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经脉之病,赤色出现于颧骨部的,这是热病,若色泽尚未暗晦,病尚轻浅,至其当旺之时,可以得汗出而病愈。若同时又见少阴经的脉证,此为木盛水衰的死证,死期不过三日,这是因为热病已连于肾。少阳经脉之病,赤色出现于面颊的前方,这是少阳经脉热病,若色泽尚未暗晦,是病邪尚浅,至其当旺之时,可以得汗出而病愈。若同时又见少阴脉色现于颊部,是母胜其子的死证,其死期不过三日。
治疗热病的气穴:第三脊椎下方主治胸中的热病,第四脊椎下方主治膈中的热病,第五脊椎下方主治肝热病,第六脊椎下方主治脾热病,第七脊椎下方主治肾热病。治疗热病,既取穴于上,以泻阳邪,当再取穴于下,以补阴气,在下取穴在尾骶骨处。项部第三椎以下凹陷处的中央部位是大椎穴,由此向下便是脊椎的开始。诊察面部之色,可以推知腹部疾病,如颊部赤色由下向上到颧骨部,为有“大瘕泄”病;见赤色自颊下行至颊车部,为腹部胀满;赤色见于颧骨后侧,为胁痛;赤色见于顿上,为病在膈上。
评热病论篇第三十三
本篇要点
一、疾病是邪正相争的一个过程,疾病的痊愈与死亡,取决于邪正斗争的胜负,正能胜邪则生,邪胜正衰则死。
二、指出阴阳交、风厥、劳风、肾风等四种热病的原因、病理、症状、治法及预后。
三、邪气侵犯人体,必定先有正气的不足之处。
【原文】
黄帝问日:有病温者,汗出辄复热,而脉躁疾,不为汗衰,狂言不能食,病名为何?岐伯对日:病名阴阳交,交者死也。帝日:愿闻其说。岐伯日:人所以汗出者,皆生于谷,谷生于精。今邪气交争于骨肉而得汗者,是邪却而精胜也。精胜,则当能食而不复热。复热者,邪气也。汗者,精气也。今汗出而辄复热者,是邪胜也。不能食者,精无俾也。病而留者,其寿可立而倾也。且夫《热论》日:汗出而脉尚躁盛者死。今脉不与汗相应,此不能其病也,其死明矣。狂言者,是失志,失志者死。今见三死,不见一生,虽愈必死也。
帝日:有病身热,汗出烦满,烦满不为汗解,此为何病?岐伯日:汗出而身热者,风也;汗出而烦满不解者,厥也,病名日风厥。帝日:愿卒闻之。岐伯日:巨阳主气,故先受邪,少阴与其为表里也,得热则上从之,从之则厥也。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日:表里刺之,饮之服汤。
帝日:劳风为病何如?岐伯日:劳风法在肺下。其为病也,使人强上冥视,唾出若涕,恶风而振寒,此为劳风之病。帝日:治之奈何?岐伯日:以救俯仰。巨阳引精者三日,中年者五日,不精者七日。咳出青黄涕,其状如脓,大如弹丸,从口中若鼻中出,不出则伤肺,伤肺则死也。
帝日:有病肾风者,面胕痝然壅,害于言,可刺否?岐伯日:虚不当刺。不当刺而刺,后五日其气必至。帝日:其至何如?岐伯日:至必少气时热,时热从胸背上至头,汗出,手热,口干苦渴,小便黄,目下肿,腹中鸣,身重难以行,月事不来,烦而不能食,不能正偃,正偃则咳,病名日风水,论在《刺法》中。
帝曰:愿闻其说。岐伯日: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阴虚者阳必凑之,故少气时热而汗出也。小便黄者,少腹中有热也。不能正偃者,胃中不和也。正偃则咳甚,上迫肺也。诸有水气者,微肿先见于目下也。帝日:何以言?岐伯日:水者阴也,目下亦阴也,腹者至阴之所居,故水在腹者,必使目下肿也。真气上逆,故口苦舌干,卧不得正偃,正偃则咳出清水也。诸水病者,故不得卧,卧则惊,惊则咳甚也。腹中鸣者,病本于胃也。薄脾则烦不能食,食不下者,胃脘隔也。身重难以行者,胃脉在足也。月事不来者,胞脉闭也。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今气上迫肺,心气不得下通,故月事不来也。帝日:善。
【译文】
黄帝问道:有的温热病患者,汗出以后,随即又发热,脉象急疾躁动,其病势不仅没有因汗出而衰减,反而出现言语狂乱,不进饮食等症状,这叫什么病?岐伯回答说:这种病叫阴阳交,阴阳交是死症。黄帝说:我想听听其中的道理。岐伯说:人所以能够出汗,是依赖于水谷所化生的精气,水谷之精气旺盛,便能胜过邪气而汗出,现在邪气与正气交争于骨肉之间,能够得到汗出的是邪气退而精气胜,精气胜的应当能进饮食而不再发热。复发热是邪气尚留,汗出是精气胜邪,现在汗出后又复发热,是邪气胜过精气。不进饮食,则精气得不到继续补益,邪热又逗留不去,这样发展下去,病人的生命就会立即发生危险。《热论》中也曾说:汗出而脉仍躁盛,是死证。现在其脉象不与汗出相应,是精气已经不能胜过邪气,死亡的征象已是很明显的了。况且狂言乱语是神志失常,神志失常是死证。现在已出现了三种死证,却没有一点生机,病虽可能因汗出而暂时减轻,但终究是要死亡的。
黄帝说:有的病全身发热,汗出,烦闷,其烦闷并不因汗出而缓解,这是什么病呢?岐伯说:汗出而全身发热,是因感受了风邪;烦闷不解,是由于下气上逆所致,病名叫风厥。黄帝说:希望你能详尽地讲给我听。岐伯说:太阳为诸阳主气,主人一身之表,所以太阳首先感受风邪的侵袭。少阴与太阳相为表里,表病则里必应之,少阴受太阳发热的影响,其气亦从之而上逆,上逆便成为厥。黄帝说:怎么治疗呢?岐伯说:治疗时应并刺太阳、少阴表里两经,即刺太阳以泻风热之邪,刺少阴以降上逆之气,并内服汤药。
黄帝说:劳风的病情是怎样的呢?岐伯说:劳风的受邪部位常在肺下,其发病的症状,使人头项强直,头目昏眩而视物不清,唾出粘痰似涕,恶风而寒栗,这就是劳风病的发病情况。黄帝说:怎样冶疗呢?岐伯说:首先应使其胸中通畅,俯仰自如。肾精充盛的青年人,太阳之气能引肾精外布,则水能济火,经适当治疗,可三日而愈;中年人精气稍衰,须五日可愈;老年人精气已衰,水不济火,须七日始愈。这种病人,咳出青黄色粘痰,其状似脓,凝结成块,大小如弹丸,应使痰从口中或鼻中排出,如果不能咳出,就要伤其肺,肺伤则死。
黄帝说:有患肾风的人,面部浮肿,目下壅起,妨害言语,这种病可以用针刺治疗吗?岐伯说:虚证不能用刺。如果不应当刺而误刺,必伤其真气,使其脏气虚,五天以后,则病气复至而病势加重。黄帝说:病气至时情况怎样呢?岐伯说:病气至时,病人必感到少气,时发热,时常觉得热从胸背上至头,汗出手热,口中干渴,小便色黄,目下浮肿,腹中鸣响,身体沉重,行动困难。如患者是妇女则月经闲止,心烦而不能饮食,不能仰卧,仰卧就咳嗽的很厉害,此病叫风水,在《刺法》中有所论述。
黄帝说:我想听听其中的道理。岐伯说:邪气之所以能够侵犯人体,是由于其正气先虚。肾脏属阴,风邪属阳。肾阴不足,风阳便乘虚侵入,所以呼吸少气,时时发热而汗出。小便色黄,是因为腹中有热。不能仰卧,是因为水气上乘于胃,而胃中不和。仰卧则咳嗽加剧,是因为水气上迫于肺。凡是有水气病的,目下部先出现微肿。黄帝说:为什么?岐伯说:水是属阴的,目下也是属阴的部位,腹部也是至阴所在之处,所以腹中有水的,必使目下部位微肿。水邪之气上泛凌心,迫使脏真心火之气上逆,所以口苦咽干,不能仰卧,仰卧则水气上逆而咳出清水。凡是有水气病的人,都因水气上乘于胃而不能卧,卧则水气上凌于心而惊,逆于肺则咳嗽加剧。腹中鸣响,是胃肠中有水气窜动,其病本在于胃。若水迫于脾,则心烦不能食。饮食不进,是水气阻隔于胃脘。身体沉重而行动困难,是因为胃的经脉下行于足部,水气随经下流所致。妇女月经不来,是因为水气阻滞,胞脉闭塞不通的缘故。胞脉属于心而下络于胞中,现水气上迫于肺,使心气不得下通,所以胞脉闭而月经不来。黄帝说:好。
逆调论篇第三十四
本篇要点
一、讨论了阴阳失调而引起的各种寒热病变,说明人体的阴阳必须保持平衡。
二、指出阴阳的平衡与内脏的虚实有关。
三、阐明“肉苛”病症是由于营卫虚弱不调而形成的。
四、经气上下不调为逆气,并指出了肺络之逆、胃气之逆、肾水之逆三种不同的病理变化。
【原文】
黄帝问日:人身非常温也,非常热也,为之热而烦满者,何也?岐伯对日:阴气少而阳气胜,故热而烦满也。
帝日:人身非衣寒也,中非有寒气也,寒从中生者何?岐伯日:是人多痹气也,阳气少,阴气多,故身寒如从水中出。
帝日:人有四支热,逢风寒如炙如火者,何也?岐伯日:是人者,阴气虚,阳气盛。四支者,阳也。两阳相得,而阴气虚少,少水不能灭盛火,而阳独治。独治者,不能生长也,独胜而止耳。逢风而如炙如火者,是人当肉烁也。
帝日:人有身寒,汤火不能热,厚衣不能温,然不冻傈,是为何病?岐伯日:是人者,素肾气胜,以水为事,太阳气衰,肾脂枯不长,一水不能胜两火。肾者水也,而生于骨,肾不生,则髓不能满,故寒甚至骨也。所以不能冻傈者,肝一阳也,心二阳也,肾孤脏也,一水不能胜二火,故不能冻傈,病名日骨痹,是人当挛节也。
帝日:人之肉苛者,虽近衣絮,犹尚苛也,是谓何疾?岐伯日:荣气虚,卫气实也。荣气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荣卫俱虚,则不仁且不用,肉如故也,人身与志不相有,日死。
帝日:人有逆气,不得卧而息有音者;有不得卧而息无音者;有起居如故而息有音者;有得卧,行而喘者;有不得卧,不能行而喘者;有不得卧,卧而喘者。皆何脏使然?愿闻其故。岐伯日:不得卧而息有音者,是阳明之逆也。足三阳者下行,今逆而上行,故息有音也。阳明者,胃脉也,胃者,六腑之海,其气亦下行。阳明逆,不得从其道,故不得卧也。《下经》日:“胃不和则卧不安”。此之谓也。夫起居如故而息有音者,此肺之络脉逆也;络脉不得随经上下,故留经而不行。络脉之病人也微,故起居如故而息有音也。夫不得卧,卧则喘者,是水气之客也。夫水者,循津液而流也。肾者,水脏,主津液,主卧与喘也。帝日:善。
【译文】
黄帝问道:有的病人,四肢发热,遇到风寒,热得更加厉害,如同炙于火上一般,这是什么原因呢?岐伯回答说:这是由于阴气少而阳气胜,所以发热而烦闷。黄帝说:有的人穿的衣服并不单薄,也没有为寒邪所中,却总觉得寒气从内而生,这是什么原因呢?岐伯说:是由于这种人多痹气,阳气少而阴气多,所以经常感觉身体发冷,象从冷水中出来一样。
黄帝说。有的人四肢发热,一遇到风寒,便觉得身如热火熏炙一样,这是什么原因呢?岐伯说:这种人多因素体阴虚而阳气盛。四肢属阳,风邪也属阳,属阳的四肢感受属阳的风邪,是两阳相并,则阳气更加亢盛,阳气益盛则阴气日益虚少,致衰少的阴气不能熄灭旺盛的阳火,形成了阳气独旺的局面。现阳气独旺,便不能生长,因阳气独胜而生机停止。所以这种四肢热逢风而热得如炙如火的,其人必然肌肉逐渐消瘦。
黄帝说:有的人身体寒凉,虽近汤火不能使之热,多穿衣服也不能使之温,但却不恶寒战栗,这是什么病呢?岐伯说:这种人平素即肾水之气盛,又经常接近水湿,致水寒之气偏盛,而太阳之阳气偏衰,太阳之阳气衰,则肾脂枯竭不长。肾是水脏,主生长骨髓,肾脂不生则骨髓不能充满,故寒冷至骨。其所以不能战粟,是因为肝是一阳,心是二阳,一个独阴的肾水,胜不过心肝二阳之火,所以虽寒冷,但不战栗,这种病叫“骨痹”,病人必骨节拘挛。
黄帝说:有的人皮肉麻木沉重,虽穿上棉衣,仍然如故,这是什么病呢?岐伯说:这是由于营气虚而卫气虚所致。营气虚弱则皮肉麻木不仁,卫气虚弱,则肢体不能举动,营气与卫气俱虚,则既麻木不仁,又不能举动,所以皮肉更加麻木沉重。若人的形体与内脏的神志不能相互为用,就要死亡。
黄帝说:人病气逆,有的不能安卧而呼吸有声;有的不能安卧而呼吸无声;有的起居如常而呼吸有声;有的能够安卧,行动则气喘;有的不能安卧,也不能行动而气喘;有的不能安卧,卧则气喘。是哪些脏腑发病,使之这样呢?我想知道是什么缘故。岐伯说:不能安卧而呼吸有声的,是阳明经脉之气上逆。足三阳的经脉,从头到足,都是下行的,现在足阳明经脉之气上逆而行,所以呼吸不利而有声。阳明是胃脉,胃是六腑之海,胃气亦以下行为顺,若阳明经脉之气逆,胃气便不得循常道而下行,所以不能平卧。《下经》曾说;“胃不和则卧不安。”就是这个意思。若起居如常而呼吸有声的,这是由于肺之络脉不顺,络脉不能随着经脉之气上下,故其气留滞于经脉而不行于络脉。但络脉生病是比较轻微的,所以虽呼吸不利有声,但起居如常。若不能安卧,卧则气喘的,是由于水气侵犯所致。水气是循着津液流行的道路而流动的。肾是水脏,主持津液,如肾病不能主水,水气上逆而犯肺,则人即不能平卧而气喘。黄帝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