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氏兄弟企业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抗日战争和国内人民战争。在此期间,烽火连天,通货膨胀,物价飞涨,工厂大量倒闭,工人大批失业,民族工商业濒于破产,荣氏集团也因此而受到了影响,但是他们没有忘记为他们企业作出不可磨灭贡献的广大工人们,宁可自己受损失,也要掏腰包,保证工人的生活。并且平时对工人的福利待遇也基本上都保持下来。工人们也念荣氏兄弟的恩情,故在战时加班加点,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使得荣氏企业得以渡过难关,重新崛起。
刘备和荣氏兄弟的例子告诉我们:作为一个领导如果能和下属同舟共济,那么必然能够赢得下属的心。在你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至离你而去,从而帮你解决问题。做领导,就好像做船长一样,只有大家齐心协力,同舟共济,才能迎风破浪,驶向成功的彼岸。
4.大“肚”能容,容尽万事
却说黄权降魏,诸将引见曹丕。丕曰:“卿今降朕,欲追慕于陈、韩耶?”权泣而奏曰:“臣受蜀帝之恩,殊遇甚厚,今臣督诸军于江北,被陆逊绝断。臣归蜀无路,降吴不可,故来投陛下。败军之将,免死为幸,安敢追慕于古人耶!”丕大喜,遂拜黄权为镇南将军。权坚辞不受,忽近臣奏曰:“有细作人自蜀中来,说蜀主将黄权家属皆诛戮。”权曰:“臣与蜀主,推诚相信,知臣本心,必不肯杀臣之家小也。”
刘备以仁取信于天下,还在于他有宽大的胸怀,时时刻刻的宽容之心体谅他人。
在那个封建社会里,“忠臣不侍二主,好女不嫁二夫”。谁要是违反了这个做人原则,必然得被众人骂个狗血喷头。如果要杀了一个叛徒,那可是名正言顺的事,再正常不过了。如果这次黄权背叛的是曹操,那可是跑了和尚跑不了庙,他的家中连一个带活气儿的小耗子都剩不下,全得被宰了。
但这次黄权叛变之后,却像个没事人似的。他怎么有那么大的胆子拿自己的全家老少的生命开玩笑呢?其实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刘备那宽容大度的风范已深入下属心里,哪怕当黄权听别人说刘备把他的家属都杀了之后,还信心十足地说:“臣与蜀主,推诚相信,知臣本心,必不肯杀臣之家小也。”事实也被黄权的话给验证了。刘备不但没杀他的家属,而且还用钱养活他们。
从黄权这个角度来说,他这个小子可真不够意思。平日里,刘备对他不薄,他跟着吃香的,喝辣的。可是到了节骨眼上,就什么都给忘了,说跑就跑。而且正赶上刘备兵伐东吴大败,身心倍受摧残,他的叛蜀投魏的行为无疑是在刘备心头的伤口上又撒了一把盐,让刘备再心疼一次。如果此时刘备怪罪下来,那也是人之常情,因为黄权的行为是犯了军规之大忌,众将士心里不会有什么多余的想法。况且,叛徒这个名声从古至今一直就不好,谁不烦啊!但即使是在刘备情绪极端不好的时候,他仍然原谅了黄权,这都源于他那宽容大度的风范。或许正是刘备对人的宽厚仁慈,才使得黄权敢只身投靠曹丕而置家小于不顾。但刘备失去的也只是黄权的人,而未失去黄权的心。并且,由此所带来的更大益处是笼络了全体将士的心,这也正是他事业成功的奥秘之一。
要说在蜀国中,无论是军事谋略还是马上功夫,他刘备顶多也就算作末流选手。但他却能使贤士猛将,围着他团团转,为他鞍前马后地奉献着,甚至不惜将自己的青春和生命都交给了他。更是成就了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佳话。究其原因,所有这一切都和他虚怀若谷,宽宏大度的胸怀是完全分不开的。
刘备深知严明的军纪是保持军队战斗力的基础,但“宽容大度”同样至关重要,这富有人情味儿的做法有时往往更奏效,因为它能从根本上解决人的思想问题,众将追随刘备,不仅仅是为了高官厚禄,还要的是一个宽松的工作环境,一份愉快的心情。不管下属是有意还是无意做出了对不起你的事,能容人处切容人,可不要睚眦必报,那样只能是罚一个,得罪一群。特别是客观造成的错误,要站在下属的立场上来分析,给他改过的机会,这样他就会感恩不尽,为你效犬马之劳,而且还会起到有力的宣传作用,使你在其他人心目中的地位有所上升。不是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吗,这已成为许多领导者的信条。
刘备宽容大度的王者风范是成功的重要因素,在今天的商界中仍可找到这样的人。在风险中创业的江苏省实业家刘国钧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位。
他于1930年在常州创办了大成纺织印染公司。至1937年常州沦陷止,已由一个厂发展为四个厂,资金由四十万元增加至四百万元,纱锭由一万枚增至八万枚。抗战中,大成公司屡遭日军破坏,大成一厂、二厂、三厂名存实亡,几成废墟。然而,由于刘国钧经营有道,战后很快得到恢复和发展。至1949年解放时,资金又发展到五千多万元,为建厂时的七十五倍。其发展速度之快,在旧中国的民族资本企业中是不多见的。
刘国钧的成功经验之一就是对待下属宽容大量,处处替职工利益考虑,从而赢得了人心,增强了凝聚力。
处理好与企业职工的关系,对一个企业家来说至关重要。所以他能够了解职工疾苦,时刻体恤职工的难处。一些工人由于思想上有波动,而不专心工作,刘国钧并没有对其严厉批评、扣发奖金,而是找到本人进行耐心的说服教育,使其悔改;一些工人由于家里有实际困难,比如有重病的老人、有待哺的婴儿,而出现迟到、早退的现象,影响了生产,刘国钧知道后,不仅没有责怪,反而帮助其解决困难,找人照顾老人,喂婴儿,使这些工人能够安心地回到工作岗位上;一些工人在工作中由于疏忽而产生了一些错误,一般不是损失特别重大的,刘国钧都不予以追究,反而找到本人谈心,告他不要自责,一定要放下包袱,轻装上阵。
刘国钧的这种做法在工人中间产生了强烈的反响。那些犯过错误而得到他原谅的工人们干劲比以前更足,工作热情比以前更高,而其他的工人也为刘国钧的宽厚大度所感动,更加积极地投身到工作中去。所以,即使刘国钧的工厂经历了几次打击,但工人们仍然毫无怨言,和他共同渡过了危机。
刘国钧身边有两个得力助手朱氏兄弟,哥哥朱希文,弟弟朱希武。他们跟随刘国钧多年,刘国钧待他们非常好,同时,他们也为刘国钧做出了很多贡献。然而一天,朱希文找到刘国钧,向他提出离开工厂的请求,原来一家企业看中了朱希文的管理才能,故以重金聘用他。无论刘国钧如何挽留,朱希文还是走了。
面对朱希文的“背信弃义”行为,弟弟朱希武感到了焦虑,他怕刘国钧将哥哥的叛离转嫁到他身上,然而事实证明,刘国钧并没有给朱希武小鞋穿,仍然和过去一样重用朱希武,表现出宽容大度的广阔胸怀。
更难能可贵的是接下来发生的事。朱希文到了那家企业后的确得到了重用,并且福利待遇也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正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一次,他主管的职员出现了贪污行为,被他发现后,将其重重地骂了一顿,并给开除了。谁料,这个人是董事长的亲属,所以朱希文在那家企业失去了地位,董事长总是看他不顺眼,事事挑毛病。后来,朱希文实在干不下去了,愤而辞职。
当刘国钧得知他的遭遇后,不计前嫌,主动找到他,和他长谈了一个晚上。第二天,朱希文又回到了刘国钧的身边,又做起了原来的工作。当有人对此不理解而向刘国钧询问时,刘国钧给予了令人信服的回答,他说:“朱希文并没有错。人各有志,不必强求。他当初走,自然有他的道理,我不怪他。所以,我现在依然要重要他,他是个难得的人才。”
刘国钧的这一席话虽然很朴实,但从中流露出他心胸的大度。正是他的宽容赢得人心,树立了声望,从而也导致了他事业的成功。
作为一名领导者来说,一定要向刘备和刘国钧学习,只有做到宽容大度,才会得到下属的爱戴,使工作任务得以顺利完成。因此说,“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也不失为官之道。
5.爱才如命
次日,潘璋又来搦战。黄忠奋然上马。兴、苞二人要助战,忠不从;吴班要助战,忠亦不从;只自引五千军出迎。战不数合,璋拖刀便走。忠纵马追之,厉声大叫曰:“贼将休走!吾今为关公报仇!”追至三十余里,四面喊声大震,伏兵齐出:右边周泰,左边韩当,前有潘璋,后有凌统,把黄忠困在核心。忽然狂风大起,忠急退时,山坡上马忠引一军出,一箭射中黄忠肩窝,险些儿落马。吴兵见忠中箭,一齐来攻。忽后面喊声大起,两路军杀来,吴兵溃散,救出黄忠——乃关兴、张苞也。二小将保送黄忠径到御前营中。忠年老血衰,箭疮痛裂,病甚沉重 。先主御驾自来看视,抚其背曰:“令老将军中伤,是朕之过也!”忠曰:“臣乃一武夫耳,幸遇陛下。臣今年七十有五,寿亦足矣。望陛下善保龙体,以图中原!”言讫,不省人事。是夜殒于御营。后人有诗叹曰:老将说黄忠,收川立大功。重披金锁甲,双挽铁张弓。胆气惊河北,威名镇蜀中。临亡头似雪,犹自显英雄。
要说人才可真是个好东西,特别是在那个群雄并起的日子里。仔细算上一笔账,如果你付出的是金钱和感情,那么人才将会带给你江山社稷。所以这笔买卖魏、蜀、吴三国都争着抢着去做,唯恐落在别人后面。
在他们当中,刘备的生意是最兴旺的。就拿他身边的五虎大将来说吧,关、张、赵、马、黄哪一个不是响当当的大人物,哪一个不是同时代的精英。刘备知道他们的能耐,那真是喜欢得不得了,百般呵护,关爱倍至。含在嘴里怕烫着,捧在手里怕晒着,放在兜里怕压着。就是对他自己的儿子阿斗,也未见得这么好过。至少在表面上是这样的。
将心比心,刘备对他们的爱护也换回来那一幕幕令人感动的场面。当然,关、张两人自不必说,他们和刘备是哥儿们,关系特殊。但是让我们先看看赵云,为救阿斗,孤身闯敌营性命危险自不必说,还差不点落得个叛徒的骂名。更让人止不住眼泪的是,老将黄忠已七十有五,像他年纪一把,胡子一把不正是应该在炕上看孙子,安享晚年吗?现在倒好,为了给刘备排忧解难,也搭上了老命。
刘备爱才是出了名的。所以,这一连串的打击还真够他老人家呛。关、张二人的死已经让他身心倍受摧残,况且现在又亲眼看到黄忠如此惨死。这五虎上将可是刘备的左膀右臂,一眨巴眼,就剩俩了,这无疑是砍掉了刘备的一只手臂,怎么不让他疼在心里呢?您看到因为股票狂跌而想到跳楼自杀的吗,刘备在此时的心情也好不到哪里去。
刘备能有今天的好日子过,全是靠着他珍爱虎将们在枪林弹雨中拼死拼活打下来的。可是就在他刚刚做了汉中王,站稳了脚跟之后,那些做出过巨大贡献的忠臣却无福消受,纷纷离他而去,并且都是因为一个原因,为了他刘备的江山社稷。不言而喻,刘备想给他们报仇雪恨的心情是多么急迫,他想给死去的爱将有所交待,以慰他们在天之灵,但实际上刘备并不能马上就做到,因为那不仅仅是动动嘴就能实现的。所以,此时的刘备有一种深深的愧疚感。他深知黄忠的受伤是他“之过也”,不能为关、张、黄报仇,“深可痛哉”!这正是他爱才如命的真实流露。
纵观刘备的一生,从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到心疼赵云而摔阿斗,直至为黄忠之死而哀伤不已,无处不体现着他对人才的尊重和爱护。他也因爱才而吸引了大批的英雄,为他出谋划策,为他前线杀敌。刘备爱才在成为人们的美谈之外,他也从中得到了很大的实惠。
不管刘备的出发点如何,或是真心诚意,或是虚情假意,就其待手下人所能表现出的百般关爱,万般呵护来说,他的用人艺术是成功和可取的。事实也完全印证了这一点,众将官赤胆忠心,唯“备”是从,让刘备只有窃喜的份儿。从中,我们的领导者要学会如何对待人才。人家有才华,有学识,到哪儿都能混碗饭吃,你要用人家,让他为你服务,就要拿出实际行动来,要善待人才,爱护人才,时刻维护他的利益,使他安下心来,去掉后顾之忧,全心全意地去工作。同时,要为其实现自身的价值排除困难,创造条件。只有这样,才能争得人才战的先机,实现“人和”。
在商业竞争中日趋激烈的现代社会,对人才的争夺造就了许许多多像刘备似的爱惜人才、以人才取胜的企业家。就说我国著名的爱国实业家和化学家范旭东先生吧。他一生中,与同仁团结奋斗,在我国化学工业上成功地连创了“四个第一”,创办了第一个精盐厂、第一个制碱厂、第一个硫酸铵厂和第一个民办化学工业研究所,从而使我国制酸、制碱民族基础化学工业,赶上当时世界先进技术水平,从原来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发展到向国外输出先进技术,取得震惊中外的技术成就,他也被称为我国民族基础化学工业的开拓者、奠基人。
办企业要有资金、技术、设备、管理和人才等几大要素,这为企业家们所共识,而范旭东则特别注重人才这个要素,他认为“事业的真正基础是人才”,因而他十分重视对人才的罗致、培养、爱护和使用。
“得人者昌”,在范旭东的周围集中了大批优秀人才,这与其对人才的尊重和爱护是密不可分的。他千方百计地招揽人才。1921年,派陈调甫去美考察时,就委托他物色人才。陈在美物色到侯德榜和余啸秋、刘树杞、吴承洛、徐允钟、李德庸等高级技术人才。范旭东在国内也广开才路,物色到孙学悟和陈调甫、李烛尘、傅水芝等一批有真才实学的人。还请国内工业院校推荐人才,由陈调甫去进行挑选,这在当年已成为一种惯例。陈调甫选人有功,范旭东曾提出“荐贤应受赏”。由于广开才路,他的企业能集中一批优秀人才作为事业的中坚。仅永利铵厂就拥有大学毕业程度的人员八十多人,而留学国外,取得高等工程学位的有二十多人,其技术力量之雄厚,为当时国内各厂所仅见。
对他所招揽来的人才,范旭东懂得如何去珍惜、去关爱。他为其创造一切优越的工作环境和方便条件,在工作和生活上予以大力支持。使他们的价值都能得以实现。侯德榜曾经说过:“范先生功归于人,过归于己。”确是如此,《侯氏碱法》正因范旭东的亲自提议命名而闻名于世界。南京硫酸铵厂试验大楼落成时,也是范旭东亲自提议以侯德榜的别名来命名为“致本楼”,以兹纪念侯德榜的功绩。任可毅加入到永利制碱公司时,范旭东又为得到这样一个难得的人才而特意修改组织章程,在原有两个秘书之上,增设秘书长一席。这种做法使任可毅深受感动,他说:“旭东先生以诚待我,我也以诚答他,‘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瑶’。”正因为范旭东有爱才的美德,大批优秀人才便都愿意追随他,同舟共济,使其事业获得可靠的支柱。
作为现代的一名领导者,应该从刘备和范旭东爱才之美德中得到一些启示。嫉贤妒能,给强过自己的人穿小鞋的领导必定会遭到失败。只有懂得尊重人才,爱惜人才,才能换来回报,换来忠心。“投之以李,报之以桃”又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