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04500000027

第27章 忠肝铁石丹心汗青——文天祥之生死智慧(2)

孔子是一个“命定论”者应该是无疑的。其曾云:“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四书集注·论语·颜渊第十二》,第165页。人生命之死或生、人生活之富贵与贫贱,在孔子看来皆是被一种无可抗拒的“命”确定的。这种观念不唯孔子有,芸芸众生何不如此?但孔子之为孔子,就在于他在“命”或“天命”中加入了“道”的内容,既使“天命”有了可知可感的主体性,又使人间之“道”具备了“天命”之必然性的坚壳。他说:“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四书集注·论语·宪问第十四》,第192页。类似的话孔子还讲过:“天生德于予,恒魁其如予何?”《四书集注·论语·述而第七》,第125页。“道”的内容为礼乐仁义,这是人间社会的当然之则;但在孔子眼中,此当然之则又完全是必然之则——“天命”——题中应有之义,故曰“天生德于予”;所以,倡“道”、行“道”、卫“道”皆是“天命”在我,则何为不“为”?则何能不“为”?特别重要的是,由此必然性的体认,派生出一种行为中的神圣感,使孔夫子觉得任何人皆不能害己,因为“天命”是不可违拗的。这又进一步强化了其行为的坚定性,直至于“知其不可而为之”。可见,在孔子处,必然如此的“天命观”成为培育德性、推进人伦道德、重整社会秩序的最好基础和动力。所以,孟子说:“孔子进之以礼,退之以义,得之不得,命也。”《四书集注·孟子·万章上》,第392页。道德之天命“在我”的信念,使孔子只专注于仁义礼乐的推展,而毫不在意具体之效果和结局究竟怎样,因为“行”不行在乎个人的信念,而“行”之果却是“命”之定。由这样一条道路,儒家学者终于获得了“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源泉。正因为此必然之“天命”与当然之理则的“道”相通,所以,孔子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四书集注·论语·尧曰第二十》,第234页。

孟子亦云:“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莫非命也,顺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崖墙之下。尽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四书集注·孟子·尽心章句上》,第442页。“命”本为莫之为莫之致的自然之必然性,但儒学大师将其掺入了人伦道德的当然准则,所以,人们可以从尽己之“心”知己之“性”,又从知己之“性”而知“天”。

心、性、天在本质上的为一,消除了“命”的外在性和冷酷的必然性。以如此信念贯之以人生的践履当中,人们的生命是“夭”(短)还是“寿”(长),是富贵还是贫贱,都不是自我所要和所能关心的,因为这些都是由自然之必然性而定,非人力所能损益;由此,人们就应该转而专注于人伦道德的修养与实践,静待“命”所决定之“生死”的降临。冥冥中的“天命”于是成为可为人所知者。在孟子看来,人们固然要“顺命”,但更应该“知命”而免于危险,或不畏艰险,是谓“正命”,亦曰“致命”。因此,孔子云:“朝闻道,夕死可矣。”《四书集注·论语·里仁第四》,第96页。总之,“命”与“道”的合一,是孔孟构建“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儒者精神的关键性基础。文天祥一生习儒术,并以做一名“真儒”、“醇儒”为人生理想,且其一生坎坷、生死不定,所以,他对孔孟关于“命”的学说是相当熟悉且运用自如的。他认为,“命”可析为二:一是自然之命:“命者,令也。天下之事,至于不得不然,若天实使我为之,此之谓令,而自然之命也。”比如,自古以来的忠臣义士,他们建功立业于当世,往往并非是其有意为之。而不幸生于国家的大灾大患之时,则义无反顾,挺身而出,这亦非“人之所欲为也”,二种情况皆是“天实驱之”。但是,另一方面,自然的“命”并非完全是盲目的必然性,而是实有其“理”在内,这是“命”的第二义——“天理”。所以,“圣贤所谓知命、俟命、致命,皆指天理之当然者而言。

”《跋彭叔英谈命录》,第391页。可见,文天祥已把自然之必然性的“命”与当然之必然性的“理”合为一体,言为“天理”,又可云“天命”。在其一生当中,无数的艰难险阻、数不清的生死关头,文天祥一方面以自然之必然性的“命”来获得遭遇厄运时的安心;另一方面,又用“天命”的当然之则来激励自己奋发努力的人生作为,由此,他酿就了“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人生态度。所以,文天祥虽然常与相士们交往,也会去算命,还记录下许多灵异之梦,但对民间的相命术基本还是持反对态度的。他写道:“彭叔英以秀才精躔度,推予命,谓刚星居多,意若他日可为国家当一面者……抑叔英所以许予,谓主命得火,行限得金孛罗计,故至于有杀伐等语。虽然,此一论项籍、关羽、敖曹、擒虎之流则可,而世固有不必如此而为名将帅矣,非叔英之所知也。予独以为阴阳大化,氤氲磅礴,人得之以生。其为性不出乎刚柔,而变化气质,则在学力。如叔英之说,某星主刚,某星和柔;得刚者必不能柔,得柔者必不能刚。则是学力全无所施,而一切听于天命,圣贤论性等书,俱可废已。予性或谓稍刚,殆柳子所谓奇偏者。凛焉朝夕,惟克治矫揉,惧陷于恶,敢以命为一定不易之归乎?”《送彭叔英序》,第357页。儒者在“命”的问题上与一般人的重大区别不在承不承认“命”的存在,而在是否给这种自然之必然性的“命”渗进人间之“理”。所以,世上人常因“算命”而流于宿命——放弃一切人为之为,在命运面前逆来顺受;而在沟通了“命”与“理”(“道”)的文天祥和儒者们那里,则必尽“人事”才“俟天命”。

“人事”即是人伦道德的修养与践履,是儒者们孜孜不倦为之的忠孝仁义之事。这样,既信“命”又能够在人世间积极有为,甚至还“知其不可而为之”。文天祥写道:“人生如空花,随风任飘浮。哲人贵知命,乐天复何求。”《指南后录·还狱》,第590页。人之一生似乎在冥冥中命运的支配下,沉浮不定,一般的人只好无所作为,唯“命”是从;而哲人却能够从“知命”而达到“乐天”的积极有为的人生存在境界。可见,儒家的基本观念是:在人“生”当中,是富贵显达还是贫贱困窘等等状况皆由冥冥中的“命”所定,是人不可求不可避之事;但是,人伦道德的修养与践履则源诸“理”,是我之可为之事,也是必为之事。从根本上而言,自从儒家创始人孔孟沟通了“命”与“天理”(人伦道德)之后,自然的必然性便移易为当然的必然性,人间当为之事也就成为了必为之事。人们将生死寿夭委之于不可损益之“命”,而把道德的修养与践履归之于可为可做之“理”。“理”与“命”合一成“天理”,此成为儒者们超出常人之“杀身成仁”、“舍生取义”行为的观念基础。文天祥常说为国尽忠而死是所谓“义死”,他追求的是“以身殉道”,“于义当死,乃是命也”,“身为大臣义当死”,其意正是:“死”虽为“命”所定,却当贯之以“义”,使必然之死成为当然之亡。既然如此,面对“死”,人又何惧之有?既然如此,人又何不勇于弃生就死?这就是儒者们高于常人的“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根本所在,而文天祥也成为了儒家这种人格精神的最好实践者之一。不过,为何常人只能体认到“命”而沦为宿命?而儒者们,尤其是文天祥却能由“命”而“理”并走向“知其不可而为之”呢?其中的关键在是否能从对“天命”的理解进一步深入到对“理”(“道”)的探究和认识,这是文天祥人生精神中最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人格意志:“法天不息”文天祥的老师是欧阳守道,《宋元学案》列其为朱熹再传,所以,天祥应为朱子的三传。《宋元学案》卷八十八,《巽斋学案》,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942页。宋理宗又是一个相当推崇程朱理学的皇帝,并且,在文天祥一举获状元的《御试策》中,贯彻始终的正是程朱理学的基本思想。在文天祥看来,空间无限之“宇”,时间无穷之“宙”,其间万事万物无时不变无处不化,但归根到底“何莫非道”?而“所谓道者,一不息而已矣。道之隐于浑沦,藏于未雕未琢之天,当是时,无极太极之体也。自太极而分阴阳,则阴阳不息,道亦不息;阴阳散而五行,则五行不息,道亦不息;自五行又散而为人心之仁、义、礼、智、刚、柔、善、恶,则乾道成男,坤道成女,穹壤间生生化化之不息,而亦与之相为不息。然则道一不息,天地亦一不息,天地之不息,固道之不息者为之。”《御试策》,第70页。“不息”者,运行不止也。在文天祥看来,“道”之根本性质是运行不息,所谓太极无极,其“体”即是运行不息之“道”,所以才能分阴分阳;其后散为五行、男女,以及社会人伦道德等等,其中皆受“不息之道”所主宰。因此,当“圣人出”,想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时,关键是要以“不息之道”充己之心,并贯之以天下。文天祥说:“充之而修身治人,此一不息也;充之而致知,以至齐家、治国、平天下,此一不息也;充之而自精神心术,以至于礼乐刑政,亦此一不息也。”《御试策》,第70页。实际上,文天祥所论的“道”,就是朱熹讲的“理”:“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无人无物,都无该载了!”《朱子语类》卷第一《理气上·太极天地上》,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1页。又说:“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郭齐、尹波点校:《朱熹集》卷七十《杂著·读大记》,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3656页。

可见,文天祥的“道”和朱子的“理”是同一个概念,其在万物之先就存在着,而又贯之于万物之中。从动的方面来看,是“一不息”;从凝固于人心而言,则是“三纲”、“五常”,即忠孝仁义礼智等。文山所论与朱熹理学是一脉相承的。天地自然、社会政治,在文天祥看来,皆以“不息之道”为本根,故皆应贯之以“不息”之精神去治理。那么,人之本根又为何呢?文天祥写道:“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也。人以其血肉之躯,而合乎太虚之生气,夫然后氤氲化育,人之质已成,而健顺五常之理,附而行焉。其聚也翕然,其散也霍然。天地之化,盈虚消息,往过来续,流行古今,如此而已。轮回之说,佛者有之,苟自孔氏,不当以为信然。”《王通孙名说》,第402页。以“人”为天地精华所生,是儒家一贯的观念,这说明了人源于自然,亦必回归自然;又说明了,人虽出于天地间,是自然之“子”,但人却是禀受了天地的精华,可以成为天地之“心”,以赞天地之化育,直至“与天地参”。在文天祥看来,释氏以人生命轮回于“六道”,生死死生,永无止息,这种观念是不对的。儒家坚持人之肉体将永远回归大地,追求的是一种精神生命的永恒不朽。

文天祥又说:“且夫人有此身,即有此理。《诗》曰:‘有物有则。’《孟子》曰:‘形色,天性也。’圣贤之学,主乎践形,而不愿乎其外。”《王通孙名说》,第402页。人生之本根,是人一出生就具备的“理”,亦即忠孝仁义礼智等人伦道德。修此,即是人之“天性”;践履此,即是发显此“天性”。所以,人生在世,不是去追逐富贵荣华声色货利,而应该也必须去“践形”,孜孜不倦地从事道德的修养与实践,如此,方为人性之充实,人道之完成。但是,天道茫茫,以何而显?人道无形,以何为著?文天祥进而指出:“臣闻圣人之作经也,本以该天下无穷之理,而常足以拟天下无穷之变。天地无倪,阴阳无始,人情无极,世故无涯。千万世在后,圣人亦安能预窥逆观,事事而计之,物物而察之。然后世兴衰治乱之故,往往皆六经之所已有。”《轮对札子》,第100页。也就是说,在儒家的六经当中,“道”已具载,人们学儒家经典,即可知“道”,再贯之以实践活动之中,这样,天道人道皆毕矣。在文天祥眼中,儒家经典中最重要的莫过于《易》和《中庸》:“大《易》之道,至于‘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合’。而圣人之论法天,乃归之自强不息;《中庸》之道,至于‘溥博渊泉’、‘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而圣人之论配天地,乃归之‘不息则久’。岂非乾之所以刚健中正、纯粹精也者,一不息之道耳;是以法天者,亦以一不息。《中庸》之所以高明博厚、悠久无疆者,一不息之道耳;是以配天地者,亦以一不息。以不息之心,行不息之道,圣人即不息之天地也。”《御试策一道》,第73页。如此则读圣贤之书,当明了“道”之所在。文天祥在他临刑前,曾写下了“读圣贤书,所学何事?”他用其生命作了一种解答:为的是成仁取义。所以,在文天祥那里,一个人为忠为孝,正是人道中本有之义,每个人皆应不勉而行不思而为:“为臣忠,为子孝,出于夫人之内心,有不待学而知,勉而行者。古之人,都俞吁拂,定省温清,行乎忠孝之实,而不必以名知于人,此人道之自然也。”《忠孝提纲序》,第353页。

同类推荐
  • 中国基层政权建设概论

    中国基层政权建设概论

    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为基本内容的村民自治,已成为发展农村基层民主、提高农村治理水平的一种有效方式。完善居民自治,推进基层社会民主;加强社区管理,提高基层治理水平;拓展社区服务。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搞好社区治安,促进社会稳定;切实繁荣社区文化,促进社会进步;改善人居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 中国改革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中国改革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本书收录了《对马克思所有制理论的系统研究》、《制度变迁的三个假说及其验证》、《人口原论》、《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绿色GDP”核算模式选择》等多篇文章。
  • 衰落还是转型:当代西方政党的发展变化研究

    衰落还是转型:当代西方政党的发展变化研究

    本书以中外学术界激烈争论的“政党衰落”问题为切人点,考察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社会环境和技术条件的变化对政党模式的演变造成的影响,分析政党与选民、政党与政府之间关系的发展变化,以及政党组织结构的相应变化,肯定政党在当代西方国家中所发挥的表达和整合各种利益、政治动员、录用政治精英、维持政府运转等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指出西方政党政治中存在着脱离选民、疏远社会等不利于政党长远发展的倾向。
  • 美国第一智库:白宫头号智囊兰德公司的秘密历史

    美国第一智库:白宫头号智囊兰德公司的秘密历史

    本书搜集了大量的历史资料,站在事实的角度为读者详细讲述兰德公司的发展历程,以及其成为“美国第一智库”的原因。除了讲述兰德公司的发展史之外,还分析了兰德公司的发展趋势,使读者在阅读本书的时候有更多的体会。
  • 源于实践的思考

    源于实践的思考

    本书收集的是作者近年来承担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宣传部、宁夏大学等单位的研究课题和一些自选课题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有的还获得了不同层次的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书中具体收录了:《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浅谈行政决策科学化的实现途径》等文章。
热门推荐
  • 孤缘狂情

    孤缘狂情

    作品描述了新中国建立后,一代人在各个时间节点上的命运变化。一男两女虽然出生地不同,家庭情况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却因为天命缘分交集到一起,演绎出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
  • 异能妈咪:做我娘子好不好

    异能妈咪:做我娘子好不好

    【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你要他还是要我?”佘玉枫指着她身后高大帅气笑得灿烂的阳光男孩。“我都要可不可以啊?”纤纤纠结着看了眼身后的儿子,说道。“不可以,有他就没我!”“可他也是你的儿子啊!”他的儿子?怎么可能?他才22岁!怎么可能会有这么大的儿子??她才刚满20岁,又怎么可能会有高她两公分的儿子?不不不,这一切都不是真的。
  • 神荒仙侠记

    神荒仙侠记

    一场出生就被冰封的命运,一场千年之前的预谋,一场惊心动魄的经历。她、他们将何去何从?又该以何种方式面对对方。当一切阴谋即将识破。当真相即将大白。一个是天下苍生。一个是无情之父。他又将作何选择?
  • 白雪乌鸦

    白雪乌鸦

    1910年冬至1911年春,哈尔滨爆发鼠疫,死亡数万人。《白雪乌鸦》就是根据这段史实创作的。作者以富于地域风情的笔调,讲述鼠疫流行时发生在哈尔滨平民百姓中间的种种故事,表达普通人在灾难中的生活常态和难以抗拒的惨烈的命运。根据真实历史人物塑造的华侨医生伍连德和官员于驷兴,虽然未施重墨,但给人以深刻的印象。《白雪乌鸦》体现了作者既往的创作风格,不张不扬,一点一滴地把人物、故事和风情“晕染”出来,给读者留下绵长的回味。
  • 重生冷情庶女:穿越又怎么样

    重生冷情庶女:穿越又怎么样

    那些原来只属于她的笑容是那么灿烂,灿烂的她心痛,可是,她就要死了.她重生了,在一个完全不认识的世界,却完全没有了生存的意志,要嫁给风流成性的王爷..?被人欺负被姐姐谋杀的庶女..?正妻成妾..“你这个庶出的贱人还真的以为他喜欢你,你只不过是他玩具的一部分而已。”她面无表情的说:“说完了?我可以走了吗。”众人震惊的看着她。原本那个任性胆小痴心的小女孩一夜之间,变成了不再笑不多说任何一句废话的冷漠女子,却让原本平庸的小庶女人生更加复杂了,动心的男人们的追求强迫,纠纷错综复杂的宗族。可是她的心已经死了,都无所谓了..怎么样都可以了吧..她的灵魂已经损坏的一丝不剩了,怎么斗怎么耍心机都随便你们了吧..
  • 日与夜的距离

    日与夜的距离

    都市里的一桩命案,引出了一段交织着爱情与仇恨,守护与憎恨的故事。
  • 遇见花开

    遇见花开

    十二岁那年的海边,潘朵拉的漂流瓶被“容帆”拾到,同病相怜,惺惺相惜,“容帆”承诺“长大后,我娶你,带你去天涯海角。”十年辗转,从台湾回到大陆的潘朵拉又来到这个有海的城市,找到她心心念念的容帆,见身为大医生的容帆仍保留着十年前的漂流瓶,潘朵拉大胆表白。漂流瓶被骁音无意打碎,潘朵拉才发现容帆的漂流瓶里并非她当年写下的许愿纸签,而是闺蜜小培送他的365颗幸运星。此漂流瓶非彼漂流瓶,此容帆非彼容帆。倪骁音深锁在第三格抽屉里的秘密终于被哥哥容帆发现,那是与幸运星瓶一模一样的漂流瓶,爸爸希望他像哥哥一样优秀,所以十二岁时,他说他叫容帆。
  • 蔷薇盛开过夏天

    蔷薇盛开过夏天

    一次意外,原本命运完全不同的俩人相遇了,在这个夏天,你是上帝派来的天使?还是撒旦派来的恶魔?爱的告白姗姗来迟。 但命运总是捉弄人……
  • 铮鸣八荒

    铮鸣八荒

    莽苍大陆,万千种族,谁主沉浮?看血染征袍,苍生遍屠,人族当立万万年。
  • 崩塌的岁月荣光

    崩塌的岁月荣光

    马斯说,如果昨晚的那路公交车多停三秒,或者司机晚三秒再踩油门,再或,他如果早三秒,他就不会再花半小时在冷风里等着下一班公交车。有时候有些事,好像怎么说都不能说的很透彻,马斯还是回到了家,他记住的是,他错过了一辆看似适时正当的车。Andy老板来了,在他的茶室里,开着大喇叭听歌,问着专访稿的事情,我低着头,发现脚上的白鞋又多了几处鞋印,这都是哪些个孙子给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