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751900000005

第5章 逐鹿:唐朝开国的历史博弈(4)

这是李唐王朝建立以来最关键的一战,胜则江山一统,一劳永逸,败则一切渺然,至多不过和王世充、窦建德鼎足而三,统一天下怕是要遥遥无期了。关键时刻李世民显露出天才军事家的超凡谋略,以少击多,以弱击强,虎牢关外一战全歼夏军,窦建德落马被擒,送到长安后被处死,王世充见外援已绝,心胆俱丧,出城投降。李渊也痛恨王世充的为人,原要处死他,只因李世民亲口许诺保他不死,王世充才得以活命。

窦建德和王世充无论是做人还是作为一个首领,都是善与恶的两个极端,窦建德不得善终,残暴贪诈的王世充却得以保全首领,这件事令后世许多人感到天道不公,其实在社会大变革时期,“成王败寇”才是最大的“天道”,道德有无实在是无足轻重。

李唐王朝随后又用几年时间,陆续削平割据一方的群雄,使隋末混乱割裂的疆域重新统一在一起,然而新造的大唐却又陷入一场血腥的储位之争中。

功臣“怪圈”

有言道:“勇略震主者身危,功盖天下者不赏。”刘文静似乎就属于这种情况,历史上智深功高的人受到君王猜忌终而被杀的例子不胜枚举。历史的公正与否是无法改变的,有一点不会错:劳苦功高却须格外谨慎,不恃功骄,不贪权贵,不积私怨。一颗平常的心,可保一生平安。“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夺天下,面对强大的外敌,领导者尤其需要集体的献身精神。所以,领导者对部属的过错必定宽容或无暇追究。守天下,领导集团需要团结,但矛盾无处不在且往往出在内部。此所谓:“共患难易,共享福难。”

李渊称帝后的第二年,吏部尚书刘文静获罪被杀。 刘文静在临刑的时候,喟然哀叹说:“高鸟尽,良弓藏。这个话不假啊!”

刘文静和裴寂都是李渊起义的主要策划者,是开国元勋。 尤其是刘文静能够独当一面,功不可没。在李渊起义之初,他出使突厥,深谋巧言,不但消除了突厥背击的后顾之忧,而且征得了突厥军事上的支持。不久,刘文静还率兵在潼关出奇制胜,击溃隋军,一举降服了隋骁将屈突通。

刘文静自感才略功勋在裴寂之上,但裴寂晋升为仆射(宰相),官位和待遇比刘文静高。刘文静对此心里感到极不平衡。 每当在朝中讨论政事的时候,裴寂的意见,常常遭到刘文静的反对甚至诋毁。他们二人的矛盾非常明显。 有一次,刘文静与弟弟喝酒,借着酒劲大发牢骚,还拔刀砍屋里的一根木柱子说:“以后我一定杀了裴寂! ”凑巧,不几天,文静的弟弟刘文起家中闹怪事,刘文起晚上召集一帮巫士到家中披头散发地舞刀镇妖。刘文静有个失宠的妾,看到这些异常情况怀疑是谋反朝廷。她为发泄常日心中的怨恨,使哥哥上告刘文静谋反。

李渊派裴寂、萧禹审理这个案子。审案的时候,刘文静说:“起兵之初,我任司马,与长史裴寂的地位差不多。现在裴寂为仆射,有豪华的住宅,而我的待遇和赏赐与普通人一个样。我随皇帝东征西讨,家里的老母亲都顾不上,心里确实感到怨愤。这也许是我喝醉了酒,不能自控而发牢骚,现在我无法为自己开脱。”高祖知道这一情况就对群臣说:“从刘文静的话可见,显然是反对朝廷。”李纲、萧禹都极力证明刘文静不是谋反。秦王李世民对高祖说:“当初在晋阳起兵,是刘文静最先提出的反隋谋略,裴寂在其后;占领京城之后,他们的地位和待遇悬殊,文静难免有不满情绪;他只不过是不满,而不是谋反。”世民极力营救文静。但裴寂想借机消除政敌,维护自己的安全,同时也考虑朝政的安全,就对李渊说:“刘文静的才略确实高人一筹,但他为人粗疏狡险,怨恨而不考虑后果;现在天下还没有完全平定,留下他必定是留下后患。”李渊素来亲近和信任裴寂,想来想去,认为裴寂说得很有道理。于是,高祖下令杀了刘文静。

李渊手下勇将窦轨的结局也是一例。值隋朝末年,炀帝杨广统治残暴,民不聊生,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窦轨趁机招募千余人,于九月前往长春宫(今山西永济境)归附李渊,李渊见窦轨前来归附,非常高兴,“降席握手,语及平生”(《旧唐书·窦轨列传》),遂赐良马十匹,并令其率兵攻城略地。窦轨先攻克永丰仓(今陕西华阴东北渭河入黄河口处),得兵5000人。十一月,又随李渊攻取长安。因功封赞皇县公,拜大丞相谘议参军。

义宁二年(618年)四月,稽胡(匈奴别种)兵5万(一说5万余人)侵扰宜君(今陕西宜君西南玉华),李渊命窦轨率军反击。窦轨行至黄钦山(今陕西铜川西北),与稽胡兵相遇,稽胡兵登高放火,窦轨军稍退。窦轨大怒,立斩畏缩部将14人,提拔队中小校代替,并亲率数百骑于阵后督战,随即下令:“闻鼓声有不进者,自后斩之。”(《旧唐书·窦轨传》)及战鼓擂响,唐军将士争先恐后地冲入敌阵,大败稽胡兵,斩首千余级(一说千级),虏男女两万人。

武德元年(618年)五月二十日,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窦轨授太子詹事。时赤排羌作乱,并与薛举叛将钟俱仇联合,攻打汉中(今陕西南郑县)。唐廷拜窦轨为秦州(治上邽,今甘肃天水)总管,前去平叛。窦轨指挥唐军连战连捷,余党悉降。窦轨因功进封酂国公。十一月,窦轨又随秦王李世民在浅水原(今陕西长武县境)打败薛仁杲。

武德三年(620年),窦轨迁益州(今四川成都)道行台左仆射,遇到紧急情况时可以相机从事,不必请示。不久便奉命率所部兵马随李世民征讨王世充。武德四年(621年)五月,李世民平灭王世充和夏王窦建德,窦轨与萧禹奉命封守府库,收其金帛,颁赐将士,自己一无所取。七月,窦轨率军返回益州。

武德五年(622年)八月,吐谷浑军进犯岷州(今甘肃岷县),击败总管李长卿部,唐高祖诏令窦轨和渭州刺史且洛生率军救援,吐谷浑闻讯撤军。

武德七年(624年)二月,始州(今四川剑阁)僚人发动叛乱,窦轨奉命率军讨伐。二十八日,洋(今属陕西)、集(今四川南江)二州僚人又反叛,攻陷隆州(今属四川)晋城县。四月二十一日,唐通事舍人李凤起讨平万州(在今四川达县西北)僚人叛乱。五月十八日,窦轨在方山(今陕西汉阴西北)击败叛僚,俘两万余人,平息了这场叛乱。

同年五月初五,羌与吐谷浑合兵侵扰松州(今四川松潘),窦轨奉命与扶州(今四川南坪东北)刺史蒋善合率军分两路进行反击。当时敌军兵锋甚锐。蒋善合率军先至,破其军。窦轨率军至临洮,进击左封,破其部众。

窦轨显贵后,性情更加严酷,但自身也非常勤奋努力,临阵对敌时,常常十多天身不解甲。其部众无论贵贱少长,作战时如有畏敌者立即斩首。吏士有小的过失也多被鞭挞,以至“流血满庭,见者莫不重足股栗。”《旧唐书·窦轨传》蜀地的盗贼也因此悉平。窦轨最初入川时,以他的外甥为心腹。一天深夜,窦轨要外出,召唤他外甥许久也没到,窦轨一怒之下将其斩首。窦轨还警告家仆不得出外,一次窦轨派一家仆去官厨取浆,既而悔之,事后窦轨对家仆说:“我诚使汝,要当斩汝头以明法耳!”《旧唐书·窦轨传》然后派部将将其斩首,临刑前,家仆喊冤不已。负责监刑的官员一时犹豫不决,窦轨见状大怒,将监刑官一起斩首。行台郎中赵弘安为当时名士,窦轨动不动就对他进行鞭打,一年下来,共打了数百下。

后窦轨应征入朝,唐高祖赐御榻让窦轨坐,结果窦轨因容表不整,加上又坐着和唐高祖说话,唐高祖因此大怒,对他说:“公之入蜀,车骑、骠骑从者二十人,为公所斩略尽,我陇中车骑,未足给公。”《旧唐书·窦轨传》随即将其下诏入狱。

父与子的权力角逐

唯权力为重的政治场中,政治压倒伦理,无孝可言。权力角逐里孝成为用来约束他人的工具,轮到约束自己时便毋庸置疑地像破罐一样踢走,孝的丧失引起一场父子风波。

从封建宗法制度而言,太子李建成的地位既是毫无异议,也是不可动摇的。从李渊做唐国公时,他便以嫡长子的身份被立为世子,李渊后来为唐王乃至称帝,每一步也都是以建成为世子和太子,无论是李渊本人还是其他勋臣武将,对建成的太子地位都没有过任何别的想法。然而在天下已定时,建成的太子地位却受到强有力的挑战,这挑战恰恰来自他同母的弟弟秦王李世民,原因也很简单:秦王功劳太大,甚至可以说这天下本就是秦王带兵打下来的,除了把太子位——就是将来的帝位传给他,否则无法酬赏他的功劳,当然还有另一种办法,那就是杀了他,如同刘邦对待韩信那样。

当然储位之争最早的缘起可推溯到李渊晋阳起兵之初,《资治通鉴》记载:“上之起兵晋阳也,皆秦王世民之谋,上谓世民曰:‘若事成,则天下皆汝所致,当以汝为太子。’世民拜且固辞。”李渊此时不过是赌徒心理,而且入的是生死赌局,有什么都要押上去,为了激励李世民,就把虚无缥缥中的太子宝座也当赌注押上赌桌,以李世民之睿智,自然不会把这种未经深思熟虑,更没有任何分量的话放在心里。

同类推荐
  • 大学生必知的重要历史人物

    大学生必知的重要历史人物

    本书讲述了上起公元前 9世纪的行吟诗人荷马,下迄20世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伟领袖毛泽东。从中我们可以领略到开国元勋的王者风范,思想家的深邃睿智,政治家的宦海浮沉,文学家的沧桑人生,艺术家的独具匠心,科学家的智慧灵感及施行探险家的神奇经历……
  • 江山绝色榜

    江山绝色榜

    因一次突发事件,让时空发生了严重的扭曲,将一位在当代经受失恋痛苦和生活折磨的平凡年轻人送回了北宋末年。经过这次的意外,他开始了新生,他立志要在这个时代闯出一片崭新的天地,让其他人不再对其投以轻视的目光。当然,他不是圣人,也不是正人君子,他也私心,也有七情六欲,他还要一位美娇娘,实现他长久以来的愿望:和这个时代美丽的女人发展超友谊关系除此之外,他还有更远大的理想,因为他知道在这之后的历史,知道了很快外来的民族就会来入侵中原,让全体汉人遭受浩劫,因此,他立志让外族不敢对中原发起侵略。但是,年轻人没有注意到的是,这次穿越,不只有他一个活人,还有另一个人,他从坟墓中苏醒,并爬了出来。他以恶毒的眼光,窥视着这一切,并准备随时夺走这个年轻人的一切,同时,他要把汉人的江山搞个天翻地覆,让整个中华民族的命运陷入水深火热之中。读者们请擦拭好双眼,且看在中国古代的北宋末年,两个穿越者如何对决。
  • 一个村庄的记忆

    一个村庄的记忆

    本书稿记录了山西省山阴县北周庄镇安岸庄村的历史,这个村和世上所有的村庄一样,养育了一代又一代人,也承载了一段又一段厚重的人文历史。从古至今这个村庄的人们以务农为生,兼以养畜。他们有自己的节日、节令和风俗习惯,有自己的饮食特色和建造风格。这既是一部村史,更像一幅生动的民俗画。
  • 吟咏初唐

    吟咏初唐

    唐朝是一个怎样的年代,武将坚毅果敢,努力的扩展着自己生存的土壤,士子风流傲世,留下篇篇华丽的诗篇,大唐,有怎样的胸怀才能够在经历五胡乱华,隋末征战的创伤之后,迅速的使中国重新立于世界大国之林,并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为之骄傲的一个时代,倘若置身其中,又会是怎样的一番风景
  • 萧后如歌

    萧后如歌

    《萧后如歌》是一部史实传奇长篇小说,描写大辽皇太后萧绰精彩辉煌的人生。上部从萧绰也叫燕燕13岁写起,少女雏志充满幻想和憧憬,与汉人才俊韩德让志同道合,萌生情愫;与义皇子耶律贤是表兄妹,情感更近一层,加上父母之命,义皇子叔皇陛下的干与,萧绰16岁入宫封为皇后,芳心意展才华,恰景宗耶律贤自幼受到惊吓落下毛病,懒怠朝政,多推给萧后协助处理。最著名最让她展示军事才能的是由她指挥了高梁河大战,打得来犯宋军落花流水,宋太宗腿上连中两箭,乘坐驴车向南逃窜,大大增强她在辽国朝中的地位和信任度。直至景宗在山西焦山行宫驾崩,萧后被册立皇太后,时年29岁,上部31章描写萧后前16年美妙年华灿烂的时光。下部33章。写萧太后临朝称制二十七年之久的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抵挡住宋太宗发动的大规模北伐即雍熙之战,再就是发动深入大宋中原的南侵战争,直至辽宋结“澶渊之盟”,争得辽宋百年和平。她坚持解放奴隶的斗争,并大规模地向辽国移植宋朝先进的封建文化与手工业技术人才,又特别重视科举,选拔汉人优秀人才,终使大辽国走向中兴,让后人觉得她的魅力人生,就如历史长空中永恒的一首抒情的歌!
热门推荐
  • 最强身体

    最强身体

    男人的世界,男人的生活,男人的责任,男人的战斗!在张彦的心里,男人就是热血勇敢花心的代名词,男人的责任就是守护!那么作为一个男人,张彦究竟是如何守护自己的家族?究竟是如何守护自己的朋友、女人?究竟是如何获得一个个美女的芳心的呢?这里有都市,有异界;这里有古武,有血族;这里有仙界,有神界……
  • 中老年保健养生一本通

    中老年保健养生一本通

    本书为中老年介绍了从身到心的保健原则,以及生活各个方面的健康策略,让中老年力争鱼与熊掌兼得,既有健康的体魄,又有愉快的心情。
  • 倾心恋

    倾心恋

    一次离家出走遇到最喜欢的人……相识相遇里俩人终擦出火花!可事情会如嘉伟的愿吗?小涵又该何做?
  • 御天神王

    御天神王

    天生龙脉,身世成迷。他是启元门百年练气垃圾,机缘巧合拥有太古龙脉纹身。却屡遭屈辱,被赶出师门……看少年玄脉如何逆袭,异日羞辱我的人将双倍奉还…修人脉,地脉,天脉,大地之上我为王,再入仙道……终成万古之尊……
  • 重生之罂粟妃

    重生之罂粟妃

    她是二十一世纪穿越到云风国的毒王,他是云风国公认的废才却实力莫测的王爷。“亲奈的~我把你最爱的鱼给毒死了。”“留着占鱼缸死了正好。”“亲奈的~我把邻国来访的公主给毒哑了”“她说话烦人哑了正好”“亲奈的~人家想要个男宠~”某只不淡定了,“你敢包养我让你几天下不了床!”
  • 今生来世,唯有你,割舍不得

    今生来世,唯有你,割舍不得

    他是落魄世子,她是卑微小乞,当二人相遇,究竟是谁遗了谁的心,你若不离不弃我必生死相依。
  • 情迷心窍

    情迷心窍

    我是郭蔓青,S大会计系高材生。我的人生格言:向钱看,向厚赚。可怜的我却是一家黑网站佳缘网的网络红娘,我每天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还要时不时的被刻薄上司虐!这一切都终结在我摊上一个高冷大叔版男客户。其实,我不会告诉你这就是一个教你如何骚扰男神并成功将男神钓回家的全攻略。--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两面双生

    两面双生

    就算知道有天你会消失,我也不曾后悔能够遇见你,倘若你迷失了方向,我也愿做你的明灯给你指明方向,直到你来到我身边。”
  • 若相离,莫相惜

    若相离,莫相惜

    仅为圆一个曾经的梦。你我若相惜,从此莫相离。这是一生的承诺。纵使光阴流转,世事变迁,此生再无一人,待我如你这般。双女主双男主的结构,单纯女主一号黑化,腹黑女主二号成为傻白甜。非典型宫斗,非典型官场斗,非典型江湖斗。最后的最后,谁才是她们的命定之人。以此文纪念逝去的青春。
  • 我的世界里有了你,才温暖

    我的世界里有了你,才温暖

    一场误会,造成了两人五年的离别。当五年过后,成长后的两人再次相遇,一个是帝野集团冷峻的霸道总裁,一个是在杂志社工作的年轻女编,他们还能否温暖彼此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