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05700000007

第7章 忤合第六

忤合术是《鬼谷子》关于对立与顺合的方法。世界上“趋合”与“倍反”是普遍存在的,运用到不同的事件上有不同的方法,而且同一事件的不同阶段也应用不同的方法。“趋合”与“倍反”有时又互相转化,圣明的人应该掌握这一规律,把握反忤之道,或者合于此忤于彼,或者合于彼忤于此,这种反忤之术大而言之可以协四海、包诸侯,小而言之可以运用到与人的交往。行忤合之术的条件是要了解自己和估量环境,“用之天下,必量天下而与之;用之国,必量国而与之;用之身,必量身材能气势而与之”,这样才能运用进退自如。

【原文】

凡趋合①倍反②,计有适合③。化转④环属⑤,各有形势⑥。反覆相求⑦,因事为制⑧。是以⑨圣人居⑩天地之间,立身御世,施教扬声明名也,必因事物之会,观天时之宜,因之所多所少,以此先知之,与之转化。

【注释】

①趋合:趋向合一。

②倍反:背逆。倍,同背。“趋合倍反”指事物的“合”与“忤”。

③计有适合:施以计谋,与理相合。陶弘景注云:“言趋合背反,虽参差不齐,然施之计谋,理乃适合。”

④化转:变化转移。化,变化;转,转变。

⑤环属:像环一样连接无缝隙。环,指环状东西;属,连接。

⑥形势:变化的趋向、态势。

⑦反覆相求:言事物背反各有趋势,而彼此相探求。

⑧因事为制:根据每一件具体事做出处理。因,依据;事,具体事件;为,做出、订立;制,法则,处理办法。陶弘景注云:“言倍反之理,随化而转,如连环之属。然其去就,各有形势,或反或覆,理自相求,莫不因彼事情为之立制也。”

⑨是以:因此、因故。

⑩居:处于。

天地之间:指人世间。

立身:树立自己的身份、地位。

御世:治理世事。

施教:施行教化。

扬声:扩大声望。

明名:显示名声。

事物之会:事物变化的际会。

观:观察。

天时之宜:合适的天时。

因之所多所少:本句意为国家教化所宜多所宜少的地方。因,清俞樾考证谓“国”之误。

以此先知之,与之转化:本句意谓预先察知宜多宜少之处,调整而使之发生转化。

【译文】

凡是要趋向合一或背叛分离,都要施以与理相合的计谋。变化转移,像环一样连接无缝隙,各有其变化态势。事物背反趋势可以互相探求,根据每一件具体事做出处理。因此圣人生活在世间,树立身份治理世事,施行教化扩大声望显示名声,一定会根据事物变化的际会,观察合适的时机,根据国家教化所宜多所宜少的地方,预先察知、调整而使计谋随之转化。

【原文】

世无常①贵②,事无常师③。圣人常为④无不为⑤,所听无不听⑥。成于事⑦而合于计谋⑧,以之为主⑨。合于彼而离⑩于此,计谋不两忠,必有反忤。反于是,忤于彼;忤于此,反于彼;其术也。用之天下,必量天下而与之;用之国,必量国而与之;用之家,必量家而与之;用之身,必量身材能气势而与之。大小进退,其用一也。必先谋虑,计定而后行之以飞箝之术。

【注释】

①常:永久的、固定的。

②贵:高贵。

③师:师法的榜样。

④为:作为。

⑤无不为:无所不为。

⑥无不听:无所不听。本句意谓圣人常有作为,故无所不为,常听天下,故无所不听。陶弘景注云:“善必为之,故无不为;无稽之言不听,故无所听。”

⑦成于事:事情成功。

⑧合于计谋:计谋切合实际。

⑨以之为主:以此为主体。陶弘景对此的解释是:“于事必成,于谋必合,如此者与众立之,推以为主也。”

⑩离:背离。

不两忠:不能彼、此两方都忠实。

反忤:背逆,指反忤之术。本句意谓:计谋与这一方相合就与那一方相背离,不可能对两方都忠实,一定有背反忤逆。

反于是,忤于彼;忤于此,反于彼:意谓反合此方,背逆彼方;背逆此方,反合彼方。陶弘景注云:“既有不两施,宜行反忤之术。反忤者,意欲反合于此,必行忤于彼。忤者,设疑似之事,令昧者不知觉其事也。”

其术也:指反忤之术。

用:使用。本句意谓将反忤之术使用到天下,一定要度量天下实际情况来运用它。

国:邦国。

家:家族。

身:个人。

其用一也:它的功用是一致的。

计定:定下计策谋略。

【译文】

世间没有永恒的高贵,事情没有固定的模式。圣人经常作为而无所不为,常听天下,而无所不听。事情成功而使计谋符合实际,以此为主体。与此相契合而与彼相背离。计谋不能于彼此两方都忠实,忠实于一方必然与另一方相背离。反合此方,背离彼方,背离此方,反合彼方。这就是反忤之术。将反忤之术运用到天下,一定要根据天下实际情况而运用它;用于治理邦国,一定要根据邦国实际情况运用它;用于治理家族,一定要根据家族实际情况运用它;用于个人,一定要根据自身才能气概运用它。无论运用大处细处,是进是退,它的功用是一致的。一定要先深谋远虑,定下计策谋略之后再运用飞箝之术。

【原文】

古之善①背向②者,乃协③四海、包④诸侯,忤合之地而化转之,然后以之求合⑤。故伊尹⑥五就⑦汤⑧、五就桀⑨,然后合⑩于汤。吕尚三就文王、三入殷,而不能有所明,然后合于文王。此知天命之箝,故归之不疑也。非至圣人达奥,不能御世;非劳心苦思,不能原事;不悉心见情,不能成名;材质不惠,不能用兵;忠实无真,不能知人。故忤合之道,己必自度材能知睿,量长短、远近孰不如,乃可以进、乃可以退,乃可以纵、乃可以横。

【注释】

①善:擅长。

②背向:背弃和趋向,反对和支持。

③协:协和、和洽。

④包:包容。

⑤忤合之地而化转之,然后以之求合:陶弘景对这句的注解是:“驱置忤合之地,然后设法变化,而转移之。众心既从,乃求其真主,而与之合也。”意为驱置到忤合的境地,然后设法变化,转移形势,开创新王朝。

⑥伊尹:商初大臣。名伊,尹是官名。一说名挚。相传为家奴出身,原为有莘氏女的陪嫁之臣。汤用为小臣,后任以国政。帮助汤攻灭夏桀。汤去世后,历佐卜丙(即外丙)、仲壬二君。仲壬死后,由太甲即位,因太甲不遵汤法,不理国政,被他放逐。三年后太甲悔过,又接回复位。死于沃丁时。一说仲壬死后,太甲当立,他篡位自立,放逐太甲。七年后太甲潜回,把他杀死。

⑦就:趋向,归于。

⑧汤:商汤王。商朝第一个君主,消灭夏亡朝,重用伊尹,推行善政。

⑨桀:夏王朝最后一位君主,推行暴政,为商汤所灭。

⑩合:合适。

吕尚:周代齐国的始祖。姜姓,吕氏,名望,字尚父,一说字子牙,西周初年官太师(武官名),又称师尚父。辅佐武王灭商有功,后封于齐,有太公之称。俗称姜太公。因东方夷族曾从武庚和三监叛乱,成王授他以征讨周围地区之权。

文王:即周文王。商末周族领袖,曾被商纣囚禁于羑里。统治期间,国势强盛。后其子周武王起兵灭商,建立周王朝。

殷:指商王朝。

天命之箝:关系天命的地方。陶弘景注云:“以天命系于殷汤文王,故二臣归二主不疑也。”

至圣人达奥:达到圣人高深的境界。

御世:治理天下。

劳心:费心思。《四部丛刊》本“劳心苦思”前脱一“非”字。

原事:了解事物本来面目。

悉心见情:尽心发现真实情况。

成名:成就名声。

材质:才能素质。材,才。

不惠:不聪慧。惠,通慧。

用兵:进行军事运筹。

无真:不真实。

知人:识别人。

本句意谓行忤合之术,一定要自己估量才能智力,估量自己长处短处,远近之处哪些不如人的,才能运用得进退自如。陶弘景释本句云:“既行‘忤合之道’于不如己者,则进退、纵横,唯吾所欲耳。”

【译文】

古代擅长反对和支持之术的人,可以协和四海,包容诸侯,可以驱置到忤合的境地,然后设法变化,转移形势,开创新王朝,所以伊尹五次归顺于商汤,五次归顺于夏桀,之后仍然与商汤相契合。吕尚三次归顺文王,三次归顺殷商王朝,而无法施展自己的志向,之后与文王相契合。这是关系到天命的地方,所以最后找到归宿而不怀疑。不是达到高深的圣人境界,不能治理天下;不是劳费心思苦苦思索,不能弄清事物的本来面目;不是尽心发现真实情况,不能成就名声;才干素质不聪慧,不能进行军事运筹;忠厚朴实不能真切了解,不能识别人。所以忤合之术的法则是,一定要自己估量才能智力,估量自己长处短处,远近之处哪些不如人,才能够纵横进退,运用自如。

同类推荐
  • 棋经

    棋经

    《棋经》,又称《棋经十三篇》,是中国悠久的棋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它从内容到体裁到篇目设计,都是模仿《孙子十三篇》全书首篇总论棋局,以为黑白之棋,正合阴阳之分。以下各篇则从“得算”、“权舆”等各个角度,分别论述了对弈的战略战术,对弈者应有的品德作风。论述深刻,内容丰富。
  • 白话黄帝内经

    白话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是中国文化史上一部最伟大的奇书,也是中国古代医学的奠基之作,它完整地体现了中国古人对人体与四季时节气候关系的独特理解以及人体各部互为应照的整体观念,是一部统领中国医学、古代养生学、气功学的绝世巨著。它也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泉源,是用阴阳五行学说解释人体生理、病理、诊断、治疗、以及用“天人相应”整体观念说明人体内外环境统一性的典范,所以它已成为学习中医的必读之书。这书《白话黄帝内经》以现代语加以语译和解释并配以专家点评,使学习者易读易懂。
  • 文天祥集

    文天祥集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一字履善,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成进士,对策集英殿,理宗把他的卷子取在第一名,为状元。南宋亡后,坚贞不屈,于元至元十九年(1283)十二月初九日就义于大都(今北京),年四十七。有《文山先生全集》。
  • 何典

    何典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封神演义

    封神演义

    《封神演义》,俗称《封神榜》,又名《商周列国全传》、《武王伐纣外史》、《封神传》,中国神魔小说,为明代陈仲琳(一说是许仲琳)所作,约成书于隆庆、万历年间。全书共一百回。《封神演义》的原型最早可追溯至南宋的《武王伐纣白话文》,可能还参考了《商周演义》、《昆仑八仙东游记》,以姜子牙辅佐周室讨伐商纣的历史为背景,描写了阐教、截教诸仙斗智斗勇、破阵斩将封神的故事。包含了大量民间传说和神话。有姜子牙、哪吒等生动、鲜明的形象,最后以姜子牙封诸神和周武王封诸侯结尾。
  • 情深不知云归处

    情深不知云归处

    张隽辰孟朝雨年少悲歌再度重逢.少帅和才女的一场邂逅.我们年少时的离别也许只是为了下一次更好的相遇.我们从未告别我也不是在某个瞬间才喜欢你我一直都爱你只是需要一个表达的契机.哪怕他们所有人因为你的身份而对你做出任何伤害,我都会不顾原则义无反顾地去保护你.那个时代遇到这样纯粹简单的爱何其有幸.感谢我在有生之年遇到最好的你哪怕我们最终会告别但终归不辜负相遇.
  • 西湖八百年

    西湖八百年

    曾有一个人,爱我如生命。“小白,你把许仙丢哪了?”……我希望有个如你一般的人,如山间清爽的风,如古城温暖的光。在江南蒙蒙的烟雨中,手撑一把簪花纸伞,为我挡住瀚海波涛。八百年西湖美景,水枯泪干,情不断。
  • 大清悍妇

    大清悍妇

    耀眼的骄阳不管在哪里都能照耀到人的心中。在草原她是尊贵的草原之女,在四方城她是权力巅峰家族最彪悍的女人。人常说:“投胎就做萨齐拉”!康熙:“不要以为朕真不敢杀你!”太后:“乖孩子,别怕,草原女儿就该如此!”太子:“老十,管好你福晋,把你嫂子都带坏了”老十:“娶个蒙古彪悍福晋怪我咯!”萨齐拉:“不要这么看我,我会害羞哒”众人:“……"
  • 黑龙破晓

    黑龙破晓

    控妖师横行于世破封大妖祸乱世间化身黑龙的谢凡修真一脉最后的继承者与妖斗法,与人斗智。黑龙破晓,迎接曙光。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休闲与生活质量

    休闲与生活质量

    休闲、休闲活动和休闲生活,从来就与人类本身的生存发展相生相依。古希腊哲人亚里士多德说:“幸福存在于闲暇之中,我们是为了闲暇而忙碌。”马克思指出休闲和劳动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双重社会生活基础,将休闲看作人的基本生存状态之一。休闲作为专门的研究对象,在国外已有百年,在我国大约也就十年光景。时间虽短,从原来一般视“休闲”为游手好闲、享乐主义,到当下重视休闲、研究休闲,发展休闲业,正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象征,是人向自身本来意义和价值的一种回归。
  • 阴阳老院子

    阴阳老院子

    张天宝是一名顺丰的快递员,他每天都要在顺丰快递这里开始前往这个诡异的老院子,精彩片段不容错过
  • 送赵六贞固

    送赵六贞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幽灵少女

    幽灵少女

    我有一个和其他人稍微有些不一样的朋友。这么说或许有点奇怪,但那家伙确实不是普通人。明明有着和普通人一样的外貌、行事风格也和普通人没什么两样,却能让和她接触过的所有人都感觉到她的不正常。对于和她稍微熟悉了一些的我而言,在考虑正不正常之前,就连她是否为“人”都不得而知。毕竟她曾非常认真地跟我说,她只是“幽灵”。不久之后的某一天,当我认识到她真的是“幽灵”,是自称“幻影”的,“本不该存在之人”的事实时,事情已经发展到无法挽回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