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水消肿药是以渗泄水湿、利水消肿为主要怍用,可用来治疗水湿内停引起的水肿、小便不利、淋证、痰饮等瘸证,包括茯苓、关木通、薏米、冬瓜皮、玉米须、葫芦、芥菜、冬脾药、行气药或温肾药配伍同用,以提高瘫痪。另需注意,利水消肿药服用后能使小便通畅、尿量增加,易耗伤津液,故阴虚津亏或肾虚遗精遗尿者不宜用。
茯苓
又名:云苓
性味归经:味甘、淡,性平;归心、脾、肾经。
利水渗湿之要药
茯苓是利水渗湿之要药,兼有健脾宁心的功效。《神农本草经》中记载,茯苓“王胸膈逆气,利小便,久服安神安魂,不饥延年。”《本草钢目》中记载,茯苓“治头风虚眩,暧腰膝,主五劳七伤”。清末时期慈禧太后,虽然可以享用各种山珍海味,但仍特别喜爱“茯苓饼”,并赏赐大臣,因而茯苓饼成为晚清时期的京师名点之一。现代药理研究显示,茯苓还具有增强免疫力、抗肿瘤、抗菌、降血糖、保肝、抗胃溃疡等作用。
【茯苓小档案】
茯苓主产于云南、湖北、安徽、四川、河南等地。属多孔菌科的真菌,生于砾质土壤、向阳山坡、松属植物的根际,现多为人工栽培。茯苓的药用部位为菌核,多寄生于常用中药,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多于7~9月采挖,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出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分散失后,阴干。现代研究发现,茯苓含茯苓酸、麦角固醇、胆碱、卵磷脂、钾盐等。
【功效主治】
功效利水渗湿,健脾宁心。
主治1.用于小便不利、水肿尿少、痰饮眩晕等。2.用于脾虚引起的倦怠乏力、食欲不振、大便稀薄、腹泻等。3.用于心神不安、心慌失眠等。
【真伪鉴别】
正品茯苓块呈块片状,边缘整齐,白色,少数呈淡红色或淡棕色,质坚实,断面颗粒性,有的具裂隙,嚼之粘牙。
劣质茯苓块呈不规则块片状,表面灰白色,少数略带微黄色,粗糙,有异物脱落的凹点,边缘残缺不全,质硬可折断,断面颗粒性,表面和折断面可见灰黑色小点及黄白色粗砂子散在,嚼之粘牙,并有砂子顶牙。
取茯苓块、劣质茯苓块各15克,研粉末,分别置烧杯中加水200毫升,搅拌,沉淀,除去上层粉末后可见茯苓粉末杯中底部无砂子,劣质茯苓粉末杯中底部有灰黑色及黄白色砂子。
【注意事项】
阴虚湿热、虚寒滑精或气虚下陷者慎用。
【药膳养生】
1、健脾行水
白术茯苓粥:白术12克,茯苓18克,陈皮3克,生姜皮1克,砂仁3克。水煎,过滤留汁,加入适量粳米,煮粥。适用于脾虚引起的妊娠面目、四肢浮肿,小便短少等。泽泻茯苓鸡:母鸡1只,泽泻60克,茯苓60克,将料酒2匙放入鸡腹内,用大火隔水蒸3~4个小时,去药吃鸡。适用于脾虚气弱型心神不安、惊悸失眠、妊娠水肿者。茯苓糕:茯苓50克(烘干,研粉),面粉450克,加入发酵粉适量,揉面团,发酵,制糕,用大火蒸熟,每日1次,早餐食用。适用于气虚湿阻型高血压患者。
4、健脾除湿
莲子赤豆茯苓羹:莲子30克(泡发、去皮、去心)、赤小豆30克,同煮,熟后再加入茯苓粉30克、蜂蜜适量,拌匀。适用于脾湿型老年人带状疱疹。
【古今验方】
1、治疗氯氮平所致流涎症
取茯苓50克,生石膏30~60克,益智仁3~5克,水煎服。适用于氯氮平所致的流涎症患者。
2、治疗肾盂积水
茯苓12克,金钱草50克,通草10克,当归10克,海金沙(包煎)15克,生蒲黄(包煎)10克,黄柏12克,续断10克,丹参20克,蒲公英20克,红花6克,甘草3克,水煎服。适用于肾盂积水。
薏米
又名:薏苡仁、起实、回回米
性味归经:味甘、淡,性微温;归脾、胃、肺经。
祛病防癌营养丰富
意咪含有寸分丰言的营养成份,有“世界禾本科植物之王”的美称,据测定,每100克薏米含蛋白质17.58克,大大超过普通稻米中的含量。薏米健脾渗湿,利湿除痹,清热排脓,作用和缓,适宜多服久服。《本草纲目》中记载“苡仁健睥,益胃,补肺,靖热,去风,祛湿,增食欲,治冷气,煎服利水。苡仁根捣汁和酒服,治黄疸有效。”现代研究分析,薏米能够增加人体免疫功能,抑制癌细胞的生长,也是天然的养颜去皱佳品。
【薏米小档案】
薏米主产于福建、河北、辽宁等地,全国各地亦有栽培。属禾本科一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其药用部位为成熟种仁,一般在11~12月间采割全株,晒干,打下果实,再晒干,除去外壳、黄褐色种皮及杂质,收集种仁,生用;或用小火炒至微黄,即为炒薏米。清热利湿宜生用,健脾止泻宜炒用。现代研究发现,薏米中主要含有薏苡仁油、薏苡仁酯、亮氨酸、精氨酸、赖氨酸、酪氨酸、脂肪油、豆固醇、粗纤维、钙、磷、铁、烟酸。
【功效主治】
功效健脾渗湿,除痹止泻,清热排脓。
主治1.用于脾虚湿盛引起的水肿、脚气、小便不利、腹泻等。2.用于风湿痹痛、筋软拘挛等。3.用于肺痈、肠痈。
【真伪鉴别】
薏米不仅是营养食品,还是较好的保健品,基于此,薏米的市场价格相对较高。有些不法商贩将与之相似的高梁米冒充薏米出售,消费者在购买时,还需仔细辨认。其实高梁米与薏米并非完全相同,高梁米从颜色上看有些微黄,而薏米的颜色发纸白色;高梁米的体积比薏米的体积稍微小一点。另外,价格方面也有很大的悬殊,高梁米比薏米便宜许多,如果贪图一时便宜,势必会上当受骗。
【注意事项】
1.小便量多、大便燥结、津液不足者忌用。2.孕妇忌用。3.消化功能较弱的儿童及老弱病人慎用。
【药膳养生】
1、清热利湿,收涩止遗
黄柏慧苡仁粥:黄柏10克,萆薢10克,水煎,过滤留汁,再与薏苡仁20克、粳米适量,煮粥,粥熟后加入冰糖适量,稍煮,即可。适用于遗精、或尿时精液外流、心烦少寐、口苦、小便热赤不爽、小腹及阴部作胀者。
2、补气益血,祛湿除痹
归芪苡仁蛇肉汤:当归15克,黄芪25克,薏苡仁50克,大枣(去核)6枚,蛇肉200克,同煮,加入调味品适量,喝汤吃蛇肉,每天1剂。适用于慢性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引起的关节疼痛、活动不便。
3、温经化淤,散寒除湿
姜艾薏苡仁粥:干姜9克,艾叶9克,水煎,过滤留汁,再加入薏苡仁30克,煮粥,每日2次,趁热服用。适用于寒湿凝滞型痛经。
4、清热,健脾,利湿
苡仁冬瓜汤:薏苡仁30克,冬瓜30克(切片),猪瘦肉50克(切片),煮汤,再加入油、盐、鸡精等适量调味。适用于脾虚湿胜性乙型肝炎患者。
【古今验方】
1、治疗黄汗
薏苡仁60克,麻黄3克,连翘24克,木贼24克,车前草24克,滑石30克,水煎,分为早中晚3次服用。适用于治疗黄汗。
2、治疗老年斑
薏苡仁40克,煮熟,加糖适量,1次食用,轻者2个月有效,重者继续服至有效为止。
3、防治痤疮
绿豆30克,薏苡仁30克,山楂9克,水煎,代茶饮,每日3~5次。适用于油性皮肤患者。
冬葵子
又名:葵子、葵菜子
性味归经:味苦,性寒;归大肠、小肠、膀胱经。
治疗淋证之常用药
冬葵子具有利尿通淋、下乳、润肠等作用。常用于尿道感染、水肿、乳汁不行、肠燥便秘等病症。《本草纲目》记载,冬葵子“通大便、消水气、滑胎、治痢。”《药性本草》记载,冬葵予“治五淋、主奶肿、下乳汁。”
【冬葵子小档案】
冬葵子高60~90厘米;径直立,有星状长柔毛。叶互生,肾状圆形,掌状5~7浅裂,两面依稀生些伏毛或几无毛。花小,颜色淡红,丛生于叶腋问,成熟时心分离与中轴脱落。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属锦葵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药用部位为冬葵的成熟种子,一般在春季种子成熟时采收,晒干,生用。
【功效主治】
功效利尿通淋,下乳润肠。
主治1.用于水肿、淋证。2.用于乳汁不行、乳房胀痛等。3.用于肠燥便秘。
【注意事项】
1.脾虚大便稀薄或腹泻者忌用。2.孕妇慎用。
【药膳养生】
1、化湿清肝
化湿清肝饮:玉米须60克,冬葵子15克,水煎,过滤留汁,再加入赤小豆10克,煮汤,加入白糖适量,代茶饮。适用于脂肪肝患者。
2、大补元气,通利小便
参芪葵子生鱼汤:生鱼1条,红参9克,生黄芪30克,山药30克,冬葵子15克,将以上材料入同一锅内,煮两小时左右,再加入适量的盐、味精等调味品。适用于元气大亏之肾病综合征的少尿期,常出现滴沥而出、排尿无力、神疲气短、身重体倦、面色苍白等病症,亦用于前列腺患者手术后的静息调养。
冬瓜皮
又名:白瓜皮、白冬瓜皮
利水消肿之常用药
冬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触到的药食佳品,冬瓜皮具有利水消肿的功效,尤其适用于水肿偏有湿热者。《滇南本草》中记载,冬瓜皮“止渴,消痰,利小便。”除冬瓜皮外,冬瓜果实和冬瓜仁(冬瓜的种子)也可入药,冬瓜果实能够利水消肿;冬瓜仁能够清肺化痰,利湿排脓。
【冬瓜皮小档案】
冬瓜主要分布于亚洲热带、亚热带、澳大利亚东部、马达加斯加等地区,现在我国各地均有栽培。属于葫芦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冬瓜的药用部位为外果皮,通常情况下,夏末秋初,是食用冬瓜的最好时节,可将其洗净,削取外层果皮,晒干,生用。现代研究发现,冬瓜皮中含有树脂类及蜡类物质等成分。
【功效主治】
功效利水消肿。
主治1.用于湿热水肿、小便不利等症。2.用于暑热口渴、小便短赤等症。3.肥胖者、维生素缺乏者、肝硬化者、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冠心病患者、癌症患者均可食用。
【注意事项】
营养不良引起虚肿者慎用。
【药膳养生】
二草薏米冬瓜盅:薏米30克,蒸熟,与甘草9克,鱼腥草9克,熟火腿肉50克,姜、葱、盐适量,共同放入冬瓜内,大火隔水蒸35分钟,每次50克,每日1次,喝汤吃薏米。适用于中毒性肝炎、小便不畅者。
2、益气行水
冬瓜皮蒸鲤鱼:鲤鱼1条,抹盐、胡椒粉、料酒腌制,蒜瓣放入鱼腹内和鱼身周围,冬瓜皮50克放在鱼下面,水发口蘑4个放在鱼上面,加葱、姜、鲜汤,大火蒸熟即可。
玉米须
又名:玉麦须、玉蜀黍蕊
性味归经:味甘、淡,性平:归肝、肾、膀胱经。
消肿良药
玉米须具有利水消肿、清肝利胆的功效,是消肿的良药。《岭南采药录》中记载,玉米须“和猪肉煎汤治糖尿病,又治小便淋沥砂石,苦痛不可忍,煎汤频服。”目前临床上已将玉米须广泛应用于高血压、鼻炎、肝炎、糖尿病、哮喘及胆道结石等多种疾病的治疗。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玉米须确有降血压、降血糖、利尿的作用,还兼有一定的抑菌、抗癌作用。
【玉米须小档案】
玉米须是玉蜀黍的花柱和花头。玉米须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属乔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药用部位为玉米须的花柱,一般在夏季收获玉米时采收,晒干或烘干,生用。现代研究发现,玉米须中主要含有挥发性生物碱、黄酮、甾醇、肌醇、尿囊素、多糖等。
【功效主治】
功效利尿消肿,清肝利胆。
主治1.用于水肿、小便不利、或小便短赤等。2.用于肝胆湿热引起的肝炎黄疸、胆囊炎、胆结石等。3.用于高血压病、糖尿病等。
【注意事项】
玉米须入煎剂常用量为15~30克。
【药膳养生】
1、平肝阳,补气血,降血压
凤爪玉米须汤:鸡爪500克,玉米须15克(用纱布包好),炖煮1小时,再加入姜、盐、料酒、鸡精等适量调味。适用于高血压症肝阳上亢型患者。
2、补中益气,清血热,治崩漏
玉米须炖猪肉:玉米须30克,猪瘦肉120克,同蒸至猪肉熟透,再加入盐、鸡精调味,每日2次,趁热服用。适用于血热型崩漏。
3、清热祛湿,利水消肿
白玉猪小肚汤:玉米须、白茅根各60克,大枣10枚,猪小肚500克,同煮至熟烂。适用于小便短少、湿热、黄疸等症。
葫芦
又名:瓠瓜
经:味甘、淡,性寒:归肺、小肠经。
治疗腹水之常用药
葫芦在古代曾作为医生的标记,无论医者走到哪里,身上都会背着葫芦,代表其人医术高超。葫芦作为中药,具有利水消肿的功效,其性寒,所以适用于湿热实证之水肿,《日华子本草》中记载葫芦“除烦、治心热、利小肠、润心肺、治石淋。”民问还常使用葫芦盛装水、酒等。
【葫芦小档案】
葫芦长不足10厘米,植株结果较多;葫芦全身都是宝,果实供药用,种子油可制皂,外皮还可盛水、酒。葫芦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属葫芦科一年生攀援草本植物,葫芦的干燥果皮,一般秋末或冬初采收,打碎,除去果瓤、种子,晒干,入药,生用。尤以陈久者为佳。现代研究发现,葫芦中含有葡萄糖、木质素、戊聚糖等成分。
【功效主治】
功效利水消肿。
主治1.用于面目浮肿、腹水等。2.用于脚气肿胀等。
【注意事项】
脾胃虚寒者忌用。
【药膳养生】
1、利水消肿
葫芦粥:粳米100克,冰糖适量,煮粥,米开时,加葫芦粉30克,稍煮片刻,即可,早晚温热顿服,7日为1个疗程。适用于肾炎、心脏病水肿、脚气水肿等。
2、清热利水
绿豆葫芦粥:绿豆50克,水煮至八分熟,再加入葫芦壳、冬瓜皮、西瓜皮各50克,同煮,随时饮用。适用于小便不利或肢体浮肿。
3、健脾利湿,消肿
葫芦双皮汤:葫芦壳60克,冬瓜皮、西瓜皮各30克,大枣10克,水煎,过滤留汁,每日1剂。适用于慢性肾炎浮肿者。
芥菜
性味归经:味甘,性凉,归肝、胃经。
【莽菜小档案】
芥菜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是我国著名的特产蔬菜,欧美各国极少栽培。属十字花科植物,芥菜的带根全草可以当作药材使用,一般在每年3~5月采收,晒干,生用。现代研究发现芥菜中含有胆碱、乙酰胆碱、山梨醇、甘露醇、马钱子碱等。
功效清热利水,凉血止血,降压明目。
主治1.用于水肿、腹泻等。2.用于血热引起的吐血、便血、崩漏、月经过多等。3.用于目赤肿痛。4.用于高血压病。
【注意事项】
入煎剂常用量为15~30克,如用鲜品应加倍。
【药膳养生】
1、利尿,抗尿道梗阻
芥菜龟肉汤:芥菜30克,龟肉60克,煮至肉熟,再加入葱、姜、蒜适量调味。适用于尿道、膀胱肿瘤患者。
生姜芥菜汤:芥菜250克,生姜10克,水煎,红糖调味。用于感冒风寒伴有胃寒呕逆者。
3、解毒散寒,补中和胃
豆腐火腿芥菜汤:豆腐100克(切块),火腿丝50克,用花生油煸炒,再加入高汤1000克,生姜10克,煮沸,再撒入芥菜30克,胡椒粉、香菜、盐等适量调味。适用于感冒兼有食欲不振、胃寒口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