辑入这本集子里的十三个短篇,大多是我近几年来新创作的小说,几乎都在刊物上公开发表过。因为这几年先后出版了《远祭》《想去南方》两个短篇集,另外还将在台湾出一个短篇小说选集《遇害者》,为了不重复,这个集子所选的都是以前集子里没有出现过的。这样说,并不等于这本集子就是选剩的下脚料,事实上,早在前年,我就有意想选编一本关于少年题材(或曰成长小说)的短篇集,可以说这本书里的很多篇章,当初是有意留下来的,等着结集出版的机会。
我做小说近二十年,出版过两部长篇,发表过十余个中篇,短篇大约也有近五十篇,产量不是很高,质量也是良莠不齐,特别是初学写作时的试笔之作,很多现在自己看来觉得脸红不已,因此尽管没有结集过,此书都不收录。但由于自己的偏爱或者趣味,与读者的审美肯定存在严重差异,当你拿起此书,若能喜欢其中的十三分之一的文字,我就心满意足了。
前面说过,此书主要辑录的是一些成长小说,写作这里面大部分篇章的时候,我差不多已人到中年了,作为作者的我是以回望的姿态写这些少年们的成长史的,写他们从少年成长为青年的困顿、苦闷、彷徨,他们的叛逆,他们融入社会的艰辛,他们打量世界的目光和心态,既然已经人到中年,也就少了一些年轻时的尖锐和愤怒,同时也许少了一些敏锐度,但肯定是多了一些宽容和理解,多了一些世事的明了人生的透彻。不过,很多篇什,跟我以前的小说一样,依然冷峻和痛彻。没办法,这些小说里的人物,他们成长几乎与我自己的成长的时间几乎完全叠合,我和“他们”都是从那个时代里熬过来的,“他们”的身上必然会烙上我自己的影子,我在创造“他们”的时候也必然会注入自己的经历和体验!当然,我在创作手法和叙述方式上还有讲究了一些艺术上的追求和探索,尽量在写作时渗入一些现代小说的技法,尽量写得不太实也不太死。著名评论家贺绍俊先生在评论的我的小说《非正常死亡的人》时说:“于怀岸的文化资源主要不是来自于传统的经典,而是来自民间,也得益于他对西方现代小说营养的吸收。”诚哉斯言。
最后要说的是,这本集子前面的十个小说是以现实描写为主,而后来的三个小说略带了一些荒诞,我是有意这样选编的,这也许就是世界对立的两面:一面是现实的,一面是荒诞的。艺术或者人生也莫不如此吧。
就写这些吧,是为序。
于怀岸
2011-10-31下午写于湘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