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中华文明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从神话传说的盘古开天到秦始皇统一六国,从女娲用双手造人到逶迤大半个中国的万里长城,从神州大地上的第一缕炊烟升起到文明世界的四大发明,从伟大的诗人屈原到“诗仙”,中华文明向我们展示着它雄浑的力量、高超的智慧,源源不绝的创造力和伟大的中国精神龙的精神。
一、华夏子孙从何而来
从盘古开天地说起
中华文明,有5000年历史,与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和古印度文明,并称为“四大文明”。其它三个文明,或已神秘消失,或已中断,只有中国文明渊源流长,在神州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从古至今,长盛不衰。
传说太古时天地不分,整个宇宙像个大鸡蛋,里面混沌一团,漆黑一片,鸡蛋中孕育着一个伟大的英雄,就是开天辟地的盘古。
盘古在鸡蛋中孕育了足足18000年后,终于从沉睡中醒来了。他睁开眼睛,只觉得漆黑的一片。他想站起来,但鸡蛋壳包着他的身体,手脚甚至不能舒展一下。
盘古大怒,抓起一把与生俱来的大斧,用力一挥,只听得一声巨响,震耳欲聋,大鸡蛋骤然破裂,其中轻而清的东西飘飘然上升,变成了天,另一些重而浊的东西,坠然下
,变成了地。混沌不分的宇宙被盘古大斧一挥,从此上为天,下为地,顿时清爽多了。
盘古就这样开辟了天地,但他怕天地重新合拢,就用头顶着天,用脚踏住地,显起神通,一日九变。他每天增高一丈,天也随之升高一丈,地也随之增厚一丈。这样一连过了18000年。天升得极高极高,简直高不可攀;地变得极厚极厚,简直厚不可测。盘古这时也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身子足足有4万多千米长。
他在那里站着,担当撑天拄地的伟大任务,不到天地稳固决不罢休。这样又不知经历了多少万年,终于天稳地固,不会复合了。但这位开天辟地的英雄也已筋疲力尽,他看了一眼亲手开辟的天地,然后就长眠于世了。
死后,盘古的遗体突然起了巨大的变化:他的左眼变在太阳,右眼变成月亮,呼出的最后一口气变成风和云,头发变成星辰,手足和身体变成大地的四极和五岳,血液变成了江河,筋脉化作道路,肌肉化作田地,皮肤毛发化作花草树木,牙齿骨头化作金属石头,精髓化作珍珠美玉,连汗水也化作雨露。
女娲造人
盘古开辟了天地,用身躯造出日月星辰、山川草木。那残留在天地间的浊气慢慢化作虫鱼鸟兽,替这死寂的世界增添了生气。
这时,有一位名叫女娲的女神,在原野行走。她看见山岭起伏,江河奔流,丛林茂密,草木争辉,天上百鸟飞鸣,地上群兽奔驰,水中鱼儿嬉戏,草中昆虫跳跃,这世界按说也点缀得相当美丽了。但是她总觉得有一种说不出的寂寞,越看越烦,孤寂感越来越强烈,连她自己也弄不清楚这是为什么。
为了缓解自己的寂寞,她用手在池边挖了些泥土,和上水,照着自己的影子捏了起来。捏着捏着,捏成了一个小小的东西,模样与女娲差不多,也有五官七窍,双手两脚。捏好后往地上一放,居然活了起来。女娲一见,满心欢喜,接着又捏了许多。她把这些小东西叫作“人”。
这些“人”是仿照神的模样造出来的,气概举动自然与别的生物不同。他们在女娲身旁欢呼雀跃了一阵,慢慢走散了。女娲那寂寞的心一下子热乎起来,她想把世界变得热热闹闹,让世界到处都有她亲手造出来的人,于是不停工作,捏了一个又一个。但是世界毕竟太大了,她工作了许久,双手都捏得麻木了,捏出的小人分布在大地上仍然太稀少。她想这样下去不行,就顺手从附近折下一条藤蔓,伸入泥潭,沾上泥浆向地上挥洒。结果点点泥浆变成一个个小人,与用手捏成的模样相似,这一来速度就快多了。女娲见新方法奏了效,越洒越起劲,大地就到处有了人。
女娲在大地上造出许多人来,心中高兴,寂寞感一扫而空。她觉得很累了,要休息一下,到四处走走,看看那些人生活怎样。
一天,她走到一处,见人烟稀少,十分奇怪。她俯身仔细察看,见地上躺着不少小人,动也不动,她用手拨弄,也不见动静。原来这些是她最初造出来的小人,小人们已头发雪白,寿终正寝了。
女娲见了这种情形,心中暗暗着急,她想到自己辛辛苦苦造人,人却不断衰老死亡。这样下去,若要使世界上一直有人,岂不要永远不停地制造?这总不是办法。
结果女娲参照世上万物传种接代的方法,叫人类也男女配合,繁衍后代。因为人世间是仿神的生物,不能与禽兽同等,所以她又建立了婚姻制度,使之有别于禽兽乱交。也正因此,后世人就把女娲奉为“神媒”。
人类化石的发现
盘古开天,女娲造人都是先祖们对生命起源的臆想,而华夏子孙们,究竟从何而来呢?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早期人类化石及遗存的发掘与研究,不断取得进展。中国各省、区陆续找到旧石器时代遗存,发现了年代早于北京人的元谋人和蓝田人,将中国考古学的年代上限大为提早。和县人、汤山人、金牛山人、郧县人、大荔人、许家窑人、丁村人、柳江人、马坝人等一系列古人类化石的发现与研究,基本揭示出中国古人类的进化过程及其在人类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原始人群又可分为“猿人”、“古人”两个阶段。这一时期在考古学上属于旧石器时代的早期和中期。
猿人化石的主要代表有巫山人、元谋人、蓝田人和北京人。猿人使用的工具是打制石器,主要依赖采集果实和挖掘植物根块为生,同时狩猎活动也有着重要的意义。猿人还懂得使用天然火,改善了生活环境,增强了征服自然的能力。猿人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组成血缘家庭,若干个血缘家庭形成了较为松散的社会组织。
古人的体质较猿人明显进步,已接近现代人。古人化石和遗迹分布更为广泛,主要代表有大荔人、长阳人、丁村人及许家窑人等。古人使用的工具仍然是打制石器,但打制的技术有所提高,并掌握了人工取火的方法。古人在生活上仍然依赖采集、狩猎。
到距今约18000年前的山顶洞人时代,中国进入到氏族公社时期。山顶洞人按血统关系组成比较固定的集团。同一氏族的成员都是亲属,由共同的祖先繁衍下来。一个氏族大约有几十个人,他们过着集体的生活,共同与大自然做斗争。氏族公社分为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两个时期。
母系社会又称母系氏族制。在母系氏族制前期,人类体质上的原始性基本消失,被称作“新人”,属于考古学上的旧石器晚期。到母系氏族制后期,现代人形成,属于新石器早期。中国境内的新人化石和文化遗存遍及各地,其主要代表有河套人、柳江人、峙峪人和山顶洞人等等。这一阶段的打制工具有较大改进,并发明了弓箭。其生产部门主要是采集和狩猎。人们学会缝制兽皮衣服,产生了原始的审美观念和宗教。
中国进入父系社会的时间,大约在4000年前。其主要文化遗存代表有龙山文化、齐家文化、大汶口文化和良渚文化等等。此时在考古学上属于新石器晚期。父系氏族时代的社会生产力水平比以往有较大的提高,其表现主要在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家畜饲养规模的扩大,制陶技术的进步,铜器制造的出现,丝织品的发明,手工业水平的普遍提高和社会分工的形成等等。
“禅让制度”的消失
黄帝是大约4000多年前,生活在黄河流域原始部落的部落联盟首领。他是传说中的英雄,曾率领部落打败南方的蚩尤部落和黄河上游的炎帝部落。后来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在黄河流域长期生活、繁衍,构成了以后华夏族的主干成分。黄帝被尊奉为华夏族的祖先。现在把中华民族称为炎黄子孙,就是源自于此。
尧、舜、禹是继黄帝以后黄河流域有名的部落联盟的首领。“禅让”是传说中的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当时,由参加联盟的各部落首领组成部落联盟会议,决定联盟中的重大事情,并推选联盟首领。
传说中的尧、舜、禹时期,正是中国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的时期。那时氏族、部落的首领都拥有私有财产。传说尧比较富有,舜有储粮的仓库,禹的父亲曾筑城保护自己的财产。首领利用他们的特权首先富裕起来。贫富分化的不断发展,氏族与部落内的掌权者首先成了剥削阶级。原始社会内部产生了不同的阶级,表明原始社会到了末期。在这种情况下,族与族之间以掠夺奴隶和财富为目的的战争频繁出现。为防御敌对一方的掠夺和侵扰,它们各自筑起了一座座高耸的城池。为适应战事的需要,兵器的生产受到普遍重视:为维护特权者的利益,他们摈弃过去的习惯法,制订了新的制度法规“禅让”制度也不可能继续实行,必然为新的制度所代替。因此,到夏禹死后,禹之子启杀益而夺取首领的位置,开创了父传子、家天下的新时代。从此,中国历史上出现了第一个世袭制王朝──夏朝。
原始人类的足迹
母系氏族公社的初期阶段约为距今10万年~1万年之间,考古学上称为旧石器时代晚期。这时人类的体质特征己与现代人基本相同,学术界称为晚期“智人”,亦称“新人”。在中国已发现的代表性人类化石有北京人化石。
北京是我们远古祖先的故乡,也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大约20万~70万年前,在北京房山周口店地区,就有原始人类在那里劳动、生息,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北京人”。他们是北京地区最早的主人。
北京人居住在周口店龙骨山北坡的山洞中,那里遗留着他们的骸骨化石,以及他们使用过的工具和大批哺乳动物的化石。这是一座打开人类起源之谜的历史宝库。
北京人遗址于1921年被发现,位于北京市西南房山区周口店镇龙骨山北侧。它是世界上发现材料最丰富、最系统的旧石器时代早期阶段的人类遗址。1921年、1923年和1927年在“北京人”洞穴遗址陆续发现了三枚人类牙齿化石,“中国猿人北京种”这一命名在考古界诞生。1929年,考古学家们又在此发现了“北京人”头盖骨化石、人工制作的石器和用火遗迹,成为当时震惊中外的重大发现。
“北京人”洞穴的堆积层厚达40多米,大致形成于距今70万~23万年前,“北京人”大约在距今70万~20万年间在此居住。他们的头部特征较为原始,但已有明显的现代蒙古人种的特征。“北京人”的食物来源主要依靠狩猎和采集,并已开始信用熟食和用火。其用火主要取于自然火种,并能保护火种,火的使用完备了人的特征。“北京人”的发现,为中国古人类及其文化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1965年5月1日,中国地质工作者在云南省元谋县上那蚌村发现了两枚远古人类牙齿的化石。根据古地磁方法测定,它们是一个成年原始人的二颗门齿,距今约170万年前。根据发现地,考古工作者把其定名为元谋人。元谋人的牙齿硕大、粗壮,舌面的模式非常复杂,已近似于现代蒙古人种。这是迄今为止在中国境内发现的最早人类。在元谋人遗址中,发现了少量的石器。这些石器,虽然简单粗糙,但是它们都是经过了对天然石料进行加工制造而成的。这说明,170万年前的元谋人已经开始制造和使用石制工具了。
蓝田猿人遗址属旧石器时代。遗址位于西安市东南蓝田县公王岭和陈家窝两地。1963年7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在蓝田县城西北10千米的陈家窝厚村约30米的红色土层底部发现了一个老年女性的下颌骨化石和牙齿10余枚;1964年5月,又在蓝田县城以东的公王岭红土层底部的钙质结核土中,发现了一个基本保存完整的中年女性头骨化石和一批古生物化石、旧石器等。两地相距约30千米,老年女性下颌体粗壮,前有明显突起,与北京猿人相似。
经古地磁法测定,陈家窝村猿人距今50万年左右,公王岭猿人距今约98万~100万年。两者因发现在蓝田,属亚洲人种,按国际科学命名惯例定为直立人蓝田亚种,我们通常把其称做“蓝田猿人”或“蓝田人”。
公王岭,位于灞河南岸的陆地上,傍山临水,远在远古时期,这里就气候温暖湿润,自然条件宜人。在茂密的森林和广阔的草原上活动的动物可供猿人猎取,植物可供猿人采集,河水可供猿人饮用。蓝田人就劳动生息在这一带,过着极其艰苦的群居生活。蓝田猿人的文化遗存,主要是打制的粗石器。这些石器多发现在与猿人遗骸出土地相近的红土层中,共50余件,其种类有砍砸器、尖状器和有使用痕迹的石片、石球等。尖状器形状为等腰三角形,并把一面打制成刃,把手部分和另一面保持石块原状,一般长20厘米左右,尖端很像是人类早期使用的万能工具——石斧。砍砸器有大型盘状多边尖端和交互打制的多边砍砸器以及小型砍砸器等。刮削器多用石片或碎石块加工而成,有直刃、凸刃、凹刃和复刃四种形式,是用来剥取兽皮和刮削木棍的用具。蓝田猿人制造石器采用的原料,主要是石英石、脉石英、石英砂岩和砾石。他们对体形较大的石块,先用撞击法进行第一步加工,然后慢慢敲打整修。由于技术水平低,石片多不规则,有的未经第二步加工就使用了。器物单面加工为主,手法极为粗糙。蓝田猿人用这些简单的工具与自然界进行斗争是十分艰苦的。现在已知与他们同时代存在的动物有30多种,既有大熊猫、水鹿、大角鹿斑鹿、猕猴和鼠类这些可供猎食的森林草原动物,也有豹、虎、猎豹、野猪、剑齿虎等猛兽,其中很多都是属于热带地区的动物。
原始社会的文化起源
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年代距今约7000-5000年。因首先发现于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故名河姆渡文化,分布于宁绍平原。遗址中保存有成堆的稻谷、谷壳、稻杆和稻叶,一般厚20~50厘米。与稻作农业相适应,农具中的骨耜数量特别多,上面凿孔装柄,以方便使用。出土遗物共6000多件,其中多为骨器,也有陶器、玉器、木器。木器相当发达,既有铲、桨、杵、锤等生产工具,也有碗、盆等生活用具。有一件碗上还发现有朱红色涂料,经化验,涂料实为生漆,这是中国最早的漆器。
这一时期的房屋建筑颇为特别。那是一种干栏式的建筑,先在地上打成排的桩木,上面架梁,然后铺设楼板,形成架空的房基。上面再立柱、架梁、封顶。由于南方天气潮湿,这种木构建筑非常有优越性,现在云南的一些地方还可以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