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大家前来参加我父亲的追悼会,尽管到现在我都依然希望这只是个梦。我的父亲,是个如太阳般的人,只要有他在,身边的人都感到快乐开心温暖;他也是如大山般的人,只要看到他,心中便觉得踏实安心。我们都已经习惯了仰望和依靠他,他对我们,就是人生的精神支柱和心灵导师。他的一生,都倾尽在钟爱的学术研究上。他的学术影响遍及海峡两岸,他的学生都在各行各业成为栋梁,从他的课上获益的人不计其数。他为了推广学术惠及更多人,带领团队,走进各大高校、西部教育一线、灾区、监狱、少管所,可以不计任何报酬夜以继日地工作、讲学,甚至挽救了很多濒临绝望的生命。他如待儿女一般悉心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生,无微不至的照顾身边的工作伙伴,给学生和伙伴们提供各种帮助和机会,因为看到他们成才,也是作为老师最大的满足。而他的洒脱与豁达,他快乐的生活方式,也一点一滴地影响着身边人。他的智慧与人格魅力,折服无数人成为他的追随者,成为学术界的领袖,桃李满天下。现在,我非常想念我的父亲,父亲的爱如山一般深沉,却无时无刻不围绕在我周围。每年生日,他都会给我准备礼物,每次回家,我们都会一起出去游玩,享受天伦之乐,每当我有了工作和人生上的疑惑困顿,也总是他开导我带着我走出迷茫。我人生路上前进的每一步,都离不开他对我的陪伴和指引。虽然我总是跟他任性、闹小脾气,可我却是发自肺腑地爱他、崇拜他。每当看到他在讲台上的风采,看到他备课时的敬业,看到他无私地帮助学生和前来拜访他的每一个人,听到他一堂堂精彩而深刻的课,我都为自己有这么一个伟大的父亲而骄傲。每每看到他和妈妈玩笑似地小拌嘴,看到他为了让妈妈更好的入睡帮她捶背捏肩,看到他每次出差都能尽量安排妈妈一起出去游玩,我都为他们的感情真挚而感动,他们的相敬如宾,他们的恩爱甜蜜,是众人艳羡的“神仙眷侣”。
他对我的外公外婆和爷爷奶奶,更是孝顺有加,只要工作闲暇,他都会尽量前去陪伴,出行时陪伴左右,无微不至,对亲戚朋友同样真心相待。认识他的人无不由衷的称赞他、敬佩他。我最爱跟随他和他的团队游历山水中,感悟文化的魅力,学习他“将文章写在大地上,将学问做在山水间”的洒脱,他的好朋友们总是会收到他一首首游历后即兴发挥的打油诗,感受着他的快乐。而就在不久前,我们一家还第一次全程自驾游玩了福建土楼。我是如此习惯了有这么一个坚实的依靠,可以让我开开心心的生活、奋斗、闯荡。我也是如此习惯了有这么一个榜样,自己学会了坚强、乐观和豁达。人生总是有那么多难以预料的无常,意外悄然降临,天使要将他带走,我们的天塌了下来,但是我们还依然站立着。我还没有缓过神,就一夜长大。父亲生前的光辉洒向了各处,照亮了无数的地方,温暖了无数的人。现在他离开了,他的人生价值却体现的淋漓尽致,三位国家督学发来哀悼信息,无数亲朋好友通过电话短信邮件微信微博寄托哀思,甚至从五湖四海赶来看他,各级的学生们全部凝聚一致做着力所能及的事情,香港台湾澳门的专家学者们电话打来泣不成声,表达三地学者对他在学术界的敬仰和尊敬。一位教育界的前辈说:“你父亲是中国生命教育最重要的理论创建者,他的离去时教育领域的一个重大损失,中国生命教育失去了一个不可替代的领军人物和精神领袖。”甚至有位老师说“愿以我一死,换来你父亲一生”,还有一位老师说“愿派遣安慰天使陪伴在你们左右,赐下平静安稳的心给他的家人”,等等,太多太多的关爱和惋惜让我们感动和温暖。今天,我们在这里全部陪伴在他身边:在这里,我要代表我的家人、代表我父亲,感谢父亲的单位对他的培养,感谢所有家人、朋友们的陪伴和帮助,也感谢所有他的学生们对他的敬爱。我要感谢两岸四地的专家学者们的慰问,感谢从北京、云南、武汉赶过来的亲朋好友们,也感谢我的好朋友们从北京、安徽赶过来,感谢我的单位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培训交流中心、我妈妈的单位江西省新闻出版局和中文天地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感谢父亲的单位南昌大学和江西师范大学。逝者已逝,我们所有人要继续用我父亲生前喜爱的状态、秉承他的人生精神,坚强乐观的生活下去,我相信,这也是他所希望看到的。爸爸,如果还有来世,我们一定要再找到彼此,我还要继续闹我的小脾气,跟着你赏遍好山好水,我还要做你的女儿,跟你开开心心的生活。爸爸,请安息吧,一路走好,愿天堂平静美好,幸福安详。
郑瑶2013年2月19日(此文系郑晓江教授女儿郑瑶在父亲追悼会上的答谢词,附录于此,权作跋,以资永恒的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