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720900000013

第13章 附录二 斯坦贝克重要作品简介

(依首次出版年序)

●《金杯》(Cup of Gold,1929)

追溯英国海盗亨利·摩根(Henry Morgan)的一生故事,从他威尔斯峡谷的童年开始,至死时为牙买加副总督的故事。

●《天堂牧场》(The Pastures of God,1932)

一系列关于一群住在加州隐蔽山谷中的人的短篇故事。

●《大地的象征》(To a God Unknown,1933)

关于约瑟夫·韦恩(Joseph Wayne)与其家人,以及他们在加州肥沃山谷地区的新家园的一部象征性和神秘小说。

●《小红驹》(The Red Pony,1933)

短篇小说集。

●《薄饼坪》(Tortilla Flat,1935);一译《平原传奇》故事背景设定在加州蒙特雷破败不堪的地区,斯坦贝克的这部幽默小说描绘出流浪汉丹尼和其友人的生活及大胆之举。

●《相持》(In Dubious Battle,1936)

叙述加州山谷的工人冒险反抗植物栽种协会强大势力的劳工小说。

●《农工吉卜赛》(Harvest Gypsies,1936)

七篇关于移民农场工人的文章结集出版。

●《人鼠之间》(Of Mice and Man,1937)

背景设定在萨利纳斯山谷,描绘两个梦想拥有自己土地的牧场工人间的奇怪关系的小说。

●《长谷》(The Long Valley,1938)

描绘萨利纳斯谷地生活的十三个短篇故事集。

●《愤怒的葡萄》(The Grapes of Wrath,1939)

斯坦贝克的叙事史诗,描写被撵出原居地的佃农一家,一路上穿越沙漠,直达加州的果园和田野,寻找新的栖身之所的一连串拼命求生的故事。

●《被遗忘的乡村》(The Forgotten Village,1941)

呈现出一个墨西哥乡村的原始质朴面的记事。

●《柯提兹海》(Sea of Cortez,1941)

李克茨和斯坦贝克写下海洋无脊椎生物如何被杀、防腐及分类的过程;斯坦贝克加上他自己对生命哲学的看法。

●《投弹了》(Bombs Away,1942)

六个年轻人的故事,书中记录他们的日常生活、他们上训练学校的过程,并描写他们如何成为空军的经过。

●《月亮下去了》(The Moon is Down,1942)

斯坦贝克短篇小说之一;描写一个无名小矿城被一支身份不明的军队占领的故事。

●《制罐巷》(Cannery Row,1945)

斯坦贝克记录了加州蒙特雷海岸线(制罐巷)沿线一排排棚屋的角色与当地的氛围。

●《前进的客车》(The Wayward Bus,1947),一译《抛锚汽车》一群陌生人被困在加州郊区一个加油站和快餐店过夜的故事。

●《沧海泪珠》(The Pearl,1947)

重写一个古老的墨西哥乡野传说:渔夫采到一颗珍品珍珠,他的生活却因此而发生种种不幸。

●《俄罗斯纪行》(The Russian Journal,1948)

前往苏联的旅行记录,斯坦贝克的文字,配上罗伯特·卡帕的照片。

●《炽热的光》(Burning Bright,1950)

一个男人无视于自己的性无能,却又一心要生儿育女,恢复自己这方面的尊严,于是他的妻子就跟别人发生了只求生个孩子而别无意义的性关系。

●《柯提兹海航海记》(The Log from The Sea of Cortez,1951)

《柯提兹海》的再版,斯坦贝克加上了李克茨的小传。

●《伊甸园东》(East of Eden,1952)

两个美国家庭塔斯克(Trasks)和汉密尔顿(Hamiltons)自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故事,是斯坦贝克的自传体小说。

●《甜蜜星期四》(Sweet Thursday,1954)

斯坦贝克的喜剧故事,续写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几个《制罐巷》角色的故事。

●《比宾四世瞬息王朝》(The Short Reign of Rippen IV:A Fabrication,1957)

法国人企图让一个查理曼大帝的后裔复辟不成的讽刺故事。

●《烽火一度》(Once There was a war,1958)

背景设定在英格兰、非洲和意大利,是斯坦贝克在1943年后半年为《纽约先驱论坛报》所写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所写的报道结集。

●《令人不满的冬天》(The Winter of Our Discontent,1961)

透过新英格兰贵族家庭的生活,作者描绘出人性中对诚实与成功的一些劣等态度。

●《斯坦贝克携犬横越美国》(Travel with Charley in Search of America,1962)

斯坦贝克带着他的狮子狗遍游美国的旅行记事。

●《给爱利茜亚的信》(Letters Alicia,1965—1966)

斯坦贝克在欧洲与中东旅游时的见闻录。

●《美国和美国人》(America and Americans,1966)

斯坦贝克的文字搭配上许多照片,介绍美国的多种面貌、它的景致之美及其多样的人种。

●《伊甸园东写作日记书信录》(Journal of a Novel:The East of Eden Letters,)

写作《伊甸园东》的日记,原本是一系列写给斯坦贝克的友人,维京出版社编辑帕斯卡·柯维奇(Pascal Covici)的信件。

●《萨巴达传》(Viva Zapata!1975)

萨巴达(Emiliano Zapata)在墨西哥革命中所扮演角色的故事。

●《斯坦贝克书信人生》(Steinbeck:A Life in Letters,1975)

斯坦贝克的最重要书信选集,由其遗孀伊莲和其友人罗伯特·瓦斯顿(Robert Wallsten)编选。

●《亚瑟王及其高贵武士行谊》(The Acts of King Arthur and His Noble Knights,1976)

斯坦贝克身后第一部出版的作品。在1959年,斯坦贝克重新诠释马洛里爵士〔Sir Thomas Malory?~1471,英国作家,以作品《亚瑟王之死》(Le Morte d誂rthur)而闻名——编按〕的七个故事,他尝试将马洛里翻译“成现代英语,同时……企图要重新创造一种节奏与语调……”类似中古世纪的英文。

●《斯坦贝克日记选》(Working Days:The Journals of The Grapes of Wrath,1989);一译《愤怒的葡萄写作日记》。

斯坦贝克在写作《愤怒的葡萄》期间的日记,并附有罗伯特·狄莫(Robert DeMott)的注记。

约翰·奥哈拉(John O誋ara):美国名记者、小说家,1905~1970,《苏马拉约会》为其成名作。

卡帕在中学时就对政治极感兴趣,曾有意加入共产党,在一次入党的秘密会议中,到最后一刻突然将入党申请书撤回,不意第二天就被政府当局盯上,家人也跟着受到盘问,迫使他不得不立即出国,前往德国求学,从此挥别故乡与亲人,这一年他只有十八岁。

约翰·福特(John Ford):1895~1973,美国电影导演。1913年到好莱坞,当过替身演员、演员和助理导演。他善于在影片中描绘美国开拓史,尤以《驿马车》(Stage Coach,1935)和《怒火之花》(The Grapes of Wrath,1940,本片获当年奥斯卡最佳导演与最佳女主角奖)等片中的表现最为出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导演的影片有《亲爱的克莱门丁》(My Darling Clementine,1946)和《沉静的人》(The Quiet Man,1952),后者使他第四次获得奥斯卡奖。

《怒火之花》是由《愤怒的葡萄》改编而成。

阿瑟·米勒(Arthur Miller):美国剧作家,1915~2005.在密歇根大学就学时开始写剧本,以《全是我儿子》(All My Sons,1947)确立其剧作家地位。以《推销员之死》(Death of a Salesman,1949年获普利策奖)而驰名世界。其他重要作品有《炼狱》(The Crucible,1953)、《桥头眺望》(A View from the Bridge,1949)和《拖延》(Playing for,1981)。1956年与玛丽莲·梦露结婚(1961年离婚),又因被控同情共产主义,被非美活动委员会传讯,因而声名大噪。其自传《时光枢纽》(Timebends)于1987年问世。

伊力·卡山(Elia Kazan):1909~2003,美国戏剧和电影导演。1964生于土耳其君士坦丁堡,原名卡赞若格卢斯(Elia Kazanjoglous)。1913年随家人迁居美国,就学于威廉斯学院和耶鲁大学。在成为戏剧导演前演过一些配角。他因导演阿瑟·米勒和田纳西·威廉斯的剧作及与他人共同创办演员摄影棚(Actor誷Studio,1947)而闻名。1944年开始导演电影,因影片《君子协定》(Gentlemen誷Agreement,1948)和《岸上风云》(On the Waterfront,1947)两次获奥斯卡奖。他的小说包括自传式的《美国啊,美国!》(America, America,1962,1964年拍成电影)。

拉娜·特纳(Lana Turner):1920~1995,美国电影女星。

桑丘·潘沙(Sance Panza):堂吉诃德的侍从,一个身材矮小,挺着肚子的农民。他世俗的欲望、常识和平庸的智能,成为他主人疯狂的理想主义的陪衬。

第比利斯:现格鲁吉亚共和国首都。

波将钦指Grigory Alekasandrovich Potemkin,是1762年帝俄宫廷政变主谋,深获叶卡捷琳娜二世女王宠信,1784年出任陆军元帅,俄土战争时为俄军统帅。据传,他曾为讨好女王而下令在她巡行所经之处搭建外观堂皇的假村庄,营造升平富庶的假象。

莫里斯·巴林(Maurice Baring):1874~1945,英国记者和作家。

1904年成为记者,并报道中国东北的日俄战争;之后他成为驻俄罗斯和君士坦丁堡的特派员。他出版有小说、诗集、小品文等。他也是个知名的俄罗斯专家、翻译及文选编辑。

《战争颂》据称是威廉·史特菲依营会歌(Oh brothers, will you meet us on Canaan?s happy shore?)原调,以1967年联邦政府官员华德·霍威之妻茱莉亚在《大西洋月刊》刊出的的诗文Battle Hymn of the Republic为歌词。斯坦贝克的《愤怒的葡萄》书名即取自该诗。

HUAC初创于1937年,以马丁·代斯(Martin Dies)为主席,其主要目的为调查左翼与右翼政治团体,以及是否涉及颠覆活动。

《工人日报》(Daily Worker):创刊于1924年,虽为美国共产党机关刊物,但也广泛反映当时的左派观点,最盛时期发行三万五千份。

好莱坞十人帮(Hollywood Ten):在麦卡锡主义盛行的年代里,受莫名迫害者不计其数,1947年时“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开始调查共产党渗透好莱坞的情况,若干被视为进步人士的制片人、导演和编剧均受牵连,其中十人因拒绝在审讯会上作证被打入“好莱坞十人帮”。1948年,华盛顿特区联邦法院判处十人各一年徒刑,1951年又继续加深和扩大对电影界人士的迫害,总计被指控为共产党列入黑名单的约有八百余人。

约翰·君特(John Gunther):1900~1970,是当代美国最受敬重的记者之一,自1936年为《欧洲内幕》(Inside Europe)日报撰文以降,出版一系列以“内幕”为主题的专书,范围涵盖欧、亚、非洲各国,为文喜以“我”为开头,论者称许他“结合了新闻人和历史学家的最佳特质”。

橡树岭(Oak Ridge):橡树岭或依音译为奥克里季,位于美国田纳西州东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因核工业而兴起,现为核研究与军事工业中心,能源部在城西设有Y2国家安全园区。

斯托克俱乐部(Stork Club):斯托克俱乐部是1929至1965年间纽约最富盛名的夜总会,也是当时全美少数开创名流文化的据点之一,从法兰克辛纳屈到肯尼迪家族均为座上常客,《纽约时报》记者布伦曼塔(Ralph Blumenthal)著有《斯托克俱乐部:美国最著名的夜总会与消失的笙歌社会》(Stork Club:America誷Most Famous Nightspot and the Lost World of Cafe Society)。

《约翰·曼德威尔爵士游记》系曼德威尔爵士结集编辑旅游见闻录而成,成书于1366年。

吉尼·柯鲁帕(Gene Krupa):柯鲁帕1909年出生于芝加哥,是第一位成为超级明星的爵士鼓手,活跃于1940至1960年代,至1973年辞世前一直是美国爵士乐界重要人物。他1927年与“芝加哥人”乐队合作演出即声誉鹊起,1934年加入古德曼的新乐团,成为这支引领风骚的乐团的灵魂人物。

布基乌基(boogie-woogie):一种类似爵士乐的黑人音乐。

苏联对外文化协会(Voks):苏联对外文化协会全称为Vsesoiunoe Obshchestoo Kul誸urnoi Sviazis,成立于1905年,1958年废除。

亨利·华莱士(Henry Wallace):1888~1965,曾任《华莱士农民》主编,当过农业部长(1933至1940年)、副总统(1941至1945年)、商业部长(1945至1946年),反对美国冷战政策,1948年时为进步党总统候选人,后脱离该党。

考德威尔(Erskine Caldwell):1903~1987,美国小说家,作品以反映南方乡村贫困生活和黑人所受种族迫害见长,《烟草路》一书为其代表作,曾改编为戏剧。

凯莉·查普曼·凯特(Carrie Chapman Catt):1859年出生于威斯康星州,是美国妇女参政权运动先驱之一,1892年向国会提出参政权修正案,1900年出任“全美妇女参政权协会”(NAWSA)会长,1902年筹组“国际妇女参政权联盟”(IWSA),结合全球三十二国妇运团体,并将运动主旨扩大至世界和平与童工问题,1947年3月9日病逝于纽约。

托洛茨基(Trotsky):指Leon Trotsky,1879~1940,俄国犹太裔革命家,原名L。D。Bronstein。生于乌克兰的亚诺夫卡。1898年因是马克思主义者而被捕,流放西伯利亚。1902年逃脱,在伦敦结识列宁。在1905年革命中任圣彼得堡苏维埃主席,后去西欧办革命报纸,1917年回俄国,参加布尔什维克,在十月革命中成为主要领导人。在内战中任国防人民委员,创建红军。1924年列宁逝世后他的影响减少。斯大林反对他的“不断革命论”,开除他的党籍,后又被流放中亚(1927),1929年被驱逐出苏联。他在流亡中依然从事鼓动工作,1937年被苏联法庭缺席审判判处死刑。他晚年去墨西哥避难,被斯大林派间谍暗杀。

格里姆林(gremlin):格里姆林意为小精灵,传说中,这种小精灵调皮捣蛋,常使飞机在战时发生原因不明的故障。

伏罗希洛夫(Kliment Efremovich Voroshilov):1881~1968,1935年任苏联元帅,斯大林过世后苏联领导班子大变动,1953年3月,赫鲁晓夫接掌总书记,伏罗希洛夫则担任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一直到1960年5月7日“自请”辞职为止。

莫洛托夫(Vyacheslav Mikhaylovich Molotov):1890~1986,是极著名的苏联政治家和外交家,历任苏共中央政治局和主席团委员、人委会主席、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1939至1949年和1953至1956年两度出任外长,1962年退休。

艾勒里·昆恩(Ellery Queen):艾勒里·昆恩系虚构人物,与福尔摩斯同为风靡欧美的名侦探。不过,昆恩之名原本是佛瑞德利·丹奈(Frederic Dannay)和曼佛瑞德·李(Manfred Lee)这对表兄弟的联合创作时所用的笔名,1929年时以《罗马帽子之谜》(Roman Hat Mystery)崭露头角,年年有新著问世,1932年《希腊棺材之谜》(Greek Coffin Mystery)轰动一时,之后每年都推出一到三部作品,直到1950年代末期为止,1961年时以此笔名获“爱伦坡奖”,形成欧美侦探小说一个重要的流派。

斯大林格勒战役(Battle of Stalingrad):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德国军队与苏联军队于1942年至1943年的冬季在伏尔加河畔的斯大林格勒(今伏尔加格勒)周围进行的一次大会战。经过激烈的战斗,德军死亡七万人,1943年2月德军第六军团投降,苏军俘获战俘九万一千人。这次会战被认为是盟国战胜德国的一个主要转折点。

凯瑟琳·康乃尔(Katharine Cornell):1893~1974,美国1920至1950年代知名舞台剧女演员。

戴丝笛梦娜(Desdemona):戴丝笛梦娜系莎士比亚悲剧《奥赛罗》剧中人,因受阿伊古诬陷,被丈夫奥赛罗勒死。

萨拉米斯(Salamis):萨拉米斯是希腊东南方海岸外的小岛,希腊海军于公元前480年在此击败波斯人。

葛利果圣歌是一种节奏自由、音阶有限的清唱曲,相传由教皇葛利果一世汇集,故名,现今天主教会仍偶有使用。

高尔基(Maxim Gorki):1868~1936,俄国小说家。生于下诺夫哥罗德(现在的高尔基),本名佩什科夫(A。M。Peshkov),此为笔名。他从事过多种下层劳动者的工作,写过几篇浪漫主义短篇小说。后来开始写社会问题长篇小说、剧本,著名的有《底层》(Nadne,1902)。他的自传体三部曲(1915~1923)是他最好的作品。1905年因参加罢工活动入狱,1914年以前一直流亡于意大利,后来为新政权从事革命宣传工作。他是前苏联作家协会第一任主席,也是斯大林的支持者。他的死因离奇,可能是一起反苏阴谋的受害者。

《名利场》是英国小说家萨克雷(William Makepeace Thackeray,1811~1863)1847~1848年的作品。

乌克兰民族诗人谢甫琴科:全名Taras Hryhorovych Shevchenko,1814~1861.谢甫琴科出身农奴,后于1838年获得自由。除了是知名的诗人外,他也是乌克兰国家复兴运动者。

西蒙诺夫(Konstan tin Simonov):1915~1979,苏联著名作家,卫国战争时期任战地记者,后来主编《文学报》与《新世界》杂志,著有长篇小说《日日夜夜》、剧本《俄罗斯问题》、诗集《相聚与别离时》等。

冯保禄(Friedrich von Paulus):冯保禄是德国第六军司令,1942年苏军展开大反攻时曾电请希特勒撤军,但为希所拒。1943年冯保禄向苏联投降,羁苏期间支持苏联策划的“自由德国运动”,1953年辞世。

阿斯特拉汗(Astrakhan):俄罗斯联邦欧洲部分阿斯特拉汗州首府,为伏尔加河—里海盆地的要港,位于伏尔加河三角洲一大岛上。地处海平面以下二十二公尺,依靠七十五公里长的堤堰防止洪水入侵。

西哈诺全称为西哈诺·德·贝热拉克(Cirano de Bergerac),是有法国浪漫主义戏剧最后代表之称的罗斯丹(Edmond Rostand)代表作的剧中人,也就是“大鼻子情圣”。

《虎皮骑士》(The Knight of the Tiger Skin):《虎皮骑士》系格鲁吉亚共和国诗人肖塔·鲁斯塔维里(Shota Rustaveli,1166~1221)汲取民间传说素材所创的十六行体史诗,是格鲁吉亚古典文学代表作,也是世界著名的史诗之一。

亚拉冈(Aragon)是西班牙东北部古王国,凯瑟琳是英王亨利八世的皇后,英王为了跟她离婚不惜与天主教会决裂,另创英国国教。阿基坦(Aquitaine)的伊莱诺则是法王路易七世的皇后,曾随法王第二次十字军东征,与路易七世离异后再嫁英王亨利二世,辅佐其子理查治国。

格鲁吉亚教会(Church of Georgia):格鲁吉亚共和国之主要宗教,格鲁吉亚教会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基督教团体之一,自1917年起,独立于俄罗斯东正教会。

约翰·赫西(John Hersey):赫西是新闻记者兼小说家,1914年出生于中国天津,作品以当代生活和人类生存为主题,《墙》、《广岛》和《给亚达诺镇的钟》(1945年获普利策奖)为其代表作。

约翰·杭恩·柏恩斯(John Horne Burns):柏恩斯有“战争小说家”之称,出版于1946年的《画廊》,即是以终战前后意大利拿坡里市中心的翁贝托一世画廊为舞台。

比尔·莫尔丁(Bill Mauldin):莫尔丁1921年生于新墨西哥州,是二次大战期间著名的连环漫画家,初以前线士兵为题材,后取材于社会与政治问题,1959年获普利策奖,有《在前线》等漫画集传世。

乔治·巴兰钦(George Balanchine):1904~1983,俄裔美国芭蕾舞演员和编舞者,原名巴兰奇瓦泽(G。M。Balanchivadze)。曾就学于帝国剧院芭蕾舞学校,后自组芭蕾舞团,他的革新曾引起剧院领导的不满。1924年出国巡回演出时和其他几名舞蹈演员留在柏林。他们以苏联国家舞蹈团的名义在欧洲演出,后被佳吉列夫(Diaghilev)吸收到巴黎的俄罗斯芭蕾舞团。1934年他在纽约开办美国芭蕾舞学校,此后大半生致力于建立美国本土的舞蹈传统。1948年任纽约市立芭蕾舞团团长,并编导了许多百老汇演出的和好莱坞的音乐片。

沃特·惠特曼(Walt Whitman):1819~1891,美国诗人。他当过职员、教师和新闻记者。主要诗作是《草叶集》(Leaves of Grass,1855),它最早是九十五页的小集子,经过再版八次,最后增补到四百余页。

卡尔·桑柏格(Carl Sandberg):1878~1967,美国诗人。他是新闻记者,同时写作写实主义诗歌来表现工业化的美国。他的作品有《剥玉米的人》(Cornhuskers,1918)和《早安,美国》(Good Morning, America,1928)。他对民歌有浓厚的兴趣,1927年出版《美国歌谣汇编》(The American Songbag)。还写有大部头著作《林肯传》六卷(Life of Abraham Lincoln,1926~1939)。

指黛娜·华盛顿(Dinah Washington),演唱风格多变,1950年代与名作曲家昆西·琼斯(Quincy Jones)合作,以高亢清亮的独特悲腔在爵士和蓝调乐界闯出名号,计有二十一首歌曲获排行榜首,1963年事业巅峰时因用药不当过世,享年只有三十九岁。

人民委员会(commissariats)是苏联在1917至1946年间所采行的制度,相当于英美国家的部会机关(ministry),后改称部长会议。

欧雷流士是17世纪日耳曼著名学者,两度应聘担任霍尔斯坦大公国的驻外使馆秘书,负责开拓与波斯间贸易商路。他于1633年至1634年首次出使俄罗斯,1635年完成与波斯王签约任务,1647年漫游记初版问世,1656年扩版推出,在欧洲风行一时。现今流传的版本多为1662年英译本。

穆沙斯基生卒于1839年至1881年,作品取材于民歌,富于写实与民族色彩,歌剧《鲍里斯·戈里诺东》为其代表作,声乐套曲《没有太阳》和《死之歌舞》亦为传世之作。

林姆斯基—高沙可夫生活于1844年至1908年,系所谓强力集团的成员,作品深具俄罗斯民族色彩,歌剧《雪姑娘》和《萨特阔》、管弦乐《西班牙随想曲》、交响组曲《天方夜谭》为其代表作。

强力集团(mugochaya kuchka)指由巴拉基列夫、穆沙斯基、林姆斯基—高沙可夫、鲍罗廷和居伊等五位作曲家与艺评家斯塔索夫,于1956至1961年间所组成的作曲家集团,又称“五人团”,以发扬与促进俄罗斯民族音乐为宗旨,是以又有“新俄罗斯乐派”之称,是东欧和世界各国近现代民族乐派的开端。

赫克特生活于1895至1964年,是美国多产作家,作品包括三十五本长短篇小说和多部畅销剧作,其中,长篇小说《马莱尔幻想曲》被政府指控为诲淫刊物,另有喜剧《二十世纪》与电影戏本《恶棍》和《呼啸山庄》。

苏联的十月革命发生在1917年11月7日,是俄历10月25日,故称十月革命。

波雅尔(boyar)系帝俄时代的贵族称号,地位次于王公,此一阶级后由彼得大帝废除。

爱伦堡生活于1891至1967年,是乌克兰犹太裔多产作家兼记者,也是1930至1960年代间曝光率最高的苏联作家,在冷战期间扮演苏联和西方艺文界的主要桥梁,有诗集、游记、短篇小说、随笔和长篇小说《巴黎的陷落》与《暴风雨》等传世。其中,回忆录《人、岁月和生活》曾引起苏联文艺界争议。

同类推荐
  • “老鬼”话新疆

    “老鬼”话新疆

    不错,凡是来过新疆并游过新疆的各方人士都说新疆是个好地方,但是我却说,新疆是个“鬼”地方!新疆广袤的土地上,地势跌宕起伏,地貌奇异瑰伟。海拔8611米的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和海拔-154.43米的世界第二洼地——吐鲁番盆地的艾丁湖,俯仰相瞩,而它们的高度差,竟然是8765.43米!“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曾是一句形象、贴切地反映新疆气候特点的名言,几乎家喻户晓。
  • 一本书畅游世界顶级景点

    一本书畅游世界顶级景点

    在亚洲篇里,北京天安门、日本京都、韩国济州岛、度假天堂马尔代夫、世界第一庙宇吴哥窟、印度泰姬陵等等,领略东方的神秘;在欧洲篇里,大英博物馆、法国埃菲尔铁塔、巴黎圣母院、艺术家的殿堂卢浮宫、古老的艺术之城巴塞罗那,享受西方的繁华;在北美篇里,自由女神像、电影之城好莱坞、玛雅古迹、夏威夷以及郁金香之城渥太华等,相约北美的风情;在南美篇里,科隆大剧院、葡萄酒王国门多萨、云中之城马丘比丘……追寻冒险的畅快;在非洲篇里,太阳城、好望角、金字塔、肯尼亚树顶旅馆……体味原始美的淳朴;在大洋洲篇里,新西兰皇后镇、墨尔本、悉尼歌剧院、汤加宫……爱上精致的生态美。
  • 世界探险故事

    世界探险故事

    本文讲述的是:尼罗河源头探秘,欧洲人的中国探险之路,尼罗河探险,太平洋探险,莫斯科探险,波斯探险,欧亚探险等内容。
  • 地质奇观:国家自然地质风景区

    地质奇观:国家自然地质风景区

    本书主要指国家自然地质风景区。包括长江三峡、金石滩、桃源洞─鳞隐石林、玉华洞、江郎山、佛子山、太姥山、崀山、四姑娘山、安徽天柱山、贵州九洞天、本溪水洞、普者黑风景区、腾冲地热火山、路南石林、河南云台山、太极洞、猛洞河、崆峒山、石阡温泉群、龙宫风景区、马岭河、织金洞、上饶灵山、龟峰、野三坡、房山石花洞、石海洞乡、崆山白云洞、嶂石岩、响沙湾、兴文世界地质公园、克什克腾世界地质公园的自然环境、资源条件等。其中图文并茂,图解图注,形象直观,赏心悦目,彩色制作,丰富多彩,设计精美,格调高雅,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珍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和陈列。
  • 雪域驴行十日谈

    雪域驴行十日谈

    雪域是一个奇妙的圣地,令人心醉神往。青藏线、川藏线、滇藏线、新藏线、中尼公路构成了全景西藏;尼泊尔、稻城亚丁、甘南草原作为青藏高原边缘的辐射带同样吸引了众多驴友,也日渐成为了成熟的线路;冬天的漠河则是除高原之外的另一种“雪域”景观,她会带你进入一个童话世界。 本书通过作者的十年驴行故事、多条线路的驴行攻略以及驴者日记,三位一体勾勒出“雪域”奇观。
热门推荐
  • 双面老公:单面妻

    双面老公:单面妻

    麦小茶嫁给宫少懿后才发现,第一次见面时候的高冷都是装、的。结婚后,麦小茶成了一家之主,宫少懿什么都依她,唯一一个要求就是,一辈子都不要离开他。“小茶,如果有下辈子,我希望能早点遇见你并且爱上你……”
  • 美男过来kiss一下

    美男过来kiss一下

    一个女生怀有目的的来到人类世界,却阴差阳错的遇到了他。本来,他也是心怀鬼胎。可是,他们都不知道一个词,日久生情。本是假意,却成真情。两个人又该如何面对家族,面对未来?
  • 我的功夫女友

    我的功夫女友

    在繁华的星光市中,当″柔弱"小少爷碰上会功夫的乡下女孩陈雪,会发生什么故事呢?几经磨难他的身式竟成了一个迷?
  • 前方高能:大神求放过

    前方高能:大神求放过

    “简简?简简!”“唔..别吵我要睡觉”“睡吧,还有十五分钟迟到。”“啊啊啊为什么不早点叫我!”“简简,大赛作品做好了没?”“大赛?噢做好了...我U盘呢!怎么不见了!”“...你个二货。”————————————当萌蠢遇上腹黑;当学霸遇上学神;当萌妹遇上男神。她和他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 CS之狼狗传说
  • 菩萨生地经

    菩萨生地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超品帝王

    超品帝王

    低调回归,一块玉佩让他有种血脉相连的感觉。特组组长,特权让他大吃一惊。
  • 激励人生每一天

    激励人生每一天

    本书内容包括:明确目标,做好事业舵手克服弱点,培养良好习惯充满自信,扮演好“自我”角色豁达乐观,营造积极心态掌控情绪,做情绪的主人等。
  • 王者风范丶源系我心

    王者风范丶源系我心

    王源在钢琴班认识了一位多才多艺的女孩,在不知不觉中喜欢上了她,可他不知道的是那个女孩也喜欢他,那个女孩其实是王源的同桌,因为那个女孩在上学时是戴着面具的,他们会这样错过对方吗?不过一次偶然的机会,王源发现那个女孩就是他同桌,他们会珍惜这个机会吗?想知道就来看看吧!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