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746300000007

第7章 移民扶贫的江西模式

江南的草,绿了又黄,黄了又绿。新的千年很快走过了十年。

中国,这条腾飞的巨龙,更是渐入云宵。2011年,只过去了一个季度,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就超过日本,成了世界第二的大国。在一片欣喜的欢呼声中,更多的人,有着更为冷静的思考:GDP总量虽然上去了,但人均GDP却还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我们还没有资格沉醉其中。与此同时,我们还清醒地看到,新世纪的头十年,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正在为走出贫困而奋斗着。他们的斗争,他们的付出,丝毫不逊色于他人。

这其中,江西,作为移民扶贫工程的开拓者和创新者,创造性开创出来的“整体搬得出、长期稳得住、逐步富得起”的移民扶贫模式,成为全国学习的榜样。江西移民扶贫人,为江西经济崛起,为中国经济腾飞,以独特的方式,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整村推进的好经验

修水,是江西移民扶贫工程实施的实验田,更是先行者,他们的移民扶贫工作不但走在全省的前列,在全国也是赫赫有名。

早在2003年9月21日,时任国务院扶贫办主任的吕飞杰,到修水县视察移民扶贫工作时,就盛赞扬修水县的移民扶贫工作,确实做得好。修水县采取的整村推进的移民扶贫方式,在全国还是第一个。

2004年5月,全国移民扶贫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在修水县召开。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100多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一个全国性的工作经验交流会,能够在一个县里召开,这就充分说明了修水县的移民扶贫工作得到了全国同行的肯定,同时也充分说明了江西省的移民扶贫工作在全国的地位。

2003年,江西省其实有三个地方实行了移民扶贫的试点工作,除了修水县作为深山区的典型外,万安县作为库区的典型、遂川县作为地质灾害频发区的典型,同时也开展了移民扶贫工作。三个县的移民扶贫工作进展的都非常顺利,通过一年多的试点,也已经积累了不少的经验。因此,全国移民扶贫工作现场会选择在修水县召开,其实也就是对江西省移民扶贫工作的一种肯定。那么,包括修水在内的江西实的施移民扶贫工程,在刚刚实施了1年多的时间里,到底有什么经验,给了国家扶贫办以启示?国家扶贫办培训中心主任余鹏总结说,在当时,江西主要是在以下面几个方面有开创之举:

一是确定了“整体搬得出、长期稳得住、逐步富得起”的移民扶贫工作思路。这条工作思路最基本的特征就是,搬得出是基础,稳得住是关键,富得起是要求,确保移民脱贫致富、同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移民扶贫的战略目标。因此,移民扶贫的要求具体,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运作清晰。

二是走出了一条“政府引导、群众自愿、以县为主、省市支持”的适合江西实际的移民路子。全省围绕走好这条移民扶贫路子,着力处理好“三个关系”,即处理好政府积极引导与移民自愿选择的关系、迁出地与迁入地的关系、政府扶贫主管部门为主导与政府各个部门积极参与的关系。

三是合理利用县域资源,迁出安置形式多样。全省21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要将数以万计的农民迁出大山,实际上是对县域资源的调整利用。只有合理利用好土地资源、交通资源、水利资源、城镇资源和人文资源,移民扶贫才能做到迁出多条路子、安置多种形式、就业多条门路。各个移民扶贫县按照“沿公路、靠城镇、选农场、在平原、近水电”的要求建设移民新村,创造出了多渠道、多形式安置移民的经验,如有土集中安置、无土集中安置、有土无土分散安置等。

四是建立健全了一整套比较完善的移民扶贫工作机制。在组织领导上,建立了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督促运行、落实到位的领导责任制。在工作运行上,建立了整体部署、分段实施、分段验收、上下联动、相互推动的高效运作机制。在资金管理上,建立了各种资金统一立户、专账管理、村由乡管、县里监督、封闭运行、定期审计的严格的管理监督机制。

当然,江西省移民扶贫系统的广大干部,并没有因为探索出了这么一条道路就沾沾自喜,他们深知在移民扶贫这条道路上还有更多的困难和挑战在等待着他们。在主任刘永思的带领下,江西省移民和扶贫办公室只有50多人、在所有的省政府直属机构中可能是最年轻的机构,迸发出了令人吃惊的创造能力和行政效率。在接下来的6年移民扶贫工程的实施过程中,他们指导和带领全省各地各级扶贫干部,面临移民扶贫过程中层出不穷的问题,没有退缩,而是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勇于开拓,坚持以人为本,用科学发展观解决各种问题。经过6年的发展,江西的移民扶贫工取得的成绩越来越大,积累的经验也越来越多。

成绩的取得,很多时候只能用数字来表达。一组组数字从表面看虽然冷冰冰的,但它却是一滴滴的心血,是一颗颗的汗珠,折射出江西省委、省政府对贫困群众的亲切关怀和各级移民扶贫干部对困难群众的无限牵挂。

自2003年试点至今,江西省完成移民搬迁37.01万人,相当于移掉一个中等县的人口。

截至2010年底,江西省在移民扶贫工作中财政累计投入9.25亿元,建设移民集中安置点2262个,为移民建设住房7.1万栋969万平方米。

试点工作启动以来,江西各地不断开拓创新,总结出一套具有特色的移民扶贫新模式。截至2010年底,仅江西修水全县就搬迁山区群众10913户53212人,建立安置小区221个,基本实现了“搬迁一座山头、建设一处新村”的目标。

经过搬迁移民扶贫,江西各地移民安置点全部实现通路、通水、通电,移民户的生存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据统计,江西省共为移民建设社区活动场所10.6万平方米,修路3055公里,架设输电线路2733公里,安装自来水管8000公里。

从实施效果来看,贫困移民的生存环境明显好转、发展条件得到全面改善、贫困地区的干群关系进一步融洽、移民对政府的满意度大大提高。可以说,移民搬迁扶贫这项民生工程真正成为了江西省民生工程中的亮点工程。

正是因为有了全省移民扶贫干部们的进一步探索和努力,在原有的经验上,江西省在移民扶贫工作中又探索和总结出了更多的经验:

第一,加强组织领导,是江西省移民扶贫工作能够取得辉煌成就的坚强保证。到2010年止,江西省政府已经连续四年将移民搬迁扶贫工作列入“民生工程”的范围,在组织保障上,为搬迁扶贫工作赋予了新内涵。

江西省各市县也把这项工作作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纳入了年终目标考评。全省41个有移民搬迁扶贫任务县均成立了深山区库区移民扶贫领导小组,除个别县外,绝大多数县由县长任领导小组组长,其中遂川、莲花、万安、赣县、永新县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各县都成立了移民搬迁扶贫工作机构,有专人负责移民扶贫工作,有些乡镇还配有移民专干,兴国、吉安、安福、横峰县的移民点还成立了村级移民扶贫工作理事会。有些县(市)财政还拨出专门工作经费,用于移民搬迁工作。乡(镇)都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党委书记亲自部署、亲自协调,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吉安市的一些县(市)采取党员干部“1+1”结对帮扶。兴国县每个集中安置点由一名副科级干部领导和两名乡镇干部负责,全程监控和服务移民搬迁工作。莲花县从县直抽调26名科级干部组成13个工作组进驻各乡镇,协助搞好移民扶贫工作。各级领导逢会必讲,下乡必看。正是因为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江西省的移民扶贫工作才得以高位、高效推进。

第二,在“搬得出”上,探索了搬迁扶贫工作的新模式。“整体搬得出”是江西省开展移民扶贫工作的首要目标,也是降低行政管理成本和扶贫成本的关键。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各地探索和总结了多种搬迁扶贫工作的新模式,比如:依托小城镇建设安置移民的模式;依托工业园区安置移民的模式;依托特色产业安置移民的模式;依托龙头企业安置移民的模式;依托亲朋好友分散安置移民的模式;依托退耕还林,以工代赈安置移民的模式等。

在安置点的选择上,各地可以说是科学筹划,精心选择,做到了几个心中有数。一是选点的原则心中有数。每个集中安置点都必须做到有利于移民的生产生活,有利于当地的长远发展。二是移民的意愿心中有数。每个集中安置点都必须征求移民的意见,组织移民亲自察看,尽最大努力满足移民的要求。三是基础设施条件心中有数。安置点及附近的基础设施情况要通盘考虑,比如通路、通电、通水的情况,上学、就医、就业的情况等。四是安全环保本质程度心中有数。安置点有无安全隐患,有无环境污染,是否是在易涝、易旱、易洪地区等都是选择安置点的重要因素。

在集中安置点建设上,各地都能采取“五统一分”的方法,即:“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基础建设、统一资金管理、统一竣工验收和分户建房”。石城县集中安置点注重节能环保,吉水、铜鼓县为节约用地,十几户移民合建一栋房屋。在分散安置方面,资溪县不但将移民建房补助资金全额发放给移民个人,县里还按其在县城购房150元/每平方米进行补助,铜鼓县引导分散安置的贫困户购买城镇的二手房。

在宣传引导上,各地都有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宁都县推行三个100%,即:整体搬迁村宣传动员会村民到会率100%,政策宣传登门上户率100%,搬迁责任书签订到户率100%,并采取请已搬迁的移民现身说法,组织村民代表到移民村参观见学的办法,引导移民实施搬迁。南丰县有线电视台滚动字幕播出移民扶贫宣传资料。安远县印发了《安远县深山区移民宣传手册》,修水县制定和下发了《移民搬迁工作操作指南》。

在移民资金的使用管理上,各地都能严格按照扶贫资金管理使用办法组织实施,确保了资金管理使用专款专用,封闭运行,不出问题。

第三,在“稳得住”上,实施了搬迁扶贫工作的新举措。要搬得出,更要稳得住。让移民有搬出后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是江西省做好移民搬迁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江西省始终强调移民搬迁户才是移民扶贫的主体,县乡政府是移民扶贫工作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

在“稳得住”上,各地创新了多种搬迁扶贫工作的新经验,比如: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危房改造相结合;与行业帮扶相结合;与小额信贷相结合;与农业产业化相结合;与社会扶贫相结合等。都昌县近两年的集中安置点均列入了该县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乐安县政府发文明确规定,当年搬迁安置点均成为下年度新农村建设点。如今,全省许多集中安置点建设逐渐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新亮点,城镇建设的新力量。

修水、乐安等21个重点县统筹安排、整合资源,把搬迁扶贫与危房改造有机结合,通过摸底调查,把搬迁移民户中的特困户同时列为危房改造户,普惠加特惠,让弱势群体充分享受到党和政府的阳光,充分体会到人间的温暖。在行业帮扶上,各地积极动员社会力量,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为集中安置点建设添砖加瓦。

第四,在“能致富”上,梳理了搬迁扶贫工作的新思路。移民搬迁是手段,提高贫困户的收入是目的。各地始终坚持以搬迁促发展、以发展促搬迁,多措并举,千方百计拓宽移民增收渠道,不断提高移民自我发展能力,让移民在创业中看到希望,实现移民“逐步富得起”的目标。为此,各地梳理了多种搬迁扶贫工作的新思路。

一送政策。各地结合实情,制定了搬迁扶贫工作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坚持移民扶贫与县域经济发展相结合,对移民在种养业、加工业、以及个体经商等方面给予税费减免优惠。

二送技术。各地都把移民纳入“雨露计划”实施范围,通过培训,使移民掌握一至两门实用技术,增强就业和创业能力。

三送岗位。各地结合工业园区建设、农业产业化建设、将移民安置到园区企业务工、安置到扶贫龙头企业务工,安置到产业基地务工,解决移民的后顾之忧。

四送资金。遂川、宁都等地在移民集中安置区组建扶贫互助基金,帮助移民户发展生产;有的地方鼓励和引导移民成立经济合作组织,壮大产业发展能力。

五送项目。各地扶贫办根据移民的实际情况,以龙头企业为主导,以产业基地为纽带,积极扶持和推荐产业发展项目,为移民走上致富路提供良好的平台。于都县石上镇3户移民户将全村原有近千亩山林进行承包经营,长胜镇的21户移民租赁场地发展蘑菇生产;鄱阳、余干、都昌县移民户发展水产业和养殖业;广昌、黎川移民发展茶树菇产业;上犹、井冈山、永丰等地移民发展油茶产业等。

遂川县在移民“能致富”上,动真情,出实招。他们充分利用“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和“万名农民素质工程”培训移民,让6200多名移民学到一技之长,有3800多名移民从事种养加工业,有1100多移民从事个体工商业。

此外,遂川县在移民安置社区管理方式上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社区组织是一个好的抓手,既可以解决移民的管理问题,同时又是组织和帮助移民的桥梁和纽带,是后续帮扶的平台和载体载体,是实现“逐步富得起”目标的有效保证。没有这个平台,就没有帮扶的着力点。

第五,在检查督导上,搬迁扶贫有了比较完善健全的工作机制。为确保移民搬迁工作有序推进,各地始终把加强督促检查作为一项重要日常工作抓紧抓好。

一是建立了督查机制。省扶贫和移民办建立了定期报表制度,每月报告工作进度;每年还将结合扶贫资金绩效考评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通报全省。赣州、上饶、抚州、九江等市着力加大对县移民搬迁工作督导的力度,以召开现场调度会、实地调研等方式,推动全市移民工作。万安、泰和县制定移民扶贫工作日程安排表,及时下发提醒催办工作通知。万安还将每月的16日确定为移民接待日,接待移民上访,解决移民问题。上饶、横峰县建立和实施移民搬迁工作倒计时制。遂川县采取了半月一报告,一月一督查,一季一调度的方法加强对移民搬迁工作的督导。

二是建立了协调机制。各地充分利用领导小组这个平台,建立和完善了管理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地召开有关部门参加的协调会议,研究解决移民搬迁扶贫安置中遇到的突出问题。

三是建立了反馈机制。省扶贫和移民办坚持实行月报制度,认真审核并全面掌握全省移民搬迁工作进度,及时通报反馈情况。

这些经验来之不易!它是全省移民扶贫干部用将近10年的智慧和汗水,用他们勤劳的双脚走遍全省山区、库区和地质灾害易发区而换来的。 2009年12月11日至12日,“非洲国家减贫与可持续发展”研修班官员30余人专程到修水学习考察移民扶贫工作,当得知深山移民搬出大山告别贫困,过上了富裕幸福的生活,这些来自非洲国家的官员不停地翘起大拇指,称赞:“江西的移民扶贫,真棒!”。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事物的普遍性是由不同的特殊性所组成的。江西省移民扶贫工作之所能够走在全国的前列,能够探究和总结出这么多的宝贵经验,也是从全省各地不同的做法、不同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在修水、万安、遂川三县作为深山区、库区和地质灾害多发区移民扶贫工作试点之后,江西省的移民扶贫工作开始逐步在全省43个县市推广,移民扶贫工程犹如燎原之火,逐步走向全省。在当地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移民扶贫办公室的大力推动下,各地移民扶贫工作犹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从而使江西的移民扶贫工作出现了万箭齐发、齐头并进的可喜局面。

乐安县的六个绝招

乐安县地处江西省中部抚州市的西南部,是一个有着800多年建县史、集“革命老区、边远山区、贫困地区”为一体的山区县。全县有1.5万多人居住在深山区、库淹区和地质灾害区。至2003年底,全县有2.26万贫困人口没有解决温饱,6.08万人口处于低收入状态,还有1万余人居住在生存环境极差的深山区、库区(含地势低洼水淹区),地质灾害频发区,这是扶贫开发工作中“最难啃的骨头”。

这些需要移民扶贫的村主要分布在金竹、谷岗、招携、敖溪、南村等乡镇,特点是“一少一差一分散”。“一少”,即耕地少、资源乏,尤其水田少,多数耕地属“挂壁土、望天丘”。谷岗乡谷岗村肖加边组126人,仅有22亩水田,人均不足0.2亩。“一差”,即基础设施差,大多数村不通路、不通电、不通电话、不通邮、不通广播电视。“一分散”,即群众居住十分分散。如金竹畲族乡深口村,全村1002人,分居在34个自然村,占地面积46平方公里。居住在库区、地质灾害频发区的群众生命常受威胁。谷岗乡速水坑28户136人居住在四面环山、近70度坡度的山脚边,一到雨季村民彻夜难眠,忐忑不安,山洪暴发,山体开裂,严重危及到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群众的困难就是命令,群众的困难就是召唤。为此,2004年,乐安县委、县政府决定用3到5年的时间,对这些居住环境恶劣的群众实施整体搬迁。这个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责无旁贷地落在了乐安县扶贫办同志的身上。

乐安县扶贫办只有10个工作人员,人均要完成1500多人的移民搬迁任务,其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况且移民扶贫号称扶贫工作中最难啃的骨头之一,有着无法回避的六难:

一是思想工作难,有的移民普遍存在故土难离、安于现状的想法,对搬迁顾虑重重。二是筹资建房难;三是接受安置难;四是产业结构调整难;五是债务处理难;六是公共设施建设难。

面对这些困难和难题,乐安县扶贫办的同志没有退缩,而是以对扶贫工作的满腔热情,对困难群众深厚的感情,忘我的投入到工作中去。他们加班加点、没日没夜,翻山越岭,汗水浸润了他们的肌肤,也洗涤了他们的灵魂,让他们日益体认到移民扶贫工作的崇高与伟大。

为了协调落实好谷岗乡一个村的移民搬迁工作,县移民扶贫办主任何元民仅这个村就跑了六次,难怪这个乡的书记许良贵、乡长易建文说,何主任对谷岗乡的熟悉程度在某些方面比我们当书记、乡长的都要深。还是这个何元民,2009年五月初,他75岁的老母亲生病打吊针,很希望儿子能在家陪陪,可为了陪同移民扶贫考察组考察,他硬是没有满足老人家的心愿,狠心肠下心走进了深山。身后,是高堂老母充满牵挂与自豪的目光。

移民扶贫不仅是对扶贫人体力的考验,更是对扶贫人智慧的较量。做好这天下第一难的工作,除了体力 的付出,更重要的是方法的得当,何元民带领的乐安县扶贫 人深深的明白这人道理。针对六难,他们亮出了六个绝招;

一是广泛宣传发动,解决思想认识难统一。他们向群众宣传政策,对比算帐,讲明利弊,使移民的思想认识差距得以消失,为搬迁工作赢得了时间。

二是坚持以人为本,解决移民搬迁安置难。他们在工作中始终坚持群众自愿,安置形式多样,高标准、高起点的原则,从而有效地破解了安置难的问题。

三是多种形式运行,解决建设资金筹集难。他们积极争取各项优惠政策,同时引导移民户采取政府补一点、自己筹一点,向亲戚朋友借一点“的方法,使得资金问题迎刃而解。

四是实行阳光操作,解决移民政策难落实。他们将政策宣传到户,帐目公布到点,教室监督到位、补助发放到人,使得政策难落实变成了好落实。

五是强化组织领导,解决职能部门难协调。他们成立了由县长担任组长的移民扶贫领导小组,有力地破解了工作协调难的问题。

六是分类培训引导,解决移民生产难适应。他们采取全方位、保姆式扶贫法,为移民村实现三通,为移民户安排贴息贷款,进行实用技术职业技能培训,从而使移民群众有了致富的坚实平台和资金、智力保障。

乐安县的移民扶贫搬迁工作是经得起“整体搬得出、长期稳得住、逐步富得起”这个标准衡量的。六年顺利搬出1万多人是对乐安县整体搬得出的最完美的诠释。一排排整齐的新房,一张张移民的笑脸则同样完美诠释着乐安县移民扶贫长期稳得住、逐步富得起。

金竹畲族乡流舍村,崭新整齐的移民新村,44岁的移民邓梅花,平时不善言语,可面对前去采访的记者,她却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忙不迭的告诉我们,她家原先住在海拔800多米的白石岗,不通电、不通路,在深山里,孤孤单单,“白天听得黄莺叫,晚上只闻水浪涛。”现在搬到平地,生活热闹多了,白天听到汽车声,晚上到处人喧嚣,心情也好多了。旁边的移民告诉我们,搬下来后,生产、生活成本大大降低了,他们给我们算了一笔帐,原先从山上挑50公斤谷子到山下来碾,来回要走10多里山路,人工成本等要花去15元钱,现在则只需要4元!

“杉树断头,松木折腰,竹子爆肚,杂木脱衣”这是金竹畲族乡党委书记邓荣祥对2008年初的冰冻雪灾的形象概括。说到这次雪灾,流舍村的移民户一连说了几个幸亏,幸亏我们搬迁 了下来,否则就要被冰雪封在山里,粮食接济不上就得饿死,言语中,充满了对移民扶贫工作的感激。

谷岗乡是一个移民大乡,从2003年至2008年,全乡总计搬迁了339户,1708人。这里的移民亲身讲述与经历让我们对移民扶贫这项民心工程给贫困群众带来的福祉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

登仙桥村的欧阳菊生、余桂金夫妇都已年近60,他们含着泪水告诉我们,4公里远的黄莲坑深山区是他们的老家,那儿海拔800多米,山高路陡,与世几近隔绝。1978年,他们不满周岁的儿子拉肚子,因山路难行,不及送往医院,结果脱水而死,成为他们心中永远的痛。说到现在日子,夫妇俩的脸上则溢满了笑容:记者同志,我们现在孩子上学、老人看病方便多了,生活也有了很大的改善。我们两个在家种竹荪,大儿子、儿媳妇在上海打工,一年的收入过万,现在盖了三层的楼房,一家人的日子过得平实、幸福,感谢政府呵!

老人的话如春风扑面,让人心里暖融融的。

在板岭村则流传着一则一个人的搬迁故事。27岁的欧水龙生活在离异家庭,过去他在山上,不要说娶媳妇,连饭都吃不饱。在政府的帮助下,他搬到了平地,不但建起了新房,娶上了媳妇,离去多年的母亲也回到了儿子的家中,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自2003年以来,乐安县为了使移民长期稳得住、逐步富得起,先后举办了蘑菇、烤烟、大棚蔬菜等各类实用培训班23期,培训移民5000多人次,每个移民户家庭都有一个以上的人参加了培训,掌握了一门以上的致富技术。此外,还先后组织了568名移民到外地职业学校或企业进行订单式培训并且全部实现就业,2007年,移民人均纯收入高出全县农民人均收入220多元,比搬迁前增加了650元,增幅达51.3%。。

永丰县的变废为宝

永丰县地处吉泰盆地东沿,山地面积304万亩,是个“七分半山二分半田,一分水面、道路和庄园”的丘陵山区县。全县有林地面积达255万亩,活立木蓄积量53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63%,是江西省速生丰产林基地和全国百佳林业县之一。正是因为山多林多,永丰县还有许多农民生活在深山区、库区和地质灾害频发区。

从2008年开始,永丰县将地处深山区、库区和地质灾害频发区的400多名群众纳入了移民扶贫工程。为了将这项“民生工程”做好,永丰县在认真学习借鉴兄弟县市宝贵经验的同时,积极创新移民举措,他们采取“变废为宝”办法,既改善了深山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又盘活了农村闲置资产;既让久居深山的贫困户搬得出,又让他们稳得住、富得起。

石马镇东湖村金山自然村是2008年移民搬迁的一个居住点,共有14户67人,距镇政府约10公里,离最近的常年通公路距离约6公里,是一个典型的深山贫困村。多少年来,当地群众一直过着“肩挑背驼”的艰难生活。这次移民搬迁的政策让他们看到了生活的曙光,群众积极性非常高,不少群众自觉地参与到集中安置点选址、统一规划等实际工作中来。通过全村人的讨论,他们的“新家”设在了原敬老院内,这里地势平坦、交通方便。然而,面对这么好的“新家”,却也有人明确表示不搬。为什么呢?

“我们搬不起!”这个村的吴宝圣比划着“说”。

原来,吴宝圣夫妻二人均是聋哑人,而且都有重病在身,日子本来就过得紧巴巴的,家里并没有什么余钱。这次搬迁,除了政府的建房补助外,他们至少还得垫上5、6千元钱,方可建好一层楼房,这对平时生活就极其艰难、没有任何积蓄的家庭来说,无异于难上加难。

“搬走了,蔬菜都要买了。”这个村的吴小平也在担心。不少村民反映,这次搬迁的集中安置点哪里都好,就是没有规划出适当菜地,让他们有了“搬来后,种田的要自己买蔬菜吃”的顾虑,所以迟迟不肯下决心打房屋的基脚。

在充分了解这些细节之后,2008年4月25日,永丰县扶贫办领导组织石马镇书记等班子成员和村组干部在金山进行了现场办公。根据移民户存在的思想顾虑,当场拍板决定:第一、免收移民户土地办证费和土地购置款,让移民户无负担建房;第二、协助移民户去信用社贷款,让移民户不担心欠缺资金;第三、划出6亩多土地用于移民户耕种蔬菜,让他们再无买菜吃的优虑;第四、从县配套移民资金中拿出一部分资金向移民特困户倾斜,决不把特困户留在山里!用具体行动帮助他们搬出深山,下山建房。

几条措施一出台,金山自然村14户村民的担心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村民们开始积极地响应移民搬迁工作。到2010年底为止,金山村民纷纷下山建房,全县共有6 户特困户申请了特困建房补助,正在选址备材,力争2011年10月前完成第一层楼房的建筑工程。

对移民户的细微关怀,对特困户的特殊关爱,再一次让贫困群众感受到了党移民政策的温暖。现在,特困户吴瑞昌逢人就说:“多亏了党和政府的扶助,要不然想搬出深山,我只能等下辈子了!”

为了让生活在恶劣自然条件中的农民能够尽快搬迁出来,永丰县不但对特困户进行特殊的照顾,而且千方百计地为他们想办法,尽量减少移民的搬迁压力和负担,让他们真正“搬得出”!

对上固乡周朝关来说,2009年是一个令人兴奋的年头。因为再过几个月就能从离村20多里的罗东坑自然村搬到镇上住了。这在以前,简直就是一种奢望。由于居住在深山窝,每次上山下山都需要3、4个小时,任何所需生活用品只能靠肩扛身背运上山。几十年来,老汉一家都过着这样的苦日子。周老汉也曾想在山下盖一栋新房子,可算算至少需要5、6万元,实在承担不起,刚刚冒出的一点念头,只好打消了。前几年儿子上山砍松树被压断腰,儿媳患精神病,一家的重担全压在年老体弱的周老汉身上之后,下山建房这事他就再也没有想起过了。这次移民搬迁,他是举双手赞成,但却缄口不提,一分钱憋死英雄汉,他能怎么样呢?

如何帮周老汉搬得下、稳得住、富得起,县扶贫办领导和乡、村干部花了不少心思。在一次次的下乡调查中,他们发现:此次罗东坑移民户的安置点在上固乡所在地上固村,这几年上固乡加快了小城镇建设,圩镇繁荣,很多居民都沿着圩镇建起了新房,而原来的房子大多空闲着,没人居住和照看,旧的村委会也一直闲在那里。

经济条件不足的山上贫困户和资产闲置的村里“空房子”同时存在,让永丰县的移民扶贫干部们灵光一闪:何不帮助移民群众与安置点的 “空房”户主牵线搭桥,在完全尊重移民的意愿、双方都满意的前提下,自愿对接,真正把农村沉积的空闲房屋资源盘活起来?这样既为帮助移民贫困户减轻经济负担,又节约了搬迁成本,节约了土地,还节约了不少人力物力。

很快,他们就为周朝关一家联系了几家“空房”户,让他们自由协商。最后,周老汉一家决定搬进原村委会里住,因为村里只象征性的收取点费用,还免费维修好房子,通好水、电。现在,老周充满期待地说:“能搬下来,走路、吃水、用电都方便了,以后的日子会过得越来越好啦。”这样变闲为宝,取得了“负负得正”的良好效果,实现了“双赢”。

与上固乡罗东坑村不一样的是,君埠乡北寨村村民听到移民搬迁的消息后,每一个人都感到非常高兴和振奋。因为北寨村干部群众多年来就有这个愿望,千百年来饱受深山地区灾害的困扰,能够一搬而光,村民怎么会不高兴呢。

北寨村座落在君埠乡以南5公里处的深山区,全村有19个自然村,256户1250人,人均耕地不到1亩。由于地处深山边远山区,交通、通讯、就医、上学、用水等极为不便,这些年生态环境恢复较好,又受野兽危害。而且因为山高水冷,粮食只能种一季,产量极低,种粮不够吃, 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不到900元,吃低保45人,是一个典型的深山贫困村,2006年被列入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村。

说起2009年的移民扶贫,北寨村村民巫国昌告诉我们,其实,在刚开始宣传这个政策的时候,很多村民还不相信,尤其不相信搬迁做房国家会扶持和补助。那个时候,他们对乡村干部做宣传工作不理解、不支持,不相信,认为是骗人。后来,乡村干部多次利用晚上时间挨家串户反复宣传,使移民户思想发生转变,从消极观望到积极参与,最后是迫切要求移民。群众观念转变后,县移民办和君埠乡政府的干部走村串户搞好摸底调查,认真核实移民搬迁户,核实到人头。

在确定搬迁点的基础上,移民规划在奠定群众意愿的前提下,按照“整体搬迁”和分散安置的要求报县扶贫办审批,三次公榜,确定移民对象,后按照农户申请、乡村审查、县级批准,与移民户签订“移民搬迁协议”等步骤进行全过程“阳光操作”,积极组织移民户建房。在协调做好移民工作当中,克服了移民扶贫是份“吃力不讨好的苦差事”,“只有付出没有回报”的思想,村干部团结一致,同心协力抓好移民工作,如下洋礤移民集中点,重新装水装电,修村道等,村干部没日没夜为移民点想办法出主意,使整个移民搬迁工作进展顺利。杓子嵊移民户巫国昌,一开始准备移民搬迁,后来又不愿搬,通过反复细致工作,他从消极搬迁成为了迫切搬迁的积极分子。马埠村组王兴村,因病因灾是个特困户,在村级经济十分困难情况下,挤出部分资金扶持,联系贷款等方法,确保整体迁得出。同时,积极为移民户今后的发展着想,从产业、技术等方面大力支持,确保移得出、稳得住、富得起。通过大量细致的工作,协调抓好移民,到2010止,全村22户96人全部从高山深山地质灾害区移下来住进新房。

赣县的“五个一”

赣县是江西省八七扶贫攻坚期间国定贫困县,也是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从2004年开始,赣县将移民搬迁工作作为扶贫开发的重点来抓,按照“搬一批人,建一个村,还一片田,兴一品业,富一方人”的“五个一”移民扶贫开发模式,走出了一条移民扶贫整村推进的扶贫开发之路,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到目前为止,全县共有2328户10147人实施了移民搬迁。特别是赣县江口镇樟木移民新村的建设,成为移民新村建设的示范工程。近几年来,全省扶贫工作现场会和全市新农村建设现场会多次到樟木移民新村参观。2010年2月22日王平市长在樟木移民新村慰问了解情况后,对樟木移民新村的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

为了保证搬迁工程进度和质量,不遗留一户贫困户,达到整村整组搬迁。赣县在搬迁建房过程中采取了三项措施:

一是因户制宜确定建房标准和建筑面积。对各移民户屋内设计建设不做统一要求,由群众根据各自经济状况选择建房模式和建房标准。规划了70至90平米大小不等的地块供移民户选择,做到了建房模式多样化,又不致使群众负债累累。目前,移民新村里建有一层楼板房的有18户,选择70平米小户型的有62户。

二是统建自建相结合。在房屋建设中,抽选群众代表成立移民搬迁工程实施领导小组,对主要建材(砖、水泥、预制板),根据群众要求实行统一联系,群众自己购买,群众自己找施工队组织施工建设。

三是及时兑付移民补助资金。在房屋主体工程建成后,及时组织扶贫、财政、监察等部门进行验收,对验收合格的扶贫户兑付国家补助资金。

在移民新村建设中,赣县坚持“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尽其力、各记其功”的原则,集中各类扶持资金,整合各种资源,集中用于扶贫移民新村建设。整合各部门项目资金优势,为移民新村配套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将移民新村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据统计,樟木移民新村目前共捆绑农、林、水、电、路、教育、基层组织建设等各种资金680万元。如自来水公司为218户移民全部安装了自来水或采用集中无塔自动供水;供电公司在新村内新设置变压器2台,为主干道两边安装了40盏路灯;交通运输局为新村内硬化道路1.2公里,新修排水沟1.3公里,铺设彩色吸水砖人行道9000余平方米;广播电视、电话、网络等部门为移民户安装了广播电视、电话、网络主路线等。

移民搬迁是手段,脱贫致富是目的。为此,赣县在组织实施搬迁的同时,结合原樟木村有做蜡芯的传统习惯,通过积极组建蜡芯产业合作社,着力培育蜡芯专业市场等方式,大力发展蜡芯产业。合作社采取“统一进购原料、统一生产标准、统一组织收购、统一销售定价、统一拓展市场、分户安排生产”的“五统一分”模式发展蜡芯产业。合作社成立后解决了过去各家各户定价格、各家各户找市场的问题,降低了生产成本,扩大了生产规模,提高了产品效益,产品远销省内外。同时,由合作社牵头对原樟木村因整体搬迁而闲置出来的耕地、山地和宅基地实行集中流转,耕地流转给灯芯草种植大户,解决了蜡芯生产原料。山地和宅基地流转给养殖大户养鸡养猪,实行立体养殖,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加了农民收入。

移民扶贫政策就象阳光雨露一样,在一个荒坡地,浇灌出了一个崭新的移民的新村。到2010年,樟木移民新村已新建楼房167幢,硬化水泥路面1.2公里,种植行道树150棵;安装电话100户、宽带20户、闭路电视167户、自来水167户,家家户户喝上了干净水,建上了卫生厕。就医、就学非常方便,学生就学率达100%,村民的健康有了更好的保障。

从大山深处搬迁到江口圩镇旁后,移民新村人口更加集中,房屋美观整齐,村容村貌改观,公路交通方便,人畜饮水便利,电力通讯设施齐全,改变了深山缺医少药、信息闭塞、上学困难、致富无路的落后状况,逐渐与现代社会融为一体,建造了舒适方便的生存环境。

移民开发,移得出是前提,稳得住是关键,能致富是目的。目前,樟木移民新村已引进了1家制衣厂,组建了1个蜡芯产业协会,带动大部分移民实行家庭作坊式生产。同时,临近圩镇周边的居民都开起了店铺,做起了生意,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据统计,樟木移民新村人均纯收入由搬迁前的860元增加到目前的3200元。现在新村家家户户都有摩托车,还有20多户移民买了轿车或小型货车。

瑞金市的“五结合”

移民扶贫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民生工程,同时,又是一个新的课题。2008年以来,瑞金市按照“整体搬得出,长期稳得住,逐步富得起”的工作宗旨,坚持“政府引导,群众自愿,责任在乡,工作到户,部门支持”的原则,认真实施深山区、库区和地质灾害频发区移民搬迁。截止2010年,已投入移民资金1561万元,落实移民计划856户4300人,兴建移民集中安置点22个,已有506户2500人搬入新居,352户1800人的新房正在建设和装修中,移民扶贫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2009年度瑞金的民生工程受到赣州市政府表彰。

瑞金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移民工作,赣州市委常委、瑞金市委陈晓春书记经常到移民集中安置点指导督促移民扶贫工作,同时市里成立了由傅春荣市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财政、民政、扶贫、教育、公安、国土、规划、卫生、水利、供电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移民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全市移民扶贫工作方案和年度实施计划,各乡镇把移民扶贫工作列入年度目标考核。傅春荣市长每年都要主持召开2次以上移民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会议,研究部署移民扶贫工作。在本市财政相对困难的情况下,市政府协调解决移民配套资金和移民工作经费。市财政安排移民配套资金2008年45万元,2009年100万元,2010年90万元。分管领导市委常委、副市长、农工部长严水石同志和副市长许和山同志虽然分管的工作很多,但两位领导对移民扶贫工作一直高度重视,经常深入乡、村调查研究,解决移民扶贫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几年来,瑞金市坚持集中安置点的建设做到“五个结合”。

一是与圩镇建设相结合。从2008年以来3年中共落实新建移民安置点32个,其中有28个设在圩镇或圩镇旁边,占集中安置点的87.5%。

二是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32个移民集中安置点已有14个安置点在2009和2010年间被瑞金市委确定为新农村建设点。这些安置点的基础设施建设,移民户不仅能享受移民配套资金政策,同时也能享受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优惠政策,3年来共整合新农村建设资金380万元用于集中安置点建设。

三是与企业帮扶相结合。沙洲坝镇莲江柯达移民新村,由柯达集团捐资300万元,新建了学校、卫生院及路、电、水基础设施,该移民新村已成为赣州市新农村建设的样板。

四是与社会力量扶贫相结合。壬田镇富民集中安置点,总面积4000平方米,安置移民户42户220人。该集中安置点是壬田籍外出创业成功人士刘东海先生致富不忘乡亲,捐资96万元,无偿帮助移民户征地,建起一层住房,并结合移民建房补助资金,在半年之内建起来的。移民户李九称在搬入新居后,激动地说:“做梦都没想到,我能在这么短的时间搬出深山,住上新房子,感谢党和政府的移民好政策,也要感谢刘东海先生的慷慨解囊”。

五是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移民户的后续发展,关系到能否实现“稳得住,能致富”的移民最终目标,壬田镇双巴岭、富民集中安置点的移民户紧紧依托亿顺养牛场和香山综合养殖厂,采取“公司+农户”的形式,移民户有54户发展了养殖,安排了109人就业,人均增收400元,解决了移民群众后续发展难题。万田乡万田圩移民集中安置点,万田乡乡政府引进深圳骏兴制衣厂,在安置点建厂,当地移民群众就近进厂做工,每人每月平均工资2000元左右,当年即可脱贫。

鄱阳县: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

鄱阳县莳山垦殖场牌楼分场地处鄱阳县北部的山区,丘陵地带,早在90年代初这里是一个又穷、又苦、又闭塞、又落后的地方。这个村有虎峰山、沿山冲、钨矿、金竹山四个居住在深山库区的自然村, 1629户,6518人,90%村民的住房是土砖泥巴墙,还有不少人住茅草屋,人均年收入不到700元,连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

鄱阳县莳山垦殖场从2004年至2009年,在全面推行新农村建设中,注重与深山库区移民等项目相结合,将位于深山库区的虎峰山、沿山冲、钨矿、金竹山等四个自然村499户、2567人,分四批集中安排在牌楼中心村。第一批122户,518人;第三批289户,1510人;第三批70户,385人;第四批18户,91人。如今牌楼中心村有760户,按回字型规划建设,当地群众称:“远看像条街,近看像个镇,走进去是座城”。

几年前,虎峰山、沿山冲、钨矿、金竹山四个自然村住在大山深处和库区,就学、求医、物流等困难,有不少老百姓过着“山中方七日,世上几千年”的生活。对此,县里给了莳山垦殖场122户,581人深山库区移民指标。然而全村共有499户,2675人符合移民条件。面对指标少,移民人数多的情况,怎么办?莳山垦殖场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村委会先后11次召开村组干部和群众代表会,让大家集思广益,积极出谋划策。最后决定:把新农村建设和移民结合起来,用3至5年的时间,分3至4批将移民集中“搬迁至牌楼中心村”。就这样当年便把参加新农村建设和符合移民条件的499户,2675人,按时间顺序全部排好了名单,从此牌楼中心村的整体建设开始。

为了把新农村建设和移民工作结合好,把新农村建设好,牌楼村采取“六统一分”的办法,集中抓落实,整体搞建设。

1、统一设计。请省建设厅城镇规划设计院的专家进行实地考察,科学规划,把牌楼中心村建设成鄱阳县新农村建设和深山库区移民的示范村。

2、统一规划。在中心村按“回”字型建两排相向楼房,将其建设成具有特色的集商、居、办为一体的商业街道,可聚居3000人的中心繁华地带。

3、统一平基。着力解决地基平整难易、经费差价问题,使移民在经济负担上同等受益,不分输赢。

4、统一组织施工队。为解决移民单家独户请建工队难的问题,统一组织施工队伍,按照定人、定点、定位的方法进行施工,使质量确保、时间提前、规划不走样。

5、统一批发购进施工材料。成立了新农村建设和移民新村建设领导小组,对建房施工材料统一批发购进,杜绝了哄抬物价现象,降低了建房成本,使建房造价每平方米仅达248元,为建房户节约了奖金。

6、统一工程结算。实行资金统一管理使用,统一结算,分户办理结算手续,控制了结算混乱情况,解决了承建单位和材料供应商结账的后顾之忧,使工程成为廉洁工程。

“一分”即分户建房,有利于消除猜忌,还干部一个清白。

在实行“六统一分”的同时,村委会还实施了委托建房,有30多户深山库区移民委托村委会建房,并采取“五个一点”的办法,着力解决一些贫困户资金困难的问题,即“国家扶一点、个人筹一点、亲戚助一点、银行贷一点、村委会借一点”。几年来,村委会为建房困难户担保贷款达200万元,村委会借给建房困难户现金50多万元。

移民建房户张禾生,因经济困难,只能勉强建起一层楼,村里就为他担保贷款3万元,并借给他5000元,使他建起一栋200多平方米的三层楼房。至2007年,牌楼中心村建起了491栋三层高的新楼房,已全部完成了道路硬化、美化、亮化、绿化,100%居住户用上了自来水和冲水式厕所,并建起了村办公楼、文化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广场、篮球场等。2009年,全村有760户开展了新农村建设和深山库区移民相结合,搬进了新居。

为了使搬进新农村的村民能够“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村里推出了五项举措:

一是搞好有土安置,为1200人解决了田地问题,每人分配了3—6分田。

二是办好个人私企业,因地制宜,创办了红砖厂、编制袋厂,安排了100余名富余劳力。

三是搞好招商引资,引进浙江客商来村投资800万元建起了一个连杆厂,一次性解决了200余人就业。2007年引进了3个超100万元项目。年初,引进了深圳恒业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100万元发展养殖业,种植花卉苗木200多亩,实行立体养殖,创办了养猪场,承包了水面养鱼,年创收300余万元,当地移民年获利100余万元。8月份,该村又引进浙江老板投资200万元,创办了占地面积30亩利用机械化生产的环保砖厂,年产值达1000万元,当年,安置村民就业80余人,村民获利80余万元。与此同时,他们还争取国家扶持项目,发展了3000亩泡桐种植基地,种植油泡桐苗木180万株,预计5年后,这批苗木成林可创收3.6亿元。

四是引导好经商,组织新村临街居住户,开发了200个店面,经营五金、装璜、日常用品等各种商品及批发零售。同时,有10家办起了餐饮业、宾馆等服务性行业,使这里成了鄱北一个重要的商业网点,商贾云集。

五是搞好农业产业化,开发了万亩药材基地、万亩无公害优质稻基地,使1200余人搬进新村的村民受益,户均增收5000多元。

通过短短两年的发展,一批移进牌楼村的村民生活发生了根本变化,原来人均纯收入仅800元左右,现在增至3000元以上。

住在新村的村民感慨地说:“过去,开门就见山,出门就踩水,行走便爬坡,不是路难走,就是沟难过。”现在,他们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眼睛亮了,耳朵灵了,精神爽了,做起事来劲头足了!”

事例是鲜活的,数字是冰冷的,理论是呆板的,那么人们根据生动的事实、翔实的数据总结、概括出来的经验又如何呢?多少也是枯燥的。这是“经验”的不幸,其实又是它的“大幸”。因为经验是人们实践活动的心血结晶,是人类智慧的体现。上述这一章节由于经验总结太多,文字未免有生涩之嫌,可倘若我们由表及里地去看,一定会被这些由江西省移民扶贫单位协同省市政府各部门在移民扶贫的过程中摸索出的宝贵经验震撼。震撼于他们的智慧、勇敢与付出,震撼于移民扶贫所取得的巨大的成就。遗憾的是篇幅有限,难免有遗珠之憾。但我相信,即使是那些不慎被笔者遗落的经验,一定会默默地在青山绿水间闪烁出自己的独特光芒——因为,它们也同样是美丽的珍珠。如果读者诸君有兴趣走近那些大山里的村庄,您肯定能体味到那些凝聚了无数人心血的移民扶贫经验的宝贵之处!

不是尾声

青山迢迢,绿水泱泱,天下至柔莫过于水。中国古代一位哲人如是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有静”——这是水的性格。

然而,水还有另外一副性格,它发怒时,冲决一切,毁灭一切,具有无坚不摧的力量。“夏日消融,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 ——另一位哲人曾这样感叹。

水,既创造了各式各样的人类文明,也时常对人们的生活和利益造成毁伤……

在这里,作为江西人,我们的笔触不能不回到发生在2010年的那场特大洪涝灾害中去。

2010年,一场特大洪涝灾害袭击江西,持续的暴雨数月不息,山溪暴涨,百川横溢,波涛汹涌,激流翻滚,丰饶而富足的土地,如陷泽国;祥和而安宁的村庄,濒遭险境。

这场洪灾降雨之强、流量之大、险情之多、灾情之重为历史罕见。全省计1600万余人受灾, 2000万亩农作物受灾,倒塌房屋近16万间……

咆哮的洪峰如野马脱缰奔腾而泻;湍急的河流让无数座堤坝险象环生……

5月,第一场大雨来袭,沪昆铁路沿线发生山体滑坡。23日凌晨,快速行驶而来的K859次旅客列车在余江——东乡中段的孝岗镇附近脱轨。好在救援人员冒着大雨快速赶赴现场。9小时内,数百名旅客被妥善疏散;19小时后,沪昆线全线恢复通行。从抢救旅客到抢修线路,创造了一个应急快速反应的范本。

持续暴雨,使抚河发生有记录以来最大流量的特大洪水。6月21号晚6点30分,抚河干流旁的唱凯堤突然决口,一条巨龙般的长堤,在瞬间被洪水撕开了长达300米宽的巨大口子。汹涌的洪水狼奔豕突,横冲直撞,淹没了堤坝内的4个乡镇,10多万人遭受史上空前的洪涝灾害。

江西抗洪,受到以胡锦涛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在唱凯堤决口围堵救援的紧要关头,胡锦涛总书记亲自指示南京军区,组织抢险队伍连夜赶赴抚州;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专程来到抚州,冒雨察看汛情、灾情,看望受灾群众,慰问奋战在抗洪抢险一线的军民。

在人民解放军、武警消防官兵和公安民警的火速救援下,当地群众实施了48小时紧急大转移。下面有一段已经被列入百度词典的数据:“江西省累计投入抢险人数达248万余人次,其中部队官兵2.1万人次,地方人员近161万人次,防汛机动抢险人员41.6万人次,水库巡查21.1万人次,堤防巡查22.6万人次,动用抢险冲锋舟4919艘次,大型运输设备近4.7万班次,机械设备近1.9万台班。解救洪水围困人数44.73万余人。”

如此险恶的灾情,居然没有一人因灾死亡,可谓创造了抗洪抢险的奇迹。与此同时,抚河上游流域的黎川、资溪、乐安、会昌等县的深山区,发生了频繁的山体滑坡、泥石流,幸亏居住在那里的山民已经顺利完成了移民搬迁,安然无恙地度过了汛期,不然的话,这次特大洪灾给他们造成的后果将不堪设想!

就在这一年的7月,江西省扶贫和移民办公室在遂川县召开全省移民搬迁扶贫工作经验交流现场会。会上,省扶贫和移民办公室主任刘永思回顾刚刚过去的牵动全省人民的惊心动魄的抗洪抢险斗争,说道:

今年(2010年)我省遭受历史罕见的洪涝灾害,已经搬迁出来的30多万人的原住地都是重灾区,正是我们所实施的移民搬迁扶贫,才使得30多万人规避了这场特大灾害的重创。

这是移民搬迁给山区百姓带来的最直接的益处。移民搬迁的成效当然有着更加深刻、长远的意义。就在这次会上,刘永思主任郑重宣布:江西省从2003年在全国率先有计划、有组织地部署实施移民搬迁扶贫工程以来,已帮助30多万贫困群众告别了大山、走出了库区、规避了灾害,迈上了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康庄大道。贫困移民群众生存、生产和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生产增收、自我发展能力明显增强,移民迁出地生态环境明显优化,扶贫开发和行政管理成本明显降低。他这样表述移民工作的深远意义:

我省移民搬迁扶贫以其显著的成效,雄辩地证明了省委、省政府实施移民搬迁扶贫决策的英明。也正是移民搬迁扶贫的显著成效,才使得这项惠及民生的德政,成为了深受贫困群众拥护和社会各界赞誉的民心工程,并在全国产生了良好的反响,得到了国家的充分肯定。

是的,移民搬迁,它不是一项简单的工程,也不是单纯的经济发展策略,它是事关民本民生,事关江山社稷,事关党的宗旨,事关千秋基业的大手笔、大规划、大战略,它在扶贫项目上的创造性和创新性,是不言而喻的,它是一项综合性工程,它动员了整个政府和全社会的力量。在2010年江西省政府再度制定的《关于完善库区深山区移民搬迁扶贫有关政策意见》的文本中,涉及到发改委、财政、农业、国土、住建、林业、公安、民政、交通、水利、卫生、电力、人保、农业开发、民宗(民族宗教部门)、广电、科技、教育、文化、旅游体育、通信等几十个部门以及各家金融机构的责任。比起尤纳斯博士的事业,它的覆盖面更加广泛,它的意义也毫不逊色。

中国古代有许多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寄寓了几千年炎黄子孙筚路蓝缕,战胜困难,克勤克俭,励精图治的精神与梦想,如后羿射日、女娲补天、大禹治水、精卫填海——当然,也包括愚公移山。

江西移民工程,无论从它的规模还是从它的艰难程度来讲,都堪比一场重大的战役,江西各级党委和政府、政府的各个相关部门尤其是扶贫部门,还有广大基层干部,为扶贫事业呕心沥血,使这场战役获得了尽管是初步的、然而是显著的胜利。当然,我们必须记住,还有广大山区移民改变命运的强烈愿望、移民迁入地百姓的大局观念,强有力地推动了这项事业的进程。这其中,最值得书写的是江西扶贫战线的同志们,他们用大无畏的精神,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移民和扶贫相结合的道路,总结出诸多宝贵的经验,不但赢得了广大移民的拥护和爱戴,也因此得到了国家扶贫办的高度评价。

对于江西省已经搬迁的30万移民来说,一座大山,一座路途险阻的大山,一座贫穷困苦的大山,一座横亘在面前已经千百年祖祖辈辈从来无法逾越的大山,就这样,就这样被沉重而坚定地移开。千万双齐心协力的手,千万颗炽热坚定的心,结合在一起,凝聚在一起,具有了挪移乾坤的回天之力。如果愚公老人家再世重生,看见这样一幅庄严浩大的景象,他会唏嘘感叹,他会老泪纵横。是啊,这是什么样的气势、什么样的力量、什么样的精神?当年,他在自家门口,发动子子孙孙挖山挑土,要搬走挡在门前的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感动了上帝,上帝派遣“夸蛾氏二子”(毛泽东在他的著作《愚公移山》中,用通俗的语言将“夸蛾氏二子”称为“两个神仙”)替他将这两座山背走了。而今天,则有千千万万的“神仙”,帮助深山里的百姓搬走贫穷落后的大山!

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政治优势,是我们这个时代人民的幸运、幸福,是21世纪的奇迹。这一奇迹的创造,是国家政策的英明、国家力量的显示、国家行动的结果。所以,被世人盛赞的中国模式,不光是经济高速增长,国力日益强盛,同时也包括帮助最穷困的那部分人彻底摆脱贫困这一光荣而艰巨的内容。

在这里,我们还要补充一个话题。“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是江西省历届党委和政府提出的发展目标,围绕这个目标,江西人民作出了积极的、卓有成效的努力,也取得了世人有目共睹的成果。在外地人眼中,“绿色”,是江西最大的优势。走进江西,即可看见满眼葱茏。江西省内各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数量均居全国前茅,2011年1月29日,江西省林业厅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经过全省“十一五”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的结果显示:江西省森林覆盖率已达到63.1%。这一成果的取得,固然与江西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和物力资源植树造林、发展生态优势有关,也与移民搬迁的战略密切相关。这里仅以修水县为例。修水,是中国南方48个重点林业县和江西30个重点林业县之一。当数万移民从山区搬迁出来后,移民原住地上的百万亩山林资源被列入生态保护区,通过强化林政资源管理、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等系列措施,修水的生态安全得到保证,生态建设快步发展。经过生态的自然修复,全县森林覆盖率和森林活立木蓄积量逐年增加,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71.2%,全县建立的油茶、茶叶、湿地松等特色林业产业示范基地2.4万亩,其中千亩以上规模产业基地5个,培育了大量的工业原料林和特色经济林,仅林业产值一年即达10亿元。

移民,移出了人类生存对生态的破坏性影响,确保了自然的天然神韵,这一成果,既在意料之中,又高于当初的预想。

这时,在本书开篇中飞出的臆想中的那只小鸟,又重新张开了翅膀,并随着天边的那片白云,自由自在地在江西的上空翱翔。万里云空中,它听见有人这样赞叹:

走进江西的土地,就像走进一首优雅的山水诗卷,峰峦峭丽,水光潋滟,意象丰盈,宁静淡远;

踏上江西的土地,就像踏上一幅秀美的水墨画轴,烟雨空蒙,青葱满眼,气韵生动,清旷明洁。

而这样的赞叹中,不能不包含移民扶贫工作所作出的艰辛努力和奉献!

回顾江西省移民搬迁扶贫的历史,屈指整整八年。八年的路程艰难,八年的成绩斐然,但是,八年之后,依然任重道远。2011年5月,中央印发了10号文件,颁发了新的扶贫开发《纲要》,这是今后十年扶贫开发的纲领性文件。与此同时,在国民经济“十二五”发展规划当中,江西也同步制定了新一轮移民搬迁扶贫计划,按照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总体布局,江西移民扶贫已经在更高的谋略上,与地方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贯穿、有机结合,成为整个社会发展、社会管理和社会进步的系统工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任重道远,但前程无限。随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崛起,中国千千万万普通百姓彻底摆脱贫困,全面实现小康进而走向共同富裕的集结号已经吹响,一道绚丽的曙光,在向每个人招手,这是一道象征着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富足安康的曙光——那些居住在深山里的群众,也和城市、平原地区的人们一样,用深情的双臂,迎接这道曙光,迎接全新的未来……

(1)2004年7月27日,时任江西省委书记的孟建柱在省扶贫办《关于恳请在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定点联系的省领导重点关注移民扶贫扶贫工作的函》上批示:

实施移民搬迁扶贫工程,这是解决居住在深山区、库区、地质灾害频发区群众脱贫的重要举措,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提出的实施意见很好,拟请方方面面对于这项工作给予更多的关心、支持、帮助。

2004年8月24日孟建柱在《江西移民扶贫的成功实践和基本经验》上批示:

望不断总结经验、积极探索,从实际出发进一步走出一条扶贫开发的成功之路。

2005年1月21日孟建柱在《修水县2004年移民扶贫工作汇报》上批示:

修水县移民扶贫工作做得好,为党和政府分了忧,为民解了难,这是修水县委、县府和扶贫工作的同志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值得总结。望继续努力、再接再厉,不断探索,力争把新一年的扶贫工作做得更好。

(2)国家扶贫办主任范小建指出,移民搬迁是解决山区贫困问题的一项重要性措施,在实施过程中要做到科学规划、分步实施,有组织有计划地集中搬迁安置;要把产业发展和实现农民增收作为搬迁的前置条件,做到“搬得出、稳得下、能致富”;要坚持自愿的原则,通过政策引导,群众根据自身条件,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自愿搬迁到条件较好的地方;要整合各方面资源,把移民搬迁和新村建设、中低产田改造、人畜饮水、道路改造、教育医疗等结合起来统筹考虑;要加大对贫困农户的政策倾斜,使最困难的农户也能搬出来。

(3)现任江西省委书记苏荣说:“三农”工作永远是全省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而扶贫工作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长期任务。“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地质灾害移民搬迁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

(4)黄智权同志(时任江西省省长)2004年8月24日在省扶贫办《关于移民扶贫工作情况汇报》上批示:

实施移民搬迁扶贫工程,把地处深山区、水库库区、地质灾害频发区的贫困群众搬迁出来,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问题,是省委、省政府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进一步加强扶贫开发工作的重大举措。去年3个县试点,资金管理严,任务完成好,要认真总结。希望政府各部门继续关心、全力支持这项工作;有移民扶贫任务的市、县要高度重视,管好用好这笔来之不易的扶持资金,切实把这项德政工程管理好、实施好。

(5)前江西省省长吴新雄说:“搬迁式移民扶贫是省委、省政府的一项重大决策,要继续推行下去,把好事办好。移民要转变观念,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和社会各界的帮助下,勤劳致富。(吴新雄到修水县三都镇太阳升移民安置点视察时说。)

同类推荐
  • 足迹与风采:南航校友访谈录(全2册)

    足迹与风采:南航校友访谈录(全2册)

    2012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将迎来六十华诞。六十年来,南航培养了12万余名校友,他们在社会各个领域建功立业,其中涌现出了一大批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开拓者及各条战线上的杰出人才,为国家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本书共收录了20世纪50年代至21世纪初,各个时期从南航毕业到校外工作或曾经在南航工作过的校友访谈录100篇 (共两辑)。篇目按受访校友的入校先后顺序排列,同级校友以姓氏笔画为序。从这些讲述校友成长足迹和创业风采的朴实文字中,读者能够分享南航校友们的人生经验,汲取丰富的精神营养;可以读出一部鲜活的南航“校史”,找寻一脉相承的南航“基因”,感悟生生不息的南航“精神”。
  • 法学教育价值研究:兼论我国法学教育改革的走向

    法学教育价值研究:兼论我国法学教育改革的走向

    在社会法治化的进程中,法学教育的重要性日益为世人所瞩目。这种现象的发生源于法学教育自身的巨大价值的存在。本书以法学教育价值为研究视界,以高素质法律人的培养为线索,集中地探讨了法学教育传授、整合与创新法学知识,训练和提升法律技能,养成和改善法律思维方式,培育法律职业道德,培植法律信仰等方面的价值。
  • 社会经济学框架与中国现实社会经济问题研究

    社会经济学框架与中国现实社会经济问题研究

    本书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本研究力求从一个阔的视角探求社会经济学的分析视角与分析方法的框架,并且运用社会经济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了中国现实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几个重要理论与实践问题。本研究注重探索构建社会经济学理论与方法论的框架,注重对中国现实经济发展的新特征、新趋势的分析论证,具有相当的理论深度与实践意义。
  • 美言妙语

    美言妙语

    本书从各个方面,各种角度取材,编选了古近名家高手的精美语言。本书又可像查工具书一样从各种角度,各个方面查阅行文写作中所要参考的资料。
  • 中华民族认同与认同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认同与认同中华民族

    本书是关于研究“中华民族认同与认同中华民族”的文集,书中具体收录了:《族群政治的东方神话——儒家民族主义与中华民族认同》、《关于中华民族构成的思考》、《族群、民族和谐机制研究——摩哈苴的田野观察》、《中俄混血人: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等文章。
热门推荐
  • 锦衣卫六部

    锦衣卫六部

    锦衣卫六部办事,神鬼让道!定让世间魑魅魍魉服从管教!
  • 邪皇傲世

    邪皇傲世

    世人修炼只求合天地大道,调动天地灵力,夺造化,窃阴阳,超脱六道轮回,主宰芸芸众生。丫鬟之子机缘巧合之下,偶得天元之珠,纳灵气于体内,化至纯之元力。苍天无情,我欲逆天行。纵横天下,快意恩仇,剑斩苍穹,八荒六合,谁与争锋;宇宙洪荒,我主沉浮!
  • 我的冥间的姐姐

    我的冥间的姐姐

    世界上真有灵异的事?许多人不信,但林木林不得不信!因为他的体验太离奇了!后来他才知道,他在冥间竟还有一位至亲的亲人!!!
  • 想把你写成一首歌

    想把你写成一首歌

    陈子牧就是那个在我挫逼人生中闪闪发光的别人家的孩子,所以我对他绝对是一种以后自己也要生个这么可爱的男孩子的母性关怀。对,没错,就是羡慕嫉妒恨。但是为什么在知道这个孩子还是单身的时候我会有一种窃喜。还有,为什么他要跟我解释自己的单身状态。这是求扑倒的节奏吗?那我是要扑倒呢还是扑倒呢还是扑倒呢……
  • 最强美食家

    最强美食家

    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煎炸烹炒煮十里飘香。美食界的吃货赵岩,一觉醒来却发现整个世界都变了摸样。作为美食家的他,决定让这个世界的美食重回人间。鱼香肉丝、宫保鸡丁、麻婆豆腐、水煮肉片……每一种食材都会被赵岩发挥到淋漓尽致,每一道新菜都会受到亿万人的追捧。赵岩:这世间唯爱与美食不可辜负。
  • 仙魔大礼包

    仙魔大礼包

    人家穿越成青葱少年,一群漂亮MM等着。李隆庆穿越成一半百老头,早已儿孙满堂。婚姻,抚育儿女的任务已经完成,李隆庆只需要为自己率性而活。一个神秘的礼包,让他走入了仙,魔,妖存在的世界。在这个奇妙的世界,李隆庆是继续做一个宅男,还是做一个宅仙?
  • 灵异狂想曲

    灵异狂想曲

    原创短篇灵异不定期更新,如有雷同,请勿打扰。
  • 末世海神

    末世海神

    2110年,全球下起了灭世大雨,水中生物发生变异,海平面上升一千米,世界三分之二的土地被淹没。战争,厮杀,罪恶,希望充斥着这个世界。对,这是末世,没有丧尸的末世。对,这是末世,只有变异生物、只有政府、只有军阀、只有邪教、只有海贼的末世。世界终将毁灭,好在陈安重生了。稳定两更,中午一点和晚上八点,加更晚上十点。
  • 洛克王国之蓝雪梦幻旅程

    洛克王国之蓝雪梦幻旅程

    蓝雪是一个智力超群的小女孩,有一天晚上,她偶然遇见了属于自己的蓝晶晶并去了洛克王国,开始了了她的奇幻旅程。
  • 按摩小技巧

    按摩小技巧

    穴位按摩疗法可以预防和医治上百种疾病,如头痛、牙痛、急性腰扭伤、岔气、腹泻等,往往只需要按摩一次,就可手到病除。至于许多慢性疑难杂症,如糖尿病、高血压、失眠等,只要有恒心坚持按摩,也多有奇效。《按摩小技巧》为读者介绍一些按摩技巧,这样不用药物,在享受按摩的舒服过程中收获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