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04600000004

第4章 美丽乡愁(2)

每次看到这座正在建设中的钢筋水泥大桥,我就会想起自己走过的桥。我的家乡具有典型的江南特色:青山环绕,屋舍俨然,一条小河蜿蜒而过,滋润灌溉着两岸的田野和村庄;一条古老的盐道,从村庄中间穿越而过;村庄里延伸出的三条公路,从村边绕过通往东、南、西三个方向。村庄里面的街道小巷都用鹅卵石拼镶而成,展示着村庄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河上有古老的石拱桥,也有可通车的水泥大桥,走在上面和平地没有差别。所以在我的印象中,宽宽窄窄的水泥桥或古老的石拱桥,那不算桥,而是地面的一部分,是陆地的正常延伸。我记忆中的桥,是独木桥、木头桥、浮桥。所以我一直认为自己走过的桥虽然很少,但每一次过桥的印象都特别深刻。因为对于我来说,屈指可数的几次过桥都像过生死关口一样艰难:站在桥头,频频四顾,抉择再三,泪水涟涟。每一次过桥,都有一个值得付出的理由,同时也留下一个记忆犹新的故事。

独木桥

也许最原始的独木桥是偶然形成的:一棵长在河边的大树,老了,枯了,倒了,恰好它的树梢搭到了对岸,无意间成为一座连通两岸的桥。于是动物们在上面嬉戏攀爬,古人类也借助于它在两岸之间穿行,原来分隔的世界因为独木桥的存在,重又融合成为一个和谐相处的整体。

不过,我所走过的独木桥比实际意义上的独木桥进步得多,毕竟时间已经跨越了五千年的人类文明!

读初中时,每个星期有劳动课,每个学期要组织一次全校性的勤工俭学活动。学校新建在一座山包上,一届接着一届干,轮到我们,劳动课一般是担沙挑石或平整操场。勤工俭学的任务是上半年到山上端一次毛竹,下半年上山捡一次油茶,其间还会组织高年级的同学给学校食堂砍一次棍子柴。

我的年龄太小,比班上最小的同学还小两岁,个子也矮,一直坐第一位。所以每次上山端毛竹时,也在学校当老师的爸爸就帮我向班主任请求劳动替换,往往是班主任老师在需要平整的操场上,用石灰线画一个两米长一米宽的框,任务是往下挖出一尺深的土方,再把泥土倒在操场边需要填高的洼地上。一个人的劳动有点机械和单调,特别是随后几天听着同学们兴高采烈地谈论劳动趣闻,我更是心里痒痒的。下一次砍柴,我要求参加,爸爸不肯,我只好又一个人到操场上去挖土方。

初中最后一个学期,学校又组织上山端毛竹了。这一次我坚持无论如何也要参加,因为再不参加,以后就没有机会了。爸爸终于答应,并拜托班主任周科夫老师多多照顾我。那一刻,我真是高兴啊!

这一天终于到了。我背着空书包和同学们一起早早赶到学校,领了学校发给每人的四个馒头后,在老师的带领下向着目的地出发。

到了山脚,我们几个女同学一边叽叽喳喳有说有笑,一边沿着山涧边的护堤往山坳里走。特别是我,因为第一次参加这种劳动,更是兴奋不已,真的像一只放飞出来的快乐小鸟。走了两里多路,来到一个岔路口:一条路直接上山,一条路要过一座独木桥,到了山涧对面再逆着水流向里走。

直接上山的那条路我走过一回,是空着手带着饭团跟在水花表姐后面上山砍柴。我在表姐的安排下,花了一天的时间,端回来一截稍有弯曲的木头。到家里一称,12斤,是荷树,木质坚硬适宜做家具。爸妈把它留下来,后来做了两条靠背椅的4条后腿,那恰到好处的弯度,让木匠师傅连声称赞,节省他很多工夫。那座总爱把太阳藏到它背后的高山,曾经让我遥望和想象了很多年,那次我终于走进了它。虽然没登上山顶,但我却仰望到了它的风采。

端毛竹却一定要过独木桥。前面大部分同学都已经过了桥继续往山坳里走,我也毫不在意地跟在女同学后面一脚就踏上了桥板,马上发现这座桥很不一样:不仅上下弹跳,还左右摇晃,第二脚还没落下,自动弹上来的桥板已经粘到我的鞋底;第三脚已经深深地踏了下去,心都已经悬到半空,脚却还没有踩到桥板。我吓得大叫一声站在原地再也不敢动弹。前后的同学看我害怕,故意站在桥上用力蹦跳几下,独木桥晃荡得更厉害了。我赶紧退回桥头,重新站到了安全坚实的土地上。

独木桥为什么这么可怕啊?我仔细观察起来:长约五至六米,宽约一尺五六,七八根劈成扁平形状的长长的圆木,按照头梢互搭的顺序排列,用几根横木档按一定的间距拦腰销上,组合成一块特长的桥板,直接搭在山涧的两岸。它的最大好处就是不会被山洪冲毁,确保一年四季畅通无阻。

如果不过桥,能不能找到其他过河的办法呢?河堤有两米多高,就地取材用大大小小的鹅卵石叠得垂直平整,想攀缘下河根本无法落脚;河床借了山石的凹凸不平,形成了大小不等、深浅不一的深潭,上半年正是丰水季节,河水又急又深,涉水而过根本不可能。独木桥是目前唯一的通道。

在我左顾右盼、迟疑不决时,全班所有的同学都晃晃悠悠但又稳稳当当地过了桥。班主任周科夫老师带着几个高高大大的男同学,在河对面一边等我,一边给我鼓劲。

这是我向爸爸争取来的劳动体验!这次去不成以后再也没有机会了。可这座独木桥为什么这么可怕啊!我看看桥,看看河,看看对面的老师和同学,又看看桥……急得我眼泪都流出来了。

周老师问:“叫两个男同学牵你过来,行吗?”“不行!”“你自己慢慢走过来,好吗?”“不敢!”“派两个同学把你送出山口,你自己回家去,可以吗?”我急得大叫:“我一定要跟着你们去!”

我慢慢地提起一只脚,轻轻地落在桥面上。然后把第二只脚也放上桥板。趁桥没晃的时候一小步一小步地挪,一晃荡就吓得站在原地,一动不敢动。等到桥不晃了,又赶紧往前面挪两步。越往桥中间,越像踩在一根弹性很好的橡皮筋上,每一步都飘着、悬着,怎么也不踏实。脸上挂着泪,眼睛只看桥,桥晃人停,桥停人挪。桥真长啊,五六米长的桥煎熬了大约十几分钟,我终于含泪带笑站到了对岸的土地上。

追上前面的同学,我又快乐地与他们同行。沿着山涧走了七八里,看见前面山坳的树林里散落着十几户人家,村庄因地势命名为山坑。我们从村边左拐,走上了上山的路。

这简直是一座石山:石壁光滑,山势逼陡,几乎与地平面垂直,高达百米以上。用平整的大石块垒出的台阶,缘壁而上,蜿蜒曲折直通蓝天,仿佛是一条点缀着花花草草的绿色天梯。我们正攀得汗流浃背时,眼前一片新天地,让人感觉豁然开朗,深山之中,高山之上,竟然藏着百亩良田:绿油油的禾苗像绸缎一样丰盈、柔软,在微风中掀起绿色的波浪;路边沟渠正汩汩流动着清澈透明的高山泉水;稻田的边缘,是几栋土墙瓦顶的公房,房子的前半部分留着很宽的走廊,廊柱和木门整齐划一地排列着,那是分场的场部、仓库,以及职工的住房。田野周边,几头黄牛水牛正在悠闲地吃草。整个地形像一把圆形的蒲扇,一道山脊是手握的扇柄;更像一个天然的圆形舞台,坐落在群山环抱的中央,三面悬空,一条连接后台的通道,傲然独立,自成风景。那些在家门口需要抬头仰望的高山,到这里都变成一个个丘陵似的小山包,正安静地围坐在舞台四周,观看着舞台上百亩良田的春种秋收、四季转换。这里日照时间比山下长,种的都是双季稻。也许此地曾经盛产苦竹,所以它有一个听起来很悲情的名字——苦竹洋。设在这里的林业分场就叫苦竹洋分场。可在我心中,所谓的人间仙境,世外桃源,那份景致大概也不过如此吧!

我们踏着右边的山脊进入深山,又走过三五里,来到一座毛竹山上。毛竹已由林场工人按照标准放倒砍好,一般六米多长,从刀口上面一米五处量圆周六寸以上。我们的任务就是把这些毛竹端到山下的收购组,收购组按照毛竹尺寸,付给我们一定的工钱作为班费。

其他女同学都有端毛竹的经验,听见手拿皮尺量毛竹的男同学喊“这根六寸的”,就马上跑过去把毛竹抱在怀里。我站在毛竹林中,这里看看,那里瞧瞧,还一心想象着如果登上前面这座山顶,又会看到怎样的风景,结果满山都找不到六寸的毛竹了,最小的也是七寸。“七寸的很重吗?”我天真地发问。“七寸比六寸只重七八斤,但路长就会显出分量。你先自己试试看!”周老师耐心地作了解释。我从女同学手中接过六寸的毛竹放在肩上,大约二十多斤,又试试七寸的,有三十多斤。平时在家我们经常砍柴挑担,这点重量我觉得不算什么,所以嘻嘻笑着,领了大男生早为我们准备好的、用竹梢削成方便歇脚和上下坡时借力的竹撑,毫不费力地扛了七寸的毛竹,跟着女同学一起返程。周老师还在后面大声叮嘱:“万一扛不动,就慢慢走等着我们。我和几个男同学走在最后面,我们会帮助你的。”

女同学们嘻嘻哈哈地说笑着,扛了毛竹一路走得飞快,回到那个天然的圆形舞台时,已经中午十二点多。来到清澈的水渠边,放下毛竹,我们开始吃午餐——馒头。

正午的阳光照着远处的群山、近处的禾苗、眼前的山泉,让人感觉明媚而清新。开始我们只喝自己水壶里带的茶水,看见渠里的水纯净透明,我忍不住捧起来喝了一口:“哇,真甜啊!”同学们也争相品尝,连连称赞“这水真好喝”。我们干脆把冷硬的馒头浸到水里,再吃进肚子。吃饱喝足后,大家还把水壶里的茶倒掉,灌上满满一壶的高山清泉,留着一路慢慢品尝。

我们开始下山。坡很陡,毛竹很长,所以下山时需要有点技巧:用竹撑当拐杖,可以借力,可以防止滑倒,垂直撑起毛竹一头,就可以腾出肩膀休息;竹梢要尽量朝山坡外面;拐弯时毛竹头不要撞到山壁上。

路遥知马力,路远才知道肩上毛竹的分量。左肩换右肩,右肩换左肩,两个肩膀都已经又红又痛,肩上的毛竹越来越重,下山的脚步也越来越沉。我这才明白,为这多出来的一寸,周老师是多么的不放心了。等我终于磨蹭着下了陡坡,已经赶不上女同学们的脚步,走一会儿就要歇,拖了大家的后腿,于是就让她们先走,我一个人慢慢地扛。

不断地有男同学超过我往前走了,断后的老师和同学也赶上了我,然后我成了落在最后面的那个人。周老师带着几个大男生,总会在前面看得见我的地方等我。我赶上后他们又往前去了。有时也叫大男生回来帮我扛一下。

有一段路是先下一个陡坡,接着又上一个陡坡。老师他们在对面的坡顶上歇着等我,我扛着毛竹手握竹撑小心地下坡。快到坡底时,忽然觉得肩膀上的重量一下子全没了,再往下走一步,毛竹怎么到我头顶上去了?本来扶着毛竹的手,这时却把我整个人挂在了毛竹上。这是怎么回事呢?

我还没反应过来,对面的老师和同学全都笑了。一个大男生还一边哈哈笑着一边向我走来。我举着一双手想把毛竹扳回到肩膀上,可毛竹纹丝不动。这才发现因为我人太矮,还没走到最低洼的地方,毛竹就已经被两边的山坡搁着了,架空了,挂在毛竹上瞎折腾的我活像一只可笑的毛猴,怪不得他们都在笑我,还说他们来了这么多次,这样的事情也是第一次碰到。我跟在帮我扛毛竹上坡的大男生后面,想想自己刚才的滑稽模样,也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又来到独木桥前。大家都过去了,只剩我一个人。周老师鼓励我自己扛着毛竹过桥,并解释说人越重桥越不会晃,走起来更踏实。我咬咬牙扛了毛竹踏上了桥。

试着走了几步之后,我就对周老师说的话有了深刻体会:人太轻,独木桥在左右摇晃的同时还会上下弹跳;人重了,也会左右摇晃,但是桥往上弹不起来,只能随着人的脚步一点一点地往下弯,踩上去的脚步便踏实了很多,这样就避开了独木桥上下弹跳的障碍,只需应对左右摇摆问题。我很快摸准了独木桥左右摇摆的规律,和着桥的节拍,一步一步挪过了桥。

过独木桥的经历,给了我很多感悟。比如,坚定的目标能给人无限的勇气;比如,适度的负重和压力有利于我们踏实生活,应对危机;比如,战胜困难,超越自己,你的成功就是一道永远属于自己的风景……

毛竹送到收购组,登记本上我的工钱是二毛八。竹撑带回来做了家里木门的门撑,住老房子时一直在用。独木桥就在我家西边的深山中,此后我再也没有勇气尝试。桥那边的人家为了读书,为了赚钱,陆陆续续住到集镇里,开始是租房,后来政府搞移民建镇,划拨土地和资金,帮助他们在镇政府所在地建造起三四层高的新楼房,漂亮的移民新村让很多本地村民羡慕眼红。

我惦记着桥那边的风景,一再向爸妈询问。为此,妈妈特意向别人打听:住户都出来了,但苦竹洋的田还在种,农忙季节男劳力们组织起来进去住一段时间,农闲时请两个人在上面放牛管水。山坑人也一样,播种和收获的季节,男人们就进进出出地忙碌,但家,早已经安在像城市花园一样美丽的移民新村里。

木头桥

舅公家在我家东南方的山脚下,一个叫彭家坞的小村庄里。妈妈四岁时外公过世,舅公领养了妈妈,所以实际上他也是我外公。姜金钱是舅公的名字,一个在书童的陪伴下从鹅湖师范毕业的小学老师,温和、善良、慈祥。

去舅公家七八里路,都是田畈中间弯弯曲曲用鹅卵石镶铺得平整的古盐道,只要转过那座形似龙头的龙头山,就可以看见舅公家门口的那片竹林。竹林前面有一条大河,水很清也很深,阳光下泛着墨绿色的光芒,用我们本地话形容,叫“乌叮咚”。河上有一座木头桥,河中间用大石头和青石板做成一个大大的四方形桥墩,在我们去的方向,河堤和桥墩之间架有四块木头桥板,过了桥墩后直接与河滩倾斜相接的部分有三块桥板。桥板三米多长,一尺五六宽,每两块桥板之间,有一个用两根圆木斜撑起一块横木板的木桥墩。桥板和桥墩都用粗大的铁链连着,牢牢地拴在河堤和石桥墩上,万一涨水时桥被冲倒了,材料也不会丢失,等水退了,很快就可以把桥重新搭建起来。

很小的时候,有一天上午,爸爸把我放进一只箩筐,和另一只箩筐里的货物配成担,过桥到了舅公家。吃过午饭爸爸要回家时,问我是留下来玩几天还是一起回家。最小的小姨和我同龄,只大几个月,为了留住我和她一起玩,早就给了我很多用废书废本子折的纸团,把自己的纸团对着地上对方的纸团用力拍击,只要把对方的纸团拍翻一个面,这个纸团就归胜利的一方,这个游戏我们正玩得乐此不疲。在爸爸询问我去留的时候,小姨也在一边许诺只要我留下,就把所有的纸团都送给我。最后还是纸团的诱惑大,我决定留下。

同类推荐
  • 人世感怀(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人世感怀(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杜甫文集1

    杜甫文集1

    杜甫(712-770),字子美,盛唐大诗人。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人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 虚城

    虚城

    《虚城》是作者结集出版的第一部诗集,收录十多年来作者在业余时间创作的诗歌一百余首,题材涉及乡愁、爱情、文化、历史等多领域。全书作品力求回归传统,注重韵律和节奏,用字古朴典雅,但也不抱残守旧,意象精彩纷呈,风格变化多样。
  • 苦于赞美

    苦于赞美

    这是作者第一本公开出版的自选诗集,收录了张执浩15年来的151篇诗作。诗人以具体可感的生活细节,深刻的人生体验以及爱的情感抒发,一往情深地呼唤爱的到来,表达着“心中有美,却苦于赞美”的心痛。语言精警,诗意纯净。
  • 要有多坚强,才敢念念不忘

    要有多坚强,才敢念念不忘

    "每个人都有一颗年轻而伤感的心。在遇见自己的另一半前我们总会在生活的小道上漫步前行。有错过的时候。有疼过的时候。一路上总会有许许多多的陌生人在自己的生命中稍作停留,然后他们最终都慢慢的消失了。甚至此生不会再见。后来当我们再想起这些人的时候,仿佛在回忆另一个人的故事一般。
热门推荐
  • 诗经的文化阐释

    诗经的文化阐释

    本书内容包括:“导论:从法术到诗歌——思维、宗教、艺术的发生学通观”、“诗言祝——咒祝、祈祷与诗的发生”、“诗可以兴——神话思维与诗国文化”等。
  • 唐朝奇侠传

    唐朝奇侠传

    “安史之乱”爆发,一个小的隐世家族少年外出历练,经历各种磨难和奇遇,走上一条求道修炼之路。一酒一逍遥,一剑一江湖。
  • 三国易主

    三国易主

    他,一位现代历史学家。他,来到了三国。从此,三国易主!
  • 大唐阴妃传

    大唐阴妃传

    大唐,一个传奇的时代,它将中国带入了前所未有的辉煌。大唐的第二位君主唐太宗李世民,被誉为“天可汗”。李家与阴家有着不共戴天之仇,却因为一个阴丽颖而改变。她是江南大学历史系大二的学生,在昭陵参观却穿越到了唐朝,目睹了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的恩怨,她与李建成错误的相识,却成了玄武门之变的导火索。她想阻止玄武门之变,可是历史的车轮却无法改变它的方向,自己也阴差阳错的成为了李世民的阴妃。穿越千年,情何以堪?这本书根据《资治通鉴》中的史料编写,写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品读生动的历史,认识一段不一样的唐史。
  • 惹火魔妃太嚣张

    惹火魔妃太嚣张

    【无虐爽文1V1,女强男更强,欢迎跳坑】她,叱咤风云的王者,医毒双绝的绝代天才,狡诈腹黑,淡漠毒舌。她,人人喊打的废物,筋脉尽断的极品废柴,胆小懦弱,愚钝不堪。一朝穿越,上有上有未婚夫嫌弃厌恶白眼不断,下有极品亲戚闲的蛋疼没事找事,天赏天生绝脉无从可治,地赐绝世丑颜遗世独立。——谁特么说这是天赐的命?既然如此,逆了这天便是!只是这个男人是怎么回事?说好的冷酷狠戾不近女色呢?一言不合就撩她,想方设法把她娶回家是个什么鬼?!
  • 霸宠换脸新娘

    霸宠换脸新娘

    她本是Z市慕容集团的千金,然后却在与相恋6年男友订婚前一天,家破人亡。慕容集团遭遇债务危机,面临破产,负债累累的父亲,被逼跳楼自杀!真相竟然如此残酷!五年后改头换面归来,取名慕唯复她说——冀容寒,我要你以十倍的方式,品尝我曾经感受的凄厉绝望的痛苦。他,权贵青年才俊。有钱、有权、有势、有貌又有才。本以为找到一个好玩的游戏——助她复仇!殊不知,在救起她那一刻起,这颗心就越陷越深。最后十分霸道的说道,慕容悦,我允许你亲自报仇,但是,你要记住,在你报仇成功那一时,就是成为我新娘的那一刻!(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虏庭事实

    虏庭事实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红尘劫之心殇

    红尘劫之心殇

    这是一个仙已消失的年代,少年自森莽大山而出,身上却背负着血海深仇,他如何在这险恶红尘爱恨情仇,如何登临绝巅…………待回头来看,绝巅又如何?没有了她的人生不叫人生,不过一场空而已……
  • 一纸休书一桩婚

    一纸休书一桩婚

    神界有一花,叫郁时花,冥界有一花,叫彼岸花;神界有一桥,名为郁时花桥;冥界有一桥,名为奈何桥。你说,半生戎马,四海为家,我说,戎马一生,浪迹天涯;你说,天南地北,我魅最美,我说,天大地大,我绝最大;你说,解甲归田,嫁衣红霞,我说,解衣卸甲,公话桑麻。前世,她跳下郁时花桥,他弑皇复仇;今生,他饿虎扑食,她无处可逃?
  • 爱情进化史:融化冰山王子

    爱情进化史:融化冰山王子

    她不相信一见钟情却不幸中招,可惜美男子太过冰冷。他一直排斥她,却浑然不知自己心的改变,直到骗局揭穿,直到他将她伤害的不敢再爱,他才明白自己的心,他忏悔,弥补····用自己的生命去偿还他对紫儿的亏欠。面对一票美男子,她还会选择伤她最深,却也爱她最深的晨吗?看叶紫纯和欧浩晨之间的爱情追逐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