泻下药是以引起腹泻或润滑大肠、促进排便为主要作用,是治疗大便秘结、肠胃积滞或实热壅滞等病症的一类药物,包括芦荟、番泻叶、火麻仁、牵牛子、巴豆、大黄等。现代研究证实,泻下药均能刺激肠道黏膜,增强大肠蠕动力,而引起腹泻。临床中应用此类药物时需适当配伍行气药以助导滞;或配伍补阴药、补气药等以攻补兼施;或配伍解表药以表里双解。另需注意:部分泻下药药性峻猛,且具毒性,内服此类药物,易伤人正气,因此需注意用量及用法,病愈即停,不可多服久服;久病正虚、年老体弱者慎用,妇女用经期、胎前、产后应慎用,部分下泻下药如番泻叶等服用后可能出现腹痛反应;使用泻下药时,必须根据病情选用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否则病重药轻,无法发挥疗效,病轻药重,又伤人正气。
大黄
又名:将军、川军
性味归经味苦,性寒;归脾、胃、大肠、肝、心经。
治疗积滞便秘之要药
大黄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止血、解毒、活血祛淤等多种功效,是治疗积滞便秘之要药,并以其攻下泻实之力而闻名,自古皆称其为“将军”。《神农本草经》记载,大黄“主下淤血,治血闭寒热,破症瘕积聚,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现代药理研究显示,大黄还具有利胆、抗菌降脂、降低尿素氮等作用。
【大黄小档案】
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主产于青海、甘肃等地,药用大黄主产于四川。大黄属于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和根茎均可作为中药材使用。一般秋末茎叶枯萎或次春发芽前采挖,风干、烘干或晒干。现代研究发现,大黄中主要含有番泻苷、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酚、鞣质、钾、钙、镁等成分。
【功效主治】
功效泻下攻积,清热泻火,止血,解毒,活血祛淤。
主治1.用于大便煤结,热结便秘等属实证者。2.用于火热上炎引起的目赤,咽喉肿痛,牙龈肿痛等。3.用于血热妄行引起的吐血、咯血等症。4.用于淤血凝滞引起的产后腹痛,月经不通,跌打损伤等症。5.外敷用于热毒疮疖及烧烫伤。
【类似药物比较】
正品大黄,根呈圆柱形、圆锥形或不规则块状,外皮棕褐色,除去外皮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质坚实,断面淡红棕色,木部发达,具放射纹理,根茎横切面髓部较宽,可见星点,排列呈环状或散状,气清香,味苦而微涩,嚼之粘牙,有沙砾感。
伪品大黄,根呈圆柱形或纵剖成不规则条块状,外皮棕褐色,多已刮除,表面黄棕色,横断面橙红色至黄棕色,根木部宽广,射线细密,红棕色,根茎横切面无星点,气不清香而浊,味先涩后苦。
【注意事项】
1.大黄入煎剂应后下,或用沸水泡服,否则会减弱药效。2.服用大黄后,其色素会从小便或汗腺中排泄,故小便、汗液可出现黄色。3.女性胎前产后、怀孕期、月经期、哺乳期忌用。4.脾胃虚弱、气血虚弱、无积滞或无淤血者忌用。5.阴疽或痈肿溃后脓清、正气不足者慎用。
【药膳养生】
1、泻热润燥
大黄蜂蜜茶:大黄20克,沸水200毫升,闷泡15分钟,加入蜂蜜适量,代茶饮。可用于胰腺炎发作期。
2、清热,泻火,消食,去脂
大黄消脂绿茶:绿茶6克,大黄2克,沸水冲泡5分钟,每日1剂,分为2~3次服用。适用于肥胖症、高血脂症患者。
3、润燥
滑肠剂:大黄9克,研末,加入适量的蜂蜜调匀,分为一天2次,温水冲服。适用于急性肠梗阻患者。
4、活血通淤
大黄活血汁:大黄50克,捣碎,用沙布包好,水煎15分钟左右,分为早晚各一次泡脚,每次浸泡20分钟左右,每天更换1次大黄。此方适用于血管淤阻患者,对治疗静脉曲张有较好的效果。
【古今验方】
1、治疗外痔
大黄50克,水煎1分钟,加入鸡蛋2枚,再煮20分钟,早晚各1枚,煮过鸡蛋的水,晚上用来洗患处。
2、治疗腮腺炎
大黄1.5~3克,研末,用醋适量调糊,涂于纱布上,厚2~3毫米,外敷患处,用胶布固定,连续3~5天。
3、治疗湿性脚癣
大黄、扁蓄各10克,蛇床子15克,水煎,过滤留汁,泡脚,每日1次。另用癣药水外涂患部,早晚各1次。息湿性脚癣者,可尝试该方。
4、治疗粉刺
大黄20克,雄黄20克,白芷20克,研细末,装瓶备用,每次取药末适量,用水调稀糊,外敷患处,每晚1次,14日为1个疗程,连续2~3个疗程。
番泻叶
性味归经:味甘、苦,性寒,归大肠经。
临床常用泻药
番泻叶具有泻下导滞的作用,是临床中常用的泻药。《饮片新参》中记载,番泻叶“泄热,利肠腑,通大便。”现代药理研究显示番泻叶还具有抗茵、止血及松弛肌肉,解痉等作用。近几年,在临、床上番泻叶还被广泛用于急性胃及十二指肠出血、急性胰腺炎、胆囊炎、胆结石等疾病的治疗中。
【番泻叶小档案】
狭叶番泻叶主产于热带、东非洲的近海及岛屿,阿拉伯南部及印度西北部和南部地区,尖叶番泻叶主产于埃及尼罗河流域,我国广东、广西、云南等地均有栽培。属豆科植物,狭叶番泻叶或尖叶番泻叶的叶片均可入药。狭叶番泻叶一般在开花前摘叶,阴干;尖叶番泻叶一般在果实成熟时摘叶,晒干。现代研究发现,狭叶番泻叶含番泻叶苷、芦荟大黄素双蒽酮苷、芦荟大黄素葡萄糖苷、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山萘素、棕榈酸、硬脂酸等成分;尖叶番泻叶含有番泻叶苷、芦荟大黄素、异鼠李素、山柰酚等成分。
功效主治
功效泻下导滞。
主治1.适用于热结便秘患者。2.用于急性积滞、肠道闭塞等症。
【真伪鉴别】
正品狭叶番泻叶,呈长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全缘,叶端尖,叶基稍不对称,上表面黄绿色,下表面浅黄绿色,无毛或近无毛,叶脉稍隆起,革质,气微弱而特异,稍有粘性;正品尖叶番泻叶,呈披针形或长卵形,略卷曲,全缘,叶端短尖或微突,叶基不对称,两面均有细短毛茸,叶脉稍隆起,革质,气微弱而特异。
伪品为耳叶番泻叶,无泻下功效,呈椭圆形或倒卵形,叶端钝圆或微凹,具刺尖,基部大多不对称,全缘,上表面黄绿色,下表面灰绿色,主脉突出,两面均有较多毛茸,尤以主脉基部及小叶柄处毛茸最密。
【注意事项】
1.番泻叶不宜久服多服,会引起肠道炎症性充血和蠕动增加,产生恶心、呕吐、腹痛等不良反应,并导致体内水分随粪便排出体外,体内水分不足,皮肤干燥发痒,甚至加重便秘。2.可与木香、藿香等药物同用,以减少番泻叶的副作用。
【药膳养生】
1、润肠通便
番泻叶蜂蜜茶:番泻叶适量,沸水冲泡,稍温后,加入蜂蜜适量,调匀即可,适用于肠燥便秘、口气混浊等症。
2、益气养血,润燥通便
番泻叶鸡蛋汤:番泻叶6克,鸡蛋1个,菠菜少许,盐、味精各适量。番泻叶水煎,滤渣留汁,倒入打碎的鸡蛋,加菠菜、盐、味精,煮沸即成。适用于实热型便秘。
【古今验方】
1、治疗便秘
番泻叶6克,生玉竹15克,水煎,过滤留汁,加入蜂蜜适量。适用于大便干结或不通者。
2、治疗簟纯性肥胖
胡黄连10克,番泻叶10克,生大黄10克,生地15克,夏枯草12克,草决明12克,水煎,分为早中晚3次服用,连续15~45天。对单纯性肥胖者有奇效。
3、断乳
番泻叶4克,沸水冲泡,代茶饮。适用于因病或其他原因不能授乳,或婴儿长至两岁左右需断奶者。
4、滋肾润肠,泻实通便
肉苁蓉20克,番泻叶6克,桃仁9克,厚朴花9克,郁李仁9克,水煎服,2日1次。适用于老年阴虚、肠道实热引起的习惯性便秘等。
牵牛子
又名:二丑、黑白丑
性味归经:味苦、辛,性寒;归肺、肾、大肠经。
治肝硬化腹水之常用药
牵牛予有毒,药性峻猛,少量使用能够通便,多量使用则泻下如水,用于腹水、水肿等。《本草纲目》记载,牵牛“治水气在肺、喘满肿胀、下焦郁遏、腰背肿胀、大肠风秘及气秘卓有殊功。但病在血分及脾胃虚弱而痞满者,则不取快一时及常服,暗伤元气也。”现代临床上,牵牛子主要被应用于肝硬化腹水、慢性肾炎水肿、脚气、胃痛及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的治疗中。
【牵牛子小档案】
牵牛子又叫做黑丑、白丑、二丑、喇叭花。花期每年6~9月,果期每年7~10月。生于山野灌丛中、村边、路旁;宜栽培。牵牛子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属于旋花科植物,裂叶牵牛或圆叶牵牛的成熟种子均可作为中药材使用。表面灰黑色者,称为黑丑;表面淡黄色者,称为白丑。一般秋季果实成熟时割取全株,晒干,打下种子,再晒干,生用;或用小火炒至微鼓,放凉,即为炒牵牛子。
【功效主治】
功效泻下,逐水,杀虫,去积。
主治1.用于积滞便秘患者。2.用于水肿、腹水、大小便不利等症。3.用于痰湿壅肺引起的咳嗽喘急等症。4.用于蛔虫、姜片虫、绦虫等引起的虫积腹痛。
【鉴别选购】
有种说法认为“黑丑泻水利尿的作用较强,白丑治疗痰湿壅肺引起的咳嗽喘急较好”,但现代研究分析,黑丑与白丑并无区别,无须分用,可将两者混合,打碎,同等使用。
1.牵牛子需打碎入煎剂,常用量为3~10克。大剂量使用牵牛子会引起呕吐、腹痛、腹泻、黏液性血便、血尿,甚至昏迷、语言障碍等不良反应。炒牵牛子副作用较生牵牛子少。2.孕妇忌用。3.体质虚弱、脾胃虚弱或气虚腹胀者,不宜用。4.用于痰湿壅肺引起的咳嗽喘急时只可暂用,不宜久服。5.牵牛子不可与巴豆同用。
【药膳养生】
1、通便,下气,泻水,消肿
牵牛子粥:粳米适量煮粥,再加入牵牛子末1克、生姜2片,稍煮,空腹食用,从小量开始逐渐增量。适用于大便秘结、小便不利、水肿臌胀、脚气浮肿。
2、行气消积,润肠通便
三子润便茶:苏子15克,莱菔子20克,牵牛子10克,用沸水冲泡,代茶饮,可冲泡3~5次。
蜂蜜牵牛子丸:黑牵牛子30克,桃仁15克,捣碎,加入蜂蜜适量调匀,制药丸,每丸10克,每日饭前1次,每次2丸,连续7日为1个疗程。适用于热结便秘。
【古今验方】
1、杀虫驱蛔
炒牵牛子60克,炒槟榔30克,使君子肉50粒,研细末,每次3~5克同白糖适量和匀后1次服下,每日1次,连续3天。适用于小儿蛔虫病。
2、治疗腹痛
炒牵牛子50克,研细末,红糖水冲服,每次2克,每日3次。适于气滞腹痛、食积腹痛。
3、治疗小儿夜啼
牵牛子7粒,研末,温水调糊,外敷于小儿脐部。
4、治疗麻疹
牵牛子15克,白矾30克,面粉少许,共研末,醋调,外敷于足底涌泉穴。适用于麻疹患者。
5、泻火止呕
黑牵牛120克,枳实18克,厚朴18克,酒炒马蹄大黄45克,槟榔18克,三棱18克,莪术18克,制丸,如菜子大,空腹时服用。适用于内热腹痛,热气上冲而呕。
火麻仁
又名:大麻仁、麻子仁
性味归经:味甘,性平;归脾、大肠经
润肠通便之良药
火麻仁为植物种子,含有丰富的脂肪油,能够润燥滑肠,兼有滋养补虚的作用,因此适用于体质虚弱、津血枯少引起的肠燥便秘。《药品化义》中记载,“麻仁,能润肠,体润能去燥,专利大肠气结便秘,凡年老血液枯燥、产后气血不顺、病后元气未复、禀弱不能运行者皆治。”现代药理实验证明,火麻仁还有降血压,阻止血脂上升的作用。
【火麻仁小档案】
火麻仁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属于桑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大麻的成熟种子可以作为中药材使用,一般秋季果实成熟时割取全株,打下种子,晒干。现代研究显示,火麻仁中主要含有硬脂酸、花生酸、豆蔻酸、木蜡酸、棕榈酸、亚油酸、亚麻酸、豆甾醇、麦角甾醇、胆碱、葫芦巴碱等成分。
【功效主治】
功效润肠通便,润燥生发,杀虫。
主治1.用于老人、产妇、体弱者肠燥便秘。2.用于血虚头发脱落不生者。3.用于癞疮患者。
【注意事项】
火麻仁最好打碎后再入煎剂,常用量为10~15克。
【药膳养生】
1、润肠通便
紫苏麻仁粥:火麻仁15克,苏子10克,捣烂,加水研磨,取汁,与粳米适量,煮粥。适用于产妇体虚肠燥、大便干结等症。
2、下气,通便
火麻仁粥:火麻仁30克,水煎,过滤留汁,加入粳米适量煮粥,空腹服用。适用于老年人习惯性便秘,大便数日1次,腹胀者。黄芪苏麻粥:火麻仁50克,黄芪10克,苏子50克,烘干研末,加水适量,搅匀,待粗粒下沉后,取药汁,加入粳米适量煮粥。适用于气虚便秘者。
芦荟
又名:捞投、捞兜
性味归经:味苦,性寒;归肝、大肠经。
人类的保健品
芦荟具有泻下、清肝、杀虫的作用,最、初在公元前两汉时期,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开宝本草》中记载,芦荟“治热风烦闷、胸一膈间热气、明目镇心、小儿癫痫惊风。”《本草汇言》中记载,“芦荟,凉肝杀虫之药也”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已将芦荟列入“21世纪人类的保健品”之中,可见,芦荟的医疗保健价值,营养价值已逐渐引起人类的关注。
【芦荟小档案】
库拉索芦荟主产于非洲北部、南美洲西印度群岛,好望角芦荟主产于非洲南部。我国广东、广西、云南、福建等地均有栽培。芦荟属百合科植物,库拉索芦荟、好望角芦荟的叶茎切断流出的汁液可入药。现代研究发现芦荟中含有160多种化学成分,包括芦荟大黄素苷、多糖、葡萄糖苷、脂质、维生素等多种成分。
【功效主治】
功效泻热通便,清肝,杀虫。
主治1.用于热结便秘、习惯性便秘等属实证者。2.用于肝经火盛引起的头晕、头痛、胁痛、目赤、躁狂易怒等症。3.用于小儿虫积腹痛或疳积等症。4.外用治疗癣疮。5.用于防治溃疡,促进伤口愈合。
【注意事项】
1.芦荟有臭气,不入煎剂。2.脾胃虚寒者忌用。3.孕妇及下部有出血倾向者忌用。
【古今验方】
1、治疗气管炎
芦荟汁20克,蜂蜜50克,分早晚两次服用。适用于气管炎、哮喘、咽喉炎、鼻炎等患者。
2、治疗脚癣
用白酒泡芦荟,待芦荟由绿变黄,取酒滴于患处,每日数次。
3、治疗皮肤暗黄多斑
芦荟汁适量,睡觉前敷面;或在芦荟汁中加入蜂蜜适量,制面膜敷脸。
巴豆
又名:老阳子
性味归经:味辛,性热;归胃、大肠、肺经。
治寒积便秘
巴豆有大毒,是一味峻泻药,主要用于寒积便秘、水肿、腹水、痰涎壅盛、气急喘促等症。《本草通玄》记载,巴豆“秉阳刚雄猛之性,有斩关夺门之功,气血未衰,积邪坚固者,诚有神功,老赢衰弱之人轻妄投之,祸不旋踵。巴豆、大黄,同为攻下之剂,但大黄性冷,腑病多热者用之。巴豆性热,脏病多寒者宜之。”须注意,巴豆不宜直接内服,常制成巴豆霜以降低毒性。
【巴豆小档案】
巴豆主产于四川、广西、云南、贵州等地。属大戟科植物,巴豆的成熟种子可人药,一般秋季果实成熟尚未开裂时采摘,晒干,去果壳,取出种子,用米汤或面汤浸拌,在日光下暴晒或烘裂,去皮,取仁,炒焦黑,即为巴豆炭;或碾碎,用吸油纸包裹,加热微烘,压榨去油,研细,过筛,经此工序制造出的即为巴豆霜。
【功效主治】
功效泻寒积,逐水,祛痰,蚀疮。
主治1.用于寒积便秘者。2.用于水肿、腹水患者。3.用于痰涎壅盛、气急喘促,或肺痈痰多腥臭等症。4.用于疮疡化脓未溃破,其腐蚀作用,能腐蚀皮肤,促使溃破。5.用于女性经闭。
【注意事项】
1.巴豆有大毒,非急症必须时,不得轻易使用。2.非寒实积滞或体虚者忌用。3.孕妇忌用。4.服巴豆后不宜食热粥、喝热水等吃温热食物,亦不可饮酒,否则会加剧腹泻。如果泻下不止,可食冷粥,喝冷大豆汁,也可用黄连、黄柏或绿豆水煎冷服,缓解腹泻。5.巴豆不可与牵牛子同用。
【古今验方】
治疗面神经麻痹
巴豆3~5枚,研细,与75%乙醇(酒精)或烧酒500毫升,炖热,外熏面瘫之手掌心劳宫穴,每次1~2小时,重者4小时,每日1次,5次为1个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