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9年,成吉思汗亲自率领其子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拖雷和大将速不台、哲别,会集畏兀儿、哈剌鲁、阿力麻里等部兵马攻打花剌子模。蒙古军队在额尔齐思河流域分进合击,察合台与窝阔台率兵围攻花剌子模商城讹答剌城,术赤进攻毡的城,成吉思汗和拖雷统帅大军直逼其都城布哈拉。
1220年春,蒙古军队攻占布哈拉,又攻陷了花剌子模新都撒马尔罕,讹答剌与毡的城也相继被攻陷。此后,成吉思汗命术赤、察合台与窝阔台共同围攻乌尔根奇,命大将者别和速不台越过阿姆河追击西逃的花剌子模国王摩诃末,打败俄罗斯和钦察突厥,绕道里海北岸回军。摩诃末后来在里海一个小岛上病死,其子札阑丁在呼罗珊组织抵抗。
1221年,成吉思汗渡过阿姆河,占领塔里寒城,后与拖雷会师。察合台与窝阔台攻陷乌尔根奇后,也到塔里寒城会师。成吉思汁北统诸路大军追击札阑丁,塔里寒城在印度河击败蓁部,
札阑丁只身逃跑,花刺子模灭亡。蒙古军队越过高加索进入顿河流域,出兵欧洲。1223年,蒙古军在迦勒迦河决战,大败突厥与俄罗斯联军,俄罗斯诸王公几乎全部被杀,此后蒙古军队班师而回。
1234年,太宗窝阔台召开诸王大臣会议,决定继承成吉思汗的副业,继续西征。窝阔台派兵分别攻打波斯(今伊朗和钦察、不里阿耳等部,基本上征服了波斯全境。公元1235年,由于进攻钦察的军队受阻,窝阔台决定派强大西征军增援,术赤之子拔都、察合台之子拜答儿、窝阔台之子贵由、拖雷之子蒙哥以及诸王、那颜、公主附马的长子参加这次远征,由拔都总领诸军。次年,诸军会师西征,进攻位于伏尔加河中游的不里阿耳,大将速不台征服不里阿尔。1237年,蒙古诸军进攻钦察,蒙哥斩杀其大将八赤蛮,里海以北地区被蒙古军队占领。
1253年,拖雷之子旭烈兀率军第三次远征,蒙古军队进军西亚。
公元1256年,旭烈兀统帅蒙古大军渡过阿姆河,6月到达木剌夷境内。蒙古先锋将领怯的不花攻占木剌夷多处堡寨,给予了沉重打击。木剌夷首领鲁克那丁在蒙古大军压境的形势下,派遣他的弟弟沙歆沙向旭烈兀求和,旭烈兀要求鲁克那丁亲自来投降,但鲁克那丁迟疑不决。11月,旭烈兀命令蒙古军队发起猛攻,鲁克那丁被迫投降。蒙古军队占领其都城阿剌模式堡(今里海南)。1257年初,鲁克那丁被蒙古军队杀死,他的族人也都被处死,木剌夷被完全平定。
从公元1217年至1258年的近半个世纪中,蒙古帝国以蒙古大汗为中心,通过三次西征,先后征服了今咸海以西里海以北的钦察、花剌子模和东起阿尔泰山西至阿姆河的西辽、畏兀儿,建立察合台汗国;鄂毕河上游以西至巴尔喀什湖的乃蛮旧地,建立窝阔台汗国;伏尔加河流域的梁赞、弗拉基米尔、莫斯科、基辅等公国,建立钦察汗国;两河流域的伊朗、阿富汗、叙利亚,建立伊利汗国;形成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帝国。蒙古西征的胜利,主要原因是在战略上采取由近及远、相继占领的策略,以蒙古大漠为中心,向外一步步扩张。在战术上注重学习汉人的军事技术,用汉人工匠制造大炮,提高了战术优势,西征时集中优势兵力,如拔都西征就全是长子,窝阔台认为“长子出征,则人马众多,威势盛大”。骠悍的蒙古骑兵适合远距离作战,战斗力相当强大。
而封建社会的欧亚各国则是分裂独立,如俄国当时分裂为许多小公国,相互争斗,不能一致对外,花剌子模虽是大国,但分兵守城,消极防御,不能集中兵力迎敌。因此,在蒙古军队进攻下相继灭亡。
文武双全雄才大略的清圣祖玄烨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王朝,自1911年民国建立后,延续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在中国宣告结束。
清圣祖玄烨(1654-1722年)是清朝第三个皇帝,爱新觉罗氏。清世祖福临的第三子。顺治十八年(1661年),世祖病死,玄烨继位,时年8岁,由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和鳌拜4位大臣辅政。第二年改年号为康熙。
索尼等4人是满族贵族保守势力的代表人物。他们顽固推行满族入关前那种落后的制度,抵制汉族先进文化。特别是鳌拜自恃功高,结党营私,专横跋扈。索尼死后,鳌拜拉拢遏必隆,独搅了朝政大权。康熙六年(1667年),14岁的皇帝亲政。针对鳌拜的步步紧逼,玄烨处之泰然,于康熙八年(1669年)智擒了阴谋策划政变的鳌拜,宣告保守势力的彻底崩溃。这也为他励精图治,施展雄才大略扫清了障碍。
玄烨在位期间,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一个繁荣、统一的封建强国,出现了康熙盛世。作为一个杰出的封建皇帝,玄烨有着很大的贡献。他平定了三藩之乱.降服了控制台湾的郑成功的孙子郑克爽,又平定准噶尔部噶尔丹叛乱.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他巡视四方,体察民情,轻谣薄赋,发展经济。宣布永远禁止野蛮的圈地行动,推许壮丁“出旗为民”,奖励垦荒,取消一切杂税。在统治后期还规定“额外添丁,永不加赋“,将人头税和田赋合并征收,进一步缓和社会矛盾,对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起了很好的作用。他非常关心水利事业,特别重视治理黄河,任用靳辅、陈潢等专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一度消除了黄河中下游多年的水患。
在抵御外患、打击侵略方面,玄烨也有不可抹杀的功绩。沙皇俄国多次侵入中国黑龙江流域,烧杀掳掠,无所不为。为了维护国家领土完整,保障边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他巡行东北,两次发起雅克萨反击战,沉重打击了沙皇俄国侵略势力。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中俄双方签订《尼布楚条约》,划定中俄东段边界,收回了被沙皇俄国侵占的一部分领土,制止了他们对黑龙江流域的侵略。玄烨十分重视思想文化建设,重用汉族知识分子,编纂《古今图书集成》、《康熙字典》等,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他还注意吸收西洋科学知识,大力提倡自然科学,组织绘制《皇舆全览图》,这在历代统治者中,是独具眼光的。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玄烨因病去世,终年69岁,葬于景陵,庙号为圣祖,史称康熙皇帝。康熙皇帝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一位能文能武、有勇有谋、创业守成、功勋卓著的皇帝。
三、神州古迹
万里长城和狼窝的传说
中国万里长城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冷兵器战争时代的国家军事性防御工程,凝聚着我们祖先的血汗和智慧,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骄傲。
根据历史记载,从战国以来,有20多个诸侯国和封建王朝修筑过长城。最早是楚国,为防御北方游牧民族或敌国,开始营建长城,随后,齐、燕、魏、赵、秦等国基于相同的目的也开始修筑自己的长城。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派著名大将蒙恬北伐匈奴,把各国长城连起来,西起临姚,东至辽东,绵延万余里,遂称万里长城,这就是“万里长城”名字的由来。但今天我们所见到的主要是明长城。
秦长城只有遗迹残存。秦始皇为了修筑长城动用了30万人,创造了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长城的修建客观上起到了防止匈奴南侵,保护中原经济文化发展的积极作用。
汉代继续对长城进行修建。从文帝到宣帝,修成了一条西起大宛贰师城,东至黑龙江北岸,全长近一万千米,古丝绸之路有一半的路程就沿着这条长城,是历史上最长的长城。到了明代,为了防御鞑靼、瓦刺族的侵扰,历史统治者从没间断过长城的修建,从洪武至万历,其间经过20次大规模的修建,筑起了一条西起甘肃的嘉峪关,东到辽东虎山,全长6350千米的边墙。(但据报道,1990年一个徒步走完长城全长的中国人的计步器显示的是6700千米。)长城有极高的旅游观光价值和历史文化意义。现在经过精心开发修复,山海关、居庸关八达岭、司马台、慕田峪、嘉峪关等处已成为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蹬高远眺,凭古怀幽,古战场的金戈铁马似乎就在眼前。如今,长城与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斗兽场,意大利的比萨斜塔等同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丰碑和智慧结晶,象征着中华民族的血脉相承和民族精神。
关于万里长城,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呢。
台长城的关门向西约1.5千米处,有个叫“狼窝”的地方。很久以前,北京城西一带严重缺水,树难生草难长,秃山荒地,十年九不收,老百姓祖祖辈辈过着极其贫困的生活。玉皇大帝得知这情况后,便派了一头“仙猪”下凡,去开河引水,解救百姓的苦难。
关于长城,还有一段凄惨而美丽的传说。孟姜女是中国古代民间四大传说之一。相传她是铜川黄堡镇孟家原村人,成年后和范喜良结为夫妻。婚后三天,丈夫被抓去修长城。孟姜女千里送寒衣,却没见到丈夫的面,她悲痛不已,放声大哭,一下子哭倒了400千米长城,在倒塌的废墟里她找到了丈夫的骸骨。于是带着骸骨往回走,走到一处山梁时,她又饥又渴,又乏又累,忍不住又哭了起来,没想到她“滴泪成泉”,脚旁竟然涌出了一眼泉水,人们叫它“哭泉”。哭了一阵,她又开始赶路,快到金锁关时,秦兵追赶而来,情急中孟姜女抓住身旁的山崖一转,用大山挡住了追兵,后人把这山叫“搬转山”。孟姜女走啊走,走到金山脚下时,遇见了一个石匠,她请求石匠为她凿一个石窟,然后把丈夫的骸骨安放在石窟内,自己就守在石窟旁静静地死去了。当地人敬重她的气节,就把她的尸体埋葬了,还为她修了庙,塑了像,进行祭祀。有意思的是,传说当初石匠錾石窟时留了点缝隙,因而到姜女祠来叩拜的后人还能从石窟中看到金钗,这便是当地八景中的一景:“石隙见金”。
三星堆文明的发掘
三星堆文化遗迹位于四川省广汉市境内,早在1931年就已被发现。当时,在三星堆古城内的燕家院一带,一农民挖水井时发现了不少古玉器。但真正证实古城存在是在1986年左右,一家砖瓦厂在起土时又发现大量玉器。在考古界的精心发掘和考证下,当时确认古城面积近4平方千米,有东、西、南三面城墙,震惊海内外的三星堆古文化自此得以重见天日。但令人困惑的是,出土的三星堆文化的前延后续都出现突然断裂现象,究竟三星堆文化的起源、前身是什么,后来又发展、演变到哪里去了?世界上是否真的存在突然崛起,又突然消失的灿烂古文化?
据介绍,被发掘的古城墙系紧邻西城墙的“月亮湾”内城墙,残存城墙长约400至500米,高度为5.6米,上端宽10多米,墙基宽约40米。在墙基下面,考古工作发掘出了大量的石器、玉器和陶片,经证明系宝墩文化时期的遗物,这一重大发现使三星堆文化与宝墩文化有联系的观点得以证实,这说明三星堆文化并非孤立存在,它是成都平原一系列古城遗址经过发展、积累而达到的一个文化鼎盛时期。
另外,这次发掘工作还确定了三星堆古城墙的多层夯土式结构,这与成都平原的新津宝墩古城、温江古鱼凫城等古城墙结构和修建方式非常相似。同时,考古工作者还在城墙外侧发现了大量类似于护城河的壕沟,其深度、宽度及其作用都有待进一步的发掘和考证。
考古材料反映出巴蜀文化的历史进程。在距今4800年左右到4000以前,在成都平原北部的黄土台地区域,形成了一个具有自己共同的民族文化特色的古代氏族部落群体。到距今四千年左右,三星堆人已形成了一套自己独特典型的器物群,标志着他们已有了一个完整的民族文化传统。当时的三星堆,范围扩大,房屋密集,居民猛增,周围修建了城墙,社会分化和分工进一步发展,形成了“三星堆古文化古城古国”,成为中国与黄河文明等并存的又一古代文明中心。到距今3000年左右,即商末周初时期,三星堆文化突然神秘地消失了,给后世留下一片“茫然”,而巴蜀文化的中心则转移到成都地区。
据称,三星堆古蜀国作为“高于氏族部落的、稳定的、独立的政治实体”,是中国古代的中原周边地区具有典型意义的“古国”之一,具有重大的全方位的认识意义。三星堆文明作为长江上游地区中华古代文明杰出的代表,再次雄辩地证明了中华文明的起源是多元一体的,它填补了中华文化演进序列中一些重要文物缺环。作为集群展现的人类上古奇珍,属世界文化遗产范畴。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亦占有一席重要地位。经专家学者研究结果表明:三星堆文化,延续时间长达2000年左右。从考古地层学和类型学上可分为四期:一期属先蜀文化时期,大致相当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4800~4000年;二期是典型的早期蜀文化的形成时期,大致相当于夏代至商代前期,距今约4000~3400年,三星堆城墙修筑始于此期;三是蜀文化的繁荣期,大致相当于商代后期,距今约3400~3100年。
三星堆遗址及其出土文物的许多重大学术问题,至今仍是难以破译的千古之谜。虽然专家学者对其中“七大千古之谜”争论不休,但终因无确凿证据而成为悬案。
第一谜,三星堆文化来自何方?目前有其来源与岷江上游新石器文化有关,与川东鄂西史前文化有关,与山东龙山文化有关等看法,即人们认为三星堆文化是土著文化与外来文化彼此融合的产物,是多种文化交互影响的结果。但究竟来自何方?
第二谜,三星堆遗址居民的族属为何?目前有氐羌说、濮人说、巴人说、东夷说、越人说等不同看法。多数学者认为岷江上游石棺葬文化与三星堆关系密切,其主体居民可能是来自川西北及岷江上游的氐羌系。
第三谜,三星堆古蜀国的政权性质及宗教形态如何?三星堆古蜀国是一个附属于中原王朝的部落军事联盟,还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已建立起统一王朝的早期国家?其宗教形态是自然崇拜、祖先崇拜还是神灵崇拜?或是兼而有之?
第四谜,三星堆青铜器群高超的青铜器冶炼技术及青铜文化是如何产生的?是蜀地独自产生发展起来的,还是受中原文化、荆楚文化或西亚、东南亚等外来文化影响的产物?
第五谜,三星堆古蜀国何以产生、持续多久,又何以突然消亡?
第六谜,出土上千件文物的两个坑属何年代及什么性质?年代争论有商代说、商末周初说、西周说、春秋战国说等,性质有祭祀坑、墓葬陪葬坑、器物坑等不同看法。
第七谜,晚期蜀文化的重大之谜“巴蜀图语”。三星堆出土的金杖等器物上的符号是文字?是族徽?是图画?还是某种宗教符号?这些谜团将极大促进三星堆之谜的破解。
楼兰古国之谜
1900年3月,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沿塔里木河向东,到达孔雀河下游,想寻找行踪不定的罗布泊。他的向导是维吾尔族农民爱尔迪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