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散结丸:白胶香、炙草乌、五灵脂、地龙、木鳖各2740g,乳香、没药、当归各1360g,香墨211.5g,菖蒲膏548g。上药压制片剂,每次1g,每日2次。用于痰瘀凝结者。
外治法
1.散剂:颠倒散、龟板散、鹅黄散,任选1种,茶水调搽。
2.洗剂:三黄洗剂、痤疮洗剂,任选1种,外涂。适用于以丘疹、丘疮和少许脓疱皮损为主的阶段。
3.软膏、黑布膏、祛斑膏及独角莲硬膏,任选1种,外敷或外贴。适用于以结节、囊肿、疤痕为主的阶段。
警示
可用特制粉刺挤压器将开放性粉刺内容物挤出,清洁痤疮皮损后用药物按摩或喷雾,结合中药倒模可达治疗目的。
§§§第二十三节脂溢性皮炎
脂溢性皮炎是一种由于皮脂溢出过多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中医称发于头部者为“白屑风”;发于面部者,为“面油风”。
诊断要点
头皮,面部,耳后,腋窝,上胸部,肩胛部,脐窝,耻骨部及腹股沟等部位出现毛囊周围红色小丘疹,丘疹互相融合成大小不等的红黄色的斑片,境界清楚,其上覆有油腻性鳞屑或痂皮。
辨治原则
依据皮损辨别湿与燥。湿者为胃肠湿热,燥为风热血燥。
处方
1.风热血燥证:皮损为黄红色、干燥脱屑性斑疹,在头皮部有大量灰白色糠秕样脱屑,头发干枯脱落。舌红,苔少脉滑数。治宜祛风清热,养血润燥。
基本处方当归、川芎、首乌、生地、威灵仙、大胡麻、石菖蒲、苦参、花粉、生草等。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当归饮子:当归15g,生地12g,白芍、川芎各9g,何首乌15g,荆芥、防风各6g,刺蒺藜、黄芪各12g,甘草9g。每日1剂,加水煎服。用于风热血燥者。
(2)祛风换肌丸:大胡麻、生首乌、牛膝、天花粉、苍术、石菖蒲、威灵仙、苦参、川芎、当归、甘草。用于风热血燥者。
2.胃肠湿热证:皮损为红斑,表面有糜烂、渗液或者黄色油腻性痂皮,味腥而粘。多发生在腋窝、会阴等处,可伴胸闷口苦、纳差、便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治宜清热利湿。
基本处方茯苓、白术、苍术、黄芩、茵陈、山栀、泽泻、竹叶、灯芯各10g,陈皮、甘草各6g等。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防风通圣丸:防风、荆芥、连翘、麻黄、薄荷、川芎、当归、白芍、白术、栀子、大黄、芒硝各15g,石膏、黄芩、桔梗各30g,甘草60g,滑石90g。共为细末,水泛为丸,滑石为衣。每次9g,每日2次。用于胃肠湿热者。
(2)茵陈蒿汤:茵陈、栀子、大黄各10g。每日1剂,加水煎服。用于胃肠湿热者。
(3)三黄丸:每次3g,每日2次。用于胃肠湿热者。
外治法
(1)头皮部用白屑风酊,或侧柏叶酊,每日3次,外擦。
(2)面部用痤疮洗剂,或颠倒散洗剂,每日2次,外擦。
(3)湿性者用青黛膏擦后,扑三石散。
警示
忌食辛辣,少吃油腻、肥肉和浓茶、咖啡、烟酒等,保持大便通畅,不用刺激性强的肥皂洗涤。
§§§第二十四节酒渣鼻
酒渣鼻(rosacea)是发生于面部中央和鼻部的慢性皮肤病,多发生于30~50岁中青年人,以女性多见。本病类似中医所称“鼻赤”。
诊断要点
无明显自觉症状。损害发生于面部中央,主要以鼻尖、鼻翼为主,其次为颊部、颏部和前额,分布对称。常并发痤疮及脂溢性皮炎。临床分为3期:(1)红斑期:面部中央特别是鼻部及其两侧面颊潮红,初为暂时性,继而持久不退,并伴毛细血管扩张,呈细丝状、树枝状分布。(2)丘疹期:在红斑基础上,出现成批红色丘疹、脓疱和结节。毛囊口扩大,毛细血管扩张更明显,纵横交错。(3)鼻赘期:鼻部皮脂腺和结缔组织增生,鼻尖、鼻翼肥大,形成大小不等的结节状隆起,表面凹凸不
平,毛细血管扩张显著,毛囊口扩大,本期少见。
辨治原则
多为实证,需分清热瘀及所在气血脏腑。
处方
1.肺胃积热证:鼻区皮肤发红,持久不退,形成弥漫性红斑,遇热更红。伴见口干渴饮,皮肤油腻光亮。舌质红,苔黄,脉数。治宜清泄肺胃积热。
基本处方枇杷叶、桑白皮各15g,黄连3g,黄柏9g,人参、甘草各3g。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凉血五花汤:红花、鸡冠花、凌霄花、玫瑰花各9g,野菊花15g。每日1剂,加水煎服。用于肺胃积热者。
(2)枇杷叶膏:鲜枇杷叶去毛洗净,5kg。加水40kg,煎煮3小时后,过滤去渣,浓缩至1500g成膏,兑入蜂蜜适量混匀。每次9~15g,每日2次。用于肺胃积热者。
2.热毒壅聚证:患者肤色转为深红色,并有血丝显露,鼻尖常见针头至高粱大小的红色丘疹及脓疱。伴见大便干,小便黄。舌质红,苔薄黄,脉滑数或弦数。治宜凉血清热解毒。
基本处方生地、当归、赤芍各12g,川芎9g,红花12g,茯苓9g,黄芩12g。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栀子金花丸:栀子、黄芩、大黄各180g,黄柏、天花粉各90g,知母60g,黄连7.5g。共为细末,水泛小丸,每次6g,每日2次。用于热毒壅聚者。
(2)连翘败毒散:连翘、防风、白芷、黄连、苦参、薄荷、当归、荆芥穗、花粉、甘草、黄芩、赤芍、柴胡、羌活、麻黄、黄柏各240g,地丁、大黄各1800g,金银花1200g。共为细末,水泛小丸,每次6g,每日2次。用于热毒壅聚者。
3.血瘀凝滞证:鼻部暗红或紫红,并有逐渐肥厚增大,或者结节增生如瘤状,终至鼻赘,全身症状不明显。舌质暗红或有瘀斑,脉弦涩。治宜活血化瘀。
基本处方桃仁、红花、赤芍各12g,川芎6g,生地、当归各12g。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通窍活血汤:归尾、赤芍、生地各12g,川芎、甘草、桃仁、枣仁各10g,麝香1.5g。每日1剂,加水煎服。用于血瘀凝滞者。
(2)凉血四物汤:当归、生地、赤芍各15g,黄芩、红花、赤茯苓各10g,陈皮、川芎、生草各6g。每日1剂,加水煎服。用于血瘀凝滞者。
外治法
1.散剂:颠倒散;或用明矾、硫黄、乳香各等分,研细末,冷开水调搽。适用于丘疹、脓疱、红斑为主的阶段。
2.软膏:去斑膏、四黄膏、银脑四仁膏、酒渣鼻膏,任选1种,外搽。适用于早期皮损。
警示
避免饮酒,鼻赘期可行切割术后整形。
§§§第二十五节斑秃
斑秃俗称鬼剃头,以突然发生局部斑状脱发为特征。经过缓慢,中医称之为“油风”。
诊断要点
本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一般无自觉症状,常于无意识中发现,头发呈斑片状脱落,脱发区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表面光滑,略有光泽,无炎症有自愈倾向。全部头发脱落成全秃。有的全身毛发脱落而成普秃。
辨治原则
掌握虚与实的辨证。虚证者需分清气血不足或肝肾阴虚,实证者需辨风热瘀主次兼夹。
处方
1.血热生风证:突然脱发,进展较快,常见大片大片的头发脱落;偶尔有头皮瘙痒;部分伴有头部烘热,心烦易怒,急躁不安。舌质红,苔少,脉细数。个别患者还会相继发生眉毛、胡须脱落的现象。治宜凉血祛风。
基本处方生地、女贞子、桑椹子各15g,炒丹皮、赤白芍、山茱萸各9g,玄参、巨胜子、菟丝子各12g,茯神、当归、侧柏叶各18g,泽泻、茯苓各9g。每日1剂,加水煎服。
2.血瘀毛窍证:脱发前先有头痛或头皮刺痛等自觉症状,继而出现斑块状脱发,时间一久,则会发生全秃。伴有夜多恶梦,烦热难以入睡等全身症状。舌质暗红或挟有瘀点,苔少,脉沉涩。治宜通窍活血。
基本处方归尾、赤芍、生地各12g,川芎、甘草、桃仁、枣仁各10g,麝香1.5g。每日1剂,加水煎服。
3.气血两虚证:患者多系病后、产后、疮后,脱发往往是渐进性加重,范围由小而大,数目又少而多,头皮光亮松软,在脱发区还能见到散在性参差不齐的残存头发,但轻轻触摸就会脱落。伴有唇白,心悸,气短语微,头昏,嗜睡,卷怠无力。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治宜益气补血。
基本处方人参、白术、茯苓各12g,当归、白芍、地黄、川芎各10g,甘草5g。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归脾丸:当归10g,川芎5g,白芍药8g,熟地黄15g,人参3g,白术10g,茯苓8g,甘草5g。加生姜3片,大枣2枚,每日1剂,加水煎服。用于气血两虚者。
(2)人参健脾丸:炙黄芪、党参、白术、茯苓、青皮、陈皮、丹参、红花、香附、甘草等。用于气血两虚者。
(3)十全大补汤:人参6g,白术、白芍、白茯苓各9g,黄芪12g,川芎6g,熟地黄12g,当归9g,桂枝、甘草各3g。每日1剂,加水煎服。用于气血两虚者。
4.肝肾不足证:平素头发焦黄或花白,患者年龄多数在40岁以上,发病时头发常是大片而均匀的脱落,严重时还会出现眉毛、腋毛、阴毛乃至汗毛的脱落;伴有面色白,肢冷畏寒,头昏耳明,腰膝酸软,龟头冷。舌质淡红有裂纹,苔少或无,脉沉细无力。治宜滋补肝肾。
基本处方何首乌15g,茯苓、牛膝各12g,当归9g,枸杞子、菟丝子、补骨脂各12g。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神应养真丹:羌活、木瓜、白芍、当归、菟丝子、川芎、熟地、天麻各60g。每次6g,每日2次。用于肝肾不足者。
(2)七宝美髯丹:何首乌240g,菟丝子、牛膝、枸杞子、茯苓各60g,补骨脂30g。每次9g,每日2次。用于肝肾不足者。
(3)健宁丸:当归、炙黄精、黑桑椹各400g,首乌800g,旱莲草、女贞子、熟地各200g,党参100g,乌梅、鹿茸各50g。每次3g,每日3次。
用于肝肾不足者。
外治法
(1)酊剂类:在配制的过程中,以辛香走窜和滋补药并用,更有利于毛根的再生。如生发酊、桂枝斑蝥醑、红花侧柏酊、5%~10%斑蝥酊、10%辣椒酊、冬虫夏草酒等。任选1种,或交替应用,每日2~3次,外搽患处。
(2)溶液类:选用海艾汤,水煎取药汁外洗,每日1~2次。适用于血热生风证。
(3)生姜,每日2次,外搽;川乌粉,每日2次,调醋外搽。
警示
去除可能诱发因素,解除思想负担,注意劳逸结合。对秃发范围广或全秃、普秃患者,宜戴假发以减轻心理负担。
§§§第二十六节结节性红斑
结节性红斑是一种由于真皮脉管和脂膜炎症所引起的结节性皮肤病。病因尚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与细菌(最早报告为链球菌感染)、病毒、真菌感染、结核菌或药物等所致的血管迟发性过敏反应。还可见于某些免疫异常性疾病的病程中,如结节病、溃疡性结肠炎、白塞病等。祖国文献中记载的“瓜藤缠”、“湿毒流注”与本病相类似。
诊断要点
1.好发于青年女性,常见于春秋两季。
2.皮损对称分布,发生于小腿伸侧,也可累及前臂及大腿部。
3.起病多于劳累后,发病前或发病时可有发热、喉痛、关节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皮损为直径1~5cm大小的圆形皮下结节,带水肿性,略高出皮面,结节表面皮色呈鲜红、灼热。随着结节的消退,可变成暗红、紫红、黄褐色,质地亦由坚实而变柔软,但不会形成脓疱或溃破,常伴小腿浮肿。结节数目多寡不等,自数个至数十个,分布群集而散在,自觉疼痛,并有压痛。
4.病程有自限性,一般为4~8周,常可反复发作。
辨治原则
掌握虚与实的辨证,实证者分清寒湿热主次兼夹,虚证者多为气血不足。
处方
1.血热证:结节红肿疼痛,色泽鲜红,大小不一,自觉灼热,关节酸楚不适,口干,大便秘结,小便黄。舌质红,苔少,脉浮数或弦数。治宜清热凉血,活血通络。
基本处方白茅根30g,瓜蒌根、茜草根各15g,紫草根30g,板蓝根15g。每日1剂,加水煎服。
2.湿热证:下肢结节,皮色深红,轻微疼痛,可伴下肢浮肿,按之凹陷,关节酸痛明显,乏力,小便黄浊。舌质红,苔黄腻,脉沉濡或滑数。治宜清热利湿,活血通络。
基本处方黄柏(酒拌,略炒)120g,苍术(米泔水浸焙干)180g,川牛膝60g,共为细末,面糊为丸。每次6~9g,空心姜盐汤下。
备选处方
(1)萆薢渗湿汤:萆薢12g,薏苡仁15g,黄柏、茯苓、牡丹皮、泽泻、滑石各9g,通草6g。每日1剂,加水煎服。用于湿热者。
(2)凉血五根汤:紫草根、茜草根各10g,白茅根15g,忍冬藤30g,黄柏、防己各10g,鸡血藤、赤芍各15g,红花6g,木瓜12g,伸筋草15g。每日1剂,加水煎服。用于湿热者。
3.寒湿证:反复缠绵不愈,下肢结节皮色暗红,伴有关节痛,遇寒加重,肢冷,口不渴,大便不干。舌质淡,苔白或白腻,脉沉缓或迟。治宜散寒祛湿,和营通络。
基本处方桂枝、芍药各9g,炙甘草6g,生姜9g,大枣4个。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黄芪桂枝五物汤:黄芪12g,芍药、桂枝各9g,生姜18g,大枣8枚。每日1剂,加水煎服。用于寒湿者。
(2)桂枝红花汤:桂枝、牛膝各9g,干姜6g,细辛3g,威灵仙、归尾、赤芍、红花各9g,鸡血藤15g,甘草6g。每日1剂,加水煎服。用于寒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