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04600000008

第8章 美丽乡愁(6)

——部分章节发表于《散文选刊·下半月》

注:经考证,生长于山地、形似芦苇的植物,实际是五节芒或七节芒,夏秋时节开的花和芦花相似,称芒花、荻花。白居易《琵琶行》里有“枫叶荻花秋瑟瑟”。

和蜜蜂结缘

2011年不是兔年吗?我怎么和蜜蜂结上了缘?

甜蜜的记忆

元旦我买了一件中长的羽绒袄,从上到下一圈又一圈黄色和褐色相间的花纹。儿子看见后取笑我:“妈妈像一只勤劳的小蜜蜂!”还唱起一首妇孺皆知的儿歌:“两只小蜜蜂,飞到花丛中,左飞飞,右飞飞……”

1月10日星期一,早上七点半我就赶到县政府大礼堂,参加由农业部畜牧业司和中国养蜂学会主办“中华蜜蜂之乡”——江西省上饶县承办的“农业部全国蜂业救灾应急技术培训班”。全省蜂业大县的领导及蜂农500多名学员齐聚一堂,聆听教授专家讲课,现场与蜂农互动,答疑解惑。

中国著名品牌、江西省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益精蜂蜜老总王以真介绍企业发展情况,向全省蜂农发出邀约;石城县领导在会上盛情邀请全省蜂农每年的七八月间到石城放蜂,那时有七、八万亩的荷花等待传授花粉,并提供优质蜜源。

小小蜜蜂学问大。坐在那里,我一边听,一边想起小时候我家养过的一桶蜜蜂。通过学习才知道,我家那桶蜂属中国本土的蜂种,学名叫中蜂。

有一年春天,我家屋檐下飞来一窝蜂,经过妈妈仔细观察和判断,这是一窝蜜蜂,有一只蜂王带着不多的工蜂。家里刚好有一只圆形的木蜂桶,是前几年山里一户人家跟我家换红薯种,抵45元钱的。妈妈按照别人的指点,把蜂桶洗净晒干,用点燃的火把上下燎过一遍。晚上,先往蜂桶中间的一根横木档上,涂过白糖水,再用一块木片,轻轻地把那一团蜂球拨到托板上,最后用一根木档当插销,把托板固定在蜂桶底部。蜂桶就挂在屋檐下,蜜蜂的落脚点旁边。

有那么一两天,蜜蜂到处乱飞,有点茫然。不久就只往蜂桶的口子里进出。晚上搭了木梯上去看看,发现蜜蜂全都聚集到那根涂了白糖水的横木档上,很快,横档上就垒起了一个小小的蜂窝。每天清晨,勤劳的蜜蜂和我们一起开始辛勤的劳作;夜晚,辛苦一天的蜜蜂和我们一样安享甜蜜的睡眠。蜂群逐渐地壮大起来,进进出出的蜜蜂越来越多,蜂桶里的蜂巢也越来越大。我们全家人也多了一个共同的兴趣爱好:搬过木梯,爬到蜂桶边观察小蜜蜂。我发现每一只回来的小蜜蜂两条腿上都裹满了金黄色的花粉,有些都裹成了两只鼓槌,真担心它那小小的身子,如何能背负着这么多这么重的花粉飞翔前行。偶有几只没裹花粉的,估计是侦察兵或通讯员,另有重任在身。而每一只出来的小蜜蜂,都弹尽了腿上的花粉,显得干净利落,他们偶尔会在出口处,与刚回来的小蜜蜂碰碰触须,像是在交流花粉采集的信息,更多的是立即展翅,重又飞往花开的远方……

冬天来临,妈妈用塑料皮把屋檐下的蜂桶包裹起来,只留着进出的小口,还要转向避风的位置。蜜蜂们就在蜂巢里聚成一团,吃着自己的蜂蜜过冬。阳光温暖的午后,会有少许的蜜蜂出来走动飞舞。

就这样过了三年,蜂巢有脸盆那么大,那么厚,可以割蜂蜜了。六、七月份,有一天晚上,妈妈把蜂桶拎下来,把蜂王和簇拥着的工蜂扒到一边,用菜刀把盛满蜂蜜的蜂巢割下了三分之二,放在做豆腐用的麻布包袱上,用力挤压,浓稠的蜂蜜就滴到脸盆里,剩下的渣是上等的好蜡,做成蜡团可用于包被纳鞋时给麻绳过蜡。听说我家割蜜,马上有人来我家定购,十元一斤,一共五斤五十元。妈妈一点没留,全卖了。我们只好端着割碎了的蜂巢块,用力地吸,蜂巢里满满的可都是蜜啊!吸完后伸出舌头舔舔嘴唇,真甜真香!

割蜜时,很多蜜蜂也许觉得受到了侵犯,对我们发起攻击,在场的每个人都被蜜蜂刺中,又痛又痒。好在我们有办法,先把刺拔掉,再涂点蜂蜜就没事了。但是因为我们割蜜的经验不足,时间拖得过长,蜂群损失很大,看着心痛,妈妈说,下次要过五年再割蜜了。

看见蜂群又正常地生息采蜜时,我们也安下心来,准备和蜜蜂继续友好地相处下去。可是到了来年春天,红花草开花的季节,因为连绵的阴雨,很多蜜蜂拉起了肚子。妈妈用石灰水把蜂桶、墙面、地面洒了个遍,想消毒治病,作用不大。明显感觉到蜂群锐减,虽然着急,但我们也没有更好的办法。终于有一天,只剩了几只晚归的蜜蜂,围着蜂桶“嗡嗡嗡”,打开托板,才发现不知什么时候,蜂王带着它所有的子民,走了!

妈妈把蜂巢全部割了下来,挤出一大碗蜂蜜。蜂桶洗净后又搁在了屋角。后来有一个识货的人花50元钱买去,于是蜂桶又到他家里养蜂去了。

直到今天,我才知道,只要用马齿苋煎水,或用红霉素调糖水就能治好蜜蜂的拉稀病。可惜我知道得已经太晚了。但是对于蜜蜂这个种群来说,却并不晚,因为有这么多的人在关注它,研究它,服务它,我相信养蜂的三大好处——蜂产品、传授花粉、生态平衡,一定会让蜜蜂养殖这个朝阳产业的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小蜜蜂真的送来了!

兔年的第一篇文章《和蜜蜂结缘》,在上饶之窗论坛上发表后,一位网友留下手机号码,说看我喜欢蜜蜂,等春暖花开,他一定送我一箱蜜蜂,因为他父母和弟弟就在乡下养蜂。

知道这个好消息后,儿子就一直在等着、盼着。看见日历上到了立春节气时,看见路边第一朵迎春花盛开时,听见我交代他不要再穿袄,因为已经春天时,儿子接过我的话,马上问:“春天来了,可小蜜蜂什么时候才送来呢?”

一天中午,儿子放学回家,书包往沙发上一扔,跑进厨房来到我面前,让我下班时带两朵花回来,因为他的小蜜蜂要采蜜。儿子把手里的一个小盒子举到我耳边:“妈妈你听,小蜜蜂正在里面嗡嗡嗡!”我仔细聆听,是真的!儿子手里捧着的是一个边长两厘米的彩色小方盒,六个面上都印着一只展翅飞翔的小蜜蜂。我在儿子的严密监督下,小心掀开一条缝,看见里面有一只正在爬行的小蜜蜂。

下班路上我采了两朵迎春花。儿子把花塞进小盒子里。空间太小,蜜蜂飞不起来,听不见嗡嗡嗡。打开偷看一下,蜜蜂正在花上爬着。儿子轻声地在我耳边说:“妈妈,小蜜蜂正在采蜜呢!”

天气渐渐热了起来,街上已经有人穿起衬衫。我也惦记着小蜜蜂,就给那位朋友打个电话,没人接。这事也就搁下了。

星期一,傍晚时分,儿子带了楼下一个小朋友强强回来,两个人先是围着平台上一个留存雨水浇花的涂料桶,看前一天下午到龙潭湖公园游玩时捕捞到的小蝌蚪,之后,又在平台上打羽毛球。忽然听见儿子在外面大喊:“妈妈,快来看,小蜜蜂真的送来了!”

我一直在厨房里忙碌,听见他的喊声,有点发愣,心想:难道那位朋友真的给我送小蜜蜂来了?他怎么知道我住在这里?而且为什么也没有先给我打个电话?

被儿子拖着来到门外,并没看见其他外人。儿子和他的小朋友强强,一起举着小手,指向雨棚的位置。我仔细一看,真的是一窝挨挨挤挤的蜜蜂,柚子大一团,还有几只晚归的工蜂,正不断地从远方飞回,挤进巢中。

这真是意外的惊喜。儿子兴奋地嚷嚷:“妈妈,你快给那个叔叔打电话,问问这蜜蜂是不是他送的?是不是他送来后忘记告诉我们了?”

“很有可能是这样的!”我一边赞同儿子的推理,一边想:明天是要给那位朋友打个电话,告诉他春天已经给我们送来了蜜蜂,现在我真的很需要一个蜂箱,让这些飞来的蜜蜂,在我家的屋檐下安家,繁衍生息!

蜂箱有了

小蜜蜂飞临我家的第二天上午,下班前我打通了那位朋友的电话。“太好了!下了班我就过去看看!”那语气,比我儿子刚发现小蜜蜂时还激动。

他真的过来了。自我介绍姓蔡,在区教委工作,家人在乡下养蜂,他在网上发表过很多传授养蜂知识的文章。蔡同志仔细观察后,判断这是意大利蜂,重约两斤左右,是一个较大的蜂群。问我是要收起来,还是送给他。

我心里嘀咕,是你说要送我一桶蜜蜂的,现在倒好,飞来的蜜蜂反而要送给你?我和儿子都决定收起来。他说,权宜之计是找个纸壳箱,几分钟就收好,但要马上送到蜂场去;长久之计是下午就去买个蜂箱,直接把蜜蜂收进蜂箱里安家落户。

“蜂箱?”我茫然了,“我怎么知道哪里有蜂箱卖啊?”

蔡同志报给我一个号码,让我拨过去。“蜂箱?我厂里有!但价钱不太清楚!”我笑了:“看来我是找到大老板了,管大事不管小事!”对方也笑了:“这价钱我还真的不太清楚。你真要买,到蜂业协会再说吧!”

下午两点多,我来到蔡同志告诉我的地方,可怎么也找不到蜂业协会的牌子,不得已只好再给蜂箱老板打电话。“我们早搬到汪家园了,那里只留下生产车间。你到信州区政府后面的街上找‘蜜蜂楼’。”

我又转悠到汪家园,远远望见十字路口一栋六层楼的楼顶,竖着“蜜蜂楼”三个红色大字。电话里我介绍过自己的情况,也知道他就是著名绿色品牌“益精”蜂蜜的老板王以真,“全国蜂业救灾培训班”上听过他的介绍发言。他特意让儿媳妇领我到他家里,我们一边喝茶一边聊起了与蜜蜂有关的话题。

除了介绍我家蜜蜂的情况、交流养蜂的基本常识外,我还从她儿媳妇口中,了解到一个信息:宠物蜜蜂。据说这种蜜蜂没有刺,也不采蜜,但吃得很少,全靠人工喂食,当宠物很合适,主要分布在贵州一带。哈哈,没有刺的宠物蜜蜂,还真有意思!

王总电话问过蔡同志后,告诉我本来是想送我一个样品箱的,但适用意蜂的样品箱已经没有了,只好拿材料给我回家自己组装。我这才知道蜂箱的种类很多,而且都是买材料回去,自己当木匠钉成的。还真是不容易啊!我会钉吗?那蔡同志只说帮我收蜂,又没说要帮我钉蜂箱。

“材料都给你备齐了,连防蜂蛰的帽子也配了,你只需顺路买几十个一寸五和一寸的铁钉就行。已经四点多,你还是早点赶回去吧,我担心你家的蜜蜂会飞走了!”我不以为然地说:“不会吧,昨晚都是在雨棚下过夜的!”“它们还在侦察环境,还没定性,你又没有先收起来,傍晚时转移的可能性很大!”

我一听,还真有点急,尽快地往家里赶。到了楼下,又出去买好铁钉,然后,一个人抱着所有材料爬上楼,来到了家门口。

放下蜂箱,我终于嘘了一口气!

抬头往雨棚上一望,呆了——

蜂箱有了,可我家的小蜜蜂不知什么时候已经飞走了……

2011年5月3日

蛇的故事

生活在农村,蛇是常见的东西,虽然它的每一次出场,都让人又惊又惧。但自然界到处都是它的舞台!

校园里的浪漫

读初中时,学校驻在一个山包上。一届接一届师生的辛勤劳动,从山包上整出两块平地:上面是大操场,下面盖了教学楼后,剩余的部分做了小操场。

教学楼有两层,我的教室在一楼西边最后一间的转角处,距离窗外约两米处,全是高及二楼窗台的黄泥壁,教室左边的泥壁上斜斜地挖了一条一尺多宽方便上下的便道。

有一天,我正坐在第一排认真听课,忽然感觉教室后面一阵骚动,老师的眼光也望向窗外。转头一看,吓一大跳,竟然有两条蛇正沿着那条便道从下往上慢慢地游走。在最初的惊吓之后,因为隔着安全的距离,我便冷静下来,和全班的同学一起仔细观察。老师自己也觉得好奇,干脆停了课,让大家观看几分钟。

不用说,那是一对恋蛇:公的粗大强健,母的纤细苗条,身子也更短小一些。三角形的扁头稍稍抬起向前伸着,身上整齐有序地排列着红黄两色的菱形方块,方块里还有着更加艳丽的彩色花纹。根据经验,我知道这是毒蛇,俗称“花手巾”。但此刻,两条蛇间隔着五六寸的距离,并排游走着,正沉浸在无限的柔情蜜意中:公蛇的脖子抬得更高一些,不时把头转向母蛇的一边,眼光中充满了关注和呵护;母蛇则像一个矜持的少女,不紧不慢地跟随着,偶尔也转头向公蛇回望一眼,眼光里溢出的满是温柔和甜蜜。它们就这样在五六十双眼睛的静静注视下,一路悠闲,一路浪漫,最后越过陡坡,钻进草丛,消失在我们的视野中。

我也来听听课

还是读初中时,只是,我的教室换到了教学楼最东头的转角处。教室的右边是一大片红薯地,教室后面开着两个窗户,窗外的排水沟和通往厕所的石子路之间,是一堆建房后多余下来的鹅卵石,旁边胡乱地长了些杂草。

记不清那节上的是什么课,是哪一位老师。只记得老师讲着讲着,忽然没声音了,脸色发白,两眼发直。再开口时,声音已经发颤:“三、四组最后排的两个同学,听我说话,并按我说的去做。先慢慢站起来,再慢慢地往前排走,一定要慢!”我们都好奇地回头望去,忽然一片惊叫:“蛇!”两个男同学很配合地慢慢离开了课桌,然后几步冲到黑板前,惊魂未定地抚着胸口。

那是一条很粗的眼镜蛇。长长的身子,一半缠绕在窗户的圆木档上,前半身笔直伸进教室探头探脑。扁扁的脖子上撑着一个吐着鲜红信子的三角形大头,上面一对明显的眼镜圈!幸好每一组后面都留了方便同学过往的通道,所以后排的同学才得以平安脱险!

也许是同学们的惊叫破坏了它参观教室的雅兴,也许是它感受到了潜在的威胁,细细的脖子忽然变得又扁又宽,头高高昂起,还发出了“卟卟卟”的恐吓声。那一刻,我忽然想到,眼镜蛇俗称“犁头卟”是多么形象生动。只见它左瞧瞧,右望望,终是觉得没趣吧,便头也不回地溜下窗台,走了!

书真的好看吗

小时候我家住在一栋老式的徽派建筑里,房子里住着同一个家族的三四户人家。这是古代一个官宦人家的宅邸,有青石雕刻铜钉加固的大门,有雕梁画栋的房梁,有开阔明亮的天井,有两根大人才能合围的粗大廊柱,有门厅、前厅、中堂、后厅,有雕着虎头虎爪镀着金漆闪着金光的樟木香几桌。出门全部是用鹅卵石镶嵌出花纹的街道,古老的村庄还保留着良好的明沟暗渠等排灌系统。

我详细介绍这些情况的原因,是因为我实在想不通,那条蛇到底从哪里来,最后又往哪里去了?

也是十来岁时。我家书多,我从小就喜欢看书,春秋天搬条小凳坐在门前大路旁的空地上看,光线明,空气好;夏天坐在天井边我家的木门槛上看,光线好,很凉快。

一个夏日,下午四五点钟,我又坐在天井边的门槛上,捧着书看得津津有味。妈妈到猪栏喂过猪,又在邻居家玩了很久,然后拎了猪食桶,准备回家烧晚饭。她从天井的对角过来,走了几步后,忽然停住了,用明显异样的声音对我说:“光丽,你别动,听我说话!”我抬起头奇怪地望了望,只见妈妈眼睛睁得大大的,脸色发白,全身紧张,那模样逗得我禁不住微微地笑了起来。过了一会儿,妈妈又发话了:“现在你慢慢地站起来,再慢慢走过来!”

同类推荐
  • 论中国人的国民性(鲁迅卷)

    论中国人的国民性(鲁迅卷)

    《论中国人的国民性(鲁迅卷)》是鲁迅的随笔选。所选作品,不包括《野草》和《朝花夕拾》中的篇目,也不包括鲁迅上世纪30年代写下的大量文艺论战名篇,内容上以社会、思想、文化、生活见闻方面的随笔为主,用鲁迅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偏向于“准风月谈”的那一类文字。这些作品基本上按照发表时间的顺序排列。其中1918-1919的“新青年”时期、1924-1925的“语丝”时期、1933-1934的“申报·自由谈”时期可以说是鲁迅随笔创作的三个高峰期。
  • 失踪者的旅行

    失踪者的旅行

    《散文集2010年卷:失踪者的旅行》主要收录了闫文盛的“生年”、“寄居者”、“在异乡”、“世事如烟_”、“时间的斑痕”、“暗部”、“小事物”、“滴水时光”、“向内的旅行”等作品。这些作品内容丰富,构思精巧,文笔精妙,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充分显示了深厚的文字功底及其独到的写作风格,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及可读性,非常值得欣赏。
  • 一世珍藏的诗歌200首

    一世珍藏的诗歌200首

    中外诗歌浩如烟海,古史诗、叙事诗、抒情诗种类繁多,争奇斗艳。本书仅选录了文艺复兴以来并经过了数代读者检验的部分中外诗歌名篇(不含中国清代以前诗歌)。在长长的诗歌长河中,这些诗歌名篇是语言的精华,智慧的结晶,思想的花朵,情绪的珍珠。它沉淀着人类的苦难与欢乐、幻灭与梦想、挫折与成功,折射着人类精神结构中永恒的尊严和美丽,体现了人类追求真善美、扬弃假恶丑的执着意念和高尚情怀。人,寄居在大地之上,处身于喧嚣的世界,需要这甘甜的蜜汁滋养。中外诗歌遗产需要继承和发展,首先就需要阅读。阅读是一种感悟心灵的精神活动。
  • 名家亲情散文精选:爱如山样重·深沉卷

    名家亲情散文精选:爱如山样重·深沉卷

    本书精选了包括鲁迅、许地山、朱自清、冰心、石评梅以及布拉克、海明威、卡耐基、培根等二十位中外著名作家的亲情散文,这些作品最大的特点就是情感真挚。作家们以真挚的感情写自己身边亲人的琐事,写自己对亲人的所见、所闻、所感,将叙事、描写、抒情、议论熔于一炉,委婉缠绵,真切感人,从而能产生感人肺腑的艺术感染力。
  • 世象警示录

    世象警示录

    本书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人物特写,第二部分案例写真,第三部分警网快讯,第四部分小说事态。收录了《怀念母亲》、《追忆父亲》、《风正一帆顺》等文章。
热门推荐
  • 走四方

    走四方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因为九年义务教育基本国策的需要,全国各省各市大力兴办中等师范学校,将一批急切要求脱掉“农皮”的农村娃经过紧张而密集的培训,分送到各个最需要教师的乡村小学去,撑起乡村教育的一片蓝天。这批涉世未深,对未来充满着憧憬的少年少女们在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间续写着自己平凡的人生传奇。他们从农村来,到农村去,最终没有脱掉“农皮”,生活状况甚至比“农民”还不如。
  • 星武战皇

    星武战皇

    风水地脉?那都不是事!锻体无双?那都小儿科!法决佛光?咱跟玩一样!美女!金钱!权利!样样不落下!且看姜宇如何玩转星球,打爆星宇,成就皇者尊位!揭开万古疑秘!
  • 神宠天下与逆袭少年

    神宠天下与逆袭少年

    这是一个人与神宠共同创造的异世界,有一天一个少年穿越到了这个奇幻的神宠大陆,刚开始的他是个废柴,可是他相信人定胜天,命运应该由他自己来掌控。他和伙伴一起突破了重重困难,在这个异世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现在请你进入神宠大陆。。。。。。
  • 斗转三世

    斗转三世

    三世存活,探寻八玄之物。寻找奢华的幸福,此生无悔。一本笔记,扉页的匿名竟有着跨越轮回的秘密。一片老街,一片失忆,一片玄幻。傲视苍穹,撼动大地。一指斗转,踏遍三世,轮回三生,只走一境。留名吴桐。
  • 不羁相师

    不羁相师

    懂我的人谓我痴,不懂我的人谓我颠。这个世界太荒谬了,所以我来了,看我如何在都市下泡妞耍酷,狠踩二世祖,打翻异能古武,飞升修真界。
  • 佛说海八德经

    佛说海八德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女配圣旨:男主跟我走吧

    女配圣旨:男主跟我走吧

    她本该是一个已死之人,却意外的被一个称作“八宝”的系统所救。经历了生死离别,爱恨纠葛,她重得记忆,得到温暖。但,哪一个是前世?哪一个是今生?她对不起的,她放不下。
  • 轮回时间

    轮回时间

    成长有哭有笑有朋友也要爱情一旦有些事或人阻止了就算拼尽性命也要将其挽回。楚森“若是真有地狱这个地方我也要将你寻回,三生石,彼岸花,三途河,我会用手中的剑将其斩碎因为这些东西不配出现在你眼前”
  • 武侠升职记

    武侠升职记

    一个普通的小职员,有一天偶然穿越到了武侠世界,后来用学到的武功在现代闯出一番天地,成为了高富帅....
  • 西遁马嘶鸣

    西遁马嘶鸣

    张宝瑞,笔名磐石、秋凉、雨亭等。著名文学家,书画家,社会活动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悬疑推理小说代表作家之一。198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历任新华社北京分社总编辑,高级记者,新华出版社副总编辑。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武侠文学学会副会长,金蔷薇文化沙龙主席。1971年开始从事长篇小说和影视剧本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