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载体的目的和考虑
为进一步创新非公企业发展模式,提高非公企业党建工作,针对非公企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相对滞后,党组织工作内容简单、活动形式单一,非公企业主观思想动态不稳定等问题,切实解决企业实际困难,积极探索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方法和途径。创新“三种模式”,激发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在动力,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载体主要内容
“三优先双培养一带头”。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建立党支部、派驻企业党建指导员,开展“三优先双培养一带头”活动。“三优先”:招聘员工时党员优先,重要岗位安排时党员优先,提升晋级时党员优先;“双培养”:把业务能手、管理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业务能手、管理骨干;“一带头”:党员带头建功立业。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班子建设,加强党员队伍的教育管理,探索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发挥作用的方式和途径。逐步完善企业党组织职责、民主生活会制度、“三会一课”制度、党员管理制度、流动党员管理制度,做到“六个好”(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企业发展好、文化建设好、群团建设好),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引领作用,实现企业效益和党建双赢局面。
“五变五不变”。一是经营模式变,党组织的机构设置没有变。部分企业改制为股份制有限公司之后,管理体制和经营方法和以前相比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新改制后的企业全部成立党支部、共青团、妇联、工会等群团组织。二是隶属关系变,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没有变。企业改制后,党组织继续把加强政治学习作为增进感情、凝心聚力、促进和谐的有力抓手。创新学习形式,完善学习制度,明确学习方法,进一步扩大党员规模,为组织建设注入新鲜血液,壮大组织力量。三是企业性质变,党的优良传统没有变。企业改制困难多,员工情绪大,思想意识模糊,上访现象时有发生。针对这一情况,企业党组织内部及时召集会议,反复宣传动员,梳理情绪,平稳心态,化解怨气,先后探索建立了贫困职工帮扶救助机制、退休人员殡葬纪念制度和社会公益关怀制度。四是身份置换变,职工的思想理念没有变。企业改制后,职工变员工,领导干部变企业老板,但党员对党组织归属感和认可度丝毫未变。企业围绕区委、区政府“无毒区创建”、精神文明建设、邪教防范、安全生产等重点工作,要求每个党员从自我做起,从日常生活做起,组织党员参加市、区举办的各类活动。五是分配方式变,员工福利待遇没有变。调整薪资分配结构,把重心向弱势群体倾斜,为员工及时缴纳“两金”,充分体现了人性化关怀。
“三先三后”。在新建企业中创新了“三先三后”党建工作模式,即先交朋友、后讲政策;先送服务、后提要求;先定措施、后树典型。派驻党建指导员、工商干部进企业、下工厂,掀起宣传企业党建热潮,非公企业党组织每月定期开展“政策好”宣讲活动,把党的政策落实到非公企业的每一个角落;带着服务企业的热心去走访,主动送服务上门,加强相关政策宣传,帮助企业增强发展信心,提出发展难题,从主要问题、政策层面与企业共同研究,商讨解决办法,完善工作思路,改进、提升党建工作;采取有力措施,广泛查找问题,积极修炼内功。开展“互对照”活动,在工作中寻找问题,在行业中寻找差距,在生活中寻找不足,加大先进典型的培育、树立和宣传推广力度,充分发挥典型的教育、示范、辐射作用。
载体实施效果
西峰区通过以上三种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模式的实施,有力推进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创新,壮大了党建工作队伍,切实发挥了党组织作用,调动广大企业党员立足岗位作贡献、争当先锋做表率的积极性;明细了企业管理体制、灵活了经营方式,党建工作的内容和形式更加科学完善,党建工作对企业生产发展的促进和保障作用更加有力。取得了广大非公有制企业业主及员工对扎实开展思想工作的认同,形成目前企业主动要求接受管理和建立党组织的良好局面,促进了企业经济的发展。涌现出了庆发公司等一批先进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权有让等一批优秀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指导员和赵恒义等一批全省非公有制企业优秀党员带头人。创建的“甘肃模式”和形成的“有让精神”在全省乃至全国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