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4世纪前期,从法国的一所监狱中逃出一个出生于英国奥卡姆的叫威廉的囚犯。人们叫他“奥卡姆的威廉”。他是一位很有学问的天主教教士,人称“驳不倒的博士”。
那时,欧洲正处在黑暗的中世纪,一个犯人越狱算不了什么大事,可是这个人非比寻常,他曾在巴黎大学和牛津大学学习过,知识渊博、能言善辩。
由于威廉发表的言论有许多与当时的罗马教廷不合,因此被囚禁在法国的监狱。在狱中过了四五年,他找到机会逃了出来,跑到巴伐利亚,去找那里的贵族。他给贵族们讲了一句很有名的话:“你用剑保护我,我用笔保护你。”于是,正在和教廷闹别扭的贵族立刻收容了他。
随后他著书立说,声名远扬。他当时非常厌倦“共相”“本质”之类的争吵,主张唯名论,只承认确实存在的东西,认为那些空洞无物的普遍性概念都是无用的累赘,应当被无情地剔除。
这也就是他所谓的“思维经济原则”,概括起来就是“如无必要,勿增实体”,也即人们常说的“奥卡姆剃刀”。
根据“奥卡姆剃刀”原则,对任何事物准确的解释通常是那种“最简单的”,而不是那种“最复杂的”,这就像音响没有声音,我们总是会先看看是不是电源没有接好,而不会马上就将音响拆开检查是哪个线路坏了一样。
许多年来,一个又一个伟大的科学家磨砺着这把“剃刀”,使之日渐锋利,终于成为科学思维的出发点之一。凡善于使用这把“剃刀”的科学家,如哥白尼、牛顿、爱因斯坦等,都在“削”去理论或客观事实上的累赘之后,“剃”出了精练得无法再精练的科学结论。
“奥卡姆剃刀”体现的就是简化思维。从方法论角度出发,就是舍弃一切复杂的表象,直指问题的本质。可惜,我们身边有太多不称职的人,往往自以为掌握了许多知识,喜欢将一件事情往复杂处想。
当我们的思路又开始变得复杂时,应该时刻提醒自己:该拿起“奥卡姆剃刀”了。因为,只有简单,才可以产生绝妙的主意。
巴黎一家现代杂志曾刊登过这样一个有趣的竞答题目:“如果有一天卢浮宫突然起了大火,而当时的条件只允许从宫内众多艺术珍品中抢救出一件,请问你会选择哪一件?”
在数以万计的读者来信中,一位年轻画家的答案被认为是最好的—选择离门最近的那一件。
这个答案令人拍案叫绝,因为卢浮宫内的收藏品每一件都是举世无双的瑰宝,所以与其浪费时间选择,不如抓紧时间抢救一件算一件。
工作中,千万不要把事情复杂化,繁冗、拖泥带水反而会让我们多走弯路。适当的时候,运用简化思维去解决复杂的问题,才是最有效、最快捷的方法。
一天,克莱斯勒的总裁艾柯卡在底特律郊区开车时,看过旁边驶过一辆野马牌敞篷车。那正是克莱斯勒缺乏的。
他回到办公室以后,马上打电话向工程部的主管询问敞篷车的生产周期。“一般来说,生产周期要5年。”主管回答,“不过如果抓紧一点,3年内就会有第一辆敞篷车了。”
“你不懂我的意思,”艾柯卡说,“我今天就要!叫人带一辆新车到工厂去,把车顶拿掉,换一个敞篷盖上去。”
结果,艾柯卡在当天下班前看到了那辆改装的车子。一连几天,他都开着那辆“敞篷车”上街,而且发现看到的人都很喜欢。第二个星期,一辆克莱斯勒的敞篷车就上设计图了。
由此可见,简单才能赢。瞻前顾后、画蛇添足、节外生枝并不可取,快刀才能斩乱麻。
面对纷繁复杂的问题,称职的员工总会秉持简单的思维,以简驭繁,化繁为简,避免陷入繁中添乱、漫无头绪的窘境。做事的全部奥秘就在于越简单越好。简单的东西,往往是最有力量的。如果说四两拨千斤是中国功夫的最高境界的话,那么,化繁为简就是实践的最高境界。职场中,许多人都不知道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问题总可以用更简单的方法去解决,无论这是一个多么复杂的问题。人们最常见的习惯是,一看见重要的事情,往往会用复杂的方法去解决。结果,事情越做越复杂,最后变得更加困难。
“奥卡姆剃刀”提示我们:解决事情的关键就在于我们运用简化思维,准确找到并把握事物的规律,去伪存真,由表及里,将一个个复杂的工作简单化,然后高效地加以解决,这就是一个称职员工的制胜法宝。
提升感悟
工作中,千万不要把事情复杂化,繁冗、拖泥带水反而会让我们多走弯路。适当的时候,运用简化思维去解决复杂的问题,才是最有效、最快捷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