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善于总结的人,还是一个做事认真的人。能够写一本书,是我长久以来的愿望,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总是未能付诸行动。
直到2006年8月28日这一天,我的命运出现转折的这一天,我坚定了要写成一本书的信心。当然,如果上天能给我更多的时间,我还将成就许多本书。
在我真正开始整理我的书稿之前,我就已经有一搭无一搭地在积累我的抗癌经历了。经过痛苦和惊险的四期化疗,身处癌症患者之中,在看到一张张无奈的面孔,接到一个个询问电话后,更日趋急切地感到我是一个癌症患者,同时也有义务在余生为癌症病友们做一点点事情。于是,几乎每一天我都在心中祈祷,希望上天能多给我一点时间,让我把这本书写完……
在刚刚过完52岁生日之后的一个月,一个活跃在工作岗位上、自我感觉身体像个小伙子似的我,被X光一照——晚期肺癌,肿瘤有小鸡蛋那么大,已经转移到右侧胸膜,胸腔积水将半个肺叶淹没,从影像看肺叶一长一短……
看到诊断结果,我蒙了,大脑一片空白,就这样浑浑噩噩地过了两天。这两天,我想了很多,既然病魔已经找到了我,我就不能逃避,要勇敢地面对它,和它斗争。第三天,弟弟和朋友来医院看望我,我和他们讲起了自己的人生观,以及对疾病的看法。弟弟朋友一句鼓励我的话,我就当真了:“我看你像个奇人,就叫陈奇人吧。”弟弟接着说:“这会儿你也不用干工作了,有大量的时间,你不是喜欢写书吗?那你就将每天的感受都记录下来,将来写一本《抗癌心得》,一定会畅销的。”这个建议也得到了女儿的大力支持,她马上给我买来了笔记本。虽然我知道大家只是要用这个方法来分散我的注意力,但我还是欣然接受了这个建议。因为我想,没准我留下的一星半点儿的感受,可以给后人一点借鉴,这样,我也算没白病一场。
于是,在每天的治疗之后,我就记下这些杂七杂八的琐事。这是一个癌症病人的亲身感受,是一种真实的感受,健康的人是不会有很深的理解的,家里没有癌症病人的人也不会有切身的体验。虽然我记录的这些经验和体会,有些可能没有很强的科学依据,但是在这里我想说,出自一个病人的亲身经历和感受,不论科学与否,它都是真实的。就像哲学观点一样:世界上没有相同的叶子,没有相同的指纹,当然也没有情况完全相同的癌症。但是,我所记录的心情和感受,却是和所有癌症患者相同的,我希望我的经验能够给那些正在和癌魔斗争的病友们提供借鉴,能让他们在治疗的过程中少走弯路。
陈安
2008年5月28日
一纸“肺癌晚期”的诊断,如晴天霹雳、五雷轰顶。多少人就在那一刹那被击倒了,从此,身心备受煎熬,生死两茫茫……而我们的作者陈安女士,在拿到诊断经历了两天两夜的噩梦之后,她的理智开始复苏,潜能发出呐喊:我要面对现实、抗争到底,捍卫生命的权利与尊严!
此时,生命已不属于她一个人,爱人、孩子、兄弟姐妹,还有那年逾八旬的父母。血脉相连的骨肉亲情,温暖无比的情感配方,给予她信心、勇气和力量。
在亲人的鼓励下,她又作出了超凡的决定:写一部书,真实记录抗癌每一天的心得和感悟,将它作为献给自己,献给亲人,献给社会的最好礼物。为此,她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心血和努力。
在这部融思想性、知识性、文学性于一体的书中,她敞开心扉,以清新、优美的文笔,亲切、自然的语言,畅快淋漓地与你倾心交谈,进行精神层面的精彩剖析。
她以慎重的态度,大量的研究,告诉你如何选择医院、选择医生,把生存希望的砝码押在科学的治疗方案上,迈好“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她以专家般的严谨和女性的细腻,一丝不苟地为自己制定了一整套适合于化疗的辅助疗法,其中包括:心理疗法、精神疗法、饮食疗法、运动疗法等,这使她幸运地没有遭受“生不如死”的痛苦折磨。特别是在饮食方面,她独具匠心地给癌细胞喂“毒药”、“毒气”、“毒水”等,收效明显。还有种种细节问题,你都可以从她创建的“生命希望工程”中找到答案和对策。
她还以知识女性的智慧和豁达,反思自己的性格,生活、饮食习惯等与癌症的内在关联;她反省自己“刀子嘴、豆腐心”给他人带来的伤害,并借此书向受到伤害的人给以真诚的赔礼道歉……这是一颗多么率真、诚恳、善良的心啊!她在与癌魔的殊死较量中绽放出一个女人别样的美丽!
苍天不负有心人,她的百天化疗以“肿瘤完全缓解”的诊断而告终。陈安在创造生命奇迹的同时,还实现了她心中一个个奢侈的目标:她要活到女儿出嫁,实现了;她要为年迈的父母养老送终,又实现了;她要活到当姥姥,也实现了。
更难能可贵的是,具有人间大爱的陈安在病中还再三告诫我们,千万不要大把大把地挥霍健康、挥霍生命。是啊,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如果生命一天天迫近尾声,我们该对昔日“喜、怒、哀、乐”的生活,会有多么强烈的追忆;对再也无法去触摸还未曾见面的好日子,该有多大的遗憾和不甘啊!
可喜的是,时下,全民保健、珍重生命,已是强大的社会潮流。从这个意义上说,《勇战肺癌百日记》不仅是癌症患者及其亲人的知心朋友,更是我们健康人的保健、防癌指南;它既是一个女人豪迈、壮美的抗癌史诗,更是我们东方女性特有的坚韧、刚毅、顽强、果敢的精神财富。
相信你一读之后,会震撼、会动容、会流泪,还会有要为陈安颁发“勋章”并致以敬礼的冲动,因为她唱响了一曲感天动地,荡气回肠的生命之歌,也为人类文明作出了非凡而特殊的贡献。
巴瑛
2010年6月21日
敬佩和感动之间,是激励(编辑手记)
我们是通过一篇篇日记认识陈安的。当这百篇日记在眼前流转,我们的心一次次震颤:在这里我们再次领略了世事无常,一个正直盛年、事业有成、家庭美满的人却意外收到癌症诊断书;在这里我们读懂了达观与顽强,作者以从容、淡定的心态告诉我们,得了癌症,并不等于死亡,治癌秘方就是选择挑战;在这里我们为大爱找到别样的注解,作者在炼狱般的化疗过程中还能以超常的毅力记录下日常的点点滴滴,把自己的心得体会拿出来与病友分享,帮助大家排除恐惧,学会坚强。
简朴、纯净的文字跃动着对生命的渴望,率直、刚毅的性格让她蔑视死亡。职业的敏感告诉我们,这是一本至真至诚的好书,情感的冲动促使我们尽快把这它编辑出来,推荐给广大读者。
陈安的百日记录与经验体会,字字句句都激励着人们勇敢地去面对任何病痛与磨难。她的“每日一笑”将驱散众多人心中的阴霾,使生命之光更加灿烂。她的百日胜利,既是个人拼搏的胜利,也是医学上的胜利。她的这部记录集将给人们以启发、以借鉴、以鞭策、以信心、以勇气。我们希望她的斗争精神与真切感悟能给病患中的人们以力量与宽慰。
在她的百天日记中,第2天“选择医院”,第5天“给大家提个醒”,第61天“和孩子们的故事(一)”,第71天“天真VS理智”,第100天“胜利大结局”等篇章都充分体现了她是一个认真的人,热心的人,乐观的人,一个天大困难压不倒的人。全书的语言是发自内心的、质朴的,仿佛作者在与你贴心地交谈,在给你讲述一个古老而富有哲理的故事。
在编辑中偶然发觉百天日记中“每日一笑”到92日就没有再继续了,仔细看来方有所觉,在92日“每日一笑”的最后一句是胜利的“密码——爱你永远”。第92日,作者完全以胜利者的姿态来完成这一百日记的结尾。从93日开始到百天日记的结束——“练就火眼金睛”、“我和孩子们的故事”……无不充满了胜利的欢快与自豪。这可以理解为作者每日都在欢乐之中,也就没必要“每日一笑”了。
纵观全书,作者还传递了一些更为深刻的信息:反思自己的生活习惯;反省自己的刀子嘴;正确看待做自己的医生演砸了等。
在现实生活中,她是一位领导,是一位职业女性的母亲,是一位高级技工的妻子,是一位技术专家的女儿……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她所讲述的是很多人身边发生过的事情。她的勇气、她的善良、将深深感染并激励每一个读过此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