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湿热蕴毒证:相当于脓疱型银屑病。皮疹泛发全身,针尖至粟粒大的脓疱密集成片,反复出现,表面糜烂,掌跖脱屑,重者伴发热、烦渴、便干、溲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或滑数。治宜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基本处方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地丁各15g,紫背天葵子6g。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黄连解毒汤:黄连9g,黄芩、黄柏各6g,栀子14枚。上药用水1200ml,煎取400ml,每日1剂,分2次服。用于湿热蕴毒者。
(2)解毒凉血汤:犀角(镑)1g,生地炭、金银花炭各15g,莲子心9g,白茅根30g,天花粉15g,紫花地丁9g,生栀仁6g,蚤休15g,生甘草6g,川黄连9g,生石膏60g。每日1剂,加水煎服。用于湿热蕴毒者。
5.风湿阻络证:相当于关节型银屑病。周身皮疹泛发,兼见关节红肿、疼痛,屈伸不利,受累关节以手足小关节为主,久则关节畸形弯曲,不能伸直,重者可累及膝、踝、脊柱等大关节。舌淡,苔薄白腻,脉弦滑或濡。治宜祛风除湿,活血通络。
基本处方茯苓、车前子、紫花地丁各30g,金银花90g,牛膝15g。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独活寄生汤:独活9g,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茯苓、桂心、防风、川芎、人参、甘草、当归、芍药、干地黄各6g。每日1剂,加水煎服。
(2)桂枝芍药知母汤:桂枝12g,芍药9g,甘草6g,麻黄12g,生姜、白术各15g,知母、防风各12g,附子10g(炮),上药9味,以水700ml,煮取210ml,每次温服70ml,每日3次。用于风湿阻络者。
6.热毒入营证:相当于红皮病型银屑病。全身皮肤弥漫潮红、灼热,皮损肿胀浸润,大量脱屑,伴发热或壮热烦渴,便干溲赤。舌红绛有裂纹,无苔或少苔,脉弦滑数。治宜清热解毒,凉血养阴。
基本处方犀角9g,生地15g,玄参9g,竹叶心3g,麦冬9g,银花9g,连翘(连心用)6g,黄连4.5g,丹参6g。上药水煎,每日1剂,犀角磨汁和服。
备选处方
(1)犀角地黄汤:犀角屑3g,地黄30g,丹皮9g,芍药12g。上药水煎,每日1剂,犀角磨汁和服。用于热入营血者。
(2)清瘟败毒饮:生石膏(大剂)180~240g(中剂)60~120g(小剂)24~36g,小生地(大剂)18~30g(中剂)9~15g(小剂)6~13.5g,乌犀角(大剂)18~24g(中剂)9~12g(小剂)6~12g,真黄连(大剂)12~18g(中剂)6~12g(小剂)3~4.5g,生栀子、桔梗、黄芩、知母、赤芍、玄参、连翘、鲜竹叶、甘草、丹皮各10g。石膏先煎10余分钟后,再入余药同煎,每日1剂,犀角磨汁和服,或研末,或先煎对入。用于热入营血者。
7.冲任失调证:皮疹泛发全身,病久不退,女性患者皮疹随月经期的到来增多或减少,月经周期紊乱,皮疹色较淡,鳞屑不多,腰膝酸软,气短懒言。舌淡,苔薄白,脉濡细。治宜养血调经,调摄冲任。
基本处方仙茅、仙灵脾各12g,巴戟天6g,黄柏、知母、当归各9g。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四物汤:当归10g,川芎6g,白芍10g,熟地黄15g(酒蒸)。每日1剂,加水煎服。以本方组成的临床中成药有四物片、四物丸、四物合剂、四物口服液、四物注射液。用于冲任失调者。
(2)八珍益母丸:当归120g,川芎60g,白芍90g,熟地180g,党参150g,白术120g,茯苓90g,甘草50g,益母草120g。以上9味药,捣烂研为末,加蜜炼丸,早晚空腹时各服10g。用于冲任失调者。
外治
禁用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可用安抚保护剂。
(1)消银油:蜈蚣5条,乌蛇、乌梅、石榴皮、红花、三棱、莪术、木香各20g,紫草、黄柏、银花藤各30g。上药浸于菜油500g中,2小时后,以文火煎至药枯,发黄微黑,滤渣后装瓶备用,外搽皮损处,每日1~2次,擦药后用手摩擦患处5~10分钟,使局部微微发热为佳。
(2)清凉膏:当归30g,紫草6g,大黄面4.5g,香油500g,黄蜡180g。用香油浸泡当归、紫草三日后,用微火熬至焦黄,离火将油滤净去渣,再入黄蜡加火熔匀,待冷后加大黄面(每斤油膏加大黄4.5g)搅匀成膏。每日1~2次,外涂皮损处。
(3)黄连膏:黄连、黄柏、姜黄各9g,当归15g,生地30g,黄蜡120g,香油360g。上药浸入360g香油内,1天后,用文火熬煎至药枯黄,滤渣后纳入黄蜡收膏,冷后备用。每日1~2次涂患处。
(4)硫附膏:硫黄、附子各10g,穿山甲15g。共研细末加入基质霜100g内调匀,每日1次,外涂患处。
(5)黑红软膏:黑豆油、京红粉、利马锥各6g,羊毛脂42g,凡士林240g。上药搅匀成膏,每日1~2次,外敷患处。
(6)普连软膏:黄柏面、黄芩面各30g,凡士林240g。上药搅匀成膏,直接涂于皮损上,或用软膏滩在纱布上,每日1~2次,敷于患处。
警示
应向患者解释病情,解除精神负担,嘱其尽量避免各种诱发因素。目前对银屑病的各种治疗只能达到近期疗效,不能防止复发,寻常型银屑病对身体危害不大,切不可盲目追求彻底治疗而采用可导致严重不良反应的药物(如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以免病情加重或向其他类型转化。
§§§第十七节多形性红斑
多形性红斑是一种急性皮肤炎症性疾病。其病因复杂,有多种原因。其发病机制可能是皮肤小血管对某些致敏性物质所引起的变态反应。治疗上首先除去可疑病因,如控制感染,停用可疑致敏药物。其次进行对症治疗以减轻症状和缩短病程。我国早在隋朝对本病已有所认识,并据其发病在大雁往来之际,称为“雁疮”,又有“寒疮”、“猫眼疮”之称。
诊断要点
1.皮疹多形,以红斑为主,兼有丘疹,水疱,皮疹中心暗红或紫红,如虹膜状,常伴黏膜损害。
2.女性多于男性,以10~30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3.春秋季节好发,亦有在冬季发病者。
辨治原则
掌握湿热毒及寒邪的主次兼夹。
处方
1.湿热蕴结证:皮疹为鲜红色斑或斑丘疹,上有水疱,瘙痒烧灼,甚或糜烂滋水,有黏膜损害,伴发热倦怠,口干咽痛,呕恶纳呆,关节酸痛。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清热利湿,祛风止痒。
基本处方茵陈蒿18g,栀子15g,大黄6g(去皮)。每日1剂,加水煎服。以本方组成的临床中成药有茵栀黄口服液、茵栀黄注射液。
备选处方
(1)清风导赤汤:生地、赤茯苓各3g,牛蒡子(炒、研)、白鲜皮、金银花、南薄荷叶、木通各2.4g,黄连(酒炒)、生甘草各0.9g,灯芯165cm。每日1剂,加水煎服。用于湿热蕴结者。
(2)升麻消毒饮:升麻9g,防风6g,牛蒡子、羌活各9g,白芷6g,归尾、赤芍、红花、银花、连翘各9g,生甘草6g;上药用水400ml,煎至320ml,每日1剂,空腹服。用于湿热蕴结者。
2.寒湿阻络证:皮疹多发于春秋交替时节,遇寒后发,皮损呈暗红或紫红斑片,或上有水疱,状如猫眼,痛痒不甚,伴畏寒喜暖,四肢厥冷,关节冷痛。舌质淡或暗,苔白,脉沉迟。治宜疏风散寒,和营通络。
基本处方桂枝、芍药各9g,甘草6g,生姜9g,大枣12枚。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当归四逆汤:当归、桂枝、芍药、细辛各40g,炙甘草、通草(即木通)各28g,大枣25枚(一法12枚)。每日1剂,加水煎服。用于寒湿阻络者。
(2)附片桂枝汤:附片、桂枝、麻黄各10g,细辛5g,桃仁、红花、川芎、地肤子各10g,甘草5g。每日1剂,加水煎服。用于寒湿阻络者。
3.热毒炽盛证:发病急骤,皮损呈红斑、大疱、糜烂、出血,迅速发展全身,黏膜亦受累,伴高热不退,咽喉肿痛,全身酸楚,心悸,胸痛,尿涩而赤,甚者神昏谵语。舌质红降,脉洪数。治宜清热凉血,解毒利湿。
基本处方黄芩、黄连各15g,陈皮(去白)、玄参、生甘草、柴胡、桔梗各6g,连翘、牛蒡子、板蓝根、薄荷、马勃各3g,白僵蚕(炒)、升麻各2.1g。上药为粗末,如麻豆大,每次15g,用水300ml,煎至150ml,去渣,稍热,每日1剂,时时服之。或蜜拌为丸,噙化,现代用法,按原方比例酌减,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黄连解毒汤:黄连9g,黄芩、黄柏各6g,栀子14枚。上药用水1200ml,煎取400ml,每日1剂,分2次服。用于热毒炽盛者。
外治
1.三黄洗剂:大黄、黄芩、黄柏、苦参各等份。上药共研细末,取10~15g加入蒸馏水100ml,医用石炭酸1ml,临用时摇匀,每日4~5次,以棉花蘸药汁擦患处。
2.紫色消肿膏:紫草15g,升麻30g,贯众6g,赤芍30g,紫荆皮15g,当归60g,防风15g,白芷60g,草红花、羌活、苏穗、荆芥、儿茶、神曲各15g。上药共研细面过重箩,每120g药面加血竭花面3g,山柰面6g,乳香、没药各12g,凡士林12g,调匀备用。外敷患处。
3.青吹口散:煅石膏、煅人中白各9g,青黛、冰片各3g,薄荷、川连各1.5g,黄柏2.1g,炒月石18g。将煅石膏、煅人中白、青黛分别研细末,和匀,用水飞3~4次,研至无声为度,晒干,再研细后,将其余五味各研细和匀,瓶装封固,勿令泄气。洗漱净口腔,用药少许,吹敷患处。
警示
重症多形性红斑可危及生命,需结合西医进行救治。
§§§第十八节神经性皮炎
神经性皮炎又称慢性单纯性苔藓。是以阵发性皮肤瘙痒和皮肤苔藓化为特征的慢性皮肤病。发病原因一般认为与以下因素有关:1.精神因素;2.胃肠道功能障碍、内分泌系统功能异常、体内慢性病灶感染而致敏,也可能成为致病因素;3.局部刺激:如衣领过硬而引起的摩擦,化学物质刺激、昆虫叮咬、阳光照射、搔抓等,均可诱发本病的发生。本病古代俗称“牛皮癣”。相当于中医的“摄领疮”、“纽扣风”、“牛皮癣”等。
诊断要点
1.好发于颈部、肘部伸侧、大腿内侧、骶尾、会阴等。严重者亦可泛发全身。
2.患部开始有阵发性瘙痒,经搔抓后,出现片状红斑。或先出现密集的扁平丘疹,针头大小,呈皮色或淡褐色,圆形或多角形,丘疹干燥而坚实,融合后形成苔藓样变的斑块。
3.自觉瘙痒剧烈,呈阵发性,尤以受热或夜间为甚。
4.病势缠绵,反复发作。
辨治原则
掌握实与虚的辨证。实证者需分清风热血热,虚证者多为血虚风燥。
处方
1.风热交阻证:皮损以丘疹为主,或发为红斑,瘙痒阵发。舌质红,苔微黄或黄腻,脉弦浮数。治宜清热祛风,调和气血。
基本处方荆芥、防风、当归、生地、苦参、苍术、蝉蜕、胡麻仁、牛蒡子、知母、石膏(煅)各3g,甘草、木通各2g。每日1剂,加水煎服,空腹服。
备选处方
顽癣浮萍丸:紫背浮萍、苍术、苍耳草各60g,苦参120g,黄芩、僵蚕各30g,钩藤45g,豨莶草60g。将上药研成粉末,酒糊为丸。每次6g,白汤送下。用于风热交阻者。
2.血热风盛证:皮损泛发全身,呈大片潮红斑块,并有抓痕、血痂或苔藓样变。自觉奇痒不止,心烦内热,口渴喜冷饮,尿黄便干。瘙痒阵发。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治宜清热凉血,祛风止痒。
基本处方全蝎6g,皂刺12g,猪牙皂角6g,刺蒺藜15~30g,炒槐花15~30g,威灵仙12~30g,苦参6g,白鲜皮、黄柏各15g。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凉血消风散:生地30g,当归、荆芥各9g,蝉衣6g,苦参、白蒺藜、知母各9g,生石膏30g,生甘草6g。每日1剂,加水煎服。用于血热风盛者。
(2)丹栀逍遥散加减:柴胡、栀子、胆草、丹皮各10g,生地、当归各15g,赤芍、白芍各10g,首乌藤30g,钩藤15g。每日1剂,加水煎服。用于血热风盛者。
3.血虚风燥证:皮损渐呈苔藓样变,表面干燥脱屑或有抓痕结痂,痒剧,入夜尤甚。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数。治宜养血润燥,去风止痒。
基本处方当归、熟地、川芎、白芍。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八珍汤加减:泡参、沙参各30g,白术、茯苓各15g,甘草10g,生地15g,白芍30g,当归12g,黄芪18g,陈皮10g,地骨皮15g,丹皮、钩藤各12g,红活麻30g。每日1剂,加水煎服。用于血虚风燥者。
(2)潜阳息风汤:生熟地各15g,当归、首乌各9g,紫贝齿30g,磁石、生龙骨、生牡蛎、代赭石各15g,珍珠母30g,白芍9g。每日1剂,加水煎服。用于血虚风燥者。
(3)养血祛风汤:首乌12g,丹皮5g,生地12g,熟地、当归各10g,红花、地肤子各5g,蒺藜、白僵蚕各10g,甘草4g,元参12g。每日1剂,加水煎服。用于血虚风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