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746900000014

第14章 盛唐之残(4)

这件事儿之后又过了几天,高力士觉得要想收拾王毛仲,还得再加一把火。于是又对李隆基说:“北门奴官皆毛仲所与,不除之,必起大患。”高力士的这番话可以说多少有些歹毒,其意图就是给王毛仲扣谋反的帽子。

也是王毛仲自己倒霉鬼上身,就在高力士对皇帝说这番话之后,玄宗又听说王毛仲派人去太原索取甲仗,于是心中大为疑虑,觉得王毛仲没准真是要造反。遂于第二年正月将王毛仲贬为瀼州别驾,并诏令于途中上吊自杀,其四子皆贬为远州参军,受株连者数十人。

除掉王毛仲,在高力士的宦官生涯中是比较漂亮的一仗。除了这个眼中钉,他的势力也得以迅速扩大,宦官小集团又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自此之后,唐玄宗对高力士特别宠信,竟说:“力士上直,吾寝则安。”意思就是说,有高力士站我旁边,我睡觉都心安。

李隆基的这番话对于高力士来讲不仅仅是褒扬这么简单,这几乎就是为他直接参政议政开了绿灯。自此,高力士便常留在殿侧帘帷中休息,很少回私邸。百官的奏表,皆先呈送高力士,然后再上奏,有些小事他则自行处理。这样一来,高力士渐渐控制了朝权。

高力士权倾朝野,给他带来的不仅仅是政治上的无限荣光,因权力而来的其他利益也逐渐显现出来,朝臣“若附会者,想望风彩,以冀吹嘘,竭肝胆者多矣”。诸如宇文融、李林甫、王鉷、杨国忠、安禄山、高仙芝等,皆“因之而取将相高位,其余职不可胜纪”。唐宗室成员也都怕他三分,太子与他称兄道弟,诸王、公主称他为“阿翁”;至于驸马之辈,皆称他为“爷”。金吾大将军程伯献与他结拜为兄弟。

这还不算,最有意思的事儿是作为宦官的高力士居然也当上了新郎官。

事情是这样的,在当时,有个瀛州人名叫吕玄晤,在京师长安是个芝麻小官,他有个女儿长得特别漂亮,于是也不考虑高力士下半身缺不缺零件,便把她送去当了高将军的夫人。当然,作为报答,高力士将军对自己的老丈人也还不错,成亲之后没多久,吕玄晤便被擢为少卿、刺史,其子弟也都升官发财,不在话下。

高力士地位的急遽提升,给唐帝国的政治结构带来了极大的变化。宦官在政治上空前活跃起来,如黎敬仁、牛仙童、王承恩、边令诚等十几个宦官,并为内供奉,有的还任监军使、功德使、市鸟兽使,出使回来后,一个个成为暴发户,“所裒获,动巨万计,京师甲第池园、良田美产,占者什六”。这些家伙所获得的政治待遇几乎和高力士没有太大的区别,当然,他们每个人心里也都清楚,自己能得到这些都是高大将军的功劳,因此在宦官这个特殊的政治群体里,高力士依然是不折不扣的带头大哥。

由于受到玄宗的宠信,高力士在朝廷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然而与一般权臣不同,高力士是一个很谨慎的人,虽然自己权大势盛,但他对皇帝依然是小心翼翼,他自称:“供扫洒之余,遂蒙侍从之顾,扶戴明皇,逼畏艰难,大固不敢不密,小亦不敢不诚,事必记心,言无漏口,日慎一日,将二十年。”

高力士的这种做法,可以说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一是他的内在修养的确不错,二是复杂的政治斗争形势让他不得不时时刻刻明哲保身,尽量不树立仇敌。当然,也正是由于这种谨慎的态度跟随皇帝数十年,高力士竟真真正正地成了一个“政治不倒翁”!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称他“性和谨少过,善观时俯仰,不敢骄横,故天子终亲任之,士大夫亦不疾恶也”。可谓是真实写照。

对于政治斗争,高力士采取谨慎的态度,因此他在官场之中的人缘可谓好到了家,几乎达到了人见人爱的吉祥物的地步。但是对待那些没有乌纱的人,高大将军就没那么小心了,即便是李白这样的高手高手高高手,他收拾起来也照样没有半点含糊。

李白是谁?这里就不多介绍了。少年时代的李大天才随着父母迁徙各地,最终落户在四川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在这里他度过了丰富多彩的童年。如果我们努力发掘历史,可以从种种蛛丝马迹中断定,天才小的时候是个淘气孩子,虽然锋芒早露,才华卓越,但同时他行侠仗义,也是一个惹祸精。大约二十出头的时候,李白因为斗鸡时出现的小摩擦,一生气宰了一个泼皮。这件事让天才不得不背井离乡,四处逃逸,并且因此错过了科举考试,无法以正常途径踏上仕途。

唐开元十三年(725年),二十五岁的李白从四川出发,沿着长江开始了自己游历天下的旅程。

开元十五年(727年),李白成婚。就在婚后第三年,李白经由南阳第一次抵达长安。靠着他自己的才华和老丈人家的故旧关系,他结识了唐玄宗的妹子玉真公主、以及秘书监贺知章等居住在京城的文坛大佬。在与这些人交往的过程中,李白凭借冠绝天下的文采获得了普遍尊重,每日与文坛高手纵情酒肆,结成了“酒中八仙”。在当时,贺知章有感李白文才之高,将其称为“谪仙人”,不过可惜的是,李大天才虽然文学水平很高,但是酒瘾太大、经常误事,所以一直没有机会进入官场。

天宝初年,李白在江湖中的名气如日中天,不过他想当大官的梦想并没有实现,因此暂时离开了长安,与当时著名道士吴筠一同隐居于浙江曹娥江上游的剡中。

两个人在这儿住了一段时间之后,吴筠首先受到唐玄宗的征召,接着他又向李隆基推荐了李白,加上此时贺知章、玉真公主等人同样鼎力支持,于是唐玄宗又派人征召李白入京。

李白第二次来到长安,和上一次有了很大的不同,由于是皇帝亲自召见,因此衣食用度等生活问题自然也不用发愁了。因为见惯了人间的世态炎凉,李白的所作所为也多了几分放荡不羁,好在唐玄宗不是那种太讲究小节的人,几次李白喝酒发飙,他也都没在意,反而让李白供奉翰林。

然而皇帝不急宦官急,虽然李隆基有副宽心肠,但高力士却没有。一次,李白正在街上的酒馆里喝酒,忽然有人送信来说李隆基要召见自己的超级大天才。令人尴尬的是,此时天才李白已经喝到舌头发麻、神志不清了。没办法,左右侍从就用冷水洒在他脸上,过了好半天他才缓过来一点儿。到了皇宫之后,玄宗立刻让他谱写乐章,李白挥笔成文,气象万千,看得李隆基兴奋不已,愈发器重这个“国宝”。

李隆基对李白的态度,让高力士多少有些不满,由于他对文学基本没有什么兴趣,所以李白那套对他没有吸引力,反倒是他喝酒时那副泼皮德行让高力士很是讨厌。一次,李白与玄宗一起饮酒,稀里糊涂间居然让在玄宗身边的高力士为他脱靴子。这让高力士愤怒不已,要知道,此时的高大将军已经权倾朝野,连皇子王孙也未必有这个胆量。李白的这种做法虽然是酒后失态,但也让高力士颇觉下不来台,由此他更加对李白耿耿于怀。

高力士对李白产生看法之后,便开始努力寻找机会收拾这个“天字第一号酒鬼”。一天,高力士见杨贵妃吟唱李白写的词,就趁机搬弄是非,诬称李白以赵飞燕影射她,是有意污辱皇帝妃子。在这之后,李隆基前后三次想让李白进宫,结果都因杨玉环和高力士从中作梗而无法实现。

面对杨玉环、高力士这种心胸狭窄的做法,性格狂放的李白自知不会被重用。于是他在当了两年无所事事的翰林供奉后,心灰意懒,恳求出宫云游四方,玄宗李隆基接到奏章之后虽然心里有些过意不去,但也不好说什么,只好顺水推舟,予以应允。

和李白一样倒霉的还有他的道士朋友吴筠。吴筠到京师之后,待诏翰林院。常以道教典故、微言大义奉劝玄宗,受到了皇帝的重视。由于在当时,佛道两教争风吃醋,吴筠也被许多御用和尚所不容,恰好高力士本人是个佛教徒,因此在收拾李白的同时,把吴筠也一并拿下,搞得吴老道最后只好含恨离开了翰林院。

收拾李白、吴筠对于高力士来讲并不是什么大事情,他主要的斗争矛头也不在李白、吴筠身上。事实上,自开元末年,唐玄宗便日渐怠于政事,特别是杨贵妃入宫后,他更是沉湎于声色之中,久居深宫,居然十几年不外出。因此很多时候,高力士都扮演着大唐帝国监察者的角色。

在当时,帝国的宰相为李林甫,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大浑蛋。他明白皇帝把大把时间都放在了美人身上,因此在朝廷上经常力排众议、独断专行。为了长久地麻痹皇帝,李林甫与牛仙客谋划,增加京畿近道粟赋,又采用和籴之法,以充实关中。这样下来,不几年,京畿蓄积殷富,这更助长了玄宗退隐的想法。

一天,玄宗于大同殿上神游四方,眼看左右无人,他便悄悄地对高力士说:“朕自住关内向欲十年,俗阜人安,中外无事,高止黄屋,吐故纳新,军国之谋,委以林甫,卿谓如何?”

高力士一听这话心中立刻发毛,对于李林甫这个人,高力士可谓知根知底。在和外廷官员的交往中,高力士得知李林甫在经济上制造虚假繁荣,在政治上排除异己,大肆收受贿赂,绝对算不上一个合格的宰相。再加上李大宰相对他高大将军的态度也谈不上有多好,因此高力士听完皇帝的话之后,立刻规谏道:“林甫用变造之谋,仙客建和籴之策,足堪救弊,未可长行。恐变正仓尽即义仓尽,正义俱尽,国无旬月之蓄,人怀饥馑之忧,和籴不停,即四方之利不出公门,天下之人尽无私蓄。弃本逐末,其远乎哉?”说完这些之后,高力士又接着指出:“军国之柄,未可假人,威权之声,振于中外,得失之议,谁敢兴言?伏惟陛下图之。”

玄宗听完高力士的话沉思良久,从内心的认知来说,他认为高力士对李林甫有所偏见,但另一方面他又不得不承认,高将军的担心是很有必要的,于是便立刻改变了主意,并安慰高力士说:“朕与卿休戚共同,何须忧虑。”并命左右马上置酒为乐。

除了在官场纵横捭阖之外,高力士的触角还伸到了皇帝立嗣的问题上。

李隆基初登大宝时,皇后姓王,但是不知怎么回事,王皇后的生育能力等于零,入宫多年半个子嗣也没有,这让李隆基非常着急。最后没有办法,开元三年(715年)正月,玄宗只好立次子、宠姬赵丽妃所生的李瑛为皇太子。

时光飞逝,一生无子的王皇后也开始逐渐苍老,所谓女人过四十,就是黄脸婆,后宫的胭脂水粉虽然名贵,但也拯救不了皇后的容颜。李隆基虽然念旧,但也抵不过后宫美女如云的诱惑,于是对王皇后的态度逐渐冷淡起来,并打算以皇后无子为借口废去她的皇后封号。

然而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皇帝的这个主意还在谋划阶段,就被太常卿姜晈泄露了出去,玄宗一怒之下,将姜晈流配钦州。

王皇后的哥哥、太子太保王守一为了妹妹能保住皇后宝座,让一个名叫明悟的和尚设坛作法、祭南北斗,将天地字及玄宗的名字写在霹雳震下的木片上,佩在王皇后身边,并祈福道:“佩了它就会有孩子,就像则天皇后一般。”

王守一的这种做法可以说愚蠢到了极点,简直就是作茧自缚、飞蛾扑火。事情败露后,玄宗无情地将王皇后废为庶人,王守一则被赐死。

唐玄宗收拾王家一伙的时候,杨玉环还未入宫,他最宠幸的妃子姓武,乃是武则天侄子武攸止之女。废掉王皇后之后,玄宗特意给武氏加赐惠妃封号,礼秩待遇如同皇后。

和王皇后相比,武惠妃的肚子非常争气,她为李隆基生下了第十八个儿子——李瑁。

按照排行的长幼顺序来讲,李瑁并无接掌天下的可能。但是这小子偏偏命好,不光有一个国色天香的母亲,而且他本人也是容貌清秀,聪明伶俐,极得李隆基的宠爱。

武惠妃为了使自己的儿子能立为太子,一边对皇帝百依百顺,一边猛吹枕头风,说太子李瑛的坏话。玄宗本来耳根子就软,因此便数次想废去李瑛的太子之位。只不过,当时张九龄尚任职宰相,为人刚正不阿,对废太子这件事极力反对,因此废太子之事才没能够实现。

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此时张九龄已经被罢去相位,李林甫爬了上来,这个浑蛋和武惠妃很快就结成了死党。太子李瑛及其两个兄弟先后遭到陷害,被废并赐死。按照顺序,李隆基觉得忠王李玙年长,且仁孝恭谨,因此欲立他为太子。

然而武惠妃和李林甫这关却很不好过,两个人一里一外,拼命游说唐玄宗,企图立寿王李瑁为太子,搞得李隆基举棋不定、犹豫长达一年之久。加上之前三个儿子先后被他处死,当父亲的心里也很难过,因此他一直闷闷不乐,寝食不安。高力士见此情景,心知皇帝必然是为了立储一事烦忧,便几次三番劝说皇帝,他对李隆基说:“大家何必如此虚劳圣心,但推长而立,谁敢复争!”

有了高力士的支持,加上此时的李隆基还不糊涂,因此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唐玄宗终于走出了这个心理误区,坚定了自己的想法,立忠王李玙为太子,并于天宝三年(744年)将其改名为李亨。

由于高力士在方方面面都做到了极致,不光为皇帝分解忧愁,同时也颇得朝中官员的称赞,甚至有时起到了宰相的作用。虽然在处理李白的问题上有些小气,但瑕不掩瑜,玄宗还是觉得高大将军实在是好得很。于是屡次为其加官晋爵,先加授冠军大将军、右监门卫大将军,进封渤海郡公。

天宝七年(748年),李隆基加授高力士为骠骑大将军,后又进封齐国公。此时的高力士已经成了帝国官员中最为显赫的一位。除了政治上一马平川之外,高力士的荷包也鼓得很,不是一般王侯所能比的。由于他信奉佛教,因此便自费在长安来庭坊修造宝寿寺。当宝寿寺的大钟造成之日,高大将军举行了盛大的斋庆,满朝文武都闻讯来到,“凡击钟者,一击百千;有规其意者,击至二十杵,少尚十杵”。而这些敲钟费,自然也都成了高力士的囊中物。

干儿子的叛变

李隆基当政时期,是唐朝最为重大的转折时期。开元年间,依托于武则天打下的良好基础,帝国的政治经济全面繁盛。但进入天宝年间之后,大唐的繁荣更多的是一种表面式的虚假泡沫。地方军阀异常膨胀,帝国的常备军训练水平低下,因此一些力量强大的地方势力渐渐有了反心。

天宝十三年(754年)六月,为了平定帝国南部的威胁,剑南节度留后李宓进攻南诏,结果丧师二十多万,宰相杨国忠接到消息后居然隐匿不报,玄宗被蒙在鼓里,反而认为杨国忠为国尽力,实在是大大的忠臣。

一天,玄宗却对高力士说:“朕今老矣,朝事付之宰相,边事付之诸将,夫复何忧!”高力士立即提醒他说:“臣闻云南数丧师,又边将拥兵太盛,陛下将何以制之!臣恐一旦祸发,不可复救,何得谓无忧也!”高力士这几句话,可谓是直接捅到了点子上,把杨国忠欺上瞒下的做法直接晾给了皇帝。这番话对李隆基来说不啻于敲了一下警钟,唐玄宗听过之后当即表示:“卿勿言,朕徐思之。”这句话虽然有些不耐烦,但是多少还有点反思的意味。

然而,做皇帝光靠别人的提醒,终究是行不通的。高力士的谔谔之言并未能使玄宗改过,此事一过,李隆基还是老样子,宠信宰相杨国忠和地方军阀。

同类推荐
  • 故园往事

    故园往事

    红军、川军、袍哥、刀客、棒匪、日本武士。唐家十八枪,枪枪催人老。十八勇士十八汉,血洒故园为藤县。一段故园情,千古民族魂。全国首届网络小说大赛一等奖获得者,时隔9年再度出击,延续一贯的幽默、哲理、风趣的语言风格,融入深厚的国学基础,浑厚的历史沉淀,讲述那一段恩义情仇的岁月里平常人的不平常事。
  • 绮梦真缘

    绮梦真缘

    因为一段梦幻的故事,即便现在想来,依然不知真假,也许只是黄粱一梦,也许真的存在。一个少年,穿越到一个陌生的界域,翻揽历史古籍,历朝历代,都并无这样的一个朝代。所以即便穿越了,脑子里的半点历史典故,也徒然无用。一切都需要从头来。人间新换,换了人间,在这个人间,演绎自己的梦幻。
  • 消失的王朝

    消失的王朝

    问:又是三国?答:是!问:这回的主角牛不牛?答:牛!问:到底有多牛?答:请看书!问:切!反正就那些套路,貂蝉、二乔啥的都有吧?答:不确定!问:我靠!就你这智商还写书?答:请别骂人,好好看书!问:老子就要骂,你更新一章我骂一句,骂死你个渣渣!答:欢迎之至!。。。。。。
  • 缘起缘灭桃花情

    缘起缘灭桃花情

    那日桃花灼灼,清风带起片片桃花。他一袭白衣,唇角露出许久不曾见到过的,温和而又宠溺的笑,他的对面站着一个挽着轻巧发髻,同是一袭白衣,面容极美的女子。女子的眼神中透露出女子的天真无邪,十分可人,只是女子的眉头微皱,似乎好像什么不舒适……正值初冬,天上飘起了片片鹅毛。处处敲锣打鼓,一身穿红色喜服容貌似妖的男子,头发高高的束起,而脸上确实演绎了皮笑肉不笑……再次相见时,他已是黄袍加身,冰冷而又无情,却对她着不一样的地方。他处处礼让与她,十分的爱她宠她。或许这一生他只对她付出了许多,而她终归是不知道的吧~~萧逸轩如若我死了,你会恨我吗?你宠她你爱她。可知,我也希望你宠我爱我……——北冥嫣然
  • 言杀令

    言杀令

    祖先是言官,后代是话痨,相差十万八千里,却遇到了同一个棘手的问题。小小古城里的神秘洞穴,将为世人揭开一个旷世之谜。话痨后代的历史,正在改写。
热门推荐
  • 双线鱼

    双线鱼

    谁人年少不轻狂,谁人曾经不善良,谁人又不会梦想,走过人生再回眸,原来一路上大家都在成长,不舍得只是曾经的自己和自己过去的影子。不管怎样,都是希望自己变成自己想要的模样
  • 听月楼

    听月楼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武尊帝王

    武尊帝王

    武道世界弱肉强食,在浩瀚大秦皇朝一个不起眼的小国内崛起了一个天才,林宸七默默崛起走向武道巅峰
  • 复仇公主,强势回归

    复仇公主,强势回归

    三年前,她的家族惨遭灭门。在这同时,她更是遭遇爱情友情的双重背叛。三年后,她蜕变归来,是噩梦的开始;还是幸福的来临。而在这条路上,她又会遇到怎样的爱恨情仇?!
  • 我一个人的历史

    我一个人的历史

    星期五,过来,我有一个想法。哈哈,想杀巨龙,疯了吧?天哪,这么多丧尸,你先走...走啊!...士兵,掩护!掩护!这又是什么地方,我又来到了哪里。
  • 总裁的独宠小公主

    总裁的独宠小公主

    安氏的霸道总裁,安景轩,人称“安少”。在外对人冷漠,在内却对她宠爱有加。他只想给她不一样的独宠,只想为她一生一世。
  • 百善仁心

    百善仁心

    刚刚归来就碰到有人当街杀人?这怎么可以,医者仁心,她正要救人,某人却要横刀截胡?!一个是海归的中医世家千金,一个是新晋商业巨子,一个要救,一个要杀,两个人的命运一不小心就撞到了一起。
  • 兰倾城

    兰倾城

    元宵佳节,她遇见他,一见倾心一道圣旨,她被选中为妃不屈于命运的安排,她选择逃婚再相见,情定终生时才发现,······她该如何选择,何去何从
  • 诱拐青梅:竹马嗜宠入骨

    诱拐青梅:竹马嗜宠入骨

    要是问南宫少霆最喜欢的三样东西是什么,全A市的人都能答出来:虾仁鸡蛋羹速食方便面和南宫家的童养媳。八岁的时候,南宫少霆把乔黎扔进后山遭狼袭。十六岁的时候,南宫二少把乔黎关在实验室。二十四岁的时候,二少把她堵在角落里蛮横地问:“嫁不嫁?”乔黎看着他猩红的眼眸没有骨气地回:“嫁!”
  • 豪门生死恋

    豪门生死恋

    “请你放手!”她眸光沉痛,苦苦祈求。“除非我死!”他肆意疯狂,霸爱强欢。那一年,她从海浪中挣扎上岸。凤凰涅磐,她为复仇新生。遇见他是必然,被爱上却是意外。你擒我纵步步深陷,将爱就爱的游戏里,上演一场豪门虐恋,纵然心伤累累,亦无法后退。刻骨铭心的恋人,相逢却不能相认。她挥泪斩断过往,他却不离不弃誓死守护。“琉璃,你是否还记得那一年的烟火?”她只字未语,决然离去。转身之际,有泪滑落,可我不会告诉你答案……永生不忘!逐鹿豪门,相爱相杀,最难过,还是情关。一朝风云突变,瞬间恩仇颠覆,回首来时路,已物是人非。--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