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田黄”。在印石中,田黄以其具备石之六德(细、结、润、腻、温、凝),加之产量稀少,为世所珍,被称为“石帝”,以至有人建议定为国石。“田黄”出自田坑,它呈一种微透明至半透明状,色在各种鲜丽的黄色之间,依黄色的不同而分别命名田黄冻、银裹金、黄金黄、桔皮黄、枇杷黄、桔花黄。其中田黄冻为上品。它如同新鲜的蛋黄,娇嫩、鲜透,通灵无比。“田黄”的珍贵并非始之于近代。清初《说田石补》载,一方型田黄印“七两之石,竞得价二千数百”。如今,且不说那些同时具有文物价值的国宝,就是前几年在广州中国酒店展销的一块重800克形似钟形的大“田黄”,也要价60万元。迄今为止“田黄”原石当推80年代采掘的重2.2公斤的为最大。此石状如元宝,色如枇杷。至于“田黄”印章,则以北京荣宝斋所藏乾隆皇帝的弟弟弘晓的一对镌有“怡亲王宝”的狮纽方形巨印为冠,每方高13.5厘米,围径43.5厘米,重950克,它曾令前来参观的一位日本书法家感动得落泪。由于惜石逾金,现在稍大一点的“田黄”已绝少削成方形,多就自然形状,浮雕薄意。
“田黄”如此高雅、昂贵,无疑成了收藏家的怀中秘宝。清代有位叫林陟庐的收藏家,专藏寿山石印,所藏“田黄”章尤精。他把朋友请到家里观看他的“田黄”印章,方开箧出示,即刻收却。朋友们还没看够,只得笑着说“不敢久视,恐相思耳。”“田黄”也曾作为上等礼品送给外宾。周总理就曾把田黄送给过尼克松和田中角荣。田中角荣还把它与作为外国人第一个参观马王堆女尸,引为访华的两件快事。
再说“鸡血”。鸡血石在当今也是名噪中外,它与“田黄”一样,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品评鸡血石一般以红色部分为主要条件,看其多少和形状,要求红色要艳、要正,再就是看石地的透明度强弱、纯洁程度、与红衬托的颜色是否和谐等,要求地子温润而无杂质。上等的鸡血石有鲜如鸡血般的红色,其中一些名品,如“白玉地鸡血红”,月白色如玉,似白芙蓉:“桃花地鸡血”,地子明彻且散布着桃花瓣般的红丝;“羊脂鸡血清末寿山石印章一组冻”,则地如羊脂白玉,纯净柔和,布以红斑,红装素裹,令人叹绝。又有称“刘关张”或称“桃园三结义”者,为黑、红、白三色互相映衬,别有情趣,为“鸡血”中无上之品。
“鸡血”的佳品,其价值与优质田黄不相上下,一般都超过黄金的几倍。抗战后,国民党在上海进行清查,把伪市长所藏的一对10厘米见方、16厘米高、满布红斑的碧绿色地子的鸡血冻印石,在名单上与国宝毛公鼎并列。鸡血石自清代一直为王公贵族的珍贵藏品。当年,收藏家宗彝就经常徜徉于北京琉璃厂的古玩店,每见“鸡血”等名印石,总是一再摩挲不肯放手,有时还不免讨价还价,因手头拮据而买不到手的,他回家后都作了追记和题跋。
昌化的鸡血石经过三四百年的开采,今已罕得。20世纪50年代以后,在内蒙古巴林右旗发现了新的鸡血石矿源。比起旧的昌化鸡血石,巴林鸡血石有它一定的缺点,主要是“血”不集中,分布比较散漫。但有许多优质的巴林鸡血石血色、地色也很好,可称绝品。有条件的收藏者,不妨选些精品收藏起来。因鸡血石“血”的构成实际是氧化汞,受空气、光照的影响容易老化,收藏鸡血石应避免在日光下暴晒和火烤,以免红色部分褪色。
最后再说说“灯光”、“鱼脑”。“灯光冻”呈微黄色,通体明莹,照之若灯辉,石纯洁无瑕,润腻如美玉,其价格之高等于黄金之价,为青田石之最上品。“鱼脑冻”呈青白色,半透明,光洁可爱。清人桐西漫士云:“印章旧尚青田,以灯光为贵。”梅青的印石歌有“青田旧冻美绝伦,冰坚玉脑同晶莹”;查慎行亦有“吾乡青田旧坑冻,价重苍璧兼黄琮”的赞语。宗彝对“鱼脑”也作过一段记述。他说:“比来在厂肆,见虾青鱼脑石一方,重5两余,顶作椭形圆式,温润可熹。通体纯洁无杂色,若玛瑙然,此南中收藏家呼为墨田者也。索值竞至百元,可异也。”可见,上等的“灯光”、“鱼脑”,早年就已十分名贵。
此外,青田石中的“酱油冻”、“松皮冻”、“白果冻”、“紫檀冻”、“风门青”等,也是上乘印石,它们的特征不再一一描述。
由于一些印章以印材为贵,近代伪制印石的也不在少数。大家知道,一般寿山、青田、昌化,价值并不高,因无利可图,故无伪制者,而田黄、田白、鸡血价逾黄金,有的人便想出种种招术,用普通的石料制成田黄、鸡血等高雅名贵的上乘之石,或以类似的石料加以冒充。
清人陈克恕《篆刻针度》中说:田黄石“今欲得旧产者甚艰,近时所出,乃芙蓉新石,居民以此为业,制纽煮色,伪作旧石以售,至有假他山之石以乱真者”。可见真正的田黄并不是很多的,偶有所见,亦多有假冒,必须严格区分。假冒的田黄大体有三种:一日“白水黄”,分纯黄、干黄两类,都是高山石。纯黄细嫩,干黄质地粗而易裂。二日“碓下黄”,有掘性和洞产两种,质稍软,无萝卜纹,有的肌里带有淡黄、乳白的细泡点。三日“连江黄”,色多藤黄,性多硬而脆。清末年间,曾有一批优质“连江黄”,当时的商贾就将它当做田黄而购出。对于这些,收藏者不能不防。过去,还有人将普通的黄寿山、白寿山放在杏干水内煮约24小时之后取出,在其热度未退时,再近烈火烘烤,及已热急,又以藤黄擦之。如此屡屡擦烤,至黄色已入石内为止,再后用漂白粉擦之,就成了假田白。
伪造鸡血石主要是在添制鸡血色上下本钱。如有人将备好的石头磨下少许,尔后堆上红颜色,再磨平上膜,也有将火漆焊入石内或将朱砂渍入石内的。近来,鸡血石的造伪已不再用可溶的红颜色,而是用一种红树脂,配以牛角冻一类的地子,愈显鲜艳悦目。还有所谓“油煎石”,即选用血色不红、外露不明的次劣昌化鸡血石,投入沸油中煎炸,使油渗入,石质便呈透明状,“血”转鲜红或外露,进而把劣品泡制成上品,以高价出售。但伪造者的鸡血石毕竟与自然形成的不一样,尤其是在鸡血的分布上,多给人造作而不自然的感觉;而“油煎石”则质变坚脆,刻之即崩,此类赝品更是不难识别的。
寿石工篆刻作品
印文:熊述陶珍藏书画碑版印名人印章的集藏价值将名人印章误当普通石料,以致把印文乃至边款毁掉,无异于撕碎名人字画。凡遇旧石章,一定要认真审视其为何人所刻、何人所用及艺术水平高低,再决定作何处置,否则将悔之晚矣。
几年前,一位酷爱绘画的朋友拿来一方带有印文的长方形“印石”,让我磨掉印文,为他刻一名章。朋友走后,我仔细端详这方“印石”,发现印面的文字为“熊述陶珍藏书画碑版印”,章法考究,篆法雅正,刀法活脱,左侧边款有“石工寿鈢”等字样。根据印章风格,我断定此印乃著名印人寿石工先生的作品。我便用同样大小的印石为朋友刻了名章,将原印退还给他,劝他不要将印文磨掉。后来,他将此印带到北京琉璃厂,有人竟出价5000元将其买走。
这方名人印章没被毁坏,实属万幸。然世上确有一些只有边款、失去印文的图章。笔者就曾见到一方印章,本是篆刻大家吴昌硕的作品,左侧尚保留“甲午二月,昌硕吴俊”的边款,印面却被主家磨平。何以遭此厄运?据说拥有此印的人不了解它出自何人之手,不了解吴为何人,故对其珍贵价值不得而知,在无知者眼里,“宝贝”便成了“累赘”。造成这样的损失,真是让人痛心!赵之谦治印印文“鉴古堂”
寿山石瓦钮
价值1.8万元-2.5万元
其实,印章与字画、瓷器、玉器一样,也是品位极高、颇富保值增值意义的收藏品。且不说那些具有重大文物价值的古代青铜印、玉印,也不说那些诸如田黄、鸡血等价逾黄金的高档印石,单说那些用普通石料刻就的近现代名人印章也是万万不可小视的。仅以翰海1995春季拍卖会标价为例,朱文“獾在”的青田石印章,因为是近代金石家陈介祺所刻,标价1.5万至2万元;何墨为资产阶级改良派领袖康有为刻的寿山石图章,标价1.8万元至2.5万元;陈师曾所刻青田石朱文印,标价3万元至4万元;赵之谦所刻寿山石瓦钮章,标价1.8万元至2.5万元;齐白石所刻朱文“岩窟所读”青田素章,标价2万元至3万元。这些印章的取材,既不是鸡血,又不是田黄,皆非印石名品,石料极为一般,而其售价均高出万元,还不是沾了“名人印章”的光?
七品官耳二十年前旧板桥
(郑板桥自用印)名人印章应包括名人所用和名人所刻两大类。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或兼而有之者,其集藏价值都非同一般。所谓“印以名重”,人们爱藏印,尤其注重印章的归属。名人用过的图章因其特有的“名人效应”自然为人们所宝爱;况且,名人偏爱名家印,这在具有深厚文化传统的南北各方也是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名人用印多是当时篆刻大家的精心之作,刻印水平大都不同凡响。而名人刻制的图章亦多是具有美学价值、欣赏价值及丰富艺术内涵的篆刻作品,有的甚至代表了我国篆刻艺术的最高成就。他们的治印与名人书法、绘画作品一样,也是集藏投资的珍品,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逐渐散失的名人印章愈加身价倍增。
鲁迅会稽赵之谦印信长寿
钱君匈为鲁迅所刻名章赵之谦自刻自用印目前,集藏名人印章仍面临着机遇。虽然民间收藏热已兴起多年,但客观地说,还有不少名人印章散在于民间,店肆、地摊亦偶有所见。而由于藏家的学识与水平所限,不见得所有的名人印章悉被识得。这无疑为那些有心人保留了一线集藏的空隙和投资的机会。天津有位从事篆刻的老先生就曾在东北角附近的地摊上花了极少的钱买到几方近代篆刻大家黄土陵的作品,卖家只当是普通的旧图章,不知是出自名人之手。笔者也曾从私人手买到一方黄士陵的作品,印文为“定轩”,朱文,边款为“定轩太史属丙戊穆甫”。我还从天津沈阳道古物市场的小摊上花了几十元买到一方当代篆刻家来楚生的自用印。印章为椭园形,兽钮,印文为“初生”,白文,边款为“己丑二月初生记”。贩子并不识得“初生”二字,就是识得也未必晓得“初生”是谁,他只是认为那印章是块墨玉,其实是墨寿山,我是按“墨玉”的价买的。我的一位开画廊的朋友不久前从私人手中以1000多元买到一对白芙蓉印章,一方是朱文印,印文是“吉公世五”,一方是白文印,印文是“吉鸿昌印”,是民国时期一位印家赠给抗日英雄吉鸿昌的。这也算是“慧眼识真宝”吧!
集藏名人印章也要警惕假冒之作。有行家分析认为,眼下的古物市场,真正的名人作品碰巧了竟不为人所认,而新近制做的仿制品却又大量充斥。贩子手里的许多“名人印章”是用质地不佳的新印石稍加作旧、刻以不同“风格”的印文、落上名家边款而骗取钱财的,印文与款识均粗俗不堪。有一位干企业的老板听说名家印章有“漏”可捡,怀着孤注一掷的心理,花了不少的钱四处购买名人印章,因他不懂篆刻,不谙此道,买回的上百方印章全都是冒牌货。这种教训,投资者一定要记取。有人说:“篆刻是小众化的艺术。在大跃进时代人人写民歌,有的日产百首,家庭诗社、夫妻诗坛遍地开花,但刻印的人并未以几何级数增长。”此观点略嫌保守,但篆刻知识不普及确是事实。有心投资名人印章的朋友,只有通晓印学之道,掌握一定的印章鉴定知识,才能在印章集藏领域有所获益。
名人印章亦有假
古印中之赝品,官印、私印及吉祥印皆有,而尤以名人印为最多。如古书所记,宋绍兴年间,洞庭湖有一打渔人得到玉印一枚,连环纽,印文为“寿亭侯印”,遂报于官,收于长沙库中,时有光焰,吏不敢安。又说,明弘治年间,张汝器开浚漕河,得古印4枚,皆白玉盘螭,其文亦“寿亭侯印”。有的书还钤有此印,且有跋记关羽曾封寿亭侯。其实,汉魏间,封寿亭侯的并非关羽一人。因为关羽为世人所重,其遗印遂纷纷而出。这些遗印多为后人伪制。所谓渔人、开漕之说,大都不足为信。又如中山王刘胜一印,流传于世的竟有数十钮,字文款式略同,方若八分。实际上,汉人名刘胜者,也不只中山王。不同之人,其田黄狮钮辛陈巨来治印价值10万元-15万元印章的字文款式断然不会相同。为什么同时存在数十纽大致上千篇一律的刘胜印呢?无非是当时只有中山王刘胜一印,后人认为中山王名气大,便仿照翻铸,而铸者非一人,铸造非一时,结果类似的刘胜印便多了起来。另外,还有其他形制的刘胜印,看上去粗劣稚弱,也无非是鹜名而仿制,从所谓中山王印变换来的。一方名印遍地而出,其中定有大量的仿制,这种现象,应当引起收藏者的注意。而今天古物市场销售的出土古印中,也有不少为古代名人之印,这就更要打个问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