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792400000023

第23章 奥尔嘉·拉奇—在自己这一生的博物馆中

我打电话表示要进行一场访谈,一名老妇人的声音对我解释圭里尼大街怎么走。但在我现在要按二五二号大门铜狮头咽喉中的小铃前,我又小心翼翼地重复了几句埃兹拉·庞德《乌苏拉》(Ursula)诗篇中的诗句。因为我读过一篇报纸文章,表示庞德的生命伴侣只让能通过一个文学测验,证明自己真对庞德作品感兴趣的访客进入。奥尔嘉·拉奇显然有太多访客,只是好奇想看看这位著名诗人的生活住处。

我按铃时,这栋窄房子二楼的一扇窗打了开,冒出一个满头白发的脑袋,跟着很快又消失不见,接着我就听到下楼梯的脚步声,然后门便由内打开,一名娇小的老妇人请我进去。我跨过一块竖直、固定在房门前阻挡洪水的大理石板,踏进一个小门廊,经过一间窜出浓缩咖啡香味的小厨房。

白发女主人为杂乱堆着木箱、纸箱和地毯的门口致歉。一名年轻的美国人刚帮她粉刷了部分的住房,木梁间的房间天花板是淡蓝色。老妇人觉得满意。“埃兹拉之前也这样想,”她说,把两个用过的杯盘清到一旁。“我刚有客人,两名美国文学系学生,”她抱歉道。“他们就这样进来,因为刚好来到威尼斯,想知道有关埃兹拉的一切。”壁炉内的木材噼啪响着,在这个朦胧的房间中添上了额外的光亮。一张长坐椅,两三张矮椅子,周围全是书,一面墙上挂着埃兹拉·庞德框起来的报纸照片。一尊亨利·高迪耶–柏切斯卡(Henri Gaudier-Brzeska)的庞德石膏胸像位于一角,从门廊立刻就能见到;另一角摆设着一对情侣雕像,也是庞德的友人高迪耶所制。庞德的信件与照片搁在书架上——奥尔嘉·拉奇住在自己这一生的私人博物馆中。

她看来不像已经九十二岁的样子,显得灵活,胸有成竹,眼神清澈,话语非常热情。几个月前,她甚至解雇掉多年的女管家。“我真的很难过,”她表示遗憾,“她非常勤奋负责,但不能这样下去,她把我所有的工作都接过去做。我慢慢觉得自己变得过于依赖。”

奥尔嘉·拉奇生于俄亥俄州杨格镇(Youngtown),很早便熟悉了欧洲。她解释说:“在富裕人家中,欧洲之旅本来就算是年轻人的教育一环。”在抱持着欧洲教育理念的美国富裕人家中,也包括了音乐教育。奥尔嘉选择了小提琴,并在演奏技艺上出类拔萃,成了职业演奏家。“我虽然不是炙手可热的名人,但也相去不远——”她大笑说道,“我在楼上还有一些音乐会海报与评论——如果您想看的话。”

我们上了一层楼梯,来到一个狭小的跃层。这里也有纸箱木箱、书堆、捆绑起来的信件。一个屏风上挂着一张海报,斗大的字母标出小提琴家奥尔嘉·拉奇与美国作曲家暨钢琴家乔治·安泰(George Antheil)的音乐会。上面没有年代,但奥尔嘉·拉奇记得清清楚楚:一九二三年。这年,她在巴黎认识新婚不久的诗人埃兹拉·庞德,改变了她这位受到富贵之家呵护的女子一生。

庞德不只是一名诗人、文学评论家与编辑,也有阵子做过音乐评论家,按法兰斯瓦·维侬(Fran?ois Villon)的文本写了一出歌剧。他对音乐的兴趣,促使他在巴黎和乔治·安泰走在一起,后者融入爵士元素的现代作品就连在易接受新事物的法国首都,都难以得到理解。安泰的音乐会往往引起骚动,以致作曲家都习惯在这类场合带上一把藏在他礼服枪套中的手枪,以防万一。有一次,他的音乐会在观众的抗议喊声中岌岌可危,这位常常自己诠释自己钢琴作品的艺术家,小心翼翼把手枪搁在史坦威钢琴上,让大家都看得见。从那一刻起,每个音都听得清清楚楚。“他是有点古怪,”奥尔嘉·拉奇大笑,“却是一位有才气的音乐家,埃兹拉很器重他。”

在以“莱斯沃斯(Lesbos)女教皇”之名享誉巴黎艺术家圈中的娜塔莉·巴奈(Natalie Barney)这位富有美国女人家中的一个下午茶会上,埃兹拉·庞德和奥尔嘉·拉奇更进一步认识。“他已在伦敦听过一场我的音乐会,并写了佳评,”老妇人回忆说,“不过当时我们并未交谈。——您现在想看看埃兹拉的房间吗?”

我们又登上一层楼。上头,在一个没有门的空间中,一张小桌子搁在楼梯栏杆旁,上面有几张照片;最上面的一张是庞德和奥尔嘉散步的场景。“那是在拉帕罗附近的圣安布洛乔,我在那有间屋子——您看,”她打断自己,指着自己现在穿的衣服,再指着照片上的——“是同一件。我穿了已超过二十年,现在依然合身!”她像位年轻女孩一般高兴笑着。

接着,她一下子严肃起来,或许现在等着许多每日光临的访客大概都会问的问题,他们都想知道庞德的一切,而她这位他的知心人自然都以同样的方式来回答。我照旧问着现在已变得刻板的问题,关于庞德与法西斯主义和反犹太运动的关系。因为庞德在拉帕罗做了那个后果严重的决定,为法西斯的罗马电台演说,而在美国被视为叛国与反犹太。

奥尔嘉·拉奇并未像例行公事那样应付我的问题,而是态度急切,像是希望她的话能让我相信她所坚信的事实。“相信我,事实上,埃兹拉绝不是法西斯分子,”她说,看着我,近乎恳求。“他内心深处根本不是这种人。他看错了墨索里尼——但毕竟其他人也是如此。埃兹拉只是诗人,对一切都感兴趣,总爱发表看法,不管是经济的,还是政治议题——如果您读过诗篇的话,您就会明白这点。至于反犹太人?简直是在胡说!他从未针对过犹太人,您可以去查对他的演说。他只是特别针对那些想把美国卷入战争的人!他甚至因此前往华盛顿,想和总统交换意见!只不过没被接见而已。”

跃层的电话响了起来。老妇人下了陡峭的楼梯,身手灵活,令人难以置信。热烈地交谈一会儿后,奥尔嘉·拉奇又回到楼上。“那是玛丽,我女儿,”她说。“我正等她打电话来。她的书刚出版,蒙达多利(Mondadori)出版社——她把所有的诗篇译成意大利文!真是大工程!我真高兴她竟然办到了——她可是埋首翻译好几年!”她显然对女儿玛丽·德·拉赫维兹(Mary de Rachewiltz)的成就感到骄傲,她和自己的家人住在南提洛的布鲁能堡。而奥尔嘉·拉奇也高兴,埃兹拉·庞德的另一个毕生杰作因此能在他的第二故乡意大利问世。

当诗人在圣伊丽莎白疗养院服十三年刑之际,妻子多萝西不断为其释放而奔走。艾略特和海明威等友人在旁支持,奥尔嘉·拉奇也呼吁着美国政府和大众。奥尔嘉·拉奇这期间主要担任西耶纳(Siena)蜚声国际的音乐学院秘书,利用她的关系争取著名艺术家为埃兹拉·庞德请愿。“叛国!”这位白发小女人苦涩地笑着。“您看一下这里。”她从书架上取出一本绿色的小册子交给我。这本小书的书名:《如果这是叛国的话》(If This Be Treason),内有五篇文学演说,选自让庞德万劫不复的罗马广播节目。这是奥尔嘉·拉奇一九四八年出版的非政治性选集,以求庞德早日离开圣伊丽莎白疗养院。

不过奥尔嘉·拉奇和多萝西·庞德仍须再等十年。一九五八年四月十八日,这时已七十八岁的诗人终于离开疗养院。起先,三个人试着一起住在布鲁能堡。等到看来不太可能后,庞德的妻子多萝西单独回到伦敦,庞德则和奥尔嘉·拉奇前往威尼斯。

诗人的房间一反奢华与浪费,显得简陋:一张他自己由粗木板钉成的书桌;一盏在白墙上流泻出白光的日本灯笼;一张稍微加工后变成床的沙发;一个活动隔板后的梳洗角落;一个简单的衣柜,只挂着庞德的衣物;还有一堆书及一个携带型打字机。

“他想要秩序与正义,”我们下楼梯时,老妇人说。“但就算法西斯分子一直想要拉拢他,直到今天也还不放过他,他也绝不是法西斯分子。至于反犹?在他死前,他有没有犹太朋友?您等一下,我再给您看些东西。”这位九十二岁的老妇人,十五年前便开始照管庞德的遗物,从一个架子上拿出一个大笔记簿打了开来。“在这,您看。”我读着庞德手写的日记,其中一页结尾有句话:“反犹是种白痴行径。”句子下方的日期为一九七一年八月七日。

(一九八七年六月)

同类推荐
  • 援疆干部看哈密

    援疆干部看哈密

    如同候鸟,如同大雁,在共和国的版图上,以哈密为原点,一批批广东、河南援疆干部从南方,从中原,落脚在东天山脚下。从1998年开始,十五年间,换了无数的队员,但以哈密为终点的雁行,从未中断;以哈密发展为己任的援疆工作,接力向前。人过留名。如今的哈密大地,随处可见援疆的丰碑;哈密的各族群众,正在品尝着援疆事业结出的硕果。雁过留声。结集在这本散文集中的文章,是援疆干部在援疆事业之余,写下的喜怒哀乐,唱出的游子心声。援疆干部的散文,或高亢,或婉转;或热情澎湃,或哲思缜密,所倾诉的对象只有一个——哈密!
  • 名人格言对联(上)

    名人格言对联(上)

    对联,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它是中国汉民族的文化瑰宝。本书介绍了一些名人写的对联,以及处世格言。
  • 威名天下:山海关(文化之美)

    威名天下:山海关(文化之美)

    这里,素有“天下第一关”的美誉;这里,是东北与华北的咽喉要冲;这里,更是万里长城起点的第一道雄关。
  • 塔里木河传

    塔里木河传

    塔里木河在历史上担当过重要角色,四大古老文明由她而交汇,丝绸之路依托她而开通,西域文化因她而发育。书中描绘了塔里木河流域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绚丽多姿的塞外风光,再现了文明演进的历史,展示了塔里木河卓尔不凡的个性和生命力,抒发了作者对塔里木河深沉的爱意和忧思。
  • 在雨地里穿行

    在雨地里穿行

    《在雨地里穿行》是作者最新的一部散文集。与文坛挚友的交往,异域采风时的感怀,多年来流淌在心中的一浆所思所想,对自己亲人的骨肉至情,在创作上的不少真知灼见等等,在这本书中读者诸君尽可饱览,或有所得。作者以平实的话语,朴素的情感,率真的笔触,清新的文风,将这些流淌在自己心间的文字,不急不缓徐徐道来,希望与你同享心路旅程的快乐。$$作为一位在小说创作领域卓有成就的小说家,其散文创作也显示出自己的特色,这本情感真挚,细节真实,不造作不伪饰,直抒胸臆的散文集,可以使读者诸君比较直观地了解作家内心世界的丰富。
热门推荐
  • 四妃也嚣张:惑乱天下

    四妃也嚣张:惑乱天下

    现代特工杀手团却意外坑爹穿越到架空大陆,紫曦大陆。这片看似平静祥和的大陆,不知暗藏怎样的玄机。坑爹穿越后,成为王朝四大外姓王爷的女儿,经过时间的变化,大陆朦胧的面纱即将揭开,六界各自的主宰,惑乱天下的祸水,天界四大帝王的穷追不舍,又是否能抱得美人归?等待了千年的爱情,又是否能重归于好?
  • EXO——谋略

    EXO——谋略

    EXO【Weareone】让我们一起走下去!
  • 美女校花特工老婆

    美女校花特工老婆

    她还是京城凌家唯一的二小姐,凌紫嫣。只因长辈重男轻女,对哥哥倾心扶持,所以她自幼放任自由。她是KE集团成员,她自幼崇拜特种兵,加入KE也是她的心愿。她就是在一次次任务中,才真正的爱上那么热血、神秘、又心怀忧伤的男人——凌霄。她可以为他不顾生命,她也可以为他避而不见。她不远心爱的人心有为难,可是她也有她的骄傲。当凌霄看清楚自己心意之日,他们最终牵手幸福的殿堂。没有包袱、没有国家责任的背负,他们仅仅是一对新婚的夫妇。
  • 流年(中卷)

    流年(中卷)

    长篇小说《流年》是朱西京历时10年的作品,由作家出版社于2008年正式出版,小说分上中下三部,共120余万字,内容涉及城市、农村及社会各个阶层,多种人物的形象和心态,人物个性鲜明、市景逼真,生动再现了60年代至今40多年来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和人们的心灵动荡,呈现了一种史诗般的文学追求。著名作家陈忠实在看了《流年》后表示,该作品有生活的深度、广度、宽度和硬度,是生活的原汁原味,是一部具有非凡史诗气质的作品。
  • 苏醒的绝世恶魔

    苏醒的绝世恶魔

    少年一次次被她(恶魔)逼上绝路,却一次次被他拯救;最后少年放弃了抵抗,不断往深渊堕落,然而在深渊之后,等待他的又是什么呢?
  • 陌然回首:只为你心动

    陌然回首:只为你心动

    讲述一个不温柔不善良很平凡的女人与一个出身豪门世家却我行我素做了医生的男人之间不可思议的爱情!
  • 仙魔逐命

    仙魔逐命

    命运很强悍,强悍到无处不在,如影随形。命运纠缠着他和她,他是一个纵横无敌的神,只要他想,就算是毁天灭地,他也照样不费吹灰之力,但还好他从不滥杀。而她是一个无所畏惧的魔,一个从不残害无辜生灵的魔。在她见到他的第一眼,无所畏惧的她却突生不安,她的脑袋里只有逃离的念头,跟他离得越远越好。她不知道自己对他的恐惧由何而生,可正是因为这种没来由的恐惧,她愈加惧怕了。在命运的漩涡中,他和她该何去何从,该如何守护自己该守护的?自古神魔不两立,然,他携风而来,而她似一朵残云,逐渐消散。到了最后,她豁出去了,不惜以命作赌,为了保护她想保护的。
  • 天府传奇

    天府传奇

    贺府婚宴,三公子贺照华迎娶挚爱秦若琳,本该是大喜之事,贺公子却是眉头紧锁,没有一丝开心。一纸飞镖传书,让喜宴提前结束,随之而来的却是一场阴谋!天府传奇畅聊QQ群号346860682
  • 大炎帝

    大炎帝

    两次诞生,两次引来天地异象,两次陷入劫难!他是大陆公认的绝世天才,掌控天地第一神炎,成就无上帝位..........
  • 那片樱花那片海

    那片樱花那片海

    童芊荨为平反八年冤案,寻找兄长而入欧明法学院,却被欧涵“缠上”作为抗衡欧振国的“工具”。与金丽娜周旋之际与明初越走越近,却又怀疑他是自己失散多年的哥哥……而此时,华枫在一次至关重要的辩论赛上,带着所有有关童芊荨的记忆出现……明初?芊荨?两人的爱之名,在法之光下又该如何相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