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认同用网络给文学冠名,网络只是一个平台,一个载体,它本身并不是文学。如同石头、竹简、羊皮、纸等,都曾是文学的载体,我们不能称之为石头文学、竹简文学、羊皮文学和纸文学一样。无论文学的载体怎样变来变去,文学的本质是不变的。归根结底,文学要求创作者怀抱人道理想,投入自己的生命,以真诚的态度去写人,写人的丰富情感,直抵人性的深处。作品品质的高下,取决于创作者创作水平和人格的高下,网络的出现给创作者帮不上多少忙。
那么,利用网络写作和发表作品,对于写作者来说有没有一点好处呢?我的看法是,好处是有的,那就是促进了文学创作生产力的解放,大幅度提高了文学作品的产量,并使自由书写成为可能。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学习文化和写文章的权利只掌握在极少数人手里,并成为士大夫们的特权。普通老百姓连文字的边儿都沾不上,更谈不上写文章和发表文章。造成这种状况,固然有经济落后、社会文明程度低下和士大夫阶层对文字的垄断有关,书写载体的制约恐怕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电脑与互联网的出现,无疑是一场载体革命,人们对这场革命欢欣鼓舞。好了,人们写了文章,不用再求这个,求那个,你不给我发表,我自己贴到博客上去。文章发到网络上,不仅中国人能看到,全世界的人都能看到,这是何等开心的事。有人想当作家,也不必经别人批准,自我批准就是了。自由书写是中国人的千年梦想,现在你想写什么几乎都可以,这个梦想终于实现了。如果对某个人有意见,你可以指名道姓地向他拍砖、灌水,反正你是匿名的,去个性化的,谁都不知道你是谁。
问题也许就出现在这里。从某种意义上讲,文化是一种含蓄,文明是一种约束,自由并不是无边无际。原始人赤身露体不算有文化,知道遮羞了才算有文化。放纵无度不是文明,有分寸感,懂得节制,才是文明。自由是相对边际而言,没有了边际,自由就失去了意义。我曾听一位网络写手说,他每天都写一万多字,他不追求什么文学品质,让劳碌一天的读者看后一笑,他得到点击率,挣到稿费就完了。至于作品能否传世,他根本不予考虑。我还在网上看到一些大肆鼓吹金钱崇拜和肉体崇拜的文章,那些文章写得极其露骨,不堪卒读。其实那些文章的观点一点都不新鲜,而写作者却津津乐道,仿佛掌握了人生的真理。让人迷惑不解的是,这样的文章却得到了相当高的点击率,跟帖者也趋之若鹜,狂欢不已。恐怕这就有些问题了,若对那些观点不加分辨,一味接受,接受者的精神只能往下走,呈现的只能是堕落的状态。
问题的源头还是在写作者那里。一个写作者,不管把作品写在什么载体上,还是要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同时也是对自己负责。网络是无边的,但我们作者的心灵是有边的。这个边界也可以说是一个下限,那就是作者的良心所在。我们不能昧着良心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