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684500000007

第7章 文化研究的来龙去脉(5)

文化主义强调文化的”日常生活性“,关注大众积极建构共享意义和实践的能力,还可以见出英国经验主义传统的遗风。但这里的经验是活生生的日常生活的经验,它对文化的定义更多涉及文化广义上的人类学定义,即把文化视为日常生活的过程,而不是仅仅局限于”高雅“艺术。这也是英国人类学家泰勒的遗产。泰勒《原始文化》中将文化与文明并提,称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上言,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一切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一定程度上在消解两者精神和物质层面上的分野,这同样也可视为文化主义的格罗斯堡一个特征。这个特征事实上也渗透到文化研究言人人殊的定义中间,如美国学者格罗斯堡等人所编《文化研究》一书里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定义,它把文化研究看成一个跨学科、超学科,甚而反学科的领域,运作在广义的即人类学意义上的文化研究和狭义人文文化研究之间,故此:

它在方法上是典型的阐释型和评估型的,但是不同于传统的人文主义,它反对把文化和高雅文化画等号,而主张文化生产的所有形式都应当根据它们同其他文化实践的关系,以及同社会和历史结构的关系来加以研究。文化研究因此致力于研究一个社会的艺术、信仰、制度,以及交流实践等一切对象。

但霍尔对威廉斯和汤普森的传统并不全然满意,他认为他们是混淆了LawrenceGrossbergetaleds.,CulturalStudies,New York:Routledge,1992,p.4.文化和其他活动的界限,而把社会整体视作一个表述性的概念,其间一切文化模式万宗归一,被化解成为一个统一单元。虽然,霍尔本人也自诩为文化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但实际上他已经很典型地体现了文化研究不说后来居上,至少也可以同文化主义并驾齐驱的结构主义传统。霍尔对威廉斯和汤普森是有所非议的。如《解构”大众“笔记》一文中,他在比较文化主义和结构主义两种方法的短长得失时指出,威廉斯和汤普森的弱点在于将文化分解还原到社会和历史之中,而结构主义则强调文化是无以还原的,它本身就是一种实践,一种指义活动,而且文化具有它自己的确定性产品,那就是意义。霍尔本人的著名文章《电视话语:制码和解码》,用的就是典型的结构主义方法。他认为文化主义的局限在于经济的因素和文化的因素混沌无分,结果就使得两者之间的种种其他决定性因素,多半也就无从分辨。所以在后来兴起的结构主义立场看来,文化主义的方法虽然就特定历史事件、文本、过程的研究产生了丰富成果,却忽略了从它的分析对象中抽绎出带有普遍性的理论原则来。也许我们可以说,从其源头看,结构主义和文化主义的区别,未始不是大陆理性主义和英美经验主义的一个区别。

我们可以发现,伯明翰传统的第一代传人大都具有文学的背景。不说汤普森的诗人经历,霍加特和威廉斯当初的专业都是文学批评。文学有悲天悯人的天性,所以他们的文化研究把普天下苍生的喜怒哀乐都纳入关怀的视野,思想起来也该是顺理成章。威廉斯反对用基础/上层建筑的模式来解释各种社会实践和结构之间的关系,但是实际上,文化研究一路通行下来,被认为反而是强化了马克思坚决反对的精神和物质之间的唯心主义两分,虽然,两者的等价实际上是给颠倒了过来。威廉斯认为文化应被视为一种文化和社会过程,难分难解地牵缠着其他社会过程的种种成分。故此,文化批判的首要任务,即是深入调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勾画出它们的关系模态。但是威廉斯这一将文化界定为全部生活方式的立场,却受到汤普森的强烈反对,原委是威廉斯作如是观是排斥了被统治阶级与统治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尖锐斗争。故文化的过程,莫若被视为一个人类无穷尽渴望发现新的表达方式、渴望其生活经验具有新的意义的过程,而只要资本主义存在,阶级剥削存在,文化就必然是一个斗争的场所。但是,虽则威廉斯和汤普森一个强调共同文化,一个强调文化内部的斗争,可以看出两人都坚持文化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它不可能脱离其他社会关系来加阐释。否定经济决定论,并不意味否定经济在社会生活中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相反文化实践如何为经济关系所形构,将始终是文化研究的一个关键课题。

结构主义对文化研究的直接影响,除了从索绪尔到列维施特劳斯和罗兰·巴特的结构主义和符号学思想,主要是指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阿尔都塞认为他是秉承了马克思的传统:视文化取决于经济基础,同时视文化的研究为一独立自足的理论探索领域。他因此强调他的意识形态是一种物质存在,强调观念不是凭空产生,也不是自动产生,相反,它们是由物质经验所影响产生,是由学习、家庭、工会这样一些机构所加工形成。但强调意识形态的物质性,并不意味消抹差异,这和威廉斯和汤普森视不同文化意识形态分享着共同物质基础的理论,是有区别的。对于阿尔都塞来说,物质性具有形形色色的不同模态,而他所要致力于说明的,恰恰是意识形态机器不同于其他社会实践的效果和机制。那么,具体来说什么是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呢?它和马克思所说的国家意识形态机器,又有什么区别呢?

阿尔都塞把他的意识形态叫做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在《列宁与哲学》一书中,阿尔都塞明确表示他所说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不同。后者包括政府、行政机关、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等,阿尔都塞将之称为”压制性质的国家机器“。所谓压制,是说这些国家机器最终是依靠暴力实施其功能,即便压制本身可以不直接用暴力形式实行。比较来看,不同于上述”压制性质的国家机器“,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又是什么东西?对此阿尔都塞作了如是说明:

我将称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为一系列现实,它们在独特的、特定的机构形式中,向直接的信奉者呈现自身。我这里根据经验提出一个这些机构的清单,它们无疑是需要细加辨析、验证、校正和重组的。按下一切保留意见不谈,现在我们可以把以下机构看作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先后次序没有特别的意义):

宗教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不同教会的体系);教育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不同公立和私立“学校”);家庭意识形态国家机器;法律意识形态国家机器;政治意识形态国家机器(政治体系,包括不同的政党);工会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传播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出版社、广播、电视等等);文化意识形态国家机器(文学、艺术、体育等等)。

Louis Althusser,Leninand Philosophy,New York:Monthly Review Press,1971,p.143.阿尔都塞认为,他列举的上述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之所以和“压制性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不同,区别首先在于”压制性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只有一种,而除此之外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却有许多种,前者是单数,后者是复数。其次在于”压制性意识形态国家机器“整个儿属于”公共“的领地,而他所说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则恰恰相反,是属于私人的领地,他指出,教会、政党、工会、家庭,以及一些学校、大多数报纸和文化事业,是私人性质的。

伯明翰中心并没有全盘接受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如对于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功能主义描述,就不以为然。认为它既不足以充分解释被统治集团抵制甚或颠覆统治意识形态的努力,也不足以就大众文化内部的矛盾作充分的理论说明。同样中心也很不情愿用哪一种意识形态理论来解释文化,而更愿意强调文化本土的、异态纷呈的散漫性质。这就不是哪一种意识形态理论的严格逻辑,可以游刃有余应付下来的了。但即便如此,阿尔都塞对伯明翰学派的影响是深远的。霍尔曾经在一次访谈中说过,他反对阿尔都塞的一些立场,但是阿尔都塞对他的影响是巨大的,即便阿尔都塞现在已经显得过时,霍尔也始终承认这一点。从总体上看,阿尔都塞对于伯明翰学派的最大影响在于,他使文化研究偏离文化主义的整体描述性方法,而重视差异,把每一种社会实践理解为自身具有相对独立内在法则的复杂单元。

比较来看,文化主义是伯明翰中心文化研究的本土出产,结构主义则是外来输入的欧洲大陆的原创思想。在一些批评者看来,两者都有所局限。比如在结构主义的视野中,文化特别是大众文化经常被视为一种”意识形态机器“,其炮制俨如法律的规则,专横统治大众的思想,一如索绪尔所谓专横统治具体言语行为的”语言“总系统。文化主义恰恰相反,经常是不作辨别一味浪漫,赞扬大众文化是真实表达了社会受支配集团或阶级的兴趣和价值观。进一步看,结构主义文化研究集中见于电影、电视和通俗文学,文化主义则趋向于在历史和社会学内部独霸天下,特别是关涉到工人阶级”生活方式“的研究,如体育、青年亚文化一类。这一不能尽如人意的局面,致使文化研究在20世纪70年代末叶开始,经历了引人注目的”葛兰西转向“。

安东尼奥·葛兰西1921年1月和陶里亚蒂一起创建意大利共产党,1924年任该党总书记。1926年被法西斯政府逮捕,狱中葛兰西写就大量笔记和书简,1937年因健康极度恶化始获释就医,数日后即与世长辞,留下的三十四本笔记被他的妻妹取出寄往莫斯科,成为今人看到的葛兰西《狱中书简》和《狱中札记》两卷的大部分内容。葛兰西文化理论的核心概念是文化“霸权”(hegemony)概念。它又译“文化支配权“、”文化统治权“,充分强调意识形态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有学者认为,假如葛兰西的霸权学说结合更侧重于经济制约因素的经济政治学来解释文化,差不多就是一种最好的理论选择。霍尔在他《文化、传媒与”意识形态“效果》一文中,就提出过葛兰西的霸权概念是文化研究的枢纽所在,是高屋建瓴。葛兰西所说的霸权,是指资本主义社会中,统治阶级通常不是通过直接强迫,而是通过被认可的方式,将意识形态加诸其他阶级。所以霸权即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它是通过诸如家庭、教育制度、教会、传媒和其他文化形式,而得以运行的。进而言之,霸权还不是一劳永逸的东西,必须由统治阶级不断来主动争取并且巩固,否则它同样安东尼奥·葛兰西也可能丧失。这就意味文化永远是一个流动不居的动态的斗争的领域。葛兰西本人对此阐述得明白:

在目前议会政体的正统领地中,霸权的“规范“行为是强制和赞同的两相结合,两者互相平衡,而并不是强制高压之下的赞同。的确,这一努力总是意在保证,强制看起来是立足于大众的赞同之上,是由所谓的公共舆论机关---报纸和团体协会表达出来,而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是人为增长的。

同类推荐
  • 中国宫廷史速读

    中国宫廷史速读

    本书将中国古代宫廷中发生的对历史进程有较大影响的事件加以收集整理,做成一专题史。详细地阐述事件的过程和对历史产生的影响。
  • 圣山秘境大追踪

    圣山秘境大追踪

    我国是历史悠久和地大物博的国家,幅原辽阔,土地广袤,最东端在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最西端在帕米尔高原附近,东西相距约5000千米,最南端在曾母暗沙、最北端在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南北相距约5500千米。我国汇集了世界上众多复杂的地形、地貌。有雄伟的高原、起伏的山岭、广阔的平原、低缓的丘陵,还有四周群山环抱、中间低平的大小盆地,共同构成了我们美丽祖国的广阔大地。
  • 动脑筋故事(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七辑)

    动脑筋故事(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七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论语通译

    论语通译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追记孔子言行思想的著作,大约成书于战国初期。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为方便读者,在原文之后增加了注释、译文两个板块。
  • 汤姆叔叔的小屋(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八辑)

    汤姆叔叔的小屋(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八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热门推荐
  • 巅峰霸图

    巅峰霸图

    洛宇寒生长在混沌大地中,从小由师父将他抚养长大,直到他成年那一天,他终于能离开这片荒芜黑暗的土地,去探索无尽的新奇世界。与此同时,师父交给他一项任务,收集地之心脉,以此提升自己的实力,他的故事由此开始……
  • 扑倒高冷校草

    扑倒高冷校草

    他只不过是被迫跟踪一下他,没想到阴差阳错的竟然发现他巨大的秘密。
  • 壁咚美貌王爷:萌妃不好惹

    壁咚美貌王爷:萌妃不好惹

    一朝丧命穿越,就遇到气质妖孽的男人。虽是个男人,但比女人更妖更媚。楚流光觉得已经迷失了自己,连穿越的痛苦都黯淡了许多。可那个男人却鄙视地说:“女人,你要再这么看着我的话,我不介意随手杀了你。”--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龙痕之铁血兵王

    龙痕之铁血兵王

    他是龙族的少主,却因为变故流落世俗;他是平凡之人,却有着红颜无数。在几个老人的培养下,他成为了铁血兵王,并踏上了一条征战道路。
  • 洛伊之指

    洛伊之指

    这是一个少年一步步走向巅峰的故事不管这个世上的人怎么说我,我只想依照我的信念做事,绝不后悔,不管现在将来都一样从现在始有我在你身边,不会再让你孤单一人的,我绝不会放手为了守护必须守护的事物,无论光与暗,凡是能利用的就利用到底
  • 读故事,品人生

    读故事,品人生

    睿智而经典的小故事告诉我们人生的真谛,汇聚智慧人生的经典美文,点亮心灵之灯的处世哲学。
  • 校草的亲亲宝贝

    校草的亲亲宝贝

    被好姐妹拉去上高中,第一天上学,通过哥哥认识了他。他是校草,也是学生会主席,但她也长的倾国倾城。切,肯定是个花花公子。但是,为什么他变成了她的未婚夫?当她喜欢上他时。她的头号情敌----他的初恋回来了。他会选择谁……
  • 洪荒混元界主

    洪荒混元界主

    盘古开天化万物,天地胎膜演混元。洪荒宇宙吾执掌,天道玄功证永恒。天地胎膜结合青天躯体孕育混元,先天执掌天地业位:九天至穹无上太初太虚至尊至上至高青天混元帝尊。PS:本文飞穿越洪荒流
  • 一般集成论:向脑学习

    一般集成论:向脑学习

    本书为意识与脑科学丛书的一册,是一本前沿的心智研究作品。智能的本质是自然科学的问题之一。而如何向脑学习,一直是人类的挑战之一,本书提出了向脑学习的几个可行性方向。
  • 走过的人生时光

    走过的人生时光

    本书主要讲述一个人的出生到成为高校的教授的人生经历,讲述自己怎样从破旧、贫穷的小山村到现在的大都市。是一本励志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