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会让工作做得更好
定计划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却也是经常会被忽略的事。大部分的人都嫌麻烦,认为花时间去定计划是一种浪费。在有些人的心里还有这样一个误区,以为工作计划只是管理者们应该做的事,自己所做的一些不起眼儿而又琐碎的事根本不值得去做一份计划。还有些人则是懒,认为只要把事情统统堆在脑子里就行了。
无论是何种原因,这些人都不会或不愿制定计划,更不会把计划写下来。久而久之,所有的计划不断被新的事物推往大脑的角落,最终变成了“空想”,被人们遗忘。
不要以为自己的工作不重要就不去作计划,计划能让我们的工作感觉到明显的进步。尽管有时进步是微乎其微的,有时可能几天的计划都是一模一样,但是许多优秀员工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认真地作一份计划不但不会约束我们,还可以让我们的工作做得更好。
美国著名的企业家沃尔·巴伦茨曾这样形容他的司机:他有一本形影不离的工作日记,每天早晨,他都会把前一天写好的工作计划再翻看一遍,而在一天的工作结束后,他要对这一天的工作进行总结,同时把下一天的计划再作出来。这是一个多么好的习惯!
一个好的计划即科学性、准确性很强的计划,对于组织的工作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它可以弥补不确定性和变化带来的问题。计划是面向未来的,而未来又是不确定的。计划工作的重要性就在于如何适应未来的不确定性。因此需要进行周密细致的预测,制定相应的补救措施和随时检查计划的落实情况,遇到问题则需重新制定相应的计划。即使将来的事情是确定的,也需根据已知事实的基本数据计算采用哪种方案能以最低的代价取得预期的结果。
一个好的工作计划有利于工作者把注意力集中于目标。计划工作可以使人们的行动对准既定的目标,使你从日常的事务中解放出来,而将主要精力放在随时检查、修改、扩大计划上来,放在对未来不确定的研究上来。这既能保证计划的连续性,又能保证全面地实现目标。
同许多其他重要的事情一样,执行计划并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情,但如果你完成了制定的计划就一定会成为所在工作领域中的佼佼者。
许多人可能会有一些计划,每天什么时间学习,什么时间处理昨天遗留的问题,以及明天有哪些工作必须要做,但是许多人却并没有按照计划去做,计划变成了一纸空文。
执行计划是对意志品质与毅力的一次考验与挑战,许多人的计划,并没有得到坚决的贯彻与执行,多是由于他们缺乏毅力,或是对自己过于放任自流。从表面上看,这并不会对你造成多大的损失,但是在不断的工作中,那些忠于计划,不断改进的人的进步会越来越明显,他们的行为也必将会吸引企业管理者的关注,甚至会成为集体中的榜样。而那些无视计划的人,整日仍然处于无序的工作状态之中,业绩丝毫不见提高。
越不作计划的人越没有时间
著名物理学家富兰克·贝尔曾经说过:“令人惊讶的是,当我用足够的时间计划后,我可以完成很多事情。而同样令人惊讶的是,如果不经过计划,我就只能完成一点点事情。我宁愿在一个星期里紧张地工作四天而有进度,也不要一直做却没有结果。”
尽管有许多的人都能重视计划的拟订与执行,但仍有一些人却从来不作计划。究其原因,不外是:
——因过分强调“知难行易”而认为没有必要在行动之前多作思考;
——不作计划也能获得实效;
——不了解作计划的好处;
——计划与事实之间极难趋于一致,故对计划丧失信心;
——不知如何作计划。
就讲求高效能的人来说,这些原因根本不应存在的。固然有些事情是易行而难料的,但若过分地强调这一点,则有可能养成一种“做了再说”或“船到桥头自然直”的侥幸心理。在这种心理之下,计划将不受重视。
不作计划的人只是消极地应付工作,在心理上他将处于受摆布的地位;作计划的人则有意识地支配工作,在心理上他将居于支配者的地位。这显然是作计划的意义所在。作计划的另一好处是,计划足以缩短工作的执行时间并提高工作的效率。许多人常常以“没有时间”作为不作计划的借口。这种借口是难以成立的,因为根据上述的道理可知,越不作计划的人将越无时间,更何况花时间作计划无异于“投资时间以节省时间”,这本来就是一种明智的举措。
由于目标中所假设的客观环境时时发生变动,所以计划与事实常常难以趋于一致。因此,只有重视计划的拟订,才可以避免徒劳无功。
计划拟订不外回答两个问题:“你要往哪里去”以及“你要怎么去”。
这是实际采取行动之前的一种思考模式。倘若你不作这一番的思考与盘算,则你必将沦为一位随波逐流迷失自我的人。不从事目标的制定与追求的人通常都是浑浑噩噩而难有所成的。对这种人的任何时间花费都可看做是浪费。
工作计划并不是为了给自己增加压力,而是为了让自己记住有哪些事情需要去做,而不是被无形而又说不清楚的工作压力弄得头昏脑涨,烦躁不已。
制定计划的根本目的是给自己一个有序的、有准备的工作安排。因此,不要为未完成预定的任务而懊恼,而是要记住这些任务,并且尽快安排去完成。同时,工作计划还会给你带来自信和成就感。当一个人看到面前成堆的任务在计划上被划去,心情该是何等的畅快。所以说,为了你更有效地完成工作,还是制定一份计划吧,不要忘了:计划就是捷径。
计划,从找对目标开始
一位犹太企业家曾经说过:“当你还没有搞清你的工作目的时,千万不要盲目地动手。”
无论从事何种工作,都要首先有一个工作目标,如果你并不想从工作中获得什么,那么你只能在漫长的职业生涯的道路上无目的地漂流。只有目标在前方召唤,才会有进取的动力。在《爱丽斯漫游奇境》中有这样一段对话:
小爱丽斯问小猫咪:“请你告诉我,我应该走哪条路呢?”
猫咪说:“这在很大程度上看你要去什么地方。”
“去哪儿我都无所谓。”爱丽斯说。
“那么你走哪条路都可以。”猫咪回答道。
现实中,像爱丽斯那样去哪里都无所谓的员工大有人在。他们在工作中标榜努力工作,勤奋学习,但却从来没有一个工作目标,更谈不上职业规划,他们机械地工作,这种工作状态,是永远无法达到最高效率的。
比如,有的律师可以把法律条款倒背如流,对法律侃侃而谈,但是当碰到一件具体的案件时,如果抓不住问题的关键,或是找不到问题出在哪里,那么此时,对法律条文掌握得再熟练也不过是纸上谈兵罢了。
一名设计师如果既想把大楼修成欧式风格的,又想修成中国传统式的,那么最后的结果一定是以失败告终。建筑时的无目的,可以使整幢建筑不伦不类,这对于一名设计师来说,就是一件失败的作品。千万不要以为这样的情况不会发生,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每年都会有因为设计上失败而导致的巨大浪费,甚至有的建筑被推倒。无目的地工作,盲目地开始,觉得这个也可以,那个也不错,拿不定主意,这种事情在任何行业,任何工作领域都是十分有可能发生的。
许多人在学生时代就养成混乱的生活习惯,每天都对生活没有安排,对学习没有要求,甚至有的人到了即将毕业时也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工作,于是就四处乱撞,遇到什么工作干什么工作。在工作中呢,同样的情况出现了,想到哪儿干到哪儿,从来没有一个明确的目的性。生活的混乱,带来了工作的无序。这样的人踏入社会后是不可能出色地完成工作的。办事时缺乏条理和周密性,思维一片混乱的人容易让他人失去信心。
一旦这种人主宰一家公司或是领导一个部门,他的这种混乱的工作思维就会影响到身边的人,也必定会传染其下属——当他们看到上司是一个每天浑浑噩噩的人,往往会竞相效仿,或者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这样一来,个人的缺陷和弱点就会渗透到公司,影响整个事业的发展。
美国著名的科勒连锁公司大厦的入口十分醒目地写着这样的工作格言:“工作,从找对目标开始。”
如果每个人都能恪守这一格言,不知道要减少多少不必要的损失!无论做什么事,从实际出发,从工作的需要出发,以求达到最终的工作目的,它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而且能够提升自己人生的品质。
有效的目标设定原则
有这样一则寓言:
有一位父亲带着3个孩子,到沙漠去猎杀骆驼。
他们到达了目的地。
父亲问老大:“你看到了什么呢?”
老大回答:“我看到了猎枪、骆驼,还有一望无际的沙漠。”
父亲摇摇头说:“不对。”
父亲以相同的问题问老二。
老二回答:“我看到了爸爸、大哥、弟弟、猎枪、骆驼,还有沙漠。”
父亲又摇摇头说:“不对。”
父亲又以同样的问题问老三。
老三回答:“我只看到了骆驼。”
父亲高兴地说:“答对了。”
只有目标清晰明确,你才能心无旁鹜地投入精力与时间,但许多人在工作中往往忽略了这一点。有这样一件事,听起来好像笑话一样,可却是一件真实的事。
一家写字楼里的公司曾向保洁公司要求派人来做公司的清洁工作。保洁员来到这家公司就开始马不停蹄地工作了,当他费尽力气,好不容易把屋内所有的玻璃擦完,准备直起腰来休息一会儿的时候,却被告知,他需要擦的是户外的窗户,而不是屋内的,屋内的玻璃公司员工可以自己擦,而户外的才是需要保洁员来擦的。
这位保洁员只知埋头工作,却没有意识到这并不是要求他工作的内容。
因此,在这里我们不得不提及“SMART原则”——一清晰、有效的目标设定原则。
所谓的SMART原则是指:
明确的(Specific)
目标应该具体、细致,明确如何做,这样才能有一个明确的结果。比如说,当你并不清楚工作的结果是什么时,那么你对现在该做什么就会很模糊。你必须要将目标清晰化。
可量化的(Measurable)
目标可以以数字来衡量,有一个可以量化的标准,或者是其表现形式以数字化来描述。尽量避免诸如“更好地”、“更正确地”此类含糊其辞的表述形式。如果你只能将你的目标定一个大致的量,或是一个大范围,那么你能实现的结果只能是这个量或范围的底线。为什么不给自己定一个十分明确的目标呢,用数字来表示明确的目标当然是再好不过的了。
切实可行的(Achivable)
目标绝非越高越好,无法实现的目标,即使定得再高,也只是海市蜃楼,而且还会挫伤我们的工作积极性,从而难以完成工作。许多人在工作中雄心壮志,总是说一些豪言壮语,唱一些高调,可是到后来却又总是毫无结果。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他没有遵守最基本的一点——切合实际。如果你的目标只是在理论上可行的话,这又算得上是什么目标呢?
注重结果的(Result-oriented)
“重过程更要重结果,有苦劳更要有功劳。”这是蒙牛企业著名的企业理念之一。毋庸置疑,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不看重结果。以事实说话,以结果证明,已经是所有企业衡量员工能力水平的基本标准之一了。而员工如何在工作中实现自己的工作目标,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注重工作的结果。要知道,设定目标以及围绕目标所开展的一系列工作,都是为了能达到预期的结果。
有时间限制的(Time-limited)
任何目标的制定,都应该有一个时间的限制,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完成,甚至可以具体到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有了时间的限制,工作才会更条理,更积极;反之,如果缺乏时间限制,极易使工作目标的完成变得遥遥无期。
在工作当中,在明确工作目标时,不妨多参照SMART目标原则,以此为依据来制定目标,那么你的目标一定是有效的、可见的,并且是最接近成功的。
当你决心实现目标时,你就会知道为什么该做某事,为什么不该做某事。你会发现许多两难的选择变得容易了——因为你知道哪些是你真正想要的。
任何方法都离不了自我管理
要说工作计划执行得好坏,就不能不提到一个人的自我管理能力。
对于自我管理的问题,作家杰克森·布朗曾经有过一个有趣的比喻:“缺少了自我管理的才华,就好像穿上溜冰鞋的八爪鱼,眼看动作不断可是却搞不清楚到底是往前、往后,还是原地打转。”如果你知道自己有几分才华,而且工作量实在不少,却又看不见太多成果,那么你很可能缺少自我约束的能力。
曾经有一位立下了赫赫战功的美国上将,有一次他参加一个朋友孩子的洗礼,孩子的母亲请他说几句话,以作为孩子漫长人生征途中的准则。将军把自己历经征战苦难,以及最后荣获的荣誉,归纳成—句极简短的话:“教他懂得如何自制。”
从大的方面讲,自我管理对一个人的一生都会产生不同寻常的影响;从小的方面来讲,一个人的自我管理能力如何,将会影响到他的工作表现。也可以这样说,一个人的工作完成得好坏与否,是由他的自我管理能力决定的。如此强调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并不是因为他是多么神奇的不可思议的能力。因为工作的发展与进步,主要的还是一个人在工作中的创新能力,但是如果缺乏自我管理就可能连最基本的工作都做不好。必要的都没有做到,如何去创新,如何将工作完成得更出色呢?
在杰夫·戴维森的《实现目标》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计划是重要的,精心策划是重要的,预想未来也是重要的,而付诸行动却是关键的。”懂得自我管理,就能更好地将计划付诸行动。
一个懂得自我管理的人,可以这样安排自己的工作。
首先,在每周的开始列出本周的计划。计划的内容就是本周准备做哪些事情,除非是外界有严格时间限制的任务,否则,周计划无须设定每项任务拟订的完成时间,也没有必要详细去说明任务的内容。你只需要一些提示,让你不会忘记本周要做的工作。
每天早上(或前一天晚上)列出时间表,从周计划中选择出当天想做的事,并安排具体时间去完成。列出所有需要打的电话和每个电话的内容。这张时间表应该随时在你身边,一抬眼就能看到,它像一个忠实的助手,随时告诉你下一步工作的内容。
最后,定时进行工作计划的总结。很多人把工作总结想得很复杂,仿佛需要把所有已完成的任务的完成情况和没有完成的任务的未完成原因都详详细细地书写出来。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其实,工作总结随时都在进行,方法很简单:用笔把你做完的事从周计划和日时间表中重重地划去。另一种总结是把当日或当周没有完成的工作抄写到下一日或下一周的计划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