蜂门者,善服射者也。王良、造父者,善服驭者也。聪明君子者,善服人者也。人服而势从之,人不服而势去之,故王者已于服人矣。故人主欲得善射,射远中微,则莫若羿、蜂门矣;欲得善驭,及速致远,则莫若王良、造父矣;欲得调壹天下,制秦、楚,则莫若聪明君子矣。其用知甚简,其为事不劳而功名致大,甚易处而綦可乐也。故明君以为宝,而愚者以为难。

夫贵为天子,富有天下,名为圣王,兼制人,人莫得而制也,是人情之所同欲也,而王者兼而有是者也。重色而衣之,重味而食之,重财物而制之,合天下而君之;饮食甚厚,声乐甚大,台榭甚高,园囿甚广,臣使诸侯,一天下,是又人情之所同欲也。而天子之礼制如是者也。制度以陈,政令以挟;官人失要则死,公侯失礼则幽,四方之国,有侈离之德则必灭;名声若日月,功绩如天地,天下之人应之如景向,是又人情之所同欲也,而王者兼而有是者也。故人之情,口好味而臭味莫美焉,耳好声而声乐莫大焉,目好色而文章致繁妇女莫众焉,形体好佚而安重闲静莫愉焉,心好利而谷禄莫厚焉;合天下之所同愿兼而有之,皋牢天下而制之若制子别、,人苟不狂或戆陋者,其谁能睹是而不乐也哉!欲是之主并肩而存,能建是之士不世绝,千岁而不合,何也?曰:“人主不公,人臣不忠也。人主则外贤而偏举,人臣则争职而妒贤,是其所以不合之故也。人主胡不广焉,无恤亲疏,无偏贵贱,唯诚能之求?若是,则人臣轻职业让贤,而安随其后;如是,则舜、禹还至,王业还起。功壹天下,名配舜、禹,物由有可乐如是其美焉者乎!呜呼!一君人者亦可以察若言矣!杨朱哭衢涂曰:“此夫过举跬步而觉跌千里者夫!”哀哭之。此亦荣辱安危存亡之衢己,此其为可哀,甚于衢涂。呜呼!哀哉!君人者,千岁而不觉也。

无国而不有治法,无国而不有乱法;无国而不有贤士,无国而不有罢士;无国而不有愿民,无国而不有悍民;无国而不有美俗,无国而不有恶俗;两者并行而国在,上偏而国安,下偏而国危;上一而王,下一而亡。故其法治,其佐贤,其民愿,其俗美,而四者齐,夫是之谓上一。如是,则不战而胜,不攻而得,甲兵不劳而天下服。故汤以亳,武王以镐,皆百里之地也,天下为一,诸侯为臣,通达之属,莫不服从,无他故焉,四者齐也。桀、纣即厚于有天下之势,索为匹夫而不可得也,是无他故焉,四者并亡也。故百王之法不同,若是,所归者一也。

上莫不致爱其下,而制之以礼。上之于下,如保赤子。政令制度,所以接下之人。百姓有不理者如豪末,则虽孤独鳏寡必不加焉。故下之亲上欢如父母,可杀而不可使不顺。君臣上下,贵贱长幼,至于庶人,莫不以是为隆正。然后皆内自省以谨于分,是百王之所以同也,而礼法之枢要也。然后农分田而耕,贾分货而贩,百工分事而劝,士大夫分职而听,建国诸侯之君分土而守,三公总方而议,则天子共己而止矣。出若入若,天下莫不平均,莫不治辨,是百王之所同,而礼法之大分也。

若夫贯日而治平,权物而称用,使衣服有制,宫室有度,人徒有数,丧祭械用皆有等宜,以是周挟于万物,尺寸寻丈,莫得不循乎制度数量然后行,则是官人使吏之事也,不足数于大君子之前。故君人者,立隆政本朝而当,所使要百事者诚仁人也,则身佚而国治,功大而名美,上可以王,下可以霸。立隆正本朝而不当,所使要百事者非仁人也,则身劳而国乱,功废而名辱,社稷必危,是人君者之枢机也。故能当一人而天下取,失当一人而社稷危。不能当一人而能当千人、百人者,说无之有也。既能当一人,则身有何劳而为,垂衣裳而天下定。故汤用伊尹,文王用吕尚,武王用召公,成王用周公旦。卑者五伯,齐桓公闺门之内,县乐奢泰游玩之修,于天下不见谓修,若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五伯长,是亦无他故焉,知一政于管仲也,是君人者之要守也。知者易为之兴力而功名綦大,舍是而孰足为也。故古之人,有大功名者,必道是者也;丧其国,危其身者,必反是者也。故孔子曰:“知者之知,固已多矣,有以守少,能无察乎!愚者之知,固以少矣,有以守多,能无狂乎!”此之谓也。

治国者分己定,则主相臣下百吏各谨其所闻,不务听其所不闻;各谨其所见,不务视其所不见。所闻所见,诚以齐矣,则虽幽闲隐辟,百姓莫敢不敬分安制以化其上,是治国之征也。

主道治近不治远,治明不治幽,治一不治二。主能治近则远者理,主能治明则幽者化,主能当一则百事正。夫兼听天下,日有余而治不足者,如此也,是治之极也。既能治近,又务治远;既能治明,又务见幽;既能当一,叉务正百,是过者也,过犹不及也;辟之是犹立直木而求其影之枉也。不能治近,又务治远;不能察明,又务见幽;不能当一,又务正百;是悖者也,辟之是犹立枉木而求其影之直也,故明主好要,而暗主好详。主好要则百事详,主好详则百事荒。君者,论一相,陈一法,明一指,以兼覆之,兼炤之,以观其盛者也。相者,论列百官之长,要百事之听,以饰朝廷臣下百吏之分,度其功劳,论其庆赏,岁终奉其成功以效于君。当则可,不当则废。故君人劳于索之,而休于使之。

用国者,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荣。三得者具而天下归之,三得者亡而天下去之。天下归之之谓王,天下去之之谓亡。汤、武者,修其道,行其义,兴天下同利,除天下同害,天下归之。故厚德音以先之,明礼义以道之,致忠信以爱之,尚贤使能以次之,爵服赏庆以申重之,时其事、轻其任以调齐,潢然兼覆之,养长之,如保赤子。生民则致宽,使民则綦理,辩政令制度,所以接下之人百姓,有非理者如豪末,则虽孤独鳏寡必不加焉。是故百姓贵之如帝,亲之如父母,为之出死断亡而不愉者,无他故焉,道德诚明,利泽诚厚也。

乱世不然:污漫突盗以先之,权谋倾覆以示之,俳优、侏儒、妇女之请谒以悖之,使愚诏知,使不肖临贤,生民则致贫隘,使民则綦劳苦。是故百姓贱之如偃,恶之如鬼,日欲司间而相与投籍之,去逐之。卒有寇难之事,又望百姓之为己死,不可得也,说无以取之焉。孔子曰:“审吾所以适人,人之所以来我也。”此之谓也。

伤国者何也?曰:以小人尚民而威,以非所取于民而巧,是伤国之大灾也。大国之主也,而好见小利,是伤国;其于声色、台榭、园囿也,愈厌而好新,是伤国;不好修正其所有,啖常欲人之有,是伤国。三邪者在匈中,而又好以权谋倾覆之人断事其外,若是,则权轻名辱,社稷必危,是伤国者也。大国之主也,不隆本行,不敬旧法,而好诈故。若是,则夫朝廷群臣亦从而成俗于不隆礼义,而好倾覆也。朝廷群臣之俗若是,则夫众庶百姓亦从而成俗于不隆礼义而好贪利矣。君臣上下之俗莫不若是,则地虽广,权必轻;人虽众,兵必弱;刑罚虽繁,令不下通。夫是之谓危国,是伤国者也。

儒者为之不然,必将曲辨。朝廷必将隆礼义而审贵贱,若是,则士大夫莫不敬节死制者矣。百官则将齐其制度,重其官秩,若是,则百吏莫不畏法而遵绳矣。关市几而不征,质律禁止而不偏,如是,则商贾莫不敦悫而无诈矣。百工将时斩伐,佻其期日,而利其巧任,如是,则百工莫不忠信不楛矣。县鄙将轻田野之税,省刀布之敛,罕举力役,无夺农时,如是,则农夫莫不朴力而寡能矣。士大夫务节死制,然而兵劲。百吏畏法循绳,然后国常不乱。商贾敦悫无诈,则商旅安,货财通,而国求给矣。百工忠信而不槽,则器用巧便而财不匮矣。农夫朴力而寡能,则上不失天时,下不失地利,中得人和,而百事不废。是之谓政令行,风俗美。以守则固,以征则强,居则有名,动则有功。此儒之所以曲辨也。

【注释】

①王霸:此篇阐明了如何加强国家政权,实现国家统一。文中荀况坚持统一,反对割据,反对任人唯亲,主张任人唯贤。②利用:最有力的工具;“利”字前原衍“制”字,据文义删。③利势:最有权势的地位。④索:求。⑤宋献:即宋康王,名偃,战国时宋国国君,被齐滑王打败,死于温(今河南温县)。⑥白:明白。⑦挈(qiè):举,这里指管理。⑧拣(luò)然:石头坚固的样子。⑨綦:当作“基”,根本。⑩济之日:成功的时候。贵贱杀生:赏罚的意思。袭然:合一的样子。部:通“勃”。毫(ó):商汤王的国都,在今河南商丘县东南。镐(hào):周武王的国都,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南。奏:同“凑”,聚。綦:通“期”,约定。五伯:即五霸,荀况指的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齿刍](zhuó)然:牙齿上下相合的样子。殆:危。略:取。修正:治理。薛公:名田文,号孟尝君,曾任齐闵王的相。诎:同“屈”,屈服。槁(gǎo):枯叶。错:通“措”。封:封疆、划分疆界。惮惮:同“禅禅”,更迭。改玉改行:改换佩玉,变换步伐,指君臣地位的变化。厌焉:安然。国原为“固”,据《群书治要》引文改。固:破败,与“强”的意思相反。駮:通“驳”,杂。将将:广大普遍。民:疑为“君”。恬:安然。佚:通“逸”,安逸。具:条件。校:计数。安燕:休息。论:选择。一天下:一说“一”字上脱“功”字。簟席:用竹子编的席。官人:任用人。臧获:奴婢。共:通“拱”。壹:团结、统一。见《诗经·大雅·文王有声》。蜂(féng)门:又称蓬门,蓬蒙,蜂蒙,传说是后羿的徒弟。王良:春秋末晋国大天赵简子的车夫;造父:传说周穆王的车夫。传说这二人都是驾车的能手。中微:射中极小的目标。挟:通“浃”,周洽、完备。要:约,指规定。侈:同“侈”(chī),分离。景:同“影”。致繁:极其丰富。⑦皋牢:牢笼;“皋”原为“睾”,据《后汉书·马融传》注的引文改。诚能:真正贤能的人。还:旋即,立刻。衢涂:十字路口,歧路。罢(pí)士:品行不好的人。厚:多、重;原为“序”,据文义改。隆正:最高标准。平:一说“平”字疑为“详”字之误。人徒:左右跟随的仆役。伊尹:名挚,商汤王的相。吕尚:本姓姜,又称姜尚,俗称姜子牙,姜太公,周文王的相,周文王死后,辅助周武王。召公:姓姬,名爽(shì),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异母兄弟。卑者:次一等的。修:追求。齐:统一齐全。安制:安于国家制度。化:顺从。一:指主要的事;二:指烦杂的事。辟:同“譬”,比喻。要;纲要。炤:同“照”,照耀。盛:读为“成”,成功。论列:选择。饰:同“饬”,整顿、规定。索:求取。休:安逸。修:原为“循”。先:引导、倡导。尚贤:原为“赏贤”,据《富国》篇相同段落的文字改。申重:反复强调,表示重视的意思。潢然:广大的样子。辩:同“辨”。愉:通“偷”。突盗:欺凌盗窃。俳优:古代唱戏的人。偃(yǎn):女巫。司间:等待时机。投籍:抛弃和践踏。寇难:敌人入侵。“人”字前原有“适”字,据《群书治要》引文删。来我:回报我。尚:同“上”。啖啖(dàn):形容贪心。匈:同“胸”。官秩:官职和俸禄。质律:古代评定市价的文书。佻(yáo):同“徭”,宽缓。楛(kǔ):粗劣。刀布:古代的钱币。朴力:质朴而尽力耕作。

【译文】

国家政权,是天下最有力的工具;君主地位,是天下最有权势的地位。用正确的治国原则去掌握国家政权和君位,就是最大的安定,最大的尊荣,它是聚集一切美好的源泉;不用正确的治国原则去掌握国家政权和君位,就是最大的危险,最大的祸害,有它还不如没有它;等到这种情况到了最严重的程度时,君主想要当一个普通老百姓也不可能了,宋康王就是例子。所以,君主的地位是天下最有权势的地位,但是,不能自动地安定天下,要使天下安定就必须实行正确的治国原则。

所以,治理国家的人,遵循礼义可以称王于天下,确立信用可以称霸于诸侯,玩弄阴谋权术就会灭亡。以上三条,英明的君主都必须谨慎选择,是仁人必须明白的道理。提倡用礼义来治理国家,而不用别的东西去妨害它,做一件不合乎礼义的事,处死一个无罪的人而夺得天下,仁人不会这样做。他用礼义约束自己的思想和治理好国家,并像磐石那样坚定不移!凡是和他一道从事政事的人,都是遵循礼义的人;凡是颁布的国家的刑法制度,都是遵循礼义的法令;他所迅速地率领群臣追求的目标,都是合乎礼义的目标。如果这样,臣民都以礼义来景仰君主,基础就巩固了。基础巩固了于是国家也就安定了,国家安定了于是天下也就安定。孔子没有一点土地,但他真正用义来端正自己的思想,用义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并且表现于言谈中,成功的时候,他不被天下的人埋没,名声流传于后代。当今天下显赫的诸侯也真正用义来端正自己的思想,用义来衡量各种法令制度,并把它表现在政事中,反复强调按义进行赏罚,并自始至终加以贯彻。如果这样,他的名声就将显扬于天地之间,难道不像日月雷霆那样光明响亮吗!所以说:用礼义来统一国家,名声很快就会显赫于天下,商汤王和周武王就是例子。当初商汤王在毫地,周武王在镐地,都只有百里的地盘,后来却统一了天下,使诸侯称臣,凡人迹所到之处没有不归顺服从的,这没有什么别的原因,是因为借助了礼义。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遵循礼义可以称王于天下。

即使德行没有达到最完善的程度,道义没有完全具备,但是天下的治理基本具备了,惩罚、奖赏、禁止的、允许的,都能取信于天下,臣下都能清楚地知道哪些是可以相信的。政令已经颁布,即使看到有成败得失,也不失信于百姓;诸侯国之间缔结的盟约已经签定,即使看到有成败得失。也不失信于盟国。如果这样,那么就会兵力强劲,城池巩固,使敌国害怕;全国上下一致,约定明确,不失信用,盟国就会相信它,即使处于偏僻简陋地方的国家,威名也能震动天下。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五霸就是这样的国家。他们并不以政治教化为根本,不是最推崇礼法,礼法制度也还不是十分完备,也不能使人内心信服,但他们注重方针策略,注意恰当安排劳和逸,注意积蓄财物,修制作战器械,如同齿牙上下相合一样互相信任,于是天下没有谁敢于抵挡它。所以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闻、越王勾践,他们都是处于偏僻简陋地方的国君,可是他们的威望震动天下,他们的强大使中原国家感到危殆,这没有什么别的原因,是因为他们能取信于天下。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确立信用就能称霸于诸侯。

用号召功利来治理国家,不致力于张扬礼义、始终如一地坚守信用,只贪求利益,对内不顾一切地欺诈老百姓以追求小利;对外不顾一切地欺诈盟国以追求大利。对内不治理好自己已经拥有的一切,却总是希望占有别人拥有的东西。如果这样,那么臣下百姓没有谁不跟着用欺诈的心思对待自己的君主。君主欺诈臣民,臣民欺诈君主,那么这样国家就会上下分崩离析。如果这样,那么敌国就会轻视它,盟国就会怀疑它,玩弄权术阴谋的风气就会一天天盛行,于是国家不可避免会削弱危殆,到了极严重的程度就会灭亡,齐闵王、孟尝君就是这样。所以他们治理强大的齐国,不是用修治礼义的方法,不是以政治教化为根本,不是用来统一天下,而是不断地以勾结招引别国、向别国扩张作为追求的目标。所以齐国的强大,向南足以打败楚国,向西足以使秦国屈服,向北足以打败燕国,在中原足以夺取宋国。但等到燕赵联军起兵攻打齐国时,就如同摇落枯叶一般容易,于是他们身死国亡,成为天下的奇耻大辱,后代人讲到恶果,就一定要拿这作为例证!这没有别的什么原因,只是因为他们不遵循礼义而且玩弄权术阴谋。以上三种情形,英明的君主应该谨慎地选择,而仁人一定要弄明白。善于选择的人能制服别人,不善于选择的人被别人制服。

国家,是天下最重要的工具,是最重的担子,不能不妥善地为它选择恰当的治国原则和人,然后安置它,把国家置于危险的治国原则上或托给危险的人就会危险;不能不妥善地为它选择正确的治国之道,然后去实行,治国之道污浊就行不通;国家危险、治国之道行不通,国家就会灭亡。对于国家的安置,并不在于划分疆界,而在于遵循什么样的法则,任用什么样的人。所以实行王者之法,任用王者之人去治理国家,就能够称王天下;实行霸者之法,任用霸者之人去治理国家,就能够称霸于诸侯;实行亡国之法,任用亡国之人去治理国家,国家就会灭亡。这三条,英明的君主应该谨慎地选择,而仁人一定要弄明白。

所以国家,是最重的担子,不用长期积累起来的正确的治国原则去治理,国家就不能巩固。所以国家,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更新,这只是执政者的更迭,并非实质上的变化,只是改玉换步而已。一朝一代君臣任职的时间都是很短暂的,可是为什么还有千年之国安然存在呢?答道:这是因为他们援用那千年不渝真实可信的法度来治理国家,而且和那千年不渝信守礼法的人士一道去实行的结果。人没有百岁的寿命,但有千年不渝信守礼法的人士。这是为什么呢?答道:用那千年不渝真实可信的法度来掌握自己的人,这就是千年不渝信守礼法的人士了。所以同长期积累礼义的君子一道治理国家就可以称王于天下,同品行端正忠诚、坚守信用的人一道治理国家,就可以称霸于诸侯,同玩弄权术阴谋反复无常的人一道治理国家就会招致灭亡。这三者,英明的君主应该谨慎地选择,而仁人一定要弄明白。善于选择的人能制服别人,不善于选择的人被别人制服。

那些掌握国家的君主,一一定不能独自一人治理国家;既然这样,那么国家的强大、衰败荣耀、耻辱,就全在于选择好卿相了!君主本人有能力,卿相也有能力,像这样的就可以称王于天下。君主本身没有能力,但懂得这样很可怕于是寻求有能力的人来辅佐,像这样的也可以成为强者。如果君主本身没有能力,又没有认识到这样很可怕而寻求有能力的人来辅佐,只知道任用阿谀逢迎的人和左右亲信,像这样的国家就会危险削弱。到了很严重的程度就会导致灭亡。国家,立足于大处来治理它,它就强大;立足于小处来治理它,它就弱小。强大到了极点就可以称王天下,弱小到了极点就会灭亡,介于这两者之间就只能保存国家。立足于大处来治理的,就是以礼义为先以利益为后,于是不论亲疏,不顾贵贱,只求真正有能力就任用,这就叫做立足于大处来治理。立足于小处来治理的,就是以利益为先以礼义为后,于是不论是非,不管曲直,只知道任用阿谀逢迎的人和左右亲信,这就叫做立足于小处来治理。立足于大处治理就像那样,立足于小处治理就像这样;介于这两者之间,也就一些方面像那样,一些方面像这样。所以说:“纯粹立足于大处来治理国家的,可以称王于天下,方法驳杂的就可以称霸于诸侯,这两者都不是的只有灭亡。”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国家没有礼义就不能得到治理。礼义之所以能治理国家,好比秤能衡量物品的轻重,好比木工的墨线能去曲取直,好比圆规和曲尺能用来画圆取方,已经这样确定安排了它,就没有谁能够欺骗它。有首诗说:“如同霜雪那样覆盖大地,如日月那样光耀明亮;实行它就存在,不实行它就灭亡。”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国家危殆就没有安乐的君主,国家安定就没有忧愁的百姓。社会混乱,国家就危殆,社会治平,国家就安定。当今的君主,急于追逐享乐而缓于治理国家,这难道不是错得太厉害了吗?这好比是喜欢音乐美色,而安于自己没有耳朵和眼睛,难道不可悲吗?人的性情是,眼睛想看最好看的美色,耳朵想听最美的音乐,嘴巴想尝最美的味道,鼻子想闻最香的气味,心里想追求最大的安逸。这五种最大的欲望,是人的性情不可避免的。要满足这五种最大的欲望是有条件的,如果没有那些条件,那么就不能得到这五种欲望的享受。兵车万乘的大国可以说是土地广阔资源丰富了,加上还有治理国家,使国家富强的方法,如果这样就可以安然愉快没有祸患了,然后满足这五种最大的欲望的条件也就具备了。所以,许多的快乐,产生于社会治平的国家;许多的忧患,产生于社会混乱的国家。急于追逐享乐而缓于治理国家的君主,并不是真正懂得享乐的人。所以,英明的君主,一定要先治理好他的国家,然后许多的快乐就都在这里面了。昏君,必然急于追求享乐而缓于治理国家,所以忧患多得数不尽,一定要到了身死国亡然后才罢休,这难道不可悲吗?想要得到快乐,却招来了忧患;想要得到安定,却招来了危殆;想要得到幸福,却招致了灭亡;这难道不可悲吗?唉呀!国君,也该仔细考虑一下上面所说的话了!所以治理国家有方法,君主也有他的职责。至于需要几天才能治理详尽的事,要在一天之内依次办好,这就可以让各级官吏去办理,这些具体的事务不足以妨碍君主游玩休息、安享快乐。至于选择一位宰相用来率领文武百官,让他们都沿着正确的道路和方向努力,这就是君主的职责了。如果这样,就能统一天下,名声可与尧、禹相配。这样的君主,所主管的事虽极其简略却又十分周详,所做的事极其安逸却很有功效,端坐在竹席上,衣裳下垂拖洒在床席上,显得安闲自在,可是海内人士没有谁不希望他当帝王的。这叫做极其简单,没有比这更快乐的了。

君主,以善于任用人为有能力;普通百姓,以自己会做为有能力。君主能够役使别人做事。普通百姓,却不能把事务转移给别人。一个人管理一百亩土地,从事耕稼的必须竭尽他的全力去做,因为他不可能把事务转移给别人。当今君主一个人听断天下所有的事情,每天还有空闲,而要处理的事不多,这是由于他役使别人去做的缘故。大到拥有天下,小到拥有一个诸侯国,如果什么事情都要亲自处理然后才行,那么就没有比这更辛苦劳累的了;如果这样,那么即使是奴婢也不愿与天子更换地位。因此,治理天下,统一四海,为什么一定亲自去做那么多事呢?事事都亲自办理,是服劳役者的办法,是墨翟的主张。选拔有道德的人,使用有才能的人,并委以官职。这是圣王的方法,也是儒者所严格遵守的原则。古书上说:“农民分田而从事耕稼,商人分货而从事贩卖,各种工匠分别做事而勤恳地做。士大夫分别职守而处理政事,诸侯国的君王分封疆土而管理国家,三公总管全国的方略而议论朝政,那么天子只要拱手端坐就行了。”对内对外都遵循上述原则,于是天下的万事万物没有不均等公平的,没有一件不是治理得很好的,这是历代君主共同的做法,也是礼法的总纲。

凭借方圆百里的地方可以夺取天下,这不假,这样做的困难在于君主要懂得小国如何夺取天下的道理。夺取天下,并不是说别人带着土地来跟随你的意思,而是你的治国之道足以统一人心罢了。如果那些人的心能够为我所统一,那么他们的土地怎么会离开我,而到别的国家去呢?所以方圆百里的地虽小,但他们的等级爵位,足以容纳天下的贤士了;他们的官位职事,足以容纳天下的能人了;遵循原有的法度,选择其中好的,明令采用,足以使那些喜欢利益的人顺服了。贤士都统一到这里,能人在这里都得到任用,喜欢利益的人在这里顺服,这三种人都具备,于是天下的人才全都在这里了,没有遗漏在外的了。所以,方圆百里的地虽小,但完全可以夺取天下的全部权力;实行忠诚信用,张扬仁义,完全可以取得天下所有的百姓。这两者(全部权力、全部百姓)都为我所用,于是就取得了天下,诸侯中归服晚的将最先遭受危亡。《诗经·大雅·文王有声》上说:“从西到东,从南到北,没有谁不归服的。”说的就是统一天下人心的意思。

后弈和蜂门,是擅长射箭的人。王良和造父,是擅长驾驶车马的人。聪明的君主,是善于使百姓顺服的人。百姓顺服于是权势便随之而来,百姓不顺服于是权势便随之而去,所以称王天下的君主能做到使百姓顺服就可以了。所以君主想要得到擅长射箭的人,能射中远方微小的目标,那么没有比后弈和蜂门更好的了;想要得到擅长驾驶车马的人,能驾车快速到达远处,那么没有比王良、造父更好的了;想要治理和统一天下,制服秦、楚两个大国,那么没有比任用聪明的君子更好的了。聪明的君子所用的智慧很简略,他们办事不用劳苦而能取得非常显著的功名,很容易处理各种事情而又极其轻松愉快。所以英明的君主把他们当作宝贝,但是愚蠢的君主却把他们当作难于驾驭的人。

拥有天子那样尊贵的地位,拥有天下的富足,拥有圣王的名声,能制服天下所有的人,而别人不能制服他,这是人们的性情所共同具有的欲望,然而只有称王天下的君主全部拥有这些。穿着色彩丰富的衣服,吃着丰盛美味的食物,有丰厚的财物使用,统治着整个的天下;饮食特别丰厚,音乐排场特别宏伟,台榭特别高大,园林兽苑很广阔,使诸侯臣服,使天下一统,这也是人们的性情所共同具有的欲望,然而只有天子的礼法制度是这样。制度已经颁布,政令已经完备,一般官吏违反法规就要处死,三公和诸侯违反立法就要囚禁,各诸侯国,如有分裂行为就一定要消灭;名声昭著如同日月,功绩伟大有如天地,天下的人响应他如影相随,如声相应,这义是人们的性情所共同具有的欲望,然而只有称王天下的君主全部拥有这些。所以,人的性情,嘴巴喜欢吃美味的食物,但没有比王者吃到的食物味道更美的了,耳朵喜欢听音乐,但没有比王者听到的音乐更悦耳的了,眼睛喜欢美色,但没有比王者看到的色彩更丰富,美女更多的了,身体喜好安逸,但没有比王者享受到的清净安逸更愉快的了,内心喜好利益,但是没有比王者享受的财物更丰厚的了;王者拥有天下人所向往得到的一切东西,制服整个天下如同制服自己的子孙一样,一个人如果不是疯子或傻子,谁能看到这些不高兴呢!想要得到这一切的君主有很多,能辅助君主建立这种局面的士人也不绝于世,可是这样的君主、士人千年来不能遇合在一起,这是什么原因?答道:是因为君主不公正,臣子不忠于君主。君主排斥贤能的人而任用自己偏爱的人,臣子争夺职位而妒忌贤能的人,这就是他们不能遇合在一起的缘由。君主为什么不能做到广招贤士,不顾及亲疏,对贵贱不存偏私,只访求真正贤能的人呢?如果这样,那么臣子就不会看重职位,而把职位谦让给贤能的人,而安于追随在他们的后面;如果这样,那么舜、禹的政治局面立刻会到来。称王天下的大业立刻会兴起。功绩可以一统天下,名声可以与舜、禹相配,事情还有比这更美好更快乐的吗?唉呀!国君。也该仔细考虑一下上面所说的话了!杨朱站在十字路口痛哭着说:“这一步只要走错半步,到觉察时将相差千里啊!”他为此而哭得很悲伤。用人也是关系荣辱安危存亡的十字路口啊,它比在十字路口上举步失误更为可悲。唉呀!可悲啊!君主,多少年来没有觉察到啊。

没有一个国家不具有使国家安定的法令制度,没有一个国家不具有引起国家混乱的法令制度;没有一个国家没有德才兼备的士人,没有一个国家没有品德不好的士人;没有一个国家没有谨慎守法的百姓,没有一个国家没有凶悍之徒;没有一个国家没有淳美的风俗,没有丑陋的习俗;优劣这两种情况在一个国家并存,国家尚可存在,偏于前者国家就安定,偏于后者国家就危殆;前者是完备的就可以称王于天下,后者是完备的国家就将灭亡。所以,一个国家的法令制度是属于安定的,辅佐的臣子是德才兼备的,百姓是谨慎守法的,风俗是淳美的,如果上述四种情况都具备了,这就叫做前者是完备的。如果这样,国家不用战争便能战胜敌人,不用进攻便能获得土地,不用劳苦军队而使天下顺服。所以,商汤王凭借亳地,周武王在镐地,都只有百里的地盘,后来却统一了天下,使诸侯称臣,凡人迹所到之处没有不归顺服从的,这没有什么别的原因,是因为上述四种情况都具备了。桀、纣即使比拥有天下的势力还要大,但最后想求取当一个普通老百姓也不可能了,这没有什么别的原因,是因为上述四种情况都不具备。所以历代君主制定的法令制度虽然不同,照此看来,归根到底是一个道理:上一而王,下一而亡。

君主没有不特别爱护他的百姓的,而且用礼法来治理他们。君主对百姓,如同养育婴儿一样。政治法令制度,是用来对待下层的老百姓的,如有丝毫不合理的东西,那么即使是孤独鳏寡的人也务必不要施加在他们身上。所以百姓亲近君主如同欢喜自己的父母一样,宁可被杀,也不能要他们不顺从君主。君臣上下之间,尊卑长幼之间,直到老百姓,没有谁不把这个原则做为最高准则的。然后都能从内心自我反省而谨守职分,这是历代君主共同的做法,也是礼法的总纲。然后,农民分田而从事耕稼,商人分货而从事贩卖,各种工匠分别事情而勤恳地做,士大夫分别职守而处理政事,诸侯国的君王分封疆土而管理国家,三公总管全国的方略而议论朝政,那么天子只要拱手端坐就行了。对内对外都遵循上述原则,于是天下的万事万物没有不均等公平的,没有一件不是治理得很好的,这是历代君主共同的做法,也是礼法的总纲。

至于日复一日详尽地治理事物,衡量物品的优劣以便恰当地使用,使各种不同等级的人所穿的衣服有一定的规格,各种不同的宫室有一定的标准,跟随的仆从有一定的人数,丧礼、祭祀器具的使用都和等级规定相符合,把这些规定普遍恰当地运用到万事万物上,直至尺寸寻丈,没有一样不按照制度数量的规定然后才实行,那么这就是各级大小官吏的事情,不值得在君主面前陈述。所以君主,如果为本朝所确立的最高原则正确,所任用总领政事的宰相真正是仁人,那么他自身就安逸,国家也得到了很好的治理,功业伟大而且名声美好,上可以称王天下,次之可以称霸诸侯。如果为本朝所确立的最高原则不正确,所任用总领政事的宰相也不是真正的仁人。那么君主自身劳苦,而且使国家陷入混乱,功业荒废而且名声羞辱,国家必然危殆。这是作为一个君主的关键所在。所以,能恰当地任用一个人就可以取得天下,不能恰当地任用一个人国家就危殆。不能恰当任用一人却说能恰当任用上千人、上百人,没有这种说法。既然能恰当地任用一个人,那么,自己还有什么劳苦的事要做呢?只要拖洒着衣裳轻轻松松就可以使天下安定了。所以,商汤王任用伊尹,周文王任用姜子牙,周武王任用召公,周成王任用周公旦。次一等的是五个称霸的诸侯,齐桓公在后宫之内,悬挂乐器,奢侈过度,一味追求游玩享乐,但他并没有被天下的人认为是追求享乐的人,他多次召集诸侯盟会,匡正天下大事,使诸侯和他一致,成为五霸中的首领,这也没有什么别的原因,是他懂得把政事交给管仲去专一地管理,这是君主必须遵守的要领。聪明的人很容易做到这点(恰当地任用人),致使国家兴盛,从而获得极大的功业名声。放弃了这点又有谁能够做得到呢。所以古代的人中,有杰出的功业名声的人,一定是遵循这个办法去做的;丧失他的国家,并危及到自身的,一定是违反这个办法的。所以孔子说;“聪明人的智慧本来已经很多了,又能主管国家关键的事情,能不明察吗?愚蠢人的智慧,本来就很少,又偏要去管许多琐碎事务,这能不乱吗?”他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治理国家的人已经确定了等级名分,那么君主、宰相和臣下百官就要谨慎地处理他们所应该听到的事,不致力于处理他们所不该听到的事,谨慎地处理他们所应该见到的事,不致力于处理他们所不该见到的事:对职权范围内所应该听到、见到的事,真正都能用统一的原则处理,那么即使处在偏远的地方,百姓也没有人敢不遵守职分、安于国家的制度而顺从君主的,这就是安定国家的象征。

君主治理国家的方法,是治理近处的事,不治理远处的事,治理明显的事,不治理暗处的事,治理主要的事,不治理烦杂的事。君主如果能够把近处的事治理好,那么远处的事自然会得到治理,君主如果能够把明显的事治理好,那么暗处的事也自然会随之发生变化,君主如果能够把主要的事处理恰当,那么其它各种烦杂的事也会合于法则。全面处理天下大事,每天还有宽余时间而且要办的事还嫌不够多,如果这样,这就是治理天下的最高境界了。既能够治理近处的事,又致力于治理远处的事;既能治理明显的事,又致力于看到暗处的事;既能使主要的事处理恰当,又致力于使各种事情合乎原则;这就是过分了,过分了和没有达到是一样的,就好比是竖起一根直的木头但要求它的影子是弯曲的一样。不能治理近处的事,又还致力于治理远处的事;不能看清明显的事,又还致力于看到暗处的事;不能使主要的事处理恰当,又还致力于使各种事情处理的合乎原则;这是违背事理的,就好比是竖起一根弯曲的木头但要求它的影子是直的一样。所以,英明的君主善于抓纲要,而昏暗的君主喜欢什么都管。君主善抓纲要,那么其他一切事务自然得到周详的处理,君主喜欢什么都管,反而所有的事情都荒废。君主的职责是,选好一个宰相,颁行一个统一的法令制度,明确一个主要原则,用此来统帅一切,照耀一切,并以此来考察它的成就。宰相,是选择各级官员的长官,总管各种政事的治理,来规定朝廷各级官员的职分,衡量他们的功劳,评定他们的奖赏,到年终把他们的成绩功劳呈报给君主。称职的就留用,不称职的就罢免。所以君主在选择宰相时是劳累的,但在使用宰相时就安逸了。

治理国家的人,能得到百姓尽力的就能使国家富有,能得到百姓为他拼死而战的就能使国家强盛,能得到百姓的称颂的就能使自身有名望。具备了以上“三得”,于是天下的百姓就会归顺他,失去了这“三得”,于是天下的百姓就会背离他。天下的百姓都归顺他,就叫做王者,天下的百姓都背离,就叫做灭亡。商汤王、周武王,遵循这个原则,实行这种大义,兴办天下人都认为有利的事,除掉天下人都认为有害的事,因而天下的人都归顺他们。所以,重视道德声望用来引导天下的人,明确礼义法度用来教导天下的人,用特别的忠诚信用爱护天下的人,崇尚贤人,任用能人,并根据他们能力的大小安排不同等级的职位,反复强调用爵位奖赏来重用他们,根据时节安排事情,量力而任用他们从而使他们协调一致;普遍地保护百姓,抚养百姓,如同养育婴儿一样。养育百姓特别宽厚,役使百姓极其合理,制定法令制度,是用来对待下层的老百姓的,如有丝毫不合理的东西,那么即使是孤独鳏寡的人也务必不要施加在他们身上。所以百姓如同尊敬上天一样尊敬君主,如同欢喜自己的父母一样亲近君主,愿为他出生入死而不会苟且偷生,这没有什么别的原因,是由于君主的道德确实显明,恩惠确实深厚。

动乱的社会就不是这样,用肮脏、散漫、欺凌、盗窃的行为引导百姓,在百姓面前公开暴露的是玩弄权术阴谋反复无常的伎俩,用唱戏的、侏儒、妇女等私下的请求来扰乱朝政,让愚蠢的人去教导有智慧的人,让不肖的人居于贤人之上,百姓则极端贫困,役使百姓则极其劳苦。因此百姓如同鄙视巫婆一样鄙视君主,如同憎恶魔鬼一样憎恶君主,每天都想等待时机一齐来抛弃和践踏他,背离和驱逐他。如果突然发生敌人入侵的事情,君主还指望百姓为他卖命,那是不可能的了,这种治国的做法毫无可取之处。孔子说:“仔细观察我怎么对待别人,别人就会用同样的态度来对待我。”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危害国家的是什么呢?答道:让小人居于百姓之上耍威风,用不合礼法的手段从百姓身上巧取豪夺,这是危害国家的大灾难,大国的君主如果喜好重视小利,这危害国家;他对音乐美色、楼台亭阁、园林兽苑,越是得到满足就越是喜好新奇,这危害国家;不喜欢对自己已经拥有的一切整顿治理好,却总是贪婪地想要占有别人拥有的东西,这危害国家。以上三种邪恶的念头在胸中,而且还喜欢让玩弄权术阴谋颠覆的人在外决断政事,如果这样,那么,君主的权力减轻名声受辱,国家一定危险,这就是危害国家的人。大国的君主,不尊崇礼义,不谨守原有的法令制度,而喜欢欺诈。如果这样,那么朝廷中的大小官吏对于不尊崇礼义就随之形成一种风气,而好互相倾轧。朝廷中的大小官吏形成了这样的风气,那么,民众也就随之养成不尊崇礼义的风气,而好贪图私利。如果君臣上下都形成了这样的风气,那么即使土地广阔,权力必定减轻;人口即使众多,兵力必定衰弱;刑罚即使繁多,政令却不能下达。这就叫做危险的国家,这就是危害国家的人。

大儒就不这样做,他一定要对各方面进行全面治理。朝廷里一定要推崇礼义而且明确贵贱等级的区别,如果这样,那么士大夫就没有谁不看重名节,不坚守法制的了。各级官吏也将遵守统一的制度,重视他的官职和俸禄,如果这样,那么各级官吏就没有谁不畏惧法令而遵守法度的规定了。对关卡和市场只查问而不征税,对文告规定的市价和所要禁止的事情公正不偏。如果这样,那么商人就没有谁不忠厚诚实而不欺诈了。让各种工匠按时砍伐木材,宽缓他们交货的日期,而使他们的技巧得到充分的发挥,如果这样,那么各种工匠就没有谁不忠诚守信而不粗制滥造了。对城郊的农村要减轻农业的征税,减少对钱币的聚敛,减少劳役,不侵夺农民的农耕时间,如果这样,那么农民就没有谁不勤勤恳恳从事农耕而不从事其他的事情。大大夫看重名节坚守法制,这样那么兵力就强大。各级官吏畏惧法令而遵守法度的规定,然后国家的基本法令制度不会混乱。商人忠厚诚实而不欺诈,那么商人安业,财货流通,于是国家的需求就能得到供给了。各种工匠忠诚守信而不粗制滥造,那么器械用具就灵巧轻便,而资材也不会缺乏了。农民勤勤恳恳从事农耕而不从事其他的事情,那么就会上不失天时,下不失地利,中得人和,于是百业兴旺而不会荒废了。这就叫政令通行,风俗淳美。凭借这些来守卫国土就能巩固,凭借这些来出兵征战就能强劲莫敌,居守于自己的国家就享有名望,征伐别国就会有战功。这就是大儒所说的对各方面进行全面的治理。

同类推荐
  • 四库全书精编3

    四库全书精编3

    《四库全书》可以称为中华传统文化最丰富最完备的集成之作。中国文、史、哲、理、工、医,几乎所有的学科都能够从中找到它的源头和血脉,几乎所有关于中国的新兴学科都能从这里找到它生存发展的泥土和营养。
  • 淮南子

    淮南子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曾国藩家书(中华国学经典)

    曾国藩家书(中华国学经典)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成书于清19世纪中叶。该书信集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到,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中蕴育真知良言,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尽管曾氏留传下来的著作太少,但仅就一部家书中可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曾国藩作为清代著名的理学家、文学家,对书信格式极为讲究,显示了他恭肃、严谨的作风。
  • 合浦珠

    合浦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花影集

    花影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海贼王之疾风剑豪

    海贼王之疾风剑豪

    孙悟空很傻很天真,他就是一只猴,永远不可能是人。他看守蟠桃园,7个仙女过来摘桃,他喊了一声定,这7个仙女都定这儿了,他竟然转身去摘桃了!可见猴就是猴啊屌丝猴!”女神:“要是你呢?”屌丝:“我得拿个篮子。”猴子=MONKEY(MONKEY·D·LUFFY)主角穿越到海贼王的世界,活泼美丽的贼猫娜美,成熟美艳的御姐罗宾,清纯可爱的公主薇薇,世界第一美丽的女王汉库克……这是一个男人从虫到龙的故事,不要着急,面包会有的,美女也会有的!
  • 心脏病毒

    心脏病毒

    变异的病毒改变了人体的细胞结构和功能,制造出了超越人类能力的一群超能力人
  • 弑佛踢魔

    弑佛踢魔

    普通的放羊娃,机缘巧合放出封印的千年的巨妖,自此走上了佛,神,魔,人,四族之间的争斗。我若成佛,天下无魔。我若成魔,佛奈我何。我等生平自由身,谁敢高高在上。天若压我,顶破那天。地若拘我,粉碎那地。掀起,佛,神,魔,人,之间的一场混沌之战。
  • 等一场空水年华

    等一场空水年华

    也许是嫉妒,也许是羡慕,也有可能是崇拜……安以沫一只默默无闻的丑小鸭,瞬间成为白天鹅,并且很快取代了安澜这位高高在上的白雪公主,她,会甘心吗?而她们,两位本是朋友的两个人,她们的友谊,将遭到最大的挑战。安以沫,将面临重重危机,是好朋友的决然?是和母亲之间的矛盾?是心里无法解开的心结?
  • 诗考

    诗考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同居非男友

    同居非男友

    room1.Nut终于和她的初恋住在同一个屋檐下了,但是没有想到,Link竟然是个Gay,而他的男友Dumb又向他求婚了,Nut的恋情是就此终止还是一个新的开始呢?room2.梦中人你有没有连续几个梦都是接着的?那就是你的梦中情人对你发出的爱情信号!room3.亚当之恋她是研究生,因为要写毕业论文而找到她,而她却发现她拥有亚当的身体,而这个女研究生却是黑龙会的继承人?!room4.苹果山庄柔丝和布莱克是一对同母异父的姐弟,两人相依为命艰苦生活,布莱克原本是一个天真的少年,但当他的姐姐被父亲凌辱,他立誓报仇,而姐姐下葬那天,是他复仇之钟敲响的时刻……(苹果山谷太过残酷和忧郁,像一块石头堵在作者胸口,本不想上传……如果有过份之处,希望各位看客多多原谅……O任打任骂……有些表现马萨残酷的文字被Cut了,所以,俺今后会老老实实做人,那些会被cut的文字还是留在俺的电脑里吧……呜呜呜,又见不到天日了……)room5.TheLoverInTheMirror(因规定题目不能超过20字,标题在此完现!)妮可是一个普通的白领,刚刚失恋,当她回家却发现有一个不分男女并且和她相貌一样的家伙出现在家里,还赖着不走了!真是恼人!这个不知道是弟弟还是妹妹的家伙要折磨她到什么时候啊?!篇首因不清楚陌生人的性别,故称做“它”。
  • 沉浮凤舞:醉妃无意酒

    沉浮凤舞:醉妃无意酒

    穿越到一个被变态妹妹要挟性命的林府小姐身上,身边的小丫鬟居然杀手组织的人!带她参加组织,却不教她武功。“我们就是需要不会武功的人,进去做细作自然有很多人保护你。”到头来还是一条小白,女主欲哭无泪。“上次我来过,不过貌似你的处境不好啊。我是来还给你东西的。”看来是指装疯卖傻那事吧呢。一只小猫从他的肩头上爬出来,喵了声还给了自己一个白眼。喂,到底你是谁家的猫啊?“哦,还给我吧。”却见某小猫厚颜无耻地抱住了他的大腿。一场角色的阴谋,背后的背后,是毒命解药。“从你接近我开始,就已下蛊。”你的好算盘呵,这局棋我终究下输了。“九月,喝药。”徐渊来了,他的眼里的温柔好像能照亮整个世界。
  • 你放心,我会在原地等你

    你放心,我会在原地等你

    再见,还是再也不见,任依弦。你还欠我一个答案。by李沫恋明明想见你却完全找不到你,李沫恋,你到底在哪里?by任依弦你放心,我会在原地等你。by李沫恋你记住,我一定会去找你。by任依弦
  • 神幻之言:神王的冷清神妃

    神幻之言:神王的冷清神妃

    她是他的宝贝女儿,他一开始以为他只当她是女儿,可看到“女儿”身边的一朵朵烂桃花,帝离然就有点气闷,于是她捏碎了她的一朵朵烂桃花,可是“女儿”为什么会说她喜欢他呢?他不会告诉你的,其实他有点点小高兴,只是一点点哦。
  • 霸天战王

    霸天战王

    阴差阳错,铸就无敌金身!踏足故都,开始复仇之路!纵身花丛,始建后宫之路!跨马执枪,开创盛世皇朝!且看一个私生子的废柴逆袭之路!他没有什么了不起,只有一具金刚不坏的肉体和一身使不完的力气。管你得道真仙还是无敌战神,板砖闷棍二挑一管你道教圣女还是帝国公主,乖乖入我后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