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746900000014

第14章 盛唐之残(4)

这件事儿之后又过了几天,高力士觉得要想收拾王毛仲,还得再加一把火。于是又对李隆基说:“北门奴官皆毛仲所与,不除之,必起大患。”高力士的这番话可以说多少有些歹毒,其意图就是给王毛仲扣谋反的帽子。

也是王毛仲自己倒霉鬼上身,就在高力士对皇帝说这番话之后,玄宗又听说王毛仲派人去太原索取甲仗,于是心中大为疑虑,觉得王毛仲没准真是要造反。遂于第二年正月将王毛仲贬为瀼州别驾,并诏令于途中上吊自杀,其四子皆贬为远州参军,受株连者数十人。

除掉王毛仲,在高力士的宦官生涯中是比较漂亮的一仗。除了这个眼中钉,他的势力也得以迅速扩大,宦官小集团又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自此之后,唐玄宗对高力士特别宠信,竟说:“力士上直,吾寝则安。”意思就是说,有高力士站我旁边,我睡觉都心安。

李隆基的这番话对于高力士来讲不仅仅是褒扬这么简单,这几乎就是为他直接参政议政开了绿灯。自此,高力士便常留在殿侧帘帷中休息,很少回私邸。百官的奏表,皆先呈送高力士,然后再上奏,有些小事他则自行处理。这样一来,高力士渐渐控制了朝权。

高力士权倾朝野,给他带来的不仅仅是政治上的无限荣光,因权力而来的其他利益也逐渐显现出来,朝臣“若附会者,想望风彩,以冀吹嘘,竭肝胆者多矣”。诸如宇文融、李林甫、王鉷、杨国忠、安禄山、高仙芝等,皆“因之而取将相高位,其余职不可胜纪”。唐宗室成员也都怕他三分,太子与他称兄道弟,诸王、公主称他为“阿翁”;至于驸马之辈,皆称他为“爷”。金吾大将军程伯献与他结拜为兄弟。

这还不算,最有意思的事儿是作为宦官的高力士居然也当上了新郎官。

事情是这样的,在当时,有个瀛州人名叫吕玄晤,在京师长安是个芝麻小官,他有个女儿长得特别漂亮,于是也不考虑高力士下半身缺不缺零件,便把她送去当了高将军的夫人。当然,作为报答,高力士将军对自己的老丈人也还不错,成亲之后没多久,吕玄晤便被擢为少卿、刺史,其子弟也都升官发财,不在话下。

高力士地位的急遽提升,给唐帝国的政治结构带来了极大的变化。宦官在政治上空前活跃起来,如黎敬仁、牛仙童、王承恩、边令诚等十几个宦官,并为内供奉,有的还任监军使、功德使、市鸟兽使,出使回来后,一个个成为暴发户,“所裒获,动巨万计,京师甲第池园、良田美产,占者什六”。这些家伙所获得的政治待遇几乎和高力士没有太大的区别,当然,他们每个人心里也都清楚,自己能得到这些都是高大将军的功劳,因此在宦官这个特殊的政治群体里,高力士依然是不折不扣的带头大哥。

由于受到玄宗的宠信,高力士在朝廷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然而与一般权臣不同,高力士是一个很谨慎的人,虽然自己权大势盛,但他对皇帝依然是小心翼翼,他自称:“供扫洒之余,遂蒙侍从之顾,扶戴明皇,逼畏艰难,大固不敢不密,小亦不敢不诚,事必记心,言无漏口,日慎一日,将二十年。”

高力士的这种做法,可以说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一是他的内在修养的确不错,二是复杂的政治斗争形势让他不得不时时刻刻明哲保身,尽量不树立仇敌。当然,也正是由于这种谨慎的态度跟随皇帝数十年,高力士竟真真正正地成了一个“政治不倒翁”!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称他“性和谨少过,善观时俯仰,不敢骄横,故天子终亲任之,士大夫亦不疾恶也”。可谓是真实写照。

对于政治斗争,高力士采取谨慎的态度,因此他在官场之中的人缘可谓好到了家,几乎达到了人见人爱的吉祥物的地步。但是对待那些没有乌纱的人,高大将军就没那么小心了,即便是李白这样的高手高手高高手,他收拾起来也照样没有半点含糊。

李白是谁?这里就不多介绍了。少年时代的李大天才随着父母迁徙各地,最终落户在四川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在这里他度过了丰富多彩的童年。如果我们努力发掘历史,可以从种种蛛丝马迹中断定,天才小的时候是个淘气孩子,虽然锋芒早露,才华卓越,但同时他行侠仗义,也是一个惹祸精。大约二十出头的时候,李白因为斗鸡时出现的小摩擦,一生气宰了一个泼皮。这件事让天才不得不背井离乡,四处逃逸,并且因此错过了科举考试,无法以正常途径踏上仕途。

唐开元十三年(725年),二十五岁的李白从四川出发,沿着长江开始了自己游历天下的旅程。

开元十五年(727年),李白成婚。就在婚后第三年,李白经由南阳第一次抵达长安。靠着他自己的才华和老丈人家的故旧关系,他结识了唐玄宗的妹子玉真公主、以及秘书监贺知章等居住在京城的文坛大佬。在与这些人交往的过程中,李白凭借冠绝天下的文采获得了普遍尊重,每日与文坛高手纵情酒肆,结成了“酒中八仙”。在当时,贺知章有感李白文才之高,将其称为“谪仙人”,不过可惜的是,李大天才虽然文学水平很高,但是酒瘾太大、经常误事,所以一直没有机会进入官场。

天宝初年,李白在江湖中的名气如日中天,不过他想当大官的梦想并没有实现,因此暂时离开了长安,与当时著名道士吴筠一同隐居于浙江曹娥江上游的剡中。

两个人在这儿住了一段时间之后,吴筠首先受到唐玄宗的征召,接着他又向李隆基推荐了李白,加上此时贺知章、玉真公主等人同样鼎力支持,于是唐玄宗又派人征召李白入京。

李白第二次来到长安,和上一次有了很大的不同,由于是皇帝亲自召见,因此衣食用度等生活问题自然也不用发愁了。因为见惯了人间的世态炎凉,李白的所作所为也多了几分放荡不羁,好在唐玄宗不是那种太讲究小节的人,几次李白喝酒发飙,他也都没在意,反而让李白供奉翰林。

然而皇帝不急宦官急,虽然李隆基有副宽心肠,但高力士却没有。一次,李白正在街上的酒馆里喝酒,忽然有人送信来说李隆基要召见自己的超级大天才。令人尴尬的是,此时天才李白已经喝到舌头发麻、神志不清了。没办法,左右侍从就用冷水洒在他脸上,过了好半天他才缓过来一点儿。到了皇宫之后,玄宗立刻让他谱写乐章,李白挥笔成文,气象万千,看得李隆基兴奋不已,愈发器重这个“国宝”。

李隆基对李白的态度,让高力士多少有些不满,由于他对文学基本没有什么兴趣,所以李白那套对他没有吸引力,反倒是他喝酒时那副泼皮德行让高力士很是讨厌。一次,李白与玄宗一起饮酒,稀里糊涂间居然让在玄宗身边的高力士为他脱靴子。这让高力士愤怒不已,要知道,此时的高大将军已经权倾朝野,连皇子王孙也未必有这个胆量。李白的这种做法虽然是酒后失态,但也让高力士颇觉下不来台,由此他更加对李白耿耿于怀。

高力士对李白产生看法之后,便开始努力寻找机会收拾这个“天字第一号酒鬼”。一天,高力士见杨贵妃吟唱李白写的词,就趁机搬弄是非,诬称李白以赵飞燕影射她,是有意污辱皇帝妃子。在这之后,李隆基前后三次想让李白进宫,结果都因杨玉环和高力士从中作梗而无法实现。

面对杨玉环、高力士这种心胸狭窄的做法,性格狂放的李白自知不会被重用。于是他在当了两年无所事事的翰林供奉后,心灰意懒,恳求出宫云游四方,玄宗李隆基接到奏章之后虽然心里有些过意不去,但也不好说什么,只好顺水推舟,予以应允。

和李白一样倒霉的还有他的道士朋友吴筠。吴筠到京师之后,待诏翰林院。常以道教典故、微言大义奉劝玄宗,受到了皇帝的重视。由于在当时,佛道两教争风吃醋,吴筠也被许多御用和尚所不容,恰好高力士本人是个佛教徒,因此在收拾李白的同时,把吴筠也一并拿下,搞得吴老道最后只好含恨离开了翰林院。

收拾李白、吴筠对于高力士来讲并不是什么大事情,他主要的斗争矛头也不在李白、吴筠身上。事实上,自开元末年,唐玄宗便日渐怠于政事,特别是杨贵妃入宫后,他更是沉湎于声色之中,久居深宫,居然十几年不外出。因此很多时候,高力士都扮演着大唐帝国监察者的角色。

在当时,帝国的宰相为李林甫,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大浑蛋。他明白皇帝把大把时间都放在了美人身上,因此在朝廷上经常力排众议、独断专行。为了长久地麻痹皇帝,李林甫与牛仙客谋划,增加京畿近道粟赋,又采用和籴之法,以充实关中。这样下来,不几年,京畿蓄积殷富,这更助长了玄宗退隐的想法。

一天,玄宗于大同殿上神游四方,眼看左右无人,他便悄悄地对高力士说:“朕自住关内向欲十年,俗阜人安,中外无事,高止黄屋,吐故纳新,军国之谋,委以林甫,卿谓如何?”

高力士一听这话心中立刻发毛,对于李林甫这个人,高力士可谓知根知底。在和外廷官员的交往中,高力士得知李林甫在经济上制造虚假繁荣,在政治上排除异己,大肆收受贿赂,绝对算不上一个合格的宰相。再加上李大宰相对他高大将军的态度也谈不上有多好,因此高力士听完皇帝的话之后,立刻规谏道:“林甫用变造之谋,仙客建和籴之策,足堪救弊,未可长行。恐变正仓尽即义仓尽,正义俱尽,国无旬月之蓄,人怀饥馑之忧,和籴不停,即四方之利不出公门,天下之人尽无私蓄。弃本逐末,其远乎哉?”说完这些之后,高力士又接着指出:“军国之柄,未可假人,威权之声,振于中外,得失之议,谁敢兴言?伏惟陛下图之。”

玄宗听完高力士的话沉思良久,从内心的认知来说,他认为高力士对李林甫有所偏见,但另一方面他又不得不承认,高将军的担心是很有必要的,于是便立刻改变了主意,并安慰高力士说:“朕与卿休戚共同,何须忧虑。”并命左右马上置酒为乐。

除了在官场纵横捭阖之外,高力士的触角还伸到了皇帝立嗣的问题上。

李隆基初登大宝时,皇后姓王,但是不知怎么回事,王皇后的生育能力等于零,入宫多年半个子嗣也没有,这让李隆基非常着急。最后没有办法,开元三年(715年)正月,玄宗只好立次子、宠姬赵丽妃所生的李瑛为皇太子。

时光飞逝,一生无子的王皇后也开始逐渐苍老,所谓女人过四十,就是黄脸婆,后宫的胭脂水粉虽然名贵,但也拯救不了皇后的容颜。李隆基虽然念旧,但也抵不过后宫美女如云的诱惑,于是对王皇后的态度逐渐冷淡起来,并打算以皇后无子为借口废去她的皇后封号。

然而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皇帝的这个主意还在谋划阶段,就被太常卿姜晈泄露了出去,玄宗一怒之下,将姜晈流配钦州。

王皇后的哥哥、太子太保王守一为了妹妹能保住皇后宝座,让一个名叫明悟的和尚设坛作法、祭南北斗,将天地字及玄宗的名字写在霹雳震下的木片上,佩在王皇后身边,并祈福道:“佩了它就会有孩子,就像则天皇后一般。”

王守一的这种做法可以说愚蠢到了极点,简直就是作茧自缚、飞蛾扑火。事情败露后,玄宗无情地将王皇后废为庶人,王守一则被赐死。

唐玄宗收拾王家一伙的时候,杨玉环还未入宫,他最宠幸的妃子姓武,乃是武则天侄子武攸止之女。废掉王皇后之后,玄宗特意给武氏加赐惠妃封号,礼秩待遇如同皇后。

和王皇后相比,武惠妃的肚子非常争气,她为李隆基生下了第十八个儿子——李瑁。

按照排行的长幼顺序来讲,李瑁并无接掌天下的可能。但是这小子偏偏命好,不光有一个国色天香的母亲,而且他本人也是容貌清秀,聪明伶俐,极得李隆基的宠爱。

武惠妃为了使自己的儿子能立为太子,一边对皇帝百依百顺,一边猛吹枕头风,说太子李瑛的坏话。玄宗本来耳根子就软,因此便数次想废去李瑛的太子之位。只不过,当时张九龄尚任职宰相,为人刚正不阿,对废太子这件事极力反对,因此废太子之事才没能够实现。

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此时张九龄已经被罢去相位,李林甫爬了上来,这个浑蛋和武惠妃很快就结成了死党。太子李瑛及其两个兄弟先后遭到陷害,被废并赐死。按照顺序,李隆基觉得忠王李玙年长,且仁孝恭谨,因此欲立他为太子。

然而武惠妃和李林甫这关却很不好过,两个人一里一外,拼命游说唐玄宗,企图立寿王李瑁为太子,搞得李隆基举棋不定、犹豫长达一年之久。加上之前三个儿子先后被他处死,当父亲的心里也很难过,因此他一直闷闷不乐,寝食不安。高力士见此情景,心知皇帝必然是为了立储一事烦忧,便几次三番劝说皇帝,他对李隆基说:“大家何必如此虚劳圣心,但推长而立,谁敢复争!”

有了高力士的支持,加上此时的李隆基还不糊涂,因此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唐玄宗终于走出了这个心理误区,坚定了自己的想法,立忠王李玙为太子,并于天宝三年(744年)将其改名为李亨。

由于高力士在方方面面都做到了极致,不光为皇帝分解忧愁,同时也颇得朝中官员的称赞,甚至有时起到了宰相的作用。虽然在处理李白的问题上有些小气,但瑕不掩瑜,玄宗还是觉得高大将军实在是好得很。于是屡次为其加官晋爵,先加授冠军大将军、右监门卫大将军,进封渤海郡公。

天宝七年(748年),李隆基加授高力士为骠骑大将军,后又进封齐国公。此时的高力士已经成了帝国官员中最为显赫的一位。除了政治上一马平川之外,高力士的荷包也鼓得很,不是一般王侯所能比的。由于他信奉佛教,因此便自费在长安来庭坊修造宝寿寺。当宝寿寺的大钟造成之日,高大将军举行了盛大的斋庆,满朝文武都闻讯来到,“凡击钟者,一击百千;有规其意者,击至二十杵,少尚十杵”。而这些敲钟费,自然也都成了高力士的囊中物。

干儿子的叛变

李隆基当政时期,是唐朝最为重大的转折时期。开元年间,依托于武则天打下的良好基础,帝国的政治经济全面繁盛。但进入天宝年间之后,大唐的繁荣更多的是一种表面式的虚假泡沫。地方军阀异常膨胀,帝国的常备军训练水平低下,因此一些力量强大的地方势力渐渐有了反心。

天宝十三年(754年)六月,为了平定帝国南部的威胁,剑南节度留后李宓进攻南诏,结果丧师二十多万,宰相杨国忠接到消息后居然隐匿不报,玄宗被蒙在鼓里,反而认为杨国忠为国尽力,实在是大大的忠臣。

一天,玄宗却对高力士说:“朕今老矣,朝事付之宰相,边事付之诸将,夫复何忧!”高力士立即提醒他说:“臣闻云南数丧师,又边将拥兵太盛,陛下将何以制之!臣恐一旦祸发,不可复救,何得谓无忧也!”高力士这几句话,可谓是直接捅到了点子上,把杨国忠欺上瞒下的做法直接晾给了皇帝。这番话对李隆基来说不啻于敲了一下警钟,唐玄宗听过之后当即表示:“卿勿言,朕徐思之。”这句话虽然有些不耐烦,但是多少还有点反思的意味。

然而,做皇帝光靠别人的提醒,终究是行不通的。高力士的谔谔之言并未能使玄宗改过,此事一过,李隆基还是老样子,宠信宰相杨国忠和地方军阀。

同类推荐
  • 穿越之冷宫弃后

    穿越之冷宫弃后

    叶紫悦穿越后宫后,便开始了手撕白莲花的旅程。在撕的空余时间里赚赚钱,顺带勾搭上皇帝开始了“幸”福生活。
  • 皇帝的梦想

    皇帝的梦想

    皇帝亨利四世有一个不可告人的梦想,那就是能够枕在女教皇安娜一世的膝上,安静地睡一觉。但是这个梦想好像离他越来越远了,他和教皇冕下的战争似乎很难结束了。曾深爱过他的教皇不能容忍于他勾结异教徒莫斯科大公叶卡捷琳娜和匈奴长公主王昭君夺回帝位的行为。其实教皇冕下是吃醋了。祝我们的皇帝陛下好运。因为他的敌人还有不列颠王国的伊丽莎白女王,卡斯提尔王国的伊莎贝拉女王,法兰西王国摄政贞德,卡尔玛同盟女王玛格丽特一世。
  • 瞧咱桃花沟这些年青人

    瞧咱桃花沟这些年青人

    在那极其惨烈、无比悲壮,艰难困苦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那些日子里,地处老革命根据地、胶东半岛西端的掖南县凤山区的军民们,为此付出了撼天地、动日月,波澜壮阔、可歌可泣之伟大斗争。他(她)们的鲜血染红了凤山大地!他(她)们生命的鲜花开遍了凤山山河!谨以此作尽力再现那段革命历史,献给那些曾在这片红色土地上出生入死、英勇作战和努力工作的人们......
  • 乱世蛟龙

    乱世蛟龙

    如果豪迈的左宗棠和大气的曾国藩作为对手的存在,孰优孰劣?文武双全的石达开在战场上碰到勇猛的李秀成,最后的胜利者会是谁?李诚有幸见证了他们碰撞出的璀璨火花!
  • 让死人开口说话:名臣问案

    让死人开口说话:名臣问案

    本书主要描写古代冤狱讼案故事,内容包括人命、奸情、抢劫、婚姻、债务、诈伪、雪冤等。案中的人物,既有高官重臣,也有江湖盗贼,书中故事曲折离奇,推理手法睿智而又高明,因而受到历代读者的喜爱。在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本身不发达,更不可能像今天一样被广泛运用于刑侦之中。古人侦破案件,主要依赖日常经验的总结、观察的敏锐、以及睿智的推理来复原犯罪的现场,并在问案中加以佐证。这是古人刑侦的特有智慧,而这些智慧之光,在今天的刑侦过程中仍有令人惊讶的闪现。
热门推荐
  • 巧笑堪知敌万机

    巧笑堪知敌万机

    魏晋南北朝,五胡乱华,内忧外患……?渭水以西,北齐皇帝高玮声色犬马,为抢夺绝色美女冯小怜残忍骗杀胞弟高俨,沉迷女色,却不知不觉中被这女人耍的团团转……?兰陵王高长恭被赐下鸠酒而甍?是真是假??一代名将斛律光不反抗而被弓弦勒死?为什么如此心甘情愿?背后有何用意??看似丧尽天良,实则恰如樊於期之头颅,燕太子丹之仁心,荆轲之勇!?而渭水以东,北周境内?宇文邕韬光养晦十二年,重杖权柄,魏晋迎来第一位不二明君!?平阳之战?潼关失守?齐桥观战??冯小怜一人了当作敌军二十万,祸国妖女??忍辱偷生为北齐寻来一代明君,先知奇女??她身上背负着怎样的秘密??
  • 绝世倾城凤凰涅磐

    绝世倾城凤凰涅磐

    他疼她,疼到令人发指。他爱她,爱到深入骨髓。他宠她,宠到上天入地。她第一眼看到的是他,为了与他共登巅峰,努力变强。火箭一般的修炼速度,众多萌兽相伴,更有各种强大身份。还要加上这倾国倾城的容貌,你让万千少女可怎么活?这也就算了,连你身边的那个男人也这样的妖孽,你是想让那些少女的男朋友和她们双双殉情吗?且看这一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鸳鸯眷侣如何双双联手,共创奇迹!
  • 我们的承诺

    我们的承诺

    逗比作者我很懒,你们看吧,剧透不太好,呵呵,希望大家支持哦
  • 情咒天下

    情咒天下

    以微末之身逆天改命,与世争锋,与天斗、与地斗、与各大种族斗,情咒天下,万寿无疆。
  • 入世小和尚

    入世小和尚

    华夏20元年,华北地区的一个小山村出生了一个新生儿,父母却惊奇发现其背上天生有一巨大的卍字肉印。之后此人归入佛门,40元年却突然还俗下山,脱离清净佛门之地入腥风血雨之华夏大地,其目的到底是..............
  • 懒得暧昧

    懒得暧昧

    他看上去又高又帅,额发微卷,略带忧郁,做早操时,女生都会回头看他。第一次搭讪,他说,考试时大家相互照顾一下。这是VV十八岁时的初恋。只是这段感情在多重打击下无疾而终,VV按部就班地工作、嫁人,以为那段荒谬大胆的青春已经被丢进了垃圾桶。直到14年后,VV和初恋Anson再度重逢,此时的VV青春将逝,失业、失婚,正是最倒霉的时候,而Anson是婚礼摄影工作室老板,身边还有了风骚女友……意外重逢的还有鄙视过VV早恋、默默守候的死党阿飞,曾经退出竞争的他,再相逢时是否会说出心中的爱?
  • 鳳城瑣錄

    鳳城瑣錄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东阳夜怪录

    东阳夜怪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密爱:校草快到碗里来

    密爱:校草快到碗里来

    被逼相亲,无奈求助同市网友……偶买噶!为啥是学校风云男神!互相见了家长,这下还能解释清楚不……
  • 你不可不知的100个平安孕产秘诀

    你不可不知的100个平安孕产秘诀

    掌握受孕时机,获取早孕信息。避免有害因素,慎重服用药物。重视孕期营养,保持适度运动。选择分娩方式,促进体形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