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互联网的变化很快,搜索引擎未来是什么样子现在谁也说不好,业界人士也都在不断地进行思考和探讨。
在很多人的眼中,百度一直都是一个以低调而著称的公司,这其实与李彦宏本人的个性有关。因为李彦宏从来不做没有把握的事情,更不许没有把握的事情。甚至有了把握,李彦宏也不会轻易说出来。
“少许诺,多兑现”这其实是一个人建立信誉的过程。现实中,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说大话,能做到的就把它说得更大一点,做不到的也说能做到。其实这样的人,越往后他会发现事情越难做。
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你过去说了却没有做到,大家这个时候就不会再相信你了。但是“少许诺,多兑现”则不同,你说这个事儿我4个月做不出来,但是6个月能做出来。当你真的在6个月内把这件事情做出来了,而且做得比说得还要好。这样一来,经历过若干次之后,跟你打交道的人,不管是投资者,还是员工,他们都会非常相信你。下一次你再说什么话的时候,他们就会这么想:“既然你这样说了,那肯定是这样子。”就这样,信誉建立起来之后,你做事情也会变得越来越容易。所以“少许诺,多兑现”也一直伴随着百度发展的过程当中,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信任百度。
在1999年的时候,李彦宏从美国回到北京,刚把公司注册下来,就开始马不停蹄地开发百度的第一代搜索引擎,计划在6个月的时间内完成开发工作。
有一天,李彦宏接到了一位投资人的电话,问他能否将6个月缩短成4个月,如果能做到,他们将追加50%的投资。
公司刚刚成立,资金对于百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购买设备,聘请优秀人才等,很多地方都需要资金。但是李彦宏仍然拒绝了,他直截了当地说:“对不起,我们做不了。”6个月是李彦宏按照当时的技术水平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反复计算所得出来的完成时间。
缩短成4个月,做一些调整也是可以赶出来的,但是,这却不是李彦宏的做事原则,它意味着将出现很多不确定因素,李彦宏不愿意承诺一件自己没有把握的事情,他宁愿错过一大笔资金。
事实上,在后来的研发过程中,勤奋的百度人不断地追求技术水平进步,只用4个多月就把项目开发好了。
李彦宏说:“我非常在乎我说的每一句话,我甚至希望你现在可以看到我五六年前说的话,都是无比正确的预言。”
就是这样一种“少许诺,多兑现”的风格同时还体现在了公司内部的管理上。百度早期的员工,李彦宏和他们交谈的时候,经常会谈到中国搜索引擎的现状和未来,但是李彦宏不会吹嘘未来有多久的辉煌。他会让对方了解,他所确定的是搜索引擎的前景是不错的,因为非常清晰,但是他不会承诺在以后百度一定会怎么样。
李彦宏只会说,现在百度可以给你的薪水并不高,但是会有股权,如果公司能够上市,也许会是一笔意料不到的收获,前提必须是我们大家一起努力。
其实在当时,百度员工的薪水并不高,李彦宏也是精打细算,原本计划只能半年的120万美元让李彦宏居然用了1年,所以,也有人说李彦宏很“抠门”。
可是当我们回头来看,这种“抠门”最后让百度在20世纪末那场网络经济泡沫破灭的灾难中,比其他中国互联网公司坚持了更长的时间。而且,李彦宏分给公司员工的股权,刚开始的时候没有一个人当真,很多人拿着自己签署的全英文文件搁家里某一个角落,并不知道这白纸黑字如何从遥远的美国折成自己账户上的财富。
直到百度上市之后,拥有公司股权的员工身价飞涨,这个时候他们才知道,李彦宏当时许给他们的是一个千万富翁、百万富翁的财富梦想。
在公司的经营方面,李彦宏的实干精神甚至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防御策略。
大家都知道,互联网的变化很快,搜索引擎未来是什么样子现在谁也说不好,业界人士也都在不断地进行思考和探讨。
在2003年的时候,李彦宏就认为下一代搜索引擎应该是社区化的,但是他不会到处去宣扬这种提法。后来的百度社区产品,从百度贴吧到百度知道、百度百科等产品,都是遵循了这种“少许诺,多兑现”的风格。可以说李彦宏做事情就是这样,默不作声地把研发工作做好了,之后再悄无声息地借助百度的平台推出来,经过了市场的验证,证明是一个成功的产品、成熟的产品,李彦宏才会进行一些相关的宣传。而这个时候,由于符合用户需求,该产品早已经具有了很旺盛的人气,即便竞争对手奋力追赶,早就输在起跑线上了。
就拿百度国际化这件重要的事情,虽然李彦宏等公司高层已经谋划了许久,但是在正式启动之前,在百度公司的内部,还只有寥寥几个人知道这一战略。
“2012,划洋而治”这个说法其实是在2006年年初的时候就已经在总监层面提出来了。当时大家听完之后非常激动,但是李彦宏却一直沉默着,在没有特别大把握的情况下,李彦宏决定不要去和员工讲这些事情。
直到2007年,李彦宏认为形势已经比较清楚了,中国经济的崛起,百度已经获得的市场地位,这些都将预示着百度进军国际,攻占日本市场的条件已经成熟,于是他就在百度公司的年会上,明确地提出了“2012,划洋而治”的计划,正式吹响了国际化号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