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752000000016

第16章 军争篇(2)

在临战状态下激发士气是至关重要的。将领指挥对敌作战靠的是部队旺盛的士气,而部队旺盛的士气靠的是鼓动工作。但是,临战状态下的“鼓动”要适度,不可过分频繁,过频则士气易衰;发挥士卒的冲击力量,不可距离太远,太远则体力易竭。只有在冲击距离适当和敌人气衰力竭之时发动攻击,才能赢得对敌作战的胜利。

春秋时期的齐鲁长勺之战,处于防御一方的鲁军之所以能够打败进攻一方的齐军,便是采取了“避其锐气,击其惰归”的后发制人之法。

当时,战场的态势是齐军进攻、鲁军防御。一般说来,防御一方要战胜进攻一方,一定要在适当的时机进行反攻。那么,反攻时机的正确选择,便成为最重要的关键。鲁庄公采纳了曹刿的正确建议,乘敌我双方士气变化出现“彼竭我盈”的有利战机时,适时发起反攻;当交战后,齐军已经陷入“辙乱、旗靡”,溃不成军的时候,又能抓住战机,组织部队实施追击,取得对齐军的决定性胜利。

“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是一种后发制人,不过这个“后”字,并非消极等待,而要在等待过程中积极创造条件,采取行动最大限度地减弱对方的优势。《李卫公问对》一书中说:后则用阴,先则用阳;尽敌阳节,盈吾阴节而夺之。此兵家阴阳之妙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后发制人要用潜力,先发制人要用锐气,把敌人的锐气挫折到最低限度,把我们的潜力发挥到最大程度去消灭敌人。这是用兵的奥妙之处。强调先让一步,化解力量,然后制敌。

而其中的“发”字,讲的是出力的时机。“发”字掌握不好,达不到克敌制胜的最终结果。所以,“发”要突然,要“制人于无可逸”。

就运用力量对抗的战略而言,“避其锐气,击其惰归”也是一种“以迂为直”,先避开敌方的锋芒,抵消对方的冲击力度,等到对方无备和无力时发动进攻以取得胜利。这里面有两个关键点:一是不露声色地蓄力;二是出其不意地发力。

从根本上讲,“避其锐气,击其惰归”这一战术原是兵家“柔武”的战略思想的体现。实际上,孙子的“四治”理论——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都根源于这一思想。

“柔武”,指行动上刚柔兼济,心理战、计谋、武力并用。《逸周书》中说:“善政不攻,善攻不侵,善侵不伐,善伐不阵,善阵不战,善战不斗,善斗不败。”又说:“善战不斗,故曰柔武。”这和老子的思想一脉相通,老子说:“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还说:“善用人者”,要“用人之力”。

“柔武”理念与传统武术是很相似的,讲究以柔克刚、用人之力,于是便在战略机理上表现出一种非凡的特性:对方的冲击力越大,受到的反击力量就越大。“以柔克刚”可以用“弹簧效应”加以理解,当对方发力时,己方不与它硬抗,而是先把对方的力量化解掉,积蓄为自己的力量,之后突然发力,猛击对方。对方用力越大,自己所遭到的反击就越强烈。

也可以从另一种角度解读,在我方与敌方力量的接触面上,用田忌赛马的方式,以我方之“弱”抵挡对方之“强”,同时以我方之“强”打击对方之“弱”。因为力量被分化,敌人“强”处越“强”,则“弱”处越“弱”,敌人打击我方故意露出的弱处,我方经受得起;而我方打击敌人的虚弱之处,其受到的伤害则是致命的。总之,是在整体上形成对我方有利的态势。

在毛泽东的军事艺术中有着最地道的“柔武”理念的贯彻。

他在总结红军三次反围剿均取得胜利的经验时认为,在数量上和强度上都超过我军甚远的敌军面前,决不能正面出击,而是要采取“避实击虚”的原则,避开敌人的锐气,通过战略退却,打运动战,诱敌深入,在“牵着敌人鼻子走”的过程中一方面把敌军拖得筋疲力尽、士气沮丧,一方面使敌军逐渐暴露出他们的弱点,然后针对其弱旅或孤立无援之敌,集中兵力,一举全歼。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不可能迅速取胜,决不能盲目前进,或死打硬拼,必须避其锐气以保存军事实力,以待机破敌。这是积极的防御战略的实施。这种为了实施有效的攻击而事先采取的战略退却,或战略转移,是非常必要的。

在阐述这一战略思想时,毛泽东还援引了历史上许多著名战例:齐鲁长勺之战、楚汉成皋之战、新汉昆阳之战、袁曹官渡之战、吴魏赤壁之战、吴蜀彝陵之战、秦晋淝水之战等,都是强者与弱者的对战,而弱者则先让一步,避敌锋芒,用后发制人之法取胜。

毛泽东叹道:“中国战史中合此原则而取胜的是如此之多!”

当然,毛泽东本人对这一原则的理解也是相当透彻的,并且在运用上到了极娴熟的境地。纵观毛泽东戎马生涯,除解放战争后期外,始终是同强敌作战,他统领的军队与敌人相比一直处于弱势,有时是很大的弱势,似乎已不堪一击,却每每能死中求活,做到了以弱胜强这一军事家追求的最高境界。

如第三次反“围剿”时,毛泽东用诱敌深入的手段,引敌人深入根据地,吃尽根据地生活环境的苦楚,把国民党军拖得虚弱不堪,用蒋介石某旅参谋长的话说是把“肥的拖瘦,瘦的拖死”,陈铭枢则说“国军处处黑暗,红军处处明亮”,这一拖下来,敌军虽强,也已大大减弱,兵力疲劳,士气沮丧,许多弱点都暴露出来。而红军虽弱,却养精蓄锐,以逸待劳。导致双方力量对比往往能达到某种程度的均衡,甚至出现敌军劣于我军,而我军反优于敌军的事情。

1947年春,国民党志大才疏的胡宗南以20万人的兵力进攻延安,形成三面夹击之势。毛泽东认为,将欲取之,必先予之,提出主动放弃延安,并在西北野战军前委扩大会议上讲话:“退一步的目的是什么?是准备前进。为什么我们退出延安?退出延安是准备打到西安。”之后在迂回运动中寻找机会,歼灭敌人,终于取得了保卫战的全胜。

从游击战中的“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十六字诀,到“诱敌深入”战略方针的提出,到抗日战争时期的《论持久战》,每一条理论的提出,无不是以弱胜强、以柔克刚的“柔武”理念的体现。

这一理念的有效性,可以从美国西点军校的评论中看出来:“美军并不怕中国军队的现代化,从这一方面讲他们恐怕永远也赶不上我们;我们真正怕的是中国军队的毛泽东化,或按中国术语叫革命化。中国军队离毛泽东越远,美军的胜算也就越大。毛泽东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善于以弱击强,以弱胜强的军事家,毛泽东的军事思想体系及实战应用非常精妙独特。至今还没有好的应对破解办法。”

“柔武”是中国的传统理念,但这并不意味着只有中国人才能认识和使用,东方西方,此心同,彼理同,兵法的境界到了高处自然都是相通的。且看军事天才拿破仑的奥斯特里茨会战,这一战略上的奇迹,无疑是极好的“军争”教材,在鼓舞士气、心理战术、强弱转化、避虚击实、伺机破敌等方面有着与中国兵法异曲同工的妙处。

首先,拿破仑在大战前的夜晚,作了极为成功的战场动员,激起了军队的士气。他说:“各位将士,你们一向是法兰西最勇敢、最值得骄傲的人。如今横傲无比的敌人小看了你们的勇往直前,你们一定会以闪电般的速度和雷霆般的威力打败敌人的,对不对?”“战斗时注意保护自己,我都把你们珍惜成自己的孩子一样,损失到谁,我都会痛心的。”他所特有的大将风范和对士兵们的爱深深打动了他的部下,士兵们听后,无不在口中默念:“能为如此伟大、如此慈爱的人而战,死又何憾?”应该说,在这一战中,拿破仑得到的是士兵们最好的战斗力。

之后,拿破仑为诱使敌人与他决战,有意显示自己的“弱兵”,诱使俄军转而采取攻势。在布鲁恩地区,面对着8万人的敌军,他只集中起5万人的兵力,并且派出几个孤立的支队朝着阿罗木次方向开进。

又运用心理战术,遣使谒见沙皇“示弱”,向俄、奥两国皇帝放出了“和平的鸽子”,要求停战24小时,举行双边最高统帅谈判,并在沙皇特使面前装出一副外强中干的模样。

沙皇和奥皇判定拿破仑已成强弩之末,便不顾联军司令库图佐夫的强烈反对,决定分出部分兵力牵制法军左翼,以主力进入利塔瓦河谷,向法军薄弱的右翼迂回,并切断法军退往维也纳的通路。

拿破仑察觉到这点,便在南翼增派了实力很强的预备队,同时加强中路的实力,以形成对南翼坚强的支持。同时,在决战的前一天晚上,拿破仑摆出了要从南面撤退的架势,更坚定了俄、奥联军的判断。于是,这就为拿破仑计划中的在南翼歼灭敌人制造了条件。

当敌人中计以后,拿破仑即把自己的部队撤退到奥斯特里茨的阵地上,那里的地形条件非常适于他设置陷阱。

1805年12月2日这一天,在奥斯特里茨村以西的普拉岑高地周围的丘陵地带上,三国皇帝展开了一场血腥大会战。

上午7时30分,笼罩在谷地上空的浓雾逐渐散去,拿破仑从指挥所里看到普拉岑高地几乎已无俄军防守,马上意识到敌人犯了放弃中央高地的严重错误。他命令苏尔特率两个师前去占领高地,从而将敌人切成两段,俄军秩序大乱,四下溃逃,沙皇、库图佐夫以及司令部更是失去了对联军的控制。当苏尔特完全控制高地之后,拿破仑令其左翼向俄军发起全面进攻。

在南段,面对法军大炮的猛烈轰击,联军很快就被压缩到半结冰的湖泊上。湖泊的冰块被法军炮火击碎,联军整团整团地掉在湖里淹死了,有的则被法军的霰弹击毙,其余的则当了俘虏。

奥皇和俄皇眼见全军覆没,只好落荒而逃。库图佐夫在激战中差点成了法军的俘虏。此战俄、奥联军死伤1.5万人,损失火炮186门,炮兵部队几乎全被消灭,余众四散逃命,法军仅伤亡6800人。

奥斯特里茨之战是拿破仑的军事杰作,无论从战术还是战略上都无懈可击,反击的时机也是恰到好处。在这次“三皇会战”中,这位法国皇帝显然要凌驾于俄、奥两皇之上。这一仗,为拿破仑赢得了“欧洲第一将”的赞誉。

恩格斯在《奥斯特里茨》一文中曾这样评价奥斯特里茨会战和拿破仑的才能:“奥斯特里茨被公正地认为是拿破仑最伟大的胜利之一,它最为有力地证明了拿破仑的无与伦比的军事天才。因为,尽管指挥失误无疑是盟国失败的首要原因,但是他用以发现同盟国过失的洞察力、等待过失形成的忍耐力、实施歼灭性打击的决断能力和迅速摆脱失败困境的应变能力——这一切是用任何赞美之词来形容都不为过的。奥斯特里茨是战略上的奇迹,只要还有战争存在,它就不会被忘记。”

同类推荐
  • 绝死反击

    绝死反击

    强者为王,至死方休!我们是狩猎者小队!反恐部队的刀尖!恐怖分子的克星!
  • 忆抗战

    忆抗战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卫国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中华民族同仇敌忾、浴血奋战,创造了以弱胜强的光辉业绩,可很多人却不曾知晓有多少平凡却不简单的英雄故事已被时光所掩埋。董毕平,一个穷苦人家的孩子,在抗日战争爆发后毅然决然的选择了一条与人民大众相同的路,为抗战胜利做出了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并在抗战胜利后不图名利、不求回报,默默的作回了一名普通农民。
  • 自由之日

    自由之日

    小说背景设置在2056年,一个全世界被高度集权政体“斯塔克第四帝国”统治的年代。出身于贫民区的贫民迈尔斯,与千千万万年轻人,在斯塔克第四帝国元首—拉姆斯的煽动下加入世界军,展开对盘踞在边境城市的反抗力量—自由军进行打击。但他很快发现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旧联邦老兵梅里克的记忆、来自神秘集团飞行器的袭击、上层的背叛……一切都将这次看起来十分正义的军事行动变得扑朔迷离……找到真相!揪出黑手!迈尔斯和梅里克的旅程就此展开。
  • 士兵狙击

    士兵狙击

    特种兵——精英中的精英!天生战斗的王者!狙击兵——扛着大狙,弹无虚发的神枪手!在充满热血的军队,他们总是一个神秘而逆天的部队!青春热血中铸就不悔誓言,忠于祖国!忠于人民!退伍老兵群154588334、期待各位兄弟的到来。。。
  • 魔尊的审判

    魔尊的审判

    不同的空间,有着不同的维度,就会有不一样的世界
热门推荐
  • 激情与迷茫

    激情与迷茫

    故事发生在1992年的北京。这一年,令赵宇记忆犹新,7月,带着工商管理与建筑双学位大学毕业,当然,还有一腔人手一份的青春热血,他被分配到一个建筑设计院,与其自由恋有的女朋友柳燕同时毕业,被分配到一个服装厂当设计助理,两人决定随波逐流,漂向小康。
  • 混乱时

    混乱时

    失去的记忆力到底隐藏着什么,记忆的碎片能否找回过去。
  • 黎明之前的星辰

    黎明之前的星辰

    “到底从不从?”水月黎明一脚踏在课桌上,一只手抓住陆星辰的领带...“诶,我要说不呢?”情况逆转,一个侧转将怀中的女孩抵在墙角,手捏着水月黎明的下巴,又往前怼了怼...
  • 哈利波特之白魔王

    哈利波特之白魔王

    一个穿越到哈利波特的高中生,机缘巧合之中成为阿不福思的孙子,第一白魔法师的侄孙,看看他会在这个世界里掀起什么样的风浪吧
  • 白色眷恋

    白色眷恋

    因为不满皇马6比2的比分,中国青年律师沈星怒砸啤酒瓶,结果电光火石间,他穿越成了佛罗伦蒂诺的儿子,且看来自09年的小伙子如何玩转03年的欧洲足坛
  • 网游之须弥世界

    网游之须弥世界

    须弥世界到底是真是幻就连开发商都说不清,这款拟真度几乎百分之百的游戏,集合了全世界所有的空间科学家和游戏研发公司,历经五十年才研发成功,而就在游戏最后一次内测时……
  • 或许青春只是场梦

    或许青春只是场梦

    曳语岚听风华。青春是条无悔的路,或许梦的起点就在这里。颠簸一生,或许最难忘记的,也是这个梦。所以我想用几千字,谱写一段青春事迹……
  • 群炮轰天

    群炮轰天

    中国炮兵少将残留意识穿越在异界大陆的故事。得到这股意识的少年肖恩开始了他的传奇。
  • 谢谢你,陪伴了我一生

    谢谢你,陪伴了我一生

    泰妍,你知道吗,迷恋上一个人,需要一分钟;喜欢上一个人,需要一小时;爱上一个人,需要一天。生命不可轮回,机会不再重来。所以,我想在有生之年,做自己想做的事;做自己想做的梦;去自己想去的地方;做自己想做的人;去爱自己所爱的,珍惜的,想去守护的人。而你金泰妍,就是我想去爱,去珍惜,去守护的人。所以,你愿意给我这个机会吗?
  • 梦尽天魔

    梦尽天魔

    他看着是个天使却说自己也是个恶魔他从来都是一副毫不相关的样子但总在别人危机时伸出援手他为了一个心爱的女孩牺牲自己他原是在天上的神,但为了她甘愿再世入凡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