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望都市》中,专栏作家卡里(Carry)拥有满屋的名牌鞋子,却没有足够的钱去支付买房的首期。“爱情会逝去,鞋子永远在”是Carry的人生格言,这与“男人会走,房子不会”虽有相似的韵味,却无法像房子那样显示出女人殷实的生活。事实上,Carry有着不错的工作,收入稳定且不薄、自由潇洒并受人尊敬,即便如此,已近中年的她,却没能手握寸金,银行账户依然空空荡荡,没有存款不过也没有负债,看似轻松却无法规划大额投资。这样看来,是不是仅有一份好工作还远远不够?“入世”之初,短期目标制定以及长期的职业规划是必须要做的功课。
40岁时你打算做什么
阿杜在2010年春节的同学聚会上遇到了高中时最要好的朋友赛赛,五年未见,她已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辣妈,这让阿杜羡慕不已。
然而,聚会结束,赛赛拉着阿杜有点彷徨地说:“40岁的时候你打算做什么?”
阿杜一怔,她可没想这么远:“不用工作吧。”现在做的一切不就是为了早点退休吗?不过,40岁能不能实现可是未知数。赛赛有点沮丧,30岁了,她准备重返职场,着实面临不小的尴尬:从结婚生育到带宝宝,工作断断续续,五年时间的空档期,没有为职业生涯作出积累,而在重返职场的路上又遇到了与刚毕业学生相比缺乏活力与创新、与同龄人相比缺乏经验以及人脉积累的尴尬。而其他同学,三十而立,职业前景逐渐清晰,职业的上升期也展现眉目,职业规划终于到了可以展开实施的阶段。赛赛该怎样规划接下来的职业生涯?
工作对我们到底意味着什么?你对于工作最在意的又是什么?是能从中不断学习?是金钱报酬?是名誉地位?是人际交往圈子?是避免与社会脱节?是伴随工作而来的成就感?你应该首先能明确回答这一系列问题。
虽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但其中一定有最近的一条,职业规划就是帮你找到这最近的一条路。就像对于22岁刚毕业的慧妮来说,想清楚这些问题的答案,才能找到“入世”的落脚点。为了避免日后出现像赛赛这样的尴尬,现在就应该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职业规划永远不会嫌早。
做好职业规划就好像制订投资计划,如果你的风险承受能力有限,那就把钱放到银行做定存,每年赚取百分之几的微利,这样虽然赚不到大钱,但也不至于赔钱,这就好像公务员手里的铁饭碗。但如果你不希望自己一辈子平平淡淡,想要勇敢冒险追求点梦想,把钱投入股票、期货市场,那么你有机会身价倍增,却也可能输得一文不名。“风险与报酬成正比”——投资学的金科玉律,同样适用职业生涯规划。面对未来巨大的不可知,职业规划必须在风险与报酬之间拿捏。
不同的人生阶段,有不同的收益目标与风险承担,理想的人生应该是能阶段性地如期完成目标,有效降低风险。
40岁时你打算做什么?25岁的时候,你要能回答这个问题,而且是你规划后的答案。
记录在案的职业生涯规划
漫长的职业生涯,想要对自己想做的、要做的、还没做的、即将做的、以后做的有一个全盘控制,你需要制订一份专属你自己的职业生涯计划表。
人生目标——今生今世,你想要做什么?想成为怎样的人?想取得什么成就?想成为哪个领域的佼佼者?就算是梦想,也会有一个大致清晰的轮廓吧,如果没有,请你大胆设想一下。
古谚有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或许你会觉得计划一生实在不容易实施,那么你起码得有十年的规划。不要觉得十年漫长,25岁硕士毕业,到35岁职业转折点,也不过十年时间。十年,足以成就一件大事,也足以奠定你职场的基石。“入世”十年以后,你希望自己成长为什么样子?有什么样的事业?收入多少?投资多少?过着怎样的生活?如果说人生目标还可以不负责任地设想一下,那么十年规划可千万别敷衍自己了。
三年计划——有了十年计划,为什么还要制订三年计划?计划赶不上变化,虽说只在弹指一挥间,可真正走到十年的尽头,客观环境的转变可能会使你无法完成或早已提前实现十年前的规划,又可能早已经调转船头,换过职业方向,也可能因难以掌握进度与步骤,而让十年计划变得杂乱无章,无从展开,匆匆上马,草草收场。所以,三年计划是将十年大计分期实施,并将计划细化,将目标分解,并由此检验十年规划的价值所在。
新年计划——新年一过,人人都在制订新年计划,阿杜每年年终都会在博客上做一个“心愿收集”,2011年阿杜的“心愿互动”是这样的:“过去的日子,可能幸福,可能悲伤,可能美丽,可能无奈,可能不安,但是,愿望都是温暖的,有一个温暖的愿望,才会有温暖的一年。又一年,你的新年心愿是什么?”
EricKa:通过CFA考试LevelⅠ
薇薇:茶店开分店,引进战略投资者
帅哥同事A:生个儿子
Lena:把自己嫁了,为家庭为社会除害
紫蜻蜓:注册咨询师考试一次通过
Jing:涨工资
阿W:离了再结
帅哥同事B:减肥
胖儿不胖:上班不打卡,弹性时间工作,一年休假一个月
毛毛:再也不生病
Mr。哆啦A梦:彩票中3个亿,算了还是中500万好了;不对,希望我和家人身体健康;还是希望我工作顺利好了,赚多多的钱??可不可以希望公主快点还我钱?
公主:希望哆啦A梦不要记得我借她钱
Maggie:争取公司派遣,到瑞典总部工作一年
慧妮:跳槽成功,马上转型
格格:希望股市翻红
云也退:新书出版;非洲旅游;一娶而快
阿杜:希望自己的房子升值,希望别人的房子降价,趁机换套大房子住住??到底涨还是跌呢?真纠结
??
阿杜坚持要拥有一个温暖的愿望,才会有温暖的一年。愿望不等于计划,但它是计划的起点,新年计划就是新年一过你要迈出的步伐。因此,新年计划要包括实现计划的步骤、方法与时间表,这一年,你要从愿望出发,围绕你的行动准则行事。
短期行事历——再近一点,就是短期计划了,下个月你要做什么?下周你要完成什么?计划做的工作,需要完成的任务,财务收支计划,要掌握的新知识和有关信息,想要联络的朋友,等等。短期计划必须具体、详细、数字化,切实可行,马上落实,到期检验。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按计划推进,避免“捡了芝麻却丢了西瓜”,重点是别让时间白白溜走了。
做自己喜欢的事,换跑道要趁早
“工作就是做一份自己喜欢做的事,还可以领钱。”阿杜可真是这样想的,虽然研究生时专攻大众传播学,然而阿杜却发现自己对财经领域兴趣盎然,但缺乏财经专业背景成为她进入这一行当的障碍。发现了自己的兴趣,也清楚知道自己的劣势所在,阿杜规划出一条“曲线救国”的道路——财经新闻报道,既可以运用自己的专业,又可以随时随地弥补财经知识不足,等到这两项“技能”炼到炉火纯青,再踏入更加专业的财经核心圈,顺利的话,或许不用太久。
职业生涯规划完毕,到了毕业前一年,阿杜开始着手准备,先后在几家知名财经媒体实习。“听不懂”,她常常回忆自己刚入行时的无知,“只能睁大眼睛看,竖起耳朵听”。
度过了高度紧张的入行初期,随后的签约过程亦相当坎坷。“大王,签不签,签不签,签还是不签?”每天追在总编辑后面,进行一轮又一轮工作签约的密集“逼宫”之后,阿杜还是没有得到“高层”的进入许可。工作半年有余,她仍然挂着“实习记者”的职务,理由是,报社正处股权变更、人事调整、部门改版时期,新人入职审批暂缓。阿杜的职场生涯着实有点艰辛,记者—半报纸编辑半网站编辑—全版面编辑—全网站编辑—记者,整整一个轮回,“除了总编辑,我什么工种没干过!”阿杜也曾经“义愤填膺”过,“试试半年中把萝卜挪五次窝,看它能不能活?”阿杜的结论是:她比萝卜强,萝卜在、坑在!萝卜亡、坑还在!
承受着现实压力的同时,阿杜没有想过放弃这一份坚持,“这是我想做的事!”
除了兴趣支撑,更重要的是,心里的那一份职业规划早已给阿杜勾画出一份未来蓝图,并且梦想已经在路上。七个月后,阿杜签到了职业生涯中第一份工作合同,终于在财经新闻报道领域有了自己小小的位置。
随后的大胆闯荡成就了阿杜在财经领域的专业性,如今,入行七八年时间过去了,伴随着新生财经媒体渐渐长大,阿杜也日渐成熟,虽然期间有两次跳槽,但她都没有偏离最初规划的轨道,距离职业生涯规划的下一步也越来越近。回想当时入行的艰难,阿杜还是会庆幸自己选了一份喜欢的工作,才没有中途放弃,更没有过动摇的念头。
如果你还年轻,或者刚刚毕业,想要做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绝不会被人笑作不务实。一张白纸,要画上自己喜欢的色彩才美丽,那么,“入世”之初,千万要选对落脚点。因为,对于我们每个个体来说,工作的价值在于,除了能够换取生存的基本物质需求之外,更是自己梦想实现的途径。
根据调查,大多数职场人士认为35岁是职业生涯规划的中心点,也有不少职场男士认为40岁是职业生涯的转折点。“年龄35周岁以下”——从用人单位的招聘说明中也可以看出,35岁是一个“坎”。
35岁之前,培养兴趣、慎选专业。如果到了35岁,还不知道自己的职业兴趣点在哪里,那么至少要慎选专业,专业领域不能想变就变。如果说变就变,那么之前的工作经验就等于全部归零,不被认可。35岁一切从头开始积累,不一定是最远的通向罗马之路,但一定不是最近的那一条。试想,一个证券公司投行业务经理,35岁突发奇想转换跑道,应聘一家制造业公司的生产经理,恐怕连自己都没信心,就算应聘成功,职场积累也要从零开始,而之前至少十年的工作经验、人脉资源、行业口碑,以及工作成果,全部化成了泡影。权衡利弊,35岁之后如此转型,成本会不会太高?
所以,选择专业领域特别重要,做自己喜欢做的,就不容易轻易放弃。如果想转型,那么转换跑道要趁早。
人脉也是一种生产力。人脉对于职业发展的意义,相信工作了三五年的职场人都能有所领悟,而到了35岁之后,除了要赚取晋升本钱,更要注重的应该是人脉培养。因为,到了40岁,你再去找工作、换跑道,或是营造商机、实践价值,差不多都要靠人脉来拓展了。如果能成功培养和运用人脉,到时候,人脉的回馈会以各种形式、意想不到地出现在你的人生中。
我也想跳槽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农历新年一过,往往就是职场跳槽高峰期,人才流动是职场的自然规律,不过,人才流进流出难免令人蠢蠢欲动。“我也想跳槽”,每一次听说同事离职,多多少少都要经历一番心情黯然。然后,开始严肃地审视自己的职业现状。
要不要跳槽?什么时候应该跳槽?阿杜在入行两年之后,曾面临一次同业挖角的机会,有职场前辈当时告诉她,如果工作环境里,已经学不到新的东西,也没有可以学习的榜样,基本上你就可以选择离开了,去新的环境汲取营养。阿杜牢记这一标准,两次跳槽都遵循这一准则,没有学习机会、没有可以学习的人、没有需要学习的工作内容,工作已然没有了进步的空间,原地踏步就是退步。
诚然,想加薪、想升迁、想换个环境——跳槽的目标大同小异,但却有不同动机:经济负担重的人、对收入要求高的人,或是将身价与个人成就画上等号的人,比较在意加薪幅度、年终奖金、平时福利等,一旦与心理预期有落差,便会“身在曹营心在汉”;喜欢安稳、重视公司稳定性的人,如果知道公司接连不赚钱,就会觉得岌岌可危,立刻准备履历表;责任心重、喜欢肩负重任的人,对于在大企业里扮演小螺丝钉,不免感到大材小用,选择“宁做鸡头不做凤尾”;喜欢不断接受新挑战、新刺激的人,对于一成不变的工作内容会觉得味同嚼蜡、工作无趣;对企业文化要求较高的人,如遇领导不能体恤员工、同事之间钩心斗角,就会让性情单纯的人感觉工作压抑、人际复杂……凡此种种,都可以成为跳槽的理由,但是,不少人或多或少会存在工作盲点,即未经深思就把各种问题或不满归咎于工作本身。其实,问题可能出在你对“工作”认知的偏差。并未触及问题的核心,跳槽就变成暂时的逃脱,如此,你的职业生涯很可能陷入“不满—跳槽—不满”的重复和混乱中。检视工作本身、职业前景,检视自身能力、自我价值,检视工作环境,包括职业目标、工作内容、人际关系与自己的契合度,之后,要不要跳槽,你会有一个自己的答案或决定。
或许,按照阿杜前辈的经验,如果你觉得这里学不到东西,就真的可以走了,也不失为一个简单的衡量标准。
漫长的职业生涯,你必须累积职业生涯资产超过负债:注重个人信誉品牌等无形资产,不要留下工作隐患、产生不良坏账,对培训充电做好长期投资,才能累积资产、减缓折旧、延长职业寿命。总之,要成功经营自己的职业生涯,要像投资理财一样,用好投资智慧,做好经营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