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兀术不甘心失败,过了七八天,他又纠集了十二万兵马再次发动进攻。岳飞派杨再兴率三百名骑兵先去试探。杨再兴在小商河跟金兵相遇,他带着三百名骑兵奋勇冲杀,歼敌两千余人,最后战死。张宪、岳云带兵赶来支援杨再兴,兀术抵挡不住,只好后撤,岳飞乘胜进驻离汴梁只有四十五里路的朱仙镇。
岳家军的战斗力所以这样强,打仗屡战屡胜,是因为岳飞平时注意选择那些英勇善战的士兵,昼夜操练,十分严格。因此,岳家军纪律严明,大军所到之处,秋毫无犯。老百姓深受感动,情愿自发地替岳家军带路送粮,并随时报告敌情。所以,岳家军才能克敌制胜,所向披靡。
从1134年起,岳家军的大本营进驻鄂州(今武汉市武昌区),前后达七年之久。鄂州地处长江中游,控扼南北,襟带长江中下游诸城镇,是宋朝的战略要地。岳家军屯驻于此是很有战略眼光的但宋高宗也从此如芒刺在背矣。
岳飞平时十分注意练兵。部队休整的时候,他也带领将士穿着铁甲冲山坡、跳壕沟,要求像打仗时一样严格。有一次,他儿子岳云在骑马冲山坡的时候,因为战马失足,摔倒在地。岳飞知道后,狠狠地责打了岳云。别的兵士看到主将对自己的儿子都这样严格,就格外认真操练了。在岳家军中,军纪特别严。一次,有个兵士擅自用百姓一束麻来缚柴草,被岳飞发现,立刻按军法严办。岳家军行军经过村子时,夜里都露宿在路旁。老百姓请他们进屋,没有人肯进去。岳家军有一个口号,叫做:“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岳飞效仿古代名将吴起养兵,不但对将士要求十分严格,而且又非常关心爱护。兵士生病,他常常亲自替他们调药;当部下出征的时候,他就叫妻子岳夫人慰问他们的家属;将士在战争中阵亡,就抚育他们的子女;上级赏给他的财物,一概分配给将士,自己家里丝毫不留。
1134年1月,金朝与大齐国(由金兵扶植的以刘豫为皇帝的伪政权,俗称伪齐)的李成合兵五十万大举进攻南宋,攻陷襄阳府及唐、邓、随、郢、汉阳等六州郡。偏安杭州的南宋政权岌岌可危。时从江州移军中原重镇鄂州的岳飞于2月上书宋高宗,主动请战,北击襄阳伪齐军。3月,宋高宗下达了收复襄阳的圣旨,岳飞从鄂州北上襄阳,在1134年5月首先围攻郢州(今钟祥)。
战斗一打响,岳飞亲自率众登上城头,占领合城。此役旗开得胜,歼敌七千余人。然后兵分两路攻取随州。岳飞部将牛皋以精兵出击,活捉伪齐知州王嵩。岳飞儿子岳云手持双锤登城,获得“勇冠三军”的殊荣。接着,岳家军与伪齐军在襄阳郊外决战,击败伪齐十万大军,伪齐大将李成出逃,襄阳得以收复。7月23日,岳家军收复唐州。8月,攻克信阳。不到三个月就收复襄阳等六郡,取得了南宋王朝建立以来第一次大反攻的胜利。
之后,岳家军时而从鄂州调至江、淮去抗击金国大将兀术和伪齐的南侵;时而调至湖南去剿平杨幺的反政府起义军。1135年秋,岳家军从湖南返鄂州,一直图谋北伐。不凑巧的是,1136年3月,岳飞的母亲病死在鄂州。以孝子著称的岳飞扶灵柩至庐山,奏请解甲守孝。但金兵和伪齐军三十万人大举南侵,宋高宗坚持要岳飞速回鄂州军营,岳飞在悲恸中“移孝作忠”,返回鄂州大本营。1136年7月岳飞再次北伐,统军到达襄阳,打击附近的伪齐军。岳家军长驱直入伪齐统治区,与南宋统治中心相距千里,后方粮饷供应不及时,到绍兴六年(1136)底,已成无援孤军。在这种情况下,岳飞只得统军返回大本营。
南宋政权当时不给岳飞足够的粮饷,也是意在牵制岳家军。宋高宗在执政中一直追求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畏敌避战,因此,对岳飞的北进主张从未真正同意过。岳飞是一位赤血忠胆的爱国之士,萦绕在心头的是收复旧山河,彻底打败金兵。
但是岳飞“收拾旧山河”的拳拳报国之心并不被宋高宗所看中。宋高宗反而起用卖国投降的秦桧为宰相。1141年(绍兴十一年),秦桧受命代表宋高宗接受金朝劝降,承认金宋间为君臣关系,宋为金之藩属,并举行了受降仪式,正式签订了“绍兴和议”。
宋高宗和秦桧的投降行为遭到岳飞的坚决反对。为破坏议和,岳飞在1140年(绍兴十年)从鄂州出发,进入京西路,攻克颖昌(许昌)、陈州(淮阳)、郑州、洛阳、郾城、临颖,兵锋所指,捷报频传。岳飞在郾城时上奏高宗,要求诸路军队“火速并进”,以直捣黄龙府。但高宗和秦桧却连连发出金牌,要岳飞班师后撤。岳飞只好撤军回到鄂州,自己则带两千亲兵前往杭州向高宗禀报一切。岳飞的战功、抱负、操守、作风都是堪称名将风范的。但是宋高宗和秦桧却不能相容,首先是迫使岳飞班师后退,然后是解除兵权军职,接着是投入监狱,严刑拷打,最后在1142年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杀害了。
岳飞确实是一个英雄,但也是一个悲剧英雄因为他的皇帝姓赵。当年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的成功案例,几乎成为后代帝王摆弄枪杆子时必读的参考书联系历史上桓温北伐、刘裕北伐给朝廷皇室带来的恶果,可以想像岳家军挺进中原时,高宗如坐针毡的情状于是皇上反击了,以天下为己任的岳飞,于是死在以天下为私产的皇上手里。岳飞是忠臣,但在高宗心里,枭雄刘裕乃至他老祖宗赵匡胤的阴影却始终不散。后来曾国藩自动将湘军交给清廷,不能不说有“历史的借鉴”因素在内。
戚家军驱逐倭寇成伟业
戚继光的戚家军是一支非常典型的私家军队,甚至他们在南方获得了剿倭的成功后,北上守卫幽燕,戚继光仍然想从南方征集新兵,而不用北方出身的士卒。因为北卒的个体战斗力虽然与南卒差别不大,但要融合进以南卒为主体的阵营却不容易,甚至会导致全军战斗力和凝聚力的下降。
明世宗的时候,有一批日本的海盗勾结汉奸武装,经常在中国东南沿海一带骚扰。他们到处抢掠财物,杀害百姓,闹得沿海不得安宁。历史上把这种海盗叫做“倭寇”。
1553年,在汉奸汪直、徐海的勾结下,倭寇集结了几百艘海船,在浙江、江苏沿海登陆,分成许多小股,抢掠了几十个城市。沿海的官吏和兵士不敢抵抗,见了倭寇就逃。
倭寇侵略的恶果越来越严重,使躲在深宫里的明世宗也不得不发愁了,叫严嵩想法子对付。严嵩的同党赵文华想出一个主意,说要解决倭寇侵犯,只有向东海祷告,求海神爷保佑。明世宗居然相信赵文华的鬼话,叫他到浙江去祷告海神。后来,朝廷派了个熟悉沿海防务的老将俞大猷去抵抗。俞大猷一到浙江,就打了几个胜仗。但是不久,浙江总督张经被赵文华陷害,俞大猷也被牵连坐了牢。沿海的防务没人指挥,倭寇的活动又猖獗起来。朝廷把山东的将领戚继光调到浙江,才扭转了被动局面。
戚继光是山东蓬莱人。他到了浙江,先是检阅那儿的军队,发现那些士兵纪律焕散,根本不能打仗,就决心另外招募新军。他一发出招兵命令,马上就有一批吃够倭寇苦的农民、矿工自愿参军,还有一些愿意抗倭的地主武装也参加了进来。戚继光组织的新军很快就发展到四千多人。
戚继光是个精通兵法的将领,他懂得兵士不经过严格训练是不能上阵的。他根据南方沼泽地区的特点,研究了阵法,亲自教兵士使用各种长短武器。经过他的严格训练,这支新军的战斗力特别强。“戚家军”的名气就在远近传开了。
‘没过几年,倭寇又袭击台州(今浙江临海)一带,戚继光率领新军赶到台州。倭寇在哪里骚扰,他们就打到哪里。那些乌合之众的海盗队伍,哪里是戚家军的对手,交锋了九次,戚家军一次次都取得了胜利。最后,倭寇在陆地上待不住,被迫逃到海船上。戚继光又用大炮轰击,倭寇的船起了火,大批贼兵被烧死或掉到海里淹死。留在岸上的也只得乖乖地投降。
倭寇见浙江防守严密,不敢再侵犯。不久,他们又到福建沿海骚扰。一路倭寇从温州往南,占据了宁德;另一路倭寇从广东往北,盘踞在牛田。两路敌人互相声援,声势很大。福州的守将抵挡不了,向朝廷告急。朝廷又派戚继光援救。戚继光带了新军赶到宁德,打听到敌人的巢穴在宁德城十里外的横屿岛。那儿四面是水,地形险要。倭寇在那儿扎了大营盘踞,当地明军不敢去攻打他们。
戚继光亲自调查了横屿岛的地形,知道那条水道既不宽,又不深。当天晚上潮落的时候,戚继光命令兵士每人随身带着一捆干草,’到了横屿对岸,把干草扔在水里。几千捆干草扔在一起.居然铺出了一条路来。戚家军兵士踏着干草铺成的路,神不知鬼不觉地插进倭寇大营。经过一场激烈的战斗,盘踞在岛上的两千多个倭寇全部被歼灭。
戚家军攻下横屿,立刻又进兵牛田。到了牛田附近,戚继光传出命令,说:“远路进军,人马疲劳,先就地休整再说。”
这些话很快传到敌人那里。牛田的倭寇真的相信戚家军暂时停止进攻,防备也就松懈下来。就在当天晚上,戚继光下令向牛田发起总攻击。倭兵毫无准备,仓促应战,禁不住戚家军猛打猛冲,纷纷败退。倭寇头目率领残兵逃到兴化,戚家军又连夜跟踪追击,一连攻下了敌人六十多个营寨,消灭了溃逃的敌人。到天色发白的时候,戚家军开进兴化城,城里的百姓才知道附近的倭寇已被戚家军消灭了。
第二年,倭寇又侵犯福建,攻下兴化。这时候,俞大猷已经复职。朝廷派俞大猷为福建总兵,戚继光为副总兵。两位抗倭名将一起,大败倭寇,收复了兴化。1565年,俞、戚两军再次配合,大败倭寇。至此,横行几十年的倭寇被基本肃清了。
戚继光的私家军队,其建军的目的就是为了加强海防、抵御倭寇。因此,倭寇一除,戚家军自然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私家军队与割据军阀的主要分别也在这里。故而朝廷将这支以“海防”为专长的队伍,征调“塞防”之用,也是颇有权术色彩的。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
宋高宗赵构拙劣地除掉名将岳飞,留下千古骂名。相形之下,他的老祖宗赵匡胤就高明得多。
宋太祖即位后不出半年,就有两个节度使起兵反对宋朝。
宋太祖亲自出征,费了很大的劲儿,才把他们平定。
为了这件事,宋太祖心里总不大踏实。有一次,他单独找赵普谈话,问他说:“自从唐朝末年以来,换了五个朝代,没完没了地打仗,不知道死了多少老百姓。这到底是什么道理?”
赵普说:“道理很简单。国家混乱,毛病就出在藩镇权力太大。如果把兵权集中到朝廷,天下自然太平无事了。”
宋太祖连连点头,称赞赵普说得好。
后来,赵普又对宋太祖说:“禁军大将石守信、王审琦两人。兵权太大,还是把他们调离禁军为好。”
宋太祖说:“你放心,这两人是我的老朋友,不会反对我。”
赵普说:“我并不担心他们叛变。但是据我看,这两个人没有统帅的才能,管不住下面的将士。有朝一日,下面的人闹起事来,只怕他们也身不由己呀!”
宋太祖拍拍自己的额角说:“亏得你提醒一下。”
过了几天,宋太祖在宫里举行宴会,请石守信、王审琦等几位老将喝酒。
酒过三巡,宋太祖命令在旁侍候的太监退出。他端起一杯酒,先请大家干了杯,说:“我要不是有你们帮助,也不会有现在这个地位。但是你们哪儿知道,做皇帝也有很大难处,还不如做个节度使自在。不瞒各位说,这一年来,我就没有一夜睡过安稳觉。”
石守信等人听了十分惊奇,连忙问这是什么缘故。宋太祖说:“这还不明白?皇帝这个位子,谁不眼红呀?”
石守信等听出了话外之音,大家着了慌,跪在地上说:“陛下为什么说这样的话?现在天下已经安定了,谁还敢对陛下三心二意?”
宋太祖摇摇头说:“对你们几位我还信不过?只怕你们的部下将士当中,有人贪图富贵,把黄袍披在你们身上。你们想不干,能行吗?”
石守信等听到这里,感到大祸临头,连连磕头,含着眼泪说:“我们都是粗人,没想到这一点,请陛下指引一条出路。”
宋太祖说:“我替你们着想,你们不如把兵权交出来,到地方上去做个节度使,买点田产房屋,给子孙留点家业,快快活活度个晚年。我和你们结为亲家,彼此毫无猜疑,不是更好吗?”
石守信等齐声说:“陛下为我们想得太周丑啦!”
酒席一散,大家各自回家。第二天上朝,每人都递上一份奏章,说自己年老多病,请求辞职。宋太祖马上照准,收回他们的兵权,赏给他们一大笔财物,打发他们到各地去做节度使。
历史上把这件事称为“杯酒释兵权”。
宋太祖收回了将领的兵权以后,建立了新的军事制度,从地方军队挑选出精兵,编成禁军,由皇帝直接控制;各地行政长官也由朝廷委派。通过这些措施,新建立的北宋王朝逐步稳定下来。
“杯酒释兵权”,宋太祖成功了,但他的后人却因此失去了精良的军队,或者说失去了依恃名将的心理承受能力。宋高宗虽然千掉了“潜在的对手”岳飞,但却最终失去了北进光复江山的良机。
军队真是双刃剑,名将如岳飞,也被这利刃所屠,但通过消弭其剑锋的形式,彻底消除其危险性的做法,却最终使得宋朝终为“友邦”和“宗主”所灭。秦朝和元朝的时候,老百姓家里的菜刀和剪子,都得控制在长官的家里,但天下最终却仍被披坚执锐的造反者推翻了。究其本因,还是这些朝代的统治者没有将军队合理地运用和调教罢了。
利用老虎的威势吓跑其他的野兽,只不过是狡诈的狐狸利用老虎的一种伎俩。在政治生活中,机智狡诈之人蒙骗、利用贪虐残暴者的手法极多,有利用其弱点求得自己生存之术;有麻痹其警觉而变被动为主动之法;也有抓住其盲点骗取信任最后取而代之之谋但是中小人物要在权力中枢身边生存下去,必须先收起自己的利爪。