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面便是一片冰山,上面有一只雌凤。其判曰: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世说新语·简傲》记嵇康与吕安相友善,有一次,吕安造访嵇康,适嵇康外出,嵇康之兄嵇喜开门延请吕安。吕安不入,在门上题一“鳳”字而去。嵇喜以为吕安夸他是神鸟,很高兴。其实“鳳”字需用拆字法,拆开来就是“凡鸟”。曹雪芹反拆字法而用之,用“凡鸟”指称王熙凤。这是曹雪芹喜欢用的方法。比如迎春的判词第一句是“子系中山狼”,“子系”是“孫”字的拆字,指迎春的丈夫孙绍祖。
在“一从二令三人木”句的后面,脂砚斋批上:“拆字法。”但怎样的“拆字法”,拆的是哪一个或哪几个字,二百多年来很多猜谜高手试图解答它,解出的答案千奇百怪,但至今没有一种被公认为是唯一正确的答案。
就在程伟元、高鹗出版其刻本《红楼梦》的三四年后,周春就在他的《阅红楼梦随笔》中猜这个谜语。他说:“盖二令,冷也;人木,休也;一从,月(自)从也,‘三’字借用成句而已。”他解出的谜底是:自从冷(来),休——自从冷(人物或气候)出现,一切都结束。
但“冷”具体指什么?民国初年的王梦阮说,冷指北方,北方苦寒之族(满族)来居中国,又由北京来定江南。即满清入关,王熙凤休矣。
然而后来的读者却不能满意周春给出的谜底。民国时期的湛卢认为王熙凤是影射明朝崇祯皇帝朱由检的。他从解开“一从二令三人木”这一谜语得出结论。他说,“一从”也就是“由”的意思;“二令三人木”可以合成一个“檢”字(因为令从口出,故二“令”,即二“口”)。
有人说,这句诗是写王熙凤与贾琏的关系的三阶段:一开始王熙凤对贾琏是顺从,接着是命令,最后则被休弃,所谓“哭向金陵事更哀”。有人更加发挥想象:自从冷人(冷子兴)来,王熙凤就被休弃。即过场人物冷子兴在小说的后半部又出现了,王熙凤的被休弃就在此时。有人说,“一从”就是“一”字顺着划一周,就是一个“口”字;二令是“口”字里面加个“令”字,为“囹”;“三人木”是分别在“口”字里面加“人”、加“木”为“囚”字、“困”字,都是指凤姐最后因获罪而身陷囹圄。有人说,“一從”的“從”字拆开来是五个“人”字加一个“卜”字;“一”字与“卜”字加起来就是“上”字或“下”字;全句合起来是:“上下众人冷,夫休!”而猜得最为别出心裁的是杨光汉先生,他认为“冷”是指“冷人”,即小说中“冷郎君”柳湘莲;脂批说柳湘莲“日后作强梁”,即绿林好汉,即农民起义;他认为在小说的原稿中,后半部可能写到了柳湘莲带领农民起义军攻进了京城,震撼朝廷;皇帝赐死元妃、逮捕王熙凤等“以谢天下”。
由于作者的原稿已不可复得,高鹗的续书被公认为不符合原著,于是,“一令二从三人木”就成了一句没有谜底的谜语。这样,猜谜已经不是猜得对不对的问题,而是猜谜本身已成为一种阅读之外扩展出来的娱乐。
原文
后面便是一片冰山,上面有一只雌凤。其判曰: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第五回)后面便是一片冰山,上面有一只雌凤。其判曰: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第五回)
注释
凡鸟:合起来是一个“鳳”字,指王熙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