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秦帝国的都城咸阳,天子秦始皇热情款待了这群远方的来客。
在咸阳城里,朝鲜人大为惊叹,濊貊酋长说道,这么高的城墙,住在里面睡得踏实。
扶馀人酋长说道,这么众多的人口,华夏人丁兴旺啊。
古朝鲜遗民酋长说道,玉米、大豆、高粱还有布匹,铁器,中原里面无所不有。
朱蒙说道,回到朝鲜半岛,我也要建立一个无所不有的旷世帝国。
当夜,朝鲜人在咸阳的驿馆里面安然入睡。
夜半十分,有神入朱蒙梦里来。
在朱蒙梦境里,霞光之中,一个人头熊身的神出现。
朱蒙翻身便拜,说道,神,多番相救,感激不尽。
人形母熊说道,你等千辛万苦来到华夏,所求何事?
朱蒙回答道,寻找王道乐土。
人形母熊说道,前不见我先你一步来到华夏,你可知道?
朱蒙依然跪着说道,神说过,先我来华夏,是为了替我等向华夏诸神通气,便于我们前来华夏。
人形母熊说道,与华夏之神通气的事情,我已办好,如今华夏有一上古圣王,乐善好施,明日你可前往参拜,必定获益颇丰。
朱蒙问道,但不知我将参拜华夏哪一位圣王?他名字叫着什么?
人形母熊说道,他名伏羲,乃华夏上古圣王。
第二日晨间,咸阳朝鲜人住的驿馆里面,朱蒙向几位酋长说道昨晚夜梦人形母熊的事情。
三韩人酋长说道,既然神人形母熊有所指示,我等定当前往,不可坐失良机。
朱蒙说道,人多口杂,还是就由我一人前往吧。
也好,扶馀人酋长说道,让巫师同你一道,他精通华夏语言。
朝鲜人吃过早饭,朱蒙和巫师就出了驿馆。
大秦咸阳都城里面,熙熙攘攘,挑担的,摆摊的,叫卖的,赶路的,热闹非凡。
巫师向大秦人打听伏羲的庙宇所在地。
大秦人朝着街头一指,说道,你说的是上古圣王伏羲老祖啊,走到街头,往左往右一拐便到了。
朱蒙和巫师走到街头,往左往右一拐,果真见到有一庙宇。
可能是来得太早,伏羲庙宇里面不见一人。
朱蒙等望去,庙宇前面有一门廊,门廊柱子上贴有华夏字。往里面看去,是庙宇正殿,正殿大门敞着,正殿里面幽幽,正殿前朱漆大门前有一大鼎,鼎里遍插香,鼎前案桌上也有香,屋檐高跷。
朱蒙和巫师来到庙宇门前,遇着一小道。
小道向来客施礼,递给燃烧的香六枝,朱蒙和巫师各得三支。
朱蒙和巫师将点燃的香插进鼎内。
在小道的引领下,朱蒙和巫师进入大殿。
朱蒙和巫师望见,正殿之上,挂有一画像。画像里面,有胖者一人。
巫师叩首道,画像中人乃华夏上古圣王伏羲矣。
朱蒙闻言,也朝画像参拜。抬头看时,只见画像中人,是人是妖,他蟒蛇身、鳄鱼头、雄鹿角、猛虎眼、红鲤鳞、巨蜥腿、老鹰爪、鲨鱼尾、长鲸须。
朱蒙参拜完毕,心中念道,我乃神人形母熊庇佑下子民,今千里迢迢前来瞻仰圣王容颜,实属不易。为求治下子民安康,特求圣王教授一二。
啊!巫师一声惊讶。
正当朱蒙念道完毕的时候,画像中的伏羲的头转动起来,他双眼瞧着朱蒙。
小道士一道儿跪伏在地上,口中说道,圣王显灵,圣王显灵。
朱蒙和巫师也很惊奇。
正当三人纳闷的时候,不可思议的事情再度发生。只见伏羲将老鹰爪抬起,从他的爪尖飞出一道霞光,那道霞光径直射向朱蒙,来到朱蒙的额上。
三人惊诧的时候,朱蒙问道,我额上有甚?
小道回答道,你额上有一金光闪闪的八卦图案,是道家阴阳互合的八卦图案。
这是什么意思?朱蒙问道。
小道说道,上古圣王伏羲显灵,给你钦点了一个八卦图案在额上。
有何用?朱蒙问道。
小道说道,你有所不知,伏羲《易经》云,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
巫师问道,何谓两仪四象?
道士回答道,两仪指代凤仪神兽、黄龙神兽,四象指代青龙神兽、白虎神兽、朱雀神兽和玄武神兽。
朱蒙闻言,如坐云雾,不懂,他再次朝伏羲画像参拜。参拜完毕,问道,圣王,我额头上八卦有何奇妙?刚刚道士所言,是何意?
可惜,伏羲收回老鹰爪,不说一言回归到刚刚端坐的模样。
朱蒙和巫师只得拜别伏羲画像,他们一起出了伏羲庙宇,返回驿馆。
朱蒙和巫师将庙宇里面发生的一切告诉了朝鲜部落的各位酋长。
各位酋长都来朱蒙额上看那阴阳互合的八卦图案,顿感不可思议。
靺鞨人酋长说道,未免华夏人生疑,应该将朱蒙额头上的八卦图案遮住。
所言极是,扶馀人酋长说道,免遭杀身之祸。
可是应该怎么办呢?众酋长望着朱蒙额头上神奇的八卦图案发问道。
要不这样吧,巫师说道,我到街上,请大秦人做一顶笠,用笠的的笠檐遮住那个闪闪发光的八卦图案。
极好。众酋长赞成道。
半年过后,阳春三月,春暖花开,为了解脱对家人、故土的思念,为了把本民族从苦难中解救出来,这些来到大秦帝国的朝鲜人准备离开咸阳,返回朝鲜半岛,他们一行人进入咸阳宫殿,向秦始皇告别。
咸阳宫殿大殿上面,朝鲜人望着身着黄袍,头戴冕的秦始皇陛下。
扶馀人酋长说道,陛下,我等欲东归,特来向陛下辞行。
秦始皇端坐在龙榻上,对着文武百官和朝鲜酋长说道,咸阳的锦衣玉食不合胃口?
非也,朝鲜酋长回答道,我等饱食终日。
咸阳的声色犬马玩得不够嗨?秦始皇再次问道。
非也,朝鲜酋长回答道,每天歌舞升平,跳得腿都断了,腰也闪了。
卿等为何弃朕而去?秦始皇问道。
朝鲜酋长回答道,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
明白了,秦始皇说道,那殿前所跪何人?为何头戴笠?
大殿上面的文武百官都去朝那个朝鲜人里面戴笠的年轻人看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