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喜欢的就是世界上最好的
一天,一个终日愁苦的青年去拜见一位大师以求得到快乐的良方。大师说:“只有世界上你认为最好的东西才能使你快乐。”
于是,他辞别妻儿,踏上了寻找世界上最好的东西的漫漫旅途。
起初,他遇见了一位重病患者,他问:“你知道世界上最好的东西是什么吗?”病人恹恹地说:“那还用问吗?是健康的体魄。”青年想,健康?我每天都拥有,算不上世界上最好的东西。
接着,他遇见了一个正在玩耍的孩童,他问:“你知道世界上最好的东西是什么吗?”孩童想了想,说:“是一大堆玩具啊。”这个人摇了摇头,继续去寻找世界上最好的东西。
后来,他又先后遇到了一个老者、一个商人、一个画家、一个囚犯、一个母亲和一个女孩儿。
老者说:“年轻是世界上最好的东西。”
商人说:“利润是世界上最好的东西。”
画家说:“色彩是世界上最好的东西。”
囚犯说:“自由是世界上最好的东西。”
母亲说:“我的宝贝孩子是世界上最好的东西。”
女孩儿说:“我爱过一个青年,他脸上那灿烂的笑容是世界上最好的东西。”
唉!没有一个回答令他满意。
失望的他继续走啊走啊,最后,他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带着五花八门的“答案”又回到了大师那里。
大师见他回来了,似乎知道了他的遭遇和失望,微笑着说:“先不要去追究你的问题,它永远不会有一个确切而唯一的答案。你现在把你最喜欢的东西和情景找出来,告诉我。”
此时,青年饥寒交迫、蓬头垢面。他想了一会儿,对大师说:“我出门很多天了,我想念我亲爱的妻子和可爱的孩子,想念一家人冬夜里围着火炉谈笑聊天的情景……”说到这里,他长叹一声,“那是我现在最喜欢的东西啊!”
大师拍了拍他的肩,说:“回去吧!你最好的东西在你的家里,他们可以使你快乐起来。”青年疑惑地问:“可我就是从那里走出来的啊!”
大师笑了,说:“你出来之前,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东西;你出来之后——比如现在,你已经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样的东西了。”
青年醒悟。
在每个人的心目中,关于最好的、最快乐的答案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近似的:最喜欢的,即是世界上最好的。
无论是你拥有的,还是未曾拥有的;复杂的,还是简单的;便宜的,还是昂贵的;实在的,还是虚无的……只要你喜欢,它就是最好的。
◎你我皆有快乐的权利
生活中,开心不是刻意能寻觅到的,它需要你用心去体会。法国杰出作家罗曼·罗兰说过:“一个人快乐与否,绝不依据获得了或是丧失了什么,而只能在于自身感觉怎样。”
俄国诗人涅克拉索夫的长诗《在俄罗斯,谁能幸福和快乐》,诗人找遍俄国,最终找到的快乐人物竟是枕锄打瞌睡的农夫。是的,这位农夫有强壮的身体,能吃能喝,能干能睡,从他打瞌睡的眉目里和他打呼噜的声音中,无不流露出由衷的开心。这位农夫开心的原因一是知足常乐,二是劳动能给人带来快乐。法国杰出作家罗曼·罗兰也说过:“一个人快乐与否,绝不依据获得了或是丧失了什么,而只能在于自身感觉怎样。”
开心不开心,关键是在于怎样去调剂自己的心情。
一个听力失聪的孩子,在画展上看到一幅作品,他仔细地看着,神情专注,忽然转身,微笑着大声地对旁边的父母说:“我听到了,听到了小鸟在歌唱,听到了瀑布的轰鸣,还有风儿呼啸的声音……”
一位盲人,在剧院欣赏一场音乐会,交响乐时而凝重低缓,时而明快热烈,时而浓云蔽日,时而云开雾散,盲人惊喜地拉着身边的人说:“我看见了,看见了山川,看见了花草,看见了光明的世界和七彩的人生……”
一位病人,医生郑重地告诉他,手术很成功,化验结果出来了,从他腹腔内摘除的肿瘤只是一般的良性肿瘤,经过一段时间的疗养便可康复出院,并不危及生命。他顿时满面春风,双目有神,紧紧地握着医生的手,激动地说:“谢谢,谢谢,是你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快乐在哪里?带着这样的问题,芸芸众生,时刻都在努力寻找答案。其实,快乐是一个多元化的命题,我们在追求着快乐,快乐也时刻伴随着我们。只不过,很多时候,我们身处快乐的山中,在远近高低的角度看到的总是别人的快乐风景,往往没有悉心感受自己所拥有的快乐天地。
有人说,快乐是发现汽车雨刷夹的是一张广告,而不是罚单。看,快乐就是如此简单。你我皆有快乐的权利,只需用心体会。
◎给予和付出是最大的满足
现在有句时髦的流行语:高官不如高知,高知不如高薪,高薪不如高寿,高寿不如高兴。的确!人活在世界上,心情愉快、高高兴兴比什么都好。那么,怎样才能时时刻刻都高兴呢?那就要学会给予和付出。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男子坐在一堆金子上,伸出双手,向每一个过路人乞讨着什么。
吕洞宾走了过来,男子向他伸出双手。
“你已经拥有了那么多的金子,难道你还要乞求什么吗?”吕洞宾问。
“唉!虽然我拥有如此多的金子,但是我仍然不幸福,我乞求更多的金子,我还乞求爱情、荣誉、成功。”男子说。
吕洞宾从口袋里掏出他需要的爱情、荣誉和成功,送给了他。
一个月之后,吕洞宾又从这里经过,那男子仍然坐在一堆黄金上,向路人伸着双手。
“你所求的都已经有了,难道你还不满足吗?”
“唉!虽然我得到了那么多东西,但是我还是不满足,我还需要快乐和刺激。”男子说。吕洞宾把快乐和刺激也给了他。
一个月后,吕洞宾从这里路过,见那男子仍然坐在那堆金子上,向路人伸着双手——尽管有爱情、荣誉、成功、快乐和刺激陪伴着他。
“你已经拥有了你所希望拥有的,难道你还要乞求什么吗?”
“唉!尽管我拥有了比别人多得多的东西,但是我仍然不能感到满足。老人家,请你把满足赐给我吧!”男子说。
吕洞宾笑道:“你需要满足吗?那么,请你从现在开始学着付出吧。”
吕洞宾一个月后又从此地经过,只见这男子站在路边,他身边的金子已经所剩不多了,他正把它们施舍给路人。
他把金子给了衣食无着的穷人,把爱情给了需要爱的人,把荣誉和成功给了惨败者,把快乐给了忧愁的人,把刺激送给了麻木不仁的人。现在,他一无所有了。
看着人们接过他施舍的东西,满怀感激而去,男子笑了。
即使你拥有金山、银山,拥有至高的荣誉,拥有令人羡慕的爱情,也不一定会感到满足。满足是人生无求的最高境界,怀有广施仁慈之心,即使素不相识的路人遭遇困难时也能慷慨解囊,学会给予和付出,你才能达到这一境界。
◎平衡内心,知足常乐
知足常乐是一种人生态度,是一个人对工作、生活、家庭的满足感。要想拥有知足常乐的良好心态,首先要使自己的心理保持平衡,心理平衡了,自然就不会被各种烦恼所缠绕。如何使心理保持平衡,这里为大家提供6种方法:
1.不过分追求完美
把目标和要求定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不过分追求完美,懂得欣赏自己已取得的成就,这样心情自然就会舒畅。
2.退一步海阔天空
处理工作和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只要大前提不受影响,在非原则问题上无须过分坚持。
3.对人表示善意
生活中有些人被人排斥常常是因为别人有戒心。如果在适当的时候表示自己的善意,诚挚地谈谈友情,伸出友谊之手,自然就会朋友多,隔阂少,心境也会变得平和。
4.找朋友倾诉烦恼
生活中有烦恼是家常便饭,把所有的烦恼都闷在心里,只会令人抑郁苦闷,有害身心健康。如果把内心的烦恼向知己好友倾诉,那么心情会顿感舒畅。
5.乐于助人
助人为快乐之本,帮助别人不仅可使自己忘却烦恼,而且可以表现自己存在的价值,更可以获得珍贵的友谊和快乐。
6.知足常乐
生活中,不论是荣与辱、升与降、得与失,往往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做到宠辱不惊,淡泊名利,实现心理平衡才是最大的快乐。
心态悟语
知足就是在任何境遇下都能保持的一种平和心态,是一种知止常止的人生态度。我们如果能够把握住自己的心,驾驭好自己的欲望,不贪得、不觊觎,做到寡欲无求,役物而不为物役,生活上自然能够知足常乐、随遇而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