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西安是青铜器作伪的又一个大本营。这个大本营以伪造秦诏版和秦量为“拿手戏”。秦诏版也叫秦量诏版,上刻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统一度量诏书,或二世元年(前209年)诏书,版的四角有孔,用以钉在本制的量器上。秦量则是官方制定的标准量器。秦诏版和秦量均为宝贵的历史文物,多为世人所重,作伪者投收藏者之所求所好,专事伪造诏版和秦量。但由于本身存在弱点,也是经不起检验的。清乾隆铜鎏金雕花开光薰炉价值5万元这个大本营曾伪造始皇二十六年诏的铜方斗一器,整体焊接而成,文字软弱拙劣,方斗表层已形成铜的腐蚀层,这绝非在短期内用化学方法所能形成的,可见作伪已有相当年份。
河南洛阳也是青铜器作伪的大本营。众所周知,洛阳是青铜器等古物出土甚多的地区。1928~1930年,该地区古墓被盗掘后,出土的大量青铜器物被加拿大人怀履光劫往国外,后又将这批文物编成《洛阳古城古墓考》,收器达500余件。此后,洛阳的古物更为国内外收藏者所注目。尤其是欧美、日本的古玩商,竟公然提出要求,征购花纹考究的青铜器具。洛阳的作伪者为迎合西方古玩商和收藏者的兴趣,大量伪造名为“法国装”、“东洋装”一类的铜器。他们往往在铜器上复刻花纹,或堆漆仿色,以增强器物本身的“艺术性”。有的还仿造金银器及鎏金银器,亦称“洋装”。这样一来,欧美诸国在掠取很多青铜器真品的同时,也收罗了不少中国人亲手制造的赝品。这种鱼目混杂的现象,曾长期困扰着东西方收藏家对青铜器的鉴赏和研究,时至今日仍是文物市场的一大忧患。
除以上几个大本营之外,还有“小打小闹”,专开作伪作坊的。作伪作坊的主家多为修补青铜器起家,其作伪本领均经过特别训练。由于他们在长期修补中对青铜器较为熟悉,又具备一套“土洋结合”的技法,其伪品颇能“鱼目混珠”。据商承祚《古代彝器伪字研究》说,济南胡麻子胡世昌,陕西苏亿年、苏兆年、凤眼张,苏州顾湘舟等辈,皆为青铜器作伪的强手。清末间苏州有个周梅谷作坊,伪造青铜器采用失蜡法,技巧精湛,铸造的精细花纹近乎殷墟出土的器物风格,其手法之高超已超过了素以作伪大本营之称的潍县。1956年,上海博物馆曾处理一批周梅谷作坊的伪器,其中有一件仿商代的虎食人卣,引起一些专家的兴趣,当时竟有人认为这是一件极其珍贵而重要的文物,后经反复鉴定,才证明它确是一件赝品。
北京的一些古玩铺也兼营青铜器作伪的买卖。他们伪造纹饰和铭文大多采用刻凿的手法。河北冀县人张济卿年轻时在北京东晓市万隆和修补黑铜器,后来学得一手修理青铜器的手艺。他能在青铜器上雕刻铭文,作伪锈,能将一堆破碎的古铜片恢复成原来青铜器的形状,外形看不出一点破绽。当初,天津有位古董商买了件缺腿的古铜鸭,经他整修后,完美无缺,卖给了北京古董商,用卖古铜鸭的钱,竟换回一家小古玩店的股金。
以上所言都是出于唯利是图而蓄意作伪,至于北宋以来对青铜器的复制和仿造则是铸造者出于对古器的喜爱,则应另当别论。比如宋大晟编钟是依春秋晚期宋平公时代的宋公戍钟仿制的,传世的宋太和钟和蟠龙纹钟也是仿制的。元、明时代,也有铜仿制品,但铸作草率,更缺乏生气。这些器物虽不难识别,但与三代古器混在一起,对青铜器的收藏和研究同样是不利的。
当然,后世仿造的青铜器物也并非毫无收藏价值。笔者有位收藏界的朋友存有一套清代仿制的青铜器编钟,这套编钟大旗鼎铭文小不一,且有铭文,虽非商周所制,但制作亦堪精美,其经济价值也是十分可观的。
鉴别青铜器的“五辨法”
上文提到,青铜器早在宋代已有仿古之作,当时的仿制主要是迎合土大夫的崇古好古心理,并非有意识地骗取钱财。清乾隆以后至民国时期,古玩业兴起,外国人纷纷来华抢购古物,青铜器价格日益昂贵,一部分古玩商争相仿古作伪以牟取暴利,作伪之风愈演愈烈。有的伪器作得相当精巧、华美、逼真,往往能以假乱真。而古玩商和收藏家因辨不出真伪,受骗上当者大有人在。
民国时期,琉璃厂式古斋古玩铺曾花1万元买进一件提梁卣,是赝品,窝在手里卖不出去,由此导致店铺倒闭。有的人作了一辈子古铜生意也会王莽权量文字走眼受骗。如上海人吴启周与美籍华人卢芹斋合办了一家美国最大的古玩铺,字号为“吴卢公司”,因吴本人年事已高,便由其外甥叶叔重做掌柜。叶经常从美国回到上海,又来北京购买古玩,同时在苏州与古铜匠刘俊卿开办了一家古铜作坊,曾伪造三四件殷墟铜器,其中有觥、卣等。1937年前后吴回国时,在上海以5万美元(当时合银元12万)从古董商洪玉琳手中将这几件铜器错当真器买下。后来叶叔重从美国回来,发现吴买的这几件铜器就是自己作坊造的伪器。吴自觉脸上无光,从此发誓不买古铜,并嘱托他故去后将这几件东西一起入葬。
行家认为,近现代青铜器的伪制大体有5种手段,一是新造伪器以充旧器法。近百年来,河北、山东、河南、山西、陕西、江苏等地都有用此法伪制青铜礼器和其他铜器的。二是冷冲法。遇有三代秦汉之器,或落一足,或坠一耳,出土时误为刃器所伤,则以铅补、冷焊、填饰,再点缀颜色,用黄泥调抹,使之成为新出土之状,是为此法。三是屑凑法。即有古器不完整者,或取其耳,或取其足,或取其凿,或取其腹,将各种古器的各部分利用其相似之处而和凑为一器。四是添镌款识。多按照古器合适之文字仿制,再磨熟刀痕,加以药饰,然后再作伪锈。五是补添镶嵌。秦汉以上的镶嵌祭器今日完整无缺者极少,作伪者多搜索古冢遗弃的环佩、珥槙、珈琫、珌等物或其他出土珠宝玉器酌量补为镶嵌,或无镶嵌而照古器添加。当然,作伪的方法还有很多。这些只是提供收藏者作为识别各种青铜器物的参考。
象尊如何鉴别青铜器的真伪?旧时古玩商和一些收藏者是在没有科学仪器的情况下,通过眼看、手摸、耳闻、鼻嗅、舌舐加以判断,来辨别青铜器的真伪的。他们总结出的“秘诀”概括起来主要是看锈色、辨手头和声响、观花纹与款识、察铜质与器式。用今天的话讲,就是锈蚀辨伪、纹饰辨伪、铭文辨伪、铸造辨伪和器形辨伪,即所谓“五辨”。
首先是看锈色。凡锈色与器体合一,深浅一致合度,坚实匀净、莹润自然、美妙诱人,乃自然而生之锈,是为真锈。凡锈色浮于器物之上,绿而不莹者,称表皮锈;无论何种锈色,均不润而发出刺眼之色的,行话称“发贼”之物,均为伪制之锈。其次是辨手头和声响。用手掂量,是否过轻和过重;用手鼓击实物,声音清脆微细者,多为真品;铜声混浊者,就值得怀疑。至于花纹与款识,真品与伪作是截然有别的。且不说各代铜器纹饰的时代特征,就从铸作来看,伪品一般都有明显的破绽。因作假的花纹与款识大多是刻的,真器的花纹与款识是铸的,刻的再好,也不像铸的。察铜质与器式也是重要一环。凡在器物的某些部位露出黄铜的质地,都是近世伪造的。铜器的器式,各代不尽相同,同时,各代铜器器式形状虽然很多,但作工极为规律而匀整。而伪造之器,有的则不伦不类,有的则不合尺度,有的则模糊粗糙,其式样与作工是不能与真器相比的。
以上只是鉴别青铜器真伪的经验之谈。实际上,对青铜器的鉴赏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作为收藏者不仅要见得多,还要扎扎实实学习历史、文学和考古知识,掌握现代科学鉴定手法。不过,吸取前人的实践经验,既快而又明确地对实物的真伪作出初步的断定,对收藏者还是必要的。只要深入钻研青铜器的理论知识,广泛接触,长期积累,不管是大本营或小作坊的伪作,还是后世的仿造,大体都能看出个分晓。
妇好三联甗千姿百态铜带钩
青铜带钩赝品铜带钩是古人束腰皮带一端的挂钩,属于生活用品。它始于春秋,盛于战国至汉,南北朝以后喜用带扣,宋以后改用玉带钩。带钩的基本形制是下端有钉柱钉于皮带的一头,上端曲首作钩,用以钩挂皮带的另一头,中间有钩体。其形状有棒形、鸭形、琴面形、竹节形、兽形。不管何种形状,钩首多作鸟、兽头形,钩首饰以华美精湛的花纹,有的还嵌有绿松石或错金银花纹。
铜带钩的工艺和造型,既有时代区别,也有地区差异。战国与汉代的带钩相比较,战国带钩背面的钮于后,且钮平呈钉状,汉代带钩之钮居中,钮呈菌状,时代越晚越靠前;带钩正面嵌松石者多为战国,嵌金银者多为汉代;战国带钩钩首的角度大,汉代带钩钩首的角度小,与钩近于平行。从地区特点来看,中原一带的、少数民族地区的、江南楚地的带钩,形态也不尽相同。如楚地带钩大多错金错银,或镶绿松石,工艺水平较高,而北地一些带钩,其造型、纹饰有的则带有游牧民族的色彩。
目前在古物市场,各种形状的青铜带钩比较常见,价格并不太高。纹饰一般而又无错金银工艺的带钩,一只不过百元;错金银的带钩属精品,价格在数千元。笔者前几年在天津沈阳道古物市场的小摊上仅花150元就买了4件不同形状的青铜带钩。青铜带钩低价可得,一方面与这种藏品不得出口,非法者难以从中获取暴利有关,另一方面也说明这种藏品的艺术价值和收藏意义尚未被更多的藏家所认识。这种藏品易得、所费不多的现状无疑为国内收藏者提供了购买的机会。
作为保值手段,购藏铜带钩当然以精品为宜。有的带钩工艺精美,且嵌松石或错金,即使价格高于一般藏品的数倍、数十倍,也值得投资购买。因为越是这样的藏品,增值便越高。铜带钩也有假货。古物市场小摊上兜售的赝品大都是用嵌铁片模仿错银的带钩,不但纹饰简单草率,不符合时代风貌,而且形体过大,笨重不堪,表面油黑光亮。战国至汉代的带钩作为生活实用品,是不可能如此粗大的。对此,藏家购买时一定要细心观察分析,以防上当。
青铜兵器的价格与行情
青铜兵器是古人用以狩猎和战争中用于进攻及防御的器具,常见的有戈、矛、剑、镞、戟、刀、弩机、铜鐏等。
戈是一种进攻性兵器,戈上长条形锋刃部分叫援,其下端的延长部分叫胡,援的后段叫内。戈有直内戈、曲内戈和銎内戈三种形式。它盛行于商至战国,秦以后逐渐消失。矛是一种冲刺兵器,通常和盾配合使用。矛分身和胶两部分。它盛行于商至战国,秦汉以后已少见。戟为戈与矛合体的兵器,既用于钩击,又用于刺杀。戟在商周时很商代铜剑东周铜矛少见,故专家学者大都认为戟始于西周。钺是古代横用的兵器或刑具,用于砍杀,形似大斧,多见于商至西周早期。剑是手持或佩戴而用于短兵相接的白刃战之兵器,始于商,盛于战国,流行于秦汉。镞即箭头,主要形制为镞身由中脊分左右两叶,叶边缘呈刃状,向前为尖锋,向后成倒刺的后锋,镞后部有的延伸为茎或铤,可以接箭杆。镞在商、周、春秋、战国、秦、汉时均有所见,只是形体上存有差异。弩机是古代利用机械力量远射的兵器。我国新石器时代即有原始的木弩、竹弩,而青铜弩机源于弓,在用手拉弓的基础上,采用机械,这样拉力大,射程远。铸铜弩机始之于春秋、战国,盛行于汉晋。削刀既是兵器,又是生产工具,有大砍刀和三角形双刃刀两种类型,前者于商代最为流行,后者从商至战国皆用。鐏是戈、矛、戟的饰件。
以上列举的青铜兵器,在古物市场均有所见。从市场和摊点上的销售品来看,无论是出口品还是传世品,凡上面不青铜兵器拓片带铭文的,伪造的极少。这是因为一般的兵器过去是卖不上太大的价钱的,伪造无油水可捞。现在青铜兵器的售价仍然不算太高。在古物市场,一件不带铭文的青铜戈或青铜戟也就卖到300元至500元,青铜剑价格在千元以上。笔者曾买到一件战国时代的内刃戈,卖者要价为250元。西周时的戈基本也是这个价钱。青铜兵器,带铭文的,最有购藏价值,但价格比不带铭文的要高出许多。带有铭文的兵器,真品不多;有的则是在原器上后加的,藏家在购买时要认真辨别。
鉴定青铜兵器的真伪除了要看它的形制,还要看器物的锈色。真器的铜锈,其表层经过氧化已浸入铜器的内里,有的形成晶莹透亮的包膜,有的通体翠绿,格外招人喜爱。这种自然形成的效果与人工作锈存有明显差别。这也是购买青铜兵器的藏家所要掌握的。
车马器及其它小型铜器
小件青铜器除各种兵器、带钩外,各种车马器、镜鉴、玺印、小型生产工具等也可为投资对象。镜鉴、玺印将在他文有所涉及,这里仅将车马器、生产工具和某些小件青铜器的收藏价值作一简要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