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军在手
鱼朝恩,泸州泸川(今四川泸州)人。家世不详,几乎所有正史都没有记载他的童年和少年是如何度过的。因此我们也无法揣测幼年的生活到底给他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而他又是因为什么样的原因,挥刀割去烦恼物,当上了人见人厌的宦官。
鱼朝恩出现在历史记录里时,已经是天宝末年。在玄宗李隆基统治的最后一段时间里,年轻的鱼朝恩进入了内侍省,起初为品官,后于黄门供职。按照记载,年轻的鱼朝恩很有些文化,不光文字通达,而且还善于数学筹算,智商也比较高,在宦官中间绝对是个出类拔萃的人物。从这一点来说,他的先天条件比李辅国和程元振都要好上很多,而这也正是他攀爬迅速的原因。和李、程二人胡子一大把才爬上高位不同,鱼朝恩死的时候不过四十九岁。因此假如我们抛却善恶,那么他该算是一个年富力强、很有才能的年轻人。
天宝十四年(755年),大唐帝国乱成一锅糨糊,安禄山的部队一路攻城略地,如入无人之境。面临着巨大的灾难,帝国统治者、玄宗皇帝李隆基带着杨贵妃和太子等人仓皇逃窜。逃亡队伍行至马嵬坡时,太子李亨身边的宦官李辅国联合禁军统领陈玄礼等人先是杀死了误国宰相杨国忠,进而又逼迫玄宗赐死杨贵妃。
马嵬坡事变之后,太子李亨和玄宗兵分两路,玄宗赴蜀郡避难,而太子则留下御敌。在当时陪伴太子左右的就正是本章的主角——鱼朝恩。
李亨留下来之初,安禄山攻势正盛,抗战之事步履维艰。一来李亨难以找到恰当的名分调动兵马;二来事事都要远奏身在蜀郡的玄宗,这一来一去往往贻误战机。因此如何解决这些矛盾,就成了摆在他面前的首要问题。
天宝十五年(756年),在李辅国等人的拥戴下,李亨在灵武称帝,改元至德,是为肃宗。新皇确立,代表着帝国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各路勤王军队慢慢地靠拢了过来。而随着军队数量的日益增加,如何管理也成了一个问题。考虑到安禄山拥兵自重、进而造反的原因,肃宗李亨将身边的亲信宦官分派至各军中充当监军,进而控制军队。
至德初年(756年),李亨派鱼朝恩在李光进的军中任监军,这也是鱼朝恩第一次独当一面,走上前台。
至德二年(757年),大将郭子仪用兵如神接连收复东都洛阳和京城长安。肃宗也回到了京城,鱼朝恩被提升为三宫检责使,并以左监门卫将军知内侍省事,从此,他成为了宦官中的显赫人物。
乾元元年(758年),叛军在经历了严酷的内部斗争之后,其军事力量有所削弱。唐帝国九节度使联兵一处将安禄山之子安庆绪围于相州。
由于是九节度使共同出兵,因此指挥权的确立就成了一个大问题。为了平衡各方势力,唐肃宗决定不置元帅,而以鱼朝恩为观军容宣慰处置使,协调九部军队。肃宗的这次任命,虽然是不得已而为之,但实际上却开了宦官在外掌军权的先河,鱼朝恩的名号虽然花样很多,但实际上就是九节度使的统帅。
安庆绪被围之后,另一路叛军首领史思明从范阳率军南下救援,并且很快攻下了魏州。
然而史思明攻下魏州后,生怕自己也陷入重围,因此扎下大营、按兵不动,以待时机。大将李光弼在仔细地分析了战场局势之后,向鱼朝恩建议进攻魏州,以阻止史思明救援,但谁知却遭到了鱼朝恩的反对,结果白白地延误了战机。
在当时,战局瞬息万变,特别是在东都洛阳一带,双方实力犬牙交错。为了加强东都的防守,唐肃宗诏命郭子仪留守东都,任他为东都畿、山南东道、河南诸道行营元帅。然而郭子仪虽然名义上是统兵的元帅,但调动军队却依然要看鱼朝恩的脸色,因此郭子仪很难起到应有的作用,成了一个看热闹的闲人。
唐军困住相州之后,因缺乏当机立断的统帅,因此又与叛军对峙了一段时间,史思明看出了唐军缺乏统一指挥,心中也渐渐有了主张。
事实上,以唐军当时的情形而言,虽然鱼朝恩统领全局,但他在军事上实在是个门外汉,既无指挥能力,又不能有效地协调各军队统一行动。史思明看出破绽之后,立刻调配人马,大举进攻。此时唐军虽然人多势众,但是鱼朝恩根本不知如何指挥,各军都是独立作战,最终致使交战失利,六十万官军顷刻间土崩瓦解,如鸟兽散。
相州战役的失利,是当时战场上一处重要的转折点,自此之后,唐军整个军事形势急转直下,由攻势转为守势。而从相州战役失利的经过来看,鱼朝恩作为统领九部的处置史,理应负上首要责任,但是他却推了个一干二净,一股脑儿把责任归咎给了“看热闹的”郭子仪。肃宗听信了他的谗言,不久把郭子仪调到京师,解除了他的职务。
上元元年(760年),经历了相州失败的鱼朝恩仍然高官厚禄,依旧当着他的观军容使,驻守陕州。这时,叛军已经逐渐扭转劣势,其首领史思明甚至重新攻占了洛阳,并与李光弼军对峙于河阳。
面对军事斗争的不利局面,朝野间希望郭子仪重新出山的呼声越来越高。有人向李亨建议说:“郭子仪有军事才干,又有社稷大功,今余孽未除,不应置之散地而不用。”肃宗认为此话说得很有道理,于是便任命郭子仪为诸道兵马都统,命他率英武、威远等禁军及河西、河东诸镇之师以攻取邠宁、朔方,最后直捣叛军巢穴范阳。然而皇帝的诏令虽然下达,但郭子仪的命运却依然不能掌握在自己手中。诏令下达十几天之后,“复为朝恩所间,事竟不行”。郭子仪再次陷入了有劲使不上的尴尬境地。
由于鱼朝恩对行军打仗基本一窍不通,还常常听风就是雨,根本不懂得军事战争的规律以及其中的诡诈。因此在战场上经常胡乱指挥,给军队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伤亡,进而影响了战争的走向。
上元二年(761年)二月,鱼朝恩再一次因为自己的愚蠢将帝国的军队送入了水深火热之中。
在当时,东都洛阳已经落入史思明的手中,作为一个标志性的城市,此地意义重大,因此很多不懂军事的人都认为夺得洛阳就是夺得胜利。而实际上战争不是一城一池之得失那么简单,唐军最重要的作战任务是如何夺取战争的主动权,进而获得全面胜利,夺取洛阳虽然重要,但还必须要从大局和实际出发。
对于这些军事上的轻重缓急,鱼朝恩几乎是完全不懂(虽然他也是个聪明人,但是不知为什么,他在军事上始终都是稀里糊涂,一分清醒九分糊涂),当时有人对他说:“洛阳城中将士都是燕人,久戍思归,军心涣散,如果进攻,是可以击破的。”鱼朝恩居然信以为真,于是便屡次在肃宗面前说洛阳可破。肃宗李亨本来耳根就软,经鱼朝恩三劝两劝之后,他也觉得没准真能把洛阳拿下来,于是便命令李光弼进取东都。
和郭子仪一样,李光弼也是当时最杰出的军事领袖之一,他对战局有着清醒的认识,明白囤积在洛阳的军队并非一击即溃,于是上奏说:“贼势尚锐,未可轻举妄动。”
然而可惜的是李光弼的奏折并未得到肃宗的重视。在当时,朔方节度使仆固怀恩与李光弼有仇,因此他也附和鱼朝恩,上表说东都可取,欲置李光弼于死地。肃宗接到仆固怀恩的奏章之后,愈发认定应该先取东都,于是加紧督促李光弼出师。无奈之下,李光弼只好命李抱玉守河阳(今河南孟州市西),自己与仆固怀恩、鱼朝恩一起进攻洛阳。
由于看破了唐军的作战意图,因此史思明早已经在洛阳布好了防线,唐军的一举一动都落入了他的圈套。李光弼等人的军队在北氓山布阵未毕,史思明便发起了大规模攻击。结果唐军大败,数千人战死沙场,器械辎重全部丢弃。而后,史思明派遣军队乘胜追击,河阳、怀州相继陷落。
攻打洛阳失败,对于唐军来说是一次重大的打击,军队士气跌落不说,战场形势也发生了不利的变化。但战争虽然失败,最先主张攻打洛阳的鱼朝恩却没有得到任何惩罚。和相州事件一样,这一次鱼大宦官也给自己找好了替罪羊,这个人就是李光弼。李亨听到攻打洛阳失败后,听信谗言,立即免去了李光弼天下兵马副元帅一职。相反,鱼朝恩则没有受到任何惩罚,由他专典神策军,可以出入禁中。
762年,帝国都城长安又一次发生了巨大的变故,宦官首领李辅国在斗争中取得了胜利,拥太子李豫即位,改元宝应,是为唐代宗。
代宗主政后,依旧面临着史思明的军事威胁。为了解除这种威胁,李豫以雍王李适为天下兵马元帅,会集诸道节度使及回纥兵十余万于陕州,进攻史思明。在这次进攻中,唐军取得了一定的胜利,于横水大破叛军,接连收复洛阳、汴州等地。
在当时,鱼朝恩监军出征,他的主要任务是与郭英义负责殿后,也就是打扫战场。然而即便是打扫战场这样的营生,鱼大宦官还是干得乱七八糟。由于他根本就不知道该如何控制军队,因此一路上,官军与回纥兵大肆抢掠,不光搞得东都洛阳大乱,甚至还“延及郑、汝(州),闾井至无烟”。
战役结束后,鱼朝恩返回京城,除了奏报战场消息之外,他对官兵掠抢之事闭口不提,结果又被代宗加封凤翔郡公。
横行朝野之间
广德元年(763年)十月,吐蕃大军进犯泾州,不久逼进京师,唐代宗逃往陕州。当时禁军离散,仓促之际,一时难以召集,鱼朝恩率驻陕州军及神策军赶往华州奉迎,给逃亡皇帝吃下了一颗定心丸,同时也给自己迈向政治最高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此后没过多久,大宦官程元振倒台,鱼朝恩顺势获得提升,代宗任他为天下观军容宣慰处置使,专典神策军,时常出入禁中,权高无比。至此鱼朝恩一人独大,成了帝国的头等祸患。
鱼朝恩当权之后,其所作所为可用骄横二字来形容。和之前的没文化的李辅国、程元振不同,鱼朝恩年轻、聪明,学识虽然不算渊博,但各样东西多有涉猎,因此他总觉得自己是个不可多得的文武全才,常常会闹出一些笑话。除此之外, 他的年纪较之前辈权宦也要小上很多,因此在处理很多问题的手段上也就多了几分蛮横,少了些许的油滑,特别爱出风头,所谓年轻气盛,大约就是这个样子。
永泰年间,鱼朝恩再获提升,代宗下诏加封其为判国子监事,兼光禄、鸿胪、礼宾、内飞龙、闲厩等职,进封郑国公。诏令下达以后,中书舍人常衮上表反对,代宗不光置之不理,还命宰相以下官员送鱼朝恩就职,算是糊涂到了家。
由于获得了皇帝百分之百的信任,鱼朝恩的职务也越来越多,在这十几个兼职中,鱼朝恩对判国子监事格外看重,这并不是因为这个差事有多少油水,而是因为国子监里住着许多青年才俊。在鱼朝恩眼里,自己和这些人并没有什么差距,甚至还要比他们强上许多;同时,在这些同龄人面前炫耀也是他最愿意做的事情。
有一次,鱼朝恩去国子监视察,特意要求代宗诏宰相、百官、六军将领集合送行。京兆府置办宴席,内教坊出音乐排忧佐宴助兴。大臣子弟二百余人穿红着紫充当学生,列于国子监廊庑之下,这盛大的场面让鱼朝恩得意非凡。
为了能给自己的“国子监生涯”锦上添花,鱼朝恩还撺掇代宗下令赐钱一万贯作为本金,放债取息当做学生饮食的费用。这个先例一开,以后鱼朝恩每次去国子监都要带上数百名神策军,前呼后拥、摇旗呐喊,其规模架势,连一般的王公贵族也都无法比拟。为了能让这伙人满意,京兆府每次都要照例张罗酒食,一次耗费数十万。
国子监的职务干长了,鱼朝恩对自己的信心也在变态般地增长。有时候他甚至会觉得自己其实也有资格当一把大学老师。
大历元年(766年),唐代宗于国子监举行释典仪式,这在当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教育活动。按照制度规定,宰相率领朝中官员、鱼朝恩率六军诸将列在一旁听讲,同时官宦子弟们都穿上朱紫色的衣服赶来旁听。
本来这样的活动,对主讲人有着严格的要求,必须是那种超一流的知识分子。然而鱼朝恩却觉得自己文韬武略很不错,可谓“谓才兼文武,人莫与之抗”。于是在讲经过程中,他也装模作样地登上了讲台,执笔辨章句,胡说八道了一通儿,搞得满朝文武笑也不是,哭也不是。
除了要在文化界“独领风骚”之外,鱼朝恩在其他领域也是一马当先,处处表现着他“冠绝天下”的神奇才华。在当时,每到群臣商议国家大事的时候,鱼先生总是大嘴叉子一甩,胡说八道,其“能言善辩,不着四六”常让文武百官目瞪口呆,即便是后来以善辩著称的宰相元载也常常被他搞得迷迷糊糊、沉默不语。
面对这样的“活宝级”浑蛋,朝中百官可谓有苦说不出,大多数人都是敢怒不敢言,只有极少数的人敢于正面对抗。例如礼部郎中相里造、殿中侍御史李衎就是两条硬汉,每次朝会时,凡是到了鱼朝恩发飙胡说时,这哥儿俩都会站出来反复诘难,而且不管输赢,从来也不屈服。
由于朝臣之中不是所有人都心甘情愿做马屁精,因此鱼朝恩便想更替一些不听话的人,借以威慑朝廷。一次,他将文武百官统统召集到都堂议事,威逼宰相说:“宰相者,和元气,辑群生,今水旱不时,屯军数十万,馈运困竭,天子坐不安席,宰相何以辅之?不退避贤路,默默尚何赖乎?”这些话的意思就是说:“宰相的责任,在于调理好阴阳,安抚好百姓。现今阴阳不和,水旱频生,屯驻京畿的军队有数十万,给养缺乏,漕运艰难。皇帝为此卧不安席,食不甘味,你们这些宰相是怎么当的?还不赶紧让位,一声不吭地在那里赖着干什么呢?”
鱼朝恩发完飙,宰臣个个低首不语,其他文武官员更是大惊失色。就在这时,“神勇战士”相里造离开座位,质问鱼朝恩道:“阴阳不和,五谷踊贵,皆军容事,宰相何与哉!”又说:“今京师无事,六军可相维镇,又屯十万,馈粮所以不足,百司无稍食,军容为之,宰相行文书而已,何所归罪?”这番话的意思是说:“阴阳不和,五谷昂贵,这是观军容使造成的,与宰相何干?现今京师无事,六军足可维持安定了,却又调来十万大军,军粮因此而不足,百官供应也感困乏,宰相不过是行文书而已,又有什么罪过呢?”
相里造的这番话不光是说到了根儿上,而且还把矛头直接对准了观军容使鱼朝恩。鱼朝恩被抢白一通儿之后,一时之间无言以对,又羞又恼,拂袖而去,一边走一边大呼小叫道:“南衙朋党要害我!”(在唐朝,以宰相为首的政府机构称之为南衙,由宦官掌握的各种机构称之为北司)
除了装明白、出风头之外,鱼朝恩之奢侈无度、贪赃枉法也同样做到了极致,搞得天怒人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