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684500000033

第33章 全球化与文化研究(1)

全球化一直是国际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内的一个前沿课题,它是文化研究的无法回避的语境,也是文化研究有心深入探讨的现实问题。全球化不仅吸引了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和文化研究学者的注意力,同时也引起了专事政治学及国际问题研究学者的注意。由于全球化所产生的辐射性效应如此之广阔,因此它也引起了各相关人文学科研究者的密切关注。就全球化和文化研究的密切关系来看,这里再一次显示了文化研究相通于其他各个学科的“互文性”。毫无疑问,全球化现象最早出现在经济领域内,或者更确切地说,出现在西方资本主义世界。资本主义从萌芽时的原始积累到自身的发展,再到向海外的大规模扩张和殖民,实际上所经历的全过程就是一个全球化的过程。这一过程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终于达到了高涨期,其标志是:一方面资本主义进入了晚期阶段,各种内外在的矛盾日益突出;另一方面,前苏联及其社会主义阵营解体,世界的多极强力统治终于演变成以美国为首的单极霸权统治,因而全球化现象的出现在不少人看来,实际上预示着某种程度上的美国化。现在的问题是,经济全球化是否必然导致,或者说它是如何导致了文化的全球化?文化的全球化对于文化研究来说,它又意味着什么?这是本章将要讨论的内容。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论全球化

从理论上最早探讨全球化问题的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他们的论述奠定了当今全球化研究的理论基础。时至今日,西方的马克思主义者仍在密切地结合当今世界发生的各种变化,对这一现象进行着深入的研究,并在国际学术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对于建立我们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研究理论,我们有必要在此充分强调,从事全球化研究,必须从细读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原著开始,据此我们才有可能结合当代的具体实践提出自己的创新性见解。当然,我们也不可否认,这个一直在缓慢发展的全球化过程经历了一个多世纪,在经历了复杂多变的历史演变后,现在已经逐渐成为一个有着全球性影响的客观现象:全球化从经济领域波及整个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领域,并日益影响着我们的文化研究。既然全球化是来自西方的一个现象,那么我们也完全可以从同样来自西方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视角对之进行分析批判。对于全球化这一现象,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是十分重视的,但他们往往只看到全球化可能带来的积极后果,却忽视了其消极的负面影响;或者干脆连其积极的意义也全然予以否定。因此他们对全球化的推进和欢呼也好,或者反对和批判也好,都也是可以理解的。

今天,当我们在一个全球化的语境下重读《共产党宣言》时,我们发现马克思和恩格斯描述了全球化过程的两个层面。早在1848年,当资本主义仍是一个正在崛起的新兴力量并处于发展期时,马克思和恩格斯就窥见了其中隐含着的种种矛盾,并且颇有远见地指出:

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古老的民族工业被消灭了,并且每天都还在被消灭。它们被新的工业排挤掉了,新的工业的建立已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问题;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旧的靠本国产品来满足的需要,被新的、要靠极其遥远的国家和地带的产品来满足的需要所代替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

虽然东西方的全球化研究者都在不同的场合引用过这段文字,但我们此时再加以细读便不难看出,全球化作为一个历史过程,确实曾在西方历史上的两个层面有所表现:其一是1492年始自欧洲的哥伦布远涉重洋对美洲新大陆的发现,它开启了西方资本从中心向边缘地带的扩展,亦即开始了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宏伟计划,在这一宏伟计划下,许多经济不发达的弱小国家不是依循欧美的模式,就是成为其现代性大规划中的一个普通角色。其二便是马克思恩格斯所预示的“由许多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参见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人民出版社,1966年,第26-30页。

界的文学“的现象,这实际上也预示了文化上出现全球化趋势的可能性。对于文化上的全球化现象,学界始终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根本不存在这样一种可能。另一些人则认为,这已经成为一种不争之实,例如英语的普及、麦当劳餐馆在全世界的落户和变形、美国好莱坞影片对另一些弱小民族文化和电影的冲击、大众传媒及国际互联网的无所不及之影响,等等。这一切事实都说明,文化上的全球化趋势正在向我们逼近,它迫使我们思考出某种积极的对策。反之,认为文化上的全球化趋向只表明一种趋同的倾向,而忽视其多样性和差异性,也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共产党宣言》上述引文中有一个关键词:世界文学(Weltliteratur)。众所周知,”世界文学“这个概念最先是由歌德于1827年正式提出的,后来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根据当时的政治、经济形势以及对文化知识生产的影响提出了新的”世界文学“概念。这对比较文学这门新兴的学科在19世纪后半叶的诞生,和在20世纪的长足发展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是对于“世界文学“这个概念,我们将作何解释呢?我们认为,从文化差异和多元发展走向这一辩证的观点来看,这种”世界文学“并不意味着世界上只存在着一种模式的文学,而是在一种大的宏观的、国际的乃至全球的背景下,存在着一种仍保持着各民族原有风格特色的,但同时又代表了世界先进审美潮流和发展方向的世界文学。

由此可见,与经济上由西向东的路径不同,文化上的全球化进程应当是有两个方向:其一是随着资本的由中心地带向边缘地带扩展,(殖民的)文化价值观念和风尚也渗透到这些地区;但随之便出现了第二个方向,即(被殖民的)边缘文化与主流文化的抗争和互动,这样便出现了边缘文化渗入到主流文化之主体,并消解主流文化霸权的现象。对于这后一种现象,我们完全可以从原先的殖民地文化渗透到宗主国,并对之进行解构的过程见出例证。中国文化的发展史上曾有过的西进,例如中国餐馆和饮食文化在全世界的风行,以及中国的针灸、中医以及武术在西方所引起的兴趣,亦可说明这一点。有西方学者认为这是文化上的全球化的另一极致:从东方到西方,从边缘到中心。而在当今时代,这种东西方文化的相互影响和渗透更是日益明显。所以,文化上出现的全球化现象应当说,首先,它确实已经发生;其次,它并不可怕,因为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全球化不可能不受到另一种势力--文化本土化的抵制,而从长远的观点来看,未来世界文化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全球化与本土化的互动作用,或者说是一种”全球本土化“(glocalization)的发展趋向。

基于这一立场,我们可以来对作为当代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的全球化现象的实质,展开分析批判。

全球化对文化的影响

议及全球化与文化的关系,美国的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弗雷德里克·詹姆逊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在他看来,辩证地说,全球化创造了不同社会文化现象之间的联系,诸如不同的身份、社会关系乃至不同的机构之间的联系等等,而这些联系又必须置于一个特定的历史语境之中来考察。也就是说,从文化的视角来看--弗雷德里克·詹姆逊全球化是一个传播学的概念,它依次地遮盖并传达了文化的或经济的意义。

我们感觉到,在当今世界存在着一些既浓缩同时又扩散的传播网络,这些网络一方面是各种传播技术的明显更新带来的成果,另一方面则是世界各国,或至少是它们的一些大城市的日趋壮大的现代化程度的基础,其中也包括这些技术的移植。

显然,从信息和文化知识传播的角度来认识文化全球化问题,是詹姆逊由他的后现代文化研究中生发出来的一个新的方面,因为信息的无所不及和理论的旅行是文化全球化的一个明显标志。因此在詹姆逊看来,一个明显的途径就是,全球化意味着文化的输出和输入。这无疑是一个商业的问题;但它同时也预示了各民族文化在一个很难在以往发展缓慢的时代设想到的浓缩空间里,所进行的接触和相互渗透。换言之,在新的形势下考察全球化的文化方面,要着眼于信息的流动和大众传播媒介的作用。这是文化上的全球化趋势的重要特征。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应当看到,全球化也并非能够畅通无阻地不受任何形式的制约。这一现象一经出现,就立即受到另一股力量的抵制:本土化以及各种形式的种族族群和民族主义情绪。这一点尤其体现在文化上,亦即我们经常提及的文化民族主义和文化保守主FredricJameson,”Notes on Globalization asa PhilosophicalIssue“,in Jameson and Miyaoshi,eds.,TheCulturesof Globalization,Durham,NC:Duke University Press,1998,p.55.义。这两种思潮,都是与我们这个开放的文化研究视野不相契合的。与詹姆逊对后现代文化的宽容态度不同,英国的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家特里·伊格尔顿,则对之持激烈的批判态度。他认为,全球化时代出现的后现代主义,在文化上的一个后果就是对文化这一概念进行滥用,结果导致了当代社会人人都在谈论”文化“,而且津津乐道于此。他不无尖刻地指出,当代文化的概念已剧烈膨胀到了如此地步,我们显然共同分享了它的脆弱的、困扰的、物质的、身体的以及客观的人类生活,这种生活已被所谓的文化主义毫不留情地席卷到一旁了。

确实,文化并不是伴随我们生活的东西,但在某种意义上,却是我们为之而生活的东西。感情,关系,记忆,归属,情感完善,智力享受:这些均更为接近我们大多数人,并用以换来安逸或政治契约。但是自然将始终优越于文化,这是一个被人们称作死亡的现象,不管多么神经质地热衷于自我创造的社会都毫无保留地试图否定这一点。文化也总是可以十分接近舒适安逸。如果我们不将其置于一个启蒙的政治语境中的话,它的亲和性就有可能发展为病态和迷狂状态,因为这一语境能够以更为抽象的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也更为慷慨大度的从属关系来孕育这些迫切需要的东西。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已经变得过于自负和厚颜无耻。我们在承认其重要性的同时,应该果断地把它送回它该去的地方。

伊格尔顿这段措辞强烈的批判性言辞近乎偏激,但却从另一个方面,流露出对全球化时代消费文化和大众文化无限扩张的担忧。他在从事文学的文化批评的同时,仍在相当的程度上坚持精英文学的审美方向,亦即他所谓的“审美意识形态“(ideologyoftheaesthetic)。

毫无疑问,在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中,伊格尔顿是迄今对全球化及其在文化上的反映--后现代主义持最强烈批判的一位文学理论家,他的这种强烈反应,在某种程度上代特里·伊格尔顿参见伊格尔顿:《文化之战》,中译文见王宁编:《全球化与文化:西方与中国》,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52-153页。

表了相当一部分精英文学研究者在大众文化的挑战面前,仍然坚持文学本位的精英立场。

后殖民理论家霍米·巴巴也相当关注全球化现象,并且发表了一系列文字,其中最有影响的,就是他那本广被人引用和讨论的专题研究文集《文化的定位》(1994)。巴巴作为一位有着第三世界民族身份和文化背景的西方学者,所受到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不可能容忍全球化所可能导致的文化上的单一性和趋同性。他的一个实际策略就是提出”混杂性“(hybridity)或“混杂化”,以此来对抗“同质性“或”同质化“。在这本书中的一篇论文中,巴巴就目前文化研究界普遍关注的全球化所导致的文化趋同性和多样性问题,发表了独特的见解。他也和大多数研究全球化与文化问题的学者一样,并不赞成文化上出现的单一性和趋同性,而从后殖民理论的解构和对殖民主义的文化批判视角出发,更加强调文化上的差异性和多样性。他认为这种差异性正是后殖民语境下文化翻译的一个重要成果。如他所言:

文化多样性是一个认识论的对象,即文化作为经验知识的客体,而文化差异则是把文化当做“知识的“、权威的加以表述的过程,它完全可用于文化认同体系的建构……文化多样性同样也是一种表达整体文化分离的激进修辞的表现……文化多样性在某些早期结构主义人类学描述那里,甚至可以作为一个表述体系和文化符号的交往。

同类推荐
  • 民法

    民法

    民法是高等学校法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为适应高等教育网络教学的需要,我们根据西南财经大学成人(网络)教育学院的教材规划编写了本教材。我们编写的基本指导思想是:立足中国社会发展和法治建设的实际,针对在职人员的学习特点,突出实用性与实践性,尽力反映法学研究的新成果,简明阐释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制度,使之符合网络教育的实际需要。
  • 必玩的数学闯关

    必玩的数学闯关

    《中小学生数学爱好培养丛书:必玩的数学闯关》是《中小学生数学爱好培养》系列之一:为了培养中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同学们能够早日迈入数学的殿堂,我们特地编写了这套'中小学生数学爱好培养'丛书,本套丛书根据具体内涵进行相应归类排列,有数学趣闻、数学密码、数学之谜、数学智力,以及数学游戏、数学闯关等内容,并配有相应的答案,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实用性、可读性和知识性,是中小学生培养数学爱好的配套系列读物。
  • 信(青少年仁义礼智信释读)

    信(青少年仁义礼智信释读)

    “仁义礼智信”为儒家“五常”。这“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信者,人言也。言无反覆、诚实不欺,是为信。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电脑与网络知识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电脑与网络知识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知识小百科》共12册,是专为中国青少年量身定做的一套全方位知识图书。《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知识小百科》涵盖了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历史、科技、军事、文化等不同领域知识精华。本丛书旨在启发青少年学习积极性,积极引领中国青少年朋友走向未来,使青少年朋友们能够在轻松与快乐中学习知识、健康成长,是广大青少年学习新知识的理想读物。而这本《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影视艺术知识》更是系统全面讲解影视知识,使青少年轻松学会。
  • 著名财富家成才故事(中国名人成才故事)

    著名财富家成才故事(中国名人成才故事)

    本套书精选荟萃了中国历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也最具有影响力的名人,编辑成了这套《中国名人成才故事》(共10册),即《著名政治家成才故事》、《著名军事家成才故事》、《著名谋略家成才故事》、《著名思想家成才故事》、《著名文学家成才故事》、《著名艺术家成才故事》、《著名科学家成才故事》、《著名发明家成才故事》、《著名财富家成才故事》、《著名教育家成才故事》等,这些故事既有趣味性,又蕴含深刻的道理,能够带给我们深刻的启迪,是青少年课外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热门推荐
  • 弗洛伊德7:精神分析导论

    弗洛伊德7:精神分析导论

    本卷收录《精神分析导论》一部作品,内容由弗洛伊德1915~1917年两个冬季在维也纳大学讲授精神分析的讲稿组成。全书包括失误动作、梦和神经症等三篇,共分28讲。前两篇内容假定听众没有精神分析的基础知识,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失误动作的分析和对正常人的梦的探索,为听众奠定学习有关神经症问题的基础。第三篇神经症通论是弗洛伊德讲解精神分析的核心,他通过对各种神经症的全面分析,深入地阐述了这个十分困难的新课题的有关理论和方法。该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引导听众领会精神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精神分析导论》可以公正地被认为是弗洛伊德的观点大全和精神分析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状况。
  • 二十八药叉大将名号

    二十八药叉大将名号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春色无疆:狐狸相公缠不休

    春色无疆:狐狸相公缠不休

    你美,就可以男扮女装嫁到她家当她老婆吗?你坏,就可以二话不说的把人压倒,揍人家屁股吗?“不能因为咱俩有过节,你就把我当节过。”他妖媚的脸上依旧带着往日和煦的笑容“咱俩将错就错,将计就计,反正将就了。”爷为小妞解睡袍,芙蓉帐里度春宵,“你脱我衣服,你不要脸!”“要脸做什么要你就行了。”
  • 《微方纵横》

    《微方纵横》

    这是一个元力为王的世界,名为微方!天才少年穆凡,持金焱焚诀,骑圣翼龙凤,行逆天之道。金焱焚诀,万火主宰!圣翼龙凤,妖兽之王!逆天之道。微方纵横!
  • 校花的男朋友保镖

    校花的男朋友保镖

    放弃了杀手职业的叶凌风,他决心隐秘于b市中。可是他的校花女朋友被人一次次盯上,让他被迫暴露身份。知道了叶凌风身份的陈雨萱是决定继续跟着叶凌风,还是放下呢?
  • 天魔路上都别闹

    天魔路上都别闹

    听说名字太长不会火!原本想起个简单威武霸气的书名~例如:XX之路....XX世界....还听说书名中要带上~黑暗。。英雄。。等等高大的标签才厉害~。。。。。。可惜没想出来~呵呵!其实想真正想起的书名是《逗比路上欢乐多》,想想还是算了~
  • 空域战歌

    空域战歌

    在世界的另一端,存在着一个以家族赛为舞台的世界,当一个人出生在此时,都伴随一把神器,神器为内心力量的体现,那里也有魔法。当一个不出名的家族“矢音”即将解散时。神秘少年-辉夜的登场,拯救这个家族以及这个世界的命运
  • 逆世行走:少女成长录

    逆世行走:少女成长录

    除金木水火土外传言产生了第六种元素!平凡的生活被不明的冲击波所打破,从此徐挽走上了被追杀的道路。被甩到异世,被黑色妖雾追杀,被神兵追杀,被无头鬼魂追杀……徐挽同学终究还是忍不住了!一挥手便是一道龙卷风…惊愕脸ing完了这下真的出名了嘤嘤嘤……“如何打消男朋友撕了渣男的念头?在线等挺急的”“楼主你还是出卖一下色相吧”“…”身后某人恬不知耻贴上来:“挽挽你要听话…”徐挽同学脸懵jpg,之前你不是还要和我打架吗翻什么脸啊来啊搞事啊!!
  • 地下迷城凤凰神殿

    地下迷城凤凰神殿

    古墓惊悚的游戏,于我们是枯燥乏味的,终结了我们的平静,凌乱了我们的思绪,挑战着我们的体能和精神的极限,涉险,遇险,脱险,虽化险为夷,却也险象环生,一切都出其不意,却又拿捏在古人的手中,沉睡千年的古墓,一个又一个的疑问,一个家族的传奇历史,颠覆历史的证据,一切不可思议都在地下的封闭空间寂静的展开了。。。
  • 极品先生

    极品先生

    太年轻,不像为人师表?不,我有知识有文化。无耻,腹黑,没节操?这叫内涵。一代极品老师,就此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