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681000000021

第21章 针灸基础理论(13)

【定位】正坐,侧伏或侧卧位,或仰卧位。在头侧部,鬓发后缘,平耳廓根前,当颞浅动脉的后缘。

【主治】①头痛,耳鸣;②牙关紧闭,口喎。

【刺灸法】向下平刺或斜刺0.3~0.5寸,避开颞浅动脉;可灸。

【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头痛、面神经麻痹、下颌关节炎等。

23.丝竹空*(Sīzhúkōnɡ)

【命名】丝竹,细竹;空,空隙。穴在眉梢,状如细竹,局部呈浅表陷隙,故名。

【定位】正坐或仰卧位。在面部,当眉梢的凹陷处。

【主治】①目赤肿痛,目眩,眼睑瞤动;②头痛,齿痛;③癫痫。

【刺灸法】平刺0.5~1寸,或透刺鱼腰、太阳穴;可灸。

【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结膜炎等。

十三、足少阳胆经

(一)经脉循行

1.体表循行路起于目外眦旁瞳子髂穴,斜下耳前,上头角,绕耳后,折回前额,绕头颞侧面,经肩循胁肋、腰间下行,至臀沿下肢外侧正中,过外踝前,止于第四趾外侧端足窍阴穴。有分支从足背(足临泣穴)到足大趾端(大敦穴)。[交于足厥阴肝经]。

2.联系脏腑器官人缺盆,贯膈,络肝,属胆,与耳、目有联系。

3.循行分布特点

(1)从头走足,为多气少血之经,子时(23~1时)气血旺盛。

(2)共44穴,起于瞳子髎穴,止于足窍阴穴。

(3)分布于耳前、耳后及颞部、颈部,胸腹部侧面,下肢外侧中线,外踝前下方及足背外侧。

(4)上接手少阳三焦经,有一分支从足背的足临泣穴,至足大趾端上方的大敦穴,交于足厥阴肝经。

(二)主要病候

1.口苦。

2.目眩,疟疾。

3.经脉所过部位病症。

(三)病症归纳

1.肝胆病症急慢性胆囊炎,胆绞痛,胆道蛔虫症,急慢性肝炎等肝胆道疾病。

2.头面五官疾病如偏头痛、颈项痛、眼痛、牙痛,咽喉痛,耳鸣、耳聋,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等。

3.经脉所过部位的胁痛、髋关节痛,坐骨神经痛,膝关节痛,踝关节痛以及足背肿痛。

(四)本经腧穴

本经共44穴。

1.瞳子黪*(Tónɡzǐcǎn)

【命名】髎,为骨之凹陷,穴在瞳子外方,瞳子属肾,肾主骨,故名。

【定位】目外眦旁,眶骨外缘凹陷中。

【主治】①头痛;②目赤肿痛,迎风流泪,怕光羞明,远视不明,目翳,青盲。

【刺灸法】平刺0.3~0.5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不宜灸。

【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角膜炎、近视、视神经萎缩、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等。

2.听会*(Tīnɡhuì)

【命名】会,聚会;听,听闻。穴在耳前,耳主听觉,针此穴主治耳聋气闭,可以使听觉得以汇聚,故名听会。

【定位】耳屏间切迹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缘,张口凹陷处。

【主治】①耳鸣,耳聋;②齿痛,口歪;③下颌脱臼,面痛,头痛。

【刺灸法】张口直刺0.5~1寸;可灸。

【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神经性耳鸣(耳聋)、中.耳炎、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等。

3.上关(Shànɡɡuān)

【命名】关,指牙关,穴在下颌关节之上方,故名。

【定位】下关穴直上,当颧弓上缘的凹陷处。。

【主治】①偏头痛;②耳鸣,耳聋;③口眼歪斜,齿痛,口噤。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神经性耳鸣(耳聋)、中耳炎、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等。

4.颔厌(Hànyàn)

【命名】颔,指点头;厌,指烦。该穴主治头痛、颈强,故名。

【定位】头维穴至曲鬓穴弧形连线的上1/4与下3/4交界处。

【主治】①偏头痛;②目眩,耳鸣,齿痛;③癫痫。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神经性耳鸣(耳聋)、牙痛等。

5.悬颅(Xuánlú)

【命名】悬,指挂;颅,指头。该穴悬于头维与曲鬓之间,故名。

【定位】头维穴至曲鬓穴弧形连线的中点。

【主治】①偏头痛;②目赤肿痛;③齿痛。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三叉神经痛等。

6.悬厘(Xuánlí)

【命名】悬,指挂;厘,指正。该穴能治正头痛,止眩晕,故名。

【定位】头维穴至曲鬓穴弧形连线的下1/4与上3/4交界处。

【主治】①偏头痛;②目赤肿痛;③耳鸣。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脑血管病、颞肌痉挛等。

7.曲鬓*(Qūbìn)

【命名】曲,弯曲;鬓,鬓发。穴在耳上鬓发边际的弯曲处。

【定位】在耳前鬓角发际后缘直上平角孙穴处。

【主治】①偏头痛,牙关紧闭,齿痛;②暴喑。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脑血管病、三叉神经痛等。

8.率谷*(Lǜɡǔ)

【命名】率,统率;谷,山谷。穴在耳上,为以“谷”命名的最高者,犹如诸谷之统率。

【定位】耳尖直上,人发际1.5寸。

【主治】①偏头痛;眩晕;②小儿惊风;③呕吐。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神经性耳鸣(耳聋)、结膜炎等。

9.天冲(Tiānchōnɡ)

【命名】天,在上,指头部;冲,冲要。该穴位居本经的冲要之处,又主治头痛、风病,故名。

【定位】耳根后缘直上,入发际2寸,率谷后0.5寸。。

【主治】①头痛,牙龈肿痛;②癫痫。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神经性耳鸣(耳聋)、甲状腺肿大等。

10.浮白(Fúbái)

【命名】浮,为浅表;白,应肺。该穴主治肺疾,故名。

【定位】当耳后乳突的后上方,天冲与完骨的弧形连线的中三分之一与上三分之一交点处。

【主治】①头痛,耳鸣,耳聋,目痛;②瘿气。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神经性耳鸣(耳聋)等。

11.头窍阴(Tóuqiàoyīn)

【命名】窍,指五官七窍。本穴主治头、耳、目、喉等诸头窍疾患,故名。

【定位】当耳后乳突的后上方,天冲与完骨的弧形连线的中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一交点处。

【主治】①头痛,眩晕;②耳鸣,耳聋。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神经性耳鸣(耳聋)、甲状腺肿大等。

12.完骨*(Wánɡú)

【甜名】“完骨”意指颞骨乳突部,穴在其后下方,故名。

【定位】耳后乳突的后下方凹陷中。

【主治】①头痛,颈项强痛,颊肿,齿痛,口歪;②疟疾;③癫痫。

【刺灸法】斜刺0.5~0.8寸;可灸。

【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面神经麻痹、腮腺炎、扁桃体炎、失眠等。

13.本神*(Běnshén)

【命名】本,根本;神,神志。穴在神庭旁,内为大脑之所在,脑为元神之府,主神志,为人之根本。

【定位】人前发际0.5寸,神庭穴旁开3寸,当神庭穴与头维穴连线的内2/3与外1/3交点处。

【主治】①头痛,目眩;②癫痫,小儿惊风;③胸胁痛,半身不遂。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脑血管病、神经衰弱、小儿大脑发育不全等。

14.阳白*(Yánɡbái)

【命名】穴居瞳孔上方,上为阳;白,光明。本穴属胆经、阳维之会,针时有明目作用;又额部接受阳光而明亮,故名阳白。

【定位】目正视,瞳孔直上,眉上寸。

【主治】①头痛;②目痛,目眩,视物模糊,眼睑喟动。

【刺灸法】平刺0.3~0.5寸;可灸。

【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眼睑下垂、面神经麻痹等。

15.头临泣*(Tóulínqì)

【命名】临,治理;泣,泪水。穴在头部善治目疾流泪,故名。

【定位】阳白穴直上,人前发际0.5寸。

【主治】①头痛,目眩,目赤肿痛,流泪,鼻塞,鼻渊;②小儿惊风;③热病。

【刺灸法】平刺0.3~0.5寸;可灸。

【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角膜白斑、鼻炎等。

16.目窗(Mùchuānɡ)

【命名】目,主明;窗,指天窗。此穴在头顶两侧与目相通,犹如室之天窗,主治目疾,故名。

【定位】当前发际上1.5寸,头正中线旁开2.25寸。

【主治】①头痛;②目赤肿痛,青盲;③鼻塞;④面浮肿;⑥癫痫。

【刺灸法】平刺0.3~0.5寸;可灸。

【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结膜炎、青光眼等。

17.正营(Zhènɡyínɡ)

【命名】正,指遇;营,指集。穴属胆经而阳维脉在此相遇集结,故名。

【定位】目窗穴后1寸。

【主治】①偏头痛;②目眩;③齿痛。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牙痛等。

18.承灵(Chénɡlínɡ)

【命名】承,指受;灵,指神灵。穴当头顶,头为元神的处所,主治头部病症,故名。

【定位】正营穴后1.5寸。

【主治】①头痛,眩晕;②目痛;③鼻塞,鼽衄。

【刺灸法】平刺0.3~0.5寸;可灸。

【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鼻炎等。

19.脑空(Nǎokōnɡ)

【命名】空,指孔,有凹陷之意。穴当脑户旁,夹枕骨外下陷中,故名。

【定位】当枕外隆凸的上缘外侧,头正中线旁开2.25寸。

【虫治】①头痛,目眩;②癫狂痫;③颈项强痛。

【刺灸法】平刺0.3~0.5寸;可灸。

【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癔病、癫痫、颈项部软组织疾患等。

20.风池*(Fēnɡchí)

【命名】穴在项旁陷处似“池”。本穴是风邪进入之处,又是驱风邪之要穴。主治伤风感冒,中风偏枯等风邪为患,故名。

【定位】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

【主治】①头痛,目眩,目赤肿痛,鼻渊,鼻衄,耳鸣,口眼歪斜,颈项强痛;②感冒,发热,疟疾;③中风,癫痫,热病,瘿气。

【刺灸法】针尖微下,向鼻尖方向斜刺0.8~1.2寸,或平刺透风府穴。深部中间为延髓,必须严格掌握针刺的角度与深度;可灸。

【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神经衰弱、癫痫、感冒、视神经萎缩、鼻炎、颈椎病等。

21.肩井*(Jiānjǐnɡ)

【命名】肩,肩部;井,凹陷处。本穴位于肩上凹陷处,故名。

【定位】大椎穴与肩峰连线的中点。

【主治】①头痛项强,肩背疼痛,上肢不遂;②难产,乳痈,乳汁不下;③瘰疬;④中风。

【刺灸法】直刺0.5~0.8寸。内为肺尖,不可深刺;孕妇禁针;可灸。

【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肩颈部软组织疾患、乳腺炎等。

22.渊腋(Yuānyè)

【命名】渊,指深的意思。因穴深藏腋窝之下,故名。

【定位】举臂,腋中线上,第四肋间隙中。

【主治】①胸满,胁痛;②上肢痹痛,腋下肿。

【刺灸法】斜刺或平刺0.5~0.8寸。本经渊腋至京门诸穴,不可深刺,以免伤及内部重要脏器;可灸。

【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肋间神经痛、胸膜炎等。

23.辄筋(Zhéjīn)

【命名】指穴在肋间隙而言。《说文解字》:“辄,车两輢也。”亦称车耳,其形弯曲,与人之肋骨相似,穴在其间,故名。

【定位】渊腋穴前1寸,第四肋间隙中。

【主治】①胸满,胁痛,气喘;②呕吐,吞酸。

【刺灸法】斜刺或平刺0.5~0.8寸;可灸。

【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肋间神经痛、胸膜炎等。

24.日月*(Rìyuè)胆的募穴

【命名】穴属胆募,胆主决断,决断务求其明,明字以“日”、“月”组成,故名。

【定位】乳头直下,第七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主治】①呕吐,呃逆,吞酸;②黄疸,胁肋胀满疼痛。

【刺灸法】斜刺或平刺0.5~0.8寸;可灸。

【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胆囊炎、肝炎、肋间神经痛等。

25.京门*(Jīnɡmén)肾的募穴

【命名】京,指京都,意为重要。穴为肾之募,为经气结聚之所,主治水道不利,为益肾利水要穴,故名。

【定位】在侧腰部,章门后1.8寸,当第十二肋骨游离端的下方。

【主治】①小便不利,水肿;②腰痛,胁痛;③腹胀,泄泻。

【刺灸法】斜刺0.3~0.5寸;可灸。

【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肾炎、高血压、带状疱疹等。

26.带脉*(Dàimài)

【命名】带,衣带;脉,经脉。带脉环腰间一周,状如束带,有约束诸经之功能,本穴为带脉之所过,又主治带脉及妇人经带疾病,故称。

【定位】第十一肋端直下平脐处。

【主治】①腹痛;②经闭,月经不调,带下,疝气;③腰胁痛。

【刺灸法】直刺1~1.5寸;可灸。

【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附件炎、子宫内膜炎、盆腔炎、带状疱疹等。

27.五枢(Wǔshū)

【命名】五,通午,有交的意思;枢,转枢。此处经脉纵横交错,穴居髋部转输之处,故名。

【定位】在侧腹,髂前上棘的前方,约平脐下3寸处。

【主治】①腹痛,便秘;②疝气,带下,阴挺,月经不调。

【刺灸法】直刺1~1.5寸;可灸。

【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附件炎、子宫内膜炎、子宫脱垂等。

同类推荐
  • 中草药实用大全(新世纪新生活百科全书)

    中草药实用大全(新世纪新生活百科全书)

    中药在古代称为“本草”,因为中药的主要来源是植物。最早系统记载中药知识的《神农本草经》,成书于中国汉朝时期,收药365种,分为上、中、下三品。之后,随着时代的发展,到明朝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已收集中药达1829种。
  •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河北省沧州市历史悠久,名人辈出,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涌现出神医扁鹊、金元四大家之一刘完素等杏林巨擘,特别是中西医结合先驱张锡纯,其专著《医学衷中参西录》至今在医学界有着重要的学术地位和深远影响。
  • 伤寒三字经

    伤寒三字经

    全书共分八章,阐述了《伤寒论》的源流和学术成就,六经辨证的诊治思想以及伤寒病瘥后的调理证治。其三字经部分以音韵顺口,三字一句的形式编写而成,并在每段后详加注释和验案实例。体现了作者对《伤寒论》的深刻理解和精要阐释。
  • 孟维礼中医世家经验辑要

    孟维礼中医世家经验辑要

    本书从家传史略、学术特点、临床经验、祖传验方等方面对肝病专家孟维礼世家进行了全面性的介绍和总结。
  • 食品质量安全信息管理:理论与实证

    食品质量安全信息管理:理论与实证

    本书以食品安全中的信息问题为切入口,以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为基础,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分析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信息的需求、搜寻行为、追溯意愿等特征和种植农户、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实施安全控制行为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借鉴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食品安全信息制度建设和管理的经验,提出了完善我国食品安全信息制度和管理体系的相应政策措施。
热门推荐
  • 东海之外有归墟

    东海之外有归墟

    四千年前的中国和现在有多大区别?是儒家经典中盛赞的“尧舜禅让”政治典范,还是《竹书纪年》中揭露的“舜囚尧、禹逐舜”的血腥斗争,丢掉无趣的考古研究,拨开神话的怪力乱神,从轩辕黄帝的中道崩殂,到夏启讨伐有扈氏的甘之战,历经颛顼、帝喾、尧、舜、禹五代更迭,中华大地从部落联盟走向统一的奴隶制国家,而在这期间,那些你所陌生而熟悉的英雄美人也将陆续登场……
  • 复仇“公举”驾到

    复仇“公举”驾到

    她的人生从好到坏,从坏到好,打渣男,踢渣女,梦里拥有着自己的白马王子,谁承想在现实中,白马王子木有,就只有一个黑马王子,冷淡是对别人,对她却特别的无赖,特别的霸道,他的话总让她忍俊不禁。。。。。。。。。。场景一:“你能绅士点吗?”某男自恋的说:“绅士?我本来就是!”场景二:“你干嘛?”某女一脸黑线的看着自己旁边的男人,“我在保护你,你旁边光“细菌”!”“额。。。”
  • 修仙小掌门

    修仙小掌门

    被退婚的慕容应邀去爬山,一不小心跌落万丈悬崖,大难不死之下,闯进了传承千年的修仙名门,开启了一段现代都市人修仙的故事......从学校到职场、慕容深深喜欢上了这种扮猪吃老虎的感觉。从清纯校花到当红明星,一个个极品红颜知己轮番上阵!
  • 月姻红线

    月姻红线

    红线之旅,因为她所闯下的祸而开始。世间姻缘都有各自的元素。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当她拯救了一场又一场爱情,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时。她的有缘人又在何方?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当一个人默默在你身边保护你时,当一个人只对你一个人发怒时,当一个人看着你爱上另一个人却只是轻描淡写一句:嗯。的时候。请看看他的手指上,是否有着一根红线缠绕。那是他的姻缘,也是你的宿命。
  • 召唤之主

    召唤之主

    失去了生活意义的商玄,穿越到了另一个世界。商玄得到了一项召唤的能力。动漫、小说、电影、电视里面的人物、能力或者道具都能召唤出来。甚至一些不曾见识的也能被召唤出来。
  • 艾莉的末世日记

    艾莉的末世日记

    末世的一本日记记载了,在那段血腥的时光中人们的艰难选择。高中生艾莉记载了末世来临的每段时光,在末世中,少女不断变强,渴望得到暗恋的人的目光,可他的目光从不属于她。
  • 官倒

    官倒

    所谓官倒,即以官方组织形式进行倒斗盗墓之意。官倒历史上可追溯到春秋时期,东晋孙盛所著《魏氏春秋》有文记载:“又梁孝王,先帝母弟,坟陵尊显,松柏桑梓,犹宜恭肃,而操率将校吏士亲临发掘,破棺裸尸,略取金宝。至令圣朝流涕,士民伤怀。又署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可见从魏武帝曹操开始,便已经亲临指挥军队进行盗墓行为,并且设置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二职,对前朝古墓进行肆意盗窃掠夺财宝。不过时过境迁,官倒这种行为在历史之中却从未停止过,它始终凌驾于历史记载之外,却从未被揭开真相。本书将以一位土夫子的自述,将那段尘封的秘密公诸于世。
  • 适来

    适来

    那时候,她对着试卷,骄傲地说自己明白“适来”这个古语的意思。她说,就是恰逢他的到来。他说不,是短暂地来到。
  • 空间魔法师

    空间魔法师

    空间是无形的,亦是有形的。空间是可怕的,又是无处不在的。空间可以让人消失,也可以让人出现。空间可以让距离变短,也可以让距离变长。空间可以让任何东西都变成杀人的利器。而我已经掌控了这可怕的空间。无尽之峰:“你为何这么吊?”站在无尽之峰峰顶的伊莱,微微一笑,纵身一跃。无尽之峰:我见过牛逼,没见过你这么牛逼的,无尽之峰你也敢跳!伊莱:怕什么,速度=力量,见过人形炮弹没,懂不懂科学!瞬间移动,重力魔法,空间减速……(群号已建:471036516)
  • 我的奇遇啊

    我的奇遇啊

    盲目的我在这个世界里,我不知道我该干嘛,但老天给我安排了一场故事,当我知道以后我要改变命运的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