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04500000047

第47章 尽性至命超越生死——王阳明之生死智慧(4)

王阳明有位学生叫傅凤,曾随阳明学习“圣学”。但考虑到父老母瞎,一心想尽孝道。于是改学训诂文辞,以期通过科考来一举改变窘境。由于求之心切,日夜不息,终于患重病,“几不可救”。阳明叹曰:“嘻!若生者亦诚可怜者也。生之志诚出于孝亲,然已陷于不孝而不觉矣。若生者亦诚可怜者也!”傅凤闻言不服:我若不入仕获俸禄,又怎能改变家贫的状态以尽孝呢?阳明说:你求禄仕太急以至成重疾,甚至可能丧命,能说是“孝”吗?你伤身害体求“禄仕”,“禄仕可得乎”?傅凤感其言,非常后悔,并问:那我怎样做才能免于不孝呢?

阳明答曰:“保尔精,毋绝尔生;正尔情,毋辱尔亲;尽尔职,毋以得失为尔惕;安尔命,毋以外物伐尔性。

斯可以免矣。”《与傅生凤》,《王阳明全集》,第271页。对身体要爱惜,对性命要珍重,外在的得失要放得下,不要因为求取功名利禄而伤身害体,给自己和家人带来灾难。这是一种典型的道家“保身全生”的主张,后直接传到泰州学派,由王艮等人发扬光大。阳明这种保身全性的人生情怀,集中表现在其《瘗旅文》中。正德四年秋,时谪贵州的阳明从篱笆间看见一吏携一子一仆由京师来上任,途径龙场,投宿土苗家,满脸疲惫,次日晨即匆匆而行。近中午时,有人自蜈蚣坡来,说老者已死,旁有两位哭者甚哀;傍晚时分,又有来者告:已死俩人,哭者仅一人;第二天一早,再有人来告:坡下已积三尸矣!阳明听罢,哀伤良久,决定带上二仆去掩埋。并撰文祭曰:“闻尔官,吏目耳,俸不能五斗,尔率妻子躬耕,可有也,乌为乎以五斗而易尔七尺之躯?又不足,而益以尔子与仆乎?呜呼伤哉!尔诚恋兹五斗而来,则宜欣然就道,乌为乎吾昨望尔容蹙然,盖不胜其忧者?夫冲冒霜露,扳援崖壁,行万峰之顶,饥渴劳顿,筋骨疲惫,而又瘴疠侵其外,忧郁攻其中,其能以无死乎?吾固知尔之必死,然不谓若是其速,又不谓尔子、尔仆,亦遽然奄忽也。皆尔自取,谓之何哉?”《瘗旅文》,《王阳明全集》,第952页。阳明强烈地抨击了世人以外物为重而以己之生命为轻的生死观,认为一个人为了五斗米的俸禄而到偏远地区就任一小吏,是对自己生命的极端不负责,而且还连累到自己的儿子与仆人。正德十五年,阳明平定朱宸濠叛乱,立大功却蒙受诽谤,甚至有生命之忧。此时,阳明既忧个人安危,更想到家人该怎么办?“中夜默坐,见水波拍岸,汩汩有声。思曰:‘以一身蒙谤,死即死耳,如老亲何?’谓门人曰:‘此时若有一孔可以窃父而逃,吾亦终生长往不悔矣。’”《年谱二》,《王阳明全集》,第1270页。可见阳明对生命的珍视不是局限于个人,而包括家人。嘉靖六年,阳明被朝廷任命为都察院左都御史,起兵征讨广西的思田和田州的叛乱。虽然很快平定了叛乱,但此时他已身患重病,“恐竟成痼疾”,因而多次上奏请求恩准他回乡养病。在朝廷未允的情况下,他决意不等下旨便起程回家。因为他知道:“身在而后道可弘,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与黄宗贤》,《王阳明全集》,第833页。为心性之学、求良知之致、拯世济民固然重要,但一个人如果性命都不保,还谈什么事功与学问呢?儒者“死得其所”的另一面是为了某种道德价值而勇于赴死。阳明在这方面的论述与行动,都堪称世之典范。“问志士仁人章。先生曰:‘只为世上人都把生身命子看得来太重,不问当死不当死,定要宛转委曲保全,以此把天理却丢失了。

忍心害理,何者不为?若违了天理,便与禽兽无异。便偷生在世上百千年,也不过做了千百年的禽兽。学者要于此等处看得明白。比干、龙逢只为他看得分明,所以能成就得他的人。”《语录三》,《王阳明全集》,第103页。面对“死亡”的胁迫,人们不应该一味地恐惧,要问个“当死不当死”的问题。违背“天理”,苟活于世,不过如禽兽一般,活着又有何益呢?要真正死无所憾,则必须为某种崇高的价值而献身。阳明云:“人孰无死,岂必穷乡绝域能死人乎?今人不出户庭,或饮食伤多,或逸欲过节,医治不痊,亦死矣。今尔等之死,乃因驱驰国事,捍患御侮而死,盖得其死所矣。古人之固有愿以马革裹尸,不愿死于妇人女子之手者。若尔等之死,真无愧于马革裹尸之言矣。呜呼壮士!尔死无憾乎?”《祭永顺宝靖士兵文》,《王阳明全集》,第964—965页。人是一样“生”而百样“死”,最好的“死法”是“驱驰国事者”,为国家民族利益而死。阳明又在《祭刘仁徵主事》一文中说:“於乎!死也者,人之所不免。名也者,人之所不可期。虽修短枯荣,变态万状,而终必归于一尽。君子亦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视若夜旦。其生也,奚以喜?其死也,奚以悲乎?其视不义之物,若将浼己,又肯从而奔趋之乎?而彼认为己有,恋而弗能舍,因以沉酗于其间者,近不出三四年,或八九年,远及一二十年,固已化为尘埃,荡为泥沙矣。而君子之独存者,乃弥久而益辉。”《王阳明全集》,第1036页。人的生命期限不一样,或寿长或命短;人生状态也不同,或荣华富贵或贫困潦倒,但最终都面临一死。因此,人们对生命之“修短”或状态之“枯荣”不必太在意,既不因生而喜,也不因死而悲,关键在“闻道”、“弘道”和“行道”。那些奔竞于名利、沉溺于享乐者,几十年便化为尘埃、荡为泥沙,什么都不可能留下;只有那些能“立德”、“立功”、“立言”的君子,死后仍永存不朽,这即是“死得其所”。正德十四年,阳明在吉安起兵试图征讨朱宸濠,但兵微将少,形势十分危急。他毅然引兵西进,而将家属留于吉安府衙内,聚柴薪于四周,命卫士说:“兵败即纵火,毋为贼辱。《年谱附录一》,《王阳明全集》,第1351页。

这充分烘托出阳明“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英雄气概,而且还是其践履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士可杀不可辱的儒家生死价值观的最好表现。正因为有此生死价值观为其内心依托,阳明才能以大无畏之精神,鼓舞士气,并以天才的计谋,迅速地取得了平定朱宸濠之乱的胜利。阳明一生可谓命运多舛、九死一生,然而也成就了他的不世之功。嘉靖七年十月,阳明病归,“将属纩,家童问何嘱。公曰:‘他无所念,平生学问方才见得数分,未能与吾党共成之,为可恨耳!’遂逝。”《阳明先生行状》,《王阳明全集》,第1428页。生死不动于心,唯忧学之不明,阳明之死正是儒家生死价值观的最好显现。正如钱德洪在《讣告同门》中所说:“夫子勤劳王家,殉身以道,古固有勤事而野死者,则亦何憾。”《王阳明全集》,第1445页。

阳明生死智慧之沉思清儒马士琼云:“古今称绝业者曰‘三不朽’,谓能阐性命之精微,焕天下之大文,成天下之大功。举内圣外王之学,环而萃诸一身,匪异人任也。唐、宋以前无论已,明兴三百年,名公巨卿间代迭出,或以文德显,或以武功著,名勒旗常,固不乏人,然而经纬殊途,事功异用,俯仰上下,每多偏而不全之感。求其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勇夺三军之气,所云参天地,开盛衰,浩然而独存者,惟我文成夫子一人而已。”《王文成公文集原序》,《王阳明全集》,第1620—1621页。阳明子的一生,气节、功业、文章等各个方面皆矗立起座座丰碑,世人皆难望其项背,推其为“古今完人”,亦不为过。以今日之视角,如何看待阳明的生死智慧呢?第一,从阳明立志为“圣贤”的生死之求来看,其给现代人之人生观的启迪是:一个人要有远大的前途,做大事,非要早立高远之志向不可。志向高,人生势能才大;志向远,人生追求之动力才持久。反之,志向低、志向小,则人生动力有限、发展有限、成就亦不大。阳明因以“成圣成贤”为志,为了实现这个远大的志向,历尽千辛万苦、九死一生仍勇往直前。从而其开拓的人生事业宏阔无比,做出了惊人的世功与学问,获得了不朽之人生成就。第二,阳明的“龙场悟道”,从“俟死”到“俟命”,摆脱了“生死之念”,终则彻悟“良知”之旨,这一过程明白无误地告诉现代人:超越世俗“生死之念”对提升人生境界、开拓精神领域、获得人生发展是多么重要。人的“生死之念”是从“生身命根上带来,故不易去”,只要是一个正常的人,都会有“惧死恋生之念”;而且当处在某种特别艰难的人生状态时,也会产生“求死解脱之念”。要摆脱这二者,就需要人们在人生过程中,去建构人生之形上本体,只有从精神上回归这一形上本体,人们才会在“万物一体”的本体性存在中,获得生死一如的体认,才能从根本上超越“生死之念”,既不恐惧死亡之迫近,又因勇敢承担人生责任而摒弃求死(自杀)的念头,从而跃上一个全新的人生境界,获得广阔的人生天地,并由超越生死的大智慧而得到人生的大成功。第三,阳明关于“死得其所”的生死之履,既要求人们勇于为道义、事业、理想而献身,也要保身全生,珍惜我们得之不易、不可再有的生命与生活。“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生死价值论,固然有其永恒之意义,但时至今天,在人人沉溺于感性生活而常常置生命健康于不顾的现代,阳明关于重身、珍生、全性的学说与实践更值得我们重视。当人们急切地拥抱现代化带来的丰富多彩的生活样式时,一定要记住阳明先生告诫世人的:不要为获取外物而伤身害命。人若“皮之不存”(命损身亡),则“毛将焉附”(谈何建功立业)?

同类推荐
  • 做合格的共产党员:谈谈共产党员标准

    做合格的共产党员:谈谈共产党员标准

    党员标准就是党章对党员提出的条件和要求,它由入党资格、对党员的基本要求以及党员的权利和义务三部分组成。坚持党员标准,保持党员队伍的纯洁性与先进性,是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重要条件,也是中国共产党有别于其他政党的一个重要标志。从不同角度对党员标准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读。本书有助于广大党员认真对照党章的要求,看看自己在哪些地方符合党员标准,哪些地方还存在差距,从而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不断改进,完善自己。
  • 中国大数据(2013-2014)

    中国大数据(2013-2014)

    本书运用大量的数字图表和专题地图,来分析展示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调控、政府运行与投资环境、人口与城市化、资源与环境、社会事业与消除贫困等方面已经取得的成绩与尚待解决的问题。在国际和历史视角下,对中国发展数据进行多方位解读。
  • 日本 日本人 日本文化

    日本 日本人 日本文化

    本书介绍了日本国的简况,风土人情以及日本文化。日本文化被认为是暧昧的文化、“耻”的文化,说明日本人比别国人更含蓄、更自律。
  • 中国狮:一座城市崛起的30年记忆

    中国狮:一座城市崛起的30年记忆

    本书不仅讲述了一座小城经济奇迹背后的秘密,更可以看做是一次探讨城市品质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尝试。有什么样的水土,就有什么样的人群;有什么样的人群,就有什么样的区域未来。书不是一本简单的城市回忆录,它第一次站在国家的视野和更久远的时空坐标中,结合改革开放30年的中国变迁,对一座城市的发展历史和文化基因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总结,讲述了石狮人所特有的人文精神。或许以石狮为代表的闽南是这样一块土壤,它以自身为支点聚焦了两个巨大无比的文化扇面,一面是博大精深的中原文明,另一面则是广阔无边的海洋文明,数百年来,正是这两种不同特质文明的千百次撞击与交融,终于铸就了闽南所特有的魂魄与传奇,而这场传奇只是刚刚开始。
热门推荐
  • 地域文化常识

    地域文化常识

    本书介绍中国各地区独特的地域文化常识,着重从历史叙述、种族血统、学术传承、方言、地方名俗等方面进行介绍,使读者了解到不同地域的自然差异和人文差异。
  • 史上最牛位面商

    史上最牛位面商

    传说在茫茫宇宙中有一位神秘的位面商人,他的商铺遍布整个宇宙位面的所有角落。洛阳城,小白花店的‘路易十四’让女帝武曌赞不绝口。襄阳城,郭靖手握小白铁匠铺出品名剑‘赤霄’抵御元寇。暴风城,卡德加倾尽所有只为求一根小白魔法屋出售的桦木魔杖。木叶村,小白拉面馆的拉面………………“你问我是怎么做到这一切的?”“来来来,我跟你讲,首先你要定个小目标,比如开一亿家分店!”
  • 神偷驾到

    神偷驾到

    小腹黑神偷遇上大腹黑太子爷,然后就太子爷踏上腹黑爆笑,不作不死的追妻之路,就是这么简单,各位亲进来看看吧。俺们不走虐恋情深,走的是轻松搞笑路线,希望给大家带来笑容。
  • 武当巨星

    武当巨星

    突然有一天,林天明白自己重生了只可惜这是别人告诉他的事实紧接着他又知道了另一个真相数据上来说,这次一起重生的人数可能已经过百可,为什么没人愿意问一下“咱真的没想过要当什么英雄啊!”友情提醒:请勿相信文中任何非纯洁的镜头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The School For Scandal

    The School For Scandal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不灭龙魂

    不灭龙魂

    一缕龙魂,化道三千;一声龙吟,崩裂六道。我做该做之事,三界莫问;我杀该杀之人,九天神灵莫管。任你有通天入海之能,也难逃我龙辰之手。
  • 无敌系统之逍遥天下

    无敌系统之逍遥天下

    超级狗屎运砸到了王羽风的头上,无意中获得了一个逆天级系统,王羽风的主角人生从此开始了。武功秘籍、修仙功法、超级丹药、绝世武器无所不有,而且还可以穿梭无数世界,只要有足够的兑换点、功德值,无论是现实的虚拟的,没有不能兑换的。当无敌系统碰上了懒散主角,一个原本纵横天下拯救世界的传奇,就毁在了王羽风的手中。不过有系统在,即使每天吃喝玩乐,他也一定会有一个不平凡的传说。本文属于无敌文,轻微幽默搞笑,不虐心,可当做饭后茶点一观。
  • 彝族土司家的管家婆

    彝族土司家的管家婆

    彝族土司的女佣人,后成为管家婆。分别设计惩办打死她侄女丈夫的两个凶手。为给她侄女和广大彝族妇女报仇雪恨,设法用草药毒死土司。在地下党的影响下,参加宣传、发动众,带领彝族同胞和反动势力作各种斗争。她被国民党区长偷去审,上千彝族同胞大闹五台坡、场面十分壮观。把侄女许配给受伤而被老百姓保护下来的红军战士,并且和红军战士一起配合边纵,围剿国民党保安团。并协助解放军剿灭土匪,挽救新生的区政府。解放后分别当上乡长、县妇女主任、副县长,为了维护众,不畏惧强势,不怕丢乌纱帽。在众受灾缺粮时,身为工作组长的她,与众一起共度难关,并和众一道跟县委书记巧斗,场面十分精彩。
  • 阳光心态之末路狂欢

    阳光心态之末路狂欢

    原本只是一个平凡的执跨子弟,却因家中突逢巨变,不得不为自己的生存而奋斗。仇恨的种子已经深深的埋在了他的心里,为此他必须要魔功盖世,必须要权倾天下。只是走的太远了,甚至忘记了起点和终点。末日的恐慌似乎也已经降临。看他如何只身逆天下,如何末世建王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